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讲解·第1课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
索达吉堪布·传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2018年3月27日
今天开始讲《维摩诘经》。在正式讲课之前,先说一些事情。
「听闻方式」
大家在听课过程中,如果觉得某些内容比较有价值,可以记下来;如果觉得我讲得不合理,也可以指正、批评或举手提问。当然,如果你能将我讲的内容都记在心里,就不需要做笔记;如果还能将经文了然于心,连书都不用看,闭着眼睛听就可以了。如果不是这样,就边看书边记笔记。
有人说,在佛经上做笔记不太好。但是,藏传佛教的许多前辈大德、传承上师,在闻思过程中都会在书上做很多注解。若无不恭敬之心,为了方便对比原文和讲解,这样做应该是合理的。当然,另外找一个本子记录也可以。
以上是对听课方式的一些建议,大家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这次讲《维摩诘经》,我不一定完全遵循东方的传法方式,可能会融合西方的讲课风格。如果有人实在听不下去,可以参禅或睡觉,但最好不要聊天,否则会影响周围的听众,也会影响我讲课。我最大的毛病就是,只要下面有人说话,我就讲不下去了。我也想改掉这个毛病,但一直没有成功,还在学习中。
「时间观念」
本周只有一节《维摩诘经》的课,下周开始每周有两节课。如果你真想听这部法,就要重视起来,至少要有时间观念。
大家平时坐飞机、乘火车都很守时,在单位上班、开会也很准时。但在学习方面,无论学世间知识还是学习佛法,都容易忽略时间观念,甚至忘记上课。这说明,有些人对所学内容并不是很重视。所以我想提醒大家:每次课前要准时到达听课地点,并做好听课准备。
我讲课的时间(不含前后念诵)一般是一个小时左右,最多超过五分钟。因为我知道大家的时间都像生命一样宝贵,所以会尽量守时。当然,时间太短也讲不出什么内容。
这两天,有些道友对时间掌握得不是很好,我都讲到一半了,有人才拿着包、揉着眼睛,半睡半醒地走进来。按理说,七八点钟还不是睡觉时间,可他好像刚睡醒一样。国外的一些道友,可能要在凌晨两三点、四五点听课,确实要克服一些困难。还有些人会在乘飞机时听课。以前,飞机上很少有信号,但现在很多航空公司都开通了机上网络,也为出差的人听课提供了便利。
总之,如果你想圆满听闻《维摩诘经》,就要重视听课并掌握好时间,否则我们共同做这件事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本人不管做什么事,都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这不是自我赞叹,而是实事求是的说法,如果谁否认这一点,他就是在诽谤真理。(众笑)
「对海外听众的建议」
这次我们还安排了英语和日语的同步翻译。虽然国外的听众不是很多,但我还是跟翻译人员说:“一方面,同步翻译是一个很好的缘起;另一方面,哪怕只有极少数国外听众,我们也要尽量提供帮助,为其传递古老的东方思想。”
我也想对西方听众提一点希望或要求:无论是学者还是修行人,在听《维摩诘经》之前都要清楚,这是一部非常深奥的经典,诠释了东方古老的佛教思想,有些内容也许与21世纪的西方文化(如自我主义)相抵触,但最好能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
当然,如果你对经中的某些思想持批判态度,我也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这种心态不一定能让你在学习中有很多收获。比方说,一个东方人对西方文化有强烈的排斥心,并认为自己无法与之相合,带着这种心态学习西方文化就不一定能学到什么。因此,我建议西方听众在学习《维摩诘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想与经义相融,并反观自心。我不清楚西方听众能否接受这部经典,但接受与否都是可以的。
其他地方的听众也是如此,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只要对这部经有兴趣,觉得它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些利益,都可以听受,反之则可以放弃,这非常合理。因为众生的性格、心态、根基、意乐都千差万别,有些人对这部经非常感兴趣,有些人则不然。
但我相信,很多汉族人对《维摩诘经》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一点,从历史上能得到证明,从现场和网上听众的状态当中也看得出来。其实,汉地信众与其他地方的佛教徒有所不同,他们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维摩诘经》,因此本经的汉语译本也最多。
「不同版本」
《维摩诘经》已经被译成了多种语言:法语、德语、俄语、蒙古语、满语、匈牙利语、英语、日语、朝鲜语等。其中英语译本至少有4种,有些译自鸠摩罗什大师译本,有些译自藏文《大藏经》中的版本。
◎ 汉文译本
《维摩诘经》的汉语译本有7个,从汉朝到唐朝依次是:
1.公元188年,东汉严佛调译本,名为《古维摩诘经》。这是最早的汉语译本,在一段时期内有所弘扬。
2.公元233年,三国吴支谦译本,名为《佛说维摩诘经(维摩诘所说不思议法门之称一名佛法普入道门三昧经)》,这个译本现在仍存于世。
3.公元291年,西晋竺叔兰译本,名为《毗摩罗诘经》。
4.公元303年,西晋竺法护译本,名为《维摩诘所说法门经》。
5.东晋祗多蜜译本,名为《维摩诘经》。
6.公元406年,姚秦鸠摩罗什译本,名为《维摩诘所说经》,即我们这次传讲所使用的版本。
7.公元600多年,玄奘法师译本,名为《说无垢称经》。此译本与藏文译本最为接近。藏文本的经名为《无垢称经》,有些译师也将其译为《净名经》。
此外还有一本《合维摩诘经》,是由几个译本汇编而成的。
以上这些汉文译本,目前仍存于世的仅有吴支谦译本、鸠摩罗什译本和玄奘法师译本,其他译本均已经佚失。
◎ 藏文译本
藏文《无垢称经》收录在《大藏经》中,译师为秋涅慈诚,他不是一位很出名的译师。有些英文资料中说,敦煌古书中也有一本藏文《维摩诘经》,但我还没有看到,藏文《大藏经》中也未收录。
◎ 梵文本
多年来,全世界很多学者、修行人在寻找梵文本《维摩诘经》,但一直没有找到,印度也没有。然而在1999年,日本大正大学综合研究所的学者在西藏布达拉宫的书库中发现了梵文本《维摩诘经》——在一包标为《智光明庄严经》的梵文抄本中,有一部完整的《维摩诘经》梵文抄本。2004年,该研究所出版了《梵藏汉对照<维摩经>》。在这本书中,最上面是梵文,中间是不同版本的汉文,最下面是藏文。现在,汉地也有英文、汉文、藏文、梵文等几种文字的《维摩诘经》。
对于不重视学问的人来说,找到《维摩诘经》的梵文本并不是什么大事,他们可能对此无动于衷。而对于重视智慧的人来说,这件事确实意义重大。
「藏地宝库」
世界各地的智者、学者们发现,藏地珍藏着非常丰富且极具加持的宝典。20多年来,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藏地的文化中心——寺院。拉萨许多寺院都有古老的图书馆,收藏着译师和智者们从印度带回的佛教典籍,有些已由印度大德翻译成了藏文,有些是尚未翻译的梵文本。此外,听说青海、甘肃、云南等地也有很多珍贵的佛教文献。
藏地部分寺院从未开放过自己的图书馆,因为历代住持不愿让珍贵的佛经论典沾染现代商业气息,于是一直以比较保守的态度守护着那些书籍。但也有一些寺院愿意向社会公开他们的藏书。
「译本选择」
在传讲过程中,我会给大家念藏文传承(藏文《大藏经》中的《无垢称经》),其篇幅比之前讲的《妙法莲华经》要短一些。
去年5月,我仔细对照了《维摩诘经》的藏文、汉文译本。发现玄奘法师译本基本上可以与藏文本逐字逐句对应。但考虑到译本的加持力,我还是选择了鸠摩罗什译本作为此次传讲所依。佛经不同于文学作品或哲学书籍,它蕴含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加持。当然,我并不是说玄奘法师译本没有加持。玄奘大师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译师,在译经方面的功德永不磨灭。但对我个人而言,鸠摩罗什译本好像更能贴近自心,加持的感应也更为强烈。另外,在汉传佛教中,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对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佛经极具信心,茶余饭后经常谈论他所翻译的《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等经典。
《维摩诘经》的汉文译本有十四品,藏文译本有十二品(与梵文本相同),因为汉文本中的第三品、第四品在藏文本中是第三品,汉文本中的第十三品、第十四品在藏文本中是第十二品。因此,二者在内容上完全可以对应。
另外,我们还为大家选择了译自鸠摩罗什译本的英文本和日文本,供大家学习、参考。
「传讲缘起」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去年5月9日我说过:“如果因缘具足,明年会给大家讲《维摩诘经》。”为什么要讲这部经呢?有四个原因:
第一,《维摩诘经》宣讲了一个在家人如何将疾病转为道用的教言。我们现在的听众,90%以上都是在家身份的佛教徒、佛学爱好者。他们应该如何对治烦恼、获得成就呢?这部经中就有特别好的方法。
第二,《维摩诘经》是一部非常难得的显密圆融的经典,不用得受灌顶、修五十万加行就能听闻。与《六祖坛经》相似,这部经也非常清楚地宣讲了密宗最深的一些道理,如“心净则国土净”“烦恼即菩提”等。精通显密佛法的法师、居士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某些经文与无上大圆满直指心性的教言非常接近,有时甚至难以区分。
第三,《维摩诘经》是直接揭示烦恼本性、有力对治烦恼的窍诀书。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发达、欲望泛滥,人们琐事繁多,烦恼空前炽盛。依靠这本智慧书、窍诀书,很多人的生活、工作和修行也许会发生很大改观。
第四,我本人有这部法的清净传承。在显密教法中,清净传承非常重要。按照藏传佛教传统,严格来讲,如果一个人没有某部法的传承,就没有资格给人授予相应的灌顶、传授引导文等,只能做一些辅导。我得过《维摩诘经》完整、清净的传承,这次会给大家圆满念诵,相信很多人得此传承后,会将《维摩诘经》弘扬于世,令更多众生获得加持,懂得理论和实修窍诀。
「闻法要求」
我每天8:00开始念传承,然后再给大家讲解。我知道城市里的人工作特别忙,但大家最好还是从7:30开始念诵,闻法结束时再念《普贤行愿品》回向,整个过程将近两个小时。跟这么多人一起念《普贤行愿品》,与僧众共同发愿,功德的确不可思议。当然,如果你不相信佛教中所宣说的这些功德,就另当别论了。
法王如意宝在世时,喇荣还没有网络,听课的人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从五台山回来后,法王传讲《文殊大圆满》,他老人家说:“现在听课的人非常多,已经接近一千人了,大家一起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的话,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一千遍的念诵功德,非常不可思议。”可见,法王如意宝非常重视《普贤行愿品》的念诵。后来法王讲《胜利道歌》时,学院已经有五千多人了。上师仍经常强调:“你们即使完全听不懂讲课内容,也要跟大家一起念一遍《普贤行愿品》,这个功德不可思议。”这些话在上师的讲记、著作中都有记载。我自己也觉得,课前课后念诵非常重要,这种想法也许是受传承上师的影响,也许源自对大乘佛法的信心。《维摩诘经》的课一周只有一两堂,大家应该能接受。不过昨天有人跟我说:“您的课太多了,一周五天都有课,可不可以减少一点?我们不听的话有点舍不得,听的话又特别累,越来越烦恼了!”我说:“不用烦恼,你不听就可以了,大家完全是自由的。”
其实我觉得,人身很难得,大家应该珍惜。我们刚到喇荣时,星期天都不休息,寒暑假也没有,除会供、诵戒外,一年四季都在上课,连什么时候过年都不知道。现在,很多人越来越懒惰了,夏天盼着耍坝子,冬天想早点放假。去年,法师们把开学时间推到了3月19号,我说:“再不能这样推迟了,不然佛学院的性质都变了。”我就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把开课时间提前到了3月12号。
在这个时代,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越来越懒惰。当然,很多人还是喜欢听课的,因为听课的时候比较放松。不管怎样,大家要时时记得生命无常。去年我讲《妙法莲华经》时,有的佛教徒对我说:“您明年讲《维摩诘经》的话,我一定要圆满传承!”但生命的无常更早一步,我还没开始讲,他就离开了人间。我熟悉的很多人都是这样。
我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坚持到《维摩诘经》传讲圆满之时。这种愿望,并非源自对身体的贪执,而是很想在有生之年圆满传讲这部经,了却一大心愿。我也非常希望,各位道友都能圆满听闻《维摩诘经》。
有些人可能因为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原因,实在无法参加前后念诵,或对念诵实在不感兴趣,那就尽量在8:00-9:00之间完整地听课。就像有些人吃菜时,只吃最好吃的那部分一样。如果你连这一个小时也抽不出来,每天日理万机,忙得不可开交,那就把十几分钟的藏文传承听完——我不敢说你是“下等者”,但可以说是“最特殊的人”吧。其实,我也不愿意你这样做,但你如果实在没时间,我也没办法。另外,如果有些人在某一天遇到了特殊情况,确实无法听课,那也可以在8:00-8:15左右听一下传承。
以上是我给大家提的三种要求:圆满念诵和听闻、圆满听闻、圆满传承。这些刚开始就跟大家说清楚比较好。
今天是开课第一天,来的人非常多,但有些人可能是来“参观”的。到了第七八节课的时候,听众人数就会比较稳定,那时留下来的是真正想听课的人。每次开讲一部法都会这样,刚开始我有点接受不了,因为我觉得:如果你不想听的话,最好刚开始就不听,讲课又不是唱歌、表演,没什么好试探的。我希望,想学习《维摩诘经》的人都能够善始善终,毕竟这是如此著名的一部经典。
「备受重视」
《维摩诘经》为什么这么出名呢?有很多原因。
最近我对《维摩诘经》很感兴趣,也生起了很大信心。一些历史文献中记载,汉地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这部经。鲁迅先生曾说,南北朝时期,有学问的人大多有三个爱好:吃药、清谈、说《维摩诘经》。可见,《维摩诘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确实备受重视。
从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现世至今,已经过去了1600多年,《维摩诘经》的精神一直绵延不绝。它不仅是一部佛学典籍,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雕刻、绘画、戏剧、影视、歌舞、壁画等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有《维摩诘经》的内容;它不仅是佛学理论,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是没有信仰的人,也会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来接受。那么我们作为佛教徒,就更有必要去深入了解这部经典了。
另外我发现,《维摩诘经》与其他佛教经典有所不同。像《金刚经》《般若摄颂》等经典,内容是比较抽象的,以说理为主,没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很难理解其甚深含义;《百业经》《贤愚经》等经典有很精彩的故事情节,但逻辑分析和说理的成分不多。《维摩诘经》则将叙事与说理相结合,在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中蕴含着对治烦恼的甚深窍诀。
对于这样的经典,大家应该会感兴趣的。当然,刚开始听的时候,很多人都有兴趣,但最重要的是坚持听下去。我希望,等到《维摩诘经》讲闻圆满之时,大家都能获得很多利益。
「祈祷发愿」
我一直在默默祈祷:愿文殊菩萨、法王如意宝等传承上师和白法天尊等护法神,护佑我们所有人讲闻圆满!诸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力量绝非凡夫所能比拟,虽然我们看不到他们,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在无形之中赐予我们很多方便。
我也希望诸佛菩萨加持每一个人,不仅通达这部经的理论,还要领悟其甚深含义,真正将烦恼转为菩提。现在的修行人很需要以这样的智慧来拓展心灵、开阔心胸。
其实,很多人的烦恼都来源于自己狭隘的心胸。有些人经常感到郁闷、精神紧张,有一颗“玻璃心”,稍微碰一下就碎了。一些修行人也是如此,心态绷得很紧,在为人处世、修行等方面都不是很理想。原因是什么呢?可能还是自己学得不好、修得不好。
所以,我发愿:这次传讲能令所有结缘者获得真实的利益。
「相关注疏」
《维摩诘经》的讲义比较多。我去年说过,希望大家在开讲之前做好准备,找些参考书。我自己找了大概27本参考书,专门放在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看起来很舒服。当然,我不一定有时间全部看完。
僧肇大师的《维摩诘所说经注》(简称《注维摩诘经》)是一部非常好的注疏。僧肇大师是鸠摩罗什身边的弟子,他的文笔相当好,为众人所赞叹。我粗略地看过这本书,网上也有电子版。
此外,慧远大师著有《维摩义记》,相当于一部讲记;天台宗智者大师著有《维摩经玄疏》,其弟子湛然大师将其删略成《维摩经略疏》——我们去年讲《妙法莲华经》时也提到过湛然大师的注疏;吉藏大师也著有《净名玄论》。
除了这几部注疏以外,古代大德的注疏还有很多。
近代也有法师讲过《维摩诘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怀瑾先生在台湾讲过本经,有上下两册讲记;慧律法师、圣严法师也讲过,圣严法师讲得比较略;台湾佛光山的法师在新加坡用英语讲过几堂课;美国有一位修学藏传佛教的老出家人叫土登秋哲,也讲过本经;听说最近宗萨仁波切在印度也讲了几堂课;慈诚罗珠堪布曾讲过五六堂课……不清楚他们是否都有讲记,我得到的大多是古大德的注疏。
学习任何一部经论的过程中,最好大量参考相关书籍。我们以前闻思时就有这样的习惯。比如上师明年要讲中观,那我今年就会想办法找到好多参考书,准备明年好好学习中观。
我们以前辩论的心态也比较强。学因明的时候会想:“我一定要推翻对方的观点,一定要战胜他!”学中观时又会想:“萨迦派、格鲁派是怎么讲的?我一定要用宁玛巴的观点驳倒他们。”当然,对于果仁巴大师、萨迦班智达、宗喀巴大师等的观点,我们不会去破斥,但会站在不同角度进行辩论。
现在可能是因为人老了,已经没有当年的勇气去钻研五部大论了。我讲《俱舍论》时说:“以前学《俱舍论》的时候,我参考了好多注释,但现在只翻阅两三本就满足了。”不过,你们年轻人在闻思过程中,还是应该把心专注在经论上,多看一些参考书,多听听辅导。其实听辅导还是很重要的,现在课后的汉语、英语辅导都在进行。
另外,我希望堪布、堪姆、法师、辅导员,在身体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来现场听课。在家里听与在现场听还是有差别的,现场听课效果好一些,对以后自己弘扬这部法也会有不同影响。当然,如果你想在家里听也可以,我没有什么意见。去年讲《妙法莲华经》时,来现场听的人比较多,可能是因为这部经在汉地有比较多的弘扬机会吧。
总之,大家可以在现场听、用收音机听、通过网络直播听,甚至在上班时偷偷地用手机听……今天就讲到这里吧,第一堂课还是比较圆满的,下堂课开始正式讲《维摩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