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大乘论讲解·第5课
2021年7月30日
本来我传法时,你们在听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传承。但古代班智达去印度求法时,都会先得一个梵文传承,所以,这次先给你们一个藏文传承,再给汉语传讲的传承,应该更好。
讲之前仍要提醒一下,这部法属于密法,得过灌顶、守持密乘戒、能听受圆满、对密法和阿阇黎不诽谤的人有资格听闻,其他人最好不要听。以后如果各方面条件具足,我们会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可以自己学。当然,传承必须在人面前亲自听,如果你灌过顶,私下学习应该可以,但听录音后给别人念传承肯定不允许,传承有严格的规矩。
现在正在讲破中观自续派的观点,他们认为胜义中一切法不成立,但名言中有自相的法,尤其是真世俗的法应该存在。如果有这样真实的法,烦恼也应该自相存在。前面通过各种道理进行分析,其实,名言中有自相的法也是不成立的。
下面依靠十四个问题,分析名言中众生面前的各种显现,最后会发现,在世间当中,所谓的“真实”并不成立。第一个问题主要讲业力,即共业所感和不共业所感,昨天已经讲完了。今天讲第二个。
2)显现完全清净与完全不清净
| 若问:显现完全清净与完全不清净是指什么?
藏文原文中有“完全”一词,但实际上也不是完全,因为完全清净和完全不清净是指佛位和众生位。有些词汇在翻译时只能根据原意来表达。不仅佛教中是这样,包括世间文学,用词上也有广义、狭义的不同理解。
这里分析的是,从清净和不清净的层面讲,也不存在实有的法。
| 诸如一条恒河,人与饿鬼两者前同样显现同一个地方有一条大河在流淌,有法的事无有不同。但是,在诸饿鬼面前,显现河也是不清净的显现,因为显现的是充满了脓等并且不能受用。而在人们面前,也显现河并且显现清净,显现无垢,可以受用。
比如,在人类和饿鬼面前,共同显现一条恒河在流淌。对境没有什么不同,饿鬼看到的是恒河,人类看到的也是恒河。但在饿鬼眼里,远远看是一条河,走近却发现它充满了脓、血等,特别肮脏,无法饮用。而在人类面前,显现的是一条真正的河,清澈见底、没有垢染,可以受用。
然而,现在由于工业污染,恒河也不干净了。尤其是这几年,两岸的工业污水不断排放,大量动物和人的尸体被扔到恒河里,河水变得浑浊不堪。以前印度学者的诗歌里经常赞叹恒河,甚至有些声明学家说:只要饮用了恒河水,就会增长智慧、过目不忘。像印度教和裸体外道,也经常在恒河里沐浴,认为这样可以清净罪业。
印度人把恒河称作“天河”,我讲《金刚经》时也提到过,诗学中经常讲匝贺哦梦。以前梵天派一个天女来到人间,她不好意思以美女的形象出现,于是以一条河流的方式,从匝贺仙人的头发里出来的,所以,恒河又叫天河,也叫匝贺女。在印度,自古以来关于恒河的故事非常多,对恒河的赞颂也非常多。
但现在很多人觉得恒河不干净,尤其是旅游的人,经常说恒河如何如何脏。不过,了解恒河历史的人,尤其是艺术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们并不是从干净不干净的层面看,而是觉得恒河有悠久的历史,对人类文明会带来怎样的魅力。还有些人比较喜欢水,像矿泉水老板,把恒河水做成矿泉水去卖,这些人主要观察水质怎么样,对身体有没有好处……仅仅是恒河这一个对境,不同人就有不同的评价。
我们喇荣的龙泉水也一样。有人说这个水质需要净化;有人说这是从龙宫里直接出来的;有人说这是第一世敦珠法王和法王如意宝等历代大德加持过的圣水,谁喝了就会戒律清净、禅定稳固、智慧增上,自然获得戒定慧三学功德,甚至晚上睡得好、白天心情好等。所以,同一个东西在不同人的眼里,有清净和不清净的不同显现。
| 此外,出有坏释迦牟尼佛这个四洲世界的刹土,被共称是完全不清净的刹土,舍利子尊者说道:“我见世尊此刹土高低不平,充满悬崖、险地、污秽之物。”而从无忧佛刹土来的螺髻梵天说:“舍利子尊者,莫说此言,只是你自己心有高下而已,世尊此刹土完全无有不清净。我见世尊之此刹土,如同他化自在天珍宝大地圆满庄严般清净。”
这个公案我们很熟悉,来源于《维摩诘经·佛国品》。《大幻化网》和一些论典讲“心净则国土净”的道理时也引用过。我对照了《维摩诘经》的原文,和这里的个别情节略有出入,其他都是一模一样的。
出有坏释迦牟尼佛的刹土,包括四大部洲——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被共称为不清净的刹土。《大悲白莲经》中讲过,佛陀在因地时发下“摄受不清净众生”“转生不清净刹土”等五百大愿,所以与其他佛陀不同,他的刹土和所化众生都是不清净的。
舍利子确实也见到了世尊的刹土高低不平,充满悬崖、险地、污秽之物。但从无忧佛刹土来的螺髻梵天,说他的所见完全清净,就像他化自在天的刹土——他化自在天是欲界最高的天,福报特别大,享用的一切都依靠他人福德力的幻化。《维摩诘经》中说是“自在天”,应该就是他化自在天。
他们两个开始辩论时,有些论典记载,智慧第一的舍利子说:“这个世界就是不清净的,这是我亲眼所见。我一直住在这里,释迦牟尼佛的刹土难道我不清楚吗?”螺髻梵天说:“但我见到这里确实很清净……”
| 当时,世尊于眷属中使此佛刹显现如东方宝饰庄严佛刹土一般,
这时候,世尊示现以脚趾压地,令此刹土在众眷属面前变得非常清净,如东方宝饰庄严佛刹土一样庄严。
《维摩诘经》中是“宝”庄严佛刹土,但藏文中是“宝饰”庄严佛刹土,即以珍宝严饰的庄严刹土。
| 问舍利子言:“是日月不清净,抑或诸天盲不见?”舍利子白佛言:“日月无过,诸天盲有过。”
佛陀问舍利子:“天盲看不见日月,是因为日月不清净,还是天盲自己看不见?”
舍利子回答:“日月并没有过失,是天盲自己的问题。”因为日月平等照耀整个世界,只是天盲看不见而已。
| 世尊告言:“如是我此佛刹与东方宝饰庄严佛刹一般,恒常如此,汝等未见。譬如,诸天子从同一宝器中享受甘露食,依其积累福德如何而各自品尝到甘露味。
世尊说:“我的刹土,其实与东方宝饰庄严佛刹土一样,恒常如此清净,只是你们没有见到。譬如,诸天人在同一个宝器中享受甘露食,但根据各自的福报不同,每个天人品尝到的味道也有所不同。”福报大的,所得的甘露食又好看又好吃,而福报差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
就像吃大锅饭时,同样的厨师,同样的锅,福报比较大的人,“好吃,食堂越来越棒,现在吃得特别好”;福报中等的人,“还行,能过得去,有吃的就可以,不要太挑剔”;福报不太好的人,“哎,今天又是这个菜,那我不吃了,回家自己做一点吧”。
讲这些,厨房的道友听了可能很欢喜。当然,你们还是要做好一点,福报好的、福报不好的同样觉得不好吃,这种现象也是有的。其实你们也很辛苦,吃饭的人少还可以,比较容易做,人一多的话,就需要花很长时间。所以,吃饭的人也不要总挑厨房的毛病。
今年冬天,我做饭时就深有体会。我给自己做饭,肯定拿出最好的手艺,但即便是同样的食材、同样的做法,有时候做得也特别难吃,只好再吃一些糌粑,糌粑在任何时候都比较给力。
总之,因为福报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厨师做的饭,每个人吃起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 如是生于同一佛刹,亦依业力如何清净而见刹土不清净与清净。”
像刚来喇荣的人,有些觉得能看到这么多的出家人、这么庄严的僧团,真是三生有幸;有些觉得这些出家人表面上很庄严,但接触了每一个人后,其实都不怎么样,发现有很多问题——其实这是他自己的邪见,他对佛经的道理也不精通,对论典的道理也不精通,连坛城塔都没怎么转绕,只在这里造了一些业,买些念珠和转经轮就回去了。
从了义的角度讲,这个世界也是清净的,但我们像舍利子一样,看到的一切都不清净,外境有各种高低不平,人也是“这个是坏人,那个烦恼深重”。然而,如果我们有螺髻梵天那样的境界,看到什么都会觉得很好。《维摩诘经》也说:“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 所以,对于这种显现并非所有都显现为不同,是一个基中显现的。
这些显现,并非所有方面都不同。对这个世界而言,大多数显现应该是一样的。比如一个餐厅里的饭菜,大部分人都觉得可以,因为是从一个基中显现的。
| 对一切众生并不是共同显现的,各自显现清净与不清净。
我们南赡部洲的众生,大多数都能见到释迦牟尼佛的相好庄严,金光闪闪的色身。但有些经典,如《观佛三昧海经》中说,当年有五百人见世尊的身色就像炭一样黑,一千名比丘看见佛身是赤土色的,还有些人看见佛的身色如黑象脚……可见,即便是释迦牟尼佛,在一些特殊业力的众生面前,也会显得不庄严。因此,所有众生有一个共同所见是不可能的。
法师们也不能要求下面的人全都特别听话、特别能观清净心、特别有智慧。以前你们刚开始讲法时,很想每个人都学得好,但就算是世界各地的学校,成绩好的也不到10%,大多数人成绩一般,特别差的有10%左右。每个人的根基不同,尤其是业力不同,那些业力已经成熟的,要求他立刻变得尽善尽美,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我的人生基本就这个样子了,但很多年轻的法师,以后为了弘法利生、摄受弟子,一定要学会包容。对不同众生的言行举止、根基意乐,包括肤色、种姓、性别等,要有一颗包容心,大悲要周遍于法界。
像上师如意宝,以前藏地不是特别开放,他只去过石渠求学,那里虽然出现过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等很多高僧大德,但各方面相对比较闭塞。上师却以非凡的见识,摄受了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教派、不同根基的这么多众生,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上师不像国外的大德去过很多国家,虽然他只去过几个,但很快就明白全世界开放、自由、包容的理念。包括他最初创建佛学院时,定位也是高瞻远瞩、与众不同,相信你们每个人都很清楚。我并不是因为他老人家对我的恩德大就拼命赞叹,这些的确是事实,大家也可以多方面观察。
| 这种就是显现完全清净与完全不清净的差别。
在这个世界上,众生因共业现前,心不清净的比较多。有些人聊天时,也是“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经常听到各种抱怨。而正面的话语,像“特别美好”“舒适快乐”“佛法兴盛”,很少听得到。
其实,这个娑婆世界看似有很多过失,但本性却无比清净。不过,舍利子都看不到这些,我们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暂时来讲,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可以吧。
3)显现具有感受与不具有感受
| 若问:显现具感受与不具感受是指什么?
诸如,两个人同住,其中一人昏厥而不具有受与感受之想,另一人具有正知正念而安住。
问:什么是显现具感受和显现不具感受?
答:比如,两个人住在一起,其中一个人喝了酒或因意外而昏厥,丧失了知觉,不具有感受,而另一个人具有正常的分别念。
| 这两人同样接触到火,一人在没有领受被火接触的痛苦同时被烧,另一人感受烧痛的同时被烧。
此时房子突然起火了,这两个人同样被火烧时,昏厥的人感受不到任何疼痛,正常的人则会感受极大痛苦,甚至在挣扎中死去。
| 二者也是显现共业所感而同等被烧。这种就是显现具感受与不具感受的差别。
他们两人因为有共同的业力,比如前世一起烧过众生,所以这辈子同时被烧,但一个人有感受,一个人没有感受,这就是显现具感受和显现不具感受的差别。
人如果真的要死,还是没有感受比较好。有些人修行了一辈子,死时却一直喊痛,在挣扎中咽气,别人也会怀疑他修了什么。其实,修行不一定能马上解决死亡的痛苦,因为死时具有感受,尤其是外伤的疼痛,特别难以忍受,不像有些内脏出问题,没什么知觉,就这样慢慢死去。
以前藏地有一个地方,杀牦牛时专门刺入命脉,让牛不会很痛苦,杀生的过失相对不那么大。现在判死刑也有电击,命根当下就断了,这种还算比较仁慈。否则,死前一直被各种折磨,几天几夜不给吃的喝的,很可怜。
当然,每个人的业力不同,有些人想死得快乐一点,也不一定能够如愿。修行能力特别强的人,可能会将死亡转为道用。但也有个别人,平时修行很好,但业力没有穷尽,临死时受报的情况也有。
4)显现颠不颠倒的不同情况
| 若问:显现颠倒是指什么?
诸如迅速旋转火烬会显现为火轮。
问:什么是显现颠倒?
答:就像火烬迅速旋转时,会显现成一个火轮。转经轮也类似于这样。这种现象是一种颠倒,火轮不可能真实存在。
有一部《显扬圣教论》,是无著菩萨造的,唐玄奘翻译,其中就讲了很多种错乱。比如,“想错乱”是把阳焰当成水;“数错乱”是眼翳者前显现的二月;“形错乱”是于旋火见轮形;“显错乱”是胆病患者把白色的海螺看成黄色。错乱可以有不同的显现,有时候是眼睛错乱,有时候是其他因缘产生错乱,但其本体都不存在。
我刚拿来一个水晶灯,大家可以看看。明明是一个圆圆的水晶球,但拍一下就变成黄色,再拍一下变成白色,再拍一下变成红色,这是不是一种错乱?如果你说不是,那水晶球是黄色的、红色的还是白色的?不错乱的是这三者,还是其中一者?如果说这三者都不错乱,那这个水晶球,我只是拍了一下,其他没有任何改变,为什么变成不同的颜色?
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有真实的,也有不真实的,都可以这样分析。
| 若问:显现无颠倒是指什么?
就是如实显现真实情况。
问:什么是显现无颠倒?
答:如实显现真实的情况。比如刚才的水晶球,如实显现透明的部分;或者刚才的旋火轮,如实显现火烬的部分。
| 若问:显现具两部分是指什么?
诸如,将绳子看成蛇的时候,根识显现绳子行相,有分别识显现有蛇的行相。这种就是显现具两部分。
问:什么是显现具两部分?
答:将绳子看成蛇的时候,按照因明的观点,无分别的眼识看到的是绳子,有分别的意识显现出蛇的形象,这就是显现具两部分。
显现方面,一个是颠倒的,蛇的行相;一个是不颠倒的,绳子的行相。当然,按照昨天的观察方法,绳子还可以再分成微尘,如果认为微尘是真实的,那执著绳子也是颠倒识。这二者主要是以分别念和无分别念的关系来分析的。
| 若问:所现颠倒、能见也颠倒是指什么呢?
诸如,在孩童们面前旋转火烬。
问:什么是所现颠倒、能见也颠倒?
答:就像在孩子面前旋转火烬。孩子的能见是颠倒的,他没有分析能力;所现的旋火轮,也是颠倒的。
| 若问:所现颠倒、能见不颠倒是指什么?
诸如,在诸智者面前旋转火烬。
问:什么是所现颠倒、能见不颠倒?
答:就像在智者面前旋转火烬。所现的旋火轮,是颠倒的,确实看到这个东西在转;能见的心识,并不会被它所欺惑。有智慧的大人或老人心里都知道,火轮在旋转时,肯定没有真实的圆圈。包括我们手里的转经轮在转动时,像是有一个圆圈,但实际上并没有圆圈。
5)显现之所依基的不同情况
| 若问:显现有所依基是指什么?
诸如,快速旋转火烬而显现为火轮,有眼翳者前显现两个月亮,乘船者显现山在移动。
问:什么是显现有所依基?
答:就像快速旋转火烬而显现火轮,眼翳者面前显现两个月亮,坐在船上的人看到两旁的山在倒退——这是物理上的相对运动,以船上的人为所依的话,风景就会往后移动。这些显现,都有一个所依的基础。
| 若问:显现无有所依基是指什么?
诸如,有眼翳者前显现空中飘浮乱发、食用朗当则者前显现空中遍满针。
问:什么是显现无有所依基?
答:就像眼睛不好的人,眼前漂浮着各种毛发;或者吃了朗当则的人,会看到空中遍满针。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所依的显现。
“朗当则”是藏文发音,它是一种叫莨菪的植物,也是致幻物,吃了会刺激我们的神经,眼前显现各种幻象,《本草纲目》对此有记载。
所以,你们不要看到什么东西好吃,就马上塞进嘴里。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好多人在云南吃了野生蘑菇后,眼前出现了小人、龙、大虾、鹿等各种幻象,全网都在关注这件事。
汉人刚来学院的时候,也有人吃野菜中毒,跑到我这里来,悄悄告诉我:“我看到你是文殊菩萨。”我说:“你中的这种毒还可以。”(众笑)但我肯定不相信,他可能是乱吃野菜有点不好意思,稍微清醒之后,害怕被我批评,才故意这样说的。这也是一种没有基础的显现。
| 此外,由显现习气而显现其他,譬如,国王带军队随行,伴随着鼓声启程,他们长时间在一起,到了对方的地界内,他丢下自方军队,前去看对方军队有没有来。他没有看到对方军队,只是听到鼓声传出,他不知道这只是以自己的习气显现传出鼓声的,反而认为远处的对方军队来了,虽然没有见到,但认为传出了鼓声。
还有一种没有所依基的显现,跟习气有关。比如,国王带兵打仗,伴随着战鼓声,声势浩大地前往敌国。因为国王一直听着“咚咚咚”的鼓声,到了敌国地界时,他去视察敌军有没有来,结果敌军根本没出现,他耳边却传出习气所现的鼓声,还以为敌军真的来了。
我们有时候也会这样。比如,坐了很长时间的车,下车后晃晃悠悠的,好像还在车上一样。或者参加一些会议时,一整天都在听这个讲、那个讲,晚上睡觉时耳边还回荡着演讲的声音。我以前参加“世青会”的时候就是这样。
荣索班智达的这个故事,有点像汉地的成语“草木皆兵”。曾经有个国王,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一个小国,结果对方很厉害,把他打得落荒而逃。他逃来逃去,听到风吹树木的声音,以为是敌人的追兵又到了。
藏地也有不同的故事。所以,人害怕的时候,有一种惯性,比如你特别害怕阿修罗,来了一个道友敲门,也觉得很恐惧,或者屋里老鼠乱窜发出声响,自己也会心惊胆战。
| 若问:显现具有非真实所依基是指什么?
诸如,将阳焰看成水。因为阳焰本身并没有所依基大种,如何显现并没有那样的实体,从中又出现了水的行相。
问:什么是显现具有非真实所依基?
答:就像将阳焰看成水。《华严经》中说:“譬如热时焰,众生于远见,妄想谓为水,其实非真水。”天热的时候,在远远的地方看到阳焰,很容易误认为是水,实际上根本没有水的存在。
6)显现互相变化的不同情况
| 显现以共业所感与不共业所感而于各自众生的相续中显现为能起作用,会变成显现不能起作用。
有些显现对这类众生能起作用,但以共业所感和不共业所感,对那类众生不起作用。
比如肉,对吃肉的野兽来说,能起到维持生命的作用,但对吃草的动物来说,并不能维持生命。或者像糌粑,对藏族人来说,能起作用,但其他有些人吃糌粑,不但不起作用,反而还拉肚子,很痛苦。以业力的原因、习惯的原因,同一个东西对有些众生起作用,对有些众生不起作用。
| 不能起作用,会变成能起作用。
反过来,对有些众生不起作用的,对另一些众生反而起作用。这是众生各自的业力不同。
比如吃草,对食草动物来讲,可以维持生命,但对人类来讲,除了可食用的蔬菜外,起不到这个作用。水也是,对鱼类起住处的作用,但对人起饮用的作用,不能起住处的作用,一住进去就会被淹死。在世间中,众生的业感各不相同。
| 显现实有,会变成显现假有。显现假有,会变成显现实有。
显现实有的,会变成显现假有。比如,有部宗认为,无为法、心和心所都有实体,但到了经部宗、唯识宗以上,这些就变成了假有——只有名称,没有真实的东西。
反过来,显现假有的,会变成显现实有。比如,中观宗认为是假有的东西,在凡夫人面前却是实有。修行比较好的人,觉得金钱名利都是假的,但在凡夫眼里却是实实在在。尤其在具有密法根基的人看来,万法虽然有名称、有显现,但都是假的,对这些没有一点贪执。而凡夫人却无比执著,认为这是实有的东西。
现在的货币也有类似现象。像比特币,本来是虚拟的东西,却变成人人追捧的财富。这几年还出现了狗狗币,也是一种虚拟货币。当初是两个人为了讽刺比特币,创立了一个平台,请明星做代言人。因为大家对猫猫狗狗特别关心,狗狗币的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上升了好几百亿美金。后来在一场活动中,主持人故意问:“狗狗币是不是假的?”明星回答:“如果你说是假的,也算是假的。”结果它一落千丈。以前一夜暴富、靠它挣了几十亿的人,一下子就破产了。原来它被炒上去的时候,人们以为它是真的,结果瞬间又变成假的。
货币、名声以及网上的很多东西,假的会变成真的,真的也会变成假的。现在有些药物或商品,一开始很多人觉得特别好,但只要有人上网攻击“这是假的”,它很快就站不住脚了。这些现象在宗派中有,在世间中也有。
| 显现遍计,会变成显现真实。
唯识宗认为的遍计法,就像旋火轮的比喻一样,除了旋转的火烬外,没有其他真实的法,若明白了这一点,它也可以变成圆成实。或者有些人起初觉得佛教是迷信、是骗人的把戏,但真正去修学时,发现它对身心真的起作用。
以上讲完了十四个问题,下面简单做个总结:
| 所以,如果能建立各自法相的这些别法各自成立,那么就建立了真实中也有一个所立,共同众生的显现相同,分别众生的显现也相同。
“各自”指的是,不管在各个众生面前也好,在各个教派面前也好。
比如说一碗水,如果真实中有一个所立,那么认为它是水的、具有共同业力的众生,比如整个南赡部洲的人,看到的是水;分别的众生,比如个别的印度人、中国人,看到的也同样是水。
| 如果在一个小范围内能建立,那么世俗的所有别法都成了依照如何共称而建立。
如果在小范围中要建立世俗的别法,那依照各自的传统、共称,就可以建立。比如一个部门的饭菜好吃,在部门内部就可以建立这个所立。或者水可以喝,在人类的小范围内可以建立。但如果在饿鬼的小范围内建立一个所立,就要依照饿鬼世界的传统和共称。
学《解义慧剑》时,讲过观现世量和净见量:观现世量是凡夫人以现量、比量得到的法,净见量是在圣者的清净智慧前显现的法。有些法在净见量中肯定得不到,但在观现世量面前,应该是正确的。尤其在小范围中,我们的业力是一样的。比如亚洲人觉得这是帅哥、这是美女,但如果加上非洲、美洲,那范围就大了,业感不同很难有共同的标准。不过在小范围中,可以依照共称而建立。
共称很重要,我们从小就接受共称的概念,“这种人是好人、那种人是坏人”“这是好看的,那是不好看的”……我们在小范围中,有一种习惯性的名言,在这个面前是可以建立的。
| 如果不承许真实中有所立,那么虽然建立在共业众生前成立,但在分别众生前不成立,这样一切世俗都成了等同。
比如一碗水,在大家面前,共同可以成立。但在个别众生面前,比如有些学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水全部是微尘,一碗水又不一定成立。也就是说,在共业面前,未经观察时成立,但个别众生加以分析时又不成立。如此,一切世俗名言成了同等成立或同等不成立。
这是一层内容,大家要记住。这个地方稍微难一点,你们好好看一看。
| 假设在广大不共业感的众生前能建立,那么就已经承许了真实中有个所立,但一个显现、另一个遣除,任何别法均不成立,这样一切都成了等同。
假设在不共业感的六道众生前,都能建立一碗水,那就意味着真实中有一个所立。但人觉得是水,地狱众生觉得不是水,一个能显现水,另一个根据他的所见遣除水,所以,如果范围太大,任何别法都不能成立。
倘若五大洲来选美,不知道他们的选美标准怎么样,可能要按照各自不同的审美观来评判,比如非洲人应遵循非洲的标准,否则用美洲人、亚洲人的标准,非洲人不一定接受。如果范围比较大,确实没有一个共同的所见。
人也是这样。人太多了,一些说对、一些说不对,意见可能无法统一。如果范围小一点,可以找出共同的见解,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其实,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重要。
世俗就是如此,在大的范围中都不能成立,而在小的范围中,依照人们共称来建立,暂时可以成立个别所见。四川人觉得四川菜好吃,东北人觉得东北菜好吃,浙江人觉得浙江菜好吃,这都是小范围的。如果浙江人、东北人、四川人集聚在一起,问什么菜最好吃,那不知道怎么选了,不行就吃西餐吧。(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