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等修行人
信中云:“不断殊胜教言之戏论,自心专注迷茫寂止中,愚痴黑暗反复而增上,即如旱獭入睡大行者。”本来,作为一名合格的修行人,首先必须通过闻思断除增益怀疑,如果在未以闻思断除增益的情况下盲修瞎练,或者这一修法的次序前后紊乱,或者数量残缺不全,或者误解意思,是非颠倒,本来合理的认为非理,本来非理的反而认为合理,如此根本无法正确无误循序渐进地修持教言,鉴于这种原因而要求弟子必须具备诚实正直、具有智慧、寻求实义三种法相。其中诚实正直也就是所谓的秉性善良;具有智慧是指通过广闻博思丰富相续;寻求实义是指对于修持正法饶有兴趣。此处所着重强调的是三种法相中的具有智慧,即是说必须以闻思遣除满腹狐疑。
有些修行人口中说:“我不懂得闻思,只管苦苦地坐在山洞里就是了。”进而以冷嘲热讽的口气说:“进行闻思的那些人的人生完全是在追求智者的地位中虚度的。”自己对任何法理都一无所知,只能待在山洞里,却自以为是地称为很了不起的实修者,事实上,他对于所要修持的法要没有丝毫的闻思智慧,连道的次第、本体、数量、定义等基本的道理都搞不清楚,已经步入了疑团重重的愚痴黑暗中,居然还自称为了不起的实修者,想必再没有比这更为惭愧的事了。这些自不量力之辈就像山上的旱獭在冰天雪地的冬季里一直在洞中沉睡一样,心里什么也不忆念,如此只能使愚痴的黑暗越来越深厚,作者萨迦班智达在致大修行者的信函中以谴责的口吻称这些修行人是像沉睡洞中的旱獭一样的大修行人。这种现象在当今时代里极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