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讲解·第32课
2018年11月19日
上节课讲到,文殊菩萨等人去看望维摩诘居士。在维摩诘居士的房间里,舍利弗心想:“怎么没有坐的地方?”维摩诘居士就问:“你是来求法的,还是来求床座的?”舍利弗说:“我是来求法的。”于是维摩诘居士给他们讲了法,五百天子听后获得了法眼净。窥基大师说,“法眼净”是预流果;僧肇大师说,这是大乘见道的境界。
我们虽然没有得到法眼净,但已经得到了维摩诘居士的教言。对于没有信仰、对佛法也无兴趣的人来讲,这也许不算什么——他们可能根本没有听,即使听了,也不一定有感觉和收获。但如果你对佛法有信心,对维摩诘居士有信心,我相信:虽然你没有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现场亲闻佛法,但现在听到这些真理,也会感到非常欢喜、很有意义。
今天主要讲“不可思议”,这些内容不像前面的经文那样涉及佛法的甚深方面。按照前辈大德的注释,下面总共讲了十三种不可思议,包括大小、广狭、时间长短等方面。对于只承认客观世界、实执心比较重的人来说,这些是很难想象的。当然,这也是正常现象,“不可思议”的道理的确很难以分别念衡量,很难以有限的语言表述清楚。
所以,大家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否则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法门超乎想象、无法接受。其实,我们的想象力是很有限的,往往局限于自己所在的群体和时空,难以摆脱常规性和经验性。而且,很多人并不确定自己的想法符合万法实相。不说三千大千世界的宇宙规律,我们连父母、伴侣等家人的身心规律都很难掌握,即使是自己的身体和心态,也很难控制。有些人说:“我今天比较开心,但不敢保证明天也会这么开心。”其实,谁都不想失去好心情,但当烦恼涌现,很多人都无法控制情绪,就像精神病发作了一样。
所以,我们不要特别高看自己,以为自己是全知,认为自己想不通的道理就不对,觉得自己无法接受的思想就不合理。其实不一定,可能还要多做一些思考。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开始讲今天的内容。
| 尔时,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
这时,长者维摩诘居士问文殊师利菩萨:“仁者,您游方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土,请问,什么佛土中有上妙功德所成就的狮子宝座?”
文殊菩萨有神通神变,因此特别喜欢“出国”,曾经去过无量无边阿僧祇佛国。就像现在有些人,有钱、有护照就可以云游全世界。有人说:“我已经去过一百多个国家了,准备在有生之年走遍所有国家。”有些护照不受限制,世界上一百八十多个国家都可以去。同样,文殊菩萨已经获得了神变自在,各个佛国都可以前往。
在这里,维摩诘居士问文殊菩萨:“您去过的地方特别多,据您所知,哪位佛陀的国土中有善妙功德所形成的特别好的狮子宝座?我想请一些,因为现在来了那么多客人。”
| 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
文殊师利菩萨回答:“居士,从这里往东方越过三十六恒河沙数国土,有一个世界名叫‘须弥相’,那里的佛陀叫做‘须弥灯王佛’,现在正安住世间、转法轮。须弥灯王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他的狮子宝座也有八万四千由旬高,是最为庄严的。”
“居士”在有些外文译本中被译为“先生,您好!”藏文译本中也是“居士”。
“三十六恒河沙”,在藏文本中是“三十二恒河沙”,梵文本和其他译本中都是“三十六恒河沙”,“三十六恒河沙”应该是准确的。不知藏文译本是否译自不同的梵文本。
须弥灯王如来的身量非常高大,与其他一些佛陀有很大区别。文殊菩萨为什么向维摩诘居士介绍须弥灯王如来的法座呢?他想:“维摩诘居士不是需要上妙功德所成的宝座吗?在我所去过的世界当中,这尊佛的法座应该是最好的,而且特别高大,有八万四千由旬。”
《智者入门论》中说,一由旬是八闻距,相当于十多公里。“由旬”是印度的长度单位。《大唐西域记》中说:帝王在一天当中所行的路程为一由旬。还有人说,由旬分为上、中、下三种。总而言之,八万四千由旬的法座应该是非常高的。
关于法座高度,不同译本有不同说法。藏文译本中是“八百四十万由旬”,支谦译本中是“六万八千由旬”,玄奘译本中是“六十八亿由旬”。这些也许译自不同的梵文版本,我们没有必要去探讨哪种说法正确,只要知道须弥灯王如来的身量和法座都很高就可以了。
有些译本中还讲:佛陀的眷属——菩萨的身量是佛陀身量的一半,菩萨法座的高度是佛陀法座高度的一半。
以现在的公里等长度单位衡量,须弥灯王佛的身量和法座都非常高大,难以想象,可能已经超越了宇宙范畴的概念。
对于“不可思议”,大乘佛教中讲过很多。《大宝积经》中说,有一次,目犍连尊者想知道释迦牟尼佛的声音能传多远,就依靠佛的神通力往西方越过九十九恒河沙世界,到达了光明幡世界。那里的如来叫做光明王如来,身长四十里,菩萨眷属身长二十里,诸菩萨用的钵盂有一里高。目犍连尊者行走在钵盂的边缘,很多菩萨看到后轻蔑地说:“这只小虫是从哪来的?还穿着沙门的衣服,行走在钵盂边缘。”光明王如来说:“你们千万不要轻慢这位贤者,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声闻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毗奈耶经》中讲,佛陀的身量比一般人都要高大。佛陀的法衣、脚印、牙齿等也比其他人的大一些。我去印度金刚座时看到过佛陀的脚印,去成都宝光寺时看到过如来的牙齿,的确比一般人的大。当然,与其他一些世界的佛陀相比,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身量就不是那么高大了。
这里讲,文殊菩萨向维摩诘居士介绍:东方刹土中有很好的法座,在我见过的法座里,它是比较适合的。也许文殊菩萨是想:“维摩诘居士应该请不到这样的法座吧?即使能请到,他的小屋子也不一定装得下。”于是故意给他介绍这些高大的法座。
| 于是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
于是,长者维摩诘居士示现神通力。当时,须弥灯王如来立即将三万二千个又高又广、庄严清净的狮子宝座送到了维摩诘居士的屋子里。
所谓“遣三万二千师子座”,可能是指派一位菩萨将宝座送了过来,但这里没有详细说。不管怎样,他们运送这么多法座还是很轻松的。不像我们有些道友,搬一个法座都觉得很累。前两天网络开示时,我说:“我前面的这个桌子能不能搬走?放在这不是很合适。”他们说:“不能搬,不然摄像组的人会抓狂的。”你看,须弥灯王如来的弟子送这么多法座都没有抓狂,很轻松地就把三万二千个高大、宽广、庄严、清净的法座送到了维摩诘居士的屋子里,像电影特效一样,如来一加持,“呜——”地一下就把法座运过来了。
关于法座数量,梵文本中是“三百二十万”,但大多数译本中是“三万二千”。三万二千个法座还是很多的,世界上一些大型奥林匹克中心也只有几万个座位。这么多高大庄严的法座来到了维摩诘居士家里,现在已经到处都是法座了。
| 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
诸菩萨、大弟子、帝释天、梵天、四大天王等,都未曾见过这样的景象,觉得非常稀有。
| 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师子座,无所妨碍;
维摩诘居士的屋子特别广大,能将三万二千个法座无余容纳其中,而且没有任何障碍。
| 于毗毘离城,及阎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见如故。
容纳了这么多法座后,维摩诘居士的屋子也没有变大,并不会令广严城、南阎浮提四大天王天以下变得很狭窄,因此,周围的环境还跟以前一模一样。
这是很奇妙的景象:三万二千个法座出现在维摩诘居士那小小的屋子里,但他的房间和周围的世界并没有变化。湛然大师在《维摩经略疏》中说,以前世间有一本书叫《灵鬼志》,书中说:有一只千年狐狸,可以将车推进小小的坟墓中,而且车不会变小,洞口也不会变大。这可能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吧。但不管怎样,时空的真相的确难以想象。
《华严经》中也讲过类似道理。摩耶夫人告诉善财童子:“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降临人间时,从兜率天入母胎,将母胎加持成无量殿。无数世界的菩萨、天人及有缘众生都随其来到了胎宫,他们供养佛陀、请转法轮,佛陀就在胎宫中为其宣说妙法。而在这个过程中,母胎的大小并没有变化。”
有些人可能想不通——“母胎这么小,佛陀怎么能在其中为众多菩萨和其他众生转法轮呢?”之所以无法理解这些显现,是因为自己的分别念太过狭隘,而且不了解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所以,大家还是要正确看待这些不可思议的显现。
当然,我并不是要求大家必须接受佛教的一切理论。因为每个人前世的福报、习气和这一世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都不相同,要立即改变固有观念、接受另一种知识并不容易。
当然,有些道理即使不被承认,也是事实。有学者说过:佛教对于时空、地狱、天堂等的描述非常符合科学的探究,而其他一些宗教则很难跟上科学的步伐。
不管怎样,我觉得,每个宗教都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故事。像基督教的《圣经》等书中就有一些描述,类似于我们所说的不可思议的加持、神通、神变等,他们将其称为“神迹”。对此,有些人可能也无法接受吧。
《福音书》中说,有一天,耶稣在野外为五千多人(男子有五千,另有不知数量的妇女和孩子)讲道。黄昏时分,一个孩童供养耶稣五个大麦饼和两条鱼,耶稣就想将其分给在场的人吃。众门徒说:“五千个人肯定不够分,怎么办?”于是耶稣显示神迹(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做加持),他把五块饼掰开递给门徒,再分给众人,结果五千多人都吃饱了,还剩下很多。
信奉唯物主义的人可能会想:“五块饼分给五千个人,一千个人只吃一块,怎么能吃得饱呢?”可是,如果他们获得了神和上帝的加被,就会有不可思议的感受。到今天,西方人仍将饼视为被加持过的食物来享用,就像我们享用会供品一样。
经中讲到,南赡部洲四大天王天以下的世界都未被遮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同时,维摩诘居士的屋子没有增大,法座也没有缩小,非常不可思议。
| 尔时,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就师子座。与诸菩萨上人俱坐,当自立身如彼座像。”
这时,维摩诘居士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请于狮子座上就座!诸位菩萨上人请同样就座,大家应根据自己的身量,如彼土菩萨之像而坐。”
现在,法座已陈设,维摩诘居士就请诸位菩萨就座。
之前很多声闻行人看到没有法座而发愁,现在有了法座,他们又爬不上去,也是比较麻烦的事。实执心比较重的人经常遇到麻烦。有些修行人觉得修这个法也不行,修那个法也不行。我觉得,大家在修行过程中,有没有得到神通神变都不要紧,关键是要抓住根本要点——般若空性实相法门。
完全没接触过空性法门的人,不管学加行还是修净土、禅宗法门,始终有根深蒂固的实执。比如觉得本尊是实有的,自己是实有的,一切都牢不可破,于是很痛苦——“本尊来了怎么办?我们俩怎么互相融入啊?”如果懂得了空性法门,在修行等方面就会比较方便。
1987年,法王如意宝应邀去中国高级佛学院讲《定解宝灯论》。在此之前,他老人家在喇荣先讲了一遍。当时他说,托嘎如意宝曾在他的梦境中赐予一个最深的教言:“在什么都不是当中,什么都可以显现。”这个教言很重要。
如果不懂空性,就会将一切当成实有。尤其是以前唯物论学得比较成功的人,如果不学习中观的话,破除实执就比较困难。所以,我经常让大家多学一些空性法门,明白除了自己的分别念以外,什么都不存在,连分别念也是空性的。很多人都可以证悟这一点,并不是很困难。虽然这不同于依靠密法直指心性而当下开悟,但以中观的轮番观察,也可以认识万法和自心的真相。不仅世间比较成功的知识分子可以依靠中观得出万法空性的结论,具有一定观察能力的普通人也可由此领悟空性的法义。
从经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声闻乘行人的分别念非常多。这一点,我也感觉得到。有些道友的分别念真的很重,经常是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特别苦恼。最近很多人问我:“我应该去哪个班?您可不可以给我打个卦?”其实,你自己对哪一个法门、哪一位法师有信心,就可以去哪个班。选班又不是参加阿富汗战争或叙利亚战争,不用那么紧张。“那我可不可以求个加持?中观我不敢学,对俱舍也没有信心……”这几天,很多人在楼梯口挡着我问这些问题。不过我也理解,刚来的人都这样。
有些讲记中说:“当自立身如彼座像”意为具备相应的智慧、福报和能力才能坐在法座上。另外,那些法座很高大,如果身体很小,坐在上面也不太合适——我这个法座好像也大了一点儿。
| 其得神通菩萨,即自变形为四万二千由旬,坐师子座。
那些获得了神通的菩萨们,当即将自己的身体变为四万二千由旬高,并坐在狮子座上。
本来娑婆世界的菩萨个子是很小的,但他们显现神变,加持自己的身体变大,纷纷坐在了宝座上。
| 诸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皆不能升。
诸位新发心的菩萨和声闻大弟子们都无法升到法座上。
这些法座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高了。藏文等个别译本中说:一开始,新发意菩萨坐不上法座,维摩诘居士就给他们讲法,令其获得神通而坐上了法座;但声闻弟子们还是坐不上去。
|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就师子座。”
这时,维摩诘居士对舍利弗说:“请于狮子座上就座!”
舍利弗之前一直担心没有地方坐,很想要法座。现在已经有了法座,维摩诘居士就请他坐上去。
| 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广,吾不能升。”
舍利弗说:“居士啊,这些法座太高了,我上不去。”
智者大师说:“诸法空为座。”《妙法莲华经》中也有这个教证。菩萨通达了诸法空性,就可以驾驭显现上很高的法座,有能力坐上去;而声闻尚未通达法无我,没办法直接坐上去。
|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
维摩诘居士说:“唯,舍利弗!你向须弥灯王如来顶礼,就可以坐上狮子座了。”
维摩诘居士给舍利弗想了一个好办法:向须弥灯王如来顶礼,依靠佛陀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就能坐上去。
| 于是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便得坐师子座。
于是,新发心菩萨和舍利弗为主的声闻大弟子们顶礼须弥灯王如来,依靠佛陀的加持,他们都坐上了狮子座。
一开始,他们看到很多菩萨已经坐上了法座,自己还没有上去,心里很着急。就像有些道友找不到班级一样——找不到班级倒不要紧,麻烦的是没有生活费。但后来,他们在须弥灯王如来面前作礼,依靠佛的加持而获得了坐上狮子座的能力。
窥基大师在《说无垢称经疏》中说:“显归敬者愿必满故,显佛加持辨善事故。”依靠佛陀的加持,不仅能满足所愿,还能成办善事。当然,没有信心的人不一定能得到感应。但若确实具有这样的信心,就能依靠佛陀加持而满足众生愿望,成办一切善的事业。
《大幻化网续》中说:“何人敬三门,顶礼如来身,福德若有形,世间不可容。”以身口意三门恭敬顶礼如来的身体,所获福德若有形象,整个世间都无法容纳。可见,顶礼如来的功德非常不可思议,就像我们以前讲的皈依的功德一样。
祈祷佛陀的确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力量。我自己也经常祈祷,比如晚上做了噩梦,醒来后就祈祷上师三宝,确实能改变很多缘起;出远门前,不仅自己祈祷,还会请僧众念经;生病时,也经常请僧众和大德们加持。
大家也可以在佛像前,以身口意三门恭敬顶礼。当自己的恭敬心和佛像不可思议的加持融汇为一股力量时,就能改变厄运、心想事成、诸事圆满。你看声闻行人和初发心菩萨爬不上高大的法座时,就通过祈祷如来而得偿所愿,这是以信心获得加持的很好证明。
按照前辈大德的观点,下面讲了几个方面的不可思议,首先是大小方面的不可思议。
「大小自在」
|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毘耶离城无所妨碍,又于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
舍利弗说:“居士,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这么小的屋子,竟能容纳这么多高广的法座。而且对于毗耶离城无所妨碍,整个南赡部洲的村庄、城市及四大天王天以下的诸天、龙王、鬼、神的宫殿也不会因此而显得拥挤。”
这确实非常不可思议。《华严经》中也说:“一身跏趺坐,充满无量刹,众生不迫迮,清净法身力。”
|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维摩诘居士说:“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法门,叫做‘不可思议’。”
本品主要讲不可思议,下文就开始介绍不可思议法门。
| 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
如果菩萨安住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他可以将高广的须弥山容纳在一个小小的芥子中,须弥山没有减小,芥子也没有增大,须弥山王就像以前一样,而四大天王、忉利天的天人们已在不知不觉间入于芥子之内了,唯有依靠菩萨示现神通能马上得度、获得解脱的菩萨,能见到须弥山入于芥子当中,这叫做住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这是大小方面的不可思议:大如须弥山的事物完全可以容纳于小如芥子般的事物当中。有些人可能很难接受这样的道理,但若仔细思维,也会发现其合理性。
科学界提出的全息理论与此处所讲道理就比较类似。“全息”意为全部信息,上个世纪有人提出该理论时,科学界人士感到非常惊讶。全息理论是说,任何一个物体的粒子当中,都包含了该物体的全部信息。比如一颗花籽、人体的一个细胞,已经具备了花朵和人体的全部信息。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不太可能,但科学界确实已经发现了这样的事实。
时间与空间的确很不可思议。唐朝时,李渤先生问智常法师:“佛教中说须弥山可以容纳于芥子之中,这是不是妄谈?”智常法师反问道:“听人说,您读过万卷书籍,这是真的吗?”“是的。”“脑袋只有椰子大小,万卷书籍能放得下吗?”李渤先生低头不语。如果他继续辩论:“放在脑袋里的是书的内容,不是书本身。”那我们可以说:“书的内容也代表了书本身,如果头脑中可以容纳万卷书,那芥子中也可以容纳须弥山。”
大与小,只是人的分别念或习惯性的概念,如果二者确实具有实质,就无法互相容纳。所以,最关键的问题是:无论大的须弥山,还是小的粒子,都没有实有的本质。很多科学家也发现了这一点。
然而,人们普遍认为五根前的显现是具有整体性的法。若从微观层面观察就会发现:实有之法是不存在的。《中观庄严论释》中也说:如果世间有一个实有的法,这个世界就无法呈现。比如说,如果一种美食是实有的,所有人都会觉得它很好吃,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以前给大家讲过米拉日巴和惹琼巴之间的故事:下冰雹时,米拉日巴躲进了牛角里,但他的身体并没有缩小,牛角也没有增大。米拉日巴让惹琼巴进来躲一躲,但惹琼巴根本进不去。其实,米拉日巴是想借此摧毁弟子的傲慢。因为惹琼巴曾到印度留学,心里一直有一种傲慢。一般留学生都是这样,不管是国外来中国留学的,还是中国到西方留学的,基本都是如此。惹琼巴也不例外,他经常对上师米拉日巴尊者不服气。当时,他们师徒二人的关系时好时坏。但不管怎样,米拉日巴尊者圆寂时,惹琼巴还是对他的上师生起了很大信心。
法王如意宝去印度时,曾讲过米拉日巴尊者赐予惹琼巴的遗教,我记得比较清楚:“前后藏之四翼地,舍了义寻不了义,请寻了义惹琼巴。多康六冈之地域,不喜智者喜愚者,请依智者惹琼巴。”当时,整个藏地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上阿里有三地,中卫藏的前藏和后藏叫四翼,下多康有六冈。米拉日巴尊者说:“中间前后藏四翼的人们舍了义、寻不了义,请寻了义惹琼巴;下多康六冈之地域的人们,不喜欢智者、喜欢愚者,请依智者惹琼巴。”以前法王如意宝经常引用这个教证,我也希望大家求了义法,依止有智慧的上师。
「广狭自在」
| 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
又以四大海洋的水入于一个毛孔当中,不会扰乱鱼鳖鼋鼍等水生动物,大海也如前一样如如不动,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也没有察觉自己入于毛孔当中,也未被扰乱。
这就好像印度洋、太平洋等所有大海水融入一个毛孔,水中的动物都没被打扰,大海的本相也未改变,龙、鬼、神、阿修罗等大海里所有的众生在不知不觉间入于一个毛孔,很不可思议。
这里讲的是广狭方面的不可思议。“广”指像大海那样广阔,“狭”指像毛孔那般狭小。大海融入毛孔时,大海并未缩小,毛孔也并未扩大。《文殊师利发愿经》中说:“一一微尘中,见不思议剎,于一一剎中,见不思议佛。”于一个微尘中可以见到不可思议数的刹土,于一个刹土中可以见到不可思议数的佛陀。这个偈颂与《普贤行愿品》的发愿偈比较相似。
有些人可能会想:“当所有大海入于一个毛孔时,其中的众生怎么可能不知不觉呢?”其实这是可能的。比如我们每天跟地球一起自转、公转,却丝毫感觉不到,也不会有晕车的感觉。不像坐飞机,遇到颠簸的时候会感到害怕,随地球而转没什么感觉,因为我们只是理论上知道这回事而已。在几百几千年前,人们甚至不会相信这一点。
有人曾问:“关于须弥山的说法是不是很好笑?”其实并不好笑,就像地球上的人类,有的头朝上,有的头朝下,也没有什么好笑的。有时候,我看着书房里的地球仪,心想:“北半球的人在地球的上面,南极、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人在地球的下面,但他们却不会掉下去;地球上70%的面积被水覆盖,这些水也不会掉下去,很不可思议。”
这里主要是讲,得到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菩萨有能力做这些事,而不是说这些事真的发生了。当然,有些人对这种力量也不太相信。
对于宇宙的存在形式,人们有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须弥山就是喜马拉雅山。而有人觉得,这种说法要让人笑掉大牙了。现在,藏传佛教的一些法师也在研究这个领域,基本上也认为须弥山就是喜马拉雅山。至于这种观点是否合理,我也不是很清楚。还有人说:须弥山就是银河系。有些人听到这种说法,是不是更要笑掉大牙了?老年人本来就没有几颗牙齿,如果真的笑掉了,就安个假牙吧。
「身力自在」
|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著右掌中,掷过恒河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
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的菩萨,可以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就像陶师将轮盘拿在手中一样。他将这些世界放在右手掌中,扔到恒河沙世界以外,其中的众生毫无感觉;菩萨还可以将这些世界放回原处,不会令众生感觉自己有所往来。而且这些世界如前一样,无有变化。
古时候的陶师做陶器时要用到轮盘,网上有一些图片,但好像不是很准确。《入中论》中也提到,陶师旋转轮盘时,一开始需要勤作,到最后就不用勤作了。就像陶师可以掌控轮盘一样,菩萨可以将三千大千世界放在手中,再扔出去。藏文译本中说:“像陶师将手中的轮盘转一转再扔出去一样。”可能只有这样理解吧。
| 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延七日以为一劫,令彼众生谓之一劫;或有众生不乐久住,而可度者,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七日。
还有,舍利弗,如果有众生乐于长久住在世间而得度,菩萨就会将七日延长为一劫,令他感觉到住世有一劫之久。如果有众生不乐于长久住在世间而得度,菩萨就会将一劫缩短为七日,令他感觉自己住世只有七日。
这是讲时间长短方面的不可思议,主要讲菩萨可以自在掌控时间,这个道理有点类似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华严经》中说:“无量无数劫,能作一念顷,非长亦非短,解脱人所行。”无量无数劫可以当作一念顷,这不是说菩萨会特意将时间延长或缩短,而是说具有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菩萨具有这样的行境。
有些人认为,所谓的时空隧道也有点像神话,这其中也许有一些神秘的意义吧。据说有人曾进入时空隧道,几年以后回来,相貌几乎没有变化。关于时间的本质,科学界有各种说法。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双生子悖论”,我在一所学校演讲时提到过。这是一个思维实验:假设有一对双胞胎,哥哥开着接近光速的飞船到宇宙中去,再回来时,他应该比弟弟年轻;但这其中隐含着一个悖论:在哥哥看来,地球相对于他的宇宙飞船也以接近光速转了一圈,这样看来,应该是弟弟更年轻。
这是什么原因呢?地球上的时间规律,也许与另一个时空的规律截然不同。而地球上的很多人都认为:时间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就像爱因斯坦所讲,时间只是人们的错觉而已,并不固定。
如果时间是一种错觉,那佛经中所讲“一个刹那当中有三时”的道理也可以理解。未来、现在、过去只不过是人们的分别念。若时间实有,谁都无法改变它的长短,但现代科学已为时间的相对性提供了佐证。
今天讲的这些道理,有些会引起大家共鸣,有些也许不会。不管怎样,我们还需要从佛教、科学和其他宗教中研究相关问题。在西方宗教当中,也有很多甚深理念值得学习,由此可以发现全新的知识领域。如果一直待在熟悉的领域当中,就难免鼠目寸光、见识短浅,最终所获得的知识也很有限。
总之,获得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菩萨可以改变众生的寿命,这是时间长短方面的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