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解脱经讲解·第14课
2020年10月1日
今天继续讲《圣大解脱经》中的菩萨名号。对于这些名号,我本想只念传承,但我看了一下不同的经典,发现这些名号在一些佛经中提过,所以我就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平时我都会准时下课,但今天也许会超一点时间,因为我想在今明两天把上卷讲完。
讲课时间要适中
我跟法师们多次提过要求:讲课时间不要太长了。但有些法师还是按自己的方式做,我说了也不起作用。有些法师讲课时间又太短了——可能他没有备课或身体不好,这也不太合适。
如果讲课时间太长,听课的人就会比较苦恼。也许有些法师太喜欢讲法了,觉得这是法布施的好机会,于是每次都讲很长时间。藏族有句俗话:“线太长了容易断,话太长了容易啰唆。”所以,还是不长不短比较好。玛吉拉准空行母也说:“不紧亦不松,彼具正见要。”
我每次讲课的时间应该不算很长,只有一个小时左右,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这是个“快餐文化”的时代,人们看到比较厚的书都会生厌烦心——“哇,这本书太厚了,我不敢看!”同样,如果一位法师每天讲课时间都特别长,很多人也会想:“不能听他的课,不然肯定会很痛苦。”
男众法师稍微好一点,女众有些法师讲课时间比较长。对此,我已经在课堂上、法师会议上说过很多次了,但好像没什么效果。当然,有些时候法师要讲的内容比较多,或担心讲得略别人听不懂,也可以讲得久一点。我今天可能也会超一些时间,但不会超太久的,因为我的亲身体验告诉我,那样会令听者感到比较辛苦。
以前,上师法王如意宝讲课的时候,如果讲得很开心、很激动,就会讲很长时间,比如从上午10:00讲到下午1:00左右。我们听课的人都很着急,频繁地看手表,最后就合上书夹,光是坐着听。最开始,法王是下午1:15开始讲课,有时也会讲好几个小时。当然,法王如意宝讲的全是窍诀,即使讲得时间长,也需要好好听。
但一般来讲,法师们每天讲课的时长最好比较固定。等会儿如果我超时太多,你们觉得有点受不了了,就可以举手提醒我或者离开。《毗奈耶经》中说:不要以烦恼心听法。如果实在不想听,可以站起来离开,这样对法师和自己都比较好。
| 南无跋陀婆罗菩萨。
“跋陀婆罗”意为贤护或贤守。“贤”指将很快获得佛果,“守”意为弘扬道法之心非常坚固。
| 南无弥勒菩萨。
“弥勒”意为慈氏。弥勒菩萨曾在弥勒佛面前发下利生大愿,因此他将来成佛时也叫弥勒佛。同样,释迦牟尼佛曾在大释迦牟尼佛面前发愿,后来他成佛时也叫释迦牟尼佛。
| 南无宝积菩萨。
吉藏大师的《法华义疏》中说:“宝积者,财法二宝积累兼充也。”意为财宝和法宝都很丰富。
有些人具足法宝,讲法方面没问题,但不具足财宝,非常贫穷;有些人只具足财宝,不具足法宝;有些人两者兼具,就像宝积菩萨一样。
| 南无导师菩萨。
导师菩萨以佛法引导众生,如同商主善于为众人明示海上的种种障难。
| 南无德藏菩萨。南无乐说菩萨。
这位菩萨乐于讲经说法。
我们这里有些道友也很喜欢讲经说法,很想弘扬佛法。作为法师,最好学学乐说菩萨,不然讲课时会特别痛苦、烦恼。有些法师一提到休息,表情都变了——“哇,真的不用上课啊?太好了!喇嘛钦,喇嘛钦!”这样就不是“乐说菩萨”了。
上师法王如意宝等前辈大德都堪称“乐说菩萨”,任何时候都乐于讲经说法——幸福快乐时自不必言,即使在遇到种种违缘时,也从未放弃过讲法。
| 南无龙树菩萨。
《佛名经》中有此名号。
| 南无宝檀华菩萨。南无上行菩萨。南无无边行菩萨。南无安立行菩萨。南无净行菩萨。
《法华经》中提到过这四位菩萨。当时,上行菩萨、无边行菩萨、安立行菩萨、净行菩萨向释迦牟尼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不?所应度者受教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劳耶?”
| 南无陀罗尼菩萨。
| 南无金刚那罗延菩萨。
“金刚那罗延菩萨”,《法华义疏》中未见,但在不空法师翻译的唐密经典中出现过。
| 南无常不轻菩萨。
《法华经》和《释迦牟尼佛广传》中都提到过常不轻菩萨。这位菩萨对所有众生毕恭毕敬,经常对人们说:“我非常恭敬你们,不敢轻慢,因为你们都在行菩萨道,将来皆能成佛。”
我在《旅途脚印》中也提到过常不轻菩萨,还记录了自己的一些感触。
| 南无宿王华菩萨。南无喜见菩萨。
有些佛学词典中说:“喜见菩萨”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的略称。
《法华经》中讲,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修行,获得了现一切色身三昧,他非常欢喜地想:“我之所以能获得这种三昧,皆因听闻《法华经》之力,我应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于是他入于三摩地,降下种种鲜花等供养佛陀。后来他又想:“以神力供佛不如以身供佛。”于是他便自燃身体以供养佛陀。
喜见菩萨如是供养后,命终又生在日月净明德佛国土。此时日月净明德佛已接近圆寂,佛陀将自己的教法交付于喜见菩萨等菩萨大弟子,并将舍利交付给喜见菩萨。日月净明德佛圆寂后,喜见菩萨建塔供养舍利,又在舍利塔前燃臂供佛,并以谛实语发愿。
| 南无妙音菩萨。
《法华经》中说,妙音菩萨来自其他刹土,他曾于一万二千年中,在云雷音王面前以伎乐奉上宝器。
| 南无德勤精进力菩萨。
《佛名经》中为“得勤精进菩萨”。
| 南无无尽意菩萨。
《大集经》等很多经典中提到过无尽意菩萨。《无尽意菩萨经》中说,这位菩萨来自普贤如来的刹土。本经后文也会再次提到他。无尽意菩萨以智慧摧毁烦恼,令众生获得无尽的智慧。
| 南无净藏菩萨。南无净眼菩萨。
《法华经》中说,净藏菩萨和净眼菩萨是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的前世。听闻净眼菩萨和净藏菩萨的名号,会远离诸恶趣。
| 南无普贤菩萨。
《佛名经》《妙法莲华经》等经典中都提到过普贤菩萨。我们平时念的《普贤行愿品》中讲了普贤菩萨发的十大愿王。《八大菩萨传》中有普贤菩萨的传记,但不是很广。
| 南无观音菩萨。
很多佛教徒会对这些菩萨的名号心生欢喜,因为他们知道,念一遍菩萨名号都能净除多生累劫的罪障,生生世世成为高贵种姓,因此与这么多菩萨结上善缘非常有意义。但非佛教徒可能对此半信半疑,觉得这些内容有点枯涩,听起来也没有什么感觉。
大家在听世间课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自己不是很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学习物理或化学,有些内容你很感兴趣,有些内容就没有多大意乐。听闻经论也是如此。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基本按照前面的讲述风格——将不同经典中的名称进行对比,带有一点学术研究的风格——把这部分内容讲完。
以下很多名号在《佛名经》中都有。
| 南无妙德菩萨。
| 南无慈氏菩萨。
前面提到了“弥勒菩萨”,此处又讲了“慈氏菩萨”。其他译本中也是如此。
以下讲到的菩萨当中,有十几位属于《无量寿经》(康僧铠译)开篇提到的十六正士。
对于《圣大解脱经》中的佛菩萨名号,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因为这些名号多见于《无量寿经》《法华经》《维摩诘所说经》等经典,这些经典都是近些年学过的。当然,极个别人听完就忘了,那也没办法,这些人可能听多少遍都会忘的。
这次讲《圣大解脱经》的过程中,我们无法安排讲考,但之前讲《无量寿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时都有讲考,有些法师还做了辅导,大家应该有比较深的印象。所以我相信,很多人对这些名号应该记得清楚。
| 南无善思议菩萨。南无空无菩萨。南无神通华菩萨。南无光英菩萨。
《观虚空藏菩萨经》中说:念诵四位菩萨的名号,能增上福德、入于佛道。哪四位呢?东方空无菩萨、南方善思议菩萨、西方喜信净菩萨(《圣大解脱经》中无),北方神通华菩萨。这四位菩萨非常有功德。
| 南无慧上菩萨。
有一部《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主要讲大乘菩萨以善巧方便度化众生的道理。
| 南无慧光明菩萨。
《舍利弗陀罗尼经》中提到了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八大菩萨,还讲了慧光明菩萨等诸位菩萨。
| 南无智幢菩萨。
智幢菩萨具大智慧,能摧毁所有无明。
| 南无寂根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愿慧菩萨。
愿慧菩萨具足愿力和智慧。
| 南无香象菩萨。
《大集经》等经典中讲,香象菩萨启白佛陀:具有殊胜智慧的菩萨可以超越所有魔界。
| 南无宝英菩萨。南无中住菩萨。南无制行菩萨。
“制行”意为制止恶行。
| 南无解脱菩萨。
《地藏经》中说,光目女的母亲后来成为解脱菩萨,光目女则成为地藏菩萨。
| 南无法藏菩萨。
法藏菩萨为阿弥陀佛的前世。
| 南无等观菩萨。
“等”意为平等无二。等观菩萨可以观平等无二的空性。
| 南无不等观菩萨。
“不等”意为不平等,指世俗显现法。不等观菩萨以观世俗法为主。
| 南无等不等观菩萨。
“等不等”指世俗、胜义或平等、不平等的二谛法。等不等观菩萨善于观二谛法。
| 南无定自在王菩萨。
“定自在王菩萨”,禅定获得自在的菩萨。
有些人入定的时候,要么经常昏沉,要么胡思乱想,说明其禅定还未获得自在。
| 南无法自在王菩萨。
“法自在王菩萨”,法获得自在的菩萨。
有些人听课时好像没什么烦恼,可是遇到对境时烦恼就出现了,这说明他们还没得到法自在。若获得了法自在,就不用担心起烦恼了。
| 南无法相菩萨。
“法相菩萨”具足功德的法相。
| 南无光相菩萨。
“光相菩萨”具足光明法相,照耀世间。此处的“光”指智慧与慈悲之光,并非外在耀眼的光。
| 南无光严菩萨。
光严菩萨以智慧和慈悲的光庄严自他,不像世间人,要通过衣着、首饰来庄严自身。
| 南无大严菩萨。
“大严菩萨”,大庄严智慧极其超胜的菩萨。
| 南无宝积菩萨。
“宝积菩萨”在前面的经文中也出现过。此处的“宝积”,也指智慧珍宝积聚众多。“积”有许多之义。“宝”,世间人认为玛瑙、珊瑚、金银等是“宝”,但在菩萨看来,圣者七财或《宝性论》中所讲的三宝才是真正的“宝”。《宝性论》中说,三宝具有无变、无垢等六种功德。
| 南无辩积菩萨。
“辩积菩萨”,具有四种辩才,辩才极其丰富的菩萨。
| 南无宝手菩萨。
“宝手菩萨”,手中有智慧财富的菩萨。
| 南无宝印手菩萨。
“宝印手菩萨”,手印当中有法宝和智慧,能满足众生所愿。
| 南无常举手菩萨。
“举手”,表示维护、安慰、救护众生,令其不畏魔众邪道,如同结救护手印。汉地有些佛像也是结救护手印的,世间一些名人的塑像也有举手的姿势。
总之,此处的“常举手”是救护众生的标志,而非常常举手,否则菩萨的手臂也会比较痛。(众笑)
| 南无常下手菩萨。
“下手”,像释迦牟尼佛的伏地手印一样,手向下伸表示以慈悲心接引、救护下面的可怜众生,令其得到安抚、救拔,解脱轮回。
| 南无常惨菩萨。
“惨”,有悲悯、慈愍之义。“常惨菩萨”,即常怀悲心和慈愍心的菩萨。
| 南无喜根菩萨。
“根”意为实相,“喜根菩萨”即喜欢诸法实相的菩萨。
| 南无喜王菩萨。
“喜”意为欢喜,“王”指万法实相、清净法。“喜王菩萨”即喜欢清净法的菩萨。
| 南无辩音菩萨。
“辩音菩萨”,这位菩萨在辩论时无有畏惧,并能令闻其声者对所知万法精通无碍。
| 南无虚空藏菩萨。
八大菩萨在本经的不同位置出现。
佛经中说,虚空藏菩萨以其发愿力,能令虚空中出现宝藏、降下宝雨,满足众生所愿。鸠摩罗什大师说,这位菩萨的智慧如虚空般周遍一切。
| 南无摄宝炬菩萨。
“摄”有手持之义。“摄宝炬菩萨”,即手中有智慧宝藏明灯的菩萨,能遣除众生的无明黑暗。
| 南无宝勇菩萨。
“宝”意为智慧,“勇”即勇敢。有了智慧就会很勇敢,在任何场合背书、讲考、笔考都不怕。就像一些富人,在哪儿都很得意,买什么都要买最贵的——难道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吗?(众笑)
“宝勇”还有一种解释方法,即在希求智慧珍宝方面非常勇敢。
| 南无宝见菩萨。
“宝见菩萨”,以智慧宝现见实相的菩萨。
| 南无谛网菩萨。
“谛网”表示众多,即谛网菩萨的神通神变功德如谛网般普盖一切。
| 南无明网菩萨。
“明网菩萨”,手中放射智慧光明的菩萨。
| 南无无缘观菩萨。
“无缘观菩萨”,藏文译本中是“无缘无过观菩萨”,因为有所缘就表示有过失、有过患,而无所缘则无过失、无过患,如三轮体空即无有所缘。
| 南无慧积菩萨。
“慧积”,表示智慧非常丰富。
| 南无宝胜菩萨。
“宝胜菩萨”,即宝髻菩萨。另一种解释为:这位菩萨的功德宝胜过世间所有珍宝。
| 南无天王菩萨。
“天”,此处不是指世间的天人,而是指贤圣。“天王”即圣者之王。
| 南无坏魔菩萨。
“坏魔”,毁坏一切魔众。若人听闻坏魔菩萨的声音,即能消除一切违缘。
| 南无电德菩萨。
《注维摩诘所说经》中说,电得菩萨是因事为名——他说的是“电得”,而非“电德”。藏文译本中是“电德”。
“电”表示快速,如果这位菩萨是“因事为名”,那么“电德”可以理解为:快速获得智慧等各种功德。
| 南无自在王菩萨。
《自在王菩萨经》中以问答形式讲了戒自在、神通自在、智慧自在等道理。
| 南无功德相严菩萨。
“功德相严菩萨”,以功德庄严自他的菩萨。
| 南无师子吼菩萨。
“师子吼菩萨”,证悟空性以后,说法音声如同狮子吼,可以震慑一切。
| 南无雷音菩萨。
天人听到雷音会感到欢喜,其他众生则闻之生畏。同样,这位菩萨的名称,善良的人听到会十分欢喜,恶人听到则心生恐惧。
| 南无山相击音菩萨。
“山相击音”,两座山互相碰撞,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以此比喻这位菩萨教化众生的方式:一些刚强难化的众生及邪魔外道,仅仅听闻其名号就像听到大山碰撞的巨响一样,内心十分恐惧。普巴金刚、大威德等忿怒金刚也有如此威力。
“雷音菩萨”的名号,是有些众生闻之生喜,有些众生闻之生畏。“山相击音菩萨”的名号,则表示凡魔众和刚强难化的众生都会闻之生畏。有些众生只能以威猛相调伏,世间亦有类似现象。
为谁而造?
佛陀在调化众生的过程中,非常善于应机施教。《中观庄严论释》的开头讲了造论五本,其中有一条就是“为谁而造”,由此可以明确该书是为谁而写,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一本书的目标读者群是小学生,大学生看了就会觉得很浅;如果一本书是为有实宗修行人而写,持中观见的人就不一定认同书中观点。如果清楚一本书的所化众生是谁,就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再比如,我去小学、中学、大学分别做一场演讲,演讲内容被立成文字以后,不同的人看了也会有不同感受——在小学讲的内容,小学生看了最为受益;在中学讲的内容,中学生看了最有收获;在大学讲的内容,大学生读了最有意义。所以说,明确佛法为谁而说很重要,不能一概而论。
众生根基不同,因此佛陀针对唯识根基、中观根基、密法根基等不同众生宣说了不同的法。大家以后学习经论或者看世间书时,也有必要了解其历史背景、造论目的等。
像建筑学、医学等方面的书,都有不同分类。佛教书籍也是如此,有些针对初学者,有些针对分别念比较重的众生。所以,看一本书首先要了解该书针对的读者是谁,此外还要了解作者是谁。如果连作者都不知道,随便翻阅不一定有收获。
听说国外有个人写了一本畅销书,后来他发现,书名中最关键的字写错了,于是他将错字改了过来。但没有想到,书名改过之后就很少有人再买了。
有些人看到某本书的名字很吸引人,就觉得它一定很好看;有些人是某位作者的粉丝,就认为凡是他写的书肯定都很好;还有些人,看到某位作者的一部作品很不错,就以为他的其他作品也是如此。其实不一定。就像一家饭店有一个菜很好吃,不代表那里所有的菜都很好吃,如果厨师当天不开心、随便乱炒,做出的菜肯定不好吃。
所以,对待任何事都要以智慧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菩萨名号各异,有接引不同众生的必要,就像大学当中有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老师一样。仅就数学这一学科而言,也有不同的层次和难度。从小学到大学,数学老师的水平也不相同。同样的道理,佛陀为调化种种根基的众生而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
大家在学佛过程中要经常充实自己,有上师或老师引导是最好的,若无人引导就自己看书、学习。在此过程中,千万不要因为书中内容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而轻视作者。因为,每位有智慧的作者,都会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而采用不同的写作方式——针对有信仰和没有信仰的群体,写出的书就会有很大差别。
| 南无香象菩萨。
| 白香象菩萨。
白香象菩萨的身体会散发最殊胜的香气。《般若经》中也提到过白香象菩萨。
| 南无妙生菩萨。
妙生菩萨降生时,有微妙瑞相出现。
| 南无华严菩萨。
华严菩萨以禅定力显现各种妙花,遍满虚空,庄严整个世界。
以前我讲过,清凉国师曾任七位皇帝的国师,一生中讲过五十多遍《华严经》。国师圆寂时,一个印度阿罗汉途径帕米尔高原来到中国,他看到虚空中飞来两个童子,就问他们到哪里去,童子说:“华严菩萨示现圆寂了,我们准备请两颗牙齿回去供奉。”
后来,那位阿罗汉来到了西安,他打听了一下,果然清凉国师刚圆寂,世寿一百多岁。阿罗汉对人们讲述了自己在路上的所见所闻后问道:“清凉国师的遗体是否缺了两颗牙齿?”人们发现果然如此,便猜测那两颗牙是被天人请走了。从那以后,清凉国师就被视为华严菩萨的化现。
| 南无梵网菩萨。
“梵网菩萨”,梵净行像网一样周遍的菩萨。
| 南无宝杖菩萨。
“宝杖菩萨”,手中拿着珍宝杖的菩萨。
| 南无无胜菩萨。
无胜菩萨的智慧超胜一切,无人能够胜伏。
麦彭仁波切的名字也有不败之义。“麦”是否定词“无”,“彭”意为失败,“麦彭”即不败、不会失败。麦彭仁波切的传记中讲,他曾以游方僧的身份到过德格一带,路遇一些强盗,他们向尊者射出支支利箭。结果,利箭全部变为文殊菩萨像。强盗又想以石块、棍棒攻击尊者。尊者便说:“不论依靠教证、理证,还是石头、棍棒,都无法将我打倒,我乃常胜不败者!”那些强盗就被吓跑了。总之,“麦彭仁波切”意即“不败仁波切”,与“无胜菩萨”的名称意义相近。
| 南无严土菩萨。
“严土菩萨”,庄严国土的菩萨。
| 南无金髻菩萨。
“金髻菩萨”,具有金色顶髻的菩萨。
| 南无珠髻菩萨。
“珠髻菩萨”,顶髻上有如意宝珠的菩萨。
以上就是《维摩诘所说经》开篇提到的诸位菩萨,《注维摩诘所说经》中对每位菩萨的名号基本都有解释,我刚才大概讲了一下。大家方便的时候,可以看看这部经及其注释。
以下很多佛名在《佛名经》中有。
| 光严童子菩萨。南无持世菩萨。南无善德菩萨。
《维摩诘所说经》第四品中讲了这三位菩萨的故事,他们也曾得受维摩诘居士的教诲。
| 南无难胜菩萨。南无照明菩萨。
藏文译本中,先讲了照明菩萨,然后是难胜菩萨、善德菩萨,在次第上与此处有所不同。
| 南无华光菩萨。南无宝檀华菩萨。
此二佛名在《佛名经》中有。
| 南无萨陀波论菩萨。
“萨陀波论菩萨”即《般若经》中的常啼菩萨。此名号在藏文译本中没有,在敦煌本和《佛名经》中有。
| 南无昙无竭菩萨。
“昙无竭菩萨”即法胜菩萨、法密菩萨,为常啼菩萨的上师。《般若经》中讲,常啼菩萨去见昙无竭菩萨时,看到他正在与六万八千婇女嬉戏,但常啼菩萨未生邪见,还向他求般若波罗蜜多。
| 南无法自在菩萨。南无德守菩萨。
从德守菩萨开始,下面一些菩萨名号见于《维摩诘所说经》第九品《入不二法门品》,大家可以对照一下。在那一品当中,诸位菩萨就何为“入不二法门”发表了各自看法。
| 南无不眴菩萨。
“不眴”意为不眨眼。
| 南无德顶菩萨。南无善宿菩萨。南无善眼菩萨。
| 南无妙臂菩萨。
《妙臂请问经》中的“妙臂”就是指这位菩萨。
| 南无弗沙菩萨。
“弗沙”意为真实。
| 南无师子菩萨。南无师子意菩萨。
《维摩诘所说经》中是“师子意菩萨”;藏文译本中是“师子音菩萨”;不同的敦煌本中,这两种说法都有。
| 南无净解菩萨。南无那罗延菩萨。南无善意菩萨。南无现见菩萨。南无普守菩萨。南无电光菩萨。南无喜见菩萨。
这里又出现了喜见菩萨。
| 南无明相菩萨。南无妙意菩萨。南无无尽意菩萨。南无深慧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寂根菩萨。
《佛名经》中无此名号,藏文译本中是“寂相菩萨”,《维摩诘所说经》中是“寂根菩萨”。
| 南无无碍菩萨。
《维摩诘所说经》中是“心无碍菩萨”,藏文译本和《佛名经》中都是“无碍菩萨”。
| 南无上善菩萨。南无福田菩萨。南无华严菩萨。
前面也有“华严菩萨”,也许是不同世界的菩萨有相同名称,比如一位是东北方世界的华严菩萨,一位是南方世界的华严菩萨。其实,在家人的名字、出家人的法名都有重名现象,菩萨名号也是如此。据佛经记载,几万尊佛同号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 南无德藏菩萨。
前面也有“德藏菩萨”,《佛名经》中也有此名号。
| 南无月上菩萨。南无宝印手菩萨。
前面经文中也有“宝印手菩萨”。
| 南无珠顶王菩萨。南无乐实菩萨。
| 慧见菩萨。南无登王菩萨。南无深王菩萨。南无华王菩萨。南无妙色菩萨。南无善问菩萨。
敦煌本、藏文译本中都是“善问菩萨”,《佛名经》中是“善明菩萨”。
| 南无善答菩萨。
前面是“善问菩萨”,后面是“善答菩萨”,一者问、一者答,他们两位在一起比较好。
| 南无了相菩萨。
“了相”,即了悟法相。
| 南无定相菩萨。
“定相”,即决定法相。
| 南无定积菩萨。
“定”即决定、定解,“积”意为很多。
| 南无发喜菩萨。
“发”意为产生,“发喜”即产生欢喜心。这位菩萨每天都乐呵呵的,不像有些人整天愁眉苦脸,不知道是前世习气还是什么原因。尤其在开会的时候,有些发心人员一直板着脸、很痛苦地低着头,偶尔抬头看看我。我想:“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后来我听说,他任何时候都是这样的表情。如果跟这种人生活在一起,还是很痛苦的。
发喜菩萨常存欢喜之心,因此一直笑咪咪的,就像弥勒菩萨一样,不需要笑的时候都在笑。(众笑)
我刚开始建学校时,有一所学校里的小房子着火了。第二天,教育局局长过来察看,校长笑嘻嘻地来了,局长特别不高兴地说:“房子都被火烧了,你还笑什么?马上给我离开!”于是,校长就被开除了。
所以,在一些比较严肃的场合是不能笑的,否则很容易被开除。我批评别人的时候,如果他还在笑,我就不太开心,我会想:“看来我没有击中要害,那就再说一些!”
| 南无安位菩萨。南无怖魔菩萨。
“怖魔”,令魔众怖畏。
| 南无慧施菩萨。南无救脱菩萨。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中讲,如果遭到邻国强敌的侵犯,国王与群臣应沐浴清洁,身着新净衣,念三遍救脱菩萨名号,并念诵一些陀罗尼咒,就能令敌人自然退散。所以,如果害怕他国侵犯,可以多念救脱菩萨名号。
| 南无慧灯菩萨。南无勇施菩萨。
“勇施”,勇敢布施。
| 南无智导菩萨。
“智导”,以智慧引导众生。
| 南无愿慧菩萨。
前面也有“愿慧菩萨”。
| 南无四摄菩萨。南无教音菩萨。南无海妙菩萨。
《佛名经》中无此名号。
下面这些菩萨名号,大多数在《佛名经》中都有。
| 南无法喜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道品菩萨。
《佛名经》中有。“道品”意为菩萨道,包含三十七类。
| 南无总持菩萨。
《佛名经》中有。
| 南无慈王菩萨。
《佛名经》中没有。
| 南无大自在菩萨。南无梵音菩萨。南无妙色菩萨。
此三名号在《佛名经》中有。
| 南无宝檀林菩萨。
《佛名经》中为“檀林菩萨”。
| 南无师子音菩萨。
《佛名经》中没有。
| 南无妙声菩萨。
《佛名经》中有。有些经典中是“妙言菩萨”。
| 南无妙色形菩萨。
《佛名经》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