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心之明点》讲解·第1课
2023年5月17日
今天给大家讲《忠言心之明点》。
《忠言心之明点》是法王如意宝朝礼五台山期间撰著的。法王当时到了五台山先住在菩萨顶,藏历四月二十九日麦彭仁波切圆寂日那天去了善财洞,亲见了文殊菩萨。几天之后,法王又搬到善财洞上方——黛螺顶对面的一个山坡上住,那里被称为说法台,据说是文殊菩萨为一万眷属转法轮的地方。法王带着部分眷属,在那里搭帐篷住了几天。这部《忠言心之明点》就是法王刚到说法台时从觉性智慧中流露而出的,当时我在一旁记录了下来。后记中也提到,法王没有打草稿,在二十三分钟内,即兴造出了全论二十三个颂词,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巧合。
法王回到学院后,要求堪布们报名为《忠言心之明点》写注释,这样就能生生世世不离开上师。当时有八位堪布报名,法王说,将来在他成佛之时,这八人会变成八大菩萨。记得其中六位是以偈颂的方式写的,以较广的方式注解的有两位,慈诚罗珠堪布写了一部稍略的注释,名为《月光疏》,我写的叫《日光疏》,比较广一些,后来又写了一篇解释字面意义的略释,都是用藏文写的。那时我还很年轻,只有二十多岁,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三十多年过去了,那篇注疏只有德巴堪布讲过一遍,除此之外没有人再讲、再学,看来我在藏文著作方面不是很成功。
当时法王要求学院每个人都要把《忠言心之明点》背诵下来。这非常重要,大家务必重视,因为《忠言心之明点》实际上就是法王如意宝归纳修行次第的教言。
我一整个冬天都在整理法王1993年去美国弘法的录音,还写下了一些当时的回忆,过段时间可以给大家分享。因为今年是法王如意宝离开我们的第二十年,也是法王美国之行的第三十年,所以我将法王在美国的教言全部整理出来,编辑了藏文和汉文两个版本,每个都花了我很多时间。在国外传法的过程中,法王好几次提到,修行《文殊大圆满》时,要按照《忠言心之明点》的次第。《忠言心之明点》其实就是《文殊大圆满》的辅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修法。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以后的修行中,应以法王如意宝的《文殊大圆满》作为真正的实修法,而修行《文殊大圆满》的次第法,必须按照《忠言心之明点》,二者是相辅相成、不能脱离的。
所以,这次虽然你们没有请我讲,但我主动决定讲一讲这部法。在这三十多年中,虽然我对《忠言心之明点》很有信心,也很重视,但是汉语受众中一直没有人求法,我也没有翻译。今年我在整理法王教言的过程中,越发觉得这部论十分重要。当时虽然自己写的注解等资料都没在手头,但我还是把颂词翻译出来了,就趁这两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忠言心之明点》如果要广讲,需要很长时间,这次时间有限,我就先把全论科判和颂词字面意思给大家稍作介绍,以后有机会再进行广讲。
本论分三:甲一、初善;甲二、中善;甲三、末善。
甲一(初善)分三:乙一、论名;乙二、顶礼句;乙三、立誓句。
乙一、论名:忠言心之明点
此论名为《忠言心之明点》。忠言,是指上师对弟子传授的最深的教言和窍诀,也是法王对我们讲的肺腑之言。心之明点,是以比喻说明,此教言就如心中最精粹的明点一般。心之明点,即心的精华、心的精髓。所以,这番忠言是法王的心语,是法王内心深处最珍贵的东西。以上是论名的意义。
下面我先用藏文给大家念一遍传承。因为法王如意宝作出此论当即就给我们传授了,所以我算是首批得法的人,可以说有近传加持。
当时法王一作完《忠言心之明点》,就说马上要给我们灌《四臂文殊》的灌顶,于是我们赶快用石头给法王搭了一个法座。那次跟随法王朝五台山是1987年,几年之后我又去了一次。那个地方后来建起了一座楼阁,里面展示着一些照片。
2017年,我和相关发心人又去了一次五台山,但时间太紧,只有两天,根本没办法一一朝拜各处圣迹,而且那时山上天气也不太好,到处都在刮风下雨,大家每到一处都很仓促。不过整体上看,我们那次朝圣还是比较圆满的,同行的道友们都发了愿。那次相隔法王最初朝礼五台山正好三十年,现在看来也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我是特意带一些发心多年的道友去的,因为平时也报答不了他们什么,早在2012年左右,我就承诺要带他们去。当时还有一些堪布、堪姆、法师同去,一行共有几百个人。我们去了善财洞、那罗延窟、菩萨顶(那时菩萨顶的莲花生大士像还在)、金刚窟、白塔、清凉石等处,每到一处都急急忙忙朝礼、发愿。那时候我本来很想去法王造《忠言心之明点》的地方拜一拜,但没去成。从上善财洞过去,在黛螺顶往南上去就是,那里地势较高,没有寺院,只有一座亭阁,以前路不太好走,现在好些了。当年我们陪法王在那里搭帐篷住了多久,已经记不清楚了,那个地方很重要,你们有机会也应该去一次。
去年冬天,我也把三十多年前写的那篇《五台山志》翻译成汉文,以后如果你们要去的话可以参考。我在其中没有写太多观光介绍,而是从各种经论中摘录了一些关于文殊菩萨幻化圣迹的记述。原文是用藏文写的,听说有不少藏族喇嘛和觉姆拿这篇指南去朝五台山,考虑到你们看不懂,所以还是译成汉文好些。
这是《忠言心之明点》和五台山的一些因缘,我好像聊得有些远了。
乙二、顶礼句:
众佛菩萨诸三密,总集成熟相好身,
语之杲日童子尊,令汝心转菩提道。
首先讲顶礼句。这是法王对文殊菩萨的祈祷。文殊菩萨是什么样的呢?是由三世诸佛和一切菩萨身语意三密集于一体,各种因缘成熟而成就了相好圆满的身体。“语之杲日”是指语言获得自在,就像太阳一样,“文殊师利菩萨”“童子相”“语之杲日”,这些都是文殊菩萨的异名。因为文殊菩萨语言辩才无碍,就如太阳一样无所不照,所以有“语之杲日”这个比喻。
法王对文殊菩萨祈祷道:请诸佛菩萨三密的总集文殊童子加持一切有缘弟子,令他们的心转入菩提道。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经常祈祷上师、祈祷文殊菩萨,希望自己的心不要转入轮回和恶趣当中,而应入于法、入于解脱、入于菩提道。想要解脱,光靠我们自己,不一定能实现,更要依靠文殊菩萨的加持,让每一个听到、学到、想到《忠言心之明点》的人,心全都转入菩提之道。
大家要经常祈祷文殊菩萨和法王如意宝。我一直认为,法王跟文殊菩萨是无二无别的,只要经常祈祷,肯定会得到加持。与人也好、与本尊也好、与上师也好,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外国人经常讲“连接”这个概念,连接确实很关键。经常祈祷文殊菩萨或者莲花生大士,他们自然会关注你、加持你。要是从来不祈祷、不观想,那就不一定能得到加持。所以,法王祈祷,三世诸佛的总集文殊菩萨您一定要加持这些弟子们。我相信,如此祈祷,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
如果有机会,大家以后最好去五台山朝拜一下。那里真的特别好,跟其他地方都不同。虽然有很多地方也值得去,但我总是觉得五台山对我们的身心有不一样的影响。最好能在那里修行一段时间,就像我们当时跟随法王住了一百天,那样是很好的。关于五台山我就不多讲了,否则讲起来没完没了。
乙三、立誓句:
相应无边众信解,深广法理虽无量,
归摄要诀实修法,心语心要授心友。
接下来是立誓句。本师释迦牟尼佛给人间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佛法,相应于无边无际众生的不同意乐、信解和根基,涵盖了甚深见派和广大行派的众多法理,卷帙浩繁,法门无量。不论汉文、藏文还是其他语种的《大藏经》,都有海量的内容,其中的深广法理不要说全部修完,哪怕只是通读一遍,在这个末法时代,以我们短暂的人生,都是很难很难的。要把这些佛法要义全部归纳出来,世上只有像法王如意宝那样的大成就者可以做到。所以,法王在此将归摄了所有佛法要义的心要教言,全部传授给诸位心友。
心友一词是指最知心、最要好的朋友,法王对自己的弟子们总是很谦虚地以“心友”“道友”相称。通常,传法上师都会直接说“我的弟子们”,但我们受法王的影响,总是习惯称呼“道友们”,这表示大家都是平起平坐的。
这篇《忠言心之明点》,就是法王将所有深广无边的法要归纳起来,凝聚成窍诀,以甚深的教言传授给各位心友弟子。此论实际上是《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的浓缩版。如要广解,可按照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论》和《密宗道次第论》,或是宁玛派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以及《解脱庄严论》等其他宗派教法来解释,其中的教言次第都是相通的。这就是法王为什么要造这部论的原因。我们身处浊世,一个人的智慧、精力、信心是有限的,而面前的经论又那么多,一看就头晕,该怎么修呢?找不到门径的时候,只要看到《忠言心之明点》归纳的教言,就能豁然开朗:“哦,原来修道应该是这样的!”所以,这个窍诀非常重要。能遇到法王归摄的这篇次第法门,我们都很幸运。
甲二(中善)分二:乙一、道之所依;乙二、真实修道之理。
乙一(道之所依)分二:丙一、遣除违缘;丙二、依止顺缘。
贪今生离修法缘,愈享欲妙愈增贪,
利乐称誉无了时,如梦买卖当舍弃。
首先是遣除违缘。我们修行的最大违缘是什么呢?就是贪执今世,所以这里首先讲到看破今世。如果我们贪执今生的名声、财富、身体、受用等等,那与修行佛法的因缘就会相离很远,因为世间的种种色声香味的妙乐,就像盐水越喝越渴,越享受就越增长贪心,永远没有尽头。有了十万想赚百万,有了百万想要千万,千万想上亿,一亿想十亿……世间的欲妙享之不尽,贪欲也永无止休。所以,如果没有看破今世,就不可能真正投入修行。
对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世间八法,人们总是特别在乎——正面的人人希求,负面的人人排斥,一辈子被这八法摆弄,无休无止。其实执著这些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我们在梦里生意做得很好,钱赚得很多,但醒来以后,全部都是一场空。所以,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首先应该把名声、地位、财产等世间福报抛之脑后,要明白这些都是道障,应该尽早舍弃。
法王在西方传法的时候,经常引用《忠言心之明点》的修行次第:首先要看破世间,然后依止善知识,接着守持戒律,继而从人身难得开始,进行系统的闻思修行。我有些后悔没早点讲这部法,那样你们也许能少走一些弯路。我与《忠言心之明点》是很有缘的,今天下午一直开会,没有时间备课,但当初的科判和注释我都还记得清楚,那是我年轻时花了很多时间写下来的。所以大家也应该重视起来,这部法确实很重要。
想要成为真正的修行人,按照法王宣讲的次第,首要的就是遣除违缘,而我们修行的最大违缘就是耽著今世。这方面的道理在《山法宝鬘论》和《开启修心门扉》里讲了许多。汉地修行人也经常说“看破、放下”。所以,看破今世对于我们的修行确实很重要。如果能放下今生的诸多琐事,修行自然而然会容易成功。但如果你对人、对财、对各种事物一直紧抓不放,那就不可能有修行的因缘。
我这次讲课不用教证、理证,法王当年讲的意思我都清楚。想要真正修行,先要做到看破今世,这是首要的一点,你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丙二、依止顺缘:
于能增长众功德,远离一切诸过患,
殊胜具相善知识,以三喜依成心意。
第二点是依止顺缘。什么是依止顺缘?就是依止善知识。能增长一切闻思修智慧、慈悲心、菩提心等功德,远离一切贪嗔痴等过患的根本来源,就是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关于善知识的法相,大家应该都学过,显宗、密宗和密宗大圆满中,都有关于善知识的法相标准。对于各种论典中所说的具相善知识,应以三种方式来依止:上等者以修行供养,中等者以承侍供养,下等者以财物供养。如果以此三喜来依止善知识,不论你想获得暂时的利益还是究竟的安乐,都能如愿以偿。
在修道过程中,光是看破今世还不够,最关键的是要找一位很好的善知识。依止具相善知识,功德自然而然会增长,过失自然而然会消失。所以,在座各位现在也算各方面因缘具足,既做到了看破世间,遣除了修道违缘,又找到了善知识,具足了修道顺缘。
以上这些是道之所依,下面讲真实修道之理。
乙二(真实修道之理)分二:丙一、略说道次第;丙二、广说道次第。
丙一(略说道次第)分四:丁一、清净戒律;丁二、闻所生慧;丁三、思所生慧;丁四、修所生慧。
丁一、清净戒律:
如求空中欢乐园,诸增上生定胜富,
失戒者无得是处,具知念谨调自心。
略说道次第中,首先是清净戒律。这个颂词讲了清净戒律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清净的戒律,一切暂时和究竟的福报都无法获得。就如这个比喻,要在虚空中找到一个美丽的乐园,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空中楼阁根本无有基础。同样的道理,不论世间的增上生,还是出世间的决定胜,所有世出世间的财富福报,对于以前具戒但后来破戒的失戒者,或是一分戒都没有守持的人,根本不可能得到。不管是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甚至皈依戒,如果一个人什么戒都没守,那就没有任何功德的基础。就像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所说:“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一切功德的基础就是戒律。我们这里的出家人都非常珍视自己的戒体,在家居士们对守持皈依戒、居士戒、八关斋戒也十分重视。
我们如果没有持戒,下一世想要转生善趣、获得人身是非常困难的。没有清净的戒律,想要获得任何增上生和决定胜,根本无有是处。所以,应该以正知、正念、不放逸来调伏自心。大家如果学过《入菩萨行论》,就应该知道这些道理,正念就是不忘善法,正知就是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不放逸就是小心翼翼,保持谨慎。我们应该随时以这三种方式调伏自己的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佛教徒,在家人应该守好三皈五戒,出家人应该护戒如目,时刻以正知正念来守持清净戒律,否则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都无从谈起。按照世亲论师的观点,戒是一切的基础。所以,希望每位道友都重视戒律。虽然在末法时代,严格持戒越来越难,尤其是这个网络时代,对于年轻人,处处都是持戒的违缘,但无论如何,修行人都该好好守戒,如果没有清净的戒律,任何功德都无法得到。
丁二、闻所生慧:
无始至今如疯子,独漂轮回痴暗中,
今为寻求寂乐宫,理当喜闻佛法海。
第二点是闻所生慧,就是听闻佛法所生的智慧。我们这些众生从无始以来直到今天,一直独自漂泊在轮回的黑暗当中,独来独去,独生独死,就像疯子一样不知取舍。众生真的非常可怜,不懂得是非取舍,完全处于迷乱之中,就像一个在旷野中独自发狂的人一样,经过了无边无际的生世,一直到今天,都没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所以,现在我们为了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寂乐,抵达解脱的大乐宫,应当喜于听闻如海的佛法。
轮回中的众生之所以如此可怜,就是因为从来没有得到佛法的利益。有些人可能因为前世业力,一听起法来,要么打瞌睡,要么胡思乱想,各种分别念丛生,无法让佛陀的智慧真正融入自己心中,这其实特别可惜。我们听闻佛法的机会极其难得,在今生之中可能也为时不多了。在座的各位应该好好想想,以后这样闻法的机会未必会长久存在,不要认为“我天天都可以在上师和堪布、堪姆面前听课,不会有问题的”,其实以后各方面的因缘不一定能具足。
所以,趁现在还有机缘,大家一定要对听闻佛法有欢喜心,这很重要。有些人虽然当下没有听法的机会,但之后可以通过音频、视频来学习。我知道,很多人在这方面都非常精进,多年来从未间断过闻思,一直很有自控力,这非常好,很值得随喜。
丁三、思所生慧:
唯闻不能断增益,难以诚信佛与法,
故以百般讲辩著,思所生慧铭刻心。
下面讲思所生慧。仅仅靠听闻佛法,并不能彻底斩断我们相续中的怀疑、邪见等种种增益,而且很难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和佛所宣说的正法产生不退转的信心。光是听听课,这是不够的,听闻以后怎样才能对佛法产生真正的信心呢?这要靠百般的串习,也就是经过反反复复、不计其数的辅导、思考、探讨,还有宣讲、辩论、著述,如此不断地训练,才能达到。不是光听一两节课、看一两本书就可以的。思所生慧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刻苦思维和不断锤炼,最后才能真正生起并铭刻于心。只有将思所生慧深深刻于心中,你才会从内心深处对佛陀和佛法产生真正不退转的信心。
因此,法王在这里告诫我们,仅仅听过法义,肯定是不够的。有些居士光是听一听,就觉得自己已经闻过很多法了,但只是听过一两遍,仅停留在表面上,就会变成耳旁风。只有通过反反复复的听课、辅导、讨论,再深入思辨,甚至撰文阐析,这样才能令信心稳固下来,对佛陀和佛法产生定解。之所以要让大家不断地训练思维,就是为了生起真正的思所生慧。
丁四、修所生慧:
博通宗派大法师,未调自心如鹦鹉,
死亡骤至懊悔因,教义入心诸心友。
刚才讲到了戒律、闻慧、思慧,下面是修所生慧。法王教诫道:有些广闻博学、通达各宗的大法师、大堪布、大格西、大堪姆,以及一些法师、辅导员,虽然看上去是讲学精湛的三藏法师,但并没有用所学之法来调伏自己的心,相续中还是充满了贪嗔痴。
我们心中的贪嗔痴如果不加对治,那是非常可怕的,尤其是嗔心。我们藏族有一句俗话:人如果性子急,会毁坏自己;马如果性子急,会跳下悬崖。人在心浮气躁的时候,一定要加以控制。我有时候也会这样,一时冲动批评了别人,说完又十分后悔,但话已出口,好像自己的人格完全暴露在了别人面前,感到特别难堪,这也是嗔心没有调伏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讲,一个人如果很稳重,即便心里有情绪,表面上也不会随便显露出来,就像大海一样沉稳,这是修行人的一种重要品质。有些人虽然没有修行,但也有这种品质,我见过一些世间人,心胸非常宽大,不论遇到什么事,看上去都气定神闲。这样的人是很快乐的,他们从不会在人前失态,我们应该学习,但也不一定学得会。有的人就是容易暴躁冲动,这可能是前世的习气,一旦烦恼现前,哪怕佛陀手持钵盂亲自来到面前劝导,他都听不进去。这种人在世间非常容易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很多麻烦。
所以,即使是大法师,如果内心不够调柔,通晓再多法义也跟鹦鹉学舌没有两样,因为鹦鹉也会学人念“嗡玛呢巴美吽、嗡玛呢巴美吽”。就算你讲起因明、中观等五部大论时滔滔不绝、辩才无碍,但如果自心没有调伏,死亡突然到来的时候,也只能双手抓胸,后悔莫及,“我讲经说法一辈子,死到临头还是一点把握都没有。”一个人如果修行了一生,死亡时却没有把握,这是最惭愧、最可怜的。就如《教王经》所说:“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这是释迦牟尼佛对国王的教言,死亡之时什么也带不走,唯一能带上的就是善法。关于这个道理,寂天菩萨在《学集论》中也引用过大量教证。
所以,对所学法义实际去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最后一定会后悔。法王数数强调,一定要将学过的教义融入内心,做到法入于心,诸位心友一定要对此重视。“诸心友”是一个呼唤词,就是对大家的一种称呼,按照汉文习惯,也可以把这个呼唤词放在前面。也就是说,诸位心友啊,你们如果没有把闻思的法义用来调伏自己的心,死亡突然来临时,这会成为你们后悔的因!
这些文字是直接从法王的觉性之中流露出来的,当时慈诚罗珠堪布和我都在现场,慈诚罗珠堪布正忙着给法王炒菜,我就在法王的帐篷边,立刻把这些偈颂记录了下来,后来一看,整篇内容浑然自成。去年底我整理法王在美国传法的讲记时也有同感。可能是当局者迷,那时候没觉得特别,但现在一看,法王讲课全是出口成章,直接笔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论述,要是换作我们,可能得反复构思很久才能讲出来。
法王在《忠言心之明点》的后记中说,此论是在二十三分钟内即兴而造的,我就是当时的见证者。法王用那么短的时间造的论,现在来看,不论文笔、内容还是结构次第,都非常出色。希望你们也要对这部论有信心,这样的法肯定具有不共的加持力。这并不是我专门想赞叹自己的上师,事实的确如此。法王造论从来不需要准备、参考、冥思苦想,不像我们,写个作文都要打好几遍草稿,法王不需勤作,直接从心中流露,脱口而出就是一篇好文章,而且写完后就能背诵,这是非常稀有的。
丙二(广说道次第)分二:丁一、略说;丁二、广说。
在广说道次第中,法王首先再次强调了一遍修行的重要性,然后广讲如何修行。
丁一、略说:
佛说浩瀚众法理,唯调自心之方便,
复次劝请莫耽句,胜深要义融心底。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四十九年中宣说了浩瀚如海的八万四千法门,归根结底,其实都是让我们调伏自心的方便法,所以,法王在前面讲到,必须对法义实地修行,否则就成了鹦鹉学舌。在这里,法王再次劝诫大家,不要耽著词句,也就是不要一味追求文辞美妙,这些就像唱歌一样,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最重要的是把佛法的甚深要义融入自心。比如学习人身难得,就一定要通过实修,产生定解;发菩提心和清净戒律也是同样,不仅要在道理上明白,还要在行为上重视。《忠言心之明点》的每一个偈颂,都可以对应《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的一品,一定要将其中道理与我们的心融为一体,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
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佛所说的一切法全是用来让我们修持的。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每天实际修行一些佛法,如果自己不修,光是讲课、听课,口口声声说弘法利生、发菩提心,也不一定有真正的意义。最关键的是要将佛陀和上师们的教言融入内心,让自己的心有所改变。比如,有的人原来脾气特别不好,现在变得调柔了;原来睡眠特别重,现在随时都有死亡无常的念头,变得精进了。能做到这样,修行才算有着落、有希望。
其他很多事情只是相似的行持佛法,包括建造金碧辉煌的寺院,或是每天给信众打电话劝做功德。现在有人建了些“功德群”,这方面需要谨慎。有时候就连我和弟弟妹妹的群我都有点担心,虽然我们在里面什么也没做。我知道你们有些人建群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必须多加注意,否则无意间就可能违法违规,这是我给大家的一点提醒。我们这里个别人建了很多群,据说有人管着三十二个群,这样随时会导致群主被处分,因为群里可能存在化缘之类的现象,或是其他各种各样的违法行为。
有些事你们也许想法是好的,但世间在这方面的管理规定十分严格,尤其是对于宗教方面,有很多相关政策,你们也该学一学。如果不懂这些规则,确实很容易触犯,也许等到哪天自己被拘留了才会明白过来。所以,希望大家注意一些,不要觉得这是劝人行善的好事,认为以前可以这样做或者别人可以这样做,所以现在自己做也没事。我遮止你们建群,可能也有一些过失,但我是为了保护你们、保护佛法,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否则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风险。任何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眼睛”,你不一定看得到他们,但他们都能看得到你。
虽然你们想多做善法,但现在最重要的,应该是修行。我个人在这十几年间已经传讲了大量的佛法,大家应该知道外面的气候环境如何,内在的“风脉明点”如何,什么时机该做什么事情。现在这个时候确实应该自己好好修行,并不适合大范围宣传。发菩提心度化众生,初衷是好的,但有时候你可能度不了别人,反而把自己赔进去。我以前也提醒过很多次,但有些人不肯听话,后来挨了处分,才发现我并不是吓唬他们的,最后来跟我说:“要是我之前听你的话,就不会遇到这些事了,我当时很后悔,哭着祈祷你。”真到了因果成熟的时候,祈祷我也没什么用。
所以,我们多少应该对世间和当前的形势有所了解,多加注意。也许我说了这番话,很多善根就被摧毁了,但我也没办法。我也有利他心,可我们做事应该相合于时机,就如佛陀那样的应时者,知道当下的时机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依照法王的教诫,不要耽著外在的形式,应当好好修行深要法义。要真正修行《文殊大圆满》、菩提心、空性见,要先调伏自己的心。你们来到喇荣求法,如果连心都无法调伏,那在这里待再久也没什么用,要是下山以后,嗔心、贪心还是那么严重,脾气还是那么不好,不要说在喇荣住三十年,即使住三百年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而有的人在这里只待了十天,心就变得非常调柔,那就是非常值得的。正因如此,法王在这里再再劝请大家重视调伏自心。
丁二(广说)分三:戊一、共同加行;戊二、不共加行;戊三、正行修法。
戊一(共同加行)分四:己一、人身难得;己二、寿命无常;己三、因果不虚;己四、轮回痛苦。
己一、人身难得:
难得此身如昙花,具义超胜十万宝,
未来难得如是故,成办大义莫懈怠。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大圆满心性休息》里关于人身难得讲了很多篇幅,法王在这里以一个偈颂总结:具有十八种暇满的人身非常难得,就如昙花一现,得到这样的暇满人身,意义超过得到十万个如意宝。这么好的机会未来不一定还有,因为要得人身极其不易,而具有暇满、能修持善法的珍宝人身尤为难得。如今我们已得人身,得到具相善知识的摄受,有机会修行佛法,就能成办大义——即生当中可以解脱,得到声闻、阿罗汉、菩萨、佛陀的果位。所以,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懈怠,不要天天睡懒觉,一定要利用这样的暇满人身精进闻思修行。我们这个人身其实是非常容易失坏的,所以请大家切勿懈怠。
得到暇满人身,一方面不能懈怠,一方面要尽量减少烦恼。如果道友之间经常不合、烦恼缠身,那得到人身也没什么意义。要减少烦恼,搞好人际关系很重要。有些人虽然发心很努力,但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最后把自他都伤害了,这种现象非常多,我也算个见证者。看到一些人与别人的相处方式,我就知道,虽然他现在发心做得很好,但未必能善始善终,因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总是看到别人的过失,最后把自己都毁了,这是很可怜的。
己二、寿命无常:
死主大敌如霹雳,谁亦不知何时至,
无暇住留数岁月,当下理应修善法。
死亡的大敌就像闪电霹雳一样,谁也不知何时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死亡到来往往就在一瞬间,我从藏历新年到现在,就有三次与死亡擦身而过,每次都是几秒钟的事,“啊,幸好,差一点就死了!”具体的过程很精彩,但因为时间关系,现在先不讲。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其实都特别脆弱,稍有一点差错,死亡就像闪电般来袭,谁也无法预测。在座各位也无法确定自己能在世间住留到何年何月,所以,趁现在有机会,一定要马上修行。
大家都看得到,这三年来,疫情和地水火风的灾害,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昨天学院开会的时候,我们这些年龄大的,都在互相关心身体怎样、睡眠怎样,这就是老年人的一种标志吧。年轻人之间可不会问:“你昨晚睡着了没有?”但人只要稍微上了点年纪,肉体上的问题就越来越多。死亡要来其实是很快的,大家不要觉得自己明年、后年肯定还在,这说明死亡无常一点都没修起来。有些世间人即使已到高龄,还是整天想着长命百岁,但我们作为修行人,都应该有死亡无常的观念。
己三、因果不虚:
有情业果不虚耗,果报临头不可改,
如今具缘自在时,自欺自己谁能救?
这里讲的是因果不虚。众生所造的业果丝毫不会虚耗,如果自己之前造了业,等到定业现前、果报临头的时候,根本无计可施,哪怕佛陀的妙手撑在你头上,也无法改变。就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一旦业力现前,任何人也无可奈何。所以我们趁现在具有缘分,获得了人身,依止了善知识,具足了正法,自由自在的时候,千万不要自欺欺人。别人骗你,未必是大骗子,自己骗自己,才是大骗子,因为自己明明清楚因果道理,却偏不好好修持善法,还要不断造恶业,这种骗子带来的危害更为可怕。
世间所有快乐和痛苦,都是业果的显现,这个道理,除了刚刚皈依的人以外,没有一个佛教徒不明白,但很多人却难以做到,尤其是业力现前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祈祷上师三宝。麦彭仁波切在《开显解脱道》的每个共同加行中都会祈祷上师,加持相续中能真正生起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业果不虚和轮回痛苦的定解,这非常重要。在这个世界上,最爱自己的应该就是自己,如果还要自欺欺人,造作恶业,那整个大地上谁也帮不了你,可以说这人已经无可救药。
己四、轮回痛苦:
难忍轮回诸痛苦,唯念能令毛耸立,
无数苦逼身心时,如何是好当自忖。
六道轮回的痛苦非常难忍,比如人间的生老病死之苦、地狱的寒热之苦、饿鬼的饥渴之苦、旁生的愚痴之苦,等等,这些痛苦我们仅仅想象一下,都无比恐怖。就如《亲友书》所说:“即便见闻地狱图,忆念读诵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况真受异熟果。”我们光是听到一些恶趣的痛苦,也会感到毛骨悚然、胆战心惊,那要是因为自己造下的恶业,最后真的轮回到地狱、饿鬼、旁生中去,被无数痛苦逼迫、折磨身心,那时候又该如何是好,大家自己应该琢磨琢磨。虽然我们现在拥有人身,但也许明天就变成一条蛆虫,甚至堕入地狱惨受煎熬,那要如何忍受?大家对轮回的痛苦一定要认真思维。人间再苦其实也不算什么,恶趣的痛苦才真正可怕。所以,我们趁现在自由自在的时候,应该尽量不造恶业,多对众生修悲心,否则在轮回中一旦下堕,不知要再过多少劫才能从中解脱。
这些都是实修法,如果广讲的话还可以讲很多,但我今天只是象征性地指点一下《忠言心之明点》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深入思维。这些内容虽然简单,但是都十分重要,要真正修起来也并不容易。其实,我们即使其他法门什么都不修,只把《忠言心之明点》的二十三个颂词融入自心,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人。这方面大家要多加努力!好,今天先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