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的重要性
实修内在瑜伽的一部分修行人一开始就追求密宗的瑜伽修法等许多高高的大法,轻视无常因果等法门,这是自相续生起证相功德的一大障碍。当下我们这些人修法未能成功主要是由未能断除对寿命的贪执所导致的,即未曾如理修无常观所造成的。之所以不修无常,也是由于我们很多人认为无常的修法仅是一种简单法门而慕求高深莫测的法门这一过患所致。事实上,如同登堂入室首先必须从门而入一样,不修无常而妄想生起密宗的生圆次第等高法的功德是绝对办不到的。
修无常观与开始即修高法二者在证道快慢、证悟深浅、实修过程中有无违缘、修行究竟与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为何这么说呢?如果一开始就实修生圆次第等高见法门而不修无常观,由于没有放下今世的缘故,一切修行必然全部围绕着世间八法这一中心,相续中当然不可能生起任何证悟的功德。因为要想在修行过程中生起证悟,没有对轮回与恶趣的痛苦生起厌离心以及断除痛苦之因集谛肯定无法如愿。如果未能生起厌离心,那么也就不会生起摆脱轮回、获得解脱的愿望。如云:“何者未生厌离心,怎能获得寂灭果?”如果没有从心坎深处产生断除轮回、了生脱死的希求,就不会对修道生起强烈的欢喜心。因为未曾生起强烈的欢喜心,就无法获得尽除烦恼的灭谛。
要想对轮回和恶趣的重重苦难生起深深的厌离心的话,就必须将此生所显现的一切事物都当作儿戏、看成幻术、视为水泡,生起无有实质的信念。快乐、痛苦、好坏等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本性,每一刹那都在走向灭亡。房屋、财产、亲友等任何人任何物均不可靠,自己死亡的时候所有的这一切均不能跟随,自己连一根毫毛也无法带走,一个伙伴也不能相守,既然如此,那这一切还有什么可信赖的呢?不仅这些身外之物华而不实,就是这个身体也是由种种不净物所组合的,除此之外不会有任何可取的精华。亲友就像集市上擦肩而过的过客一样,不可能长久相伴。住宅就像位于人流过往的集市中的旅店一样,本来只是暂时容身之地,却被人们执为我所,最终必将弃之而去,自己没有主管的权力。财物也同样是无常的本性,就像草尖上的露珠一样仅能存留片刻,瞬间即已不复存在,并且来世投生饿鬼等处以后食财更会一无所有。如果未生起这种观念,那恐怕只会一味地追求现世利益,怎么可能生起希望后世中离苦得乐的信念呢?如果连后世离苦得乐的信念都不能生起来,要想生起弃离轮回、了脱生死的愿望实在无有是处。由此一来,再如何勤修生圆次第等高深之见也是徒劳无益,相续中不可能生起证相。因为生起这些证悟的因是厌离心与出离心。因缘尚未聚合不会生果这是有为法最基本的规律。
通过观修无常而看破红尘的正道是非常迅速的。由于不贪执今生,所作所为便会唯一追求来世的利益,日日夜夜也就必然会极其精进欢喜修行善法、净除罪业。如果生起了无常的观念,就会看破今生。倘若能看破今生,自相续中的一切善法自然会像堆积财物一般层层累积。《喻法书》中云“所谓俄音难”,意思是说,在学习发出长音调的整个过程中,要数一开始发出俄字的音调最最困难了。如果这一难关已经突破,那么随后的一切就不再困难。同样的道理,如果了达低级的正道并最初从无常观入手,那么一切功德在相续中生起自然轻而易举,因此依此而修可以说是速道。
如果一开始就夸下海口说:“我现在要修一切诸法实为空性的正见,通过观修生起次第而清净平庸的贪执,再依靠圆满次第修炼风脉明点瑜伽。”一直将着眼点放在诸如此类的许多高级法门上,结果会令你大失所望的是,如此修道非但不会迅速,反而更加持久缓慢。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由于法门很高,但自相续的根性过低,以至于人与法不相称,这样一来。心里虽说很想快速修成,可是由于法与人二者高低相差悬殊,好似天地之别,因此,表面上无论再怎么修持,相续中也无有生起证悟的时机。例如,要进入屋内起初需经门而入。假设不从门进去,只是在心里寻思我要在这座房子里安住下来,并享受里面所有的财物。无论你再怎么尽情享受,也无法步入房间内。因此,首先由门而入的人先根本不想住在屋内享用财物等类的问题,只是一心想能从门进去,结果很快步入屋里以后便可尽情享受财物了。
伟大的善知识博朵瓦也曾以十分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一点:“未经忆念无常的所有修法都如同冰上的建筑一样,当你处于悠闲自在的时候,空性的境界好像颇高,可是在千钧一发之际,这种境界就会烟消云散、彻底瓦解。如果最初时相续中生起了无常观,那么修行就不会退转,否则,一切修法都将退回原位。假设心中生起了稳固的无常信念,那么菩提心与空性正见等一切功德必将如堆积一般地增长。”夏哦瓦格西也亲口说过:“到我面前来印证的人,如果他心中对无常的修法已有深深的体验,那说明他对诸法的本性了悟得极为深刻;倘若谈论些修空性的觉受,那证明他只是停留在口头禅的水平上。有些不懂得无常法的小僧人转经时说脚痛,他们这么说也是情有可原的。”
诚如这些大德所说,没有打好无常观的基础,一切修法就如同冰上建造房屋一样不会牢固,终将毁于一旦。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开始就急不可耐地修空性及生圆次第等法门,自认为境界也比较稳固。诸如一切法无实的觉受、自己原是天尊的觉受以及持风的觉受似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然而,由于尚未看破世间而导致一直跟随今生的琐事转,整天忙碌不休,致使对修法的兴趣越来越淡薄,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从而将全部精力都投放在追求现世的利乐上。
最初看破红尘、舍弃俗世的人,一切修法就像在牢不可破的地基上造起建筑物一样,一切成果都不会毁灭。由于一开始就没想为现世的好处,如此所做的善法必定都是为了后世的利益,因而极为稳妥,又是疾速之道,并且修道也不困难。相续中生起了无常的观念,则菩提心及空性等功德必然会像堆积物品一样在相续中不断增长。因此,首先修无常观非常重要。
同样,看破世间的境界也是很高,因为这种看破尘世的境界完全是由相续中真实不虚地生起了无常观而来的。正如夏哦瓦格西所说的,无常法深入到正法的内涵,因此是非常高深的法门,口头上所说的空性和生圆次第等高见并没有真正深入到正法的内涵,因而并不算深奥。
所谓的是否深入到了佛法的内涵也是就能否对治烦恼这一点而言的。观修无常、放下今世是对治贪心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烦恼中最严重的莫过于痴心,与愚痴相依为命的眷属就是贪欲。如果将欲望放下了,那显然已经进入到佛法的最深层次了。未曾修无常观,仅仅在形式上装作修持生圆次第等正见,那是无法压服对今生欲妙的强烈贪执的,无论再怎样观修,也逃不出世间八法的掌心,相续中一点一滴的善妙证相也不会生起,从这一点来说,当然未深入佛法的本质。抛弃今世平时精进实修无常的人,可避免修法过程中出现违缘。所谓修法的违缘无非是指外在的恶友以及内在的纷飞妄念。外在的恶友当然就是父母亲友施主等有可能成为自己修行障碍的人们。受到他们的控制而使自己的修行掺杂世间八法,得不到清净修法的机会。尽管遭受重重的阻挠,但是通过观修无常、放下今世、了知亲戚朋友的过患,从而摆脱他们的束缚,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此他们造违缘也害不了自己。内有的纷飞妄念也就是世间八法的繁杂念头。毅然决然斩断外在的父母、亲友以及施主等的牵连,将世间八法的妄念转为道用,远离恶缘,因而就不会出现世间八法杂念纷纷的情况了,内在的违缘也就害不到自己了。
如果从不忆念无常也舍不下今世而观修生圆次第见解的话,内外违缘就会接连不断地搅扰自己,无论如何,都将身不由己地坠入重重障碍的围困之中,不能自拔。
看破红尘、抛下今生之人的修行是能够自始至终圆满的。因为修行不能究竟之缘就是内外两种障碍。这两种障碍均可依靠修无常观来制服。修行速得究竟的因即是精进,如云:“一切功德随精进。”精进之因便是修无常观。所以说,修行要得以圆满,再没有比观修无常、断除今生牵缠更殊胜的方法了。不修无常、不舍今世之人即使修生圆次第以及空性也不可能究竟,由于里里外外的违缘总是伺机加害于他们,使得修法无法圆满;再说,修法若无一股勇猛的恭敬心之精进与持久之精进也不可能得以究竟。的确正像夏波瓦尊者所说的“不忆念无常的小僧人绕经时只能喊脚痛罢了”。
有一位叫路德意西炯尼的修行人向仲敦巴仁波切请求教言,当时,仁波切因为某位尊者搞世间法而显得极不高兴地说:“尊者,所谓的佛法是要在关键的时刻用上。如果在关键的时候未能派上用场,那么在风平浪静、悠闲自得时说些有关对佛法的相似信心之语言,只是鹦鹉学舌而已。要想使佛法在紧要关头时用得上就必须多修死亡与业因果。不善业中生痛苦,相反而行定解脱,日日夜夜恒时中,我唯思维无常法。这就是教言你懂了吗?”这里所谓的佛法在关键时刻能否用得上,其中的“关键时刻”指的是,当自己处于现世的父母、亲友、施主以及财物等的层层包围之中的时候。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放弃父母、亲友以及财物等一切而自我决定,无有任何所需,如弃毒物般舍弃尘世间的这一切,那就足以说明在关键时候佛法已被用上了。相反,如果在遇到父母等外缘的时候,他们说什么自己就规规矩矩、服服帖帖地跟随,那说明佛法在关键时刻没能用得上。
当前,大多数人说“我正在修空性见解”“我在修生起次第”“我在修圆满次第”,如果对这些所谓的修行者、大上师、大法师加以观察的话,那么他们只是口头上滔滔不绝地讲经说法,而实际所做的就是维护大大小小的施主们的情面,以收取大量的财物,并且用得来的金银、松石、珊瑚等财产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子孙后代等做装饰品,购买高档的衣裳以及大匹的牛马,让他们耕种,让他们经商等等打开各种罪恶之门而毁坏自他,这种现象非常多见。
有些人只是挂上一个修行人的名字后便拼命地追求世间的利益,这表明他们修法根本没有深入到相续中而只是口头上肤浅地说说而已。这样看来,空性、生圆次第等高难度的法门对自己又能有何利益呢?心相续一如既往,仍处于低级的水平上,这多么令人失望啊!金厄瓦罗珠嘉村曾经亲言:“现今名相的大修行人所探究的教法内容大多数是关于风融入中脉的障碍是什么这类高深的法门,而对无常法要寻根问底的人甚至比白天的星星还罕见。对于较高法门的断证功德连一两天也不能修持的人,不如深究必不可少的基础法门更好。比方说,现在自己饥饿难忍、濒临绝境而来到一位富足的施主家中,结果主人家没有给你提供解决当下燃眉之急的必不可缺的饮食,反而供养一些有利于将来的金银财宝。放下无常法不修而去探寻些高法门实与之相同。”
慕求较高境地的断证功德,现在自相续中就必须修习不可或缺的无常法与厌离心。如果修持无常观的话,就已经为一切修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无论是修持慈悲心、空性还是生圆次第等任何法门都会容易的。德热札波地方有两兄弟到格西仲敦巴面前来闻法。敦巴仁波切谆谆教诲说:“在印度圣地,人们都说,佛法的入门唯有一种(无常法门),而外道的入门则有七种。我们如果要修上师的窍诀,那么什么是窍诀呢?多修死亡无常、业因果,净持戒律,稳固地修持慈悲菩提心,千方百计地积累资粮、净除罪障,这就是窍诀。”所谓的上师之窍诀,必须是使弟子的相续中完整无缺、极为迅速获得无谬正道的教言。此中的无谬正道即是说增上生的正道、解脱的正道、遍知佛果的正道三者相辅相成之义。完整无缺是指增上生的正道、解脱的正道、遍知佛果的正道,证得此三道的方法圆满具足、无有或缺。极为迅速是指顺应所化众生的相续,因机施教。如果对根性下劣的所化众生传授高难法门的话,正道就算不上是迅速。为什么呢?如果为根基下劣的所化众生传讲像圆满次第一类的高深道法,由于不相合他们的智慧,结果再怎样精进努力也不可能生起高道的证悟,又因为最初未从低道开始修持,致使下面道法的证悟也未能生起,如此高低一切道的证相一无所获,日月穿梭,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中已来到了鬼门关前,到那时,高道低道的任何功德也没有显现,只能赤手空拳地步入后世。就算修行者的根性很高,但如果最初从低道开始引导,由于他的根基较高,用不了多久,低级道法的所有证悟就会在他的相续中生起,从而与他个人相续相应的高级法门的证相也就会更快地生起来。
因此说,所化众生的根基无论是高是低,上师示道时都应当遵循由低至高的次第来引导,这也是从清净的佛陀到根本上师之间的所有大智者大成就者们的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