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藏论讲解·第48课
2024年7月1日
内道的大乘包含了显宗和密宗。显宗的部分已经讲完,现在我们开始讲密宗。
密宗分为外续部和内续部。外续部的事续和行续已经讲完,今天我们开始讲瑜伽续。根据相关资料,汉传密教是从印度传到中国的,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刚开始,他们经常修一些仪轨、念一些咒语,比较杂,所以称为杂密。后来逐渐演变为纯密,即纯粹的密宗。
在唐代,密法极为兴盛,被称为“唐密”。主要由善无畏和金刚智推动,二人最后都成了国师。《大日经》和《金刚顶经》的弘扬也比较广。然而,由于个别教义不被汉地众生接受,到北宋时期,密教传承在汉地已经延续不下去。唐密传到日本后,被称为东密,至今仍然比较兴盛。因此,虽然汉地的唐密传承曾经一度兴盛,但并没有持续下来。现在的汉传《大藏经》中,和唐密相关的仪轨、续部、经典和咒语等仍然比较多。
从松赞干布时期到现在,藏地的密宗经历了前弘期和后弘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无论在实修还是理论方面,都完整地传承至今。法王如意宝曾经指出,显密教法在藏传佛教中保存得非常完整。确实如此,真心渴求密法的人,在藏地都能得到圆满的传承,包括理论的注释和实修的窍诀。在藏地,有成千上万的人依靠实修窍诀获得了成就。
如今,雪域高原吸引世界的不仅是雪山、草原、蓝天、白云等自然风光,更有内心的富足与安宁,尤其是自然本智和本来觉性等甚深境界。当你们亲自去学习、研究,最终切实感受到藏传佛教独有的特质时,一定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一点不用我说。
许多道友因为前世的因缘或今生的善缘,能够来到藏地雪域,确实非常幸运。在这里,显密佛法都非常兴盛,教证二法的资源十分丰富。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上师在这里住世,所有的传承都未被失毁誓言的铁锈所染。总之,这里具足闻思修行的各种因缘。大家能够在这短暂的人生中获得即生成就的法门,实在值得骄傲和欢喜。
或许将来,我们可以依靠当前的善缘来弘扬正法,但也可能没有那么好的因缘。当初,阿底峡尊者的上师美德嘉那尊者来到藏地时,因为翻译去世,最终未能在藏地弘扬佛法,阿底峡尊者得知此事后非常伤心。可见,即便拥有智慧、能力、才华和清净的戒律,弘法因缘不成熟,也无能为力。
不过,无论如何,暂且不提未来的事,每天课前课后,大家和道友们一起念诵、一起用转经轮、一起在《普贤行愿品》的摄持下发愿回向,这样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我个人确实认为,每天跟众僧一起念一遍《普贤行愿品》的功德,是许多人多生累劫都得不到的。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一份难得,珍惜这一份难得。
接下来我们讲瑜伽续。
午三、瑜伽续:
瑜伽续许清洁伴,主要承许心观修,
以四手印五现前,自誓言者外智尊,
观修无二得悉地。
瑜伽续,梵语叫“约嘎单札”,是密宗中的一个重要修持法门。瑜伽一词在这里的意思与现代城市中常见的身体运动瑜伽(Yoga)类似,都是源自同一梵语词汇。
瑜伽续主要强调心的观照和修持,身体的清洁、沐浴和精进只是修行的助伴,而非核心。在瑜伽续的修持中,主要通过四种手印和五种现前的方式来修持誓言尊者(自身)和智慧尊者(本尊)。比如,先将自己观为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再在前面的虚空中观想智慧尊者,然后在智慧尊者面前皈依发心。之后观想一切法皆为空性,在空性中以五种现前的方式修持。这些修持方法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即在观修中体验和实现与本尊的合一。
例如,在进行灌顶时,修行者首先要观想自己化为文殊菩萨,然后从五台山净土中迎请众多文殊菩萨,融入自己的身体,就像水与水的融合,或雪花融入大海一般,从而获得文殊菩萨身口意的所有加持,最终达到与本尊身口意无二无别的境界。本尊融入自己,相当于入定的境界,出定的时候则祈送智慧尊者回到清净刹土。
瑜伽续的修行还涉及五种现前菩提,这些境界将在修行者成佛时以五圆满的形式真实现前。首先,在空性中观想莲花、月轮,这是莲月垫上现前菩提,将来会成就处圆满或刹土圆满;在月轮上观修阿字、吽字或舍字等,这是语文字中现前菩提,将来会成就法圆满;观想本尊的标志,如手帜、宝剑、法轮等,是意手帜现前菩提,将来会成就恒常不可思议的时间圆满;将自己观为文殊菩萨或者眷属,是圆满身坛城及眷属中现前菩提,将来可以成就眷属圆满;观想智慧尊者,是智慧尊者菩萨中现前菩提,将来可以成就本师圆满或身体圆满。以上即是五现前菩提的修法。
观修的时候,我们还会在四种手印的印持下圆满仪轨。四种手印分别指身手印、语手印、意手印、事业手印。以文殊菩萨为例,身手印又叫大手印,代表文殊菩萨的身体;语手印又叫法手印,代表文殊菩萨的语言;意手印又叫誓言手印,代表文殊菩萨的意愿或誓言;事业手印又叫业手印,代表文殊菩萨的事业。观想智慧尊者的身语意事业跟自己的身语意事业融为一体,从而获得智慧尊者身语意事业的所有功德,就叫做以四种手印的方式印持。
我们在《大幻化网》中学习过五现觉、四手印等密宗术语。如果不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它们将永远是未知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这些术语时能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修法。
在瑜伽续的修法中,修行者将自己观想为誓言尊者,本尊或智慧尊者则住于清净刹土。通过念诵仪轨或接受灌顶的方式,将本尊或智慧尊者迎请到自己面前,并融入自己。在入定时,本尊或智慧尊者的身、语、意、事业与誓言尊者的身、语、意、事业融为一体、平等无别。在出定时,自尊与本尊仍有差别,自尊低,本尊高。通过修行,自尊可以获得本尊身、语、意、事业的功德。这就是以四手印和五现前的方式来印持或修行。最后,通过念诵仪轨和偈颂等,祈请本尊回到清净刹土。
瑜伽续的修法就是这样,一般情况下可以识别出这些观想方式。例如,唐密的续部和仪轨是否包含这种观想?东密中是否有类似的修法?如果有,那就是瑜伽续。
显宗的仪轨和课程中几乎没有这种观想。我们平时念诵的《药师经》,虽然内容属于显宗经典,但其修法却归于密宗的仪轨,里面有一些等净无二的见解。在事续和行续中,释迦牟尼佛常被视为高高在上的国王,或者与修行者平等如兄弟——尽管平等,但仍有自他之别。而在瑜伽续中,入定时,释迦牟尼佛将彻底融入修行者,与修行者无二无别。这种见解在下下的宗派中很少见,大家应当明白。
巳二、共同安立:
彼皆轮番持二谛。
无论是事续、行续还是瑜伽续,在世俗观修本尊时,智慧尊者和誓言尊者之间都存在胜劣的差别:要么是别别的他体,要么只有在入定时融为一体。在修离戏胜义谛时,则在不缘的境界中安住。
在事续中,本尊与修行者的关系像国王与仆人。在行续中,本尊与修行者如同兄弟一般。到了瑜伽续,入定时,本尊与修行者完全融为一体;出定时,虽然有一种清净的观修,但本尊与修行者仍然存在差别。因此,这三个续部的修法中,二谛都是分开的,需要轮番修持。
有一个关键的道理是:显宗从中观宗以上,都承认万法在胜义中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而密宗则在大空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光明有所认识。事续和行续因为智慧力的不足,对光明的认识存在胜劣之别。智慧越往上,对光明的认识越圆满,最终达到光明与空性无二无别的境界。在前辈高僧大德那里,这称为世俗大清净。世俗显现在圣者的净见量中,都是光明的、清净的。但众生的根基不同,对光明的认识程度不同。
显宗《般若经》中讲的空性,可以通过推理来抉择;而密宗强调的光明却不容易触及,需要一步一步地认识。虽然光明与空性是无二无别的,但密宗在抉择光明方面非常圆满、非常清楚,而显宗则侧重于空性的抉择。
如《定解宝灯论》中所述,从空性方面看,密宗确实没有比显宗更高的见解;然而在对光明的认识上,显宗却难以达到密宗的深度。自己与本尊本来无二无别,都是大清净的自性,显宗里面很少提及。虽然《维摩诘经》等显宗经典对光明有所描述,但较为隐晦。直接讲光明的显宗经典极少,尤其是烦恼即菩提的道理和修法,几乎没有。认识光明并非易事,即使在密宗内部,对光明的认识也有不同的层次。我们应从宏观上把握这些不同法门的要义。
外密已经讲完,接下来开始讲内密。分为两个方面:超胜外密的道理和宣说真实的内密。首先讲超胜外密之理。
辰二(内密)分二:超胜外密之理;解说真实内密。
巳一、超胜外密之理:
以基道果之差异,知内外密之自性。
外密和内密的差别是什么呢?可以从基、道、果三个方面来分析。由于道还包括行为,所以从见、修、行、果四个方面分析也可以。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学密宗的,那你说一下,内密与外密有什么区别?”你不能乱说一通,至少应该讲出最基本的要点。为什么要从基道果来分析呢?首先,基是从灌顶方面讲的。外密通常只有宝瓶灌顶或一些开许灌顶,或者你是五部如来中的哪一部,给你赐一张五部如来——比如不动如来或不空成就如来的小卡片。这是外续部的灌顶,唐密中也有很多。
内密在宝瓶灌顶的基础上,还要加上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和句义灌顶。藏传佛教是以内密为核心,即内瑜伽。内密一定要具足这四种灌顶。如果获得了这四种灌顶,就可以修内密的法。这是外密和内密在基方面的差别。
在道方面,外密通常是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交替而修,内密则是无戏生圆次第双运而修。所有生圆次第的双运修法中,自己一开始就是本尊,不会有什么祈送。不像交替修法那样,自尊和本尊是分开的,一会儿是一体,一会儿又是他体。这是道方面的差别,外密对生圆次第是交替而修,内密则是双运而修。
行为方面,外密特别重视清洁和沐浴,内密则注重平等行持,见和行是一体的。
果方面,事续十六世成就,行续七世成就,瑜伽续三世获得成就;内密则是今生成就或者中阴成就。
在藏传佛教中,不仅宁玛派的无上大圆满有即生成就的法门,格鲁派、萨迦派和噶举派的续部教义中也包含即生成就的修法。所有的内密教法都包括即生成就或中阴成就的修法,并不是宁玛派才有。
汉传佛教中也提到过即生成就。《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中说:“于六月中依法修,即获诸佛成就法。”在六个月内依法而修,就可以获得诸佛的成就。《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属于唐密,里面也讲到了即生成就的修法。
汉地的《宗镜录》引用了《大乘起信论》的观点:有些人可以即生成佛,有些人可以一念成佛,还有些人需要三个阿僧祇劫才能成佛。信心特别猛烈的人能够一念成佛;信心不够猛烈、修行较为懈怠的人则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由此可见,显宗提到的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与密宗的一念成佛或即生成佛的观点其实并不矛盾。
然而,密宗确实拥有许多殊胜的修法。无垢光尊者在注释中提到的阿字修法和吽字修法,你们可以自己看一看。汉传佛教的《华手经》中提到:“阿字门入一切法。”阿字是所有法门的入门。因此,我们平时念诵“阿阿阿”非常重要。《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中说:“阿字为正智,诸佛从是生。”阿字是正智的象征,诸佛从阿字中产生。这是以前翻译的内容。
我自己在翻译时偶尔会想:“如果没有藏文的阿字,具体的观修会不会有一些困难?”事实上,汉传佛教也经常讲到阿字和吽字。凡是讲修行,无上瑜伽都有一些不共的修法。
内密分为父续、母续和无二续,主要在于修行方法的不同。但无论如何,内密所抉择的都是无二智慧。关于这些教证和注释,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和理解。
接下来讲解第二个科判,解说真实的内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总本体,二是分别各自差别。
巳二(解说真实内密)分二:总本体;分别各自差别。
午一、总本体:
诸法等性大瑜伽,清净一味大中观。
了知一切蕴界处,为一坛城而修行。
胜方便王转助伴,生圆双运无别谛,
修行即生得悉地。
无上瑜伽的总本体是什么呢?是诸法等性的大瑜伽。大瑜伽即是无上瑜伽。无上瑜伽承许诸法的本体是平等的,没有贤劣之别,也没有净和不净的区别。
“清净一味大中观”,即一切诸法都是清净的、一味一体的,这就是所谓的大中观。大中观即是大空性。无上瑜伽的无上续认为,一切法都是大等性、大清净、大空性,没有任何差别。
无上瑜伽派认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凡是蕴界处所摄的法,全部都是清净的本尊和坛城。这一点将在后续讲解中说明。
无上瑜伽派秉持等净无二的见解,认为蕴界处所摄的一切法都是清净的本尊坛城。五烦恼即五智慧,五大即五佛母,五蕴即五佛陀,蕴界处的法要么是佛,要么是清净的菩萨。除此之外,不清净的法连微尘许也不存在。在等净无二的见解摄持下,他们将蕴界处所摄的万法观为清净的坛城来修行。
“胜方便王转助伴”,任何世俗显现,都能依靠殊胜的大方便法摄持,成为修行的助伴。
“生圆双运无别谛”,无上瑜伽在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时候,不像瑜伽续那样一会儿融为一体,一会儿又分开。自己本来就是佛,就是本尊,与智慧尊者无二无别,只不过是重新认识而已,没有必要分开。生圆次第是无二无别的圆满真谛。
“修行即生得悉地”,通过这样的修行,即生就能获得成就。他们的观点确实非常殊胜。
无上瑜伽的修行者如果特别精进,无论是即生还是中阴,都一定能获得如来的果位。因此,即生成就的法门在无上瑜伽中是存在的。不仅是宁玛派的大圆满,修时轮金刚、胜乐金刚、喜金刚等,都可以即生成就。无上瑜伽的即生成就法门非常多,讲得也特别详细。
真实内密的总本体讲完了,接下来讲分别各自差别,分为略说和广说。
午二(分别各自差别)分二:略说;广说。
未一、略说:
分类父母无二续。
无上瑜伽续分为父续、母续和无二续。父续以方便为主,母续以智慧为主,无二续讲智慧与方便双运。
接下来是广说,分三个方面,即父续的广说、母续的广说和无二续的广说。首先讲父续的广说。
未二(广说)分三:父续;母续;无二续。
申一、父续:
生次方便圆风主,无上瑜伽之父续。
父续的见解主要侧重于生起次第,修行内容包括智慧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中的风。其修法以诛业和增业为主,重点在于调伏嗔恨心,适合那些喜欢戏论的众生。
父续的代表续是《密集金刚》和《大威德金刚》。格鲁派主要修习《大威德金刚》,而萨迦派和噶举派则主要修习《喜金刚》和《胜乐金刚》。法王曾讲过,他们的诛业都相当厉害。父续的修行主要在于断除嗔恨心,重点修风脉明点中的风。在《密集金刚》和《大威德金刚》中,有许多相关的修法。
对于嗔恨心较为严重的人,修习父续非常重要。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嗔恨心较强,可以研习一下《密集金刚》。学完之后,你可能发现自己的嗔恨心已经消失了。
申二、母续:
圆次智慧明点主,无上瑜伽之母续。
母续的见解以圆满次第为主,修行的是风脉明点中的明点,修法以怀业为主,主要针对贪心严重的人。在《金刚帷幕续》、《胜乐轮续》和《金刚四座续》中,母续的修法比较多。
申三、无二续:
许二净等本智主,无二续部最无上。
无二续主要针对愚痴心的断除,适合那些根基较好、修行较为轻松的修行者。其修行重点在于“二净”,即智慧和方便、空性和显现得以清净。无二续更注重自然本智,修行的主要内容是风脉明点中的脉。
无上续的代表续是《时轮金刚》和《大幻化网续》。《大幻化网续》的一部重要注释是《光明藏论》,是麦彭仁波切对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密藏续释·能除十方黑暗》的总义所作的阐释。我已经将《光明藏论》翻译出来了。在今天的会议上,有人建议我继续翻译无垢光尊者的《密藏续释·能除十方黑暗》。不过这部经典的翻译难度较大,我感觉自己心力不足。有《光明藏论》作为参考,已经很好了。智钦仁波切写的《大幻化网总义·宝库之钥》,也有人翻译了,但我没来得及细看。
至于《时轮金刚》的灌顶,去年男众已经得到了,而女众还没有得到。未来是否能得到,还不知道。希望大家放松心态。如果要修行,《时轮金刚》、《胜乐轮续》和《密集续》都是很好的选择。《密集续》是前译的续部,按理说宁玛派应该非常重视,但现在是新派比较重视。它们被称为三种无上的续部,尤其《时轮金刚》和《大幻化网》被认为是无上密续中最高、最重要的两个续部。
如今,无论是新派还是旧派,大家对《时轮金刚》和《大幻化网》的灌顶都非常希求。这是因为它们代表了从显宗的有部宗、经部宗、唯识宗、自续派、应成派,到外密的事续、行续、瑜伽续,再到内密无上瑜伽续的父续、母续和无二续的最高成就,属于九乘法中的顶点。
宁玛派的无上续部,分为生起次第玛哈约嘎、圆满次第阿努约嘎,以及无二修行的大圆满阿底约嘎。这些修法是宁玛派独有的,具有更高深和不共的特点。在《西游回忆录》中,法王如意宝在乃琼寺等多处分析了玛哈约嘎、阿努约嘎和阿底约嘎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新派法门之间的区别。无垢光尊者在本论中,按照共称的续部次第进行了讲解,认为无上瑜伽是最高的。
然而,对于我们宁玛巴,尤其是莲花生大士、布玛莫札和无垢光尊者所确立的《空行心滴》《布玛心滴》《上师心滴》,这些是不共的阿底约嘎修法。在《西游回忆录》中,法王如意宝也做了类似的讲解,大家应该对此比较熟悉吧?法王在承认无上瑜伽三大续部的同时,也阐述了宁玛派的一些不共法。大家可以参考《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前面部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此外,《宗派宝藏论》对每一个续部的内容,包括无上大圆满的各个续部,都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而本论只是作了简要提及。
癸三、摄义:
略摄内法仅此已。
从小乘到无上密续的所有法门,无论是小乘的有部、经部,还是大乘的唯识、中观,以及密乘中的方便生起次第和智慧圆满次第,都可以归纳到密宗金刚乘之中。换句话说,前前乘的教义可以被后后乘所涵摄,无上瑜伽则包含了大小乘的所有教义。这便是所谓的摄义。
总而言之,内道与外道的教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本论中,详细阐述了外道的种种观点,并抉择了内道宗派的不同见解。
至此,《大乘窍诀如意宝藏论》第十二品法门广义的内容,已经圆满讲完。
大乘窍诀论如意宝藏中,所说法门广义第十二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