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讲解·第15课
2020年10月2日
《圣大解脱经》总共有上、中、下三卷,今天会把上卷讲完,应该有15堂课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违缘,非常顺利。
今年年初发生了疫情,当时我们都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共同讲闻佛法的机会。但今年我们还是学完了几部经典,包括《父母经》《赞僧功德经》和《地藏经》。《圣大解脱经》也是临时安排的。
今天能圆满讲完上卷,我很开心,特别感谢所有发心人员。很多道友在文字、音频、视频、管理等方面默默无闻地发心,为大家提供各种方便,确实非常难得。如果没有大家的努力和配合,在如此浊世,想听闻大乘佛法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以前,我每年除了一两个月以外,几乎每天都在讲课。今年比往年讲的课少了一些,因为现在要讲课也没有那么简单,一是身体不是太好,二是有各种琐事。但总的来讲,今年还算比较不错。像我这个年龄的堪布、法师,一直努力参与管理和讲课的也不是很多。只要我在努力,就有一种满足感。
各位道友也特别听话,各方面都很努力,学法意乐也不错。
总之,由于各种因缘集聚,我们圆满了《圣大解脱经》上卷的讲闻。后面部分什么时候讲,现在还定不下来,再看情况。我想大家应该会关注和重视的。
接下来继续讲诸位菩萨的名号。大家以后最好能念诵这些名号,即便不能念,今天现场能够听闻也应该感到荣幸。在如此浊世,能听到不同经典中记载的大菩萨的名号,获得人身也算是非常有意义了。
对于诸位菩萨的名号,我主要对照了《佛名经》,还参考了《圣大解脱经》的敦煌本、《大正藏》版本和藏文译本。所以我这里就将不同经典、译本的对比情况给大家做个粗略介绍。至于每位菩萨的具体情况,大家课后可以再了解一下。
| 南无种种庄严菩萨。
《佛名经》中有。种种庄严菩萨也被称为种种庄严法王子菩萨。
| 南无释幢菩萨。
《菩萨善戒经》中说,释幢菩萨能令受苦众生常常忆念苦事。可见这位菩萨非常关心众生的疾苦。
| 南无顶生菩萨。
“顶生菩萨”,在《佛名经》中是“顶生法王子”。这位菩萨之所以被称为“顶生”,有可能与他的生处有关。以前,有些转轮王也是从肉髻中降生的。
| 南无明王菩萨。
《佛名经》中无此名号,但其他经典中有所提及。
| 南无大光菩萨。
佛经中说,大光菩萨为北方世界的一位上首菩萨。
| 南无奢提菩萨。
藏文译本、《佛名经》中都有此名号。“奢提”意为无有畏惧、无有热恼。
| 南无密积菩萨。
“密积菩萨”,《佛名经》中是“密疏菩萨”。
| 南无华睒菩萨。南无上首菩萨。
此二名号在《佛名经》中有。
| 南无普现色身菩萨。
《维摩诘所说经》中讲,普现色身菩萨问维摩诘居士:“您的父母、妻子、儿女等是谁?”维摩诘居士回答:“智慧是我的母亲,方便是我的父亲,法喜是我的妻子,慈悲心是我的女儿……”
| 南无神通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海德菩萨。
《佛名经》中有。《涅槃经》中说,海德菩萨是一位十地菩萨。
| 南无无边身菩萨。
《佛名经》中有。《地藏经》中提到,地藏菩萨为了利益众生也会显现无边身。《涅槃经》中说,无边身菩萨的身体可以发出无边光芒,令世间的天王等身光隐没、黯然失色,文殊菩萨告诉大众:“你们不要害怕,无边身菩萨要来此供养如来,以他的威德力,你们的身光才不复出现的。你们应该心生欢喜,不要恐怖。”
| 南无医王自在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迦叶菩萨。
《宝性论》的注释中经常提及,《涅槃经》中有一品是《迦叶菩萨品》,其中讲了佛性常有的道理。
| 南无无垢藏王菩萨。
《涅槃经》《佛名经》中均有此名号。
| 南无持一切菩萨。
《涅槃经》中有。
在原来的汉译本中,“南无持一切菩萨”的后面是“南无救一切菩萨”。但实际上,“持”本身就有救护之意,后来校对的人可能没有理解此义,又害怕缺漏,于是加上了“南无救一切菩萨”。其实是不用加的。
| 南无高贵德王菩萨。
《涅槃经》中有一品叫做《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 南无琉璃光菩萨。南无无畏菩萨。
《佛名经》《涅槃经》中均有此二名号。
| 南无海王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师子吼菩萨。
《涅槃经》中有一品是“师子吼菩萨品”。这位菩萨非常善于破除众生的疑惑之网,他曾问释迦牟尼佛:“您先前以庵摩罗果比喻四种人:外成熟内不成熟、内成熟外不成熟、内外均成熟、内外均不成熟。后面两种比较容易了知,但前面两种如何辨别呢?”佛陀回答:“这两种情况确实难以了知,因此我在经中说:首先,要与其共住;如果共住还不能了知,就与其久处,即长时间接触;如果久处还不能了知,就要以智慧来分析;如果以智慧还不能了知,就要深入观察。由此便可了知其持戒、破戒的情况。”也就是说,要通过四个方面来了解一个人——共住、久处、依智、深度观察,这样才能辨别一个人内外是否成熟,行为是否如法,是否破戒,等等。
我们最初与某个人接触时,也不一定能很快了解对方。如果他的语言和行为看起来很好,内心却并非如此,或者行为比较差而心地很好,或者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坠但心很坏,我们就很难辨别。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通过长期接触,并以智慧深度观察,才能发现一个人的本质如何。
总之,师子吼菩萨在观察人心等方面非常善巧。
| 南无陀罗尼菩萨。南无那罗延菩萨。
此二名号前面出现过,藏文译本和敦煌本中,此处都没有这两位菩萨的名称,但《大正藏》版本中有。“那罗延菩萨”在《佛名经》中有。
| 南无信相菩萨。
这位菩萨比较有代表性,下一品中会讲。《金光明经》《佛名经》中也提到了信相菩萨。
| 南无持地菩萨。
《宝星陀罗尼经》中说,这位菩萨发愿以女性形象度化众生,他的心像大地一样能持一切万物。
人的智慧等方面的确有差别。有些人只能接纳部分事物,比如对密法很有信心,对显宗就不太感兴趣;有些人俱舍学得很好,中观就学得一般;有些人做工程还可以,但背书不行;有些人擅长炒菜,却不善于打扫卫生……总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全才还是比少的。
这位持地菩萨则不同,他各方面都很擅长,而且显现为女性形象,令众生欢喜。
| 南无光严菩萨。
光严菩萨前面也出现过,《佛名经》中也有。
| 南无大辩菩萨。
在《正法华经》中,很多菩萨的名称与《圣大解脱经》中的名号相同。《正法华经》与《妙法莲华经》是一部经典,只是译者不同,前者为竺法护大师译,后者为鸠摩罗什大师译。我们前几年讲这部经时,依照的就是鸠摩罗什译本。该译本中,“大辩菩萨”被译为“大乐说菩萨”。两种译法意义相同,都表示这位菩萨喜欢辩论和说法。
我们这里有些法师也很喜欢说法,听说他们在疫情期间特别痛苦,因为经常找不到人听他讲法。而平时不喜欢说法的人就很快乐,他们觉得这是个休息的好机会。
| 南无慈力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大悲菩萨。
《悲华经》中说:大悲菩萨在宝藏如来面前发愿度化五浊恶世的众生。这位菩萨也许是宝海(海尘)婆罗门,也许不是。
| 南无依王菩萨。南无依力菩萨。南无依德菩萨。南无普济菩萨。南无普摄菩萨。定光菩萨。
这几位菩萨在《佛名经》中都有。
| 南无普光菩萨。
《般若经》《佛名经》中都有“普光菩萨”。
| 南无普摄菩萨。南无真光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拘楼秦菩萨。
《佛名经》中为“拘楼菩萨”。藏文译本中是“除邪信菩萨”,意为除掉邪的信心的菩萨。
| 南无天光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宝王菩萨。
《佛名经》中有,《菩萨璎珞经》中也有此名号。
| 南无弥光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教道菩萨。
敦煌本、《大正藏》版本中有此名号。《佛名经》中是“教导菩萨”。
| 南无导师菩萨。
藏文译本中没有,敦煌本、《大正藏》版本中有。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中记载,导师菩萨说:“若不了知正道之法,修行邪道,斯即不能护持正法。”这句话很重要。现在有些佛教徒、佛教研究者并不清楚何为正道,因为他们从未系统、全面地闻思过,只看过一两本佛教书籍,就以为自己已经精通了佛法。实际上,佛法经论浩如烟海,他们所了解的只能算是沧海一粟。若不了知真正的道法,不仅自己会修错,引导别人也会误人子弟,根本谈不上护持佛法。
所以,有些人若想护持正法,自己应该先非常认真地闻思。否则就会像导师菩萨所说,护持佛法、弘扬佛法、利益众生都将非常困难。
但有些道友没有弄清楚闻思的目的,好像参加辅导、讲考都是给法师看的——“我看了一本书,你开不开心?要不要给我发个奖品?”其实,闻思一方面是为了调伏自己的烦恼,另一方面是为了护持正法。
现在,佛教徒的综合水平不算很高,精通五部大论等显密佛法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个时代与以往不同,散乱的因特别多。听说有些出家人也在玩抖音、快手,看直播、吃播,这样可能没有多大意义,真的会浪费很多时间。
网上有些人也在说:“你这样做的话,不应该出家。”有些年轻出家人可能不知道取舍,就随意地玩一玩。但你们可以想一想,你在寺庙里获得了什么样的真理和智慧?这样玩是否合适?总之,大家要尽量遮止散乱,让自心融入正法。
今天我们开会的时候,大家也说:以前,喇荣那些老修行人,转经轮和念珠几乎不离身;而现在这些年轻出家人,手里拿念珠的越来越少,还经常用网络语言或电视剧里的语言沟通,他们之间比较有共同语言,特别爱闻思的人跟他们在一起就很难沟通。
作为法师和管理人员,对于新情况也要有所了解。今天我跟管家们说:“如果你们自己不会被外境诱惑,看一下抖音可能好一点。这样你们就会清楚,为什么很多人那么喜欢看抖音。”新时代必然会出现新事物,无论佛教徒还是世间教育界人士,都会面临一些新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既要合理,又要合情,不能完全遵循传统模式,将新事物全盘否定、一律遮止。
根登群佩说过:“认为旧的东西都是魔的,新的东西都是天人的,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对于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分析。现在这个世界已经完全变了,谁都无法回到二三十年前,我们需要正视这个现实。但也不能完全随波逐流,如果像大多数人那样,非常迷茫地随着时代潮流往前奔,什么事都人云亦云,最后也许会走投无路。作为修行人,很有必要看看这个世界,并做到不被外境所转,这一点特别重要。
导师菩萨也说:要学习正道,不然修行可能会搞错的。很多人问:“我现在怎么修?”其实这是你自己没有好好闻思才有的疑惑,如果好好闻思了,不可能问出这么简单的问题,诸佛菩萨、传承上师早已回答过“N多次”。(众笑)
| 南无大忍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华王菩萨。
《华手经》中有。
| 南无华积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慧光菩萨。
在《大集经》中,慧光菩萨说:“世尊,愚痴之人不能护法,我今修智故能护法。”他的意思是说:特别愚痴的人连自己如何修行都不懂,护法就更不用说了;我因为修智慧而智慧广大,故能护持佛法。这与我前面讲的内容基本相同。为了护持正法,大家应该努力修学、增上智慧。
很多人以前具足世间智慧,现在要多学一些出世间智慧,这很重要。在世间,大多数人学过达尔文的进化论,由此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但这个理论是否合理呢?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但可以思考。
佛教认为,人类在初劫时福报非常圆满,身体也很高大;到了末世,人类福报逐渐下降,整个世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基督教认为,人类是由亚当和夏娃创造的。
达尔文认为,人类是从鱼类等动物演化而来,因此人会越来越聪明。按照这样的逻辑,人类最后可能会像佛一样具足智慧。与之类似,藏地古代史记载,藏族人是猿猴的后代;汉地某些观点也说,许多人的祖先是云南元谋人。这些虽然是现在主流文化观点,但再过几百年,这种说法是否仍然被人们相信?很难说。
达尔文的进化论大概发表于1858年,后来就成了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多数人推崇的真理。尽管如此,我们可能还需要观察、研究——人类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类是越来越愚笨,还是越来越聪明?如果按他们所说,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那么几千上万年前的人类应该不如我们现代人有智慧,可是依靠考古所得到的两三千年乃至一万年以前的文明来判断,久远以前存在过的人类文明,要远远高于现在的人类文明。因此,仅这一点就完全能推翻达尔文的进化论。
我今天不是站在佛教的立场,也不是站在其他宗教的立场,而是客观地去分析这一问题。有些宗教信徒众多,其教理被成千上万的人承认。比如基督教,全世界范围内大概有二三十亿信徒。另外,无信仰者、科学界人士和民间,关于人类起源也有各自说法。其实,民间的一些说法还是富有智慧的,我们不能仅仅将其视为神话。
如果你去研究就会发现,汉地、藏地以及伊朗、印度,乃至世界各地,对于人类最早期的文明都有不同说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仅仅将某一种说法奉为真理是否合理呢?
科学家发现,在整个宇宙空间中,暗物质占97%以上,明物质占2%-3%。明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还有一种物质是等离子,占物质总体的99.9%,而气体、液体、固体只占0.01%。
关于世界的真相,很多人都认为“眼见为实”,其实人类看不到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且不说暗物质和神秘的事物,我们连宇宙、天体的情况都不了解,可以说是如盲如聋。其实,目前人们认为非常合理的观点,科学家还在不断探测、分析和研究,很多问题至今并无定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界的观点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某一阶段的科学论断并非完全确定的智慧,有些人却将其奉为不变的真理。比如,我们提到诸佛菩萨的名号、宇宙空间的无限性时,有些人就会用自己以前所学的道理来否认,因其思维模式已经僵化、固定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上学时学过的知识肯定是对的,关于世界和人类的起源,就是教科书上说的那样!实际上,他们所了解的知识,只是所有观点中的一种说法。即使现在人认同这种说法,未来人也不一定认同;即使科学界承认进化论等理论,宗教界等领域人士也不一定承认。
也许再过一段时间,主流文化又会改变。以前,地心说和日心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为真理,后来都被一一推翻;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之间也有明显的冲突,这一点大家也清楚。
所以,大家要以比较包容的思想看待诸佛菩萨名号、宇宙的奥秘等。其实,我们自己的眼界是十分狭小的,无法容纳包罗万象的宇宙。所以,不能仅以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衡量一切。也许你的老师一辈子执持一种观点,而他的老师却不一定如此。作为学生,如果你也执持某种观点,你的思想就像蛇被装在竹筒里一样,没有任何变通,非常狭隘。
当然,我并不是一定要大家接受佛教的观点,但佛教中的很多内容,确实能揭示宇宙万物的奥秘。从事物的现象到万事万物的本质,佛经中讲得一清二楚。
总之,刚才讲到,慧光菩萨说:若想护持正法,就需要修集智慧。
| 南无海慧菩萨。
关于海慧菩萨,《大集经》中有一个公案。海慧菩萨与佛陀说魔业及坏魔之法时,魔王波旬很不高兴,就率领魔众来到了讲法现场。海慧菩萨说:“世尊,我会将魔王波旬及其眷属送到庄严世界。”舍利弗问:“庄严世界离这里有多远?那里的佛陀名号为何?”
海慧菩萨说:“往东方过十二恒河沙等世界,有一个庄严世界,那里的佛陀名为破疑净光,他专门调伏魔众,给魔众转法轮。”
魔王波旬听了,心里很恐惧,就不想被送到那里,想马上逃跑。但是由于佛陀和海慧菩萨的加持,他跑不了,也无法隐身,已经卡在那儿了。他向佛陀求救:“世尊,请您发大慈心救护我!”佛陀说:“你求我没有用的,你应当向海慧菩萨求哀忏悔。”
于是魔王波旬向海慧菩萨合掌忏悔,发愿今后不做魔业。海慧菩萨说:“我对你没有嗔心,菩萨之法常应忍辱一切众生。波旬,你可以去礼觐破疑净光佛,由此能获得无量利益。”于是用右手为魔王摸顶,并以神通力令魔王立即到了庄严世界。
庄严世界的诸位菩萨对破疑净光佛说:“世尊,什么样的国土才有这么不清净的人?他如今还来到了这里。” 破疑净光佛说:“从此处向西方经过十二恒河沙等世界,有一个世界叫做‘娑婆’,那里有一位佛陀名为释迦牟尼佛,他正在为诸位菩萨说《大集经》。那里有一位菩萨名叫海慧,他宣说魔业时,这个魔王就率领魔众到了讲法现场,于是海慧菩萨就介绍魔王来到了这里。”
庄严世界的菩萨对波旬说:“善男子,你现在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远离魔业。我们可以做你的同学。”
于是魔王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诸位菩萨又请波旬坐到一个特别高的法座上,并请他讲《大集经》。魔王波旬依靠海慧菩萨的加持力,一字不漏地宣说了《大集经》,讲完之后就回到了娑婆世界。
所以,当魔王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也会说法的——文殊菩萨的传记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我想,既然海慧菩萨能加持魔王讲整部《大集经》,那我们好心好意给别人讲法并向他祈祷的话,他一定更会赐予加持。海慧菩萨总是在调化魔众,也许他的专业就是这个。
| 南无坚意菩萨。
《首楞严三昧经》中,坚意菩萨问文殊菩萨:“什么叫做多闻?”文殊菩萨回答:“若人得闻一句之法,即解其中千万亿义,百千万劫敷演解说,智慧辩才不可穷尽,是名多闻。”此处对于多闻的定义,侧重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比如听了《法华经》的道理以后,自己也能讲很长时间,甚至可以在多劫当中一直讲下去。当然,具有文殊菩萨和坚意菩萨那样的辩才方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有时想讲一个道理,讲一会儿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比如我出去演讲的时候,会提前做一些准备,如果让我讲两个小时,我就要考虑讲些什么内容。两个小时讲完以后,我可能就没有什么讲的了。菩萨就不是这样,他们对一句话都可以敷演解说百千万劫。当然,这是菩萨的幻化,我们普通人很难做到。
总之,对于“多闻”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 南无释摩男菩萨。
“释摩男”,藏译本中是“释迦族”。敦煌本中也有“释摩男菩萨”。有些经典中是“释魔男菩萨”。
| 南无金光明菩萨。
《金光明经》中有,《佛名经》中没有。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中也有金光明菩萨和后面三位菩萨的名号:“一心顶礼金光明菩萨摩诃萨,一心顶礼金藏菩萨摩诃萨,一心顶礼常悲菩萨摩诃萨,一心顶礼法上菩萨摩诃萨。”
| 南无金藏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常悲菩萨。
“常悲菩萨”,对众生心怀悲悯,常常愁忧悲恸的菩萨。《大般若经》中的常啼菩萨也叫常悲菩萨,法胜菩萨也叫法上菩萨。
《诸经要集》中说,菩萨会在三种情况下流泪:一是看到诸佛菩萨、上师等具有功德者时会流泪;二是看到没有功德的悲田,如乞丐等可怜众生,这时也会流泪;三是做大布施时会因欢喜踊跃而流泪。总之,菩萨在看到具功德者、不具功德者和做大布施时会流泪,这是菩萨的三种眼泪。
有些人得奖的时候特别开心,有些人得奖以后哭了很长时间。我们凡夫人的眼泪,有激动的眼泪、自私的眼泪、嗔恨的眼泪等,跟菩萨的眼泪不同。
以前法王如意宝讲《释迦牟尼佛广传》时经常哭,他老人家有时会说:“我作为一个老年人,经常这样哭很不好。”有时又说:“因忆念诸佛菩萨而流下的泪,可以积累无数劫资粮,非常有意义。”总之,法王讲佛菩萨传记时经常哭,讲到他的根本上师的事迹时也经常流泪。
| 南无法上菩萨。
《宝积经》中有。
| 南无财首菩萨。
敦煌本、藏文译本中都是“财首菩萨”。
| 南无山光菩萨。
从“山光菩萨”开始,以下一些名号见于《佛说海龙王经》,而《佛名经》中不一定有。
《海龙王经》总共有四卷,内容比较多,其中有很多菩萨名号,像山光菩萨、山慧菩萨、大明菩萨,在这部经中都能找到。以前我们讲过《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这部经比较短,主要讲十善的道理。
| 南无总持菩萨。南无山刚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登王菩萨。
藏文译本中没有,敦煌本中有。
| 南无山顶菩萨。南无山幢菩萨。南无山王菩萨。
《海龙王经》《佛名经》中均有此三名号。
| 南无伏魔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雷音菩萨。
《海龙王经》《大宝积经》中有此名号。
| 南无雨王菩萨。
《海龙王经》《佛名经》中有。
| 南无雷王菩萨。南无宝轮菩萨。
《佛名经》中有此二名号。
| 南无宝英菩萨。
“英”有光的意思。此名号《佛名经》中没有,《海龙王经》中有。
| 南无宝首菩萨。南无宝藏菩萨。南无宝明菩萨。
此三名号在《海龙王经》《佛名经》中均有。
| 南无宝定菩萨。南无宝印菩萨。
《海龙王经》《佛名经》中无此二名号。
| 南无宝场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宝严菩萨。南无宝水菩萨。
此二名号在《海龙王经》《佛名经》中有。
《佛名经》当中,二十品到二十五品讲了很多菩萨名号,其余一些名号是零散的。
| 南无宝光菩萨。
《持人菩萨经》中有一品叫做《宝光菩萨品》。
| 南无宝灯菩萨。
藏译本中,“灯”有燃烧之意。
| 南无宝现菩萨。南无宝造菩萨。
《海龙王经》《佛名经》中有此二名号。
| 南无乐法菩萨。
《佛名经》《华手经》中有此名号。
《华手经》中说,乐法菩萨非常爱求法、爱听法、爱学法。他当时是一位王子,为求法而游走诸国,见到一人坐在深坑旁边,对他说:“王子过来,我为您传一个佛所说的偈颂。”于是乐法菩萨来到深坑旁边。那个人看到王子身着宝衣、佩戴璎珞,就生起了贪心,他说:“您若能将身上的宝衣和璎珞给我,听到佛偈后跳入深坑,我就为您说一个偈颂。”王子问:“你为何要让我投此深坑?”那人回答:“因为我担心您得到偈颂后生悔心,以强力夺回宝衣、璎珞。”王子发誓不会如此,那人便为王子说了一个偈颂。乐法菩萨将宝衣、璎珞交给他,并说谛实语:“如果我诚心舍此宝衣及摩尼珠,内心欢喜无悔,以这个谛实语,当令我从高处坠下时,安稳落地,无有伤损。”说完便投身跳入深坑,还未落地就被四大天王接住了。
那个人对乐法菩萨生起了信心,想将宝衣、璎珞还给王子,但乐法菩萨说;“这些东西我已经布施给你了,不可以再收回,就像吐出的东西不可能再吃一样。”那个人说:“如果您不愿意取回衣物,请接受我的忏悔。”
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求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艰难困苦,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时我们要忆念前辈大德是如何求法的,求法对自己的今生来世有何种意义。现在,大家的求法还是比较容易的,并不需要像乐法菩萨一样跳入深坑。所以,关键还是自己要有求法的意乐。
乐法很重要,有些人就像《前行》中讲的一样,对佛法一点兴趣都没有,让他听法,就像在饿狗面前放青草一样,甚至对法本生厌烦心。这一方面可能是前世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自己不清楚法的重要性。
有些人将佛法视为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遇到佛法以后就持之以恒地听法、学法、修法。这样的态度很重要。
无垢光尊者的传记中说:他在依止革玛燃匝上师时,短短的时间内就搬了9次家。但是为了法,他没有生起厌烦心。无垢光尊者是一代祖师,离开世间六百多年了,可以说,他的智慧光芒为世人所仰望。但是像他这样的人,在求法过程中仍显现需要苦行,那我们这些烦恼深重、业力强大的人为什么不需要为法苦行呢?
有些人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想:“现在遇到违缘了,我要走了!”其实,一个意志比较坚强的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退失信心,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在求法、修法的过程中,人一定要稳重。如果人不稳重,今天试试这个,明天试试那个,最后一个都不会成功。
前几天我也讲了,大家应该选择自己终生所修之法。当然,终生修持某一法也需要以稳重为前提。《二规教言论》中讲:一切功德的基础都是稳重,有了稳重才会起现智慧等上上的功德。其实,人就像一棵树,树根应该是稳重。如果没有树根,那树叶、树花、树果又如何生长呢?
| 南无净王菩萨。南无顶相菩萨。南无金光菩萨。
《大宝积经》中有此名号。
| 然后南无宝髻菩萨。
《大集经》中有一品是“宝髻菩萨品”。《佛名经》中有此名号。
| 南无千光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原崄菩萨。
敦煌本、《佛名经》中也是“原崄菩萨”。
“原崄”,藏文译本中是“央瓦”,意为轻飘飘的。
| 南无照味菩萨。南无月辩菩萨。
《佛名经》中有此二名号。
| 南无月光菩萨。
法贤译师曾翻译《月光菩萨经》。
| 南无法轮菩萨。南无光净菩萨。
《佛名经》中有此二佛名。
| 南无常施菩萨。
《瑜伽法镜经》中有一品叫做《常施菩萨所问品》。
| 南无普德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普明菩萨。
《大宝积经》中有“普明菩萨会”,“会”即品。
| 南无胜幢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濡音菩萨。
“濡”,藏文译本中是“柔软”,可能译为“软音菩萨”更好,但“濡”可能也有柔软的意思。
“濡音菩萨”,声音很柔软的菩萨。不像有些人,声音特别粗糙,他一说话,心脏很好的人也马上不行了,需要别人搀扶才能站起来。
菩萨都是比较柔和、温暖的,令人见而欢喜、闻而生喜,这就是菩萨的特点,会给每个众生带来快乐和幸福。比如濡音菩萨,说话就特别温和,娓娓道来,好像在唱歌一样。
不过,现在年轻人特别喜欢的歌我们好像都听不懂,还是觉得自己年轻时听过的歌比较好听,可能是习气的原因吧。不知你们是否有这种感觉。以后,这个世界可能会有更大的变化,那个时候我们就更看不懂了。
| 南无德炎菩萨。南无相光菩萨。南无海月菩萨。南无海藏菩萨。南无胜月菩萨。南无净慧菩萨。南无超光菩萨。南无月德菩萨。南无日光菩萨。南无金刚菩萨。南无炎幢菩萨。南无尊德菩萨。南无海明菩萨。南无海广菩萨。
这些名号在《佛名经》等经典中都有。
| 南无照境菩萨。
“照境”,藏文译本中是“照了对境”,意为辨别对境。因明当中也讲过“照了境”。
| 南无慧明菩萨。南无功德菩萨。南无明达菩萨。
在藏文译本中,“明”是光明,“达”是解脱。前面讲过,“大通方广”的“大通”也有解脱的意思。此处的“明达”,意为光明解脱。
| 南无密教菩萨。南无须那菩萨。
“须那菩萨”,藏文中是“极力布施菩萨”,意为非常有力地进行布施的菩萨。在梵语当中,布施叫“檀那”,戒律叫“尸罗”,二者比较相近。但此处的“须那”是指布施,“须那菩萨”即布施菩萨、乐施菩萨或极爱布施的菩萨。
《佛名经》中有此名号。
| 南无色力菩萨。南无调伏菩萨。南无隐身菩萨。南无一菩萨。南无十菩萨。南无百菩萨。南无千菩
萨。南无万菩萨。南无一百万菩萨。二百万三百万
四百万五百万六百万七百万八百万九百万千千万诸大菩萨摩诃萨。
从一菩萨到九百万菩萨乃至千千万菩萨,确实有非常多的菩萨。在座各位能念这么多菩萨的名号,确实是很幸运的。
国庆期间我们也放了两天假,有些道友就出去玩了。前两天,听众人数有所减少,我觉得有点可惜。如果能听闻这些菩萨的名号,得到传承还是很好的。但只要自己重视,出去玩也不会影响听课的。这是你们个人的事情,对我来讲怎么样都可以,只要与《圣大解脱经》结上缘我就很开心。
| 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听闻、读诵这些大菩萨的名号,能除无量劫以来的生死重罪。
我们平时超度亡人或自己念诵时也可以这样念:在恒河沙数佛菩萨面前顶礼、皈依、供养。如果有时间的话,一一念诵诸佛菩萨名号肯定有很大功德;但若没有时间,就像前面那样概括性地念诵也有很大功德。
| 南无一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南无万万亿诸大菩萨摩诃萨。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亿”,在藏文译本都译为“十万”。
顶礼一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乃至万万亿诸大菩萨摩诃萨,能灭除无量劫以来的生死重罪。
| 南无一那由他十那由他百那由他千那由他万那由他。南无万万那由他诸大菩萨摩诃萨。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顶礼一那由他、十那由他、百那由他、千那由他、万那由他菩萨,顶礼万万那由他诸大菩萨摩诃萨。由此可以灭除无量劫以来的生死重罪。
| 南无一恒河沙。南无二恒河沙。南无三恒河沙。南无四恒河沙。南无五恒河沙。南无六恒河沙。南无七恒河沙。南无八恒河沙。南无九恒河沙。南无十恒河沙。南无百恒河沙。南无百亿无量恒河沙诸大菩萨摩诃萨。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顶礼一恒河沙乃至百亿无量恒河沙诸大菩萨摩诃萨,能灭除无量劫以来的生死重罪。
这里只讲到了菩萨,但我们平时念诵时可以加上佛陀:“南无百亿无量恒河沙数那由他诸佛菩萨摩诃萨。”这样也有很大功德,大家应该以信心念诵。
| 若人闻是大士。诸大菩萨摩诃萨名者。是人四十千劫中。不堕地狱苦。
如果有人听到这些大菩萨的名号,四十千劫中不堕地狱受苦。可见,听闻这些名号的意义是很大的。
我之前跟你们讲过,我很小的时候去炉霍一位老人家里,他经常讲这些功德,我印象很深。他说:“听到《圣大解脱经》中的‘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僧伽雅’不堕恶趣;听到诸佛菩萨的名号,也会在很多劫当中不堕地狱受苦。”
道友们以后弘扬佛法时,不一定非要别人供曼茶罗你才讲法,可以不知不觉地跟他们讲:“有一部《圣大解脱经》,里面有诸佛菩萨的名号,你方便的时候念一遍,这个对你来讲很重要。”这就是用简单的语言做伟大的事情。
目前总共讲了15堂课,你们听课也比较辛苦,我备课、讲课也比较辛苦,但从长远来看,付出这样的努力确实是值得的。如果每天没有听课,可能也会散乱,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信息,两三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了。
你看这里讲,听到这些菩萨的名号,四十千劫当中不堕地狱受苦。所以我觉得,为了讲这部法,付出怎样的努力都特别有意义。
| 不属三界狱。
不会堕入三界之牢狱。
| 常属解脱王。
常常转生为解脱种姓者。
听闻这部法有这么大的功德,我们的付出还是很值得的。
| 不生边地。不生恶国。
“恶国”,指恶劣之地,连佛号都听不到的地方。
| 不受恶身。
“恶身”,指六根不具足,或地狱、旁生等低劣的众生。
| 不生邪见。不生下性。
不会转生为下劣种姓。
| 不生外道。身根具足。
指诸根具足。
| 常闻正法。不受禁戒。常得具足。大乘威仪。
虽然没有受持戒律,但是由于读诵《圣大解脱经》,便能依靠自己的福德力,常常具足清净的戒律和大乘庄严清净的威仪,或者说,前世的戒律常在不坏。
| 常见佛性。
能常常见到如来藏的本面。
| 是故今敬礼。安住佛法中来世成佛道。
所以要顶礼诸位大菩萨,安住在佛法当中,来世成就佛道。
《十住毗婆沙论》中说:“阿弥陀等佛,及诸大菩萨,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对于阿弥陀佛等佛陀及文殊菩萨等菩萨的名号,如果我们一心一意称念,也会获得不退转果位。
有些人特别喜欢修各种善法,我以前翻译了《诸佛菩萨名号集·宝珠鬘》,当时我们也弘扬了一段时间,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念。《诸佛菩萨名号集》的功德确实很大,当时慈诚罗珠堪布跟我说:“这部论很好,能不能翻译?”我就翻译了,当时还让好多道友学习。大家有时间的话,最好也念一念。
我年轻的时候,包括读书时,经常念佛菩萨名号。我有一个黑黑的小日记本,自己抄了很多名号,天天念诵。现在琐事越来越多,修行也越来越差了,没办法经常念。但只要有时间,我还是会念的。希望你们也多多念修佛菩萨的名号。
| 说是诸大菩萨名时。八十八亿清信男女悟阿那含果。
佛陀宣说这些大菩萨名号时,八十八亿有清净信心的男女证悟了阿那含果——不退转果。
| 九十四亿诸天得斯陀含果。
九十四亿诸天获得了斯陀含果——一来果。
| 七十八亿失心比丘还得本心。悟阿罗汉果。
“失心比丘”,指曾经获得一定证悟,后来又退失了,失去了信心。阿罗汉也有退失的,但不会退到凡夫位。这里是说,有些比丘以前修行很好,后来退失了,听闻此法后又恢复了以前的境界,证得了阿罗汉果位。
| 十亿菩萨得大陀罗尼。来世成佛道。
十亿菩萨获得大陀罗尼,来世会成就佛道。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上已经圆满,请大家以《普贤行愿品》回向善根:愿佛法兴盛、众生安乐,愿所有持教大德长久住世,国土风调雨顺,消除战争、饥荒与疾病等一切灾难,愿众生暂时获得天人般的安乐,最终获得三菩提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