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根本慧论》传承及略释·第1课
2017年2月28日
今天准备给大家传《中观根本慧论》(简称《中论》)的传承,同时简单讲一些中观方面的道理。
当然,道理可能没办法讲很多,因为在短短的时间当中,想讲出中观的诸多甚深意义不太可能,所以,今天的主要目的是为大家创造一个缘起,种下中观般若空性的种子。
今天学院在开持明法会,七点半刚刚结束。下一堂课,也就是后天,八点开始念诵,八点半正式传《中观根本慧论》中间部分的传承。
下面我先念传承,如果时间充裕,再给大家讲一些简单的中观道理,如果时间不够就没办法讲了。从早上七点到现在,大家一直在经堂念经,也比较疲惫。念传承的时候,如果讲得太多,大家不一定欢喜,如果众生不欢喜,我就有过失。
(堪布念传承)
通达般若空性的方式
刚才念的第一品是“观察因缘品”,第二品是“观察来去品”。
《中观根本慧论》是龙猛菩萨在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八万四千法门中,对般若法门的结集。般若法门与其他法门不同,因为像慈悲心、慈善、爱等内容,几乎在所有宗教中都有——他们都提倡爱与慈悲。那么,佛教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哪里呢?就是般若空性。虽然其他一些宗教也讲空性,但像佛教三转法轮中讲的空性,其他宗教有没有呢?在座对宗教感兴趣的人,应该清楚。因此,要想懂得佛教真正的精华意义,就一定要学习般若空性。
通达般若空性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理论抉择,通过观察、分析、逻辑推理等方式,用理性的智慧来抉择般若空性,用这种方式所造的是“中观六论”。前辈大德对“中观六论”有很多讲解,据说单单《中观根本慧论》,在印度和藏地就有上百部注疏,其中,印度有七十多部。
通达空性还有另一种方法,如禅宗通过参禅,密宗通过直指心性等方式去认识。无论是在印度、藏地,还是其他各个地方,开悟的圣者,悟到的并不是普通的慈悲心,也不是世间的逻辑学、数学、物理学等各种学问,那么,他们证悟的是什么呢?就是万法的真相,也就是空性。证悟了这样的空性,就叫做开悟、明心见性,或者说证悟大圆满、大手印等——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总之,在佛教中,一定要懂得般若空性——当然,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中观根本慧论》学习资料介绍
这次准备用三堂课的时间,给大家念《中观根本慧论》的传承,以便创造缘起。我之前翻译过《中论释》,是麦彭仁波切造的,收录在“显密宝库”的第十六册中。我还用一百多堂课讲过《中论》,做成的讲记叫《中论密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过,早期讲课的光盘和磁带可能还有。在汉文中,中观典籍的译本很早就有,其中有一部分是古代高僧大德翻译的,不过有些文字可能不太好懂。
务必证悟般若空性
我们要懂得,只有证悟般若空性才能断除轮回。那么,只修菩提心能不能断除轮回的根本呢?实际上并不能。就像《三主要道论》中说,只有出离心是不够的,还要发菩提心利益众生;而只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也不行,还必须具有无二智慧,这样才能断除轮回的根本。
在《释量论》中讲,慈悲心与我执不相违的缘故,不能断除轮回的根本。也就是说,修四无量心、慈悲心,并非与我执直接相违。那么,我执与什么相违呢?与“无我”相违——一旦见到无我空性,就能彻底断除轮回。所以,若想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一定要学般若空性。
在佛教中,般若空性智慧被称为“如来狮子吼”,在世间任何宗教与非宗教的学说中,它都堪为第一——“诸说中第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宣讲了空性的万法实相。之前在讲缘起空性时我讲过,释迦牟尼佛与其他宗教导师相比,最为不共的特点就是宣讲了般若空性。实际上,万法的本体的确是空性,什么时候我们证得了它,什么时候就叫认识了心的本来面目,也可以说是开悟了。
前两天我曾经说过,作为佛教徒,如果要依止上师,最好是用智慧来依止,不能只用感情、财物、承侍来依止,因为这样的依止很容易改变。正如贡智仁波切所说:“如果一位上师宣讲的无我空性真正融入了你的心,令你有所悟,那么,这位上师就是你的根本上师。”上师所传的教言,让你通达并证悟了“三界轮回由心所造,心也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这就是真正的依止上师、真正的领受佛法。
学习佛法,一定要懂得胜义空性。虽然暂时也讲轮回、缘起、对三宝的信心等各种法,不得不承认世俗中的一切无欺存在,但在抉择胜义时,正如《中观根本慧论》中所说,因缘、来去乃至佛陀的功德等万法没有一个成立的,这样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正因为如此,我想给大家传《中观根本慧论》的传承。
学院的中观班,会学习《中观根本慧论》《入中论》等课程,其中,中观班的根本课程就是《中观根本慧论》。通达这部论后,才能懂得般若思想的基本道理。宁玛派的很多高僧大德,在学习大圆满时,要学很多遍《中论》,如果对它基本通达,那么,密法的开悟也是有希望的。
《中观根本慧论》传承源流
《中观根本慧论》的传承,我以前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得过,传承应该很清净。当时听讲的时候,我特别有意乐,对般若空性和上师的传承特别欢喜、恭敬、珍视,具足闻法所应具足的功德,从来没有“好累”“好困”“好痛苦”“全身都痛”“快一点完成”等负面想法。
今天念传承可能需要半个小时,以前没听过传承的人可能觉得有点累,对这方面的传统不太熟悉。实际上,藏传佛教所有的传承,比如《大藏经》的传承,麦彭仁波切、无垢光尊者、华智仁波切等上师作品全集的传承,全部念诵的时间都很长。有些寺院念传承的时间,会持续三个月、五个月,长期以来都是如此。所以,比较而言,这次念三堂课的传承,时间不算长。
(堪布念传承)
劝勉学习中观
《中论》你们以前背过吧?请背过的道友站起来,不要紧,不是让你们背。随喜你们!当时背的是全部颂词,很多堪布、堪姆也背了,不错。希望居士们也全部要背。
以前有人告诉我:“我现在背了一部大论。”我问:“什么论?”他说:“《佛子行》的三十七颂。”《佛子行》在学院不算什么大论,太简单了,一会儿就背完了。我以前背过《量理宝藏论》,今天翻了一下这本书,还是很有感觉,当时背的时候,翻书的次数特别多,书页已经被翻得很旧了。你们凡是背过、学过经论的人,应该也有这种体会吧。
这次听传承的人非常多。不过,现在你们想跟随一位法师或堪布、堪姆学习,这有一定困难,希望以后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尽量为大家提供学习中观的平台。对所有人来说,在五部大论里,中观还算比较好懂。相比之下,因明的确很难,而《现观庄严论》讲的全是诸佛菩萨的境界,学起来也有一定困难。中观宣讲空性,将我们所看到、接触到的一切,全部以智慧抉择为空——即使没有信心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道理。
我之前讲《中观根本慧论》时说过,很多佛教的旁观者,尤其是不信仰佛教的人,如果能听闻中观就好了。因为中观完全用理论进行分析,不讲信仰,直接用智慧抉择万事万物为空性,而抉择到最后,连空性也不存在。
佛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果以色法来见我,用声音来求我,那这个人不是真正的修行者,也根本见不到如来。那么,谁能真正见到如来呢?就是将万法抉择为空性的人。
大多数人在讲慈悲心的时候,是以一种宗教情感来摄持的。虽然佛教也宣讲菩提心的重要性,但一般来说,抉择空性更为重要。如果每个人都能通达空性,那么,断一切苦厄是真实不虚的。其他方式只能暂时压制痛苦,而真正通达般若空性,就能彻底断除所有痛苦。
作为世间人,每天有非常多的压力和痛苦。当初的悉达多太子,外出时看到许多生老病死的现象,于是他思维:“要想真正从生老病死中解脱出来,一定要希求甘露妙法。”后来,当他通达万法真正的本性,即般若空性——光明离戏无为法,获得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时,便证得了无上正等觉的佛果。
在座的各位,在学习般若空性时,不能只看一本书就可以了,务必要花一定时间去学习。一般来说,在藏传佛教中,要专门学习三到五年中观,但我们没有这么多时间,因此,现在在学院,五部大论一般用五年或十年完成,一部论用半年到两年完成。无论如何,大家很有必要多花时间来学习中观。
真正的佛教徒,不应该只是形象上的佛教徒。比如一些人,问他为什么皈依,他说:“如果有了皈依证,我心情不好去寺院时,就不用花钱买门票了。”这种佛教徒只是形象上的佛教徒,而真正的佛教徒,至少应该懂得佛陀所讲的般若空性。
很多人天天念《金刚经》《心经》,但其中的意义到底懂没懂?能够如理如实、系统闻思修行的人,基本上应该懂。刚才站起来的这些堪布、堪姆,相续中如果有般若空性的境界,我应当向你们顶礼,因为你们通过修行,真正把佛陀的智慧融入了自己的心。
(堪布念传承)
结语
我这一代人在年轻时,天天都背这些偈颂,当时有一个小堪布天天都要背这一句(堪布模仿)。一开始学院的人比较少,我每天闻思的时间比较多。时至今日,我还记得当时参加中观辩论的场面,引用的教证也记忆犹新。
当年喜欢背诵的人比较多,现在为什么这么少?刚才不举手的人,可能是背过但又忘了。我们是2005年背的,到现在已经12年了。至于讲课,我是在2004年法王圆寂后讲的,课程音频在网上有,共讲了114堂课。
今天已经念到第四品了,还要念两堂课的传承,一共三堂课,应该能完成。虽然今天跟随法会的安排,大家已经念过很多遍《普贤行愿品》了,但由于今晚听传承的人多,功德大,这个月又是神变月,大家还是再好好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做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