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传承及略释·第2课
2017年3月9日
上节课讲《瑜伽欢乐道歌》的时候,我要求每个人把自己的优点、功德写下来准备好,不知道你们准备了没有?至少要写十个功德。如果你们用微博或微信,也可以写在里面。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具有的功德,比如密法的修证,不方便公开讲,那用其他方式来说也可以。总之,这是本次传讲的作业。
如果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功德不止十个,应该有二十个、三十个,那你就把最主要的十个功德写出来。每个人都应该能挖掘出自己的功德,我也写了一些,感觉还可以,比如我比较精进,我喜欢看书、翻译、讲课,等等,这些应该算是我的功德吧,还是可以写出来一些。如果只是心里想想是不行的,每个人一定要把这些功德很正式地写成文字,有这样一个要求。
另外,我们修行人、佛教徒要更开心一点,不要整天都很绝望、很痛苦。如果除了痛苦和流泪之外,什么希望都没有,这样不太好。我们刚刚讲了《瑜伽欢乐道歌》,大家听的时候都很欢喜——也许这种欢喜是装出来的,也许是真实的。但即便是假装的,也要尽量开心一点。
还有一件事情,最近学院在开持明法会,所以学院内部和外面的一些道友希望我念一下九本尊心咒的传承。
(堪布念传承)
《入中论》论题与主旨说明
最近这几天,我们会用三节课的时间给大家念《入中论》的传承。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应该好好学一学《入中论》,并对中观生起信心。
这部论为什么叫《入中论》呢?是“入根本慧论”的意思。之前我们讲过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那么,怎么学习这部“根本慧论”呢?要依靠月称论师的《入中论》来趋入,而趋入的方法分为甚深和广大两个方面。对于这些内容,如果以后再进一步学习,就能明白。
《入中论》主要讲的是十地和无学地,并根据《十地经》《楞伽经》《般若经》的观点,来宣说空性的利益。龙猛菩萨在其他论典中讲过,如果我们通达了万法皆空性的道理,就会对因果缘起感觉到非常稀有和稀奇。当真正懂得空性法门时,才会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因果确实不虚。因果本身是空性的,但在空性中无欺存在——对这样的道理我们会感到特别稀有。
劝勉通达中观意义
每个闻思者,都应该通过辩论和学习,好好通达中观的意义。中观的观察方法,跟西方哲学运用的方法比较类似。在西方哲学中,对很多事物,都是通过提出疑问来进行探索、观察的,即询问“为什么”。
虽然有时依靠分别念可以找到究竟原因,但也有时候,如果问的“为什么”太多了,不一定有尽头。而且,像买东西这样的日常事务,如果也用“为什么”来推断,是很难进行实践的。另外,即使自己对这方面有兴趣,但别人也不一定都有智慧去理解,所以这样做还是有一定困难。
一般而言,如果你相信科学,应该对科学领域的权威人士有一种信任;如果你学习佛法,应该对佛教领域最了不起的权威人士也有一种信任。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单凭自己的智慧判断一切,有一定困难。
佛教里有三种正量,现量、比量和圣教量,圣教量可以说是更为重要的一种量。现量是自己亲自看到、感受到的正量;比量是自己通过问“为什么”推测获得的;而圣教量,是在自己没有能力推测时,信任一个权威。比如,对于量子力学,我实在没办法推测,所以我选择相信波尔的量子力学观点。又如我们选择相信牛顿所说的原理,并可以据此得到结论。
在佛教中同样是如此,自己实在没办法亲自看到或推测的事情,就选择相信麦彭仁波切、宗喀巴大师这样的善知识,以这种方式得出结论也很好——这就是相信圣教量。在学习中观的时候,不能离开这三种量。
《入中论》传讲情况及相关资料
下面我念传承,你们最好不要打瞌睡。
(堪布念传承)
听说漏了一个偈颂的传承,我现在补上。一般念传承的时候,最好一句都不要漏,大家听的时候也全部都要听到。
《入中论》我以前讲得是最多的,学得也应该是最不错的,但比较可惜的是,后来人多的时候没有给大家讲成。
我今天一直在忙,还没有吃饭,但我的心情还可以。你们等会儿不要拿吃的来,我不会吃的,因为一般拿来的食物我都不敢吃,不管是谁拿来的,里面有什么也很难说。(众笑)
《入中论》观察无我的角度,包括俱生无我、遍计无我两个方面。其中观察人无我的方式主要运用的是七相推理,分析马车的整体和七个不同的支分;而抉择法无我时,主要是观察没有自生、他生、共生和无因生,同时,观察万法皆唯心造,对此做了非常细致的介绍。对于唯识宗的观点,在《入中论》里有很详细的解释。论中还讲了空性的分类、无学地的功德等内容。一般来说,学习《入中论》应该算比较容易。
法王如意宝以前讲过一遍《入中论》的颂词,还讲过麦彭仁波切的《月称言教》,也就是月称论师所宣说的言教。法王讲《入中论》时用的科判是麦彭仁波切造的,早年我还翻译过一遍,那天我看日记本上还记了这件事。那时应该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对自己的翻译能力还不是很满意。
《入中论》的相关论典还有全知果仁巴的《入中论释·遣除邪见论》以及宗喀巴大师的《善解密意疏》。《善解密意疏》比较有名,以前我们在桑耶塔讲过,当时用的法本很殊胜。注疏的法本应该还在我的书房里,到时拿给大家看看。那是九十年代的法本,以后可以放在纪念馆里,这样很好。我之前去英国的时候,看见1919年翻译的《西藏生死书》的译本还被保存着。我当时就想,以后应该也留下一些这样的资料。无论翻译者、讲者是否还住世,只要翻译的译本、讲课的法本还能一直保存就很好。
现在中国的风气是,对历史文物的保存好像不是很关心。在西方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情况可能会稍微好一点。其实,即使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的经验也值得被保留下来。比如一位工程师,一位对学校很有贡献的校长,或者一位稍有贡献的物理学家,大家都可以为他们造塑像,或者把他们书房里的书捐给某个图书馆。在图书馆里,一个人所有的文献、资料,在几百年里会一直被保存得很好。总的来说,一些地方对历史还是很重视,而相比而言,我们可能还不够重视。
神变月还有几天时间。尤其是在上弦月的时候,希望大家好好行善,多念咒语、多修法、多看书、多念《普贤行愿品》。总之,这几天特别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