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大乘论讲解·第8课
2021年8月7日
听闻《入大乘论》的条件,前面也讲过,大家应该知道。对于密法,大家都比较希求,觉得难得。但现在外面很多人得知在传这部法,就打着各种旗号,甚至以我的名义来做一些事情,这样很不好。
你们若想听法,要先观察哪些是善知识、哪些不是善知识。如果是真正的善知识,具有法相,由他来弘扬也很好。但现在有些人很精明,不管做什么,都会找准人们的兴趣爱好,然后投其所好,在弘法中夹杂各种私利。比如念传承、传法之前,提供各种二维码,成了供养的“方便”,对此大家要注意。
以特别好听的名义来达到个人目的,这种现象从长远来看,不会长久。但暂时而言,他们不管是介绍个人还是团体,确实很会包装,讲起来头头是道,似乎非常真实。有些佛教徒若没有抉择的智慧,会给自他带来违缘和障碍。甚至自己到处推荐的这个人,并不是正面很有名,而是负面很有名,有这个危险性。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特别感谢发心人员。这个时代,要想学习佛法,不管是显宗法、密宗法,都需要很多人的发心。在此过程中,把所讲的文字记录下来提供给有缘者,确实非常重要。这个工程需要时间和效率,不是那么简单的。做一两节课或一两部法也许可以,但把很多法一如既往地认真完成,确实要付出极大的心力。
包括我讲的个别词句,有些人不一定听得懂,有时候语速比较快,再加上有口音,普通话就会变成“不懂话”,很多人不知道说了什么。但整理文字的人听懂后,将其立成文字,大家一看,“哦,当时有点发音不准,原来是这个,藏族人念这些字是这样念的”,最后会明白我要表达的是什么。当然,我也知道做文字工作要付出很多精力,不然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有人如果听课时不是特别明白,事后反反复复去看文字,对理解法义会比较有帮助。
现在是末法浊世,圆满一部法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里里外外如果没有大的违缘,我们一定要尽量完成。《入大乘论》已经讲了一部分,除了比较好懂的公案、故事,有些内容比较深,不能讲得特别快。对于这部法,我们能传完就尽量传完;实在不能传完,像《楞严经》一样拖很多年,也不是不可以,凡事都要靠因缘。下周,我想先把《圣大解脱经》剩下的一两堂课完成,然后再讲《入大乘论》。
现在这一品“辩答品”,主要是讲问答,有人提出问题,然后作者回答。其实这样的问答很有意义,因为佛法真理若依靠辩论、推理来证成,有智慧的人就愿意接受。有些人学佛以信心来接受,不一定需要特别多的辩论,而有些人没有信心,有很多怀疑,甚至是邪见和偏见,这种人就必须依靠非常有逻辑的推理,才能心服口服。
在佛教中,辩论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藏传佛教,很好地保留了这一传统,其特点是经得起理论推断。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是真理,就不怕被人质疑,所以,藏传佛教在当今很受欢迎,因为它的教义能让人信服。
这个时代,人们的分别念比较重,但这些分别念并不厉害,有些怀疑也比较简单,很容易断除。尤其是西方人,喜欢思辨,热衷于提一些问题,接受藏传佛教比较容易。当然,过去西方人信仰宗教,也不是特别喜欢辩论,大多数人是出于信心,并没有像佛教这样,以智慧面对面地互相辩论。
在辩论过程中,对于佛教的教义,谁都没有权力改变。包括各教派的教主,像宗喀巴大师、莲花生大士、萨迦班智达,按照佛所说的道理去解释就可以。佛经的内容不需要改革,并不会随着时代而变化。因为佛陀所揭示的智慧,纵然过了几百年、几千年,也照样可以顺应人心。其他有些宗教不是这样。有些宗教因为各方势力不同,彼此发动一些战争,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宗教。这时候,他们的经也好、论也好,内容会随之改变,以适应新宗教的宗旨,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不管怎么样,佛教的这种辩论方式,在现代的城市里,在有智慧的人面前,应该可以弘扬得开。只不过弘扬也需要因缘,因缘不到位可能不行。
我去过一些欧美国家,看到佛教在那里的弘扬状况后,特别感动于藏传佛教的很多高僧大德,当初把佛法带去西方。但有点遗憾的是,藏传佛教中因明、中观、密法的思想,这些具有逻辑推理的法,并没有在人群中得以广弘。西方人喜欢修上师瑜伽、接受灌顶,这些当然也很好,但对真理有一些辩论的话,也许更需要。
本品全部是相互问答。作为佛教徒,我们要学会答复一些问题,尤其在有智慧的人面前,令其得到满意的答案很有必要。
昨天讲了一个问题,荣索班智达通过很多故事、公案,把对方的疑惑已经解决了。今天解决第二个问题。
关于“因果相续永远不会消失”的辩论
| 还有人辩论说:显现为因果的这些有实法,不仅仅显现为长久稳固,而且因与果的刹那相续不会有朝一日中断、消失,
对方认为因果是实有的。理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因果关系显现得很稳固。种子和果实、父母和子女这些因果法,显现的时间比较长久。而且因与果的刹那相续,不会有朝一日中断。
这个说法,与因明的观点有些相似。因明认为,心的前后相续会不断延续下去。比如说我是人,死了之后,人的心相续在下一世变成动物,动物的心相续又变成天人……这一世的心传到下一世,相续不会中断。
他们认为,不管是物质的相续,还是心的相续,就像河流一样,会一直不断地延续下去。
为什么呢?
| 因为在清净世间智慧前也显现,假设相续断了,那么也就成了断派。
《现观庄严论》、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中,经常提到“清净世间智慧”。清净世间智慧不是佛的智慧,也不是一地到十地菩萨的入定智慧,而是菩萨的后得智慧。菩萨出定之后,能看到因果的相续,包括了知众生的相续,所以,相续应该是存在的。如果说不存在,就跟顺世外道断见派没有差别了。
这是对方提出的问题。
如果有人在某个场合这样问你,你不看荣索班智达的回复,只凭自己的智慧回答,会怎么样呢?大家也可以想想。
下面的回答很关键。其实,荣索班智达所讲的每一段内容,对我们日常生活都很有用。听说这次许多人听得比较认真,以前听其他课时,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会来听听,中间的课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但他们这次听得比较用心,不知道能不能善始善终。
| 对此回答:出有坏佛陀宣说缘起法,是说如果有因则会生果,如果因缘灭了,那么果也会灭,仅此就是遣除二边的大解脱道,而并没有说“因果相续永远不会消失”。
荣索班智达回答:大慈大悲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确实宣说过缘起法。这个缘起法,说简单也很简单,即“有因则有果,无因则无果”。粗大的因果,农民也知道,“今年种庄稼,明年就有粮食”;牧民也知道,“今年好好放牧,明年就有小牛和牛奶”。而细微的因果,只有佛陀才能照见。
佛陀在《百业经》《贤愚经》《佛说因缘经》《稻秆经》等诸多经典中所讲的缘起法,可以遣除外道的常边和断边,是真正的大解脱道。但是,佛并没有说“因果相续不断”。虽然个别经典从字面上看,好像因果相续一直存在,但实际上不是这个意思。
| 如是出有坏佛陀的所有微妙法典与佛陀的所有遗骨舍利,以及世间的所有典籍与灵塔,以不共的手印印持,即是以缘起咒“耶达玛黑德札巴瓦,黑敦得堪达塔嘎朵哈雅巴达,得堪匝友讷如达,诶旺巴德玛哈夏玛讷”印持一切,就是佛陀的手印印持。
荣索班智达的有些表达,还是很难懂。我觉得这里的汉文稍微好懂一点,藏文更难懂,把每一个词翻译出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它的意思是,佛陀所有的微妙经典,包括第一、二、三转法轮的佛经;佛陀所有的遗骨舍利,八万四千舍利塔;世间所有的典籍,包括文学、哲学、科学;世间所有的灵塔,都以一种不共的手印来印持。
这里的“手印”,并不是用手结的。《大幻化网》在讲手印时,有佛的智慧手印、身语意的手印等很多种。但此处是说,所有佛经、佛舍利,以及世间的典籍和灵塔,都要以佛的不共智慧来加持、印持。印持的方法是什么呢?以缘起咒。
缘起咒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平时常念的“耶达玛黑德札巴瓦,黑敦得堪达塔嘎朵哈雅巴达,得堪匝友讷如达,诶旺巴德玛哈夏玛讷”。后来的大译师们,会在此咒的最前面加上“嗡”字,有祝愿吉祥之意;最后加上“梭哈”,表示祈愿能实现、能达成。所以,前面加“嗡”,后面加“梭哈”,这就是缘起咒。
缘起咒非常重要,南传佛教、北传佛教、藏传佛教都要念,只不过念诵的方式、发音不同。各教各派也要念,因为它是佛陀最究竟、最甚深的密意精华。而且,在佛陀八万四千法门中,最主要的就是因果法,因果法在缘起咒中讲得很清楚——按照前辈大德的传统,咒语的意思不用翻译,可直接念诵梵文发音,但把它的意思翻译出来也可以。
在汉地,缘起咒的念诵音调不同,吉藏大师、慧远大师等很多大德,在书抄中收集过。在藏地,拉萨人念的缘起咒,跟康巴人、安多人的发音也有点不同。但不管是哪一种念法,都表示佛陀甚深的缘起法。
我们装藏时,需要将缘起咒——最好是梵文或藏文,上下不颠倒地放入佛塔、佛像。此外,还要有本尊心咒等其他咒语。比如,给文殊菩萨像装藏的话,要放入文殊菩萨的心咒,还有“嗡啊吽”、缘起咒、不共的五部陀罗尼等。如果没有其他加持圣物,可以把这些咒语和一些清净的材料装进去。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商家卖的三宝所依,说是已经装藏了,但并没有真正装藏。龙王宝瓶一打开,里面都是各种石灰;佛像里面的咒语,是上下颠倒的,这样过失很大。所以,装藏的时候,无论是佛塔、佛像,还是其他三宝所依,缘起咒都不可缺少。
念诵缘起咒也很重要。比如,开法会的时候,每天到了下午结座时,要先念字母咒,再念三遍缘起咒,这表示“我修的本尊法,以缘起法来印持,希望能很快成就”。
开光时也要念缘起咒。本来开光仪轨比较广,但若实在没有其他仪轨,先念七遍字母咒,再念七遍缘起咒也可以。当然,严格来讲,开光的人要有一定的修行境界,是出家人更好。在藏传佛教中,除非是证悟者,否则在家人开光的比较少见。
此外,打卦的时候,也要念缘起咒。
包括晚上做了个恶梦,早上醒来后,要念一下空性咒,或者莲师心咒,或者三遍缘起咒,让恶梦依靠缘起法变成吉祥。
修禅定、做善事,最后也要念缘起咒。依靠佛陀的智慧来印持,以不可思议的缘起力,你想什么就成什么,一切如愿以偿。
平时经常念缘起咒,可以忏罪障、开智慧。我翻译过麦彭仁波切的《百咒功德》,共有102个咒语,最后一个就是缘起咒,里面讲了它的很多功德。
所以,我们要多念缘起咒。如果有条件共修,每人念一万遍或十万遍,大家共修一亿遍,会让整个世间的缘起变得吉祥,所有违缘都变成顺缘。缘起确实不可思议,在世间当中,一切的一切都是依缘起而生。如果缘起好,哪怕干了坏事,最后也会变成善事;如果缘起不好,你做了多少善事,也会变成伤害自他的恶事。
概而言之,缘起咒相当重要,它是佛陀真正的智慧精华。自己以后怎么念、怎么修,每个人应该多想想。为什么这个短短的咒语是佛法的核心呢?接下来可以慢慢解说。
| 它的意思是“诸法因缘生,如来说是因,诸法因缘灭,是大沙门说”,
“诸法因缘生,如来说是因”,是讲由集谛中产生苦谛。整个轮回的因和果,就是集谛和苦谛,这是大慈大悲的佛陀以无碍智慧照见后宣说的,并不是其他人讲的。这是轮回方面。
“诸法因缘灭,是大沙门说”,是讲依道谛来证悟灭谛。轮回的因和缘一旦灭了,轮回的果也会灭。依靠什么来灭呢?依靠道谛来灭,之后现前灭谛。这也是大沙门——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宣说的。这是涅槃方面。
轮回的因果二谛是佛陀说的,涅槃的因果二谛也是佛陀说的。
这个偈颂,藏汉有各种不同的翻译,但比较常见的是这两种译法。
还有一种译法:
| 或者“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此偈在汉文很多佛经中提到过。
以前,马胜比丘去城中化缘,他的威仪很寂静。舍利子看到后被深深吸引,问他:“你的老师是谁?”马胜比丘回答:“释迦牟尼佛。”“他所传的法是什么?”马胜比丘就念了这个偈颂。
因为前世的因缘,舍利子当下证得法眼。因为他跟目犍连有约,谁先得道就要告诉对方,于是他赶紧告诉目犍连。目犍连听了这个偈颂,也得到了法眼。于是他们一起去皈依释迦牟尼佛。之前目犍连和舍利子是外道,听到释迦牟尼佛的传法后,都获得阿罗汉果。
对舍利子和目犍连来讲,马胜比丘是有恩德的“介绍人”。我们学院的有些人,也是起初连一句佛号都不知道,后来通过其他人的行为和介绍,才开始认识三宝的。
从马胜比丘的故事来看,行为确实非常重要,如果他的行为特别恶劣,容易让人产生邪见,舍利子和目犍连后来不一定会皈依。可见,弟子的行为,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上师或道场,如果非常粗暴,让人很生厌烦心,别人也会依此推测:“这个人如此霸道,他的上师肯定更凶恶,没有必要去皈依。”反之,如果弟子的行为特别寂静调柔,别人也会对他的上师生起信心。
所以,每个人的行为,不仅仅代表自己,还代表自己的宗教、自己的道场、自己的上师,依此也会引发很多因缘的延续。
这个偈颂,我们以前经常讲。前后两偈的内容基本相同。
| 诸法并不是像世间诸位本师所说的那样由作者所造、
诸法并不是由上帝或真主等主宰者所造的,他们创造世界、养育众生、控制世间。
| 自在天所幻化、
也不是由印度教承许的自在天、梵天所造的。有些天王认为自己是造物主,尤其是自在派有这样的说法。
| 自性所生、
也不是由数论外道承许的自性所生。他们认为,二十五谛法中自性是因,从自性中生出万法。
| 以时间驾驭、
也不是像鸱枭派所说,从时间中产生的。
| 无因而生,
也不是像顺世外道所说,一切都是无因而生。
《如意宝藏论》对360种宗派讲得特别细致,如果有兴趣,你们可以看看。这几年,我把《如意宝藏论》辛辛苦苦翻译出来了,如果想了解佛教显密各派和所有外道的不同观点,论中把他们的见修行果都讲得特别清楚。
总之,不能承许一个“实有的创造者”,上述见解都要舍弃。很多宗教认为有一个造物主,但不管是真主还是上帝,如果去观察:他是如何创造万物的?造物过程是怎样的?他到底是不是实有?可能都经不起观察。
按照佛教的说法:
| 一切法是由因缘所生,这也是如来所说,并不是他人所说。
《中论》云:“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我们要顶礼佛陀,为什么呢?因为他所说的法在众说中是第一。
这不是我们自赞自夸,拼命说佛陀好了不起。不像现在有些人,赞叹自己的上师时,恨不得把他吹上天,“我上师是最好看的、最慈悲的、最伟大的,他的智慧无与伦比”,但实际上这只是他的自现——在自己境界前显现的,并不是别人有目共睹的。称赞佛陀并非如此,“诸说中第一”,是赞叹佛陀宣讲的缘起法,它揭示了世间万法的创造因缘。
| 任何法的因缘灭了,果就会灭,这也是大沙门佛陀出有坏所说,天等世间中无有其他说此语者。
天上天下没有第二个人能说出这样的真相了。赞叹这一点的话,作为佛教徒,用不着有任何畏惧。佛陀所说的缘起法,是万事万物的因果规律,不管是有信仰的人、没有信仰的人,或是宗教徒、非宗教徒,都不得不承认。
我们能遇到这么好的见解,真的很幸运。否则,一直被遍计思想束缚而自以为是,智慧成熟后却发现很多道理说不过去,只能声称“这是老师说的、这是祖师说的,是不能观察的,它本身就是这样”,没有理证来成立的话,真的很难令人信服。如果对缘起法生起定解,就会明白,只有这样才解释得清楚。尤其是学了《缘起赞》《中观庄严论》《中论》,会对世间因果有更深的认识。
其实这些并不难,深奥的科学原理我们不一定懂,但这个道理只要一讲,大家都听得明白。当然,没有人讲的话,光是自己看书,不一定能真正通达。
| 而佛陀并没有说“因果的相续永远不会消失”。
虽然因果缘起非常重要,但佛陀在了义经典中并没有说“因果永远不空”。
| 解说缘起之义的其他经中也说:世间是以业与烦恼为因造作、产生的,业与烦恼的因灭了,世间也会灭,这也是佛陀了知而宣说的。“不住生老衰败苦、佛自知说胜解脱”的意义也是如此。
确实,《稻秆经》《大宝积经》《毗奈耶经》《杂阿含经》等大小乘的佛经中,都讲过因果。
还有一部佛经中说,若想不住于生老衰败的痛苦,世尊在证悟之后,宣说了殊胜的解脱道。其意义也是承认因果存在。
如果我们学得不深,可能会产生疑惑:“佛一会儿说因果有,一会儿又说没有,到底怎么回事?”
| “诸比丘,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如是无明之缘生行……产生轮回之蕴。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轮回之蕴灭”的意义也是如此,而并没有说“因果的相续永远不会中断”。
另外,声闻乘的经典中,也讲过顺式的轮回因缘:有因就有果,有了无明,就会有行、识、名色、六处、触等,前前的因产生后后的果。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十二缘起法很重要。《杂阿含经》中说,佛陀有一次去城中化缘,路上遇到一个叫阿支罗迦叶的人。他对佛陀说:“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佛陀说:“我现在要到城里去,等回来再给你答复。”但他一而再再而三非要问:“痛苦是自生、他生、共生还是无因生?”佛陀就慈悲地告诉他:“这些都是无记的,没有真实的生。”然后揭示了一切痛苦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并讲了十二缘起的规律。阿支罗迦叶听完后就得道了。
佛教的缘起法,除了内在的十二缘起,还有外在的缘起,比如从种子到果实,因果也在不断循环。若通达了十二缘起,就能通达佛的教义。《毗奈耶经》中讲过,有一个大国王叫仙道,他送给影胜王一副宝甲,价值十亿金钱。影胜王忧愁自己没有上好的礼物回赠。有个大臣见国王面带忧色,就问:“今天您得了这么珍贵的礼物,为什么还闷闷不乐?”
国王说:“这个宝物价值连城,我国没什么奇异珍物作为回报,为此我不开心。”
这个大臣很有智慧:“我国有释迦牟尼佛,是人中妙宝,十方世界无与伦比。”
国王说:“确实如此。你有什么打算?”
大臣说:“我有个建议,画一幅佛像作为回礼,送给仙道王。”
国王听后很高兴:“好主意!那我要先征求佛的同意。”
于是,他去问释迦牟尼佛。佛不但同意,还让他在佛像的下方写上三皈、五戒、十二缘起,在佛像的上方写下厌离生死和希求涅槃两首偈颂。
影胜王回宫后,按佛陀的吩咐画好佛像、写上法语,然后派人送给仙道王。
仙道王见到佛像后,生起极大的欢喜心。但他连佛的名号都没听过,就问佛到底是谁。旁人告诉他:“这是释迦牟尼佛。他原为净饭王太子,当年是如何修行得道的……”然后又给他广讲了三皈、五戒、十二缘起等。晚上,仙道王一心思维十二缘起的生灭道理,迅速获得了圣果。
所以,十二缘起、四谛、三皈依这些道理特别殊胜。仙道王在特别偏僻的地方,连佛的名号都没听过,但依靠佛的教言也得度了。
在座的各位,以后不仅要在有信仰的地方弘扬正法,更要在佛法不兴盛,连佛陀名号都没听过、佛像都没看过的地方弘法利生。哪怕给当地人念几句“嗡玛呢巴美吽”“嗡班匝儿萨埵吽”,对他们的利益也不可思议。
前几年我去非洲时,看到人们经常处于饥饿中。我专门去了那里的监狱,本想讲些简单的佛理,但在讲的过程中,看到有些人在远处饿死了,有些病得很严重,根本讲不下去。后来为了给他们种下善根,我带大家一起念观音心咒“嗡玛呢巴美吽”。
课前我想找一下视频,但暂时没找到,只找到几张照片——
你看,这是监狱里的人,这是监狱的高墙,他们和我一起唱“嗡玛呢巴美吽”,比我们还开心。监狱里非常简陋,只有一个大院子、几间小房子,小房子里连床也没有。
像这样的地方,我们应该要去弘法,实在不行就造佛像。原本,我很想在非洲造几尊佛像,但当地原始宗教特别排斥,他们有各自的宗教,没有那么容易。
| 遣除二边,是以行者没有迁移而遣除了常边,如云:“讽诵灯镜印,火晶种酸声,令蕴结生者,不迁智当证。”
此偈出自《中观缘起藏论》,麦彭仁波切对此论好像有一个注释。这个偈颂在《智者入门论》中也有。《中观庄严论释》则翻译为:“经忏明灯镜印章,火晶种子酸与声,蕴结生亦不迁移,智者理当通达此。”
此偈讲了几个比喻:
1.“讽诵”,老师念,让学生跟着念,最后学生也会了,但并不是老师口中的知识迁移到学生的肚子里去了。
2.“灯”,后面的灯用前面的灯点亮,但并不是前面的灯光迁移到后面的灯上了。
3.“镜”,镜中可以显现面容,但并不是面容跑到镜子里去了。
4.“印”,盖章时字会印在纸上,但并不是这些字从印章上迁移到纸上了。
5.“火晶”,火依靠火晶而产生,但并不是火晶跑到火上了。
6.“种”,苗芽从种子中产生,但并不是种子迁移到苗芽上去了。
7.“酸”,我们听到酸的东西会流口水,像望梅止渴一样,但并不是把酸迁移到我们的嘴里了。
8.“声”,我们发出声音在空谷回荡,但并不是我们的声音迁移到空谷里了。
“令蕴结生者,不迁智当证”,我们下一世会结生五蕴,但并不是今生的五蕴跑到下一世去了。不然,这个五蕴从人迁移到天人,又迁移到饿鬼……这会有常有的过失。
那天有个道友讲考《释量论》的“有情受生时,呼吸根及识,非不待自类,唯由身体生”时,前面解释得还可以,但在讲呼吸时,没有讲清楚,所以被我扣分了。后来,女众有个堪姆讲得还不错。其实,众生投生到下一世时,他的呼吸要观待前世的习气,这在阿赖耶上有个细微的缘起。包括在母胎中呼吸,也是前世习气的延续。这个延续并不是完全迁移,不是前世的气息通过某个密道进入下一世,但如果没有前世的习气,又不可能产生后世的呼吸。
这八个比喻很重要。关于前世后世,现在很多人认为要么是常有,要么是断灭,但若懂这种缘起法,众生如何从前世投生到后世,就很容易理解。
不仅如此,还可以观察外境中“种生苗芽”的因果:苗芽没有种子不行;有了种子的话,并不是种子上的一切都转移到苗芽上了。要想解释这些,只有依缘起法才能讲明白。
科学家说,因果的延续靠一种“能力”。那这种能力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前面的因,如果能力没有灭,不可能产生后面的果;如果能力已经灭了,更不可能产生后面的果,否则,石女的儿子也可以生子了。
明白了缘起法,什么现象都可以解释。否则,前世今生、因果法则很难安立。
总之,这样的缘起法,可以遣除常断二边。以上讲了行者并没有迁移,以此遣除了常边。
| 是以因缘产生而遣除了断边,如云:“极其细微法,何者抉择断,是为不知者,不见缘起义。”
因为万法依靠因缘而产生,以此遣除了断边。
此偈也出自《中观缘起藏论》。意思是,有些法极其细微,就像刚才的呼吸习气,如果将其抉择为断灭,这种人不懂缘起法,不知道有些法可以延续到后世。
| 而没有解说成“是以因果的相续永远不中断来遣除断边”。
荣索班智达有点反感“因果相续不断”的观点,说这不是大乘的意趣。
| 清净世间的智慧前显现也是一样。诸位菩萨的清净世间智慧前显现,是因为菩萨们仍然还没有灭尽二取的习气。
如果认为“圣者菩萨也看得到因果的相续,所以因果不灭”,荣索班智达说,这是菩萨还没有断所知障,所以觉得因果之间有一种相续。
菩萨能看到众生前世是什么、后世是什么,好像有一种相续。但这是因为菩萨没有灭尽二取的习气,把相似的因缘认为是一种自相的相续,实际上,并没有真实的相续。
| 一切如来具不具有清净世间智慧也有其他安立。
在佛陀的入定智慧中,肯定什么都不成立,那后得是否也有清净世间智慧呢?其他论典中有分析,这里没有阐述。后几品应该会讲到。
| 因此,执著这种宗派的行者,就好比有个像乌鸦一样忧心忡忡的人行走在已开拓好的正轨大道上,见到路基稍有改变,就担心有坑,而跑到路边,结果被荆棘丛扎到。
执著“因果相续不断”的人非常可怜。他们明明走在平坦宽阔的大道上,但就像乌鸦一样忧心忡忡,见到路基稍有改变,就担心前方有坑,非常极端地跑到路边,结果被荆棘扎伤了。
很多经论中经常提到“乌鸦”。乌鸦疑心很重,吃东西的时候害怕有危险,经常在这边吃一口,又跳到那边吃一口,就这样跳来跳去,不像麻雀一样在原地慢慢吃。
我的屋檐下就有一对乌鸦夫妻,今天它们可能正在“装修”,一只在窝外站岗,一只在窝里“咚咚咚”。过了一会儿,又开始换班,一只跑到外面看,一只进去了,不知道在弄什么。有时候,大自然的这些鸟类很有意思。
乌鸦全身漆黑,看起来不太吉祥,但其实它很孝顺。民间有种说法是“乌鸦反哺”,乌鸦的父母年老无法觅食时,乌鸦就会一直喂父母,直到它们去世。人们经常看不起乌鸦,骂人也是“你这个乌鸦嘴”,但实际上,我们讨厌的这种恶鸟特别孝顺。相反,我们很喜欢的喜鹊,看起来黑白相间、非常漂亮,其实最不孝顺——如果父母老了,年轻喜鹊就会把父母杀死,再把肉吃掉。在我小的时候,父母经常说:“你们不孝顺的话,就会跟喜鹊一样。”
人人喜欢的,不一定善良;人人厌恶的,却非常孝顺。这也是世间的颠倒。
| 同样,(诸有实宗行者)本来已经踏上了出有坏如来宣说的“有因则生果、若因缘灭则果灭”遣除二边的大解脱通衢大道,但一直担忧因果的相续断灭而堕入断见,于是跑到执著相续常有的边上,结果扎到了有实见的荆棘丛。
同样的道理,有实宗的所有宗派,从小乘宗到唯识宗再到中观自续派,本来已踏上了佛陀宣说的“有因则有果、因灭则果灭”的大解脱正道,远离了常断二边的邪道。但是,他们一直害怕“承认因果相续断灭,就会堕入断见”,于是跑到另一个极端——执著“因果相续不断”的常见,最后扎到了有实见的荆棘。
通过分析比喻和意义,我们对任何法都不要执著为实有,如果认为因果之间有一个永远不断的实有相续,就会被破得体无完肤。佛陀真正的缘起法,是“有因则有果、因灭则果灭”,这是非常甚深的。依靠这样的道理,空性法也是可以建立的。
若想通达缘起法,我们要多祈祷诸佛菩萨、传承上师。如果明白了“因果虽然不虚,但现而无自性”的缘起规律,就会远离常断二边戏论,逐渐通达缘起性空。如果通达了缘起性空,就会圆满所有的地道。所以在这方面,大家应该努力地学习和修行。一旦自己稍微有点定解和能力,应该把这些智慧传给有缘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