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觉醒的对话
2014年
⊙ 问:佛法在传播过程中,艺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今天,艺术还能为佛法做些什么?一定要用传统方式吗?
堪布:从历史上看,佛教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佛教的一些境界很抽象深奥,但通过艺术,无论是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一定程度上可将其展示出来。所以,古代也好,现代也好,艺术在佛教中占有很大比重。
现代的佛法传播,特别需要借助于适合现代人的艺术方式。若能如此,人们在享受艺术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佛教的微妙与奇特。
当然,无论是接受艺术,还是接受佛法,都需要一种超然的心态。如果对精神层面不太关注,更受金钱和物质的吸引,这种人可能难有这种体会。只有当你有更高的追求,比如追求信仰、追求艺术品味,才能领略其中奥妙。
现在,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大家都知道有钱不一定快乐,钱不能满足一切心理需求。因此,在这个时代,用艺术方式来展现佛法的魅力,非常有必要。
⊙ 问:通过艺术,是否有一种传递觉醒的可能?
堪布:这是有可能的。佛教一些前辈大德,在认识觉性之后,也有用金刚歌舞等艺术方式为弟子直指心性的,这在藏地、汉地都有。
还有一些大德,出生的家庭,跟艺术有关;在家的职业,跟艺术有关;甚至开悟的契机,也跟艺术有关。
艺术是非常心灵化的,更容易接近佛教的境界。本来,艺术就是一种沟通工具,可以引导我们感受十分玄妙的精神领域。而佛教追求的,往往也是这个。
用佛教的语言来说,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表示方法”。艺术感越强,越要摆脱心灵的各种框架,达到常人难以理解的境地。
这也算是用世俗谛来追求胜义谛吧。尽管艺术是一种世间法,却可以传递出更深奥的觉醒,这是它的最高境界。
⊙ 问:很多搞艺术的人,想通过艺术来寻求生命答案,但找了半辈子也找不到。对于他们,您想说什么?
堪布:我看过一种说法:人的层次不同,低等是追求金钱,中等是追求艺术或哲学,高等是追求宗教信仰。
追求艺术,暂时可达到忘我的状态,让你快乐。但若没有佛教的修心要诀,往往会走不下去,耗尽一生也找不到生命的答案。
佛教无论是显宗、密宗,其教义中都有这方面的要诀,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在2500多年前宣说的心性奥妙。
所以,从事艺术工作的人,若想寻找生命答案,就要找到自性。而找自性的方法,在佛教的调心要诀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