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讲解·第46课
2019年4月15日
现在正在讲《维摩诘经》第八品《佛道品》,普现色身菩萨问维摩诘居士:“您的妻子、儿女、眷属是谁?仆人、资具等在哪里?”维摩诘居士以偈颂做了回答。
按照慧远大师《维摩经义记》的观点,在讲眷属、资具之后,又讲了维摩诘居士的幻变自在,即以经典、咒术、工巧、伎艺和种种威仪利益众生,包括在外道中以出家人形象令众生不堕邪见。今天继续讲,维摩诘居士以器情世界的种种形象利益一切有情。
大多数人认为:释迦牟尼佛就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出生于印度的一位王子,出家修道后成为佛陀,是人类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人物,他圆寂后也能在世间显现种种形象。基督教中也有类似的故事。另外,很多人眼中的菩萨,就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等八大菩萨为主的了不起的人物,有些已示现圆寂,有些还没有圆寂,他们跟人类当中的伟人差不多,经常帮助众生、利益社会。
如果按大乘佛教教义进一步分析,佛菩萨的含义不止于此。事实上,佛菩萨无处不在,世间万物都蕴含着佛菩萨的灵性、强大力量和不共加持。而一般世间人所理解的佛菩萨,跟共同乘佛教的观点比较相似。佛教有不同层次:人天乘、共同乘、大乘显宗和密宗。共同乘的理念与世间人的心态比较接近,不涉及大乘佛教中不可思议、无法测度的道理。大乘佛教的不共法确实广大无边、深奥难测,一般人很难接受。因此,无论是甚深密法,还是广大的显宗法,都不是所有人的行境。希望有信仰或没有信仰的人,能以深细的智慧去观察分析,否则难以窥测大乘佛法之堂奥。
对于超越自己认知范畴的事物和思想,很多人要么视为神话迷信而持怀疑态度,要么视为歪理邪说而加以排斥。这并非智者的做法。真正的大乘行人、崇尚逻辑思维的智者,在未经深入观察、得出可靠结论之前,不会轻易接受或否定一种观点。他们会以甚深智慧做抉择,不会道听途说、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其实,不仅是佛法,像天体物理学、几何学、黑洞学说等世间知识,很多人也难以想象。前段时间,网上有一张黑洞的照片,很多人说照片上黑洞的形状与我们以前随意画的日月比较像,不知是真是假。不过,因缘缘起有时也是比较巧妙的。
对于黑洞、宇宙大爆炸等理论,非专业人确实很难理解。同样,对于佛教中的甚深道理,非佛教专业的人也很难想象。尤其是大乘佛法,如果学习时间比较短,没有下过功夫,或者自己智慧不够,就无法通达其中的甚深意义。对此,大家应以公正的智慧来判断。
下面接着讲经文。菩萨有时会变成有生命、有灵魂的有情,有时会变成无情法来饶益众生。
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
或时作地水,或复作风火。
菩萨会化作太阳、月亮,帝释天(“梵王”)、自在天(“世界主”)等天人,及地水火风的形象利益众生。
慧远大师认为,这是在讲菩萨的变化自在。
“或作日月天”,菩萨会化作太阳、月亮照耀世界,给众生带来光明、温暖和清凉。
“梵王世界主”,菩萨会显现为威力强大的天人,如大自在派、太阳派、月亮派、帝释天派的天人等,以此形象利益众生。
“或时作地水,或复作风火”,菩萨有时会变成地大、水大、风大、火大这四大来利益众生。
日月东升西落,给人带来光明。天文学、历算学对此有各自的解释方法。而佛教认为,这些很有可能是菩萨利益众生的方式。
有些人可能想:“菩萨怎么会变成地水火风呢?”实际上,依靠菩萨的大愿力,这些是可以实现的。汉地的《法苑珠林》中就有菩萨变成五大来利益众生的发愿文,关于地大的发愿是:“愿我作大地,广长无限量,为诸众生等,作真归依处。”愿我变成广长无量的大地,成为众生的真实皈依处。此外还有变成大水、大风、大火和虚空的发愿,大家方便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入行论》中也有类似的发愿文,龙猛菩萨也作过这类愿文。
地水火风会给众生带来很多快乐,比如让众生感受到温暖和光明,为众生解除干渴、贫困等。所以,发了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应该经常念诵这样的发愿文。藏传佛教修行人就经常念诵这些愿文,此外还常念《极乐愿文》(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文)、发愿往生弥勒净土的愿文等。
这些愿文中蕴含着大乘佛教的甚深内涵,大家念诵时要随文入观,观想自己将来变成地大、火大、水大、风大以及道路、桥梁、床榻等利益众生。人们平时并不认为这些事物是佛菩萨的化现,但我们在发愿时要提醒自己如理作观。
按照慧远大师的观点,下面六个偈颂是讲菩萨救苦的行为——将众生从不同的痛苦中救拔出来。首先讲让众生脱离疾病之苦。
劫中有疾疫,现作诸药草,
若有服之者,除病消众毒。
疾疫劫出现时,菩萨会化现为各种药草,如果有人服用,就能消除疾疫和病毒。
“劫中有疾疫”,人寿10岁时,会出现疾病、饥荒、刀兵之灾,《俱舍论》对此有详细阐述。
疾疫劫是什么样呢?在人寿10岁时,世间的药力几乎消失殆尽。此时会出现恶风,使世间发生瘟疫,很多众生会身患恶病。在7个月零7天后,除了极少数幸存者外,大多数众会生全部死亡。这就是疾疫劫。
这里的“劫”,可以指劫末,也可以指瘟疫、疾病长期持续的时期。
“现作诸药草,若有服之者,除病消众毒”,菩萨发愿:在这样的灾难中,愿我变成治愈众生疾病的妙药,令其服用之后迅速痊愈。
「人药王子」
《大宝积经》中说,人药王子与其他王子截然不同,他降生以后,身体或手接触到任何病人,该病人都会马上痊愈。所以人们称他为“人药”。
人药王子住世一千年,无数众生依其药力解除了痛苦。他离开世间时,人们都非常难过。其实,不仅人药王子的身体能够治病,他的骨灰、他荼毗地方的泥土也能治病,乃至他身体接触过的风吹到病人身上,病人也能痊愈;人们听到他的名字、看到他的形象也都有治愈作用。总之,见闻接触人药王子的人,均能远离病苦。
人药王子就是释迦牟尼佛因地的一世。佛陀说:“我在因地时,以人药王子的形象解除众生身体上的病苦。我成佛后,用佛法的甘露妙药从根本上解除众生的痛苦。”其他佛陀也有类似发愿。所以,当我们生病或不舒服时,应该祈祷《药师经》中提到的七位佛陀和释迦牟尼佛,念诵其名号和咒语,以此功德会让我们远离疾病的困扰。
有些疾病是前世业力所现,很难逆转。但地水火风四大不调或偶尔的鬼神作害,是可以依靠佛菩萨的名号来遣除的。比如生病时,念一些药师咒、莲师咒,往清净的水里吹气,饮用此水往往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然,效果如何与念咒者的谛实力有关。但不管怎样,佛菩萨的力量确实很神奇。
「治愈心灵」
很多医生只能治疗身体疾病,中医、西医或藏医都是如此,他们借助不同药方的特殊力量,可以解除病人的身苦,而对心灵或身心二者的治疗,他们就不是很精通了。
以前有著名医生说过:“只能治疗身体疾病,无法治疗心灵疾病的医生,不能算是真正的医生。”而一些佛教修行人,确实有治愈心灵的能力。有些人不一定相信这一点。实际上,佛法的治愈效果与人的信心不无关系。以清净信心之缘起力,自己所得到的加持也比较大。如果邪见非常重,所能领受的佛菩萨的力量也就比较薄弱。
不仅佛教持此观点,基督教也这样认为。他们会借助某些仪式给人治病,比如大家一起虔诚祈祷耶稣、上帝,愿病人得以康复。至于治疗的结果,他们认为这与病人的信心有很大关系:如果病人信心不足,祈祷的效果就会受影响。我们佛教徒也说:有上等信心者会获得上等加持,有中等信心者会获得中等加持,有下等信心者只会获得下等加持;如果一点信心都没有,那就丝毫加持也得不到了。
《圣经》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耶稣基督在世时,人们以恭敬心虔诚祈祷,他就会赐予力量,令病人得以康复,令濒死者转危为安。时至今日,仍有很多教徒通过不同仪式遣除疾病。
「发愿与发心」
总之,佛菩萨会以药王、医生等各种形象利益众生。《入行论·回向品》中说:愿我成为医生、妙药、护士等来度众生。刚才讲到《维摩诘经》中有一句是“除病消众毒”,《法苑珠林》中也有这一句:“愿作药树王,遍覆众生界,见闻及服药,除病消众毒。”菩萨发愿说:愿我做药树王,遍于整个世界,令见闻及服用者都能消除一切病苦。
有些人说:长成人形的人参,药效会更强。不管怎样,佛菩萨的确无处不在。如果大家看到众生生病、感受痛苦,也要发愿自己将来变成妙药、医生、护士来帮助他们。即使这辈子没学过医,无法用医药知识直接利益众生,下辈子也可以当医生或护士。
不过现在很多学医的人不愿意做医生了,他们觉得当医生太辛苦,也赚不了多少钱。其实,如果医生做得好,真能利益很多众生。所以,有医药方面专业知识的人,还是应该发发心,不是为了挣钱。当然,基本的生活费还是需要的,因为人毕竟要生存。但不要把行医当作赚钱工具,甚至为了钱卖假药,以非法行为欺骗众生。
在医药领域,合情合理的收费是需要的,不然医疗机构就无法长期运行。佛教领域也是如此,像一本非常好的佛教书,也要收取基本的成本费用,不可能什么都免费。文化传播领域也是这样,谁也不可能完全免费提供文化产品。因此,为他人提供专业服务的人,获取基本的生活资具不会有任何过失。
很多医务工作者还是应该发心做事。如果将学了很多年的专业知识还给老师,自己再去做其他领域的专家,可能不太合理。我们这里有些人本来是学医的,后来开始搞设计、监工,多年所学就没有用上。
世间有很多可怜的病人,非常需要医生。人们没生病的时候,看见白大褂没啥感觉;一旦生病了,就会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觉得穿白大褂的都是自己的救星,是“白衣天使”,是药师佛的化现。
教师、医生等都是对社会有利的职业,如果他们长期得不到合理的待遇和评价,愿意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整个社会也会越来越冷漠。
我认识很多学医的人,看病也看得很好。他们当中,有些人一开始比较出名,后来慢慢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也是一种规律。还有一些人,刚开始很慈悲,一心为病人服务,但得到很多恭敬利养、有了名气以后就开始傲慢了,谁都请不动,不再无条件给人看病。当然,有些道友想以修行为主,这样的话我也不好说什么;但若没有把时间都花在修行上,还是应该给人看看病,这对众生非常有利。
有些医生看病很有把握——“吃我的药没问题,吃两副就可以,如果还不好,再来找我一次。”这样的医生要经常想想那些可怜的众生。现在很多人越来越容易生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吃垃圾食品或受空气污染的影响。如果医生都不管这些病人,他们确实很可怜。如果医生非常认真地给人看病,他们还是有希望的。现在与以往不同的是,科学技术很发达,如果好好利用,确实能延长人的寿命。有些疾病如果不治,病人可能三十多岁就去世了。但在一些发达国家,依靠医疗科技就能减少病死率。在日本、非洲等不同地方,人们会依靠医药、科技、佛教仪式等很多方法令众生长寿。
昨天我没有念长寿法,因为我也不太在乎自己是否长寿。佛学院的长寿法会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第一次长寿法会,好像是法王如意宝生病在成都治疗的那一年。当时法王说:“麦彭仁波切编辑的长寿仪轨很有加持力。”后来,索顿管家将好多红色的长寿丸装在一个盒子里,送给法王和我们。法王问他:“这次法会的纪律怎么样?”索顿管家说:“在所有法会中,长寿法会的纪律是最好的,管家都不用出来维持纪律。因为很多人怕死,所以念诵仪轨时非常认真。”我从来没有参加过长寿法会,自己长寿也可以,短寿也可以。但好像越这样想越可能长寿,越想着“我不要死、不要死”就越没有把握。当然,念诵仪轨应该也能起到作用。
劫中有饥馑,现身作饮食,
先救彼饥渴,却以法语人。
菩萨发愿在饥馑劫变成饮食,先令众生得到温饱,远离饥寒交迫之苦,再以法语滋养其心灵。
“劫中有饥馑”,饥荒劫也发生在人寿10岁时。《俱舍论》中说,人寿10岁时,到处干旱、颗粒无收,人们饱受饥饿之苦。这时,有些人从地里挖出现在人类的骨头,他们用这些骨头熬汤喝,用以维持生命。还有些人从粮仓中找到一粒粮食,马上装在箧盒中为后代保存。
清朝有一本书叫《镜花缘》,其中讲了很多故事,提到了女人国等神秘地方,还讲到一位老人在海外吃了1粒米以后,1年当中都不思饮食。
前面讲到,疾疫劫会持续7个月7天,而饥馑劫则要持续7年7个月7天。饥馑劫过后,幸存的人也是极少的,之后人类寿命又会逐渐增长。
我们应该发愿:在这样的恶劫当中,愿自己变成粮食利益众生。
现在世界上也有很多特别可怜的众生。在非洲,每年都有很多大人和儿童因饥饿死亡。最近也门在闹饥荒。委内瑞拉也长期缺少粮食,本来他们依靠石油出口,是世界上比较富裕的国家,但由于多年战乱,现在所有城市都断电了,全国处于瘫痪状态,医院、警察局无人工作,医院里尸体腐烂,臭气弥漫,全国处于瘫痪状态。
因此,不用说将来会出现的饥馑劫、刀兵劫如何,现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人正处于黑暗和饥荒当中。我到非洲时,经常想起《俱舍论》中的种种描述。有时候,我们会给他们一点东西,但也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有一次,我们遇到一个老太太,她家里有9口人,我们给她的食物只能令其家人维持七八天,之后还是只有等死,让人非常绝望。这并非遥不可及的神秘世界,而是从这里坐飞机13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的地方。
如今,世界上发生战争、饥荒的地方特别多,佛菩萨的种种发愿真的很有必要。当然,如果要去这些地方利益众生,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利他心。因为那里有很多不安全因素,比如病毒、瘟疫、艾滋病、毒虫等,在那里利益众生并不容易,但这也更能凸显菩萨的伟大。
利他心是非常珍贵的,我们也要尽量随学菩萨,即使现在自己不能变成药或粮食,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那些贫困者、可怜者。其实对于有能力、有福报的人来讲,帮助一两个众生是轻而易举的事。不管怎样,我们要经常发菩萨心,愿自己将来变成饮食,让众生真正得到利益。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说:“盼天降食雨,解除饥渴难,于彼灾荒劫,愿成充饥食。”祈盼天降粮食雨,解除众生的饥渴之苦;出现灾荒时,愿自己变成可以充饥的食物,以满足众生的需要。因此,饥荒时期出现的食物,也可以说就是佛菩萨的化现。
上个世纪60年代闹饥荒,很多人没有粮食吃。刚才从学校回来的路上,我对身边的人说:“那边有经旗的地方,就是我外婆去世的地方。”他问:“您外婆是怎么去世的?”我说:“听说是60年代闹饥荒时饿死的。”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人为什么会饿死。其实在那个年代,饿死人是非常常见的事。
前几天,网上有一张照片备受关注,照片中一个骨瘦如柴的也门女孩让全世界感到震撼。其实,她只是众多苦难者的缩影,还有很多人在饥饿中挣扎着。
等会儿念《普贤行愿品》时,大家要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回向:愿以佛菩萨的加持力和他们自己的善业力,令其早日远离痛苦。大家要时时刻刻发这样的善心。作为大乘佛教徒,最关键的就是这颗心,如《功德藏》所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劫中有刀兵,为之起慈心,
化彼诸众生,令住无诤地。
愿我在刀兵劫时,对众生生起慈悲心,教化他们令住无诤之地。
刀兵劫也出现在人寿10岁时,持续7天。在刀兵劫时,众生恶念极度增长,使周围的所有东西都变成了兵器,人们用这些兵器随意砍杀。此时,菩萨对众生生起了慈悲心,教化他们,令其息灭争论。
现在也有类似刀兵劫的情况,比如一些家庭战争。他们打架的时候,随手就拿起东西打人;吵架的时候,把水瓶、碗等任何东西都要砸烂。作为菩萨的化现,这个时候应该马上出来劝阻他们。
「不打仗的士兵」
戴斯蒙德·道斯是二战时期的美国军人,当时美国和日本正在打仗,他决定奔赴前线,但父亲和妻子都极力劝阻,因为家人以为他真的要去杀害敌人。实际上,他是个非常非常善良的人。到了战场上以后,他没有杀害一个人,而是拼命救人。据说,他总共救了一百多人,有些历史上说他救了七十多个人。
后来,杜鲁门总统给他颁发了荣誉勋章。2006年戴斯蒙德·道斯去世,享年87岁。我看到他的传记时,心里一直在想:“他是不是一位真正的菩萨啊?”不管怎样,有些医生能救很多病人,有些战士也能在战场上救很多人。
「劝解纠纷」
在座各位,不一定有机会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救人。但是,如果你看到身边的道友或家人吵架,不要做旁观者。很多人看到别人吵架,不仅不去劝解,还拿出手机拍摄。甚至别人都用刀来互相残杀了,他还在那拍视频,这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还是应该尽量阻止暴力冲突的发生。
有一次,我晚上坐车回佛学院,经过康定时看到路边有几个人拿着刀正要打架。我准备下车劝阻,当时车里有人说:“不要下去,他们可能是强盗。”但我觉得他们不太像强盗,就下车去劝他们不要打架。那些人看到我们是出家人,就听从劝告离开了。当天,一场恶斗得以化解,我很开心。
大家以后遇到有人吵架、打架,也要去劝一劝,这是菩萨的行为。我们虽然不敢自称是真正的菩萨,但也要随学他们。
「无诤」
人群当中没有争论是最好的,尤其是佛教群体。当然,一点冲突都没有不太可能。比如发心人员之间,为了发心也会吵吵闹闹,但是吵过就算了,互相之间不要记恨。作为大乘佛教徒,不应该把个人的仇恨一直记在心里。
我出去的时候,看到其他地方的一些情况,会更以喇荣的传承而感到骄傲、自豪。因为这里的气氛是比较和平的,大家经常谈论闻思修行,不太计较个人得失。好多地方就不是这样,人们谈论的几乎全是是非、过错和别人的坏话。
其实,爱讲别人过失的人修行肯定不好,他们缺少对众生一视同仁的大悲菩提心,也不会把很多时间花在闻思修行上。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的利他心很强,会不会经常讲众生的过失?实际上,凡夫人肯定有很多毛病,行为不如法是非常正常的。在佛菩萨眼里,这些都可以包容。如果我们爱众生,就不会记众生的仇,就像母亲看到孩子行为不如法,只会想办法帮助他。
无有争论是很重要的。佛教徒之间,如果见解不同、想法不一致,最好心平气和地解决。不管是家人之间、朋友之间还是部落、国家之间的冲突,最好都以和平方式解决,否则难以取得好的结果。而且,以暴力解决矛盾也不符合大乘佛教的教义。
以上讲了菩萨针对三种恶劫所发的大愿。关于如何避免转生此三劫,《瑜伽师地论略纂》中说:对僧人供养一次食物,不会转生饥馑劫;对僧人供养一次药物,不会转生疾疫劫;在一日一夜中受持不杀生戒,不会转生刀兵劫。
若有大战阵,立之以等力,
菩萨现威势,降伏使和安。
如果有大战争发生,双方势均力敌,菩萨会以威势降服他们,使之获得和平安宁。
“若有大战阵,立之以等力”,如果有大规模战争发生,而且双方力量均衡,战争势必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双方力量悬殊,这场战争就会很快结束。
“菩萨现威势,降伏使和安”,菩萨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众生会在战争中死亡,他就会显现非常有威势的形象来降伏他们,使之获得和平与安宁。
有些众生往昔的业力和这一世的传统是很奇怪的,比如在我的家乡,很多人都把在部落战争中取胜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以前印度也有这样的陋习,《杂阿含经》中记载,一个婆罗门问佛陀:“瞿昙,古人说:在战争中摧伏怨敌的人会转生天界。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佛陀没有回答他。
经过他的再三询问,佛陀说:“我问你:在战争中杀害众生的人,是否起了伤害他人之心?”他说:“肯定会的。”佛陀说:“以身口意三种恶业因缘,命终不可能转生天界。而认为在战争中杀害他人者会转生天界,是一种邪见。持邪见者,命终只能转生地狱或旁生界。”
佛陀的语言很有加持力,那个婆罗门听到后,马上哭了起来。佛陀说:“刚才我不说,你偏要我说,现在你为什么哭?”他说:“我不是为自己哭,而是为我们部落中的人哭。长期以来,我们部落都有打仗的陋习,很多人在战争中杀害了别人。如果他们不能升天反堕地狱,真是太可怜了!”后来,那个婆罗门也皈依了三宝。
佛菩萨会在战争或争斗发生时出现,做和平的导师。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视频,八十多岁的教皇方济各,为了平息南苏丹多年的内战,亲吻在场每一位领导的鞋。按照基督教的说法,教皇这样做算是一种加持或祈求吧。南苏丹的战争已经导致四十多万人死亡,于是教皇请求各位领导人签署和平协议,停止内战。作为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亲吻在场每位官员的鞋,确实非常伟大。
我想:如果是我,能否为了平息战争而亲吻领导人的鞋呢?也许能做到,但我最开始会不会想到这么做呢?大家也可以想一想:如果你跟一个道友吵架,为了和好,让你亲对方,你愿不愿意?我读小学时跟同学打架,老师说:“如果你们互相亲对方一下,我就让你们走。”但是当时,我们都不愿意,也不好意思。
不管是道友之间、家庭内部还是国家之间,发生矛盾或战争都会让人非常痛苦。所以,劝人和解是非常重要的事。有些人说:“你们佛教徒管好自己的修行就可以了,干吗要掺和别人的事?”其实,作为菩萨,是会“多管闲事”的。
有些管家、负责人根本不愿意帮人调解矛盾,觉得很麻烦。这样的话,所谓的发心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祈愿世界和平也只是说说而已。作为真正的菩萨,一定会示现威力阻止矛盾和战争。
一切国土中,诸有地狱处,
辄往到于彼,勉济其苦恼。
菩萨会前往一切国土的地狱中去救度众生,免除他们的痛苦。
十八大地狱中,有很多众生在受苦,菩萨会速疾前往地狱救度他们,解除其痛苦。《涅槃经》中说:菩萨并非以业力转生地狱,而是以愿力前往彼处。因为菩萨具有救度众生的伟大誓愿,如地藏菩萨所讲:“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当然,凡夫人发愿到地狱里度众生是很可怕的,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说过:“你们口头上是这样说,实际上肯定不敢。因为地狱之苦远远超过人间的苦,凡夫人是无法承受的。”暂且不说地狱的痛苦,只是到比较偏僻的地方发心,或者到缺少饮食的地方待一段时间,很多人都难以承受。但对真正的菩萨来说,只要能利益众生,再苦再累的事都能做,这就是菩萨的行愿。
一切国土中,畜生相食噉,
皆现生于彼,为之作利益。
在一切国土当中,如果有畜生互相噉食,菩萨就会变成旁生的形象来利益他们。
“一切国土中,畜生相食噉”,旁生极其愚笨,经常互相残杀、噉食,大旁生吞食小旁生,小旁生吃更小的旁生,常常痛苦不堪。
“皆现生于彼,为之作利益”,菩萨变成牛、羊、大象、骏马等不同旁生的形象来利益它们。
藏文译本中是“说法而利益”,意为以说法的方式利益旁生。梵文本和日文译本中也有“说法”二字。所谓说法,是指菩萨化现为旁生形象,用旁生的语言来说法,而不是用人的语言说法。
我的院子里有很多麻雀,我经常想:它们的“大老板”应该会说法吧?因为它们平时经常叽叽喳喳,天还没亮就开始叫了。佛传中有“和气四瑞”的故事,那些动物也是佛菩萨的化现。《大智度论》中是“和气三瑞”,你们方便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位菩萨想度当地的众生,但他们都不听长老或出家人的话,这位菩萨就化现为鸟的形象。他和大象、猴子商量,年轻者要恭敬承侍年长者。结果发现大象最年轻,猴子其次,小鸟最年长。于是大象背着猴子,猴子背着小鸟——幸好不是小鸟最年轻,不然大象踩在它的身上它肯定受不了。其他佛经中,这个故事里还有一只小兔子。
有一个猎人看到动物之间都懂得恭敬长者,就告诉了其他人,后来举国上下都知道了这件事,国王想:连旁生都尊老爱幼,我们人更应该如此了。后来,尊敬老人的理念在全国弘扬开来。
所以,如果菩萨觉得以人的形象实在无法利益众生,就会以动物的形象利益众生。我们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也不要太僵硬、太死板了,应该有善巧方便。而且要低调,不要张扬。
在这个时代,弘扬佛法的方式要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就像放牧的人,下雨时躲进山洞,天晴了就出来晒太阳。比较愚笨的牧民就不懂这些,不管下雨还是天晴都一直待在外面,衣服全都淋湿了。
总之,弘扬佛法要学会观察环境和时机。你看,菩萨发现以人类的身份无法度化众生,就变成动物在他们面前表演——大象背着猴子,猴子背着小鸟,这样来推广人规。因此,弘法利生一定要有善巧方便,下节课我们就讲善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