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论讲解·第31课
前面已经讲了密宗十四条根本戒当中的第一个问题——以嗔恨心或者嫉妒心来诋毁上师,这种意念通过语言言说以后,不论他人还是上师了知以后,就已经犯了密乘戒。
在讲别解脱戒的时候,通过加行、意乐、正行、究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密乘戒也应该这样安立,大家一定要先把这些戒条搞清楚,哪些会犯?哪些不会犯?违犯的界限是什么?对这些稍加观察,就不会很困难。
很多人都有一种疑惑:我到底犯戒没有?总的来说,密乘戒的很多戒条难以做到,有时候的确分不清楚到底犯了还是没有犯,但是法王如意宝以前说过:所谓的密乘戒,最根本的就是不违背上师教言。也就是说,不诋毁上师、与金刚道友团结和合,这是最重要的两条戒律,其他戒条全部可以包括在这两条中。还有《大幻化网》的五条密乘戒,也可以包括在十四条根本戒当中;反过来,也可以说十四条根本戒包括在《大幻化网》的五条密乘戒当中。
1998年我去丹巴安居,期间我给他们传了《三戒论》。当时我觉得十四条密乘戒非常重要,专门将全知无垢光尊者、荣索班智达的《大幻化网注疏》,还有明朗大师的《三戒论注疏》,三部论典结合起来,写了一个《密乘十四条根本戒释》,写得不是很广。当时,自己觉得对十四条根本戒单独写个注疏好一点。
在这里,十四条密乘根本戒的第一条已经讲完了,第一条在十四条密乘戒中是最严重的,因此首先宣讲。《时轮金刚》当中也是这样讲的,所有密乘根本戒中,诋毁上师最为严重,也是首先宣讲的。就像前面讲的,十四条根本戒的次第,按照罪业轻重来分。而犯戒的界限,从身体来讲,身体所做动作结束并圆满,即犯密乘戒;语言上,自己通过语言宣说并且他人已经通达所表达的意义,即犯密乘戒;内心产生怀疑、邪见等,在某一时间段当中,未以正法和上师的教言作为对治,此时会犯密乘戒。
二、违如来教:对于为所化众生开示取舍道理的三藏六续所摄的一切如来教法、诠解其密意的所有论典,以及遵循彼等取舍学处的殊胜上师对自己的言教。对上述三个方面:一是显宗三藏、密宗六续部等所有如来教言,二是诠解如来教言的印度六大庄严、二大圣者等高僧大德的论典,三是藏汉各地各宗各派高僧大德所宣说的教言。自己明明懂得其义,却以轻视的心态违越,不依教奉行,或者背道而驰,或者与彼相关的事情讲与他人,这些都已违背如来教。第一条根本过后,要数此罪最为严重,因而立为第二条誓言。
这里讲得比较简单。总的来说,比如如来要求这件事情不能做,自己却明知故犯,就已经犯了根本戒;如来教言中虽不明显,但后来的高僧大德们在解释如来教言时,讲得非常清楚,不能这样做,你去做的话就会犯这条戒;还有自己的上师根据如来教规定的一些事情,明明知道却去做的话,也会违背如来教言。
《大圆满前行》当中讲过这样一个公案:一位比丘在行路时,经过一棵荆棘树挂住了他的法衣,他明知如来不准砍树,但是以轻视的心态想:其实也没什么。最后将树砍了。后来他转生成一位龙王。所以,以轻视的心态违犯戒条,这是非常严重的。有时候实在烦恼深重或者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违越如来所制戒条也是有的,因为显宗、密宗的戒条非常多,全部如理如实去做的话,很困难。但是,如来教法中明明有规定不开许做,上师也一再强调不能做,自己以轻视的心态,无论如何都要做,这样很容易就会犯戒。比如一位道友请假下山,不管怎么样,断传承就断传承,上师不开许就不开许,我必须要走,这样会不会犯戒呢?自己观察一下也会知道的。再比如学院的相关规定,根据如来的教言制定的很多条例,明知故犯的话,就会犯戒。所以,对这些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好好分析。
我想大家对十四条根本戒应该详细分析。以前萨迦派的萨迦斯隆择莫,对密乘戒有一部注疏,益西彭措堪布在《走向解脱》的密宗部分,也有过详细解释,还有宗喀巴大师也对十四条密乘根本戒作过一个注疏,你们应该好好参考一下。尤其对于密乘究竟的意义,一定要闻思,有一种系统性的教育,这个很重要。
现在个别佛弟子已经皈依了很多年,但到现在对前世后世也不承认,到寺院烧香拜佛的目的,就是即生中保佑我平平安安,对来世根本不承认。我想,不论学习显宗还是密宗,形象上的皈依和学习并不重要,真正掌握佛陀的意趣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是学习密宗的人,对密宗的见修行果,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掌握;如果是学习显宗的人,对显宗的各种道理一定要掌握。否则,只是表面上皈依佛教,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最关键的问题,一个是一定要承认前世后世,再者,在学习过程中,不要一直给自己找借口。
三、嗔恨道友:总道友即一切众生,包括牦牛在内,也是自己的道友;远道友是所有佛教徒;近道友指入密乘者;尤其是密道友,即一位上师摄受的一父之道友,而于同一坛城中灌顶的,则为一母之道友,若是一父一母的金刚道友,这种关系也就更加密切。以上这些道友,后后较前前更为亲近,特别是密道友中于一父一母前获得灌顶,时间如果有先后,如同长幼兄弟,同时受灌顶则如孪生兄弟。圆满获得四灌顶的所有道友,是最为亲密的。
学习密宗的时候,首先要想尽各种办法,让密宗见解在自己的心田里扎下根,这个很重要。有了见解以后,无论怎么样,在任何环境下,你的行为都会比较如法。不管怎么样,在一位上师前获得圆满四灌顶的道友,是最为亲近的,乃至菩提果之间永不分离。
对于这所有的道友心里嗔恨,怀恨在心,以嫉妒心进行身语的侮辱,口中言说过失等令其心生厌烦,则犯第三条根本戒。
密宗十四条根本戒,主要针对哪一种道友呢?不是远道友,也不是近道友,而是指密道友,一父或者一母,或者一父一母的道友。将这种道友作为对境,以嫉妒心或者嗔恨心侮辱他、毁谤他,说他的过失,那么,在他的心中生起厌烦的时候,已经犯了第三条根本戒。
所以,大家在学习密宗以后,如果这一条没能好好遵守,肯定很危险的。此处并没有说打架,打架肯定是犯根本戒的,两位金刚道友仅仅是发生口角、出现争论,也会造下很大的罪业,是非常不吉祥的象征。现在学了密乘戒以后,大家应该会反省的。
密道友之间进行争论等是金刚内战,罪过极为严重,难以清净,故当小心谨慎。这一句话大家一定要记住。金刚道友与金刚道友之间吵架,罪过非常严重,仅仅念咒语能不能清净也很难说。所以,讲到这些道理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好好想一想:自己来到学院以后,有没有犯过密乘戒?如果有,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忏悔。不要与金刚道友之间稍微有点事情,就像毒蛇放在口袋里面一样,应该稍微宽容一点,这也没什么做不到的,大家都是修行人,在身外的财物、感情上没必要起任何纠纷。
四、舍弃慈心:心里想:任何众生远离一切快乐或某一安乐遭受痛苦那该多好,以嗔恨的心态存心舍弃慈心,则犯第四条根本戒。
对任何众生甚至自己的敌人,也不应心中想:从此以后让他遭受痛苦该多么好!因为生起这种恶心就已经舍弃了愿菩提心。所以,有时候大乘佛法还是有点困难,一般的钝根者无法接受大乘或密乘佛法的甚深道理。
五、舍菩提心:尤其是因为秘密灌顶道而发呕,从而舍弃方便智慧之精血,因为智慧灌顶而在非为开许七时的时间,以贪心和轻毁学处之心,对不变大乐生起邪见,认为不变融乐无有必要,故意出精。
所谓的故意出精,一般也不容易犯。因为在密宗灌顶中将精血作为甘露时,自己未能以清净观接受而发呕,随之认为如此行持无有任何必要,除七种开许时出精以外,其他时间故意出精,并对密宗大乐生起邪见,这样才会犯这一条戒。
关于开许七时,如颂云:“秘密灌顶第三灌,一味平等供天尊,繁衍种族作丸子,以及观察死相时。”这是开许出精的七时。现在藏地无有真实灌顶,因此,即使在第二灌顶和第三灌顶的时候,也根本不需要出精。真正了达密宗无上续清净和不清净无二无别的见解时,比如不净粪与饭菜无有差别,如此方可行持密宗的殊胜行为。这时,为使自身的觉性增上,做各种各样超凡的行为也是可以的。另外,像以前无著菩萨的母亲以舍戒的方式,为了增上种姓而繁衍后代,以及制作密宗修法所需的丸子等时开许出精。
一般来说,以生起次第舍弃对众生的愿菩提心,或者通过行持菩萨戒根本堕罪而舍弃行菩提心,即犯第五条根本戒。
这里所说的舍弃菩提,从舍弃真正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来解释就可以。荣索班智达也是这样解释的,不能舍慈心也就是指不能舍弃愿菩提心,不能舍菩提就是不能舍弃行菩提心。有关精点、明点这些概念,大家十分模糊,即使我们没有行持也没关系,只要未舍弃愿行菩提心,这一条戒也不容易犯。
六、诋毁宗派:对于为寻求出离恶趣获得善趣,而宣说外道宗教的白法,趋入出离之道的声闻缘觉,以及趋入脱离二边大道的大乘宗派,不认为这些乘道是趋入究竟一乘、引向上乘等的梯阶,而是真正执它们有胜劣之别,以嗔心加以诋毁,则犯第六条根本戒。
对这方面,大家应该了知,首先是外道白法方面的宗派,当然,杀生为主的外道等,并不承许为解脱的梯阶;其次是趋入出离的声闻道以及大乘道,全部是佛陀为了众生的不同根基而宣说的法门。如果认为,外道所说的白法不正确,小乘法十分低劣,大乘显宗法门也不够殊胜,觉得这些法有低劣和贤妙的高低差别。心中如此断定则犯密乘根本戒。
那应该如何正确思维呢?外道法虽与大乘密法有所不同,但有关善法方面,对众生来讲还是有一定的利益。佛陀在续部中也说:不能诋毁外道,否则亦远离毗卢遮那佛。这个教证以前也用过,所以毗卢遮那佛的誓言是,对外道也不能毁谤。像现在有些基督教的慈善机构,也是经常做有利众生的事情,不能认为这是下等的行为。
佛陀以大慈大悲心,会变化成花园和阶梯等度化众生。我们心中也要观想:声闻法对声闻根基的众生来说有帮助,显宗法对显宗根基的众生有帮助。对外道尚且不能诋毁,更何况说佛教内部的其他宗派。
布瓦巴上师说:自宗或他宗,谤法犯六条。莲花生大士也有相似的教证,不管自宗还是他宗,若去毁谤就会犯密乘戒。正如前面所说的,一切众生究竟趋入一乘,但暂时有不同的法门来度化,因此,不要毁谤其他宗派。
七、泄露秘密:
以下宣讲五种非法器:一是不相信因果、相续未成熟的邪见者。
二是因未作仪轨而未成熟连宝瓶灌顶也未得受者。有些上师说,未得过灌顶也不要紧,《上师心滴》《系解脱》都可以看,这种现象非常多。实际上,普贤如来也没有这种权力,听闻密宗法要者,必须具有正知正见,并且必须经过灌顶。如果是事续、行续的法,只有宝瓶灌顶也可以,若是无上密续,一定要获得四灌顶以上的人才可以看。尤其是《系解脱》《上师心滴》等法本,最好是修完五十万加行,获得过四灌顶,再看比较保险。不然,你的见解到底能不能稳固也不知道,五十万加行修完的话,可以说是比较驯服的骏马;但五十万加行都没有修,到底是密宗修行人还是外道修行人也不好说。
一般来说,密宗的五十万加行,相当于当兵之前的军训一样,通过一套严格的训练方法,大家会觉得比较可靠,不然,一个新兵到底能在战场上待多长时间也很难说。所以,五十万加行还是很重要的。
我个人认为:修完五十万加行,又得到了密宗无上灌顶,对密宗有特别大信心的话,这个人应该有把握不会改变的。不然,有些人仅仅以好奇心,或者一种神秘的眼光看待密宗,单凭一时的热情来对待,即使阅读密宗的法本也起不到作用。世间有句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如此甚深的佛法,还是比较系统地闻思,一步一步次第地修,这样比较保险和稳妥。
三是因未圆满仪轨而未成熟未获得三殊胜灌顶者。连秘密灌顶也未得受圆满,未获得后面的三殊胜灌顶者,不能传授无上密法。
四是因失毁而未成熟犯根本戒未忏悔还净者。虽然以前学习过密宗,中间却已经失毁了,自己也未能好好忏悔还净者,对这种人不能传授密法。
五、声闻缘觉等根基未成熟,畏惧甚深法义者。现在有些小乘行人是这样的,只要一提起密法或者密宗的甚深行为,就根本无法接受。
观待调化的时间与所讲之法,在上述不能堪为法器的五种人面前,泄露密宗不共的誓言物,如五肉五甘露等,以及区分有寂、大圆满坐式等行为,还有其甚深密意的修法等,当对方明白并生起邪见时,犯第七条根本戒。
泄露秘密而犯戒的界限比较严格,只有在对方生起邪见的时候才犯根本戒。因此,现在有些人说:某某人已经接触了《上师心滴》,我一定犯了密乘戒。这些人对密法的知识太欠缺了,提出来的问题也特别可笑,觉得《上师心滴》这些法本,别人连碰都不能碰,这样的话,你的家人可能也认为你怪怪的。其实这些也不是偷来的,没必要这样,最主要是密宗甚深的见解,对密法没有信心、没有修过五加行、没灌顶的很多人,对密法不能接受。
因此,修完加行,自己受过真正的训练以后,再去修持密法也不迟。就好像世间上学校一样,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很想看大学三年级的课程,这样还是有点困难,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步步读上来才比较完整。
对这条根本戒,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泄露秘密。一旦泄露秘密,也是在他人生起邪见的时候才犯密乘根本戒,未生起邪见的话,人家只是读一读也没什么大问题,对这些界限大家应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