Skip to content
Show / hide navigation
在线供佛
日历
课程
基础
佛经
大学演讲
五部大论
净土
法王教言
莲师教言
修心
念诵
社会演讲
历年开示
密法
国学
书
译作
著作
大学演讲
课程
开示
大藏经
乾隆大藏经
乾隆大藏经 - 搜索
搜索
其他贡献者
法海 (1)
西夏仁宗皇帝 (1)
作者
阿底峡尊者 (3)
阿阇黎金刚刃 (2)
阿阇黎图增珠杰 (1)
阿琼堪布 (15)
阿旺彭措尊者 (1)
埃亚·阿维夫教授 (1)
安妮·梅·格拉萨斯 (1)
巴布拉尊者 (3)
班玛乐夏嘉措 (1)
班玛旺嘉尊者 (1)
本杰明·伯根教授 (1)
持明嘉纳思札 (2)
持明蒋花西宁 (2)
持明无畏洲 (1)
持明西日桑哈 (2)
持明者果敦巴 (1)
慈诚罗珠堪布 (13)
凑哲扬珠尊者 (1)
措周壤卓 (1)
大阿阇黎极喜金刚 (10)
达玛绕杰达尊者 (2)
单巴桑吉尊者 (1)
丹毕尼玛尊者 (2)
旦缯贾厝 (1)
丹增嘉措活佛 (13)
德巴堪布 (9)
德雪达波论师 (2)
第二世敦珠法王 (3)
第一世敦珠法王 (61)
东京大学学者 (1)
敦珠晋扎益西多吉 (9)
多杰德钦朗巴 (4)
多罗那他尊者 (65)
朵洛瓦尊者 (7)
法称论师 (1)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182)
法王松赞干布 (1)
范彼德教授 (1)
噶玛朗巴 (10)
冈波巴尊者 (2)
根登群佩尊者 (1)
根桑秋札尊者 (1)
根桑严槃旺布尊者 (1)
贡塘丹毕准美尊者 (3)
海涛法师 (1)
憨山大师 (2)
皓利·盖利教授 (1)
华智仁波切 (25)
慧能大师 (1)
吉姆·塔克博士 (1)
济群法师 (1)
寂天菩萨 (2)
加哲无著尊者 (2)
蒋扬洛德旺波尊者 (21)
蒋扬罗珠嘉措 (6)
蒋扬钦哲旺波尊者 (1)
杰美多吉尊者 (1)
金厄瓦尊者 (20)
净空法师 (1)
静命菩萨 (2)
炯丹·热毕绕哲尊者 (1)
凯瑟琳·格雷戈里博士 (1)
堪布根华 (8)
科里·贝尔博士 (1)
克珠杰尊者 (2)
孔子 (1)
喇拉曲智仁波切 (11)
拉色丹毕嘉村尊者 (1)
朗日塘巴尊者 (2)
李毓秀 (1)
莲花生大士 (12)
列绕朗巴大师 (4)
林罗思 (1)
龙猛菩萨 (1)
龙树菩萨 (8)
门措空行母 (1)
门吉多杰 (1)
弥勒菩萨 (4)
南卡秋戒嘉措尊者 (1)
纽西堪布 (1)
哦巴活佛 (9)
潘宗光教授 (2)
齐美仁真堪布 (2)
恰卡瓦尊者 (1)
乔美仁波切 (8)
琼波雅玛瓦 (6)
秋吉旺修 (1)
秋札桑波尊者 (2)
全知麦彭仁波切 (291)
全知无垢光尊者 (140)
荣索班智达 (7)
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 (11)
萨拉·雅各比 (1)
色拉康卓 (349)
申昌镐教授 (1)
圣天菩萨 (1)
施耐德教授 (1)
世亲论师 (1)
索达吉堪布 (4667)
滕华睿教授 (1)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 (1)
托嘎如意宝 (1)
威廉·道格拉斯教授 (1)
邬金丹增诺吾 (2)
邬金西绕 (2)
无著菩萨 (16)
希伯来大学学者 (1)
西钦嘉擦仁波切 (1)
夏迦西日大班智达 (2)
小宿西绕札巴 (6)
阎雨院长 (1)
叶蓓教授 (1)
伊丹·赛杰夫教授 (1)
益西坚赞大师 (2)
雍怎益西加参 (4)
雍怎益西坚赞 (3)
玉科喇嘛秋扬壤珠 (1)
月称论师 (28)
云丹嘉措尊者 (6)
札巴嘉村瑜伽士 (1)
札嘎仁波切 (70)
张卫教授 (1)
智悲光尊者 (1)
朱清时教授 (2)
宗喀巴大师 (5)
译者
安世高 (2)
般剌密帝 (1)
般若法师 (1)
丹增嘉措活佛 (1)
法贤 (1)
法尊法师 (3)
佛陀耶舍 (1)
侯生桢 (1)
畺良耶舍 (1)
鸠摩罗什大师 (4)
李荣熙 (1)
毗尼多流支 (1)
菩提流志 (1)
沙门德慧 (1)
沙门法成 (1)
施护 (1)
释如石 (1)
索达吉堪布 (1714)
汤芗铭居士 (1)
天息灾 (1)
玄奘法师 (1)
义净法师 (2)
智昭国师 (1)
竺法护 (1)
竺佛念 (1)
类别
类别 (3934)
类别 / 基础 (928)
类别 / 佛经 (506)
类别 / 五部大论 (948)
类别 / 净土 (170)
类别 / 修心 (165)
类别 / 法王教言 (82)
类别 / 念诵 (44)
类别 / 莲师教言 (24)
类别 / 大学演讲 (239)
类别 / 大学演讲 / 心理学 (27)
类别 / 大学演讲 / 人生学 (26)
类别 / 大学演讲 / 科技学 (14)
类别 / 大学演讲 / 教育学 (35)
类别 / 大学演讲 / 经济学 (8)
类别 / 大学演讲 / 医学 (7)
类别 / 大学演讲 / 法学 (4)
类别 / 大学演讲 / 环境学 (4)
类别 / 大学演讲 / 艺术学 (4)
类别 / 大学演讲 / 生命学 (7)
类别 / 大学演讲 / 宗教学 (38)
类别 / 大学演讲 / 世青会 (40)
类别 / 大学演讲 / 对话 (25)
类别 / 历年开示 (173)
类别 / 历年开示 / 放生 (5)
类别 / 历年开示 / 修行要点 (16)
类别 / 历年开示 / 前行必读 (8)
类别 / 历年开示 / 弘法大任 (6)
类别 / 历年开示 / 智慧人生 (14)
类别 / 历年开示 / 入门需知 (20)
类别 / 历年开示 / 遇见喜悦 (16)
类别 / 历年开示 / 慈善 (23)
类别 / 历年开示 / 教言精华 (10)
类别 / 历年开示 / 法会开示 (25)
类别 / 历年开示 / 节日祝福 (7)
类别 / 历年开示 / 如何面对痛苦 (7)
类别 / 历年开示 / 开学寄语 (10)
类别 / 历年开示 / 五台山记 (6)
类别 / 国学 (49)
类别 / 密法 (460)
类别 / 社会演讲 (146)
类别 / 社会演讲 / 和平大爱 (9)
类别 / 社会演讲 / 关爱生命 (5)
类别 / 社会演讲 / 领悟人生 (6)
类别 / 社会演讲 / 提升企业价值 (14)
类别 / 社会演讲 / 走出困境 (8)
类别 / 社会演讲 / 重塑自我 (12)
类别 / 社会演讲 / 神秘藏地 (4)
类别 / 社会演讲 / 生活佛教 (7)
类别 / 社会演讲 / 修行窍诀 (18)
类别 / 社会演讲 / 与科学碰撞 (4)
类别 / 社会演讲 / 初入佛门 (10)
类别 / 社会演讲 / 心灵禅修 (3)
类别 / 社会演讲 / 监狱演讲 (8)
类别 / 社会演讲 / 媒体采访 (38)
其他 (90)
其他 / 科判 (10)
其他 / 序 (52)
其他 / 仪轨 (7)
其他 / 传记 (21)
找到 6,753 个结果
一 看破今生
——趋入菩提道次第论之修心篇 金厄瓦尊者·造论 索达吉堪布·翻译 梵音:南无!格热波达波德萨朵萨巴热瓦热北合 达色喀杂噶Ra波达得夏娃达呢,抓萨Ra 合格热芒,萨尔瓦萨达杂玛哈色喀色可噶 Ra格热芒,阿德德查德芒! 汉意:顶礼上师诸佛菩萨及眷众! 祈请加持利乐源泉之佛法繁荣昌盛! 祈请加持一切众生幸福安乐! 顶礼皈依与十方诸佛佛子无别之殊胜上师无垢莲足! 世间祖师千目帝释等,三界主尊恭依彼莲足, 善妙全能尊者上师前,以恭敬心至诚而顶礼。 于诸寻求修习胜法众,以悲心集经论师窍诀, ...
二 弃离亲友
无论居于何地,断绝与亲友的牵连也十分关要。藏巴加惹云:“如果对世间法感到索然沮丧,则是斩断牵连的标志;如果对世间法有感恩戴德之念,则是沉溺贪嗔泥沼的标志;如果明了世间琐事皆为迷乱,则是生出厌离的标志;如果认为一切皆为实有,则是善法油子的标志。” ...
三 抛却眷仆
应当抛却对眷仆以及徒众等等的贪恋。正如《入行论》所云:“若贪诸有情,则障实性慧,亦毁厌离心,终遭愁叹苦。若心专念彼,此生将虚度。”“刹那成密友,须臾复结仇,喜处亦生嗔,凡夫难取悦。忠告则生嗔,反劝离诸善,若不从彼语,嗔怒堕恶趣。”“是故近亲友,徒然自招损,彼既无益我,吾亦未利彼,故应远凡愚。” 《因缘品》也云:“一切时日如怨敌,凡愚相伴痛苦生,愚夫莫见亦莫闻,更莫依止方相宜。” ...
四 摒弃相似利他
诸如宣讲、听闻、传承、引导等等的相似利他之举,也应当毅然摒弃。 卓衮巴大师也说:“对修行人而言,应当身着缀满补丁的衣衫,手持诃子念珠,门口印满清晰的鸟迹。在修行之时,无论是谁为懈怠懒散之人讲经说法,都绝对没有利益。格西是不会欢喜的,我也会将此人视为精神癫狂者。” 藏巴加惹也告诫后人:“没有春天的播种,而希冀获得秋天的果实是饿鬼(的痴心妄想);时机没有成熟,而企图度化众生实在是徒劳无益。” ...
五 割弃利养
看破今生并抛弃恭敬利养十分关键。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云:“佛言弥勒,诸菩萨摩诃萨当观利养,生养贪欲;当观利养,坏失正念;当观利养,以其得失能生傲慢卑恭,如是滋长愚痴;于成自利之亲友家悭吝、耽著,生诸诳惑;舍四圣种无惭愧故,一切诸佛所不许可。数习骄逸生高慢故;于师轻慢为魔党羽;乃为放逸散乱之根源;掠夺善根,贪著财物衍生愚痴;抢夺三善;如电、如轮、宛如霹雳;为众多烦恼所染污;于亲友施主家瞻候颜色而生忧恼;扰乱自心;爱物损害心生忧患;于四念处多所忘失;衰损白法;于四正断多有退失;神变神通 ...
六 放弃储蓄资具
加哲仁波切针对诸多过患而恳切嘱咐:“(此乃)修行歧途当力舍此生;利养乃缚当斩欲牵连;名声无义当弃此耽执。若无随遇而安知足心,积累资财增长罪苦因。若欲增上安乐及善根,依凭知足意乐乃窍诀。是故操持利养名声等,此生圆满心行当摒弃。临终注定具利之胜法,应当无散恒时精进修。” 基确巴云:“若于幻财不知足,精勤积攒终遗留,独自积累他人享,此乃心语当牢记。不愿希求究竟义,暂时所需未舍弃,断除贪著何等难!愿弃耽执祈加持。虽未以名摄徒眷,终究无力弃信众,抛弃世事何等难!无伴独居祈加持。” ...
七 唾弃饮食贪执
总之,积藏财物等行为,无非是由贪恋饮食、担心冻馁致死、供养上师等等目的,以及尚未了知妙欲过患的缘故而导致的。其中,对饮食的贪得无厌更是于理不容。 在博朵瓦尊者身边的人,如果对自己的口腹之欲极端重视,修行就会误入歧途。尊者针对这些人,曾痛心地感叹道:“都是因为肚皮,而使‘苍天颓塌’,所以他们修法也不能成功。” 智者旬呢哲云:“身语狡诈生长邪命因,过享信财善行减退缘,应当根除美味之贪欲,衣食弃置墙角岂非理?” ...
八 不贪受用
即使自己福报现前,各种受用唾手可得,也不能大言不惭地恣意受取。修行人就应当如此毫不吝惜地舍弃一切。若说:“如果受用不寻而至,我也无须制止,(只需名正言顺地享用;)如果受用匮乏,我也不会苦心经营。”此等说法纯粹是自我开脱、自我放纵的无稽之谈。 经(《富楼那请问经》)云:“自身不谋诸资财,即使获得亦舍弃,今起唯求深佛法,护持清净之戒律。” 犹如人们常说的“依靠对治不如弃离恶境”的说法,所以,应当断除生长烦恼之对境——今生的富贵荣华。此理我们在前面也曾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加以宣讲。 ...
九 休得随顺
像顺从他人、顾及情面之事,也理当斩除。普穹瓦格西曾说过:“如果孜孜不倦地实修,则如同铠甲上的鳞片,一旦掉落下来,就再也不能拼合复原。(同样,真正修持正法的人,)也不可能再与贪婪今世之凡夫俗子同流合污了。如果为讨人欢心而对他人迎合曲从,就会为世间之魔所牵引。我们就是要让他人不高兴。纵然不满意,也是他们自己的事。即使他们诽谤讥讽,也决不低眉逢迎。哪怕除了一星半点的口粮之外,别无所剩,在此期间也应安闲从容地修持善法。如果善法增上,自然可利益他众。” ...
十 厌弃福报散乱
此生的福报散乱也应当放弃。他们所谓“增上福报”的说法,只会令散乱纷然呈现,所以千万不要欣喜若狂,应将这一切视为毒药而断然抛弃。 喀绕巴云:“名声乃魔之奉承,利养乃为束缚绳,福报乃善行违缘,莫视毒为良药矣!”热比旺修尊者也云:“福报若奸诈老人,自心似愚蒙幼童,行事如游戏成败,莫耽实有嘉麻瓦!”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