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格言讲解·第14课
2002年12月3日
树木笔直虽佳,鞍木弯树最妙,
秉性正直虽好,佛言时尔含蓄。
一般来说,笔直的树木非常好。做箭或其他物品时,用没有一点弯曲、很笔直的木头非常方便。但有些时候,笔直的树木也不一定好。比如,做马鞍、牛鞍等各种鞍子,就需要弯曲的木头,用笔直的反而做不了。
虽然马鞍我做不来,但牛鞍我以前做过,因为比较好做。不过,做之前找原材料有点困难。做牛鞍必须用树根,不能用树干,所以就要找地底下的根,不能找露出地表的木头。做牛鞍的人,他们有很多窍诀,比如“要用阴山的树”“生在悬崖上的树更为吉祥”……反正有很多说法。总而言之,做鞍子用弯曲的树木是最好的。
一般来说,人的秉性正直是最好的,做事公公正正,不要弯弯绕绕。人的性格如果拐来拐去也不好,还是正直好。但佛陀也说,为了一些必要和密意,人偶尔也不能太直。比如,有人让你还俗、让你别学佛,如果你特别听话,想着:“对对对,我一定要正直,一定要规规矩矩跟随你的观点。”这样肯定不行。
其实,佛陀有时也开许我们说妄语。比如,有人来学院找你回去,你当时人在学院,但还是要说:“我已经离开了,去梅朵神山了……”你这样做,是为了不损害自己的善法。偶尔的不正直、不随顺,也是需要的。如果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所谓的正直,可能就会遇到违缘。
那天有一个人边哭边跟我说:“你们不是学佛的人吗?不是不能说妄语吗?但他说了妄语,已经犯戒了,学院里肯定不能待了,所以能不能让他跟我一起回去?”我问他犯了什么戒,这个人说:“他说去做别的事,但其实在睡觉,所以他已经犯戒了。”我就跟这个人说:“肯定没有犯戒。你也不要造业,自己好好回去啊!”虽然这个人说“不行不行”,但还是边擦眼泪边离开了。总之,有时候佛教徒也要有一些方便方法。不过,平时还是不要这样,如果平时说话都耍小聪明,就不好了。
一般来说,做家具要选用笔直的树木,但如果有特殊需要,就要选择弯曲的树木。同理,在特殊情况下,佛陀也有一些隐藏的密意,偶尔对弟子的言行也有开许。
放无箭镞之箭,成请怨敌之使,
若无胜敌之力,英雄称号无义。
如果射出没有箭镞的箭,就成了怨敌的侍从,会令他们心生欢喜。如果没有胜过怨敌的能力和实力,即使获得英雄的称号也没有任何实义。假如一个人没有能力,只有表面上的名称,是没有意义的。
过分慈爱亲友,多成憎恨之因,
过享甘蔗甜味,导致呃逆呕吐。
如果过分慈爱自己的亲朋好友,会很容易变成憎恨之因。无论是处理家庭关系还是其他感情,如果特别慈爱,最后往往会成为憎恨的因。同理,过度享用甘蔗的甜味,像是有些小孩子一遇到甘蔗就吃很多,便会导致呃逆呕吐。
斧头为树怨敌,然其柄端树制,
怨敌虽为祸源,多数本为亲友。
昨天讲完“竹子顶端结果,乃是衰亡兆头”之后,有很多人跟我说,竹子结果之后真的会走向衰亡。藏地的竹子很少,不知道贡唐仁波切当时是在哪里观察的。听说现在新闻上也有报道,竹林的竹子结果就预示着这些竹子将遭受损害,甚至会全部死掉,熊等动物也会马上离开。很多有一定经验、学问比较丰富的人,都觉得贡唐仁波切说得很对。有一个人给我写纸条说:“竹子开花结果之后,一定会圆寂的。”这个说法也没错,他对竹子还是很有恭敬心,说竹子会“圆寂”。(众笑)
由于斧头天天砍树,因此斧头本该是树木怨恨的敌人,但它的柄端却是用木头做的。虽然现在的斧柄不全是木质,也有钢等其他材质,但以前的藏地肯定没有这些材料。我那天买了一把砍柴的小斧子,全部是用钢材做的。这些材质以前应该没有,所以那时的斧柄全部是木质的。做一般的物品,木料只要比较硬就可以,但做斧柄的木材一定要非常坚硬。
怨恨的敌人虽然是祸害的来源,但根源大多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有关,就像斧头和树木之间的关系一样。这一点从世间的很多事情中也看得出来。
伐树方法若错,则将落于自身,
过分危害怨敌,多成丧命之因。
如果砍树的方法不对,树反而会落到自己身上,伤害甚至杀害自己。假如你要砍一棵很高的树,想让它自行倒下,就要从自己的方向砍得高一些,之后向下用力,让对面被剖开的位置低一些。这样一来,树就会向对面的方向倒下去。如果你砍反了,树就会落到自己身上。
现在林业局好像不允许随意砍树了。以前我们在山里放牧没什么事做时,经常会砍一些松树。但现在看来,这种行为可能会有过失。你们以后要是砍树,千万不要把自己这边砍得低,不然,树落到自己身上就会丧命。
如果过分危害怨敌,反而会成为伤害自己之因。因为这样做会让对方也想害死你,从而招致自己的杀身之祸。就像砍树时,被倒下来的树伤害性命一样。
干树不能扳折,若触湿润堪能,
仇敌若不驯服,善巧方便可调。
干枯的树无法折断、弯曲,只有湿润后才能做到。怨敌如果不能驯服,可以依靠善巧方便调伏。
不懂善说劣者,有以呵斥调伏。
有一种树叫乐树。日月出现的时候,莲花等植物都会盛开,但乐树却不会。乐树只有在美女的身体接触时,才会绽放。
不懂善说的劣者,即使为他讲教言他也不会听,因此只有通过呵斥、批评、严厉谴责,才能将他调伏。所以这种人与乐树没有什么差别。
按理来说,日月的光应该能开启乐树,就像莲花一样,但实际上,乐树只能因美女的接触而绽放。对像乐树一样的人,好好给他讲教言、讲窍诀,他肯定不会听,只有狠狠呵斥他、批评他,他才能听话。
媳妇喜爱美宅,游客喜欢乐园,
穷人羡慕僧人,慢者向往在家。
媳妇很喜爱美宅,而游客则喜欢乐园。
有些贫穷的人,认为出家人的生活很快乐。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出家人有吃有穿,而且穿得很好。有些放牦牛的人,就觉得我们这里的僧众穿得很好,所以他就不想放牦牛,跑到这里来出家。或许藏族喇嘛和觉姆中也有人因为这个理由而出家。
有些傲慢的人、没有修行的人,会向往在家人的生活,因为他觉得那样的生活特别快乐。
生于林中猴子,果尽前往他处,
衰时可爱之子,亦会逃往他乡。
生在林中的猴子,如果果实全部享尽,就会去往别的地方。
“衰时可爱之子,亦会逃往他乡”,《萨迦格言》里也有类似的教证。去年学院治理整顿时,法王如意宝引用过这个教证。法王说:“在学院非常兴盛的时候,你们很多人来到这里,这是一个自然规律;现在我生病了,学院遇到了违缘,你们的很多房子也被拆了,很多弟子自然而然离开学院,这也是一个自然规律。不过我也不反对,你们离开就离开吧!就像树木繁盛的时候,鸟群都会集聚;而树木干枯的时候,鸟群便会离开。所以,我们在快乐安住的时候,大家都会集聚;现在遭遇违缘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会离开,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我没有什么多说的。”当时法王引用过这个教证,意思是说,人遇到衰败的时候,连自己最可爱的儿子,也不愿意理睬自己,而要到别的地方去,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茂密森林之中,鸟类自在盘旋,
何处具足快乐,未招人亦聚集。
如果森林的树木很茂密,鸟类自然而然会集聚。
我的院子里有一棵树,每天可能都有几百只鸟雀盘旋其上,“叽叽喳喳”地聚在那里。齐美仁真堪布的院子里也有一棵树,但他说树的周围死了好多鸟雀。那天我们俩研究那棵树,不知道是因为树上有毒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鸟雀已经死了十几只。他问我的树上有没有死鸟雀,我说一只也没有死,而且它们过得特别快乐。我就跟他开玩笑说:“你的树木是一种衰败的象征。我的树还有很多鸟雀,可能你那边的鸟雀也跑到我这边来了。”
任何一个地方如果具足安乐、祥和,即使没有去招揽,人们也会自然聚集。去年有很多人问我:“你们这个学院的招生制度是什么样的?怎么招生?”我回答他们说:“我们这里没有招生,没有一个人是通过招生进来的,而且也没有招生制度、招生方法,这些都没有。大家都是自然而然来的,而且要是公开招生也有困难。”他们就问:“为什么这个地方的人会自然聚集,是因为具足安乐吗?”我就说:“是因为具足修行的安乐、生活的安乐、内心的自在,所以,即使没有人打广告,人也自然而然会来到这里,这也是一个自然规律。”
对于好的树林,即使没给鸟群发“通知书”,它们也会自然前往,“叽叽喳喳”地聚集在那里。我的身边也聚集了很多鸟群,不停地在叫,它们也是自然而然来的,我并没有找它们。
精心保护树果,枝叶自然生出,
精勤行持正法,世间福德亦成。
精心护养树果,它的树枝、树叶会自然而然生长。而精勤修持正法,世间的福德也会自然而然成熟,不用去特意追求。
如是二规取舍,唯以树之特点,
诠释之此言词,前无智者喜宴。
以上所讲的二规取舍,全部是用树的特点来做诠释的。这样的语言以前是没有的,因此对智者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喜宴、令人欢喜的招待。
喉间乳海之中,妙音天鹅起舞,
彼之口中飞溅,滚滚善说浪花。
贡唐仁波切在这里又说,我喉间乳海中妙音天女的天鹅,自然而然会说出这些善说。
如果妙音天女的天鹅能来到我喉间的乳海中,我肯定是很欢迎的。不然的话,我喉间的乳海马上就要干了,因为我早上已经讲了两个小时的课。
贡唐仁波切喉间的乳海中,妙音天女正在起舞。他将喉间比喻成乳海,妙音天女在海中起舞,生出如滚滚浪花般的善说。《水木格言》就是这样一部善说,因为它是非常善妙的教言,此教言的浪花已从海中涌现。
今此论典依据,美名遍及汉藏,
萨迦智者所造,萨迦格言而著。
《水木格言》这部论典,主要是依据美名传遍藏汉两地的萨迦班智达的《格言宝藏论》所造。萨迦班智达在汉地、蒙古等很多地方都非常有名,所以说是美名遍扬的萨迦班智达。以他的《格言宝藏论》的大致内容作为依据,作者造了《水木格言》。当然,很多地方也是作者自己的智慧流露,因此不完全是《格言宝藏论》的内容,但大多数格言可能是据此而造的。
有时此论好似,义之门锁一卡,
喻之钥匙一尺,然依根基而著。
作者说他写的这部论典,其意义就像只有一卡的门锁,一卡大约是七寸,相当于拳头中间的距离。而论典中的比喻则像一把一尺长的钥匙,特别大。用一卡的门锁、一尺的钥匙做比喻是想说明,这部论的比喻很丰富,但意义却不大——这是作者谦虚的语言。但不管怎么样,本论是作者根据众生的根基而撰著的。不过,他有时或许会觉得他用的比喻与意义不太相合。
欲知二规取舍,勿观喻之手指,
且观义之明月,则见稀有兔影。
当作者用手指指向天空中的月亮时,他希望大家不要看他的手指,而要去看月亮。尤其是在十五月圆时,一定能看到很好看的兔影。如果想了知世间和出世间的取舍法,不要只看比喻,而要看比喻背后的意义,而且作者已经把意义为我们讲得非常明白了。
如果你好好看作者指示的意义之明月,一定会见到世出世间法取舍之义的美丽兔影。这里讲得非常好。
此造尼枸卢树,种子成熟善枝,
繁多铺盖十方,以此愿利众生。
虽然尼枸卢树的种子比较小,但长成的大树却非常大,枝叶繁多、覆盖十方。同样的道理,小小的善根也能利益无边的众生。这也是作者的谦虚之词。
我们这次讲《水木格言》,是用每天早上大约二十分钟讲的。如果我们不讲,这二十分钟也会被很多人白白浪费。所以,讲完一部法还是觉得很有意义。
此枝繁叶茂之木格言二规乃珍巴滚秋丹毕准美以所见所闻为缘而于前往擦干漫河途中随忆而撰。
“此枝繁叶茂之木格言”,木格言和水格言作者是分开写的,所以这里说的是木格言。
“木格言二规乃珍巴滚秋丹毕准美以所见所闻为缘而于前往擦干漫河途中”,擦干漫是一条河流,在去往这条河的途中,“随忆而撰”,随便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译于成都华西医大
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这部格言是我在一年零一个月前翻译的,那时我在成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临床免疫科。当时是三个人住一间病房,且不分男女。我的病房有一个老太太,还有一个患红斑狼疮的女士,病床之间有帘子隔开。
我不愿意让很多人来打扰,所以没告诉别人,自己就偷偷跑到那里去住院。医院没有其他病房,所以我就住在那里,大概住了二十多天,每天都做一点翻译。旁边的老太太就问我:“你天天在写什么啊?”
在座的有些人后来发现我住院了,就悄悄来照顾我,不过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住院期间我还是特别快乐,每天都有时间看书。后来,那间医院里也有几个人皈依了,有医生、护士,还有一个专门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我离开免疫科的时候,有些人很舍不得我、对我很好,甚至还哭了。其中有一个老年人来送我,送了很远。最后我走的时候,是自己坐一辆三轮车走的,之前去的时候是自己打车去的。不过,中间住院还是被个别人发现了,后来就天天来照顾我,我非常感谢他们。
这部《水木格言》已经讲圆满了,愿以此善根回向所有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