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根本慧论》传承及略释·第3课
2017年3月4日
首先说说下星期的课,到时会给大家念《入中论》的传承。《入中论》是由龙猛菩萨的意传弟子月称论师造的,龙猛菩萨在中观方面的所有教义,全部融入了月称论师的智慧当中。月称论师进一步解释《中观根本慧论》的论典有《显句论》,我现在正在翻译,看今年能不能全部完成,目前初稿已经完成了。我本人对《显句论》很有信心。
如果想真正明白《中观根本慧论》的道理,就要依靠月称论师所著的论典《入中论》《入中论自释》以及《显句论》。龙猛菩萨和月称论师被称为“中观二大父子”,因此,要明白龙猛菩萨的意趣,就要依靠月称论师。虽然在龙猛菩萨之后,有月称论师、圣天论师、佛护论师、无我论师、清辨论师等很多出兴于世的大德,但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月称论师。
月称论师的《入中论》,我很早之前讲过,但讲得不是太好,因为当时的汉语水平不高,如果用藏语讲应该没问题。所以之前已经讲过一两次了,这次是想给大家念一个传承。
另外,我还准备讲法王如意宝造的《瑜伽欢乐道歌》,讲的时间还没定下来。我比较开心的时候就讲《瑜伽欢乐道歌》,不太开心的时候就念《入中论》的传承。所以,到时候你们可以观察:如果我念传承,说明不太开心;如果讲《瑜伽欢乐道歌》,说明稍微有点开心,因为如果要唱歌,心情应该有所不同吧。(众笑)
下个星期除了星期三和星期日,其余五天都有课。本来前两天我想着把念诵简化一点,但我今晚又想,还是跟现在一样吧。如果不念《普贤行愿品》,只能节约几分钟,但你们也许会用这个时间散乱,不一定会珍惜。所以,还是跟现在一样,八点开始念诵,将近八点半的时候,开始念传承或者讲课,最后还是念《普贤行愿品》回向。
中观推理简介
今天可以把《中观根本慧论》的传承念完。
(堪布念传承)
第二十二品是“观如来品”,第二十三品是“观颠倒品”,“观颠倒品”里主要讲了四种颠倒。
中观推理与一般世间的逻辑推理有点不同,虽然世间的逻辑推理也可以观察万事万物,但它得到的只是相对真相。而中观所抉择的,是在万事万物中找不到一个实有的法,这才是绝对真理。
中观里有很多这样的推理,比如:“有”的事物以有的缘故,没办法产生;而“无”的事物以没有的缘故,也无法产生。从表面上看,这个道理好像比较简单,但也有人会有疑问:“怎么会这样?‘有’也可以产生啊!”但实际上,如果在本质上真正有一个自性,那已“有”,便没办法再次产生。另外,中观经常用离一多因的推理,证成万法不可能有一体的本性,如果一体的本性不存在,那么,多体也不可能产生。《中观庄严论》中以离一多因讲缘起理,讲得非常多。
学中观的时候,最好有传承,然后再听一些光盘,或者到一些法师那里去听剖析方法。否则,仅仅依靠自己的智慧,有些地方不一定听得明白。
在闻思时,中观与其他法门有点不同。比如,像俱舍或因明,在学习的时候,有时会觉得特别生涩、难懂,甚至没办法学下去。而在学中观的时候,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理证来抉择万法空性的道理。在抉择的过程中,越学越有感觉,到了一定时候,内心的觉悟、对万事万物的觉察会自然而然生起,会特别有感受。
三种开悟方式
所谓的开悟,其实有三种方式。第一,通过闻思而开悟。比如,参加辩论、研讨,听闻上师对中观的剖析,并反反复复地思维、抉择,最后自相续中生起中观应成派的无生、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这是闻思派的证悟方法。
有些大德学习中观、因明时,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进行抉择,最后生起不退转的定解,这种现象在历代大德中都有出现。现在有一些闻思派,或者说初学派,也完全凭自己的智慧来抉择——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学术界的人。学术界的人,大多有理性的智慧,不太承认感性,所以西方的思维方式比较适合他们。他们对什么事情都要问“为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能?”等你们去西方的时候,就会发现,西方人习惯于对任何事都提出疑问,甚至有时会让大家都很累。
如果让我回答他们,我会说:“你天天问为什么、为什么,那你为什么要这样问?”(众笑)他们习惯使用的这种方法,就是通过闻思,完全依靠智慧来进行抉择,不断思维“为什么、为什么”,最后“为什么”没有了就证悟了。这是第一种开悟方法。
还有采用另一种方式的修行者,叫窍诀修行派。在东方,藏地的大圆满、大手印等修法,与这种方式比较相应;汉地的禅宗也以窍诀的方式来修行。这种方式,在藏传佛教中,有不同名称:我们宁玛派叫大圆满,萨迦派叫轮涅无二的境界,格鲁派叫大中观,噶举派叫大手印,觉囊派叫不坏明点。汉地禅宗,则经常讲明心见性。各宗派有各自不同的名称。
这种方式完全依靠上师亲传的窍诀来获得证悟,是一种实修,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闻思、辩论,天天都问“为什么”。得到窍诀以后,自己安住,寻找内心,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觉悟。
第三种证悟方式叫加持融入。修行者没有得到很多窍诀,也没有经过长期闻思,而完全凭自己的信心,一心一意祈祷自己的本传上师,最终获得证悟。就像上师如意宝,以前祈祷麦彭仁波切,不断读诵《直指心性》,当读到一万遍的时候就开悟了。有很多上师,尤其是我们宁玛巴的许多上师,就是通过一味祈祷自己的上师而开悟的。他们可能也得过上师的窍诀,但并不是以实修窍诀为主,也不是以理论闻思为主,而主要是通过祈祷上师而获得证悟。
通过中观的途径,完全是以一种理论的方式来开悟。而祈祷加持入心的方式,则完全是凭自己的信心进行祈祷,最终,当上师的加持与弟子的信心融为一体时,就会获得一种开悟的境界——这完全是由于经常祈祷上师所致。
在藏传佛教中确实有这样一派修行者,其中包括全知无垢光尊者和智悲光尊者,等等。在托嘎如意宝和上师如意宝的传承中,以及藏传佛教其他一些教派中,都有这样的修行者。莲花生大士在有关教言中也说过:“我的弟子们不能只是闻思修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上师的祈祷获得证悟。”从古至今,这样获得成就的事例非常多。
我们现在讲的中观法门,通过学习其中的剖析方法,也可以认识本性。事实上,认识本性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的。不过,在学习中观的过程中,也应该学会祈祷、念诵。除通过理论抉择以外,也不要忽视通过加持、信心来获得觉悟。否则,完全像某些西方学者一样只用理论抉择,不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期望。
你们有些人可能在西方留学过,或者受过西方理念的一些影响,一心只专注在思考、辨析上,但如果只是一味推理,在短短的人生中,也很难通达中观教义。对中观教义,我们确实要分析,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分析、剖析、用智慧观察,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上师和传承的祈祷。
另外,对以前得过的大圆满等密法,以及菩提心、空性等修法,要依靠窍诀来实修。当然,刚开始实修时,心要静下来很困难,需要修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进入状态。一旦进入实修状态,会不太愿意出来,这是一种必然规律。
总之,在学习中观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还是要努力,否则,天天都在散乱中度日没有意义。
劝诫重视闻思修行
现在有个别人,完全是为了听密法,或是为了在别人面前走走形式,才来闻思的。作为佛教徒,应该把闻思修行当作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来对待,否则,就像跟单位交差一样,马马虎虎地闻思修行,这样不是很好。
我们既然要花这个时间,就应该踏踏实实地修,不管是修哪一部论典,修什么样的法,一定要有感受,有感受之后才能得到加持,而且不容易退转。否则,即使在学院里待了很多年,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你只是关注学院供斋的情况——每天是喝稀饭还是吃什么,不一定能得到藏传佛教真正的精华。
最近我们正在开持明法会。对于真正的修行人,如果未来想弘法利生,我建议你们多念九本尊咒语——你们自己发愿,我不强迫。之前,这里的每个人每年都要念十万遍以上的九本尊咒语。九本尊仪轨后面的小字部分也讲了,九位本尊的综合咒要念十万遍。
你们有些年轻人,以前没见过法王,对学院持明法会的内容也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可能会想:“十五天每天都喝稀饭,这就是我参加法会最主要的目的。”“今天是什么菜呀?今天有没有包子、馒头?”甚至有时候发一点饼,很多人都会去抢。这就是有些人想获得的悉地,对吧?拿到一个大大的馒头——“我得到悉地啦!”(众笑)
我们原来学《中观根本慧论》的时候,学院的房子很少很少,到处都是空地。那时有一位嘎巴堪布,他是跟法王一起去石渠求学的同学。他有长长的胡子,经常喜欢摸着胡子念经。他对我的恩德很大。记得有一年夏天,法王如意宝传了一些很深的法,那时我出去安居讲课错过了,回来之后心里特别不舒服,就马上去找嘎巴堪布补传承,堪布就给我传了。后来堪布在1990年圆寂了。
(堪布念传承)
我念传承的时候,你们自己看其他书是可以的,但一般不要念咒语,手里不拿念珠,也不用转经轮,习惯上是这样的。你们要学会这些规矩,以后听传承的时候也要这样做。另外,不能看电影,我们学院倒是没有这样的,但我担心外面的人边看电影边听传承——这是很可笑的事情。
结语
以前讲《中论》用了一百多节课,这次用三节课就完成了,你们还是很不错的。(众笑)
《中观根本慧论》如果不能全部背诵,也一定要背前面两个偈颂和最后一个偈颂,这样也算跟龙猛菩萨结上了善缘。凡是听我念传承的人都必须背,哪怕是九十岁的老人和在场的藏族喇嘛也要背。
《中观根本慧论》有四百四十九个颂词,差一个就正好四百五十个,龙猛菩萨应该再加一个颂词比较好一点。(众笑)
这次传了《中观根本慧论》的传承,希望以后每个人都可以用信心和智慧好好学一学,同时要多祈祷龙猛菩萨。龙猛菩萨是佛陀授记过、对我们有非常大近传加持的一位论师。如果能够以信心和智慧接受法要,加持力会完全不同——与完全依靠分别念和学术思维来接受,有一定差别。
原本是想再给大家传讲一遍《中观根本慧论》,但这次没有那么多时间,因为现在越来越忙。但无论如何,这次也是给大家创造了一个缘起。
《中观根本慧论》的传承已全部圆满,下面我们一起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