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僧功德经讲解·第3课
2020年7月9日
(堪布念诵藏文《赞僧功德经》……)
讲课之前,大家先一起念观音心咒。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全球仅疫情就夺走了五十多万人的生命。从整个世界局势来看,各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乐观——蝗灾、鼠疫、洪水、饥荒、战争、疾病、贫穷等各种灾难频频发生。
我们在出家团体中,可能感觉不明显,但城市中的人能感受到,今年确实与往年不同。有些国家,疫情等各方面控制得还比较好,但有些国家就比较悲惨。所以,大家应该一心一意地祈祷观世音菩萨,希望活着的人平安健康,世界上的疾病与灾荒减少;已经离开世间的人,愿他们获得暂时的人天福报以及究竟往生极乐世界。
(大家一起念观音心咒并回向……)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赞僧功德经》。昨天讲到诽谤出家人的过患非常严重。经常诽谤、诋毁、说是非的人,不但自己无法面见如来的尊颜,而且也毁坏了别人的善根。大家一定要注意。
虽然摧毁佛塔一定会堕入地狱,而且很多劫都没办法解脱,但这对别人的损害不是很大。相比之下,诽谤菩萨、僧人的罪业更加可怕,因为这会损害无量众生的善根。
“是故智者应思忖”,所以有智慧的人会分析,他会知道这是特别严重的事情。就像世间有智慧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故意去犯法,不会做任何违法的事情;同样的道理,有智慧的修行人宁可粉身碎骨也不会造那样严重的恶业。
昔有俱迦离苾刍,以一恶言骂僧众,
犹落钵头磨地狱,舌被犁耕数万段。
过去俱迦离比丘,因为恶口骂僧而堕落到钵头磨地狱,以致舌头被犁耕成了数千万段。
这个公案,《十律仪》和《杂阿含经》中都有。俱迦离比丘很出名,他的公案比较多,学戒律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俱迦离比丘因为恶口骂僧,诽谤目犍连和舍利子,而堕落到钵头磨地狱,也就是大红莲花地狱中,多生累劫中感受舌头被成千上万头耕牛犁耕而破碎为千万段的痛苦。
有些经典中详细描述了耕舌地狱的受苦状况——众生因为业力所感,以致舌头像田地一样广阔,然后在一中劫中感受舌头被犁耕的痛苦。这种业感我们可能很难想象。
有口才、有智慧的人,造业也很厉害,而且他的煽动性很强。像俱迦离比丘就特别有才华,能言善辩,因此吸引了很多人。
公案是这样的:有一次,目犍连和舍利子出游,回来时正赶上下大雨。(我们这里最近也一直在下大雨。)他们实在没办法回去,两人只好借住在陶师家。其实这位陶师家还借住着一个放牧的女人,但他们两位比丘僧并不知道。
牧女见到舍利子尊者的庄严身相,产生了贪心,自己行了不清净的行为,但这跟他们没关系。
第二天,俱迦离比丘看到两位尊者从陶师家出来,随后又看到牧女走了出来——俱迦离比丘特别擅长察言观色,通过看相就能了知对方做了什么事情——当他看到牧女的眼色时,知道她昨晚有不清净的行为,因此他以嗔恨心诽谤舍利子和目犍连,到处说他们两位尊者跟这个女人在陶师家行了不净行。
虽然僧众一直劝阻:“两位尊者是非常清净的,你不要胡说。”但他反而产生了更严重的嗔恨心,变本加厉地到处诽谤。
之前目犍连尊者和舍利子尊者传法的时候,有个人证得了不来果,投生于天界。他以天耳听到俱迦离比丘的诽谤,也来到僧舍劝阻他。
俱迦离比丘说:“你不是已经获得了不来果,转生到了天界吗,怎么还到欲界来了呢?”天人说:“我并不是投生到这里,我是过来劝你不要诽谤两位尊者。”但是俱迦离继续诽谤两位尊者。
后来连佛陀也劝阻他:“你最好不要这样诽谤,他们不会有不清净的行为。”佛陀三次遮止,但是俱迦离比丘仍不听劝,继续以嗔恨心和邪见到处宣说。
没过多久,俱迦离从头到脚,全身都长满了脓疮,刚开始如豌豆般大小,慢慢地越来越大,像木瓜一样,疼得非常厉害。于是他去冰池止疼,结果冰池里的水都沸腾了起来。他就这样活活地感受痛苦,死后又转生到大红莲花地狱,感受无量无边的苦痛。
以前法王如意宝和托嘎如意宝也经常引用这个公案,劝大家不要诽谤僧众。
其实诽谤僧人的人,就像俱迦离比丘那样,表面上看确实能言善辩,特别有辩才,语言也很有说服力,但实际上却因此而造了非常严重的恶业。如果是昨天讲的小路尊者,显现上笨笨的或者说特别老实的人,他即使看到了一些行为,也不会放在心上,更不会到处去宣扬。
人有聪明智慧,一方面是很好,但如果没有用在正道上,反而用在造恶业方面,那他所造下的恶业也极其可怕。
这里讲到如果口出恶言,谩骂、诋毁僧众,最后只能自己承受难忍、可怕的果报。
亦有迦叶佛弟子,谤毁无量世间人,
承斯恶业舍残形,还受耕舌地狱苦。
过去迦叶佛的弟子中,也有人因为毁谤过很多世间人,以致舍弃造作恶业的身体之后,堕入耕舌地狱感受痛苦。
迦叶佛时代,有一些弟子因为毁谤了很多世间人——他们诽谤的不一定是出家人或圣者,也许既诽谤了出家人,也诽谤过在家人。依此恶业,当他们舍弃残形,也就是当时造作恶业所依的身体之后,先堕入其他地狱,再堕入拔舌地狱,感受无量痛苦。
《大圆满前行》中也讲过一则公案:迦叶佛时代,有一个口才很好的婆罗门,他给僧人们取了“马头”“牛头”等外号,结果他自己变成了长有十八个头的怪物。
《佛名经》中讲过拔舌地狱的痛苦,比如很多铁人用铁犁在罪人的舌上耕耘,狱中的罪人万生万死,持续不断地感受痛苦。
《地藏经》中也有一品专门讲地狱的痛苦,其中讲了很多地狱的惨状,也提到了耕舌地狱。
过两天我想给大家辅导《地藏经》,因为现在各种灾难非常多。一方面,大家要多忆念地藏菩萨的功德;另一方面,希望依靠《地藏经》、地藏菩萨的愿力以及诸佛菩萨的威神力,改变如今不太乐观的形势,祈祷世界和平、众生健康。
世间人有世间人的方法,通过科研或是其他办法,但除了这些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祈祷、劝请诸佛菩萨加持,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力来转变众生的命运。所以过几天一起学一下《地藏经》。
前段时间,我一边自学这几部经,一边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个人感觉还可以,所以我们从后天开始学习《地藏经》。
刚才讲到迦叶佛时代,也有人因为诽谤他人而堕入拔舌地狱,感受痛苦。
这句颂词也说明,不是只有诽谤像目犍连和舍利子等圣者阿罗汉才会堕入恶趣,对一般的众生,哪怕是恶言谩骂旁生,也会感受果报。
喇拉曲智仁波切的《极乐愿文大疏》中,就有因谩骂旁生而感受果报的公案,尤其是在讲“忏悔四种语恶业”时,讲了很多精彩的公案。
前辈大德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守护自己的身口意。我们现在害怕病从口入就戴口罩,那么同样的,要防护好自己的语言,不要依靠语言造作恶业,这很重要。
作为有正知正念的修行人,得到这些窍诀之后,永远都会注意。有些人在烦恼没有现前时很注意,天气好一点、吃的菜好一点、身体也健康一点,各方面都比较好的时候,就变成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天气不好、身体不好、心情也不好,又遇到各种各样的违缘时,也许原来的修行、境界就荡然无存了,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但不管怎么样,还是要以正知正念守护好自己的身语意。
沙门怀忿毁诸人,尚招无量口业报,
何况无戒白衣人,骂僧免堕恶道者?
沙门怀着怨恨的心毁谤他人,尚且招致无量恶口的果报,更何况是没有戒律的在家人呢?在家人谩骂僧众不可能不堕恶趣。
如果沙门怀着愤恨的心毁谤他人,将会造下无量的口业,而且感召的果报也非常严重。造业的时候感觉不是特别严重,可是最后感召的果报却特别可怕。沙门毁谤他人,尚且招致这样的果报,更何况是从未受过戒,或是只受了居士戒但没有受出家戒的白衣人呢?白衣人谩骂僧众的过失更严重!
出家人毁谤他人,同样会感召可怕的果报。阿难尊者也有过这样的现象,最后他自己做了忏悔。这是《分别功德论》中所记载的一则公案。这部论记载了很多佛弟子的公案。
公案是这样的:有一位菩萨比丘去城里化缘,正好被一个美女看到了。美女心想:这位菩萨身相如此庄严,如果他能和我坐在一起,我一定会发无上的菩提心。
菩萨比丘知道了她的想法,便过去和她坐在一起。结果美女得寸进尺,又想:如果他和我进一步接触的话,我的发心会更加殊胜!
这位菩萨先与她共坐,然后开始给她讲一些佛法,比如身体是空性的、眼不存在、耳不存在等等,讲了身体是现而无自性的空性道理后,美女获得了须陀洹果位——她刚才本来是发了菩提心的,结果现在只获得了须陀洹果……
阿难看到菩萨比丘和一个美女坐在一起,于是去佛陀面前告状。
阿难是侍者,告状也方便。不注意的话,侍者很容易告状,所以很多人特别讨厌侍者(众笑)。上师们的侍者也是如此,有时候侍者根本没说什么,大家也怀疑:“肯定是这个侍者搞的!”所以侍者经常容易造一些罪,还是比较麻烦。
阿难告诉佛陀:“有一个比丘,他在某个地方……”就在这时,菩萨比丘示现神通从空中飞来。阿难这才开始忏悔。
这些佛菩萨的公案听上去就像是神话故事一样,一会儿就示现一个神通,还是很有意思的,对吧。
我记得《摩邓女经》中,佛陀最后也对摩邓女开示了身体的真相,然后摩邓女依此去观察,很快就证得了圣果。这部经典很短,汉文中有,藏文没有,我就将它译成了藏文。
以前我是将藏文经论译成汉文,但好像汉族人不需要,也不怎么看,也不重视,所以从去年开始,我把部分时间转移到汉译藏的工作中,我翻译得不一定很好,但也不一定很差。可能人还是有喜新厌旧的习气吧。
当然,藏文《大藏经》的内容特别多,堆如山王,藏族人也不一定喜欢,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会花一定时间将汉文《大藏经》中的有些经典译成藏文。
其实,做翻译工作,要对双方的语言有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专业方面要有一定的投入,如果能做到这样,我想百分之九十九的内容都能译出来。
这里讲到,即使出家人诽谤他人也有无量的过患,更何况白衣人诽谤出家人呢,怎么可能免得了恶道的痛苦?一定会感受痛苦。
是故智人不应骂,乃至草木砖瓦等,
况毁清净出家人,习行离欲善法者?
因此,有智慧的人甚至连草、木、砖、瓦等无情物也不应该谩骂,更何况毁谤离欲修习梵净行等善法的清净出家人呢?
连无生命的草、木、砖、瓦等无情物,有智慧的人也不会以嗔恨心去谩骂、诅咒,不应该对它们粗言恶语。既然对无情物都不应该有这样的行为,又怎么能诽谤、谩骂出家人、菩萨等离贪的修行人呢?
嗔恨心大的人,对无情物也经常发脾气——生火的时候如果点不着火,就气得自己都要燃烧起来;如果打不开门,就狠狠地砸;如果车发动不起来,就拼命踩油门……
一部佛经中讲到:对于木柴尚且不能以嗔恨心谩骂,更何况是有心的众生呢?我们前年学《经庄严论》时也引用过一则教证:“意罪自性恶,非理色非理,疑法何须说,等舍善无过。”意思是说,众生的意罪非常恶劣、可怕,对非理的色法,包括灯、门等没有生命的色法,都不应该以嗔恨心谩骂,那对于尚未抉择是否为正法的怀疑之法不能嗔恨,就更不必说了。不如先暂时放下,置之不理,这样非常好,不会有什么过失。
以前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这个教证,它还有另一种解释方法:我们的分别心本性恶劣,对很多事情都无法了知。如果对色法都没办法清楚地了知,那就更不用说甚深的正法了。所以说,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最好不要轻易评价。莎士比亚也说:“千万不可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的过失。”
如果连无情法也不能以嗔恨心谩骂,那就更不应该诽谤离欲的修行人了。我们好好行持自己清净的行为是很重要的。
下面讲了理由:也许你看到的有些出家人,行为不太如法,但他只是暂时的,不会永久如此。
纵使欲火炽烧心,点污尸罗清净戒,
纵使有一些出家人因为欲火烧心,玷污了清净的戒律,但他很快就能忏悔清净,然后再入于如来的圣众位中。
也许有些出家人因为欲火炽盛,玷污了能带来清凉的戒律。但不久的将来,他会悔改,忏悔清净之后,还会入于如来的清净僧团中。
从前,有一位美丽的柰女,后来成为频婆娑罗王的王妃。
有一次,她去拜见佛陀。正好难陀也在不远处经行,于是她就过去以手接难陀足表示恭敬。当时的难陀还没有获得成就,所以他对柰女产生了染污心。
因为难陀的一些行为,柰女就去佛陀面前告状:“您的出家僧众中,怎么还会有这样的行为呢?”虽然难陀并没有犯根本戒,但他当时的行为还是不太清净。具体我不讲,你们可以自己去查。其实柰女女并不是喜欢难陀,可能是试探他。
佛陀说:“虽然难陀现在有染心,但他不久就会获得圣果,不会有大的染污。”
后来,佛陀先是在僧众中呵斥难陀,难陀自己也感到非常惭愧。本来难陀无论是在人间,还是跑去天界,都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贪欲,这次看到频婆娑罗王的王妃,也没办法控制。但他的忏悔心特别强烈,最终还是获得了阿罗汉果。
有的出家人在烦恼现前时,可能会染污清净的戒律,但一般来讲,他在死之前很有可能重新忏悔。
不知道现在汉地的状况怎么样,藏地的状况不是很乐观,很多年轻的出家人都还俗了。还俗之后怎么样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特别特别后悔,觉得选择还俗真的特别愚痴。
我都经常碰到这样的人,金刚道友也好,以前认识的也好,他们因为幼稚或是烦恼深重,还俗变成在家人之后都非常后悔,觉得自己之前是很清净的,生活也没有压力,各方面都特别快乐。自从还俗组建了家庭之后,方方面面的压力都非常大。还有些人连对象都找不到,也很痛苦。
确实,出家人的压力与在家人完全不同。今年疫情发生后,很多出家人还根本不知道,“啊!又怎么了?今年还是不行吗?”而在家人各方面的压力、忧虑都特别多,许多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大的改变。
不过当整个大环境有变化时,出家人的生活可能还是会受到影响。前段时间,金萨商店的发心人员跟我说:“今年半年的收入,仅和去年一个月的收入持平。”这里的餐厅、宾馆,也没有外来的人消费。虽然很多人现在还感觉不到,但如果疫情再继续下去,年底或是明年再暴发几次的话,可能出家人的生活也会有间接的压力,但大的方面不会像在家人那样。
所谓的离欲善人,也可以这么说吧:他们为了追求正法,抛弃了家庭、工作、生活、感情等很多一般世人难以割舍的对境,这些全都抛之脑后,然后前往寂静的深山,为了自他的解脱而修行。因此,他们在生活等各方面都与在家人不同。如果诽谤这些人,确实会有很大的过失。
个别出家人可能暂时会犯一些错,犯一些戒,但究竟而言,他最后一定会重新入于出家人的行列之中。因为菩萨戒和密乘戒都可以通过忏悔来恢复,虽然声闻十八部对别解脱戒每条戒的恢复方式和规则都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讲都有忏悔的机会。所以,他最终还是会回到僧众的行列中。
这里讲了一个比喻:
如人暂迷失其道,有目还能寻本路,
苾刍虽犯世尊禁,虽然暂犯还能灭。
就像有人暂时迷路了,只要他有双目,就还能找回原来的道路。出家人虽然暂时违犯了世尊所制定的禁戒,但最终还是能够灭除犯戒的过失。
这里的比丘是从广义上讲的,指所有的沙门。无论是从作者的本意还是从译者的本意来看,这里的比丘都是指出家人。
比如有人开车,开了一段,结果发现迷路了——现在手机都有导航,有些没方位感的人说:“快,你赶紧把导航打开,我要开车了,我现在不能看手机,你快把导航打开。你把我的也打开,我们开两个导航,这样保险。”不仅开车有迷路的情况,走路也有。这些迷失方向的人,虽然中间走错了一段路,但最后还是会回归正轨。
同样的道理,出家人虽然犯了世尊所制定的戒律,但这只是暂时的,最后还是能通过忏悔和修行来恢复。尤其很多人在晚年时都苏醒了过来。
吴月氏国支谦翻译的《惟日杂难经》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人起一道意,其德胜十万劫恶。”意思是说,如果起了修善的心,其功德远远超过十万劫的恶。即使以前无恶不作,但后来真正有了忏悔的心,有了重新追求智慧的心,还是有忏悔的机会。
当然,我在这里也想说,不知道汉地怎么样,藏地有些出家人还俗之后还是很可怜的。为什么呢?他不仅身份变了,连心也完全变了。有些还俗之后,比外道和一般的世间人还要可怕——杀生、偷盗、赌博、抽烟、喝酒……无恶不作!不过这是极少数,这样的人确实会堕入深渊中,永远没有解脱的机会。
即使是在佛陀时代,也有一些出家人因为业力现前而破戒还俗,现在末法时代,完全没有这种情况也不可能。就算真的有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自己也应该想:“虽然我的戒体、身份有了一些变化,以前穿的是红色衣服,现在是白衣,穿在家人的衣服,但我还是会念念向善,时刻保持心中的善念。”如果能这样,可以说没有特别大的过患,也会有机会解脱。
实际上,有些人还俗之后,自己的内心中也会有阴影,会有一种愧疚感——觉得人生本来就很短暂,自己之前还是特别庄严的出家人,但现在已经成了在家人。
而且世间人对还俗者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过汉地可能是一个人出家之后,家人会觉得特别羞愧,一旦还俗了,家人都特别开心,“哇,终于如愿以偿了!”可是藏地高原并不是这样,人们对还俗者还是有一些轻蔑心,“他之前如何如何,现在都变成了这个样子。”很多人会这样议论纷纷。
不过还俗之后,如果不是什么特殊的人,而且行为和出家时相比也没有很大变化的话,一段时间后,可能周围人对他的看法会逐渐恢复。
不管怎么样,如果自己没有惭愧心,那么就算佛陀出现也可能没有办法。
极少数出家人破戒以后,的确特别可恶。有的不仅杀生、偷盗,而且还诽谤因果。他之前学过一些经论,如果诽谤因果的话,他还是很“厉害”的,会举出“教证”“公案”说:“这个是没有道理的……”这样的人是最可怕、最可怜的。
如人平地蹶脚时,有足还能而速起,
苾刍虽暂缺尸罗,虽犯不久还能补。
就像有人在平地跌倒了,只要他有双足,很快就能再站起来,出家人虽然暂时毁坏了戒律,但不久的将来,也会弥补。
当然,有些道友如果身体特别胖的话,可能站起来也困难,不过有些道友身体倒是很轻快。有些道友平时吃得也多,又不锻炼,把自己养得越来越胖,这不太好。如果你觉得自己越来越沉重,最好少吃一点,少睡一点,这样好一点。
「身与心,都需要锻炼」
有些出家人不像在家人,生活上没有很大的压力,也不用天天上班,如果每天只是打坐念观音心咒“嗡玛呢巴美吽、嗡玛呢巴美吽……”,最后可能胖得连出门都困难。
一方面,大家要锻炼身体,平时应该多磕头,或是出来做一些发心工作。有些人特别懒,如果你是在闭关,行为比较特殊也可以,如果不是,那就不能什么事都依赖别人帮你做。
听说英国有个人特别懒,如果电视遥控器坏了,他甚至懒得起身去调台,然后就这样睡着了;等公共汽车时,他只要快走七步就能上车,他也懒得去争取,就坐在那儿等下一辆。
懒惰确实不好。希望大家,尤其是出家人,无论站着还是坐着,都要习惯性地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也要锻炼自己的心。有的人还没有老,就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念念咒语就可以了。真这样的话,也许容易得老年痴呆,因为心一直没有得到锻炼。很多专家说: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最好去上老年大学,通过学外语、记单词等方式锻炼自己的心,这样心会灵活起来。如果心一直不运动,整天“嗡玛呢巴美吽……”到时候可能真的记性也不行,什么都不行了。所以,年龄稍微高一点的时候,还是要学一学《俱舍论》,背一背因明名词。
我母亲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老出家人,她说:“我们堪姆说让我去参加因明班的辩论。”我问她:“你现在学因明吗?”她说:“没有,我们堪姆说我去学因明的话,智力还是不错的!”她的年龄跟我母亲差不多,不知道现在圆寂了没有。
学因明也好,学俱舍也好,总之心不会一直得不到锻炼。堪布堪姆当中,有些年龄稍微高一点,就觉得“啊,我现在老了,学个简单的念佛法门,讲一点前行或其他的修行法门就可以了。我已经……”看上去就有点畏缩,这样不是很好,对吧。
这句颂词讲:有些人虽然在平地摔倒了,但是很快就会站起来;有的比丘虽然暂时犯了戒律,但不久的将来也会弥补。
见解很重要,即使戒律暂时有所毁坏,但是只要正见没有毁坏,只要正见还存在,就仍然有机会解脱。就像《四百论》中所说:“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
下面仍然是以比喻来说明:
犹如世间金宝器,虽破其价一种贵,
木器纵然全不漏,不可比于破宝器。
就像世间金制的器具,虽然破漏了,但它的价值还是同样昂贵,木制的器具即使完好无损,其价值也无法和破损的金器相比。
比如一个金盘子,即使它被毁坏了,但它仍然具有金子的价值。金器和木头做的非常圆满完整的器皿比较起来,木器始终不如金器,虽然金器有所毁坏,但它的价值仍然远高于木器的价值。
破禁苾刍虽无戒,初心出家功德胜,
百千万亿白衣人,功德纵多不及彼。
破戒的出家人虽然没有了戒体,但他最初发心出家的功德,仍然超胜百千万亿在家人的功德,在家人的功德再多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破戒僧人虽然失去了戒体,但他的初心——最初发愿远离一切而出家的出离心的功德,也远远超过成千上万白衣人的功德,白衣人的功德再大也无法与之相比。
在家人可能有学术、知识、技术等各方面的功德,包括相似的出离心和信心,但这些仍然无法和出家人以及出过家的人的功德相比。
「解脱的因缘」
不知道以前讲过没有,《大智度论》中有一则公案:有一个婆罗门喝醉了,醉醺醺地来到佛陀面前,说:“我想出家!”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快!快!你赶快给他剃头!”于是阿难尊者剃光了他的头发,并给他披上了袈裟。
婆罗门酒醒之后,摸了摸自己的光头,盯着身上穿着的袈裟,吓坏了!马上扔掉袈裟跑了回去……
比丘们感到不解:“佛陀明明是全知,为什么会这样呢?”于是他们去请教佛陀:“您为什么会开许醉成那样的人出家呢?”
佛陀说:“这个婆罗门百千万劫中没有一个出家的善根。他这次因为喝醉,暂时发了一念微弱的出家之心,虽然不会出家很长时间,但这仍然非常难得。我为了给他种下善根,才开许他出家。”
所以我想,现在不是有很多短期出家的嘛,这样也有功德。甚至只是作为演员去扮演出家人,也有功德。
他们有些把头发全都剃了,有些用某种方法把头发隐藏起来——那么多头发是怎么隐藏起来的?他们还是有办法。即使是在头发没有剃的情况下去扮演出家人,仍然有功德。
《大智度论》中还有一则公案:以前有一位莲花色比丘尼,她出家后获得了阿罗汉果位。之后经常去高贵的女性群体中,在那些美女贵妇面前赞叹出家的功德,劝她们出家。
贵妇们说:“我们不出家。我们这么年轻,这么美丽,出家可能会破戒的。”“没事,破戒就破戒,你们最好还是出家。”“那不行啊!破戒之后会堕地狱的!”“没事,堕地狱就堕地狱。”
她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其实她有六通,知道自己的前世。过去的某一世,她是一个为人表演的舞女,相当于现在的演员。有一次,她穿着袈裟扮演比丘尼,以此善根,她在迦叶佛的像法期出家成为比丘尼。
不过当时的她很傲慢,造了许多诽谤等罪业,因为这些恶业,她又堕落到地狱,感受各种罪苦。
但是凭借之前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的因缘,她得以值遇释迦牟尼佛,并在其教法下出家,最终证得阿罗汉果位。
她告诉贵妇们:“如果我最初没有因为扮演出家人而种下善根,也就不可能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之后虽然因为破戒而堕入地狱,但是凭借着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的善根,我现在才能在释迦佛的教法下证得阿罗汉果,并获得解脱,否则仍将长久地沉溺在轮回中。”
《大悲经》等很多经典中讲:哪怕只是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成为一位持形象的僧人,最迟也会在胜解佛的教法下获得解脱。为什么说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其功德也不是在家人所能相提并论的呢?原因就在这里。
乍听上去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莲花色比丘尼会说“破戒就破戒,堕地狱就堕地狱”呢?事实上,仅仅穿上出家人的衣服,都能种下解脱的善根。
听说这次疫情期间,有些来旅游的人就穿着袈裟、把头发藏在帽子里装出家人,然后再从山上翻过来。这能不能种下善根呢?也许能。开玩笑啊,我不是让你们以这种方式来啊,这样不太好。前段时间,他们说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我说这样肯定不行。
在家人最好还是不要穿出家人的衣服,不然不伦不类的。如果是在其他地方,你们想这样种善根也可以,但在我们学院,出家和在家的界限分得很清楚。
我当时翻译这部经典时也想过:这部经典我不能讲,不然到时候可能很多人想出家,我这边也会比较麻烦。因为《佛说出家功德经》中讲过:如果有人要出家,千万不能制止他,否则会有非常严重的过患。但不管怎样,喇荣有喇荣的纪律和要求,尤其是现在,年龄太大或太小的,很多都没办法。这里毕竟是佛学院、寺庙,有它的规则和规矩。
如果你们去别的道场、寺院种善根或出家的话,只要他们开许,我是没什么意见。但最好还是考虑清楚,出家就要像个出家人,在家就像个在家人。不然今天是在家人,明天变成出家人,后天又变回在家人……这样变来变去不是很好。人生不是演戏,短暂的人生中,可能没有换很多次衣服的机会,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换来换去。所以,如果各方面的因缘还不具足,那就先暂时当一个清净的在家人,因缘成熟了再成为出家人,这样也可以。
出家弟子能堪任,继嗣如来末代法,
万德无量在俗人,不能须臾弘圣教。
出家弟子能荷担如来家业,完全能在末法时代继承如来的教法胜幢,相比之下,即使在家人具有无量功德,也很难在片刻之中弘扬圣教片刻。
「佛法赖僧传」
汉地经常说“佛法赖僧传”,意思是说,佛法依赖僧人传承下去。这从我们发心人员的情况中也能看出:许多在家人很难长期发心,他们有生活、家庭、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有些发心一段时间后,要么被家人叫了回去,要么因为种种原因而中断发心。所以发心特别好的在家人,如果他自己又特别想发心的话,我有时候也开许出家了,毕竟以在家人的身份很难长久发心。
自古以来,弘扬正法的高僧大德,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出家人。回顾历史时也看得出来,无论哪个国家、教派,那些在弘扬正法方面特别有能力、特别有加持、特别有威望的高僧大德们,大多数都是出家人。只有极个别是在家身份,比如密咒大师莲花生大士,或是其他教派的个别大师。
所以说,如来的教法要继承下去的话,主要还是依靠出家人,虽然不能说完全是由出家人继承,但出家人确实把弘扬佛法当作自己的家务事。
本焕老和尚100岁时我见过他,他拉着我的手说:“我们都是出家人,弘扬佛法是我们的家务。”老法师很慈悲的,即使已经一百多岁了,心里仍然想着弘法利生,“弘扬佛法是我们的家务,我们是出家人,弘扬佛法是我们的家务”。
在家人有没有弘法的意乐呢?是有意乐,但是从各方面的因缘来讲,比如说,我以在家身份去弘法的话,不知道下面会有多少人接受?相较之下,出家人弘扬佛法或者说荷担如来家业,各方面都会比较方便。藏地是这样,其他地方应该也是这样。从这个层面来讲,也应该赞叹僧人的功德。
最下犯禁破戒僧,供养由获万亿报,
是故世尊赞胜因,天上人中受尊贵。
即使是供养最下等、犯戒、破戒的僧人,也会获得极大的福报。因此世尊赞叹殊胜的善因——僧众,无论是在天界还是在人间,僧众都是尊贵且值得尊重的。
甚至供养看上去疯疯癫癫的僧人,也会积累很大的善根福德。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在不同的经典中都赞叹僧众,无论僧人在哪里——天界也好,人间也好,都值得尊重。
虽然如此,但不能因此就认为破戒比丘很厉害,可以跟清净的僧团共住,这样不行。破戒的僧人必须要迁单,必须被摈除出僧团。将破戒的僧人摈除出僧团,这也是佛陀允许的。
但另一方面,即使是破戒的僧人,仍然有他的功德,在家人供养他也合理。而且无论是国王还是大臣,谁都不能谩骂、殴打即使是破了戒的僧人。
《地藏十轮经》中也讲了很多比喻,如牛王已经死了,但它的牛黄很值钱;獐子已经成为尸体,但它的麝香很珍贵。佛经中,破戒比丘被称为“死尸”,但因为他曾经修行过出离心,所以仍有许多功德。
然后佛陀说了一句偈颂:“瞻博迦华虽萎悴,而尚胜彼诸余华。破戒恶行诸苾刍,犹胜一切外道众。”瞻博迦华是一种特别香的花,虽然它已经枯萎衰败,但它的香味也完全胜过其他的花。同样的道理,破戒恶行比丘也胜过一切外道等很多人,所以,在家人对他恭敬、供养也合理。而且大慈大悲的佛陀在经中也如是赞叹。
是故殷勤劝诸人,勿毁如来僧宝众,
今生习恶因缘故,当来业成亦毁佛。
因此,我殷勤地奉劝诸位,不要毁谤如来的僧宝众,如果今生串习谤僧、破僧的恶习,以这样的因缘,将来业力成熟时,也会毁坏佛教。
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千万不要毁坏如来的僧宝众。如果今生经常诽谤僧众、出家人,不断串习这种恶习的话,那么未来世也会经常转生为破坏佛教、毁坏佛塔的人。
人有没有善根,一看就清楚。比如搞一些运动时,有的领导不得不去,但去的时候,他的发心和行为还是比较清净。但有的人在毁坏寺院、毁坏佛像方面就很擅长,他就专门搞这些,稍微有一点“机会”,他就特别开心,然后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但是对发展经济等方面却一点都不重视。
每个人前世的习气确实不同。如果即生中经常说是非,诽谤僧人、毁坏僧宝,那下辈子可能自然而然就变成像藏地朗达玛那样的魔王——特别可怕的恶君。无论是在藏地、汉地还是印度等其他国家,历史上都曾有过这样的魔王、国王。有些魔王特别可怕,在他执政期间,整个佛法遭到了历史性的毁坏。不过他走了以后,又会有很多法王开始弘扬佛法。
缘兹身口意业支,永断世间人天种,
当堕三涂恶道中,亿劫沉沦无休息。
依靠这样身口意的恶业,将会永远断了投生人天的种子和福报,只会堕入三恶道,并在极长的时间中,持续不断地感受痛苦,无法休息。
造作这种恶业的人,不再有希望转生人、天,只会在亿劫,也就是很多很多劫中,感受三恶趣的痛苦,无有丝毫休息的机会,一直在轮回中沉沦,没办法解脱。
菩提流支翻译的《谤佛经》中讲了很多谤佛的过患。有些法师即生中根本没办法修行,很多境界也现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过去谤过法。
有的人说:“我修行很差,修了很多年却一点境界都没有。”这可能是过去谤佛、谤僧、谤上师的业果,确实需要忏悔。
而且《谤佛经》中还说:“若见法师实破戒者,不得生嗔,尚不应说,何况耳闻而得说耶?”即使亲眼见到破戒的法师,也不应该生嗔恨心,尚且不应该到处去宣说,更何况四处散播道听途说的流言蜚语呢?这更可怕。
按照《谤佛经》中所说,即使亲眼见到了一些不如法的现象,也不能以嗔恨心去宣说。如果你既不是执事,也不是僧团的管理者,那么就算你亲眼看见了,又有没有必要去宣传呢?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仅仅为了保护自己生生世世的安全,也应该按照这个教证去观察、抉择。
若于清众起正信,无有毁谤诸僧罪,
常能防护口业过,不谈如来僧宝众。
如果能对僧众生起清净的信心,也就不会造作毁谤僧众的罪业,能护持好自己的口业,不会造口恶业,也不会议论僧众的长短是非。
我们应该对僧众生起信心,不要诽谤僧众,要经常合掌祈祷,这是最好的行为。自己也可以发愿:“我这次听了《赞僧功德经》,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绝不说出家人的过失!除非我是管家、执事,不得不说,否则我绝对不说。”然后自己要好好地守护口业,不谈论僧众的过失。
当别人谈论僧众的长短是非时,你可以转移话题:“啊,我们谈点其他的吧,这个先不说。”有些人转移话题还是很聪明,“你等一下,我刚才好像听到什么声音?哦哦,没事没事。”然后马上转话题。不过对方如果是比较敏感的人,可能会抓住不放:“你听我说,我还没说完呢,你听我继续说!”
「善巧方便,好度众生」
一般来讲,要对僧众产生信心的话——不过有些人真的很难度化,但还是尽量看看他哪些方面可能会有产生信心的机会,这也需要用智慧去观察。
比如说,他虽然对僧人没有信心,但如果特别喜欢科学,那么可以说:“其实僧众中有很多科学家,你知道吗?那个出家人以前就是研究科学的,而且特别厉害!”如果他对军事感兴趣,就说:“你不知道吗,这个出家人以前就是军官哦,他很厉害的!”
戒律中也有这样的公案:当时目犍连尊者、阿那律尊者、大迦叶尊者还有宾头卢尊者,他们聚在一起谈论城市里的众生哪些对僧众有信心,哪些有邪见。
观察后发现,有一个叫跋提的人邪见很重,对佛一点信心都没有,而且还特别吝啬!他因为担心僧众来化缘,于是专门设了七道门,连飞禽也无法进入他的屋子。
有一天,他正在吃饼,拿着钵的阿那律尊者依靠神通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他有点不好意思,只好给了尊者一点儿饼。
尊者走了以后,他非常不高兴,责怪门卫道:“你们干吗把他放进来!”门卫紧张地说:“我们没有放,七道门一道都没有开……”他也没办法,就回去吃鱼肉了。
正在吃鱼肉的时候,拿着钵盂的迦叶尊者“呼”地一下出现在他面前。看到尊者拿着空钵,他也有点不好意思,不情愿地给了尊者一点鱼肉。
尊者走后他又开始骂身边的人:“你们怎么搞的!这些沙门是怎么进来的?”“我们都没有开门,更没有放他们进来,门确实是关着的,没有打开过。”然后跋提抱怨道:“这些佛教的沙门,专门用幻术诱惑我们。”
虽然跋提没有一点信心,但他的妻子很有善根,她说:“你不要这样说。佛陀的弟子是很厉害的,都有神变神通。你认识刚才来的那两位比丘吗?”跋提说:“是谁?我不认识啊。”
妻子说:“你知不知道,迦毗罗卫国有一位王子,他刚生下来就拥有无量钱财,而且特别有智慧,你听说过他吗?”“这个人我听说过。”妻子说:“他就是第一个来的阿那律尊者。”跋提说:“啊?是他啊!”
接着妻子又给他讲:“你知不知道有一位长者之子,名叫迦叶。他家有九百九十九头耕牛,非常富有,而且他原来的妻子是金色女,就是我们这儿有名的美女。”“这个人我也听说过,他在哪儿?”“他就是刚才来要鱼肉的那个,他们都在出家的群体中。”听妻子说完,他渐渐地对僧众产生了信心。
所以这里讲到,我们不能诽谤出家僧众,而要生起信心。
其实我们真的很有必要以各种善巧方便去引导有缘的众生,让他们对僧宝生起信心。
好,还讲最后一个颂词。
若人于僧有骂罪,应须志诚速求忏,
于僧勿起憍慢心,来生受苦必当悔。
如果有人曾经造过骂僧的罪业,应该尽快地诚心忏悔,不要对僧众生起憍慢心,否则未来感受痛苦时,一定会后悔莫及。
曾经谩骂过僧人的人,应该尽快以四对治力至诚地忏悔,同时不要再对僧众起轻慢心,否则未来将会感受无边痛苦,那个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趁现在还没有感受痛苦时,一定要好好地忏悔。
迦叶佛时,有一个比丘特别爱在僧众中吵架,今天跟这个吵,明天跟那个吵,跟谁的关系都不好,因为他经常谩骂别人,最后转生为舌头上有很多钉子的人。
以前我们村里有一个老乡得了舌癌,舌头全烂了,但一直死不了。好几个月当中,只能从他嘴里插根管子维持生命,受了特别多的苦。
我当时想:这个人以前可能天天跟人吵架、诽谤别人,以致得了癌症,舌头全糜烂了,但身体其他部位倒没什么大碍。
我也希望大家团结和合,不要诽谤别人,也不要经常跟人吵架。有的人很擅长吵架,今天跟这个吵,明天跟那个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跟不同的人吵,这样不是很好,对吧,最好还是说一些温和的言语。
有些大德说:“宁可断舌头,不造诽谤业。”所以以后一定要注意!如果以前造过很多口业,尽量多念金刚萨埵心咒和百字明好好地忏悔干净。我们自他都很有必要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