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论讲解·第28课
戊二(五部誓言)分二:一、五部共同誓言;二、五部特殊誓言。
己一、五部共同誓言:
一般来讲,五部如来坛城的灌顶基本每个灌顶都有,比如宝瓶灌顶时,在弟子趋入坛城时,首先观察弟子的种姓,以前有一次法王如意宝灌上师心滴顶的时候,上师说,所有弟子全部属于莲花部。为什么呢?从显宗角度来讲,西方极乐世界也属于莲花部当中,为了让所有弟子往生极乐世界,作为一种缘起,这次全部属于莲花部。上师是这样说的。有时候为了成就某种事业,所有弟子全部是事业部。如果弟子比较少的时候,通过放在盘子里面的木条,观察弟子属于哪一个部,也有这种说法。以前莲花生大士灌金刚橛的时候,降魔金刚属于金刚部,空行母益西措嘉属于莲花部,所以灌顶中也可以这样分为五部。
实际上,受了密乘戒的人,应该守持五部的誓言。五部誓言分为共同誓言和不共同誓言,共同誓言中也有直接意义和不共密意两种。一般普通的密宗弟子必须守持共同誓言中的直接意义,而对特殊誓言,有时境界不一定达到,做不到也不能去做,如果去做就会违越。所以,对守持誓言的界限,一定要区分清楚。因为现在很多人没有明白密乘的道理,对密乘的戒律不懂,对密乘的历史也不懂,如此一来,往往出现了很多误解和错解。以前印光大师一开始说:学密宗的人是大错特错。后来通过对密宗续部的了解,才明白并不是这样的,因此在他的文钞中也作过忏悔。
像印光大师那样一生成就的大德,最初在显现上也出现了不理解密宗的时候,对密宗说过一些过激的语言,但后来也如是忏悔了。有关这方面的事例,以前引用过很多,这里不再多说。我想,任何学习密宗的人,首先应该对密宗有所了解,哪些是在共同根基面前说的?哪些是在不共根基面前说的?哪些是共同誓言?哪些是特殊誓言?就像医生配药一样,针对某种病症,有些本来是毒药,这时可以成为良药,如果医生未能通达配制的方法,给普通人吃的话就会变成毒药。
在现在这个社会,环顾茫茫人海,很多邪知邪见的来源,有些当然是无始以来的无明十分深重,一时很难纠正;还有一部分,由于不了知密宗真正的教义,导致产生了种种邪知邪见,这是最大的一个因素。因此,希望大家对密宗的戒条应该一一认识,这是很重要的,对共同誓言和不共同誓言,直接誓言与特殊誓言的道理,应该详细区分,否则一概而论肯定是不合理的。
下面首先讲共同的五部誓言。
五部共同五誓言:学愿行心三律仪,
如来瑜伽部誓言;受持铃杵手印师,
乃金刚部之誓言;财法无畏与慈施,
即珍宝部之誓言;受持内外密之乘,
为莲花部之誓言;供食业次业部誓。
为什么是五部共同誓言呢?在瑜伽后品中所讲的一样,虽然有一些不同的意义并显然超胜前者,但与显宗所说的愿行菩提心等名词相同,而且与三律仪等大乘总的学处相同,因此称为共同戒条。
在此依照金刚乘的殊胜密意来讲,尽管修习密乘者需要以各部瑜伽守护密宗的五部誓言,但你属于哪一部,则主要应当修学自己所属部的戒律,所以称为五部各自戒或五部誓言。
接下来依照次第而宣说:
一、如来部誓言:按照直接意义来说,稳固受持愿行二发心以及具足各自法相的严禁恶行戒、摄集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戒,这一切的所依,即是不共皈依三宝。
此处的直接意义是什么呢?不失毁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对于《入菩萨行论》《大圆满心性休息》以及本论中讲到的,菩萨戒中的严禁恶行戒、摄集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稳固受持,而此一切学处的根本就是皈依三宝。
我们经常所谓的身、语、意、功德、事业五种当中,如来部属于如来的身部,它是一切果法功德的来源。所以此处讲到,皈依、发心、守持菩萨戒是所有大乘佛法的根源,也是如来部的根本誓言。
另外,如来部誓言也有其隐含意义。一般来说,听受《三戒论》也是需要灌顶的,但是宗喀巴大师在《事师五十颂释》中说,仅仅讲解戒条时,不受灌顶也可以。因此这次讲授《三戒论》,并未要求灌顶,但是涉及到比如心的本性、风脉明点等含义时,最好是灌顶以后再听受。
其隐含意义,即受持空乐无二菩提心与心性本来清净三殊胜自性。在这里,“三殊胜”指自己的身语意变成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也叫做三清净。也有些解释为,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心的本性本来清净,此三者为三殊胜。它的隐含意思是什么呢?受持如来部誓言的人,必须具足空乐无二的愿行菩提心,这是从本体方面来讲;认识自己心的本体本来清净,这是从三殊胜方面来讲。
空乐无二、明乐无二、大乐智慧等,表面上有很多名词,实际上可以这样理解,佛陀的功德可以包括在智慧和悲心当中,空可以从智慧方面讲,乐是从大悲方面讲。当然,大悲和智慧到究竟如来地时有很多殊胜功德,这是不可思议、无法言说的。但在世俗人面前,如来所有的功德可以包括在大悲和智慧当中,以智慧心对一切无有实执,全部观空性;以大悲心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这就是佛陀的特点,也是佛陀的功德。任何一个人,不管修密宗、显宗,只要具足这两种功德,可以说已经具足佛法所讲的所有功德。而到了密宗,有些说空乐无二,有些说现空无二,有些说悲空无二等等,虽然有各种名称,实际就是大悲和智慧。
如来部瑜伽毗卢遮那佛主要是身部,身是一切果法的所依,正如《宝性论》中所说,所有果法的功德,不论离系果还是异熟果,全部从身的角度进行抉择,同样,戒律也是一切功德的所依,戒律的根本即是皈依,因而将愿行二菩提心与三律仪立为此部的誓言。
当然,对于它的隐藏意义,若未通达心的本性,真正受持恐怕也有很大困难,但对直接意义非常容易通达,皈依、发菩提心、守持三乘戒律,就叫做如来部的誓言。
二、金刚部誓言:就直接意义而言,受持外标志物的铃杵后,将自己观为大手印本尊。所谓的“大手印”,并非有眼有鼻的大手印,在大幻化网的誓言中,有不间断手印和密咒这一条,也即观想任何一位本尊都可以,这位本尊就叫做大手印本尊。平时受持密宗的标志物,就是金刚铃杵;自己经常观想所得到灌顶的本尊,念诵本尊心咒,这就是直接意义。
因此,得过密宗灌顶的人,铃杵就是所谓的誓言物。不过,很多人不太会用铃杵,虽然很多人喜欢请法器,这些有也可以;实在没有的话,可以在念珠上挂个小的铃杵。作为得受过密宗誓言的人,随身携带一些灌顶誓言物是很好的。
实际上,铃和杵分别代表智慧和悲心,平时对一切法不执著,就是具足空性智慧;见到可怜众生生起悲心,就叫做大悲心。如果相续中具足此二者,外在的誓言物也不是特别重要。
《集真如续》中云:“彼当持金刚,摇晃正法铃,以誓言加持,大手印诵咒。”“金刚”即指金刚杵。通过誓言加持,经常诵咒,这是它的直接意义。隐含意义有内铃杵与密铃杵两种。其中,内铃杵即方便佛父金刚宝、智慧佛母莲花铃,手印为互相双运,是成就者佛父和佛母双运的一种标志和形象。密铃杵指白红菩提燃降而双运,修持真如不变大乐与具殊胜空性无二无别双运智慧,也就是大手印。在方便道当中,修持圆满次第真正空乐无别和自身方便的有些瑜伽士,也是依靠这种方式来守持密宗内在誓言的。
密宗所谓的双修、双运等,虽然没什么可隐瞒的,但翻译的时候确实担心个别人不理解,尤其里面的一些隐含意义,只有到一定境界才能明白,其他人根本无法了知,很容易导致这些人对整个密法生起分别念、邪见。一般来讲,上师如意宝的传承弟子在受持密宗行为方面非常如法,不容易遭到人们毁谤,除了个别人没有正知正念毁坏戒律,还有些人可能不太相信因果,随便运用密宗的修法做非法行为。对于这些人也无话可说。
有些人觉得,密宗的双运修法是一种邪法,看到有上师摄受空行母,就觉得破戒了。这也不一定,有些大成就者的行为,凡夫人很难衡量。以前觉囊多罗那他的《密宗大成就者奇传》里面,具足七大受教传承的上师,其中大手印传承的第一位上师是萨绕哈巴,也即《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经常引用的《萨绕哈道歌》的作者,他的行为在当时的印度也很难以让人接受。
萨绕哈是婆罗门种姓,当时金刚瑜伽母以卖酒女人的形象,给他饮美酒甘露,他无有任何分别念地全部享用,随后等持越来越增上。但外在行为上有点疯疯癫癫的,而且婆罗门种姓不允许喝酒,于是很多人认为他已经失毁了婆罗门种姓,开始讥讽他。有一次,萨绕哈将一块大石头扔在海上,并说:“如果我喝了酒,愿这块石头沉于海底;如果你们喝了酒而我没喝,愿这块石头漂浮在海面。”结果石头漂浮在海面。通过这种行为制伏婆罗门以后,回到了印度中央那烂陀寺,成为非常著名的三藏法师,并摄受了众多弟子,为其传授显密各种教法,对当时的佛教做出了极大贡献。
很多历史记载都是这样说的,当时印度大乘佛法极其兴盛时期,就是萨绕哈巴的时代。后来他想通过觉性禁行行为利益众生,准备前往各地。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了制箭女,她也是金刚瑜伽母的化身。箭女每天以做箭的行为直指心的本性,萨绕哈通过她做箭的行为,自己原本证悟的智慧更加增上,完全通达了心的本性。萨绕哈将箭女摄受为明妃,并以出家形象带着箭女前往各处,行为十分稀有。对他的这种行为,出现很多谣言,包括当地的国王、居民都来看他,这时萨绕哈唱起了道歌:“奇哉我乃婆罗门,相携箭女一同行,合理非理我未见。受持光头比丘相,酒女一起也同行,贪与不贪无分别,也无净与不净念,此理他人不了知。呜呼世人如毒蛇……”通过这种道歌,包括国王在内的五千人,已经认识了心的本性,最后前往清净刹土。
萨绕哈在摄受空行母以后,为龙猛菩萨传授了比丘戒,并说:“昨日之前非比丘,今日之后真比丘。”对于密宗行者的行为,在世人看来也许不相信,觉得太过稀有。因此,有时候自己无法修持的时候,不要到处去毁谤。像萨绕哈巴这种大成就者,真正让世间人全部接受,也是非常困难的。虽然不一定所有人公认,但这就是事实,是在历史上真正存在的大成就者公案。
也希望大家对做箭的人或者卖菜的人,各种表面上看起来十分低劣者,不能歧视,觉得“自己是出家人,很了不起”。实际上,这个人很可能是真正佛菩萨化现来指示心性的,也有这种可能。所以,平时观清净心很重要。自己未达到一定境界之前,随便以密宗作为借口行持一些非法行,只有自己毁坏自己。
对于开示此等真如之义的上师,也要恭敬依止承侍。由于金刚不动佛主要是意部,能诠方便智慧的标志物铃杵,以及内密真如铃杵,即为所诠意现空无二之本体。一般来说,铃杵分别代表空性和显现,也就是智慧和大悲。因此受持手印铃杵与依止上师,安立为金刚部的誓言。
三、珍宝部誓言:依照直接意义而言,财施、法施、无畏施、彼之根本大慈心此四布施,每日六时中均须奉行。
有人认为:只有讲经说法才是法布施,其他人无法作法布施。其实,有些教言中说,每天行持善法、念经诵咒后作回向,也属于法布施。就像昨天上师讲的《普贤行愿品》一样,自己在修持佛法以后,为了利益众生而作回向,就是法布施。无畏布施,包括放生、修忍辱等,金刚道友之间团结和合也是无畏布施。
其隐含意义是,通过双运菩提心降返生起四喜智慧。这种修法在圆满次第中有,一般不能运用。由于宝生佛是一切功德的源泉,故为珍宝部,布施也是赐予所需的本体,因而财施、法施、无畏施与慈施,安立为此部的誓言。
此处的如来部、金刚部、珍宝部、莲花部和事业部,这五部分别是从身、语、意、功德、事业五个方面来分。为什么这样分呢?在世间上,一个人首先有身体,其次有语言,最后是心中的智慧,功德相当于他的道德,事业也就是所做的工作。比如一个人,身体很稳重,如山王般经常安住在自己的住处;除利益众生和讲经说法外,不说其他无意义的语言;内心经常以正知正念摄持,时刻处于大悲和空性的境界当中;平时的行为很高尚;利益众生的事业也很广大。这样的话,这五方面已经全部具足了,如来分为五部的原因也是如此。
四、莲花部誓言:按照直接意义而言,受持外因相三乘、内事、行、瑜伽三续、密内三续诸乘之词义。
受持九乘所有词义,就叫做莲花部的誓言。其隐含意义是指,于中脉内持风,从而修持无毁之语金刚。因为风融入中脉时,所有分别念消融于法界,这时获得语金刚。由于无量光佛是语莲花部,法也是语金刚之本体,所以受持内外密乘义,立为莲花部的誓言。
五、事业部誓言:就直接意义而言,在具足以上所有戒律的基础上,尽可能供养内外密的供品,供施食子,进行火施等,受持四事业之一切次第。
从隐含意义来讲,这一切均以智慧方便双运印持,通过供养而令融乐之蕴界根境诸天尊心满意足。比如通过修断法的方式,先以“短阿(Λ)”字燃火,其上以“杭()”字降下甘露,供养诸佛菩萨,令诸佛菩萨和一切天尊心满意足,最后遣除自己的种种障碍,这种修法就叫做令融乐之修法。
不空成就佛是一切事业的主尊,同样,这些戒也主要是事业的本体,所以安立为此部之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