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藏论讲解·第7课
2022年5月4日
这几天,我以闭关的方式给大家讲课。今天讲《如意宝藏论》,后面三天讲《楞严经》。
上节课,地轮还有一个偈颂没有讲完,今天继续讲:
三十二万由旬厚,方圆一百二十万,
三千四百五由旬。
前面讲到,金刚大地是黄色的,就像水面结冰一样,从水轮当中形成。水轮总的厚度是一百一十二万由旬,其中有八十万由旬变成了汪洋大海,剩下的厚度就是地轮的,有三十二万由旬。
水轮是圆形,地轮是四方形——圆形的水轮上有
一个四方形的地轮,二者的广度都是一百二十万三千
四百五十由旬,其中水轮的周长是广度的三倍。这里说的广度,相当于水轮的直径。直径乘以圆周率3.14,就等于周长。无垢光尊者说是三倍,后面的0.14,不知道是不是被“四舍五入”了。
这以上,所依基就讲完了。
寅二(解说所依山洲海)分二:略说;广说。
其实,所谓的能依所依,是观待而言的。比如从地轮的角度,水轮是所依;从山、洲的角度,地轮是所依;从有情众生的角度,山和洲则是所依。
下面讲所依的山、洲、大海,分为略说和广说。
卯一、略说:
其上所依山海洲。
在金刚大地和地轮上面,有须弥山、七金山、铁围山等九大山,以及八大海和十二个洲,作为有情的所依。
卯二(广说)分三:解说山;解说海;解说洲。
辰一(解说山)分二:山洲共同因;各自之本体。
巳一、山洲共同因:
整个宇宙的形状和形成过程,相关经续的观点也有不同。具体原因,我在其他地方讲过,这里再简单说一下。
第一个原因:早在四五千年前,印度就已经有一些古老的宗教。这些宗教宣说的世界观,已经成为当时印度社会共称的观点。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创立佛教的时候,曾经亲口说过:世间人承认有的,我也承认有;世间人认为没有的,我也说没有。这个观点很重要,它是佛陀随顺世间的一种方便。
第二个原因:《华严经》、《起世经》、《楼炭经》、《时轮金刚》以及大小乘阿毗达磨等经典中宣说的世界观之所以不同,是为了随顺不同众生的显现。由于世界在某些众生面前是这样的,在某些众生面前又是那样的,所以佛陀会随顺众生的种种显现,安立不同的世界观。
世界上的山洲是怎么形成的?
搅拌水地云降雨,须弥金山辐围洲,
散摄上中下风成。
地轮形成以后,在金刚大地上,便出现了能熟风,不断地搅拌地轮和水轮。
有些人可能会问:“水轮可以搅拌,地轮怎么搅拌呢?”这可能是无垢光尊者的独特观点,《大毗婆沙论》等其他经典中都很少见。怎么理解呢?按照前面的说法,地轮形成的时候就像水面结冰,那结成的冰体,表面肯定会有凹凸不平的情况。就像牛奶上面凝成酥油,虽然酥油比较坚硬,但也会随着外缘发生变化。所以,地轮在形成的过程中,依靠风轮的搅拌,也会不断地动摇、不断地运动。
经过能熟风的搅拌以后,虚空中密布具有各种界的浓云。这些浓云由众生的共业所现,名叫诸界层云。诸界层云长期降下雨水,慢慢地形成了须弥山、四大部洲等。
浓云有各种各样的界,风也有上、中、下三等界。上等界的散摄风形成了百俱胝的须弥山,中等界的散摄风形成了七大金山,下等界的散摄风形成了百俱胝数的外铁围山、四大洲和八小洲。
《大毗婆沙论》里面讲,上中下三种风不仅形成了外面的世界,而且上等风形成的须弥山由四大珍宝组成,中等风形成的七金山由金子组成,下等风形成的四大洲由泥土组成、铁围山由铁组成。不单是四大洲,甚至每一个山、洲都由不同的材料组成。
须弥山和七金山由诸界风和诸界层云形成,接下来讲它们各自的本体。
巳二(各自之本体)分二:解说须弥山;解说七山。
午一(解说须弥山)分二:真实解说;二、宣说山洲共同上下之量。
未一、真实解说:
须弥珍宝四方向,依次银璃莲宝金,
四方虚空亦复然。
中央的妙高山,由四种珍宝组成。东面由银宝组成,是白色的——也有经论说是白水晶。南面由琉璃组成,是蓝色的——所以南赡部洲众生看到的天空是蓝色。西面是红色的莲花宝或水晶。北面由纯金组成,是黄色的。由此,四方的天空也分别呈现白色、蓝色、红色和金色。
《长阿含经》中说:须弥山四面全部由天界的珍宝组成,比如东面是天界的白银,白色;南面是天界的琉璃,蓝色;西面是天界的水晶,红色;北面是天界的黄金,黄色。
须弥山的东面到底由水晶组成,还是白银组成,不是很清楚,只能依靠教证了知。无垢光尊者的传记里说,他19岁时修本尊,后来被妙音天女托在手掌里,在七天内观看了须弥山和四大洲——他应该看得比较清楚。
这里说,须弥山是四方形的。其实,世间的很多山王也是四方形的,包括冈仁波齐。冈仁波齐看起来是圆形的,实际上是四方形。有些学者认为,所谓的须弥山就是冈仁波齐,我们学院有些堪布也这样说。但这样的话,很多教理可能很难解释。
四方形的山脉或建筑,很有历史代表性。比如,四方形的冈仁波齐周围,还有一百多座四方形的山峰。埃及金字塔的每一面虽然都是三角形,但总体上也是四方形的。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的金字塔,有些沉在海底,有些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有些知道建造的年代,有些不知何时建造——可能是史前文明的遗迹,是过去的人类与宇宙沟通的特殊建筑与堡垒。
未二、宣说山洲共同上下之量:
须弥四层级中下,金刚超出内须弥,
一万六千由旬宽,长呈三倍皆当知。
下面讲须弥山等山、洲的量。如果有个黑板,画一张图会好一点,不然比较难懂。
须弥山在中间,被称为妙高山王。它又分为外须弥和内须弥,而且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水面以上有八万由旬,水面以下也有八万由旬。
须弥山水面以上的下半部分一层一层往外凸出,凸出部分有四层,形状有点像佛塔。从上往下数,第四层接触水面,在最底下,也最宽。这一层叫做璁玉金刚,向外凸出一万六千由旬,旁侧的长度是宽度的三倍。须弥山的中间像一个桶,然后两边都向外凸出一万六千由旬——这边凸出一万六千由旬,那边也凸出一万六千由旬。一万六千由旬实际上是凸出部分的宽度。凸出部分的长度是宽度的三倍,也就是一万六千由旬的三倍。这是最下面的一层,其余三层凸出部分的长度也是宽度的三倍。这只是向外凸出部分的长和宽,须弥山内部的长和宽不是这个量。大家算的时候应该不是很难,如果有个图会比较简单。
二积聚超八千宽,三晶灿光超四千,
四层轮积超二千。
从下面往上算,第一层是璁玉金刚,往外超出一万六千由旬——这个已经讲了。第二层叫做积聚,往外超出一万六千由旬的一半,即八千由旬。第三层叫做晶灿光,往外超出八千由旬的一半,即四千由旬。第四层的名称叫轮积,往外超出四千由旬的一半,即二千由旬。
自水界起须弥半。
从第一层璁玉地界,到第四层轮积的高度,是须弥山水上高度的一半。须弥山水上有八万由旬,八万由旬的一半,即是四万由旬。也就是说,四层加起来总共有四万由旬。从最下面一层开始,一层上面又超出一层,中间的距离各有一万,超到第四层,就到了须弥山水上高度的一半。
须弥超出水八万,水中山洲皆等同,
八万淹没住金地。
妙高须弥山、七大金山和铁围山,总共有九座山。四大部洲的每一个洲,两边都各有一个小洲,一共有十二个洲。所有这些,洲也好,山也好,下方全都淹没在水里面,一直到金刚大地之间,高度总共有八万由旬。
那须弥山的总高度是多少?水上八万、水下八万,总共十六万由旬。它高耸入云,庄严美妙,所以叫做妙高山王。
这里的量,与《俱舍论》的相关内容基本相同,只是个别的名称和距离稍有出入。不同经论中的量,都有一些差别。
午二、解说七山:
七座金山四方绕,持双山及持轴山,
担木山及善见山,马耳象鼻持边山,
须弥山的外面有七大金山,分别是持双山、持轴山、担木山、善见山、马耳山、象鼻山、持边山。这些山从内向外,一圈一圈地围绕在须弥山的四周。也就是说,中间是须弥山,周围以环绕的方式,矗立着七大金山。
第一座金山叫持双山,形状像车轭一样,顶端挺直,两边状如耳朵。
持轴山,山顶像耕地用的犁杖一般,比较平直。
担木山,山上有很多紫檀香。我们念经时用的手鼓,有些是用紫檀香做的,有些是用担木做的——我们经常说“桑当”。这座山有特别多的担木和檀香。
善见山,山巅特别优美。
马耳山,山上有马耳一样的岩石。
象鼻山,山峰往内倾斜,像大象的鼻子。
持边山,像轮辐般围绕着里面所有的山。也有人说叫鱼嘴山,像鱼嘴一样的山。
内半半外高抵天,宽出水面亦复然。
所有的山,由内向外高度依次减半。比如第一座持双山高四万由旬,第二座持轴山就是二万由旬,第三座担木山就是一万由旬,第四座善见山五千由旬,第五座马耳山二千五百由旬,第六座象鼻山一千二百五十由旬,第七座持边山六百二十五由旬。
山的宽度,是根据它的高度来定的。比如,第一座金山最高,那它的地基也最宽。如果地基窄,上面高,山就会倒下来。七座金山的宽度都与它的水上高度相同。
七大山的外面,还有一座铁围山。
铁围山由铁所成,共称至半持边山。
这些金山的外面,围着一圈由铁组成的山,叫铁围山。它超出水面的高度,是最外面的持边山高度的一半,即三百一十二点五由旬,宽度也是这个量。
以上讲的是七大山。
辰二、解说海:
海有内海和外海。被七大金山围绕着的海,叫做内海。七大金山之外、铁围山之内的,叫做外海。南赡部洲、东胜身洲等四大洲,都在金山以外、铁围山以内,所以我们看到的海都属于外海。
彼等内海俱胝数,皆降大如车轴雨,
满山洲间故成海。
山、洲形成以后,依靠众生的业力,虚空中又形成浓云,降下大如车轱辘的雨水。大地各处,山的四周,到处都是雨水,充满内海——游戏海,形成了一片汪洋。
这些海是什么样的呢?
盈八德水游戏海,宽皆平齐各七山,
长呈三倍皆等同。
七大金山里面的内海,因为八大龙王经常在里面游戏,所以又叫游戏海。内海的水,就像《毗奈耶经》《俱舍论》等经论讲的那样,具有八种功德,是龙王经常享用的,跟外海的水完全不同。
内海的宽度跟各自金山的宽度相等,长度也是宽度的三倍。具体的情况,大家可以参考《如意宝藏论释·白莲花》。
盐海持边至铁围,外海量宽由旬数,
三十二万二千整。
从持边山到铁围山之间的海叫做外海,是盐水海。我们这个世界的海水,都是咸的。外海的宽度跟内海的宽度不同,内海只有几千、几万由旬宽,外海的宽度多达三十二万二千由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