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爱结缘 向善而行
第29场
青岛慈善论坛
Qingdao Philanthropy Forum
中国·山东
2015 / 6 / 17
Love Unites Us for Goodness
主持人: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一个无比殊胜、美好的日子,我们“爱基金”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来自全球最大的佛学院——喇荣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上师,来为我们做“因爱结缘,向善而行”的慈善演讲。
索达吉堪布,怀着仁心善念为汉地僧众译经讲学,不辞辛劳;他著作等身、方便说法、度人无数;他捐资助学、慰问灾区、扶危济困、广施慈善;他到过欧美、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弘法、讲学;他曾经与北大、清华、人大、浙大、复旦等高校学子欢聚一堂,帮助大学生探索智慧的源头,浇灌心灵的花朵。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006年,堪布上师开始以网络视频等科技手段传法,普降法雨、广利有缘,并发起“启动爱心”的号召,奉劝所有人要向社会奉献一份爱心,关注、关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上师也身先士卒,先后建立起智悲学校、小沙弥学校、敬老院、罗科马小学等等。近两年,堪布又拿出了毕生的积蓄,在社会各界慈善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建起了上罗科马中学,让数千名小学毕业的孩子有机会继续读书。
平常堪布最常教导我们的话,就是两个字——利他,利他就是利益、帮助他人。他老人家说:“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时间,但只要有一口气,哪怕有一个人,想办法让他生起一颗善心,我们百千万劫做他的仆人也可以。”每次想起这句话的时候,我都非常非常感动。堪布就像一盏明灯,鼓舞着我们的幸福人生之路。
今天希望各位放下烦恼,放松身心,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聆听上师的教导。谢谢大家!
主办今天这次慈善演讲的,是来自岛城著名的慈善团队——爱基金。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爱基金”的会长上台为大家致辞。
“爱基金”陈会长:
尊敬的索达吉堪布上师!尊敬的各位慈心爱友!今天我怀着崇敬、激动的心情,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一起聆听索达吉堪布上师的智慧之声。
索达吉堪布上师是全国乃至全球深受爱戴的佛学家和慈善家,其博大宽广的慈悲之心和醍醐灌顶的智慧之才,深深打动着每一个追随他的有缘之人。今天我们有幸当面聆听他的教诲,是莫大的荣幸和福报。
青岛市慈善总会“爱基金”,是专注于助学帮教的民间慈善组织。秉承“尊严慈善,让爱传承”的理念和宗旨,开创并实施了“我爱图书角”“爱心午餐”“爱心助教”等多个慈善救助项目。七年以来共筹集善款两千多万,受益师生一万多人次。
今天“爱基金”有机会协助索达吉堪布上师组织这样的一次盛典,将对“爱基金”产生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助学帮教的爱心奉献中。对此,我代表“爱基金”和广大被救助的师生,向索达吉堪布上师以及在座的各位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并代表“爱基金”向四川甘孜上罗科马学校捐赠善款。
我对索达吉堪布上师所倡导的“利他”哲学深信不疑,并获益良多。多年来我清晰地感受到,所捐的善款或所做的善行,总能以更大的回报反馈给我。这让我深感惊喜,并愿意不断地付出和利他。
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受,最后化作真诚的祝愿,祝愿在座的每一位,能够在上师的教诲中领悟真谛、感悟人生。感谢大家!
尊敬的陈会长,尊敬的各位慈善家、爱心人士,很高兴今天跟大家一起共享慈善之乐。
将爱心的小河流汇入爱的海洋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有佛性,都会因爱结上善缘,以爱利益众生。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爱心的小河流,它们潺潺不息地奔向大海,最后汇聚成了爱的海洋。
世上有各种需要帮助的人——贫穷的人、孤寡老人、残疾人、失学儿童;患有自闭症、抑郁症的人,以及艾滋病人等患有各种身心疾病的人。我相信,依靠爱的力量、爱的作用,会转化他们的生活境遇,逐渐令此等众生获得快乐。
在中国,关于爱的知识,无论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很关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也有不同的表达。在其他民族和其他国家,对爱的探索也有不同的形式。在2005年,日本举行“年度汉字”公开投票活动,调查结果发现,在收到的八万多张投票中,喜欢“爱”字的人最多。
对于爱,也许世间人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但我认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无条件的付出与奉献,是不掺杂自私自利的、利他的、纯正的爱。今天在座的各位,为了倡导爱心一起共同奋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慈善要以智慧摄持
慈善很重要,但慈善必须在智慧的前提下进行,若是缺乏智慧,盲目地做,很可能到一定的时候,慈善活动会中止或断层。
比如,放生是件好事,但不会放生的人,不考虑生命、不考虑环保、不考虑国家的相关法律,随意买一些生命,然后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乱放,结果对当地的百姓造成不好的影响,受到各种媒体的谴责,令很多人在内心对放生有了反感,甚至有许多误解的现象。
我们所做的诸多事情,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但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正面影响报道得不一定非常多。你做了多年慈善,社会效应、社会影响都非常好,但最后得到的反馈不一定是正面的,甚至还会因极少数人的言行抹黑整个慈善事业。
藏传佛教对汉地信教群众智慧的提升、悲心的增长、信心的延续等起到很大作用,但很有可能因为极个别人行为不如法,被各种媒体利用之后,让整个藏传佛教因此受到影响。
前段时间有位记者问我:“有媒体声称,在北京有一条‘活佛街’,住着三十万假活佛,作为一名藏传佛教的佛教徒,您怎么看待?”我当时说,媒体的这种说法我不认可,不要说三十万,哪怕是三万其他民族的人居住在北京某条街上,手续恐怕也不一定很好办。
所以,个别人行为不如法,被媒体夸大其词、添枝加叶之后,对整个慈善事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以前慈善界“郭美美事件”发生后,有些记者也问我:“作为多年做慈善的人,您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其实这是她个人的行为,不一定代表整体,但有时个人的行为能抹黑整体。这件事情发生后,我们做慈善很尴尬,甚至很长时间都无法正常运行。
总之,做慈善非常好,但一定要有智慧。
这种智慧如何体现呢?即善款的透明度、合法化、规范化、专业化,在善款的运用方面一定要非常有理有序地、有效地、合理地进行。否则,一旦出现纰漏,就很可能被人利用。因此,任何做慈善的人,一定要尽量地做到合法化和专业化。
现在这个环境,做得特别合法有一定的困难。我以前也在不同场合提过,我们现在没有一个真实的“慈善法”,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明显,若是参照西方国家的慈善理念,因为国情、民族传统文化和法律意识等方面都很不相同,不能完全照搬。按理来讲,美国的慈善做得比较好,时间更久,更为成熟。我以前也研究过,因为在美国有遗产税等相关法律,所以他们大多数的慈善都带有被动性。
比如洛克菲勒去世时,洛克菲勒家族留下来的遗产,百分之七十以上要被政府征收,再扣除个人所得税,最后留给后人的资产已所剩无几。现在大多数遗产,也是百分之四五十以上都会被政府征收。因此,很多富贵的人觉得与其捐给政府,不如做一些善事。而且,美国政府也不希望自己国家像欧洲那样,少数家族特别富裕,最后对国家政权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美国政府全面推动慈善事业。
慈善需要长远、清净的发心
很多人认为,慈善是有钱人的事,钱花不完的人可以做慈善,而其他人不一定要做。我以前讲过:慈善是心。慈善是一种善行、一种修行,每个人有慈善的心非常重要。
一定要把慈善当作一项长远的事业。有些人刚开始特别激动,很想做慈善,但过了两三年、五六年之后,便已退失了当初的热情。做慈善在一两年内做不出什么成绩,至少也需要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最好先要有这样的认知。
我个人而言,以前想做翻译时,计划至少要做十年;后来想去大学讲课,一年、两年不行,我要做五年的计划;2006年开始做慈善,我想至少也要发愿十年。人生只有几个十年,前面的两个十年做不了什么事情——人在20岁之前,没有做慈善的想法,也没有能力与因缘;如果能活到80岁或者90岁,后面的二十年可能也做不了什么,人一般在衰老的时候做事很困难,因此,只有中间的几个十年可以利用。在此时间段内,包括你的精力、财富和地位等各方面的因缘都能具足。
地位也很重要。人有地位的年龄,一般是在30到60岁之间,很多人50岁、60岁之后在家里就丧失了“政权”,现在我的很多同学就是如此,他们的“政权”被自己的孩子抢夺了。没有“政权”的时候,经济权也没有。所以,做慈善需要政权,至少要有家庭的“政权”、个人的“政权”等,要利用这些权力做慈善。
我们现在正面临种种危机,包括精神上的危机、经济上的危机等。但也有人认为,“危机”是人生的机遇,危机——最危险时最有机会。我们可能觉得做慈善很难,但逐渐会出现很多机缘,有机缘时并不一定要做得很大,一步一步做上来很有必要。
以前我做慈善时也有很多人反对,说世上贫穷的人、可怜的人太多,失学儿童也特别多,根本帮不完。我当时也想过,确实可能越做越难、越帮越多,但后来我看到一个故事,不管真假如何,对我而言启发很大。
这个故事我在其他慈善场合也讲过:海边涨潮时,有很多小鱼被海浪推到沙滩上,当阳光洒向大地,海水开始退潮,小鱼只能等着干死。这时有一个孩子,拼命地把一条一条小鱼扔回海里,旁边有一个人劝他:“你不要白费力气了,海边密密麻麻那么多鱼,你是救不完的,谁会在乎呢?”这个孩子不管,他一边继续将一条条小鱼扔回水里,一边说:“它在乎,它也在乎……”
做慈善也是如此,至少在五年、十年中,实实在在地能做多少算多少。同时,不要带有个人经济、政治、名声等方面的目的,也没有必要利用世间八法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不叫善心,而是有目的的一种包装。
慈善界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人,但也有个别人以慈善的名义作秀,有些原来特别坏的人做慈善为自己洗白,有些是为了忏悔,有些想要改变在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有些犯法的人在一段时间做慈善,实际上并不是很真诚,而是带有某种目的。诸如此类的种种情况并不是很好。
不掺杂其他目的,很真诚地哪怕帮助一个学生、帮助一个人,也非常有意义。
我刚开始做慈善时,曾经收到一位学生的来信,这封信对我的触动确实比较大。当时她给我写完这封信之后,中间延误了好几个月,因为那个陌生人没有及时把信转给我。后来我在门缝里发现一封信,外面用一条哈达包着。我打开一看,从写信至收到信,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她很想读书,但没有钱,她在信里留了邻居的座机,因为她自己家里没有电话。我通过她邻居的座机找到了这个孩子,帮助她完成大学学业。前段时间她出来工作,成为了一名医生,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说:“这是我的孩子。”我说:“这么短的时间你已经找到工作了?还有了新的生命,多好啊!”
在座的各位,在做慈善的过程中,心要清净、行为要清净,且方法要尽量合理、专业,如此,我们所做的事情慢慢会被社会认可。即使社会不认可,自己从良心上也完全能过得去,这非常重要。
慈善的意义在于利他
我始终认为,做慈善是一种修行。有些人也许会想:做慈善对自己的修行、修证有一定的影响。确实在时间等各方面会有所影响,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利他。
我以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位修行人很想在山洞闭关,于是花了很长时间挖洞穴。最后通过努力,挖好了准备住进去时,碰到一位老人对他说:“你可不可以让我住?我现在身体不行,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我很想在这里修行,可不可以把这个洞穴让给我?”这个人把洞穴让给老人了。后来他还是很想修行,又挖了一个山洞,结果又来了一个老人,他又再次让给这位老人。再后来,他已是风烛残年,但还是想挖一个山洞,自己好好修行。等他把洞挖好以后,来了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跟他说:“如今你已年迈,所剩时日不多,可能难以修成,能否让我在此修行?”这个人心很善良,把洞穴给他了。
拖着老朽之躯,他再也无力挖山洞。他想: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挖了几个山洞,都奉献给了别人,即使没有修行场地,这辈子也没有遗憾。想到这里,以三宝加持或者是天地感应,在他面前出现一位本尊,告诉他:现在你的修行已获得圆满。他当下开悟。
发心利他的利益,确实从自己的行为中可以体现出来。你也许没有很多时间修行,但在没有掺杂狡诈心的情况下,不断地努力,真正行持利他的善行,到一定的时候,菩提心、利他心自然会生起。当相续中真正生起了菩提心时,修行的境界、成就的境界就不会很遥远,到那时,所有的快乐和幸福也会纷至沓来、唾手可得。
著名的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说:“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世间所有的快乐,从利他而产生;世间所有的痛苦,由自私自利而引发。在座的人都知道,很多眼泪、伤痕,全部都是因为自私自利的心太重而产生的。
做慈善其实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让这种快乐建立在每个人的生活中,甚至建立在从小的教育中,这非常重要。
做慈善的过程也是做教育
做慈善的同时要增上智慧,比如,帮助贫困学生时,不仅是在经济上给予帮助,还有精神上的。佛教讲财布施和法布施,仅仅作财布施还不行,还要想办法让此人变成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善良的人。
财富应取之于人类,用之于人类。很多企业家、有钱人,应该要想:当你来到人世时,你的灵魂也只带有前世的善业和恶业;当你离开世间时,无法带走分文。不要说万贯家财,连最珍贵的血肉之躯也带不走,身体留在殡仪馆,赤条条地离开世间,如影随形的就是相续中的善恶业。其中你所做的善业,相当于是转化成一种能让你带走的“随身卡”,人民币、美金、欧元无法带到后世,但善的力量、善的“储蓄卡”可以存放在你阿赖耶的“银行”里,在下一世“提现”成你的财富、你的智慧。
当然,做慈善时,只是金钱上的付出还不足够。我在藏地或汉地做慈善时,在给予经济帮助的同时,还带有一个条件——让对方必须行持善法、具有感恩社会的心,等自己将来有能力和智慧时,也要同样做慈善。如此成为一种良性的循环,一代一代把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做慈善者自己身心要健康、有修养,同时,要尽心尽力地帮助被资助者理解并延续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非常重要。二战之后的德国人,吸取了希特勒的重大教训,从此以后,在他们的学校有爱护动物的“善良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发现有孩子用暴力抽打或者虐待动物,会对他给予相应的惩罚,例如非常严厉的批评等。
其实在中国,佛教确实特别适合做国教。翻开历史时可以看到,唐朝时期佛教如何兴盛,包括皇宫在内的所有地方,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信仰佛教;宋朝有段时间道教比较兴盛;元朝和明朝很多皇帝信仰佛教,尤其是元朝时期,佛教基本上成为国教;清朝的康熙、乾隆等皇帝都信仰佛教,佛教理念成为全民的主流精神、主流思想。然而到了后来,短短几十年间,以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破坏。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心目中认为:佛教是不是一种迷信?是不是一种极端的宗教?有这方面的怀疑。但这种观念,我想慢慢也会转变。
困难是走向成功的途径
无论个人还是集体,做善事的过程都是困难重重、违缘众多。但是,有智慧的人应该坚强,不要因为一两次的挫折而感到痛苦、失望,甚至放弃。其实做任何一件事,都会经历折磨,这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若真正了解这个规律,实际上困难只是通往成功的途径。
以前爱迪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常失败,一次,有人问他:“你经历过一万次的失败,难道不感到受挫吗?”他说:“我没有失败,而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我只是在做不同的调整。”很多人一件事情不成功,就认为“我已经失败了”,其实只是这种方式行不通而已。人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当然,口头上说起来很容易,还需要不断地尝试。
假设在做慈善时,确实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或障碍,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经历,比如在一个场合演讲时气氛不是很好,或者遇到了一些状况,我就换一个场所;如果这里也不合适,那就把演讲缩小到二十人的规模;如果这样还不行,那就换成十人规模。人生有很多条路,不管做什么事,尤其做善事时会有些障碍,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转换。
有一次,科学家霍金参加一个科技交流会,在临近结束之际,一位记者问他:“作为一名科学家,你被疾病永远地固定在轮椅上,是否觉得命运不公?”霍金笑着回答说:“其实我很幸运,我的手指还可以活动,大脑可以思维,拥有爱我的亲人和朋友,我还具有感恩之心。”可能有些人处于霍金的位置时会很伤心,然而事实上,作为科学家,他在面临世间的灾难和违缘时,也会用另一种方式来转化。
断除我执,无条件利他
在做慈善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现象:也许会遭受他人的非议,说自己做慈善不怀好意、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也许相关管理部门不理解,认为自己在做善事的过程中有违法现象;被帮助的对象非但不报恩,反而忘恩负义或者有不满的言行……这些时候,我们都应尽量地以宽广的心、善良的心来面对。以前巴尔扎克说过: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最为珍贵。想到通过自己的善行能解除其他众生的痛苦时,因此而遭受的各种非议、千辛万苦都不足挂齿,非常值得。
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是,做善事与不做善事相对比,不做善事较为轻松、悠闲,没有人找你麻烦,不会被误解、被议论,没有是非;但做一段时间善事再回顾人生时会发现:如果没有做这件事情,就帮不上这些人,做了以后自己会面临挑战,有风险,也会遇到困难,但很多人会因此而受益。所以,虽然自己确实辛苦过、累过、痛苦过,也遭遇过很多挫折,但从中感受到的快乐、成功,以及与他人所获得的利益进行对比时会明白:我应该无条件地去做,能做到多少算多少。
如果最初带有自利心,事情做不成就会非常懊悔、伤心;如果没有自利的心,而是想把握此机遇尽量利益他人,即使最后没有成功,也不会因此而痛苦。
在座的很多人都非常热爱慈善,每个人情况不同,但根据自身的能力、财富、福报和智慧,都在认真地做。只要有这一颗心,都是在完成一项伟大的任务。
最近大家在这里成立“微尘福慧基金”,在创办的过程中,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到一定的时候,发起人最初的发心是否还能继续下去?如果不能继续下去,换届的时候,利他的思想能否对接好?会出现很多问题。不仅是慈善,很多社会活动也是如此。
我认为,做慈善要凝聚社会的力量,如果有不合理、有缺陷的地方,可以直言不讳地指出来,有好的建议或点滴善心、善举,也可以集聚在一起。如此,我们会改变身边许多微小的群体,甚至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许一个基金会能改变一个家庭,也许能改变二十个、三十个、五十个家庭等,无论如何,它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因此,希望很多善心人士、爱心人士、慈善人士,发挥正能量,要有大乘佛教的利他心——不仅是物质上的利他,还有精神上的利他。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比如藏地、云南、贵州等地,都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等群体;我去年去了柬埔寨、泰国等地的一些难民营,当时我感觉到,现在大城市里的人生活太过富裕,一千块钱或一万块钱,在你的生活中并非特别大的数目,但也许会永远改变这些人的命运。
在有生之年对别人的给予,表面上看是在帮助他人,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我们断除了傲慢心、吝啬心乃至我执,培养了爱心、智慧和悲心。所以,间接来说是自己的获得。
希望与祝愿
因此,特别希望在座的爱心人士,以爱心来拥抱世界,用善行来照耀世界,相信世界会因此变得更美好!愿所有的人类都能暂时享受人天之乐,究竟获得无上大乐!谢谢!
主持人:
非常非常感谢堪布的慈悲开示!您今天也是给我们幸福人生的加持,谢谢!
现场互动
问:我是青岛明艺剧社的导演,我们今年做了一部非常棒的儿童剧,名字叫《奇妙梦旅行》。这部儿童剧告诉小朋友,夏天游泳时该如何正确地防溺水、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自救,以及在出现火灾等意外的情况下该如何逃生等。想请教您,这部剧如果制作出来,传播到社会,是否也属于一种公益、也属于做善事?
堪布:我没有看过这部剧的内容,但我想,任何一部戏剧或电影,在人们认真了解它的思想之后,起到的社会作用应该很明显。
媒体、影视,或者儿童动画,对现代人的内心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很希望它们的内容、表达方法,都能带有爱与慈悲、智慧和信仰。若能如此,对孩子、对家庭的影响会很好。
问:很多人做生意时,声称多赚钱就可以多供养三宝,自己现在不闻思也没有关系,因此去执著自己的事业。如何区分这是一种贪心,还是一种善的上进心,或是一种精进呢?
堪布:一是赚钱的手段和途径值得观察;另外,当他真的有些金钱时,能否布施可怜众生或供养三宝所依?这种因果的奥秘,需要根据自己善心的不同程度再去观察。
依靠自身的力量和福报帮助别人,其实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最主要、最具体的,要看这件事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每一个问题的根源需要探究。
问:现在的放生环境越来越恶劣,旁边钓鱼和打鱼的人特别多,我们该怎样取舍?
堪布:放生时,组织者应再三地认真考虑,不能简单地这里买、那里放,这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在四川放生时,首先寻找放生地点,有时会找很长时间——十几天开着车四处寻找;找到之后,放生路上还需要四五个小时的车程。
作为放生团体,应尽可能地想办法,虽然不可能百分之百让它们的生命从此不受到任何威胁,但要尽量考虑周详。我们毕竟是有智慧的人,买生、放生的过程,包括所放的动物能否适应当地的环境,比如在咸水或淡水里能否存活,这些方面要做很多了解和思考之后才能进行。
现在放生的人越来越多,但在放生的方法上出现很多问题。虽然很多地方确实不太方便,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放生的空间。我们放鸟时,是在大自然的森林,可能有个别鸟儿会重投罗网,但大多数不会,百分之七八十的动物都能安全地生存下来。
自然界还是蛮大的,尤其像你们这里,周围的森林、大海,应该有一定空间。如果简单地这里买、那里放,看起来较为省事,但很危险。我们在成都放生,每次买生之后,开车到大概两三百公里以外,然后做一个仪式放在那里。不一定每天都放,但每一次都会把它们送到最安全之处。为达到这个目的,相关人员要举行多次会议,商量之后再分工合作,有些人负责买生,有些人负责看地,有些人负责运输,这样做就比较圆满。
问:我身边有很多有爱心的人,他们很想帮助人,但是没有钱,怎么办?
堪布:我刚才说“慈善是心”,这颗善良的心比金钱还要珍贵。因此,不一定要有很多金钱才能帮助人,如果有一颗善心,帮助身边的人可以用心来表示。
如果用金钱做善事时带有吝啬心,也有一定的过失。做善事尽量不要带有任何条件,在没有吝啬心、完全自愿、很放松的心态下做才有意义。
主持人: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互动问答就到这里。接下来,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爱基金”陈会长上台进行捐赠仪式,由索达吉堪布上师代表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上罗科马学校接受捐赠。
谢谢陈会长,非常感谢!这是堪布亲笔书写的“尊严慈善,让爱传承”,也是“爱基金”的理念。这八个大字送给“爱基金”的陈会长,送给所有的“爱基金”人。感恩堪布!
人生虽美丽,应知无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