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藏论讲解·第8课
2022年5月9日
对《如意宝藏论》,大家应该认真地学习。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好好地闻思修行。虽然大家都有自己的烦恼和痛苦、违缘和障碍,但这些都是有办法超越的。在末法时代学习这样的大经大论,机会可以说千载难逢,而且越来越少。所以,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以欢喜心和恭敬心投入学修。
《七宝藏》是无垢光尊者极其甚深的空性精髓,传讲者历来不多,听受者也不多。以前学院有个《七宝藏》班,需要学习七年。但是到了最后,很多人都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
历史上,完整学习《七宝藏》的人也并不多,很多人都只是听个传承,因为不需要太多时间。但即使只听个传承,也特别殊胜。以后,你们如果有机会听受《七宝藏》所有或部分传承,也非常好。
我们正在学习《如意宝藏论》第三品的世界观,包括依基、所依和能依三个方面。所谓的依基,是指空轮、风轮、水轮、金刚大地和地轮等五轮。所依包括山、洲、海。其中山是指须弥山、七金山、铁围山等九山,海是指九山之内的八大海,洲是指南赡部洲等四洲或者十二洲。山和海前面已经讲了,今天开始讲洲。
十二洲是指四个大洲及它们的八个小洲,都处于持边山之外、铁围山之内的盐海当中。
世界很大,眼界很小
说起这样的世界观,可能很多人会有疑惑:“须弥山和七金山如果真的存在,我们为什么看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确实不简单。
我以前看过倓虚大师的《影尘回忆录》。有人问倓虚大师:按科学的说法,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按佛教的说法,我们的世界有须弥山、四大洲。哪一个是对的?
倓虚大师回答说: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几百年前的科学,很多都被后来的科学证明是错误的,就像地心说被日心说推翻一样。现在所谓的科学,也并不最究竟,很可能被未来的新科学推翻,所以不能用它来衡量一切。
这样理解当然可以。但我们还有更精准、更重要的答案。
前面讲过,这样的世界观是佛陀随顺世间安立的。世间人共同见到什么样的器情世界,佛陀也如是安立名言。佛陀曾在经中说:世间承认有,我也承认有;世间说没有,我也说没有。
另一方面,佛陀是站在宏大的宇宙角度,宣讲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涉及的并不只是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其中的须弥山、四大洲等,根本不是我们眼根的对境。三千大千世界有十亿个日月四洲世界,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其中连九牛一毛、冰山一角、沧海一粟、大地的一粒微尘都算不上。在这样广大的世界里,有无量无边的六道众生,以三菩提不可思议的净见量可以照见。
实际上,须弥山也好,七金山也好,游戏海也好,都是人类以外的其他众生的所见。我们的肉眼,除了部分人类和部分旁生,根本看不到其他的器情世界。今天要讲的东胜身洲、北俱卢洲和西牛货洲,都属于人类的世界,但没有神通的人,同样看不到。连同类的众生我们都看不全,更何况其他的有情?
绝大多数旁生都生活在海里,比例超过百分之九十九。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是很少的陆地旁生和更少的海居旁生,可能连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都不到。
对于饿鬼世界的无量众生,我们能不能看到少数几个?很难。地狱众生就更不用说了。在我们的上面,还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的无量众生,我们能不能看到呢?也不能。
实际上,在须弥山的周围,生活着很多众生。三十三天在须弥山的上面,四大天王天的世界在须弥山的半山腰和下面,阿修罗和龙类则生活在须弥山的下方。诸如此类的世界,根本不是我们人类的境界。
世间人也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些话,表面上是民间的谚语,实际上蕴藏着甚深的道理。我们眼睛能看到的东西,确实特别少、特别少。
总之,整座须弥山也好,四大部洲也好,都属于极其庞大的宇宙世界。对人类以外的种种世界,用我们人类的科学仪器,恐怕无论如何也探测不到;乘我们人类的交通工具,不管是飞机,还是宇宙飞船,无论多么先进,都没办法抵达。
若无因缘,虽有不见
有些人认为:凡是我看不到的,都不存在。
这样说是不对的。《正法念处经》中说:“若有因缘,则便见之。若无因缘,虽有不见。何以故?以一切法因缘生故。”任何一个法,如果有因缘,我们就可以见到;如果没有因缘,即使它真实存在,我们也见不到。为什么?因为一切法依靠因缘而产生。这个教证大家一定要记住。
须弥山也好,北俱卢洲也好,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因为没有因缘。
人类的世界是立体的三维空间。个别有特异功能或神通的人,会有第四个维度——时间,比如个别人能预言未来,能够看到未来的很多事情。除此之外,人类很难进入其他的维度。
实际上,宇宙还有不同维度的很多空间,但对我们人类而言,都是“虽有不见”。科学家霍金也说,世界至少有十一个维度,人类发现的只有三四个。对很多人来讲,根本没办法超越时空的限制。当然,具有不同维度的天眼或神变者,或具有特殊感官的人,完全可以超越。
《立世阿毗昙论》描述了须弥山和四大洲,并讲了一些相关的公案。其中一则公案是这样的:在波罗奈国,一个比丘和一个沙弥,依靠神通到了东胜身洲。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又返回南赡部洲。沙弥随便带回了一块石头,放在寺院里。
晚上,寺院到处都在放光,大家觉得非常稀有。比丘问沙弥:“你从东胜身洲带了什么回来?”沙弥说:“我带了一块石头,想把它磨成剃刀。”比丘要求他送回去。沙弥答应了,但因为天太晚,就直接扔在了波罗奈国的河里。
顿时,河里发出五彩光芒,水里的鱼虾都看得清清楚楚。所有的人都跑去围观。到了第二天,仍然有很多人在河边看。比丘问沙弥:“你是不是把石头扔在河里了?”沙弥说:“是的。”比丘要求他马上送回。沙弥依靠神通,直接下河去取石头,衣服却没有打湿。然后飞到空中,到东胜身洲送石头去了。
佛陀的行传中讲,目犍连和舍利子等很多佛弟子,经常以神通去其他洲,有时去西牛货洲,有时去东胜身洲,有时还去北俱卢洲化缘。因此,佛在戒律里规定:如果南赡部洲的正午时间已过,从北俱卢洲带回的食物也不能吃。
这些地方,只要有特殊的境界或功能,完全可以见到,甚至亲自到那里去。但如果不具备能力,确实没办法。
在人类早期,很多文明都提到世界中央有一座高山。比如,古希腊认为奥林匹斯山是世界的中心,而且这座山现在还在。其他的,比如华夏文明认为,世界本来处于混沌状态,是盘古将天地辟开,形成了现在的世界。埃及文明认为,世界最初是一片海,海上起了一座山,山上出了一个神人,由他创造了世界。中东的苏美尔文明也有自己的观点。其实关于世界的起源,很多古文明的说法都比较相似。
以前,美国康奈尔大学有一个博士,是非常有学问的数学家,因为信奉印度教,一生专门研究吠陀,以及印度和埃及的古文明。大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写了一本书。据说印度教和西方科学界,对书中的宇宙理论都比较认可。
他在这本学术著作里讲了什么?他承认有须弥山和周围的世界。他说,这些世界虽然存在,但并不是人类感官的对境,而是超越人类认知的一种高维度境界。人类在智力成熟之前,是很难通达这些世界奥秘的。当然,他的观点主要来自印度教和吠陀。
然此秘密未尝说
关于须弥山和曼陀罗的说法,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印度古老的宗教学问中。一方面,佛陀是随顺这些学说,另一方面,三千大千世界是根据人类、龙类、天界等六道众生前的不同显现来安立的,并不是我们凡夫人的肉眼所见。
虽然有这样的安立,但就像《正法念处经》里讲的那样,因为因缘不具足,我们依然看不到。
怎样才能具足因缘呢?通过修行,至少获得阿罗汉的果位。《十六罗汉礼赞文》当中讲到,十六位阿罗汉分别居住在西牛货洲、东胜身洲等四大部洲。本来,四大洲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但没有因缘的人恐怕也去不成。我们这些地球众生,迁居到别的大洲不一定适合。
现在,很多国家都经常说到外星人。其实,外星人也是一种人,只不过生存模式跟我们不同。据说,国外有一个建筑师,为了完成一个重要的建筑项目,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最后去了地球下面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跟人类世界完全不同。但他好像只完成了一部分工作,就回到了人间,之后,他向别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很多人觉得,地球世界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其实,我们能见的,也只有地面上那一点点。各个国家在军事上的种种储备,都藏在地底下。这一点,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而且,地下的秘密远远不止武器。
我们这些凡夫中的凡夫,什么智慧也没有,却想推测佛陀的境界和世界的秘密——恐怕没那么简单。
《入中论》中说:“十方世界佛行境,如其所有微尘数,佛证菩提劫亦尔,然此秘密未尝说。”这是法尊法师翻译的。藏地的果仁巴大师、宗喀巴大师和恰秋巴论师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或说佛陀法身的秘密不可言说,或说佛陀从初发心到现在的时间不可言说,或说佛陀成佛的时间不可言说。
“然此秘密未尝说”,我们这个世界的很多秘密都是如此。
对世界的种种奥秘,我们如果只是读过大学,得一个博士学位,恐怕是没办法通达的。凭这点知识,不要说别的,就连地下龙宫的情况都没办法了知。当年,龙猛菩萨曾经亲自到龙宫去,我们的影视作品也说“上面有天、下面有龙”,但对真正的龙类世界,我们的肉眼却一片茫然。
《四十二章经》中讲:“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千万不要相信你的分别念,它能衡量的范围比针眼还小,根本不值得信赖。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对遍知佛陀宣说的世界观和甚深境界生起信心和希求心。
我们有些道友,当别人问他:“《俱舍论》和《七宝藏》讲的须弥山是怎么回事?”他一律回答:“不可思议!”
世间有些宗教徒也是,你要是问他们:“你们的主尊是谁?你们的教法和修法是怎样的?”“我们圣尊说过,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不能告诉你。”这样说,不能让人起信心。有些地方确实“不可思议”,而有些地方,只是我们用肉眼和分别念看不到而已,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
另外,把什么都说成“业力现前”,或认为佛陀时代有须弥山,到了我们的时代,须弥山就消失了,也不行,理上说不通。
总的来说,佛陀宣说的三千大千世界,有些世界是我们看得见的;有些世界,跟我们相同的地方,我们看得见;有些世界,即使跟我们相同,我们也不一定看得见;至于超越我们见闻觉知的绝大多数世界,那就不用说了——肯定看不见。
对这些问题,我在这里稍微分析了一下,大家看看合不合理。
另外,这里讲的距离、大小等,也不一定是绝对的。以前去印度,我拿着根登群佩的《印度游记》当“地图”。结果,他说有二十公里,实际上却只有五公里左右;他说特别近,去的时候却发现很远。不知道是我们走的路线不一样,还是后来的路修过了,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当年众生面前的显现,包括文字所描述的,到后来可能都有变化。
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世界上的每一个学说,都有甚深的意义。面对不同的观点,我们要想:“里面肯定有不可思议的深义,只是我现在智慧有限,没办法了知。随着智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我一定会通达其中的甚深意义。”这样一来,心就能容纳很多东西。
接下来开始讲课。今天的内容比较简单。麦彭仁波切的科判是“解说洲”,四大洲都包含在里面了。
辰三、解说洲:
诸洲地水等量高。
前面讲到,须弥山一半在海面以上,一半在海面以下,上下各有八万四千由旬。耆那教的某些说法,跟这个量相同。记不清是耆那教还是哪个教,说世界上有两对日月,当一对日月在虚空运行的时候,另一对日月就在休息;虚空中的日月完成工作以后,也开始休息,另一对日月则出来运行。就像世间人一样,上夜班的是一队,上白班的是另一队。世界真的无奇不有。
这里讲,须弥山在大海的中央,海上有朝内和朝外的两种风,与各自洲形相同而刮起。水中本来就有不同的性状和力量,两种风刮起的时候,相应的水就慢慢变成了固体。我们那天讲了,水中并不完全是液体,随着风的不断搅拌,最后就形成了四大洲和八小洲,比海面高一点,比七金山矮一点。
前面讲了,上等界散摄风形成须弥山,中等界散摄风形成七金山,下等界散摄风或者散摄风的末尾形成四大洲。也有人说,四大洲和八小洲都是依靠自己的本体或事物形成的,跟海水的关系不大。
下面分析洲,首先是东胜身洲。
东胜身洲半圆形,三面一一各二千,
凸面三百五由旬。
东胜身洲的形状是半圆形的。《起世经》和《阿含经》都说是圆形。不同的经典,观点不太一致。
各洲人的脸形跟洲形基本相同。东胜身洲的人,身体特别高,所以叫做胜身,身体特别殊胜的缘故。
东胜身洲是半圆形,就像把一个圆对半切开。切开的平面对着里面的须弥山,凸出的部分对着外面的铁围山。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稍微凸出的小地方。如果把最小的凸出部分算成一面,就有四面。大的三面,中间的直径有两千由旬,两边各有二千由旬。最角上是凸出部分,有三百零五由旬。它应该不是标准的半圆形,如果是标准的半圆形,不可能有凸出的三百零五由旬。它毕竟是一个洲,会稍微有一些不规则的地方,所以不能用圆规去量。
这里对各个洲的安立,跟《大毗婆沙论》比较相近,和《俱舍论》稍微有一点点差别。
早在公元383年和439年,《大毗婆沙论》就译成了汉文,但是都不全,好像前者有十四卷,后者有六十卷。后来唐玄奘的译本有二百卷,是最全的。四大洲的名称,是从唐玄奘开始统一的。在这之前,法显和昙无谶的译本虽然都有四大部洲的说法,但名称并没有统一。在藏文《大藏经》中,四大洲的名称在前弘时期就已经统一了。
以上是四洲中的第一个,东胜身洲。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须弥山的东南西北。我们修曼茶罗的时候,东胜身洲在靠近身体的那一面。有一点点差别。
下面要讲的南赡部洲,在须弥山的南方。
南赡部洲肩胛状,三面等同胜身洲,
一面三点五由旬。
南赡部洲得名的缘由是什么呢?从印度金刚座往北,有九座黑山。九座黑山后面有大雪山,在大雪山和寻香山中间,有一条无热恼河,河岸边有赡部檀香树。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这个洲叫南赡部洲。
很多佛经对赡部树都有描述。《立世阿毗昙论》中说,有两个比丘专门去看赡部树,树的果实掉在地上,摔破了,比丘把手伸进去,整个手臂都染成了红色。有一次,一个人拿了赡部树的果实供养佛陀,佛陀用手它破成很多片,结果佛的双手也染成了红色。还有一次,佛陀让迦叶尊者吃赡部树的果实,迦叶尊者却说自己不能享用。还有一种说法,赡部树的果实吃了增长贪欲。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公案。
总之,南赡部洲有一种赡部树,因为这个原因,叫做赡部洲。
南赡部洲是什么形状呢?像牦牛和马背上的肩胛骨,大致像三角形,但不是真正的三角形,而是有四条边的“三角形”。好多古书里说,南赡部洲形状如车形。是以前国王坐的那种马车,一边宽一点,一边窄一点,看起来有点像三角形。三个长面各有两千由旬。南方的面比较短,只有三点五由旬。
南赡部洲中间有印度金刚座,金刚座有菩提树严饰,那里是佛陀成佛的地方。为什么叫金刚座呢?按照声闻乘的观点,那里有五股金刚——最中间是菩提树,四边共有四座佛塔,间隔的距离大约半闻距。大乘的说法则是,中间是一个十字金刚杵,十字金刚杵的中央有菩提树,在四周大概一闻距的地方,有四个不同的金刚橛塔。
贤劫千佛都会在金刚座成佛。即使南赡部洲被七火一水毁灭,金刚座也非常稳固,就像在虚空中挂了一个桶。很多分析都说,印度金刚座是不会毁坏的。但为什么不会毁坏?它是由金刚组成,还是由泥土组成?这些都没有明确说。我觉得,可能有诸佛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所以金刚座所在的整个地方都不会坏。
印度金刚座的菩提树很有意思,它会随着不同佛陀的出世,而有不同的树名。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因为有不同的佛出世,也可能因为它在显现上有各种遭遇。比如,释迦牟尼佛成佛的那棵菩提树,已经被其他宗教毁坏了。现在金刚座的菩提树,是后来从斯里兰卡拿回的菩提树种子培植的,并不是原来那棵。
以前迦叶佛成佛的时候叫尼枸卢树,现在释迦牟尼佛成佛的菩提树叫无忧树,未来弥勒菩萨成佛时叫龙华树。贤劫千佛每一尊佛在印度金刚座成佛的时候,这棵树都有不同的名称。
即使是一棵树,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命运。
佛经中说,印度鹿野苑有释迦牟尼佛转法轮的法座,还说贤劫千佛转法轮的时候,在那里都有法座。但用我们人类的眼睛来看,不要说贤劫千佛的法座,就连释迦牟尼佛当年转法轮的法座,现在都找不到一点影子。可能是天人或龙类把它隐藏起来了。
我在《梦尘回忆录》里面说,释迦牟尼佛成佛的菩提伽耶,以及鹿野苑、蓝毗尼等很多遗址,如果没有法显的《佛国记》、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以及那位英国考古学家,恐怕我们现在根本就看不到。
人类面前的显现确实很有限,我们的所见并不是宇宙世界的真相。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南赡部洲是整个世界的中央,贤劫千佛都在这里成佛,和其他三洲相比,更具有殊胜性。原来,我们的南赡部洲是这样一个独特的世界。
接下来讲西牛货洲。
西牛货洲呈圆形,周长七千五由旬,
二千五百由旬宽。
西牛货洲是圆形的。《阿含经》和《起世经》里面说是半圆形。它的周长是七千五百由旬,直径是二千五百由旬。为什么叫西牛货洲呢?有些论典说,因为那里有如意牛和货物的交易。
注释里面说,那里不但有如意牛,还有大力象。因为可以使用牛和大象,所以叫西牛货洲。
下面讲北方的北俱卢洲。
声不美洲四方形,各边二千由旬整,
周长八千由旬数。
北俱卢洲又叫声不美洲,四方形,边长二千由旬,周长八千由旬。为什么叫声不美洲呢?那里虽然有如意树,但树中会发出罗刹的声音,很刺耳,人们不愿意听,所以叫声不美。还有一种说法,北俱卢洲人在死前的七日,如意树会发出声音,告诉他“你快死了!”这个声音让他们痛苦,所以叫声不美。我们这里的世间人,也不愿意听到“你要死了”的声音。北俱卢洲的人寿命都是一千年,没有苦报,只享受乐果。
这以上讲了四大洲,下面讲四洲周围的小洲。
每一个大洲都有两个小洲。大家都修过曼茶罗,应该清楚。
身洲胜身拂妙拂,胜道行洲小行洲,
恶音对洲主洲半。
东胜身洲左右两边的小洲叫身洲和胜身洲,南赡部洲的两个小洲叫拂洲和妙拂洲,西牛货洲的两个小洲叫行洲和胜道行洲,北俱卢洲的两个小洲叫恶音洲和恶音对洲。
所有这些洲,前方都对着须弥山,后方都对着铁围山。每个小洲都是主洲一半的量。比如说,南赡部洲的两个小洲加起来,面积等于整个南赡部洲的大小。这跟《时轮金刚》的有些说法相同。
这以上,第二个科判已经讲完。
寅三(别说能依有情之处)分二:略说;广说。
卯一、略说:
分别有情有二处。
有情的两个依处是什么呢?恶趣和善趣。
卯二(广说)分二:恶趣处;善趣处。
辰一(恶趣处)分二:略说;广说。
巳一、略说:
恶趣……
略说只有“恶趣”两个字。
巳二(广说)分三:地狱;饿鬼;旁生。
午一、地狱:
……地狱原本处,底斯下二万由旬,
无间上余七叠住。
麦彭仁波切的科判真的很好,他对《如意宝藏论》的研究非常棒。
现在讲能依有情的处所。前面是讲有情的所依之处,包括五轮以及五轮上面的山、海、洲。在这些上面,有地狱、饿鬼、旁生等众生的处所。希望你们好好看一下科判,非常有意思,《俱舍论》都不一定有那么清楚。
有情世界分为善趣和恶趣。首先讲恶趣,包括地狱、饿鬼和旁生。恶趣中先讲地狱。地狱的位置在哪里?无间地狱在南赡部洲冈底斯山正下方二万由旬的地方。大多数众生的业力是这样显现的。
有些人说:“地狱在冈底斯雪山下面?你指出来给我看看!”不要说地狱,地底下有那么多外星人,我们都指不出来。不是你的境界,确实没办法给你指出来。
佛教认为地狱有两种:一种是共同众生所见(小乘观点),一种是不共众生所见(大乘观点)。不共的众生,自己在哪里下堕,就会在那里现前地狱;共同众生,都会看到冈底斯雪山下面的地狱。
冈底斯雪山就是冈仁波齐。这座山的地底下二万由旬的地方,是地狱中最大的无间地狱,铁室的高与长各有二万由旬。也就是说,无间地狱的地基还要再往下二万由旬。
无间地狱往上,还有层层叠叠的七个地狱,依次是极热地狱、烧热地狱、大嚎叫地狱、嚎叫地狱、众合地狱、黑绳地狱和复活地狱。每两个地狱之间,有二千由旬的距离。
大家要算的话,很简单。冈底斯雪山以下二万由旬是无间地狱,从无间地狱往上,两千由旬乘以七,是一万四千由旬,再加六千由旬,就到了冈底斯山的山脚。
《大宝积经》里面说:“地狱空无相,其性极清净。是中无作者,从自分别生。”地狱的体性实际上是空性的、清净的,没有任何作者,唯一由众生的分别念产生。所以,地狱可以有固定的地方,也可以没有固定的地方。
这里说,冈底斯山下面两万由旬是无间地狱,无间地狱以上,就像高楼一样,过二千由旬是一个地狱,再过二千由旬又是一个地狱,一层一层往上,共有七个地狱。
世间也有“上天堂”“下地狱”的说法,说明地狱是在地底下。其他宗教对地狱也有描述,但没有佛教这么详细。
众生的业力真的不可思议。如果造了堕地狱的恶业,死后肯定会直接堕入地狱。
与热地狱邻近的是八寒地狱:
与彼毗邻八寒狱,相邻诸热地狱住。
八寒地热相当于八热地狱的“远邻居”,因为隔着二十由旬的距离。
复活地狱向北二十由旬的地方,是具疱地狱。具疱地狱向下,依次是疱裂地狱、紧牙地狱、阿秋秋地狱、呼呼地狱、裂如青莲花地狱、裂如红莲花地狱、裂如大莲花地狱。裂如大莲花地狱跟无间地狱在地底下的深度相等,它们之间也隔着二十由旬的距离,也都在冈底斯山下面。
造了弥天大罪的人,会先在无间地狱受苦,再到裂如大莲花地狱受苦,然后又到热地狱受苦,又到寒地狱、又到热地狱,这样轮流去八热八寒地狱感受果报。结束一个,又结束一个,逐渐逐渐地上来。
所谓的弥天大罪,是指特别严重的罪业,比如在特别严厉的对境面前造恶,时间特别长,意乐特别强,一直没有对治,而且造下的是转生寒热地狱的业。这样的人,会轮流去寒热地狱受报。虽然造了弥天大罪,但后来忏悔了、反省了,罪业会有所减轻。
如果连续造了很多恶业,生前又没有好好忏悔,死后会直接堕入地狱。
在《俱舍论》里面,好像没有说在寒地狱受完苦,还要去热地狱,直到把十六个地狱全部轮完。你们看一看《俱舍论》,我记得好像没有这个说法。
接下来讲孤独地狱。
孤独地狱处不定,近边附属热地狱。
孤独地狱没有固定的处所。在人间,孤独地狱有的在江河,有的在高原,有的在柱子上,有的在门槛里,有的在沙坝上,有的在图画中,有些在恐怖的地方,有些在大海的岸边。有的孤独地狱集聚了很多众生,看起来并不孤独,但实际上,每个众生心里都特别孤独。还有些众生,独自居住在一个特别可怕的地方。
近边地狱附属于热地狱。每一个热地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四个近边地狱,即煻煨坑、尸粪泥、利刃原和剑叶林,一共是十六个。八个热地狱的近边地狱加起来,应该是128个。《大毗婆沙论》里说有136个。
其他三洲,即北俱卢洲、西牛货洲和东胜身洲,是没有热地狱和寒地狱的,只有近边地狱和孤独地狱。
为什么只有南赡部洲有寒热地狱呢?因为南赡部洲人造恶业也好,造善业也好,都极其猛烈,所以他们堕地狱的果报极其惨烈,求解脱的果报也特别殊胜。看来,生在南赡部洲,有坏的因缘,也有好的机会。
在有些国家,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人犯罪,周围就没有监狱。同样,北俱卢洲等三洲,因为造的恶业相对轻一些,所以只有近边地狱和孤独地狱。但近边地狱都在八热地狱的周围,如果没有热地狱,它们依靠什么而存在呢?可能是象征性地有煻煨坑之类的地狱,中间不一定需要主地狱吧。
午二、饿鬼:
饿鬼王舍城下方,五百由旬根本处,
分支天界人间有。
这里讲的饿鬼根本处,跟《俱舍论》和《大毗婆沙论》的说法相同。在王舍城下面五百由旬的地方,是饿鬼们的主要聚居地。而零散的饿鬼,天界和人间都有。
饿鬼可以分为有威德饿鬼和无威德的饿鬼。在东胜身洲和西牛货洲,两种饿鬼都有。而北俱卢洲的饿鬼,全是有威德的。转生那里的众生,连饿鬼的福报都不错。在《大毗婆沙论》中,有个转轮王去天界,看到有些天人吃穿受用,都跟其他天人一模一样,实际上却是饿鬼身份。所以,饿鬼在天界也有,人间也有。
接下来讲旁生,恶趣里面的第三个。
午三、旁生:
旁生海居大汪洋,散居天界人间住。
大多数旁生都居住在大海中。也有一部分在人间或欲天,比如大象、骏马、如意牛之类。极乐世界也有孔雀等各种鸟类,但那不是旁生,因为极乐世界没有三恶趣。
注释里面引用《摄论》的内容说,有些旁生在地里,有些在草原上,还有些生活在山川、树木、雪山、水中、虚空以及火里面。
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旁生居住。大家都看过《动物世界》,对此应该非常清楚。有时候看到这些动物,对三界众生的悲心会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