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悲歌·瀑布妙音》讲解·第2课
2023年5月25日
现在正在讲《无常悲歌》。
青春自满少男女,从未浮现死亡念,
不知来时阎罗使,颈索缚时悔不已。
世间当中,风华正茂、青春美满的男男女女们,他们贪执世间的事,心里从未浮现过“我会不会死亡、会不会无常”的念头。尤其是,他们根本不知道阎罗卒什么时候竟到了身边,用死亡的绳索来捆着自己。这时就有很大的后悔:“没想到我死得这么快!我还没有享受过好的生活,这么年轻就死了,为什么啊?”
世间很多人都是这样。尤其是处于青壮年的男男女女,他们耽著于今生的琐事,追求所谓的美好生活,除此之外,从来都没想过:“我什么时候死啊?死的时候怎么办啊?没有正法,来世会不会很痛苦啊?”
我们常说“黄泉路上无老少”,放眼世间,就是这样的景象——黄泉路上,有白发的人,也有黑发的人;有在车祸、空难、水灾、火灾等各种灾难中死去的人;还有每年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人……各种各样。
其实,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无常。刚开始,人们觉得要建立一个家庭,追求幸福的生活,可是还没过几天,其中一个就离开了人间,或者经历了各种分离。所以,法王在这里讲到了死亡无常。遗憾的是,年轻人的心里从来都没有一个“死亡无常”的念头,但现实却并不美好。
相恋同龄年轻人,甜言蜜语表爱意,
欲终生伴不分离,我等不知寿长短。
同龄的年轻人经常用甜言蜜语来表白爱意,说是生生世世不离开,还发一些海誓山盟。他们终生都不愿意分离,想要一直白头偕老,但其实很难。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寿命到底多长。
很多年轻人喜欢海誓山盟,例如什么“大海枯了,石头烂了,但是两心永不变”。可实际上,大海还没有干,石头还没有坏,感情已经破裂了。有些人在短短几天之内,新鲜劲一过,爱情的“保质期”也就过了,有各种意外发生。而且,法王在这里也讲,人的寿命可能长,也可能不长。有些人虽然还没死,但对将来会发生什么都不能确定,更不能保证。
现实中也可以看到,有些人经历了爱情的无常,或者其他方面的一些突发事件,最初的美好愿望最后都化作了悲惨的泡影,再也不想触碰。很多人因此都特别痛苦,甚至有些人实在承受不了,就此离开了人间。这样的现象不胜枚举。所以,针对世间男女的感情,法王讲到了无常。现在网上也有报道,一些明星的感情特别随意,今天跟这个谈,明天跟那个谈。很多年轻人则不想谈恋爱、不想生孩子、不想接触——相当于他们都不用学出离心,就已经自然而然产生了。
现在很多人对婚姻没有好感,觉得是一种空谈,或者是一种虚妄,并不像电视或者电影上看到的那么美好。所以,现在的生育率越来越低,可能到2035年就会出现人口负增长。而且,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那天我听到一个新闻说,我们甘孜州都已经是8%的老龄率了。现在很多县城处于这样的情况,如果再过一段时间,可能更严重。
如今,人们的观念跟以往的时代不同了。其中一个原因,如果生很多孩子也养不起,经济上有很大的压力;第二个原因是很多人对成家没什么兴趣,思想受到了西方不婚观念的影响。这些种种转变,也是一种无常。
其实,法王如意宝当年并没有选择世间生活,但他以一种广大的智慧,照见了世间的分分合合,也照见了世间繁杂的事都不过是无常。人们心心念念所希求的“美好人生”,最终都掩盖不了真相——其实生活的内核是腐朽虚妄的,并非如心中所想;只不过外表包装了太多古今中外的美好词汇,里面根本没有实质。
去年家财富足者,今年多成凄惨人,
心镜映现此景时,于有漏法生厌弃。
去年还是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大富人,今年大多已沦落成凄惨可怜的穷汉。当“心”的镜子里映现出这些无常景况时,对有漏的法不会再有好感,一定会生悲哀厌离之心。
前段时间,有个人在国外投资,有说投几百亿,有说投了几千亿,结果国外的银行破产了,他身无分文,一夜之间成了穷光蛋,特别可怜。其实,佛陀的教义里说过很多无常,从现实来看,世事确实是这样。包括前几年在这里做了很多事情的有些领导,以前特别厉害,但后来下场也很凄惨。很多富豪经常宣扬自己多么了不起,之后却沦为了穷人。我以前遇到过一个人,他说自己富裕的时候,拥有包括私人飞机在内的无数奢侈品,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破产了,连吃面的钱都要找朋友借。
所以,无常的道理真的很简单。每个人不要认为自己的现况是这样,以后永远不会变。有时候,人生难免有高高低低,有些是快乐的时候转而变成痛苦的,有些是痛苦的时候又转而变成快乐的;有些是富裕时转而又变贫穷的,有些是贫穷时转而又变富裕了。或者像《大圆满前行》里所讲的,上半生是很好的人,下半生却变成了特别恶劣的人;上半生是特别恶劣的人,下半生又变成了特别好的人。在这些方面,很容易发现无常。
其实,我们的身边也能处处观察到无常。但如果无常发生在自己身上,也没必要太过在意。比如,倘若你以前有钱,现在没钱了,人人都看不起。那你可以想:“佛陀说的没错,一切果然是无常的。”如果你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老的时候连自己都不敢照镜子,怎么办呢?应该这么想:“佛陀说了‘没事的’,一切都是无常的。”
所以,人生当中,无论对身边的人还是自己,观修无常确实很重要。
三十皓齿各脱离,满面皱纹如险路,
已示汝将不久死,若仍不知蠢非牛?
年轻时的三十颗皓齿,到老的时候都一个个松了、掉了;脸上的皱纹一道道的,就像弯曲的险路。这说明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死亡。如果你仍然不知警觉,那不就和愚蠢的牦牛没什么差别了吗?
现在的技术发达了,如果年轻时牙齿不太好,老了换成更好的假牙,甚至比以前的真牙还要白。但不管怎样,这也不能维持很长时间。而且,老了之后会满面皱纹,凭借现在的美容技术,虽然也有越老越没有皱纹的情况,但这也挡不住真正的衰老。
现在很多人会恭维:“看你越来越年轻,已经冻龄了。”意思是说你不会衰老,年龄已经“冻僵”在那里了。但其实也并不一定。就像冰箱里的食物放太久了,最后根本没法吃;同样,即使你精心做各种保养,外表虽然看不出什么老态,但事实是,谁也没办法抹杀岁月,实际上都会变老。所以,变老的时候,大家也不必要太痛苦。西方很多人一照镜子,发现有皱纹就特别伤心:“我以前多好看啊,可是现在老了!”但我们学佛的人对这些就不会太在意,因为深知万法无常的规律。
这个颂词讲到了身体变老方面的一些无常。
今至明年此刻间,多人必赴黄泉路,
无法断言中无己,是故后世并不远。
从今天到明年的今天,很多人都一定会前往死亡的黄泉路。谁也无法保证这当中不会有自己,所以,后世离每个人并不遥远。
现在经堂的人当中,很多人在明年的今天之前肯定已经走了。但到底是我,还是他呢?不知道。也许你明年就会感慨:“某个道友去年听课时还很健康,结果今年突然走了。”这样的现象肯定会有。但是,离开的这么多人当中,谁敢拍胸口保证说“我绝对不会死”呢?谁敢说自己有把握呢?谁也没有。
确实,当我们扪心自问“明天会不会死”的时候,谁都不知道答案。佛经里说“明日死谁知”,而我们不要说明年了,就连下个月、明天会不会死都不知道,也没有把握。所以,后世并不遥远啊!在座的各位也可以想一想:明天的阳光跟后世的路,哪一个会提前现前?确实不知道。所以,如果细细思维就会明白:人生原来真是这样,大慈大悲的佛陀,所说的道理根本没有否定现实。然而,佛陀虽然讲出了真相,但有些人能接受,有些人却不能接受。有些人确实感触很深,有些人却不屑一顾,“唉,不知道天天讲无常干嘛?无常有什么好怕的嘛。”
实际上,当我们知道无常的时候,就知道人生并不完全是理想中美好的前景,还存在着无法抵挡和逾越的现实。
再过百年人间众,必定死亡无一余,
短暂如梦虚妄相,追求今世可有义?
再过一百年,现在的所有人都必定死亡,一个都不剩。所以,人生不过是这样短暂而不真实、如梦一般的虚幻妄相,那么我们追求今世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百年以后,就是22世纪的今天,除了极个别的,比如今天出生的孩子当中,那时会成为百岁老人,但寥寥无几。
人生匆匆,有些人活到了二十岁或四五十岁,回头一看,许多往事就像在昨天发生,恍然如梦。所以,今生当中,我们苦苦追求的名声、财富和才华有什么意义呢?短短时间当中的安乐,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些人可能想,“佛教是不是一种悲观主义?如果说人生没有意义,那为什么我们活着?”
其实,这里的意思是:并不是所有的人生都没意义——佛教当中,已经探究到了最极致的意义。它是什么呢?经中讲“人身难得”的时候说,人身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人身的解脱,确实有意义。
佛陀讲,一切众生都当过自己的父母。有人问:“一切众生也都当过自己的怨敌。您为什么不强调一切众生都是怨敌,而只强调是父母?”佛陀说:“轮回无边无际,一切众生确实既当过自己的父母、也当过怨敌。但是,要让大家生起出离心,并且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就一定要观慈悲心,因为通过慈悲心可以得到解脱。如果你把一切众生当怨敌,天天恨这个、恨那个,不但得不到解脱,反而会堕于轮回。”
所以,这里讲到的“人身无意义”,其实是指,我们造业的人身一直不断漂流在轮回中,是无意义的。但如果我们造善事、求戒定慧,那么,这样的人身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中也有快乐。我们不是常说“人生求大乐”吗?所求的就是极乐世界的安乐,到那时,很多证悟空性的大乐智慧也会出现。
佛教说,一切感受是有漏的。实际是指,只要是有变化性的法,都是痛苦的。而并不是连“我们吃饭、今天过得很快乐、天气很好”等所有感受也不承认。佛教不会讲得这么没道理,大家要懂得辨析。
自小同年忠诚伴,多数不定漂他乡,
众人必然游中阴,确定自我不独留。
自己从小的同龄伙伴或同学,这些忠诚的友伴们大多都已经漂泊他乡。所有人都必然前往中阴界,因此,确定我自己也不可能一个人独自存活在世间。
如果问很多大城市的人:“你的小学同学在哪里?”很多人都不知道。至于中学同学在哪里,也不知道。可能其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离开人间,变成了中阴身。
确实,从我们的同龄伙伴中也看得出来,无常是耐人寻味的。我只读过中专,当年读初中是在罗科马的中学。那时,我们九个男生全部住在一个十人间的寝室里。而现在呢?这些人当中,当时还在读初三的才让诺吾,现在已经死了;也是读初三的恰瑞玛,也已经死了。然后,和我同班的花侧也死了,次毕也死了。还有读初一的丹毕,也死了。所以,现在只剩下了我和珠扎、思朗才让,还有一个罗科马的同学——当年的我们九个人,现在有五个人已经死了,四个人还活着。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是1979年到1982年。今天在座的各位也可以看看,不知道会不会也是这样?当然,你们有些人还比较年轻,可能死掉的伙伴还不是那么多。但有时候回忆起来,我们世间当中的同班同学和同龄人,确实大多都已经离散,有些是不知道在哪儿,有些是已经离开人间。
其实,你们今天一起在这里学习,以及平时在堪布、堪姆面前一起学习,也算是同班同学。但是再过一些年,当中会有多少人离开?人都是无常的,这个大家也知道。所以,谁也不可能一个人独自留存——永远不死的老人,在历史上是没有的。
恐怖死主骤至时,藏于无门坚铁堡,
十万无比勇士护,短短片刻无法住。
如果死主阎罗突然降临,一个人藏躲在一个无门无缝、无比坚硬的钢铁堡垒里,周围有十万个无与伦比的勇士带着武器保护着,他们能不能护住呢?结果连短短的片刻都无法住留。
没办法。死亡一旦到来,无论你再怎么不情愿,即使请来世上最好的医生,也连片刻逗留的机会都没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老板问医生:“你们有没有办法让我活下来?花多少钱都可以!”因为他们的钱多嘛,花几百万都愿意,只要有办法能活下来。有些人是癌症晚期,但就算是苦苦哀求,医生也爱莫能助、束手无策。以前历史上的诸多帝王都权倾一时,最后也没办法避免死亡。例如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当时他们都努力寻求各种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但最终也憾然收场。所以,只要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会“生际必死”。
纵具财物遍三有,众阎罗卒不受贿,
统辖三千诸梵王,定无尘许不死法。
纵然具有数不胜数的财物,遍于三有,阎罗狱卒们也不会接收你的贿赂。即使是统治三千大千世界的大梵王、大自在天等,也没办法永生,就连微尘许不死的办法也没有。
人间当中,像比尔·盖茨、巴菲特、洛克菲勒那样的顶流富豪,还有马云、王健林这些在国际上不算顶流的富豪,他们的财富都不一定遍于三界,但在人世间、在一个国家当中还算比较不错的。可即使钱再多,他们对阎罗卒也没办法行贿。在死亡面前,人王没办法、天人没办法、富人也没办法。所以,世间最平等、最公正的是什么呢?就是死亡。
世间有很多事情不平等,总有一些自私自利之人搞鬼。那么,最平等的是什么呢?是“你也会死,我也会死”。领导会死,富人也会死;上师会死,弟子也会死;牦牛会死,所有的众生也会死。这是最平等的。
死的时候怎么办呢?一般来讲,世人的态度就是:“死就死吧,反正生命就如火灭了、水干了一样。”但是,知晓因果道理的人会为了后世而积极行善,因为知道,死亡并不可怕,其实还要前往下一世。这对我们来说,是最有安慰也最有意义的:“死也没关系。下一世我要变得更好。只要我现在不造恶业,尽量行持善法,依靠因果的循环,我下一世会变成更快乐、更有意义的生命继续下去。”这是最好的方法。
以上讲了有钱人也必定会死。下面讲美人也会死。
貌美宛若空彩虹,擅长成百精湛艺,
夺命阎罗之大军,身体毫发无法动。
世间一些美丽绝伦的人,不仅庄严的相貌就像空中的彩虹,而且也精通跳舞等各种动人心魄的艺术,但她到死也无法动摇阎罗死主大军的一根汗毛。
在世间的时候,很多所谓的绝色美人,不管对谁都可以轻易勾引,可她到最后死的时候也很可怜。而且,有些美人依靠自己的美貌,也许在这辈子造了很多恶业,死的时候更是凄惨。放眼世间,曾经有无数的帅哥美女,历史上也曾有精于各种伎艺的人,最后谁也敌不过死亡。
特别是做各种不如法事情的人,死的时候很可怜,来世就更不用说了。比如,世间有些比他人相貌稍微好看的人,就特别傲慢。因为这种傲慢,又造了一种恶业——因为他谁也看不起,歧视别人。还有些人依靠自己的皮肤或身体,也可能造了更多恶业。
而有些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人,实际上也更可怜。世间有一种说法:“高官不一定就很快乐,也许没有地位更好;美人不一定幸福,也许丑陋一点更好。”丑陋的相貌谁都看不惯,自己也有一种自卑感,就不会造特别大的恶业——因为在谁面前都不敢站出来,谁都会歧视。这样的话,自己没什么把握,就可能乖乖的,造的业反而比较少。所以,容貌的差异也会导致不同的差别。但归根结底,不管美丑都是无常的。
有无病者多死去,静心切实当深思,
真实鞭策自定死,该速勤修解脱道。
世间当中,有病、没病的许多人都死去了。当我们心静下来去认真深思,就知道这是无常的真实鞭策:自己也一定会死。所以,要抓紧时间,精勤地修持解脱之道。
有些人久病多年也死不了,有些很健康的人却突然生个病就死了。对此,应当切实地思维死亡无常。
我原来在传《入行论》的时候讲过一个公案:有个修行人修单坚护法特别成功,已经修到了跟人谈话一样自如。于是,那个修行人说:“我现在有点怕死。如果我快死了,你能提前预示一下吗?”单坚护法神答应了,并且后来告诉他,附近的山上死了一个男人。修行人没有在意:“死了是吧?知道了。”有一次,单坚护法神又说山下死了一个女人。修行人还是没有在意:“哦,那个女人也死了。”直到有一天,单坚护法神又来了:“现在你快死了。”“啊?不是早就说好了吗?我快死的时候,你要表示一下。你为什么现在才说?”“我表示了啊!‘山上的男人死了’是一个预示,‘山下的女人死了’也是一个预示。你也没说让我直接告诉你。现在你快死了,没办法了。”
确实,今天在喇荣念破瓦的地方就看到了好多尸体,尤其在阴山住的道友们,天天都看得到。现在我们安乐办公室的外间是看不到尸体的,但如果进去里面就能看到,存放着很多冷冻的尸体。前一段疫情期间有那么多,现在每天至少也是十几个。这也是一种表示吧——听到谁死了,说明你也快死了。但凡夫人只会想:“他死了,同学死了,亲戚也死了。死了就死了。反正是别人死了。但我肯定不会死的。”
可是,既然无论有病、没病的很多人都死了,说明你自己也不会住留很长的时间。这是对你的一个鞭策:你肯定会死。所以,当你听到“别人死了”就应该赶紧修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不死的办法肯定找不到。所以要好好精进,尽快去修行,哪怕是一天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包括这次要抓紧念完40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不然,40万遍还没念完就死了,还是有点可惜。总之,每个人对无常要有准备——长远的准备、短暂的准备,人人都需要,也大有必要。
万家部落众长官,死时无权带一人,
无权携走一口食,修行利法莫拖延。
即使是掌管千家万户、万家部落的大官员,死的时候无权带走任何一个人,也无权带走哪怕一口饭。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实修对解脱有利的正法,千万不要拖延。
藏地的村落比较零散。在汉地,一个镇子往往都有若干万人,甚至连一个村长也可说是“万家部落”的长官。但这些长官死的时候,一个人都没法带走。从古至今,历史上死了无数权贵,临死时都只能两手空空。我以前也见过一些大官,活着的时候特别有威望,但死的时候只能独自离开,连一口饭都带不走。
所以,对死亡最有利的就是修习佛法,千万不要明日复明日,一直蹉跎时光。我不是讲了嘛,这七天如果你念完了40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就可以想:“就算今年死去也无憾了。”就像我们常说的:“那个人已经得过灌顶,后来死了也是很幸运的;那个人刚好忏悔完了才死,没有遗憾;那个人刚念完阿弥陀佛心咒就死了……他们都是很有福报的。”所以,对死亡真正有利的就是佛法。这是反复强调了多次的道理,大家应该记住。
今生命终业感苦,亲朋好友不分担,
泪流满面亦无奈,今当勤修死亡法。
我们这辈子临终的时候,会出现各种业力感召的痛苦,有些是生前造恶业而感召的地狱、饿鬼之苦,或者是临死时四大分离的痛苦。到那时,所有的亲朋好友和家人都无法分担,即使泪流满面也只能无奈地看着。所以,现在就要精勤地修持死亡无常。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在医院里接近断气时,平时关系要好的亲友都围绕在旁,眼睁睁地哭喊着,但也无法挽留。其实,在那个时候,稍微有一点修行境界或者已经认识本性的人,都是很自在的,而且对死亡没有恐惧、对亲朋好友也没有眷恋。他自身的痛苦虽然无法由亲友承担,但总的来讲,他自己是很自由自在的。比如,有些道友死的时候就很快乐、很安详;有些道友虽然身体特别痛苦,但是心很快乐。
总之,死亡面前,确实谁都无可奈何。所以有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也许精心陪护的病人,最后还是会离开,到那时也没必要撕心裂肺地哭。但是,我们在医院往往会看见这类场景,包括印度也有类似的情况。藏地也有一种习俗:人死的时候,亲朋必须大哭。我们藏族人一般都这样。所以,有些觉姆一旦听说哥哥或者父母死了,需要好几个人前搀后扶地劝她。其实这样也没必要,尤其是作为出家人,在这里已经闻思多年,如果自己的父母死了,哭一下是无可厚非,但也没必要晕倒在地。这种人说明对死亡无常一点都不懂。我不管是父亲死了还是母亲死了,谁死了就死了——这就是无常,谁都肯定会死,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不是经常跟你们讲嘛,我父亲刚刚断气的时候,我给弟弟说:“给我倒点糌粑,我要吃,不然等会儿要开始忙起来了。”他到现在还经常抱怨,说:“父亲刚断气时,你不但不哭,还要吃那么大块的糌粑,能吞得下去吗?”
其实这不是我修行好,而是确实知道死亡无常。我在喇荣已经这么多年了,第一年刚来,就熟悉了这个道歌。因此,对于身边的亲人,虽然也会心疼和怜悯,但是心里也明白:不管自己死还是身边的人死,轮回就是这样。尤其是父母离开的时候,我都在现场。记得当时,我母亲死的时候,我的三个妹妹都晕倒在地了,当她们被稍微唤醒过来之后,纷纷悲伤地说:“现在,世间上再也没有母亲了!我们在遗体面前发愿终生吃素。”除此以外,她们也没有办法。但我个人比较淡定,我希望,我们的道友也要这样。不要遇到家人死了或者上师圆寂、道友去世的时候,只会一直大声地“呜呜呜……”
藏地有这种习俗:哭声越大,说明他对死者越关爱。但这种习俗现在基本都快没有了,只是以前的个别地方有。所以,这样做也没有必要。要知道,哭没有用,闹也没有用,最好是为亡者做一点善事,对他才是最好的。其实,很多中阴法门里也说,哭是对死者不利的。所以,我们实在想哭的话,就悄悄地哭吧,没必要大声。
总之,我们应该经常修死亡无常——藏传佛教当中,很重视这个法。
了知现有一切法,本是演示无常书,
真实言语说不尽,仅此供云歌献汝。
大家应当了知,器情世界的一切万事万物本来都是演示“无常”的教科书。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如果用语言来说根本说之不尽,所以,我在这里仅以一种普贤云供的歌声奉献给我的知心好友。
外境器世界的一切都在变化——春夏秋冬在变化,世界的格局也在不断变化。国际上,一会儿七国集团,一会儿二十国集团,到处都在发生各种变化;包括战争,也是一种变化。有些地方经济变得衰落,等等,有好多的变化。如果你能觉察到它们,就会明白,这就是“无常”的教科书。
实际上,我们的家人在变化,我们自己的心态在变化、身体也在变化,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我们不想变化都没办法。我的小木屋里面,我让他们什么都不要动,结果两三个月之后回来,他们全都动过了。我问他们:“我这个找不到怎么办?”他们说:“无常啊!找不到就是无常!”(众笑)
他们唯一的道理“就是无常”说得也对,确实谁也没办法。所以,法王在这里说,“无常”方面的内容说之不尽,全部说也没有必要,所以用三十七个颂词,以普贤云供的歌声,奉献给他的知心好友——因为这是邬智雅那堪布劝请的嘛。
一般来说,藏地高僧大德的全集中有很多歌颂集。比如赞叹诸佛菩萨的歌颂,一会儿是悲哀歌,一会儿是欢乐歌,一会儿是无常歌,一会儿是修行歌,一会儿是赞叹歌。我想,作为爱唱歌的一个民族,高僧大德们身为出家人,虽然不方便大声地唱歌,但文字上也是爱写的。其实,印度也有一些道歌,比如萨绕哈巴的道情歌。有些电影里也可以看到,印度民族非常擅长歌舞。此外,汉地也有《费闲歌》《醒世歌》等一些高僧大德们的道歌。但比较而言,还是藏地的道歌多。
如果你的文笔好,也可以自己写一首歌。虽然不一定能让很多人传唱——就像我在五台山写了一首祈祷法王的歌,三十年都没有人读,后来在2017年的时候,我自己到五台山读了一遍。所以,如果有些作者不出名,他的文字也不一定非常流行。但不管怎样,你自己也可以写歌。比如,你到了喇荣,以喇荣作为赞叹的地方,唱一首赞叹之歌;当你产生厌离心或者父母死去时,唱一首悲伤之歌——但我看到,有些人写的歌也不能算歌,就是随便编。其实,歌还是应该有诗韵才好。
总之,法王在这里用一种歌颂的方式讲到了无常,里面的内容很好。道友们应该经常读一读,有空的时候就用动听的声音唱一唱。或者,吐字清晰的人可以用一种稍微带点儿音调的好听声音,做一个朗读的有声书,这样就可以在休闲的时候听音频。我以前就经常这样做,把一些声音动听的道友录的无常歌做成磁带,然后带到山顶上播放,是很有感觉的。一方面,夏天的山上很美,但另一方面也有强烈的无常感。所以这是很有必要的。
请听同心好友伴,总之轮回无可信,
恒时不变无漏乐,今披不懈修行铠。
忠诚的好朋友啊,请你听一听:总之,轮回的所有法没有一个可信的;恒时不变的法就是无漏的大乐智慧。为此,我们要心无旁骛地披上不懈怠的修行铠甲。
当我们获得解脱佛果的时候,就获得了无漏的大乐智慧——这种快乐永远都不会变。
所以,佛教并不是悲观主义,因为承认有特殊的大乐。这种真实的乐、实相的乐,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想:“我从现在开始应该好好修行,因为我不一定能活很久。”我有时也在想,如果现在我只剩五年寿命的话,那也没有很长的时间了。我以前在法王面前发过愿,并且为此在色达县买了毛毯(那时觉得是最好的东西)供养法王,说:“麦彭仁波切和您,寿命也好、眷属也好,一切都是圆满的……我也像你们一样发愿。”就念了发愿的颂词。当时法王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就“哦哦”地应了几句。后来我也想过,这个愿能不能成?如果能成的话,麦彭仁波切住世六十七岁,那么我可能也还有几年的时间。如果不能成,那么寿命也许在那之前、也许之后,也不好说。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可能有些人活到四五十岁、五六十岁,也有些人活到七八十岁,但是上百岁的有没有呢?或许在我们这里很难吧——今天坐在前面的只有几个八十多岁的。本来我们规定坐在前排的都是六十岁以上的人,但现在几乎不见了,是不是有些已经到阿弥陀佛那里去了?我们以后讲课,可能要重新调整一下了。
总之,这个颂词讲到了因为寿命是无常的,所以要好好修行。
愿我今至虚空际,顶戴文殊怙主师,
于众生母授深法,拥有文殊勇猛智。
愿我今天乃至虚空边际之间的生生世世,顶戴与怙主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的善知识麦彭仁波切,把他作为自己的根本上师,然后对所有的老母有情传授甚深佛法,并愿自己拥有文殊菩萨的勇猛行为和勇猛智慧。
实际上,虚空是没有边际的,因此这种愿力也无边无际。此处是法王在麦彭仁波切面前顶礼,做了这样广大的一个发愿。
具三十二妙相数之此偈文,由挚友邬智雅那再三劝请之俱生缘与自心悲情近取因相聚合,心中浮现之同时,阿旺罗珠宗美于木龙年一月二十七日造。增吉祥!
此具有三十二妙相数字的偈文,由法王当时的挚友邬智雅那再三劝请而成为俱生缘,法王自己的悲伤心情成为近取因,当这些因缘聚合,并在心里浮现出无常之理的时候,阿旺罗珠宗美于木龙年一月二十七日造。增吉祥!
以前的老道友都知道,邬智雅那就是邬金丹增堪布。他以前天天拿个拐杖,经常在排队的时候维持秩序:“觉姆们,过去过去……过来过来……不要上来……不要下去……”他是觉姆的一位堪布,法王很喜欢他,经常和他开玩笑。当时我们汉僧还很少的时候,去朝拜桑耶寺,邬金丹增堪布也去了。丹增活佛刚开始写《法王广传》时,邬金丹增堪布祈请:“您写完传记的时候,第一个要给我看。”但是丹增活佛写了七年左右才完成,后来他有感而发,在传记前言里面说:“有一个遗憾:有很多老喇嘛当时想看传记,但最后寿命没有跟上。当这本书现身于世的时候,他们都已经离开了。”
那么,此偈是由邬金丹增堪布的再三劝请成为俱生缘,法王自己的悲伤心情作为近取因而造。因为在那个年代(木龙年是1964年),藏地的佛法已经基本隐没了,饥荒才刚刚过去,到处都在建立合作社,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悲惨。所以,在当时的因缘聚集下,一方面是自己的悲伤,一方面是道友关于无常的劝请,加上当时整个藏地具有内外的诸多变化,法王也不便多说,只是在这里煽情地以一种外在的无常来表示,但也包含了很多“内在无常”的意义。
2023年5月24日匆匆译于喇荣
这是我昨天匆匆译于喇荣的。昨天本来想全部讲完,但后来没能来得及。以前我也译过一个长行文,但是不方便略讲,而且以前也讲过。所以,这个法在今天也算是圆满了——虽然讲的是无常,但没有出现无常就已经圆满了,也很值得高兴。
法王的金刚语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所以,虽然稍微有一点耽误时间,但是有些道友也说:“也不缺这几分钟,您还是念一念吧。”那么,接下来我把藏文《无常歌》和《佛子行》的传承都给大家念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