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讲解·第24课
2021年5月18日
下面讲《圣大解脱经》。昨天讲了父子之喻:如果有父亲在身边,儿子就不会很叛逆;同样,如果佛陀在世,众生也不会造五无间罪、诽谤正法等。有些人可能想:既然如此,为何佛陀在世时还有提婆达多、六群比丘等恶行眷属呢?
实际上,提婆达多、六群比丘等眷属的不如法行为是一种示现。佛陀在《法华经》等经典中说明了这一点,并对提婆达多做了成佛的授记。六群比丘的情况也很类似,虽然《毗奈耶经》等经典中说六群比丘很调皮,但大乘《无想经》中讲:“六群比丘实非弊恶,所行之法亦同佛行。”六群比丘实际上并不坏,他们所行之法与如来无别。当时佛陀正是借由他们行为不如法的缘起,才制定了相关戒律,令佛法长久住世。
此经难遇
| 善男子。若八万劫以为一日。以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以此岁数。过百千万亿劫。得值一佛。
佛陀告诉虚空藏菩萨:“善男子,若以八万劫作为一日,以这样的三十日作为一个月,以十二个月为一年,如此过了百千万亿劫值遇一尊佛……”
即使按照我们现在的一日来计算,百千万劫的时间长度也是难以想象的,何况以八万劫为一日来计算呢?过了这么长时间才能遇到一尊佛。
| 复过是数。得值一佛。此经难值。
又经过这样的百千万亿劫,值遇一尊佛,但《圣大解脱经》仍难以值遇。
| 复过于是。得值此经。
又经过百千万亿劫,才值遇《圣大解脱经》。
也许有人会想:“得到这本经书应该是件很容易的事吧?我只是偶然在书店看到了,就买了一本。”若不相信因果另当别论,若相信佛语、相信因果规律,就应该清楚:每个人之所以能得到这本《圣大解脱经》,都是自己多生累劫发善心、积累善根资粮的结果。
| 得值此经。即值十方三世诸佛。
值遇《圣大解脱经》,也就是值遇了十方三世诸佛。
《犊子经》中说:“佛不可不信,经不可不读,道不可不学。”此经中,佛陀以一个公案说明了这个道理。有一次,佛陀示现生病,就让阿难去一位婆罗门家乞牛乳。那个婆罗门让阿难自己去牛圈里挤牛奶,但那头母牛性格非常暴躁,无人能靠近。帝释天见此情形,便显现为婆罗门的形象站在母牛身边,对它说:“如来示现风疾,你能否给他提供一些乳汁?如来是人天导师,具足种种功德,供养他乳汁会获得无量福德。”母牛以人的语言回答:“可以,但请你只取前两乳的乳汁,后两乳的乳汁留给我的小牛食用。”
小牛说:“佛陀难以值遇,若是佛陀需要乳汁,我不喝也没关系,我喝水、吃草就可以了。往昔,我由于听信恶知识的话不信佛经,于16劫中转生为牛马。现在我听到了佛名,请将我所食之乳全部给佛陀吧!”后来,阿难得到了牛奶,并以之供养佛陀。
这个公案也说明,佛陀和佛法确实难以值遇。
总而言之,大家不要觉得遇到这部经是很容易、很偶然的事。我曾采访过一些大学生、佛教徒,他们经常说:“我以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上师,看了一本书,就步入了佛门。”其实,看似偶然的机缘,是因缘集聚的必然结果。大家应该珍惜所遇之法,有机会也将其分享给他人。
等这部经讲完,我们会做一个很好的汉文本。这次我非常认真地对照了藏文译本、敦煌本和《大正藏》中的版本。藏文本的译者,是前译时期的大译师益西得(智军),他翻译的佛经是非常可靠的。因此,我们这次校订的版本应该也比较准确。将此经典分享给他人具有很大功德,这也是弘扬佛法的一种很好方法。
| 是故智者。受持读诵。书写解说。能除邪见无明烦恼结漏重罪。住于福田。能消世间。无量供养。
因此,有智慧的人受持、读诵、书写、为有缘人解说此经,能遣除相续中的邪见、无明、烦恼结漏、重罪,并成为福田,能消世间无量供养,不会积累罪业。
“结”和“漏”,在上下阿毗达磨中都讲得比较清楚,我在这里就不解释了。
有些出家人、居士觉得自己业障深重,不敢接受供养。佛经中也说,若要接受他人供养,要么具足清净戒律,要么具足禅定或已证悟,否则很难消化信施。而此处讲,若能经常念诵、受持《圣大解脱经》,接受供养就不会成为罪障。
|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辟支佛尚不能消世间供养。何况凡夫得消供养。
虚空藏菩萨问佛:“世尊,辟支佛尚且不能消化世间供养,凡夫又怎能消化呢?”
虚空藏菩萨认为:断除了烦恼障和部分所知障的辟支佛都不能消受供养的话,那一般凡夫通过受持、读诵《圣大解脱经》就能消受供养吗?这是否有点太简单了?
| 佛言。善男子。辟支佛不消供养。无有是处。虽不能说法度人。入禅三昧。从三昧起。现大神通。度诸众生。得消供养。
佛陀回答:“善男子,辟支佛不能消受供养的说法是不合理的。他们虽然不能以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但可以入于三昧,起定后显现大神通,并以此度化众生,因此他们可以消受供养。”
关于辟支佛能否消受供养,虚空藏菩萨应该不会乱说,或许不同经典中有不同说法。
《中论》等经论中说,辟支佛也叫独觉,分为麟角喻独觉和部行独觉,他们都不依讲经说法度化众生。有些经典中还说,部行独觉偶尔也会讲经,但这不是他们的专业。他们主要依靠入于三昧,起定后显现大神通,身上出现猛厉的火焰、降下大雨、有变无、无变有等,令众生见而生信,得到度脱。既然辟支佛有这样的能力,就不可能无法消受供养。
所以,佛陀首先告诉虚空藏菩萨:独觉肯定是可以接受供养的。
| 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经中所说。邪见破戒。不得共一国同住。一河饮水。说戒布萨。忏悔自恣。此人名为。退失圣道。不入众数。
这时,虚空藏菩萨又问佛一个问题。
他说:“世尊,佛经中说,持邪见、破戒是非常严重的罪业,这种人不能与僧众共住,也不能参与僧众的说戒、布萨、忏悔、自恣等羯磨仪式。他们破了见解和戒律,已从圣道和僧团中退失,就不能再入于僧众的群体了。”
“共一国同住”的“国”是指地方、地域。
有些显宗经典中说:破戒者不能与僧人共住、吃饭、交谈、同行等。密宗对此讲得更为细致,如《闻解脱续》中说:不能与破密乘戒者住在一个山谷中,也不能与其喝同一山谷中的水。有些论典中还说:如果一个山谷中有一个破誓言的人,整个山谷都会被晦气染污,那里所有的人都会受到影响。
| 云何而言。得消供养。
破戒、持邪见者连僧众的资具、经堂都不能使用,也不能与僧众一起用餐等,那他们受持读诵《圣大解脱经》就能消受供养了吗?
虚空藏菩萨的问题还是比较尖锐的。在密宗当中,破誓言是非常麻烦的事,金刚道友之间、上师与弟子之间吵架都会形成晦气。我前几年翻译的《色拉康卓传》中说,她经常受到破誓言晦气的影响,她的孩子有的胎死腹中,有的在降生时死去。《大圆满前行》中也讲,一位大德说:除了破誓言者以外,没有人能伤害我。可见,破誓言的晦气确实存在。
破小乘戒律没有破密宗誓言那么严重。密宗的金刚道友之间不和、有严重矛盾,过失是很大的,护法神也会不高兴。前辈大德的传记中说,很多上师都是因为一些人失坏誓言而中断事业或示现圆寂的。有些行为看似简单,但若影响了师徒之间、金刚道友之间的关系,就有很严重的过失。
世亲论师的传记中说,他在尼泊尔看到一个僧人种地,就生起了厌离心,马上倒念尊胜佛母心咒,示现圆寂了。有时我会想:“世亲论师精通佛法,被誉为第二大佛陀,他不会那么玻璃心吧?”其实,即便是圣者菩萨,也会因为某种特殊因缘而示现圆寂。现在有些出家人的行为更加可怕,比如开拖拉机、玩抖音等,如果世亲论师看到这些,可能会生起更强烈的厌离心。
经论中说,破见、破戒者的确带有晦气。有些人经常跟金刚道友吵架,这种人就是所谓的恶友,他们常给别人带来痛苦,这种痛苦会直接影响戒定慧三学,令自他都无法生起禅定和智慧。
若具有阿底峡尊者那样的境界,或许能依靠恶友增上修行,但一般人就很难做到了。作为初学者,一定要远离破见者和破戒者。相对而言,破见者更加可怕,他们会口口声声说上师、佛法、道友的过失。跟他们稍微坐一会儿,就能感受到一大堆晦气,回去后要马上熏香、念咒来驱除。
| 若消供养。即与诸佛。同受应供。过于罗汉。辟支佛等。唯愿世尊。分别说之。
如果这样的人能消受供养,他们就与诸佛同等接受供养了,而且超过了阿罗汉和辟支佛等,请世尊为我们分别解说。
虚空藏菩萨觉得这个问题比较重要,就请佛陀为大家开示。
| 我闻此已。亦为众生。如佛解说。令得度脱。
我听闻此理后,也会按佛陀所说,为众生解说此理,令其得到度脱。
虚空藏菩萨觉得佛陀所说似乎前后矛盾,或许有些众生也有这种疑惑。
《花鬘论》(戒律论典)中也讲:无学道者像主人一样享用信财,有学道者以接受信士供养的方式享受信财,具足禅定者以世尊开许之方式享用信财。我以前翻译的《极乐愿文大疏》中引用过这个教证。
| 佛告虚空藏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今者。慈悲具足。哀悯众生。而问此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佛陀说:“很好很好!善男子,你具足慈悲心、哀悯众生而问了这个问题。你仔细聆听、好好思维、善加忆念,我会为你分别解说。”
看得出来,佛陀当时很高兴,虚空藏菩萨问什么问题他都乐于回答。
| 善男子。此经境界。非声闻缘觉所知。亦非诸魔外道。凡夫思惟境界。唯佛能知。汝亦得达。
善男子,《圣大解脱经》的境界,并非声闻缘觉所能了知,更非诸魔外道和凡夫所能思维,唯有佛陀才能了知,你(虚空藏菩萨)也能通达一部分。
下面佛陀将以比喻告诉虚空藏菩萨:破见、破戒者读诵、受持《圣大解脱经》,就可以享用信财。
| 善男子。我常为行菩萨道者。说施行檀。不观好恶。福田成就。
善男子,我常为行持菩萨道者说:布施时不要分别众生的好与恶,认为某个对境可爱就对他多做布施,认为某个对境丑陋就不做布施,而应一视同仁地平等布施,如此则能使布施对境都成为福田。
平等布施很重要。《增一阿含经》中说:“施当普平等,终不有所逆,必当遇圣贤,缘斯而得度。”布施应当普皆平等,如此不会违逆任何对境,必定会遇到圣贤而获得救度。
文殊发塔
以前我讲过五台山文殊发塔的公案。南北朝时期,五台山灵鹫寺举办无遮斋会,当时来了一个女人,领着两个孩子,还带着一只小狗。她向知客僧请求施舍一顿斋饭,可是还没到开饭时间,知客僧便去请示住持大和尚。由于女人身无分文,她见到住持和尚后,便将自己的一缕头发供养三宝。
住持和尚吩咐给他们一行三人吃了一顿斋饭,女人又说:“我的小狗还没吃饭,师父可否给它布施一顿斋饭?”住持勉强同意了。女人又说:“大师父,我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可否给他再布施一顿斋饭?”住持忍无可忍,就把她训斥了一顿。
女人随即回了一个四句偈:“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着处,致使阿师嫌。”随即腾到虚空中,现出文殊菩萨化身,两个孩子现身为日光童子和月光童子,小狗现身为文殊座下的青毛狮子。
文殊菩萨在虚空中说:“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如爱憎何?”他在众人请求下讲了平等心法门,并消于虚空。
住持特别后悔,将文殊菩萨留下的头发起塔供奉。据说,明代有人将发塔打开,看到头发还在,呈金黄色,且变化不定,非常稀有。
所以佛陀说:若对众生平等布施,他们都会成为福田。
| 而说是言。布施畜生。得百福报。布施阐提。得千福报。
并且说:布施狗、狼等旁生会得到百福德,布施一阐提会得到千福德。因为后者是人,对人做布施比对旁生做布施的福德大。
| 善男子。断善根者。死趣阐提。无惭愧者。死趣畜生。畜生阐提。果报熟者。尚能受供。种人福田。何况此人。
善男子,断善根者死后会转生为一阐提(这是讲转生为一阐提的因缘),无惭愧者(藏文译本中是“不报恩者和无惭愧者”)死后会转生为畜生。连畜生和一阐提都能受供,成为人们的福田,何况是破见、破戒后受持《圣大解脱经》的人呢?
这个道理很关键。佛陀的意思是:虽然布施一阐提比布施旁生功德大——一阐提和旁生应该是世间最低劣的众生——但二者都是福田。也就是说,对一阐提做布施,给小猫、小狗喂食,都会获得福德。既然没有受持《圣大解脱经》的人或旁生都堪为福田,要对其平等布施,那么破见、破戒后受持此经者就更堪为福田了。
可见,破戒者、持邪见者、造五无间罪者、诽谤正法者,若持诵《圣大解脱经》,都可以接受布施。
| 以是义故。今此大乘。大通方广。威德力大。不可思议。能使破戒五逆。诽谤正法。邪见烦恼。悉得除灭。能受供养。
因此,这部大乘大通方广《圣大解脱经》的威德力和加持力不可思议,能无余灭除破戒、造五无间罪、诽谤正法、持邪见的罪业和种种烦恼,使之堪受供养。
在藏地,很多人如果年轻时曾造下谤法、杀生等恶业,或出家后又还俗,其内心会始终有一些阴影。到了晚年,他们会十分重视持诵《圣大解脱经》,以此忏悔罪业、增上福报。
现在毕竟不是初劫,很多人在生活和修行中,多多少少会违犯一些戒律、舍弃一些见解,甚至有意无意地诽谤过上师和正法。因此,大家确实应该常诵此经。如果实在没时间念诵,就将其供奉于佛堂,经常供香、供水等,功德也很大。
有些人曾造过恶业,做过一些别人知道或不知道的坏事,从此心中就蒙上了阴影,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对人生彻底失去了信心,没有勇气面对生活,也没有力量忏悔、学法,常常想:“我的一切都完蛋了,那就这样吧,堕落就堕落吧。”
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合理,也非智者的选择。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慈悲,又何谈对别人慈悲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造了罪业以后,要尽量依靠《圣大解脱经》等经典来忏悔。
我想,大家在临死之前能听到《圣大解脱经》的传承,是非常有意义的。
|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不可思议。大通方广。威神之力。亦不可思议。受持经者。其人功德。亦不可思议。
虚空藏菩萨启白佛陀:“世尊,诸佛如来的加持和功德不可思议,大通方广《圣大解脱经》的威力和加持力不可思议,受持此经的功德同样不可思议。”
虚空藏菩萨终于明白了,于是在佛陀面前归纳了三个不可思议。
|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得不可思议无边功德。
佛陀说:“是的,确实如你所说,此三者具有不可思议无边功德。”
佛经中说:“佛陀功德不可思议,佛法功德不可思议,僧宝功德不可思议,于不可思议生信,异熟果报不可思议。”三宝的功德确实不可思议。其中,佛陀的智慧和功德尤为不可思议,否则他无法宣说如此殊胜的经典。《圣大解脱经》的威神力和加持力也很不可思议,受持此经者所获功德同样不可思议。
佛经中的一些道理是比较微妙的。我们也可以好好想一想:遇到此经,自己无始以来所造罪业都有机会得以清净;自己的人生在很多方面都比较失败,但依靠这部经典,每个人都可以重拾自信、点燃希望之火,这非常有意义。
下面,佛陀讲了自己的经历:未遇此经前,他历经多劫都未得授记;遇到此经之后才获得无生法忍,并得到了授记。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我就讲一下字面意思。
| 尔时世尊。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念往昔。过去有劫。名曰清净。我于此劫。供养九十二亿那由他诸佛如来。以行小乘。多诸过罪。犯戒无量。是诸如来。不见授记。
这时,佛陀告诉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善男子,我想起往昔有一个劫叫做清净劫,我在此劫供养了九十二亿那由他诸佛如来,但由于在行持小乘法过程中违犯过无量戒律,诸位如来并未给我授记。”
此为佛陀所讲第一个劫的经历:他在清净劫供养了九十二亿那由他如来,但因戒律不清净而未得授记。
| 复过此劫。劫名乐见。我于此劫。供养四十二亿诸佛如来。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
过了清净劫,有一个劫名叫乐见劫,我在此劫供养了四十二亿诸佛如来,这些如来也未对我授记。
可能佛陀因地时也不太听话,违犯过很多戒律。不管怎样,即使供养了这么多如来都未得授记,他还是没有对修道失望。
前天有一个道友来找我,一边流着鼻涕一边很伤心地说:“我已经念了100万遍法王如意宝的祈祷文,却连一个好梦都没有,怎么办?”我说:“没事,念100万遍也不算什么,还是继续努力吧。”
此为第二劫的经历。
| 复过此劫。劫名梵音。我于此劫。供养二十二亿诸佛如来。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
乐见劫过后,有一个劫名叫梵音劫,我在此劫供养了二十二亿诸佛如来,这些如来也未对我授记。
此为第三劫的经历。
| 复过此劫。劫名心喜。我于此劫。供养八万四千诸佛如来。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
梵音劫过后,有一个劫名叫心喜劫,我在此劫供养了八万四千如来,这些如来也未对我授记。
此为第四劫的经历。
| 复过此劫。劫名救苦。国名庄严。佛号大施如来应供正遍知。十号具足。我于此劫。供养四十亿诸佛如来。得闻此经。
心喜劫过后,有一个劫名叫救苦劫,当时有国土名为庄严国土,有佛名为大施如来应供正遍知(藏文译本中,此处有佛的十名号),我在此劫供养了四十亿如来。那时(第五劫),我才得以听闻《圣大解脱经》的名称。
可见,《圣大解脱经》最初并非由释迦牟尼佛所宣说,而是像《法华经》一样,过去诸多如来都曾宣说。
| 烦恼永除。自犹未睹。
我听到此经名称后,就永远断除了烦恼障,但还未见此经内容。
藏文译本中的意思比较明显:当时佛陀虽然听到了这部经的经名,但还没有看到经文。
| 我于尔时。皆以一切不可思议供养之具。而供养之。是诸如来。亦不见与我授记。
当时,我以一切不可思议的资具供养四十亿如来,但诸位如来也未对我授记。
以上为第五劫的经历。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总结。
| 善男子。我于往昔若干劫中。供养若干诸佛如来。尊重赞叹。烦恼得除。
善男子,我在往昔的很多劫中(前面只提了五个劫,实际上还有很多劫)供养了若干诸佛如来,并对其尊重、赞叹,使烦恼得以遣除。
| 具足声闻威仪禁戒。净修梵行。学行布施。一切持戒及行头陀。离于骄慢嗔恚愚痴。忍辱慈心。如闻能说。勤行精进。
当时我非常精进地修行,具足声闻的威仪、戒律、梵净行等所有出家人的行为,还在如来教法中学习行持布施、持戒、十二头陀行,远离骄慢、嗔恚、愚痴(此处未讲贪心,藏文本中亦无),修习安忍和慈悲心,对于佛陀所讲的教法,我都如理如法地精勤修持。
| 一切所闻。受持不失。
对于自己听闻的任何法,我都努力受持,不会忘失。
佛陀因地时,不像有些人一样,今天听一堂课,明天就忘记了,他对于在每位如来面前听到的法都会受持不忘。我们高级讲考班的道友,每次听课时也会做笔记,但只要哪一天不用讲考,有些人就不记了。
| 独处远离。入诸禅定。出禅定已。随所闻慧。读诵思议。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
我还依止寂静处,入于种种禅定,出定后在不同地方听闻正法,读诵、思维。但是,诸位如来还是未给我授记。
以上讲了佛陀因地时,在依止诸位如来的过程中非常勤奋地修学。有些修行人的确很努力,但一直没有得到授记。
| 何以故。所受禁戒多毁犯故。深著声闻二乘行故。不闻大乘方广经故。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对自己所受戒律多有毁犯,即持戒不是很清净;而且我深深耽著声闻缘觉的二乘行为,没有听闻像《圣大解脱经》这样的大乘方广经典。
守持小乘戒律、修行小乘法当然是非常好的行为,但若未听闻大乘佛法,要获得究竟解脱还是很困难的。
前世听闻、信受佛法的情况,对于此世闻法所得有很大影响。我现在正在翻译《称赞大乘功德经》,此经中讲:“佛陀于一切时,从诸毛孔中任运流出无量法光,以一妙音为众生同等降下法雨,但不同有情所听到的法有很大差别:以前信乐二乘法者,听佛所说为二乘法;以前信乐无上乘者,听佛所说为无上乘法;以前信乐种种乘法者,听佛所说为种种乘法;以前信乐人天乘者,听佛所说为人天乘法。以前未曾闻法者,只能看见佛陀于众会中默然而坐,什么法都听不到。曾听闻大乘法而诽谤者,会于无量劫中堕入三恶趣、转生人天备受痛苦,此后再次听闻大乘佛法时即能生起随喜心、净信心,并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可见,听闻大乘佛法真的很重要。大家这一世听闻大乘经典,即使此生不能解脱,下一世、再下一世也是有机会的。
| 以是义故。若诸菩萨摩诃萨等。应当远离二乘之行。修集大乘方广经典。则得授记。
所以,诸位菩萨摩诃萨应当远离二乘和世间乘的行为,修集大乘方广经典,如此才能得授记。
《称赞大乘功德经》中讲:宁可堕入地狱、旁生、饿鬼当中,宁可入大火坑救诸众生,也不愿舍弃菩提心而取证小乘四果。小乘四果虽为断除烦恼的解脱果,但还未断除自私自利心,而自私自利心是大乘行人最大的敌人。
在座各位也要远离二乘之心,修集大乘方广经典,深入通达大乘佛法的真义。
| 若我从一劫至另一劫。说是佛名。不可得尽。
如果我从一劫到另一劫一直说我供养依止过的诸佛名号,也是无法穷尽的。
佛陀因地时依止过不可思议数量的如来,前文讲过,他在多个大劫中依止了数以亿计的如来,其他经论对此也有提及。我们作为佛陀的追随者,也不要认为今天听一堂课,明天就会证悟空性。因为佛陀是在多生累劫中不断升华自己、积累资粮,最后才获得成就的。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也要具有长远的发心和远大的理想。
| 善男子。我过是后。得见定光佛。为无量大众。说是大乘大通方广。
善男子,我在经过若干劫、供养了无数佛陀后,得以见到定光佛,他当时正在为无量大众宣说大乘大通方广经典,即《圣大解脱经》。
| 我于尔时。得闻得见彼佛所说。受持读诵。思维其义。即得无生法忍。
我在那时才听闻、见到定光佛所宣说的《圣大解脱经》,之后如理受持、读诵、思维经中之义,由此获得了无生法忍。
用现在的话来说,定光佛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定光佛面前听到、见到了《圣大解脱经》,听闻此经后如理受持、读诵、思维而获得了无生法忍。
| 定光如来。即授我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
定光佛即对我授记:你未来会成佛,佛号为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
佛陀依止了那么多位如来都未证无生法忍,未得授记,直至遇到定光佛。当然,佛陀因地的事迹数不胜数,得授记的因缘也不止一个,此处只讲了其中之一。
| 是故。善男子。受持是经。疾至佛地。况消世间。人天供养。
所以,善男子,受持《圣大解脱经》能速疾趋至佛地,何况消受世间人天供养呢?
既然受持此经可以迅速成佛,那消受人天供养倒是小事了。过两天念修金刚萨埵时,稀饭也好,人参果也好,你只要一边拿着《圣大解脱经》一边享用,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