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善心就是慈善家
——慈慧三周年感恩汇报会问答
2014年3月15日
主持人:索达吉堪布,您好!您能够来到现场,我们真的非常高兴。索达吉堪布是一位佛学大师,也是一位非常活跃的慈善家。今天,我想向您请教几个问题。首先,您是怎么看待慈善的?此外,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社会上充满着很多冷漠的行为,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堪布:从我个人来说,今天听了台上演讲者的所有发言,确实非常感动,在座各位所付出的一切真的非常有意义。
从慈善方面来说,我们之前以“慈善是心,日行一善”作为慈慧的主导思想和理念,在此前提下,你不一定要具足丰厚的物质条件才能做慈善。即使你没有什么财物,但只要你有一颗想帮助他人的善心,愿意为此付出哪怕是一点一滴,你就是一位慈善家。可能很多人认为,所谓的慈善家一定要有几百万、几千万或者几亿人民币,甚至美金,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有想做善事的心,他就可以称为慈善家。
当今社会,很多人的道德水平和慈悲心的确需要提升,一些人经常说:“只要不违法,我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的。”相对于道德,其实法律的底线是很低的。我们生而为人,应该知道人生的价值远超于生存和不违法,法律只是我们做人的底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让自己的道德、行为和悲心有所提升。
我认为每个人一定要有一颗善心,而众多的善心可以逐渐形成一股暖流。昨天,我刚到这里的时候,听到一位藏族女孩子的故事:她在杭州的一家企业中上班,工资不高,但是她每个月会把剩下来的一些零钱,点点滴滴地积聚在一个储蓄罐内。后来,她把当中的所有金钱,约一千元捐到慈慧。
这笔善款对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来说,可能是极小的钱财,但是对生活在某些地方的穷苦人来说,确实是非常非常大的帮助。刚才,我们看到癌症俱乐部的一些人捐了十万元,这样的数目对一位企业家来讲,可能连一根汗毛都不如,不过,这笔善款却改变了一万三千多位癌症患者的命运。
无论是藏区还是汉地,我经常都去一些非常贫穷的地方。事实上,我在那里并不觉得自己给予了他们什么帮助,反而是他们让我上了一堂活生生的课。我学习很多不同的知识已经接近三十年,在理论上,我所明白的东西非常多,但是,通过实际行动去帮助众生,确实给我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收获。
因此,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经常口口声声说要弘扬大乘佛法,可是他们反对做慈善,认为这是散乱的表现,没有意义。他们肯定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众多可怜之人,却选择了袖手旁观。我不理解那些人的行为,也不理解现在的很多企业家,他们坐拥丰厚的财产,可是从来也不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在临死之时,他们连一针一线都带不走,更莫说巨额的财富了。
我想,我们的社会不能太冷漠。每个人的能力、智慧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们都有一颗善心,这个社会一定会变得非常温暖。
主持人:刚才说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去做善行,慈慧基金会在过去的三年确实付出了一些努力,今天我们已经为大家汇报了。请问堪布,您觉得慈慧这三年来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对于未来,您有什么建议和期望呢?
堪布:刚才理事长说,慈慧已经成立了1095天,我用藏历来算的话,其实它已经成立了1111天,刚好是四个1。慈慧诞生于2011年2月26日,当天我们在上海民政局的批准下进行了揭牌仪式,我也在现场,如果从那天算起,到了今天便是四个1——1111天。
对我们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来讲,这1111天过得并不容易。如果我们无所事事,那三年的光阴应该一晃就过,但是这段日子,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做事情,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包括“郭美美事件”,再加上我们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三年来慈慧走过的路是弯弯曲曲的。
在此过程中,有些人非常坚定不移地弘扬我们的慈善理念,一直提供各种帮助;有些人则是虎头蛇尾,初时他们确实是出于好心,带着一种热情、冲动甚至是激动来发心做事,不过人的心态是变化的,日子一久,他们的热情逐渐冷却,最后就退出了发心的行列。
我们的工作人员也好,志愿者也好,包括所有的慈善爱好者,三年来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各种违缘和障碍,但是当中有一群人,他们一直坚持下来,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
个人而言,我从来没有想过退下来,因为我认为,凡是有智慧的人,都应该先用自己的智慧来观察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它对社会有意义、对一切生命有意义,那么,即使过程中遇到再大的困难、违缘,他还是会坚持下去的。
我觉得我们三年以来的工作,总体上是成功的。当然,很多人对我们的处事方式可能不太理解,而且过程中我们也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期望,如果大家对我们有一些意见和批评,我们也乐意接受。
我自己只是慈慧千千万万个人中的一分子,我一人之力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我有一颗为慈慧付出的心,凡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我都会为慈慧努力和奋斗,同时,我也经常在心里默默地祈愿,慈慧的事业将会非常圆满。
我今天在此就不用多说了,毕竟我们的很多行动,在座各位都非常清楚。通过今天的聚会和演讲,很多人应该了解到,作为真正的爱心人士,自己需要做些什么。对佛教徒来说,帮助众生是大乘佛教的基本修行;对世间的非宗教徒,或者善心人士来说,帮助众生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最近,我们从上层所提倡的各种精神,不难看到我们以后做慈善、弘扬传统文化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现在就应在这些方面持之以恒、积极地努力,大家一定要共同奋斗。
主持人:
谢谢索达吉堪布!上海慈慧公益基金会一定会继续坚持、努力!同时,我们也期待大家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