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大乘论讲解·第16课
2021年8月27日
前面讲了《黑蛇总义》的大概意义,大家还应该继续看,以后有必要纳入考试,这样的话,学习力度会有所不同。每个人一定要明白《黑蛇总义》,因为它的究竟意义就是讲无上大圆满。无上大圆满的有些窍诀,某种意义上确实超越一切,这一点大家要明白。
关于无上大圆满,光说它很殊胜不行,一方面要知道它是怎样对治烦恼的、怎样在修行中起作用的,这源于窍诀本身的超越性;另一方面,对无上大圆满的历史一定要了解。几年前我翻译了一些书籍,不知道你们看过没有?《藏密佛教史》中讲了很多大圆满传承上师;还有印藏大圆满成就者的一些传记,如《一世敦珠法王自传》《钦则益西多吉密传》《无垢光尊者传》《麦彭仁波切传》等,以此可了解大圆满的历史。
学修密法的人,一定要清楚密法的来历。《大圆满前行》中引用过《日月吻合续》的一个教证:“若未宣说历史义,于此大密了义教,将有不诚信之过。”如果没有讲述传承起源的历史,则容易对密法生不起信心。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历史,有机会一定要去研究。现在很多西方人都在研究藏传佛教大圆满的历史,如果我们学了一辈子大圆满,却对它的传承和来源一无所知,就像禅宗行人不了解自己的法脉传承一样,这是相当遗憾的。
《四心滴》的历史传承
《上师心滴》中有一篇《历史宝鬘论》,是专门讲大圆满历史的。我以前也翻译过,你们有书的话可以看看。
尤其是《四心滴》的历史和传承,大家一定要知道。无上瑜伽包括玛哈约嘎、阿努约嘎、无上大圆满,大圆满又分为心部、界部、窍诀部,其中窍诀部主要以《四心滴》为主。关于《四心滴》的介绍,我以前零零散散讲过,今天再给大家简单讲一下:
《四心滴》包括《布玛心滴》《莲花心滴》《上师心滴》《空行心滴》,以及这四心滴的精华窍诀《甚深心滴》,总共五个“心滴”。前两个是母心滴,后两个是子心滴。母心滴中,《布玛心滴》是旧心滴,《莲花心滴》是新心滴;《布玛心滴》是教藏心滴,《莲花心滴》是伏藏心滴。子心滴,则是对两个母心滴所作的注释。
《四心滴》的传承比较特殊,就像禅宗一样,六祖之前基本是独传,上师只传给一个弟子,一脉相承,不对外公开。同样,这些心滴和精滴最开始也是如此。
《四心滴》中,《布玛心滴》都是布玛莫扎的法和伏藏,《莲花心滴》都是莲花生大士的法,为什么放在无垢光尊者的著作中呢?因为无垢光尊者不但结集了文字,还补充了很多仪轨、修法及其传承,然后把这些全部传下去。所以,无垢光尊者的贡献非常大。
1.母心滴之《布玛心滴》
《布玛心滴》是布玛莫扎传到藏地来的。他怎么传来的呢?当年,密法最深的窍诀部——无上大圆满,在印度没有公开,因为它太深了,很难找到合适的法器。而且印度国王下令不能外传,谁若传到其他国家,就会受到严厉制裁,甚至有生命危险。
贝若扎那从藏地去印度求法时,发现印度所有精通显密的班智达中,最厉害的就是布玛莫扎。他很想迎请布玛莫扎来藏地,但各方面因缘不具足。后来,贝若扎那学了梵文,得到很多密法,并将个别法翻译出来。他从印度回到西藏王宫后,看过《莲花生大士传》的都知道,当时社会环境相当复杂,一些奸臣挑拨离间、制造违缘,以至于他无法留在卫藏继续翻译,而被流放到了甲摩擦瓦绒(嘉绒),即现在马尔康那一带——我曾去过那里,跟当地人开玩笑:“你们这个地方是最差的。”“不,我们这个地方是最好的,是大圆满祖师贝若扎那待过很多年的地方。”他们嘉绒人觉得非常自豪。
贝若扎那临行前,曾对国王赤松德赞交代:“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您一定要迎请布玛莫扎来藏地传密法。”后来国王遵照他的嘱托,迎请布玛莫扎入藏。布玛莫扎来到藏地的过程,在《四心滴》的历史里有——我刚来学院时,听法王如意宝讲过,布玛莫扎一直以虹身的方式住在五台山。后来我查阅了五台山的很多史料,用藏文写了一本《五台山志》。
布玛莫扎来藏地之前,那烂陀寺的五百班智达异口同声说:“您将要去没有佛法的黑暗地方,我们可以给您最深的法。大圆满在印度无法弘扬,找不到法器,国王也不开许,您最好把我们的大圆满带过去。”布玛莫扎就把大圆满带到藏地了。
当时藏地比较复杂,布玛莫扎十几年也没找到合格的法器。接近前往五台山时,布玛莫扎给贝若扎那找到一个法器,叫酿万登珍桑波,他是国王赤松德赞的国师,也是请国王派人去印度迎请布玛莫扎的人,很了不起,大圆满传承史中有记载。布玛莫扎在王宫里以密传的方式,把《布玛心滴》传给了国王赤松德赞和酿万登珍桑波——无垢光尊者在《上师心滴》中说,不单单是这两个人,一共传给了五个人。尔后,布玛莫扎去了五台山,乃至此劫未灭前,一直住在那里。
之后,酿万登珍桑波也开始寻找合适的法器,找了很长时间后,找到了荡玛宁吉,将法独传给他——除了个别情况外,大圆满一般都是独传。
此后,荡玛宁吉住世一百多年,最后找到了杰珍桑给旺修,中间的故事比较曲折。再由杰珍桑给旺修将此法慢慢传下来。这是《布玛心滴》的传承。
2.母心滴之《莲花心滴》
关于莲花生大士的《莲花心滴》,当年莲花生大士来藏地前,西日桑哈传给他《十七大续》及莲花部大圆满的所有教法。莲花生大士在藏地待了很长时间,把显宗法都传了,但还没找到特别适合的密法法器。
莲花生大士在藏地的时间,历史上众说纷纭,有些说几年,有些说几十年,不管怎么样,最后他将前往罗刹国时,十万空行祈请益西措嘉空行母:“莲花生大士在藏地待了这么长时间,马上就要去罗刹国了,他相续中的《空行心滴莲花心滴》法门如果再不传,藏地有缘众生就得不到了。”益西措嘉空行母进行祈请,之后做了大会供,莲花生大士才独传给她。
益西措嘉空行母问莲花生大士,未来《莲花心滴》怎么弘传。正好赤松德赞的17岁女儿莲明公主去世,国王悲痛不已,莲花生大士告诉国王他和公主的前世因缘,并通过密宗勾招方法,把公主的神识勾回身体,将她复活。然后又给她灌顶,在她的相续中埋下意伏藏《莲花心滴》,并授记:“将来有一个叫班玛列哲匝的人,会开取此伏藏。”随后莲明公主就去世了。
莲明公主的下一世,就是伏藏大师班玛列哲匝,即莲花生大士授记开取《莲花心滴》的大德。授记中说,如果各方面缘起好,他能住世很长时间弘扬此法,但如果缘起不好,他的寿命不会很长。他来到这个世间之后,尽快开取了《莲花心滴》。第三世噶玛巴让炯多杰(自生金刚),在藏地很出名,成为他的法主,两人一起将此法立成文字。班玛列哲匝住世的时间很短,只把这个法传给了弟子嘉追作巴,二十几岁就示现了圆寂。
再下一世,就是全知无垢光尊者。《莲花心滴》的文字和意义,他虽然都有传承,但为避免后人非议,就在嘉追作巴面前听闻了《莲花心滴》的所有传承,并将《莲花心滴》重新编辑。无垢光尊者有很多名字,常用的就是班玛列哲匝。
以上是《布玛心滴》和《莲花心滴》的历史。这两部法叫“母心滴”,是以独传的方式,从印度传至藏地的。
3.子心滴《空行心滴》和《上师心滴》
无垢光尊者为进一步解释《莲花心滴》的密意,造了《空行心滴》;为深入解释《布玛心滴》的密意,造了《上师心滴》。这两部法叫“子心滴”。
将这四部法的甚深教义总摄起来,叫《甚深心滴》。其实,《四心滴》中最深的是《甚深心滴》,但按照法王如意宝的传承,这五部法中最重视的是《上师心滴》。无垢光尊者也说:“遇到《上师心滴》,和遇到我没有差别。”
以上简单介绍了《四心滴》的历史。在无垢光尊者之前,这些法基本是独传;在无垢光尊者之后,有独传,也有广传。我们要了解这些历史和法脉,里面有非常甚深的教义。
《黑蛇总义》主要是从理论上宣讲大圆满,而《莲花心滴》《布玛心滴》等《四心滴》,主要讲的是大圆满窍诀。金刚持如来所传的续部教义,要依靠窍诀的方式开取。
当然,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开取的,需要依靠护法神。得过灌顶、传承的人,一定要祈祷护法神,尤其要不间断祈祷一髻佛母。对密宗修行人来讲,这能净除一切违缘,各方面修行很容易成就。
在无上瑜伽中,无垢光尊者的《七宝藏》《四心滴》《三休息》,是精华中的精华,但现在只在藏地部分佛教徒的手中,除此之外,很多地方没有公开过真正的灌顶、教授。当然,不公开也好一点,因为之前一直是独传,现在越来越广传的话,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会怎么样也不好说。虽然无垢光尊者有开许,法王如意宝也有开许,但我们将来弘扬时,还是要重视这些窍诀的保密性,这一点非常关键。
下面继续讲内文:
| 究竟证悟了如幻就是证悟了二谛无别,
按照《黑蛇总义》所讲的意义,如果究竟证悟了万法如梦如幻,可以说证悟了二谛无别——世俗谛和胜义谛是无二的。
| 也是究竟成就。
不管大圆满还是大中观,如果懂得了一切都是如梦如幻,就不会有任何贪执,这也是究竟成就。
| 只承许法与有法是一个本性,并不能入于证悟二谛无别之列。
“法”是指无常、所作等特点;“有法”是指柱子、瓶子等。
如果我们承许法和有法是一个本性,并不能入于证悟二谛无别的行列中。
为什么呢?
| 声闻宗承许诸行无常的法相,不承许无常与行是他体。
在佛教中,声闻宗的观点比较低。他们说“诸行无常”,那“无常”和“诸行”不可能是他体,但懂这一点并不是证悟了二谛无别。
二谛指世俗谛和胜义谛,比如瓶子的本体是胜义谛,瓶子是世俗谛。了知瓶子和瓶子的无常是一体的,这比较容易,不算什么,并不是证悟。
| 瑜伽行派承许非真实的二种遍计空的法相,不承许空性与依他起是他体。
唯识宗所承认的遍计空和依他起是一体的,也就是说,承认二谛一味一体。但这不算真正的证悟,因为他们没有完全懂得圆成实如梦如幻,也不算最高的境界。
| 可见,所有承许法性存在于有法中,都不承许是他法。
不管是声闻宗还是唯识宗、中观宗,所有宗派都不会承许法性和有法是他体。声闻宗不会承认,唯识宗不会承认,中观宗更不用说了。
| 中观宗承许诸法无自性,更不用说承许他法了。然而,由于没有舍弃二谛的心,这些都不能入于无二见解之列。
这里的“中观宗”,主要是中观自续派。他们没有彻底懂得如梦如幻,就没有舍弃二谛的心。只要有二谛的心,就不能入于无二见解的行列中。
| 何时证悟了所有这些内外显现的有实法都等同于遍计的法相,那时就称为二谛无别见解。
什么时候证悟了一切有实法的显现和遍计法没有差别——不管是外道的遍计法,还是内道的遍计法,一切遍计法都是假象,什么时候就入于二谛无别的见解了。诚如《三主要道论》所说,这是最究竟的见解。
这里的遍计法,指连名言中也不存在的法,比如石女的儿子、外道以分别念假立的常我等。
以上是对《黑蛇总义》的简单总结。接下来,对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外道至大圆满之间,对显现法的不同破立
| 若说:幻术与幻化显现许可得,它们与内外显现的有实法二者同是显现,也可以建立法相等同。而遍计法,诸如外道的常我等根本不存在,成为增损之处,如同兔角。内外的这些有实法是由因缘所生,以现量与不可得因成立,那么这两者如何等同呢?如果遍计的一个真正事物可得,那么也可以衡量等同不等同,可是遍计法中并不成立一个真实的事物,又建立什么与什么等同呢?
对方说:“你们说诸法如梦如幻,由于梦和幻是有显现的,有实法也有显现,二者有等同的特点,所以,承许如梦如幻,我们可以接受。而遍计法,连名言中也根本不存在,诸如外道恒常的我、恒常的自在天,这是把没有的东西认为是有(增益),把有的东西认为是没有(损减),成为增损之处,如同龟毛、兔角。如果有一个事物存在,比如梦境、幻化、旋火轮,可以衡量这些与他法等不等同,但如果连名言中也不成立,就像石女的儿子,怎么安立等同不等同呢?”
这里的“遍计法”,不是唯识宗所讲的遍计法,而是连名言中也不成立的法。我们学习经论时,不能把一个名词固化,只理解成一种意思。有些名词很“聪明”,就像现在的疫情一样经常变异,它在不同场合运用时,有时候意思会变的。
这一段全部是对方的问题。也就是说,外道的遍计法,与如梦如幻不能相提并论,如梦如幻还有一种显现,对方还受得了;而外道的常我等遍计法,连名言中的显现也没有,像龟毛、兔角一样,又跟什么东西等同呢?
这个问题如果让你回答,你会怎么回答?
| 对此回答:建立遍计与外境本身之法相的事相是显现,
回答:不管是外道还是内道,建立外境存不存在、是好是坏,都是以“显现”作为所诤事的,我们要讨论的对象就是“显现”。
| 从外道宗派至大圆满见之间,见解的所有差别都是以显现这一法相作为基础,
昨天也讲了,从外道到无上大圆满之间,所有宗派在见解上的差别,都是以“显现”作为基础的。如果连“显现”也没有,就像虚空一样,有什么可辩论、可探讨、可争执的?
面对同一个“显现”,看我们修行好不好,就看对它的执著怎么样。一个人越执著,那修行越不好;一个宗派对“显现”越有实执,那这个宗派也不好。反之,如果不执著“显现”,说明上师很好、弟子很好、宗派也很好。有时候确实看得出来,一些从来没闻思过的人,对特别特别小的事,执著大得不得了;如果修行好一点,纵然面对天大的事,他也不会放在心上。
“显现不缚执著缚”这句话,在修行中特别重要。
| 辩论它的法相如何“是”、如何“有”。
辩论一个法的法相如何,需要对它肯定或否定。肯定方面有两点——“是”和“有”,即“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东西。
| 其中,所谓的“是”就是建立真实,所谓的“有”就是建立可得。
“是”,是建立这个法的本体,比如它是常有、不是常有,是实有、不是实有,等等。“有”,就是建立这个法是否存在。
现在西方有些哲学家认为,如果“是”,则肯定“有”。其实也不一定,比如可以说石女的儿子“是”空性,但他不一定“有”。“是”可以在心里想象,但不一定在现实中存在。
《解义慧剑》说,一切建立皆归集为证成“有”与证成“是”,一切遮破皆以无遮与非遮涵摄。学过因明的人都知道,“有”和“是”是属于建立和肯定方面的,《量理宝藏论》也这么讲过。
| 如果那个显现,他人能遮破,证明是遍计法,那么就是以“无”与“非”遮破了。
遮破,则包括在无遮和非遮中。
| 其中,无遮是指遮破其他的遍计法。非遮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自承许的法相。
“遮”是遮破的意思。无遮,是指遮破某个法的时候,不会引出其他法;非遮,是指遮破某个法的时候,能间接引出其他法。《定解宝灯论》中也讲过这些,但没有学过因明和《定解宝灯论》的人,今天可能有点晕。
| 这四种破立的道理于此是稍许提及,下文中会阐述。
下面的第四品中,会详细讲述这四种道理。
| 在这般以这四种破立之理而遮破他宗、建立自宗时,所有见解均无有差别地承许因缘中生果,
如果以“无”和“非”来遮破他宗,以“有”和“是”来建立自宗,那么外道也好、内道也好,都无有差别地同等承认因缘中产生果。
| 一致承许以现量与不可得因成立,
有的话,以现量成立;没有的话,以不可得因成立。如果有,则可以得,但以不可得因成立的话,那就是没有。
刚才说的“因缘中生果”是比量,这里主要是现量。所有的建立、所有的遮破,其实是依靠现量和比量来安立的。
| 某人建立“有”法相与“是”法相,其他人就会遮破“无”法相与“非”法相,建立是遍计。同样,如果要次第建立见解高低,那么首先就是证成各自的所有见解是真实正确的,
如果你要建立最高的见解,就要证明你的见解是最正确的。
| 其他人建立是遍计法。
通常都是这样,自己认为自己建立的宗派是最好的,其他下下宗都是遍计法。比如,经部遮破有部、唯识宗遮破经部、中观自续派遮破唯识宗、中观应成派遮破中观自续派、大圆满遮破中观应成派。正如根登群佩所说,就像老虎、狮子、牦牛这些动物,上上一层层地欺负下下,理证也是如此,有实宗的有部和经部很“可怜”,谁都会欺负它们两个。(众笑)
| 同样,如果次第成立,那么最终意义就唯有自己的见解真实正确,再也得不到非遍计的剩余意义。
达到无上大圆满的最高见解时,再也得不到一个遍计法、一个不合理的法,全部是非常合理的。
| 遍计见解,
遍计见解也有很多种,今天讲的都是外道的遍计。
| 将作者视为因的常见派外道有五种根本派,即大梵天常派、自在天常派、神我常派、自性常派、极微尘常派。
关于万法的作者,有些外道说是常,有些外道说是断。外道分为断见派和常见派,其中常见派有五种,都承许常有的法。
《如意宝藏论》对此讲得特别广,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如果你想精通外道,一定要学《如意宝藏论》。
| 他们一致承许这些既是常有也是因,
常见派一致认为,这些作者是常有,也是因。
学过《释量论》《中观庄严论释》的人都清楚,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常有的法怎么会是因?
| 内外显现的这些有实法是由它的功用形成或幻化的果,是无常,
他们认为,内外显现的这些法,都是常有之法造出来的。就像现在有些宗教说,器情世界的万法是造物主所造,造物主是常有的,但他所造的果是无常的——这还是很矛盾,因是常有的,果是无常的。学过《入行论》《释量论》就会知道,这种说法根本不合理。
| 所有因恒常只能起到因的作用,永远不能起到果的作用,
种子种下去了,今年是果,明年是因。但他们不承认,反而认为因是常有的,只能起因的作用,永远不能起果的作用。
| 内外的这些有实法恒常只能起到果的作用,永远不能起到因的作用,
这是他们的说法。
| 就是“因与果的自本体各自分开得以决定”的见解。
佛教中的集谛和苦谛,并不一定是固定的因果,有时候苦谛也可作为因,产生后面的果。但他们不承认这一点,认为因和果是完全分开的,因永远是因,果永远是果。这样的话,以父与子、种子与果实的关系来观察,这种观点很容易遮破。
| 也就是认为内外的这些有实法均由因所成,果自本体是无常。
这是他们承认的,内外有实法的因是常有,果是无常。
| 是以现量与不可得因而成立。
他们拿出各种似是而非的理由:因中产生果,是以现量成立;如果因不是常有,就不可能生果,这是以不可得因成立。
具体怎么成立的呢?
| 获得禅定等持而具有天眼的诸位仙人,观众生死殁的所有情况,
他们类似于现在有些宗教。不像佛教,依阿罗汉、菩萨、佛陀的慧眼照见众生无始以来有多少世,但他们不知道,只知道比较近的前世、后世。所以,拥有世间神通的仙人,无法照见长远的生死,只能照见眼前这几世。
| 见到死亡者的极微尘汇集所形成的那个身体中出现化生的一个有情,迁转到其他生处,从中又生出极微尘汇集所形成的一个有情,这是以瑜伽现量见到的。
这些仙人用神通观察时发现,众生的身体由微尘积聚而成,这些微尘是常有的,而积聚是无常的。当一个人死亡时,心识离开了身体,这些微尘就散到虚空中了。
如同吸铁石,可以把铁屑集中在一起,如果吸铁石不在了,铁屑就各自散开了。同样,他们认为,我的心识是由神我幻化出来的,依靠微尘积聚而形成我的身体,一旦我要离开这个世间,前往天界、前往地狱时,今生这个身体的微尘就会全部散开,回归于虚空界。下一世,因为我有了新的心识,微尘又开始聚集在我周围,变成我的身体,形成一个有情。这是仙人以瑜伽现量见到的。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这些仙人没有发现这个人前世的心识,以为他的心识是幻化出来的,当身体死亡时,形成身体的常有微尘就会四散而去。微尘是常有的,积聚是无常的,他们的邪见还挺有意思。
| 他们又以瑜伽现量未见到化生的有情无有迁转而产生由极微尘汇集所形成的有情,
仙人见到了刚才的现象,但以瑜伽现量又没见到化生有情没有迁转而产生由微尘积聚形成的有情。
| 由此形成“有情——补特伽罗迁转”的见解,因为他们如此承许有情常有支配汇集所有常有的极微尘而幻化、造作出微尘汇集形成的蕴。之后转生成补特伽罗时极微尘聚集变成无常毁灭,极微尘本身是常有,永远不坏灭。
所以他们认为,微尘这个因是常有的,通过积聚常有的微尘,进而幻化出我们的蕴。当我们离开世间时,微尘的积聚变成无常。今生身体的微尘积聚和下一世的微尘积聚是不一样的,这些可以毁灭,但微尘本身是常有,永远不坏灭。
这些外道,并不懂微尘不存在的道理。所以,有些经典中说,一些有少许神通的人其实是邪见的创始者,因为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到中间这一块,就自以为真相,然后到处给别人讲。
现在有些宗教也是如此,只承认人死后上天堂或下地狱,但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并没有讲明白。我也问过一些宗教的著名大师:“人死后会怎么样?心识是怎么延续下去的?”他们承认有地狱、有天堂,但怎么样才能去,并没有讲得那么细致。
所以,有点神通的人只看到中间一块,就建立了一个宗教。
| 再者,诸仙人以天眼观察前际时,见到最初无有其他众生,大梵天产生了,而没有见到大梵天未出生之前。之后,依照大梵天的意愿,世界形成,大梵天心想并认为“一切世界是我幻化而成为如此”,这些是以天眼见到的。
另外,这些仙人以天眼观察过去,看到世界最初形成时,一开始没有任何众生,后来大梵天产生了。梵天降世后,只有他一个,有点孤独,就想按自己的意愿创造世界。这个时候,正好世界开始形成,于是梵天认为:“这个世界是我造的。我是众生的母亲,我是众生的父亲。”
但实际上,仙人没看到大梵天出生之前的情况,不知道大梵天是从上界堕下来的。
按照无神论的观点,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这种演变越来越高级。而有些印度古书和佛教经论中说,众生是从色界下堕到欲界的,这种演变越来越退化。
| 其后诸位仙人以天眼观察后际时,见到其他有情死殁,也见到这个世界坏灭,至此见到只有大梵天不死,不曾见到他之后的时间。如此是以瑜伽现量可得、以瑜伽现量不可得而成立。
仙人又以天眼观察未来,发现其他有情会死,整个世界也会被地水火风的灾难所毁,只有大梵天不会死。但这些仙人看不到之后梵天会怎么样。
这些仙人可能与梵天很有缘,梵天的很多经历,他们都能现量见到。对仙人来说,前际后际看不到的,以瑜伽现量不可得而成立;中间看得到的,以瑜伽现量可得而成立。
麦彭仁波切在《释量论释》中说,瑜伽现量是圣者的现量,不是凡夫的现量。而此处,荣索班智达说仙人用的是瑜伽现量,可能是指仙人的现量超越我们。但真正的瑜伽现量,一地以上的菩萨才有,《瑜伽师地论》也是这样讲的。
| 这些也是显现为因果视为有实法,以现量与不可得因成立。如何显现均是以“有”与“是”建立。
这些也显现为因果,是有实法,以现量与不可得因成立。他们承许梵天恒常存在,是以“是”和“有”的肯定方式来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