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论讲解·第36课
下面继续讲阿里班智达班玛旺嘉所造的《三戒论》。本论当中,讲到三乘戒律时,依照最初未得时如何得到、中间如何守护、若失毁如何恢复的次第,分别作了宣讲,这几个问题比较重要。
密乘戒当中,总的密乘前译派和后译派,凡是修学密宗者,需要共同守持的十四条根本戒,以及不共的大圆满二十七条根本誓言已经讲完了,二十五种支分誓言中,下面讲第五类誓言。
庚三、应修修持之誓言:
如来金刚宝莲花,及事业部五应修,
结合应时之行为,是故取受诸密意。
总而言之,对于如来部、金刚部、宝生部、莲花部、事业部这五部如来的本体,一定要修持。上述所说的根本誓言以及支分誓言,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行持。尤其对密宗的密意要全盘接受。若以直义去了知会有很大危险,不仅密宗如此,显宗也是如此。无垢光尊者引用的杀父亲、杀母亲,对这些语言,不能认为是拿着刀子去杀父亲杀母亲,这肯定不合理。显宗当中也有很多具有意趣和密意的道理,所以,取受密宗的密意非常重要。
五类誓言中的第五类:五种应知誓言通过证悟修习,而以如来部、金刚部、珍宝部、莲花部与事业部,五部的方式在自相续中如理修持,也就是五应修之誓言。
这里未作广说,正如前文所说,对于贪嗔痴等五毒,应全部了知为五方如来的本性。这在有关密宗论典,尤其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后几品当中有广说。
这五类誓言中的第四类与第五类,即是应知见解之誓言与应修修持之誓言,从见解来说,像《大幻化网》见解部分中抉择的一样,一定要了知一切法极为清净;在修行过程中,则需要将五毒烦恼转为五方佛的本体,以这种方式来修持。应行、不舍与应取三种誓言,如果按照后面所说,主要是行为的誓言。也即上述五类誓言,分别从见修行方面来分析。
对于这所有的誓言,初学者、稍得觉受者等,必须根据见解密意的境界、寂静愦闹的环境以及与时间相结合的方式来行持。有些是在寂静处修持,有些在愦闹城市里修持……观察自己的境界,到底是初学者还是稍得稳固者,或者真实获得稳固者,选择不同的环境和时间进行修持。因为佛法关键在于自己能否领受,这一点非常重要。若能真正领受其教义,自己也会受益匪浅;否则,无论显宗、密宗,都无法与之相应。
因此,应当接受以直接、隐含方式所说的密意。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说,佛经有直接意义、间接意义,还有附带意义,以《心经》为例,其直接宣讲了般若空性的含义,间接可以对应五道十地的见解。再比如法王如意宝讲话的时候,讲的是直接意思,其中还有很多间接的意思。因此,应该通过闻思修行打开智慧,才能真正接受经典续部的种种含义。
己三、旁述特殊誓言:
特殊誓言,也是有很多密意的,在续部中虽有各种表示方法,却不能直接去受持。
守持总誓言与别誓言的瑜伽行者在修行等时,要以秘密、意趣的方式,对他们特别说明所护二十种特殊誓言。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第八品中,讲得比较清楚,有四种意趣、四种密意的方式来理解。《寂静续》中云:“论义特殊之誓言,应当特别而护持。”
一、所谓的“不毁野兽王之座”,意思是不损害金刚上师的身体、不违背其教言。表面看来,不能损害野兽王的法座,实际是指不损害上师的身体,也不能违背上师的教言。
二、“毒不注于宝箧中”,是指不享用上师的空行母。
三、“不能砍断珍宝枝”,意为不损耗信士的资粮。信士在积累资粮、做功德的时候,不能在中间制造违缘。
四、“不饮熔化之沸液”,意思是说,不享用三宝信财与智者的财产,不饮用醉人的酒。
尤其依靠三宝来维生特别不好。《窍诀宝藏论》中也有,不能买卖三宝物。去年讲《窍诀宝藏论》的时候,你们很多人都是以《窍诀宝藏论》来衡量自己。希望你们经常看一看,不然,很容易在自己的分别念中消失,特别可惜!有些修行好的人,经常会把这些法本拿出来翻一翻,每天哪怕只看一两行也可以,自己的收获也会很大。
不能饮用醉人的酒。但有些大成就者也有些特殊行为,以前达波瓦听到米拉日巴尊者的大名时,身心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于是决定从康区前往拉萨,当时噶当派的很多高僧大德不让达波瓦去。因为当时噶当派的很多大德,对米拉日巴尊者的行为无法接受。达波瓦未听从劝阻,仍然前往米拉日巴所在之处。当他见到米拉日巴时,尊者正坐在一块岩石上,周围坐满了眷属。米拉日巴见到达波瓦特别高兴,在一个托巴里装满了酒,并叫他一定要喝完。当时达波瓦现比丘相,守持戒律非常清净,他犹豫不定,心想:不喝,就会违背上师教言;喝的话,会违背戒规。后来无可奈何之下,只能依照上师的教言,将酒全部喝完。随后,米拉日巴十分高兴,并说:我的教法传承,将由他来接受。
现在噶举派当中,首先是玛尔巴罗扎,之后是米拉日巴和达波瓦,他们被称为噶举派最有成就的三大尊者。很多传记中说,达波瓦就是在那个时候获得了上师真正的密意和窍诀。
因此,大家在修学密宗时,心胸一定要宽容一些,因为很多不可思议的境界的确是真实存在的。不然,以世俗眼光或者显宗的眼光来看待,密宗的有些见解、行为和传记,恐怕难以接受。
现在在汉地等很多地方,对密宗都是一种正在适应的过程。尤其密宗当中,在高僧大德的传记当中、成就者的历史当中,都记载了很多殊胜的禁行行为。那是不是所有学密宗的人都要喝酒抽烟呢?并非如此。作为初学者,是完全不开许的。在达到一定成就时,这种行为也是不可否认的。
五、“不启莲花之花蕊”,是指不享用金刚道友的明妃。
六、“精华不注漏器中”,意思是不依止劣相明妃。
七、“不依不具义之物”,是指不依靠不具法相的圣物。
八、“水晶切莫染淤泥”,是指不诽谤智者的功德。
九、所谓的“不净器中非清净”,意思是说对非法器不传密法。
十、“切莫损坏如意宝”,指不能舍弃具相明妃与堪为法器的弟子。
十一、“不离大鹏之羽翼”,意为不离空乐之义及其因——佛父佛母。如同大鹏的翅膀一样,空、乐二者不相舍离,这实际就是佛母和佛父。
十二、“不击锋利天铁刃”,是说对于金刚道友甚至连开玩笑也不能发生内战。一般在打雷时出现的钢铁叫做天铁。有些金刚道友在接近发生内战的时候,关系比较紧张,互相之间不说话。这样也是不合理的。
十三、“不享野兽享剩物”,是指不食用他人享用剩下的饮食等。
十四、“金刚大岩勿毁坏”,指不贪执上师的地位。
十五、“莫离篱笆网界限”,是指不要脱离自他的界限。
密宗的特殊誓言,有些是我们高不可攀的,因为自己还未达到这种境界,因此,只在道理上了解就可以。自己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你的品德和行为非常关键。一般世间上过大学的人,行为品德也是根本不相同的,那么,已经受过佛法慈悲和智慧教育的人,行为特别低劣的话,也让人无法接受。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尤其需要注意!不管接触任何人,都不要忘失自己是一名佛教徒,穿的是释迦牟尼佛赐予的法衣。这样与别人大吵大闹、打架斗殴的话,在他人眼中非常不庄严。藏地都有这种习惯,一个在家人拿着刀子打架,大家觉得是一种正常现象;一个出家人拿着刀子或者跟别人吵架的话,大家都会默默讥笑他。因此,学佛并不是仅仅隐藏在内心里,自己的行为上应该逐渐逐渐地有一种改变,刚强难化的性格和行为,依靠诸佛菩萨的教言,应该得以调伏,这是非常重要的。
十六、“灯火不为风所灭”,意为等持不要跟随沉掉所转。
十七、“不阻智慧河相续”,意思是说念经诵咒仪轨等,不要被闲言碎语所中断。
十八、“不离教法之手印”,意思是说不离灌顶因之手印,不说表示法。也就是说,获得诸佛菩萨灌顶时,心应该与之相应,并不间断观想等,这种表示方法也不向他人宣说。
十九、“金刚钻石莫抛空”,意为不扰乱瑜伽士之坛城,不退士夫之咒力。其他人通过恶咒降伏你时,不必遮止其咒力。
二十、“不辱顶上之宝珠”,不应当失去顶戴上师。《窍诀宝藏论》中也有不能忘失之六法。
“此等均是应守护,特别珍爱之誓言。”堪布云嘎在此处对续部所说誓言的意义稍微作了一下解释。其中有些词句,比如金刚钻石不能扔向虚空中,如果单纯以字面意思来理解,肯定会闹笑话,是不合理的。因此,自己实在无法解释时,不要生邪见,也不要认为这种说法或行为不合理。以前学院有一个道友,大概闻思过一两年,后来看《佛子行》的时候,将他自己不懂的全部改了,其实是他自己思想未成熟。一般在自己智慧未成熟的时候,很容易做不如法的事情,大家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
丁二、概述:
彼等誓言多种理,无有不摄于此处,
根本支分誓言中,归纳如若知自身,
为身语意三金刚,则集万亿密誓言。
密宗的誓言虽然非常多,但总的来讲,全部可以包括在根本誓言和支分誓言当中,尤其应该了知,自己的身语意与上师的身语意无二无别,这一条已经包括了所有的誓言。真正大圆满修行比较好的人,认识到自己心的本性,行为等不会胡作非为,自己的身语意时刻安住在与上师身语意无别的境界当中。
上述誓言为主以及“等”包括的誓言在内,前面所说的大幻化网五条根本誓言与十条支分誓言,详细加以分类,有三百六十条,这是甚深方面来讲的。广大言续的誓言若广分有九十七条,大体来分,《集密意续》中有四决定誓言、二十八共同誓言、四殊胜誓言、二十三禁行誓言、二十修持誓言、四平时威仪誓言、遣除五魔、摧毁四敌、见解誓言,共有九种。
以前法王如意宝去美国的时候,德巴堪布在学院讲《集密意续》,我当时断了传承,后来一直也没有补上。所以我对《集密意续》不是特别熟悉。法王如意宝也说:以前玉科上师说,《集密意续》的弘法利生事业已经圆满了。学院以前很想弘扬《集密意续》,当时也是迎请谛察活佛灌顶、德巴活佛传讲,最终都没有讲下去,现在想要重新弘扬,恐怕有点困难。
按理来说,宁玛巴的三大教法,续是《大幻化网》,教是《集密意续》,窍诀是阿底约嘎大圆满。《集密意续》主要讲阿努约嘎,《大幻化网》主要讲玛哈约嘎。可以说,《集密意续》是非常重要的。但不管怎么样,现在藏地很多寺院中,对《集密意续》的传承和讲说都非常困难。以前堪布尼登花费很长时间,专门作了《集密意续注释》,大概有两千多页,德巴堪布在朵芒寺传过一次,在学院想要弘扬还是非常困难。
此外,续部各自所说的根本支分所摄的护持誓言、等持誓言、威仪誓言、饮食誓言、不离资具誓言等有许多种,这一切无不包括在无上大圆满的根本、支分誓言中,因为无论违犯任何一条,均可摄于舍密乘戒与虽未舍戒但已失毁支分二种之中。
若想:这样一来,新旧共同的十四条根本戒,与前译派特殊誓言不是相违了吗?
并不相违。由于十四条根本戒可以包括在特殊根本誓言中,因而不相违。
此处可以有两种方法来理解。此处的特殊誓言,可以说是无上大圆满的特殊誓言。或者说,这里讲的二十条特殊誓言,一一对应的话,全部包括在十四条根本戒当中。
所有的誓言倘若概括,即是自身本来风脉明点及智慧本来安住于与身语意三金刚无二无别的智慧本性中。
早在八几年的时候,我刚来学院,当时嘎多堪布传了《三戒论》。那时候觉得这句话非常重要。真正了知自己的身语意与上师或佛陀的三金刚无二无别,行为上不会相违,也不可能到街上与卖菜的或者银行、邮电局的人吵架。
作为佛教徒,应该有佛教徒的一种尊严。与其他人说话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格外小心。尤其出家人需要有一种威严和形象来调伏众生,所以行为非常重要。
如果以智慧断除增益,通达这一道理,密宗所说的百千万誓言,均可任运自成摄于其中,并且远离一切过患。
丁三、生起密乘戒之所依:
那么,是不是只有人才可以获得密乘戒,其他众生无法获得呢?
《贤愚经》中说:佛教摄受的众生范围非常广,任何众生都可以。但显宗也分种姓,比如年龄太大者、身体残缺者等等,都不能受别解脱戒。有些观点认为:只有南赡部洲的人才可以受别解脱戒。这方面在前文已经介绍过。而密乘戒,只要对密法以及密宗上师有信心,无论曾经造过多少恶业,也是可以受密乘戒的。
生依每日杀梵志,造五无间等一切。
“梵志”指婆罗门。生出密乘戒的所依,即使是每天杀婆罗门、杀父亲、杀母亲等造五无间罪者,任何人均可接受密乘戒体。
在印度婆罗门教中,杀婆罗门尤其在吠陀教中绝对不允许的。大手印和绝地火的传承者——那波瓦尊者,生于婆罗门种姓。刚出生时,看相的婆罗门说,这孩子长大后会杀害很多众生,并预言会犯四条戒律。在他7岁时,家人为避免他犯这些罪业,就将其逐出家门。他离开家以后,父亲以及叔叔、伯伯都死了,于是母亲在其他地方开了酒馆。
那波瓦在外面四处飘荡,最后来到了母亲的酒馆,但他并不知道这是母亲所开,而与母亲行了邪淫。晚上口干舌燥准备喝水时,又喝了酒。喝酒以后,他知道违犯了婆罗门教规,特别生气,将酒罐扔了出去,结果砸死了牦牛,而婆罗门教是不允许杀牦牛的。为了掩盖这件事,他想将牦牛的尸体扔到远处,不幸打在一位婆罗门的头上,婆罗门又当场毙命。结果在一天晚上犯了吠陀不能做的四条罪业。
在他得知自己已经违犯了这四条罪业后,特别后悔,于是四处寻找能够净除罪业的方法,却一直未能找到。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密宗大成就者(阿阇黎匝雅达拉巴),为他作了金刚亥母灌顶以后,他依照上师教言精进修持,最终获得了成就。
所以,有些人觉得:以前在家的习气特别重,烦恼也特别深重,依靠密宗到底能不能成就啊?不必这样想。也有些人在依止上师过程中,觉得上师显现上,传的是显宗法,守的是显宗戒律,好像各种各样的习气也很重,依止这样的上师能不能成就呢?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讲到依止上师这一部分时说:以前印度的很多高僧大德,都是以制箭者、仆人等低劣种姓来摄受众生。华智仁波切告诫后学者,对上师千万不能生邪见。表面上看,以前印度的很多密宗上师,种姓恶劣、行为也不如法,但依靠上师的善巧方便获得成就的人,多得数不胜数。
《大圆满前行》依止上师部分,华智仁波切引用《功德藏》的窍诀讲过这个问题。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自释》中,也讲到印度大成就者,经常会显现一些低劣相。比如印度一位海生大师,是一位大班智达,非常了不起。他有一次给眷属传讲密法,有一位背柴的老妇女在听他传法的过程中,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传完法后,他问老妇女:“在我传法时,你为什么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呢?”老妇女说:“你在法座上为大众传讲,就像金刚持佛传法一样,所以我很高兴;你在传密法的时候,未按照金刚持佛的密意去传,所以我会哭。”海生大师听后,内心十分疑惑,于是问她:“能否解除我的疑团?”老妇女告诉他:“我无法解除你的疑惑,北方有一位上师叫做帕擦瓦,你应该去依止他。”
在他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见到上师时,上师背了一大捆柴,前面吆喝着一群猪,身后带着一个低劣种姓的女人。海生大师是位利根者,见到这种行为,马上认识到,吆喝着猪群,是清净痴心的标志;后背背着木柴,是焚烧嗔恨心的标志;带着女人,是清净贪心的标志。
于是跪在上师前祈求摄受。帕擦瓦上师并未摄受他,并说:“我只是一个养猪的,不要给我找麻烦,快走开!”帕擦瓦上师就这样嘟嘟囔囔地把猪吆喝回猪圈,他与那个女人也住在猪圈当中。晚上睡觉的时候,这些猪互相打架,将上师的饮食全部打翻了。海生大师对于这种情景,未生起丝毫邪见,一直头抵门槛,跪坐在那里,一心祈求上师摄受。
过了好几天,有一天早上,帕擦瓦问那个女人:“门槛上的人是谁呀?”她说:“他想让你摄受他,传他窍诀获得解脱。”后来帕擦瓦上师为他灌顶并传授密法。依照上师的教言,精进修持了十二年,最终获得了大手印成就。
因此我想,前世对密宗有缘的人,对密宗的禁行行为不会生邪见,而是会生起信心。不过,在讲《三戒论》的时候,很多人以前对显宗声闻乘学习的时间较长,对密宗从来没接触过,甚至有些人不仅这一世未接触过,以前生生世世也未接触过。这样的话,很可能对密宗的各种甚深行为和法器,不一定生信心。假设生不起信心,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忏悔。不管密宗的公案还是密宗的法器,还有密宗的戒条,已经完全超越了人们的信解,不然就不叫密宗了。
密宗之所以要保密,就是因为很多人无法接受。现在在座这么多人,我也担心,全部是密宗根基也不可能,因此不太敢传密法。对戒条还有公案,给大家讲一下的话不会有很大过失,但是密宗甚深的见解和行为,还是暂时先不讲好一些。大家一定要先把五十万加行修完,这是密宗传承上师们对你的一种考验和一种闻法条件。如果对密宗的公案、誓言、行为等暂时不能接受,自己也要发愿:但愿我有朝一日,一切清净不清净融为一体,不再被贪嗔痴所束缚,一定要行持密宗的戒律。这样发一个坚定的愿非常重要。
如是持明密乘戒,从金刚乘灌顶中得到戒体的所依身体,是就依靠重新那一道修持而获得殊胜成就而言的。《无垢光疏》中云:“所谓此生之说法即赐予人类正等觉果位乃续部之王。天等五趣众生并非如此。”虽说生起密宗戒的所依,主要是具六界的人。但就像钝刃砍木柴耽搁时间久,而用利刃刹那便可砍断一样,因乘需要在多生累世中积累资粮而成就的果位,如若趋入此密乘,不仅不需要先积累二资,即便其他乘来说必须断除的白日杀婆罗门、造五无间等弥天大罪,若是一位具有大心力的利根者,于即生中也可以成就佛果,原因是密乘具有甚深、众多的方便之故。
显宗非常强调戒律清净、积累资粮等,但密宗不需要特别地积累资粮,只要对上师有殊胜的信心,具足密宗的特殊方便方法,即生也会获得成就。不过,有些人一边对密宗的行为生起怀疑和邪见,觉得这不如法、那也不如法,一边很想即生获得成就。这恐怕有点困难。现在很多人已经依靠密宗获得了成就,我们自己在修行过程中,不敢说有很大的成就,一点点证悟和理解还是有的。上师如意宝的弟子中,不敢说真实通达一切万法,已经获得金刚持佛果位,但在闻思修行过程中,真正认识了心的本性,对密宗的见解和信心都非常不错的,有些是很多年以后证悟的,有些依靠上师的窍诀很快证悟的……据我所知,男众女众当中的确有很多人。这并不是自我嘘吹,而是现量可以见到的事情。
希望有些人,不要稍微有一点境界,就开始自编自导地写自传,这样的话,你的境界很可能消失在这些文字和图画上了。尤其在大城市里面,个别宁玛巴的修行人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多,格鲁派在这方面还是很如法的。
此外,具有宿业的具缘利根者,则不一定必须是人的身体。以前莲花生大士在藏地灌顶的时候,当时赤松德赞请求:愿我国土上所有的众生全部获得灌顶。后来,连蚂蚁以上的众生都获得了莲花生大士密法的灌顶。
按理来讲,若是一位普通上师对普通弟子灌顶的话,必须具足上述所讲的因缘,通过语言来沟通,比如一个汉族人,藏族的上师以藏语灌顶,而你听不懂含义的话,得不到灌顶。如果上师是一位真正的大成就者,弟子不一定非要听懂他的语言。当时莲华生大士肯定是用藏语或者印度语来灌顶,蚂蚁等旁生肯定听不懂。所以,这方面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大成就者只要加持,通过方便方法获得灌顶的也有。但有些人灌了无数个顶,可能自相续中连密乘戒也不具足。尤其如果上师自己相续中都不具足密乘戒的话,弟子也是不可能得到灌顶的。大家对这些问题,需要一分为二来分析。
一切续部中均说,天与非天等众生摄于听闻续部之法器中,密主说密乘的所化五圣贤中的四尊是非人身份,但他们也获得了密乘戒;邬金地方的龙类,依靠密宗道而获得解脱,这个公案前面已经简单提到过;无余阿罗汉也需要入密乘等。这些足以说明,具缘的一切众生均可堪为密乘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