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讲解·第34课
2021年7月21日
前面讲到佛陀对一切万法了如指掌,并且以悲悯众生的缘故,以种种方便大转法轮。今天讲佛陀的十种名号。
佛陀十号
佛陀远不止十个名号。《大智度论》中说:“佛功德无量,名号亦无量。”无论是从法身离戏,还是从色身异熟的角度讲,佛陀都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功德无量的缘故,名号亦无量,但归纳而言,就是接下来要讲的这十种名号。
在祈祷佛陀时,这十种名号最好都念,如果做不到,也可以只念“南无某某如来”。
宗喀巴大师的传记中说,他刚开始修《三十五佛忏悔文》时,并没有圆满的念诵佛陀的十号,因此只见到三十五佛的半身像。后来文殊菩萨让他完整念诵佛陀的十号。他依教奉行,不久果然见到了三十五佛的全身像。
所以,藏传佛教的个别教派在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时,会完整地念诵佛陀的十号。不过也有很多教派是直接念诵“南无某某如来”,比如“南无月光如来”。当然,不同的祖师有各自不同的密意和意趣。
在藏文中,如来的十种名号是“炯丹迪 德银夏巴 扎炯巴 扬达巴 作波桑吉 日巴当嘉色南巴 杰定钦巴 杰文德瓦 卡洛杰瓦 那南美巴 哈当么南杰东巴 桑吉炯丹迪义索”。
虽然经论中经常提到如来的名号,但有些人一直不理解这些名号的意义,也不知道如何解释。这堂课专门讲如来的十种名号,如来的每一种名号都有其特殊含义。希望每一位佛教徒在听了这堂课之后,都能做到不看书直接解释如来的十号。作为佛教徒,如果连如来的名号都解释不来,那这是很遗憾的事情,可能也算不上真正的佛教徒。所以,这节课至少要记住如来每一种名号的意义。
如来
诸圣所从来 佛示如是来
实相及所去 佛亦尔无异
诸圣如实语 佛亦如实说
以是故名佛 多陀阿伽度
“多陀阿伽度”,藏文中是“德银夏巴”,意为如来,正如《金刚经》中所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无来也无去,所以叫如来。或者说,实相是怎么样的,佛陀也是这样的,佛陀如是而来,所以叫如来。
“诸圣所从来,佛示如是来”,阿罗汉、登地以上的菩萨等所有的圣者是怎么来的,诸佛也是那样来的。
“实相及所去,佛亦尔无异”,藏文中说的是“实相无来”,也就是说,在实相中,佛并非从此处到彼处,而是像《中观根本慧论·观去来品》中所说的那样,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来和去。
“诸圣如实语,佛亦如实说”,诸位圣者以及三世诸佛,以真实不虚的金刚语,宣说了实相中诸法无来无去的道理。
“以是故名佛,多陀阿伽度”,佛陀不仅自己通达了无来无去的道理,还为众生宣说了这一真理,因此佛陀号为多陀阿伽度(如来)。
《大般涅槃经》中说,过去诸佛为了度化众生,随宜方便开示三乘,宣说十二部经、六波罗蜜多、三十七道品、十一种空性,所有的佛都是如此,因此称为如来。也就是说,过去诸佛主要依靠佛法来度化众生,每一尊佛都是如此,所以叫如来。或者按照这里的解释,依实相而来、依实相而说,因此叫如来。《大般涅槃经》中的解释方法与这里的稍有差别。
作为佛教徒,被人问到“如来”是什么意思时,如果答不上来,那就太惭愧了。所以,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这十种名号的含义。你们也可以将如来的名号当作论文或研究的课题。
阿罗汉
忍铠心坚固 精进弓力强
智慧箭劲利 破骄慢诸贼
应受天世人 一切诸供养
以是故名佛 以为阿罗诃
“阿罗诃”,也就是阿罗汉,藏文中是“扎炯巴”。
佛陀依靠坚强稳固的心、安忍的铠甲、强力的精进弓,坚固锐利的智慧箭,破除了我慢(藏文中是“懈怠”)等烦恼贼,从而堪为人天应供处,以这样的缘故而称为阿罗汉。
阿罗汉有两层意思。一是“杀贼”——佛陀依靠精进的弓与智慧的箭杀掉了傲慢、懈怠等烦恼贼,同时也摧毁了四魔;灭尽了烦恼的缘故,堪为人天等众生的应供处,所以第二层意思是“应供”。
正等正觉
正知苦实相 亦实知苦因
知苦尽实相 亦知苦尽道
真正解四谛 定实不可变
是故十方中 号三藐三佛
“三藐三佛”,藏文中是“扬达巴 作波桑吉”,“三藐”,正;“三”,等、遍;“佛”,觉,合起来就是正等正觉或正遍正觉。
这里对应四谛来阐述三藐三佛(三藐三菩提)。
“正知苦实相,亦实知苦因,知苦尽实相,亦知苦尽道”,佛陀的智慧圆满了知轮回的痛苦实相(苦谛)以及痛苦的因——业与烦恼(集谛),同时也清楚地知道,痛苦是可以灭尽的(灭谛),而且也知道灭尽痛苦的方法和途径——依靠修道就能灭尽痛苦(道谛)。
“真正解四谛,定实不可变,是故十方中,号三藐三佛”,佛陀彻知苦集灭道四谛。四谛是万法的实相,是永恒的真理,它不是佛陀创造出来的,也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无论如来出世还是不出世,诸法的实相就是如此。就像火是热的,水是湿的,只要依靠四谛来修行,最后就一定会获得解脱。
四谛这一真理,唯有佛陀才能彻底了知,甚至连声闻阿罗汉和菩萨们也无法究竟了达,世间的科学家等凡夫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最多只是对痛苦有些许了解,对苦因以及灭苦的方法,却是知之甚少。因此,佛陀在十方世界又被称为正等正觉——彻底通达四谛的觉悟者。
我们只要懂得了佛法的核心——四谛,并依之实修,最后也能获得正等觉的果位。
前两天去了好几个地方讲课,昨天才回来,感觉现在还在坐飞机,前一刹那讲的话,后一刹那就忘了。人在比较累的时候,连自己说了什么也不知道,好像在梦里、在幻化当中,还没有醒过来。如果等下睡着了,你们叫一下我。(众笑)
出有坏、明行足
得微妙三明 清净行亦具
是故号世尊 鞞阇遮罗那
“鞞阇遮罗那”,也就是出有坏、明行足,藏文中是“炯丹迪”。出有坏,“出”,出三有;“有”,具有六种功德;“坏”,坏四魔与烦恼。这里出有坏和明行足是一起讲的。
佛陀通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学,最终获得了微妙的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或者说彻底明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法。
佛陀具有智慧的三明,通达了世间人无法通达的过去、现在、未来万事万物的真相,而且佛陀身语意的行为清净无染,完全超越世间凡夫——前面讲十八不共法时,行为所摄的法有六种,每一种都极为清净。因此,佛陀又被称为出有坏、明行足。
善逝
解知一切法 自得妙道去
或时方便说 悯念一切故
灭除老病死 令到安稳处
以是故名佛 以为修伽陀
“修伽陀”,善逝,藏文中是“德瓦夏巴”。《大智度论》中说,“修”,好的意思,“伽陀”是去或说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好去、好说,或善妙的去、善妙的说。
“解知一切法,自得妙道去”,有的版本中是“自得妙道法”,但可能“自得妙道去”好一点。也就是说,佛陀以智慧遍知万法,能自在前往过去诸佛经行之道。
“或时方便说,悯念一切故,灭除老病死,令到安稳处”,佛陀怜悯众生的缘故,以种种方便为众生宣说佛法,灭除众生的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将众生安置于安稳、幸福之地,因此佛陀又被称为善逝。
也就是说,佛陀不仅自己到达了安稳之地,也让众生前往此地,所以叫善逝。就像一位好的老师,不仅自己要前往老师之道,还要以怜悯心为众生宣说断除生老病死苦、获得自在与安乐的解脱之道。
“修伽陀”是直接从梵语音译过来的词语,所以“伽”最好读jiā。而且《楞伽经》的“伽”也应该读jiā。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经是佛陀当时是在楞伽山宣讲的。还有,藏文中念gā的地方,汉文一般念jiā,比如约嘎——瑜伽,南无僧嘎雅——南无僧伽雅。在巴利文中,也是念的南无僧嘎雅,没有谁念南无僧qié雅。汉地经常说《楞qié经》、僧qié,但念qié不一定对,我觉得qié改为gā的发音可能好一点。
佛陀悲悯可怜的众生,佛陀的智慧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众生,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众生。众生确实很可怜,无论哪一道的众生都很可怜。各位现在不一定能感受到明显的痛苦,但苦因一直在相续中,后刹那会成熟苦果,这就是行苦。无论是否发现,众生其实一直在苦因苦果中流转。当然,佛陀的智慧始终关注着众生,如果能用心祈祷,佛陀的智慧当下就会降临,就像护法神祈祷文里讲的,“若呼唤,定前来,若劝请,必降临”。这需要一种缘起。
我今天让大家好好念诵度母心咒。如果能以真诚的心祈祷度母、观世音菩萨、莲花生大士,那么我们的所愿都能成办。虽然诸佛菩萨具有不可思议的智慧、慈悲与能力,但如果众生没有虔诚地祈祷,诸佛菩萨的加持也不一定能迅速降临。所以我们要养成随时祈祷的习惯,尤其是最近,要经常祈祷诸佛菩萨。
如今国内外的很多事情都不乐观,比如成百上千年一遇的罕见自然灾害的发生,有的专家说,这与全球变暖有关。这次河南郑州的暴雨,导致一千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一千多亿元,已经成了历史性的灾难。还有德国西部也出现了特大水灾,一栋栋的房屋被泥水淹没,通信中断,百余人失踪。最近非洲的斯威士兰等地正在发生暴乱,那些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心里早已积攒了一肚子怨气,这次因为疫情的暴发,人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结果一些人开始出来打砸抢。包括古巴也在发生暴乱。前段时间,俄罗斯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温度高达四五十度。加拿大本来是比较湿润的地方,最近特别干燥,森林燃起大火。印度前几天仅打雷就劈死了几十人。最近缅甸的情况也很糟糕。再加上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各个国家都难以控制。一看新闻,到处都是天灾人祸,真不知道这个世界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我们现在虽然没有遇到大的灾难,但下大雨的时候也要注意山体滑坡。我来这里已经三十多年了,第一次见色达河涨得这么厉害。上次回来,车都差点被河水冲走。生命其实非常脆微,尤其是现在,今天还好好的一个人,也许明天就遭遇了天灾人祸。一些难以想象的灾害可能会忽然出现。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要祈祷度母、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来救度这些可怜的众生。看到郑州发生的水灾,确实让人很揪心、很痛心。大家一起念度母心咒、莲师心咒和观音心咒回向给他们。
(堪布带领大家一起念诵:“嗡 达咧嘟达咧嘟咧 娑哈……”“嗡阿吽 班则格热班玛色德吽……”“嗡玛呢巴美吽……”)
最近大家多念心咒、祈祷诸佛菩萨。这个娑婆世界,如今更是灾难重重。人类肆无忌惮地杀害其他众生的生命,欲望膨胀,行为粗暴,得到了还不满足,还要更多地占领和破坏。现在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对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所以这也许是大自然的反击,是对人类的报复。
一方面,人类应该反省自己的恶心和恶行。同时,作为佛教徒,要经常祈祷诸佛菩萨,而且至少要做到不破坏大自然,尽量做到知足少欲。生活必需品不得不使用,但除此之外,没有必要以自私心过度地占用和浪费。我们如果不反省和改变,最后只能自食其果。
世间解
知世所从来 亦知世尽道
以是故名佛 为路迦鞞陀
“路迦鞞陀”,世间解,藏文中是“杰定钦巴”。
佛陀完全明白世界的本质,知道世界是如何形成,也知道世界的边际。而且佛陀不仅了解世俗层面的真相,还了解胜义层面的实相,因此佛陀又被称为世间解。世间的科学家、天文学家也许知道部分的情况,唯有佛陀知道世界的前际和后际。
“路迦”,也就是《佛子行》的顶礼句“那莫罗给夏绕雅(顶礼世间自在观世音菩萨)”中的“罗给”,意为世间;“鞞陀”,了解的意思。也就是说,佛陀了解世间的前际后际以及所有的真相。佛陀知道苦空无我等真谛,也知道哪些是众生、哪些是非众生、哪些是世间、哪些是出世间,所以叫世间解。
佛陀的十个名号,《大智度论》中有详细的解释,你们方便时,可以参阅。《大智度论》里有些词的用法与《圣大解脱经》中的完全一致,所以我认为,《圣大解脱经》应该就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如果它们的译者不同,译风和词的用法也应该有一些差别。鸠摩罗什特别注重依当时姚秦的语言译经,《大智度论》中就用了很多秦语。
无上士
戒定慧等眼 无及况出上
以是故名佛 为阿耨多罗
“阿耨多罗”,无上士,藏文中是“那南美巴”。
佛陀的戒定慧三学无与伦比,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更何况超出其上呢,因此,佛陀又被称为无上士。
调御丈夫
大悲度众生 软善教调御
以是故名佛 富楼沙昙藐
“富楼沙昙藐”,调御丈夫,藏文中是“杰文德瓦 卡洛杰瓦”,具调伏、驾驭能力的大丈夫。“富楼沙”,丈夫;“昙藐”,调化、调御。
佛陀具有大慈大悲心,为了度化众生,时而以软语教化众生,时而以善语教化众生,时而以苦切语教化众生,时而以杂语教化众生,时而以粗暴语教化众生,以种种语言教化众生的缘故,佛陀又被称为调御丈夫。
《大智度论》中讲,为什么说佛陀是调御丈夫而不是调御女士?实际上,无论男士、女士,佛陀都能度化,但因为丈夫在家能管妻子,而且也可以用大丈夫来称呼女士,因此说调御丈夫。
佛陀度化众生极为善巧,能够根据众生的不同根基宣说不同的语言。我们可能很难做到,本来这个人应该以柔软的语言度化,可是我们却对他说粗暴的语言,或者本来应该以粗暴的语言度化,可是我们却过于温柔,结果他不仅没有得到调化,反而越来越凶。一般人没有调化众生的能力,但佛陀完全知道众生的根基,而且能够因机施教。
天人师
智慧无烦恼 说最上解脱
以是故名佛 提婆魔努舍
“提婆魔努舍”,天人师,藏文中是“哈当弥敦巴”。
佛陀具足智慧,没有烦恼,为众生宣说最无上的解脱之道,因此佛陀又被称为天人师。
佛陀宣说的是最无上的解脱道,而不是暂时的解脱道。暂时的解脱,父母可以宣说,仙人可以宣说,包括医生也可以宣说让病人暂时解脱于疾病之苦的方法。而无上的解脱,唯有佛陀才能宣说。
我们当中有没有人能宣说最上的解脱道呢?可能没有,所以我们不能称自己为天人师,只有佛陀可以被称为天人师。
有的版本中是“提婆魔努舍喃”。“提婆”,天;“魔努舍”,人。译者在翻译时,省略了“喃”字。可见,翻译时为了工整,偶尔也可以省略或缩写。
我们做翻译的人,遇到颂词实在是装不下那么多的字数时就会很苦恼,好像去掉也不行,保留也不行,不过这里就去掉了一个字。
《大智度论》中说,佛陀不仅度化天和人,也度化鬼神和龙王等众生,为什么只说天人师?因为在佛陀度化的众生中,天和人占比多,而且“天”统摄紧那罗等天上的众生,“人”统摄地上的众生,因此称为天人师。
佛陀
三世动不动 尽及不尽法
道树下悉知 是故名为佛
“佛”,也就是佛陀,藏文中是“桑吉”。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遍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的一切法,包括器世界(不动)的法和有情世界(动)的法、灭的法和不灭的法、常有的法和无常的法、显现的法和不显现的法、有为法和无为法等等。佛陀大彻大悟时,见万事万物如见手中的庵摩罗果一般,悉皆通达,通彻无碍,无有不知,因此称为佛陀——自觉觉他的大觉悟者。
这以上是佛陀的十号。
这部分内容,以后可以放在考试题目里。这次的考试题已经出完了吧?如果还没出完就加在里面,让他们凭自己的理解来答。我讲的课因为不用考试,所以你们都不好好复习,太过分了(众笑)。不过这样也好一点,不给大家太大的压力——不好的老师一般不会给学生压力。
罪性直指法
| 尔时。十方诸佛入神通三昧。而自举身。处于空中。异口同音。唱如是言。是善见王子及以三千人。汝等罪性。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
那时,十方诸佛入于神通三昧,升入虚空,异口同音对善见王子说:“善见王子,你们的罪性既不在外,也不在内,更不在中间。”
这是十方诸佛对罪性本体不存在的直指。实际上,依靠贪嗔痴而造下的杀盗淫妄等罪业,其本性不在外、不在内,也不在中间。
| 心实故善力实。
心的力量极其强大的缘故,善的力量也极为强大。
当了悟了这一点时,善的力量会非常强大。
| 心解故罪性解。
心得到解脱,没有任何执著时,罪性自然会解脱。
| 空慧故罪性空。
证悟了一切皆为空性智慧的缘故,其实罪性也是空性的。
| 信力故福力多。
信心的力量很强大的缘故,福德自然会增多,福德力自然会增强。
| 若能如是忏悔者。则为已见我。亦见多宝佛及诸分身者。
如果能这样忏悔,已经认识了心的本体的缘故,所以能见到十方诸佛以及过去多宝如来及其分身。
| 忏悔灭罪。以常见我今日教化诸菩萨。如是忏悔者。令我及分身。灭度多宝佛。一切皆欢喜。
佛陀继续说道:“依靠我今日教化诸菩萨的方式忏悔,能灭除无量罪业,这样忏悔的人,能令我与我的分身,以及过去多宝如来等一切诸佛如来皆大欢喜。”
多宝如来是东方宝净国的一尊佛,《妙法莲华经》中说,只要有佛陀出世弘扬《法华经》,多宝如来的宝塔一定会从地中涌现,为作证明,赞言善哉。
如果能安住于本性中忏悔,诸佛菩萨一定会为我们感到欢喜。汉地经常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业从心而起,若能以心来忏,那么心灭时,罪业自然消尽。这是诸佛菩萨最欢喜的忏悔方式。
| 十方现在佛。并过去未来。亦见亦供养。亦令得欢喜。
这样忏悔的人,就是在向十方三世诸佛做最殊胜的供养,而且十方三世诸佛都能照见此人,并为之欢喜。
| 顺此大乘经。得入菩提门。
依靠此经,能够顺利步入菩提之门。
按照《圣大解脱经》中所讲的方法忏悔和修行的人,一定能入于资粮道、步入大乘道。
今天讲了一个甚深的忏悔方法——罪性不可得。罪性于外不可得,于内不可得,中间亦不可得。当然,我们在证悟空性之前,也许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但至少能在理论上懂得这样的道理。
实际上,如果罪业的本性不可得,那么罪业所带来的痛苦其实也不可得。若能通达此理,并安住于心的本性中,这就是最无上的忏悔,也是对上师和十方三世诸佛最好的供养。因此,我们在忏悔时,应该按照此经以及《金光明经》中所讲的那样,安住于心的本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