窍诀宝藏论讲解·第5课
以六观法调伏自相续:实执外境观四季迁变;
常执寿命观草上露珠;不明因果观种子苗芽;
不知外境为心观睡梦;不知一味观糖与甜味;
不知无二且观冰与水。如是而观各自能对治。
“以六观法调伏自相续”,以六种观修方法来调伏自己的相续。
“实执外境观四季迁变”,如果执著外境,认为外境实有,就多观一观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喇荣的夏天非常短。再过一段时间,就是供护法神的节日,那时基本上是秋天了。而秋天一到,很快就进入冬季。如果你觉得外境实有,那观观春夏秋冬——变化特别快。通过春夏秋冬的更替,可以知道人生的无常——同样过得非常快。
“常执寿命观草上露珠”,如果你认为寿命常有,对它特别执著,那你早上去看一看草上的露珠吧。太阳一照,草尖的露珠很快就会消失。
人的寿命并不长,能活一百岁的很少,但大多人却认为自己可以活很久,尤其没有学过宗派的人,做任何事都有“长远打算”。凡是认为自己寿命长的人,都应该去看一看草叶上的露珠。
“不明因果观种子苗芽”,如果你认为因果规律不存在,那就种下一颗种子,看它会不会发芽。苗芽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人间的苦乐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世间万物都必须遵循因果的规律。
连农民和牧民也知道简单的因果法则,我们学宗派的人,更应该知晓。
“不知外境为心观睡梦”,很多佛经都讲,万法唯心造——外境都是心的幻变和幻现。如果你不懂这个道理,可以观察一下晚上的梦境。梦里的山河大地都是自心的迷乱显现,没有一丝一毫的真实存在。梦境如此,世间的迷乱显现也不例外,都是心的幻变和迷现,根本不是真的。
“不知一味观糖与甜味”,如果不知道胜义谛和世俗谛一味、空性和显现一味或万法一味的道理,那你去尝一尝糖果,感受一下糖和甜味的关系,看它们能不能分开。所谓的一味,是没什么可分的意思。
不懂“一味”的人,应该去吃一吃糖。现在的人吃什么糖?好像都不喜欢吃糖了,是吧?今年耍坝子,很多人都不买糖,只带了一点儿饮料。以前我们放牦牛,得到一颗糖就像得到一颗黄金,捏在手里一直舍不得吃。
有时候吃了一半,就不舍得吃了。可是吃剩的容易融化,就撒一点糌粑在上面。尤其是红糖,只要吃一点点,剩下的就会慢慢融化。我们担心留不住,就把它放在糌粑粉里,这样可以放得久一些。当时,对糖的味道有一定的感受。不过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吃糖了,不知道现在吃起来怎么样。
我有时想:“现在除了小孩子,很多人都不喜欢吃糖,护法神会不会也不喜欢吃糖了?”干脆只供一点点糖,多供一点饼干吧。以前我们有一种好饼干,上面有一个圆圈。如果有夹心饼干更好。最好再供一点茶。
我看夏东格西在讲《菩提道次第论》的时候说:护法神既然以世间形象出现,我们就不要将他看作佛菩萨,应该像招待世间人那样,给他供养好酒之类的东西。
我觉得很有道理。很多护法神都跟世间人一样,喜欢享用美酒、美食。虽然他们本性上跟诸佛菩萨无别,但我们还是要像招待世间的大领导、大官员一样,给他供养美味的饮食和酒类。所以,供的饼干要多一点。糖的话,有也可以。
如果不知道胜义世俗的一味性,你就观一观糖和糖的甜味。
“不知无二且观冰与水”,如果你不懂显现与空性、清净与不清净无二无别的道理,可以观一观水和冰的关系。
你看,冬天结的冰,除了水以外,本质上没有任何东西。虽然冰是固体,水是液体,但冰是水凝结而成,水是冰融化而来,二者的体性并没有不同。同样的道理,凡夫眼前不清净的各种法,除了清净的法界之外,什么也找不到。只不过在我们面前现为不清净,就像水结成了冰一样。
“如是而观各自能对治”,如是观察以后,我们就能用烦恼和痛苦的不同违品,去对治不同的烦恼和痛苦。
转为道用作想之六法:殊胜上师作为名医想;
道友护士实修疗病想;自作病人法作妙药想;
获得果位作为病愈想。应当断除一切颠倒想。
“转为道用作想之六法”,转为道用需要观想的六种法。《大圆满前行》中也有这些内容。
“殊胜上师作为名医想”,对殊胜的上师,我们应该观想为擅长治病的名医。
“道友护士实修疗病想”,应该将道友观想为护士,将实修正法观为治疗疾病。
“自作病人法作妙药想”,观想自己得了严重的疾病,需要到名医面前去治病,将所修的妙法观想为治病的良药。
治病吃药的时候,还要看护士怎么样——如果脾气不好有点麻烦。我在外面遇到过很多坏脾气的护士,在厦门还遇到过一个“糊里糊涂医生”。很多病人都对他有很大的意见,给他取了这个绰号。他只要一出现,大家都说:“糊里糊涂医生来了!”他来了以后,什么都不懂,确实糊里糊涂的。不过他对我非常好,非常感谢他!
这是自作病人想,法做妙药想。
“获得果位作为病愈想”,获得果位就是病好了,应该这样想。
“应当断除一切颠倒想”,应当断除以上六种如法想以外的其他颠倒想。在后面依止善知识的教言中,无垢光尊者讲了五种颠倒想,比如正法作麝香想、上师作獐子想等。这些颠倒想是我们应该断除的。
谨慎行持决定之六法:依止上师决定得加持;
修持本尊决定获悉地;守持誓言决定聚护法;
精进实修决定现证相;护持实相决定净二障;
无散修炼决定现功德。
“谨慎行持决定之六法”,应该谨慎行持的六种决定法。哪六种呢?
“依止上师决定得加持”,依止上师决定能够得到加持。假上师没什么可说的,依止真正的上师一定能得加持。这一点毋庸置疑,大家应该有信心。
至于怎么依止上师,常住道友应该都知道。但刚入佛门的初学者却有很大的问题。依止上师是一件大事,需要谨慎地行持,最少也要观察两三年。不要一听说“这是活佛”“那是上师”,就急急忙忙去依止。人们依止一个世间的老师,也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何况我们是修行人,依止的是出世间的佛法上师呢?
经过认真观察,依止了具相上师后,决定会得到加持。我想,依止法王如意宝这样的上师肯定能获得加持。他是真正的大成就者,甚至都没有必要观察。
“修持本尊决定获悉地”,修持本尊决定能得到悉地。
但有些修行人,对本尊心咒一点都不念,这样很不好。不念本尊心咒,你是想到别的地方求解脱吗?除非你特别利根,否则根本不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修自己的本尊。如果拿不准,就修释迦牟尼佛——这是我给你们公开指定的本尊。如果你以前没有问过上师,或者问了,但不确定是否得到真正的指点,那就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尊。
我听说,有些上师不太负责任,弟子问他“我的本尊是谁?”他根本没有好好观察,就随便胡说“你的本尊是什么什么”。实际上,你对哪个本尊有信心,就可以把他当作自己的本尊;实在不行,就把释迦牟尼佛当作本尊。
释迦牟尼佛是一切浩瀚寂怒本尊、空行的主体和主尊,念一亿或十亿释迦牟尼佛心咒,一定能获得悉地。所以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将释迦牟尼佛或者文殊菩萨作为自己的本尊。
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要发愿修本尊。自己私下发愿,不一定要上师认可。你就想:“我这一生,释迦牟尼佛或文殊菩萨就是我的本尊,我一定要念一亿本尊心咒!”发愿以后,每天都念一两万遍本尊心咒。坚持下去,一定会和本尊相应。
修本尊的时候,观想得过灌顶的浩瀚无边的坛城本尊——比如时轮金刚等,以及所有的上师和护法神,全部融入所修的本尊,然后着重修这个本尊,念他的心咒。如是修持,即使得过一百个灌顶,也不会破誓言,不会有间断念修的过失。这是一个很好的窍诀,大家要记住。
修持本尊一定会得悉地,所以大家一定要修。修行人没有本尊,就像小孩子没有老师,非常遗憾。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本尊,他是我们生生世世的依靠。
有些人对所有的上师都恭敬,对所有的佛菩萨都祈祷,见谁都是同样的态度,好像没有主次一样。像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顶果钦哲仁波切、上师如意宝等,都是一生主修一个本尊。这一点你们应该知道。
汉传佛教有些法师,好像没有所谓的本尊,对所有佛菩萨的态度都一样。当然,这样也很好。但如果修持一个特殊的本尊,所得的悉地是完全不同的。
“守持誓言决定聚护法”,如果你好好守持密宗誓言,护法神决定会聚集、护佑。
密宗戒律清净、心地善良的人,即使没有天天供护法,身边也会自然而然聚集很多护法神。当然,天天供,护法神更有加持。
“精进实修决定现证相”,如果精进实修,决定会现前显宗密宗的种种证相。
除非你不精进实修,否则一定会得到证相。去年实修《大圆满心性休息》,很多人都得到了感应。有些人的感应是有相状的,有些人的感应不在外相上,而在内心巨大的转变——这也是一种证相。所以,只要精进实修,决定会得证相。
“护持实相决定净二障”,护持实相决定会净除烦恼障和所知障。
所谓的护持实相,就指认识诸法实相后,心不散乱,小心护持。比如,上师给你讲大圆满直指本性的时候,你基本上认识了——这就是你的觉性,经常安住在这种境界中,就叫护持实相。
高僧大德们经常护持自己的觉性——藏文原文说的是实相,其实就是自己所认识的觉性。经常护持自己的觉性,心不外散,不断修炼,决定能净除相续中的烦恼障和所知障。
“无散修炼决定现功德”,心不散乱,经常修炼,决定能得到相应的功德。这里的功德,包括五眼六通或修法所得的感应。
了知自相畏惧之六法:忙碌俗事如象入淤泥;
深情亲朋如囹圄看守;今生受用如老狗守骨;
无明罪行如盲处悬崖;五毒烦恼如恶性毒蛇;
贪六境如蜂粘花粉中。生起畏惧离此极重要。
“了知自相畏惧之六法”,我们应该知道自性为恐怖的六种法。
“忙碌俗事如象入淤泥”,修行人天天忙碌世间俗事非常危险,就像大象掉入淤泥一样无法自拔。
买衣服、装房子、搞生意等诸多俗事,都只是暂时的,没有什么大的意义。虽然这些东西不能没有,但也不能太过分。如果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花在上面,非常可怕,就像身体沉重的大象入了淤泥,只会越来越深地沉下去。
天天忙碌世间法,会陷得越来越深,离解脱越来越远。
“深情亲朋如囹圄看守”,如果贪执亲朋好友,对他们越来越执著,和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也很危险,就像监狱里面的看守——怎么解释“囹圄看守”?我以前会解释的,现在突然忘了,脑袋里空空的——这可能也是觉性的妙用吧?
监狱看守非常可怕,犯人稍微有点不对,就会遭到他们的毒打。同样,我们和亲朋好友的关系越深,就越危险,稍微做得不合他们的心意,就会受到他们的埋怨,没有一点自由,就像关在监狱里面,时时面临看守的惩罚一样。“囹圄看守”,藏文里可以这样理解吧?
“今生受用如老狗守骨”,贪执今生的房子、财产等种种受用,就像老狗守骨一样毫无意义。
老狗的牙齿掉光了,啃不动骨头,但要它放弃,却不愿意,一直护着、守着。如果来了一个人,它就“汪”的一声,非常生气,想扑上去咬。今生的受用也是这样,用又用不上,扔又舍不得。我家里有很多东西,特别是那些书,舍不得给人,自己又不看,就像被老狗守着的骨头,一直放在那里。除了书,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是舍不得放弃,自己又用不上。今生的受用都是如此,没有什么价值。
“无明罪行如盲处悬崖”,被无明障蔽而造罪的人,就像站在悬崖边的盲人,非常危险。
盲人没有眼睛,在悬崖边肯定会坠落。人没有智慧眼,拼命造罪,命终也肯定下堕。世间造恶业的那些人,真的跟盲人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有多危险,非常可怜。
“五毒烦恼如恶性毒蛇”,五毒烦恼就像恶性的毒蛇。人一旦被毒蛇咬了,马上会丧失性命。同样,谁的心中被贪嗔痴等五毒缠缚,谁就会陷入断绝慧命的危险。
“贪六境如蜂粘花粉中”,贪著色声香味等六境,就像蜜蜂被花粉粘住,很难钻出来。《莲苑歌舞》里面也讲,贪执外境的人无法自拔,就像蜜蜂被花粉粘住,没办法逃出一样。
“生起畏惧离此极重要”,对以上自性恐怖的六种法,我们应该生起深深的畏惧,果断逃离。
世间俗法过患之六法:住宅建筑如地狱铁室;
儿女犹如剑叶林地狱;饰品妙衣犹如烈火焰;
饮食犹如沸腾之铁汁;奴仆眷属犹如业狱卒;
嗔恨争论犹如火烬雹。当知此为摧毁善妙因。
“世间俗法过患之六法”,世间俗法有六种过患。具体是哪些呢?
“住宅建筑如地狱铁室”,世间的住宅、建筑跟燃烧的地狱铁室没什么差别。人进了地狱铁室,根本跑不出来;贪执房屋、建筑,也没办法获得自由。
现在的人,在这方面特别执著,尤其大城市里的人,拥有很多房屋还不满足,为此造了很多恶业。无垢光尊者说,这些建筑跟地狱的铁室没有什么差别。希望大家对房子不要太执著。
最近,很多人都在为自己准备“地狱铁室”吧?大家修行的地方,可能会有一点差别,但也没太大的差别。如果你特别执著,那就成了你的地狱铁室。
“儿女犹如剑叶林地狱”,儿女对父母的索取,就像剑叶林对地狱众生的摧残。儿女和剑叶林地狱没有什么差别,对父母只有伤害。
“饰品妙衣犹如烈火焰”,人们喜欢的饰品、妙衣,就跟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
为了美丽的服饰造下恶业,最后肯定会被地狱的烈焰焚烧。这方面,出家人的行为比较清净,在家人造的恶业比较多。在我们家乡,人们为了羔儿皮、水獭皮、珊瑚等,会卖很多牦牛,杀很多牦牛。我前两天给他们讲:“你们身上穿戴的不是装饰品,而是堕恶趣的因!”其他地方的人也是这样的吧?
饰品和妙衣确实跟烈焰没什么差别。
“饮食犹如沸腾之铁汁”,世间人为了饮食,不管为吃,还是为喝,都造过无数恶业,享用饮食如同喝地狱的铁汁。
不说别的,光是农民种植的过程,就会造下数不清的罪业。修行人虽然没有为饮食造罪,但享用的时候如果贪心增上,也会燃烧自己的相续,跟喝地狱铁汁没什么差别。
一个人活着,不去赚钱不行,赚钱又会造下恶业、焚毁身心。所以,对饮食不要太执著,尽量少造一点罪业。
“奴仆眷属犹如业狱卒”,奴仆、眷属跟地狱卒没有什么差别。一旦有了奴仆、眷属,要么不自在,要么为他们造恶业。
“嗔恨争论犹如火烬雹”,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嗔恨和争论,和火烬雹没有什么差别。
“当知此为摧毁善妙因”,我们应该知道,以上六种俗事是摧毁善根的因。如果执著不舍,所有的善根种子都会被它们摧毁。
懂得道理以后,我们对自己的房屋、亲友、服饰、饮食等,都不要太执著。如果跟世间人一模一样,成天执著这些俗事,自己应该感到惭愧。修行人虽然离不开住宅和饮食,但享用的时候要知道它的本质,不能太贪执。
依靠世间俗事会造很多恶业,所以我们应该随学前辈大德,知足少欲。穿朴素的衣服,吃简单的饭菜,住普通的房子,只要能维持生命就可以。反正这个身体养得再好,也活不过一百年。当然,如果你有条件,住得好一点,吃得好一点,也没什么不可以。但如果没有条件,还硬要享受,为此生出很多烦恼和痛苦,那就没有必要了。我虽然有点啰嗦,但确实出于好心。我说的话,对个别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贪执饮食、住处等没有多大意义,只有修法才真正有价值。昨前天,有很多人发愿背诵《窍诀宝藏论》,我非常开心。即使你背不全,把个别偈子背下来,对来世今生也有很大的利益。当然,全部背下来是最好的。
非常感谢大家精进地闻思修行!
了知贪欲过患之六法:具贪今生身心受痛苦;
来世永漂轮回堕恶趣;与众争论自然增不善;
减灭善法故受圣者呵。
“了知贪欲过患之六法”,我们应该知道贪欲的六种过患。
“具贪今生身心受痛苦”,贪执世间欲妙,即生会感受身心的很多痛苦。
贪心少的人,身心自在,生活快乐。而贪心大的人,不管贪人还是贪财,身心一定备受煎熬。具贪者如果懂得反观自心,会知道贪欲带来的痛苦极其强烈。
“来世永漂轮回堕恶趣”,贪心重的人,来世会永远漂泊轮回——不但漂于轮回,还将堕入恶趣。
“与众争论自然增不善”,贪心大的人喜欢跟别人争论,不管对方什么身份,都要跟人家争个高低,恶业自然而然会增长,比如恶口骂人、心里嫉妒、嗔恨猛烈等。不管出家人、在家人,如果贪心鲜少,造业都不会太多,生活比较自由。
众生的相续各不相同,有些贪心比较大,有些嗔心比较大。我们要反反复复观察自己的相续,尽量减少贪心。因为,贪心的危害特别大,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减灭善法故受圣者呵”,贪心重的人,会减少甚至灭尽相续中的善法。本来很喜欢闻思修行,就因为贪心太强烈,信心、出离心、菩提心等善法一直没办法增上,甚至越来越弱,最后彻底灭尽。
贪心重的人,还会受到圣者们的呵责。诸佛菩萨经常说,贪欲增盛的人如何如何。高僧大德们也经常说,贪欲旺盛的人没有惭愧心,行为不如法,等等。
知道贪欲的六种过患后,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减少贪心、断除贪心。
贪执自身过患之六法:身乃一切肮脏垢物器,
脉络贯穿骨骼连成网;脓与黄水呕物粪便池;
具有九种孔穴之通道;五脏六腑昆虫之城市;
实质疾病来源之自性。愚昧贪执身体将受欺。
“贪执自身过患之六法”,如果贪执自己的身体,会有六种过患。
“身乃一切肮脏垢物器”,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装满肮脏物的容器。外面是皮肤,中间是血肉,里面是内脏,内脏中有各种不净物。整个身体里面,没有一样是清净的。
“脉络贯穿骨骼连成网”,身体只是一张网,由诸多脉络、骨头连接而成。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如果不信,你可以到尸陀林去,看看剖尸的过程就知道了。
“脓与黄水呕物粪便池”,身体还是一个装满不净物的池子,里面全是血、脓、黄水、呕吐物、粪便等各种东西。
“具有九种孔穴之通道”,身体只是一个具有九种孔穴的通道,而且没有一个孔穴是干净的,全都肮脏不堪。
“五脏六腑昆虫之城市”,身体还是一座住满各种昆虫的城市。无论现代科学,还是佛教理论,都说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很多虫类。藏医学认为,人的身体里面有两万一千种虫。
“实质疾病来源之自性”,身体唯一是疾病的来源、痛苦的自性。有了身体,今天头痛,明天脚痛,没有真正快乐的时候。
去年学了《中观四百论》,大家都深深认识到,身体既是不净物的聚集处,又是痛苦的本性。身体稍微好一点的时候,就是最快乐的时候。不过,这样的快乐转瞬即逝,因为身体很容易得病,这个病,那个病,好像一直接连不断。
听到有人得了癌症,我一般会想:“如果我自己得了癌症,时间要怎么安排?病痛该如何面对?”如果平时就有这样的准备,真正遇到痛苦的时候,就不会失去信心。修行人生病应该坚强,这一点很重要。
“愚昧贪执身体将受欺”,愚笨的人贪执自己的身体,总有一天会受到欺骗。
世间人觉得自己的身体非常坚固,好像永远不会坏。但我们是修行人,应该知道这个身体存在不了多长时间。认清了身体的本质,就不会太贪执,也不会为它苦恼——苦恼也没用。
修行人生了病,“唉,我现在好痛苦,怎么办呀?”一直愁眉苦脸,没有必要。身体的本性就是这样,如果太贪执,迟早会受欺骗。
世间人懂不懂这个道理?你到大城市去一趟就知道了。我觉得,到大城市容易生起悲心,却很难生起智慧。看到大街小巷的人们,所作所为无一不是颠倒,强烈的悲心会油然而生。而在学院这样的静处,容易生智慧,却不容易生悲心。大家的修行都很好,不需要悲悯,只有自己最可怜,所以悲心一直生不起来。
大城市的人,没有一个不执著自己的身体。所以修行人到了大城市,一下子就觉得自己修行好,其他人都不行,悲心很容易生起来。
无有意义无实之六法:现于种种外境之诸法,
无常迅速坏灭如水泡;毫无实质故如芭蕉树;
迷惑凡夫之故如阳焰;无而显现种种如幻术;
习气显现之故如梦境;不能长久住留如闪电。
知此理者诣至三有岸。
“无有意义无实之六法”,无有意义、没有实质的六种法。
“现于种种外境之诸法,无常迅速坏灭如水泡”,我们眼前显现的种种外境都是无常法,就像水泡一样,稍微接触一下就灭了。外境和水泡确实没什么差别,都是迅速坏灭的。
“毫无实质故如芭蕉树”,外境诸法没有一丝一毫的实质,就像芭蕉树。
芭蕉树看起来又高又大,但一层一层地削开,里面什么也没有。世间任何一个法,诸如高楼大厦、豪华轿车、美名远扬等,也都是表面兴盛,实际上没有一点实义。
“迷惑凡夫之故如阳焰”,外境诸法会迷惑凡夫人,就像阳焰。
阳焰显现时,口渴的野兽认为是真正的河流,就跑过去喝水,经常受欺惑。外境也经常迷惑凡夫人,尤其大城市,诱惑力特别大,人人都想成天守着,一刹那也不愿离开。我在这方面的感觉特别强烈。
在我们这里,看的听的都不多,每天能吃点青菜和稀饭就满足了,没有太高的要求。住简陋的屋子,穿简单的衣服,同样很快乐。但外面的人不是这样,今天遇到一个新东西,明天又遇到一个新东西,迷惑特别多,要求也特别高。
凡夫人会被外境迷惑,但圣者不会。
“无而显现种种如幻术”,外境本质上不存在,都是无而显现的法,就像幻术。
幻化师变出的骏马、大象等各种东西,都只有一个虚幻的形象,本质上并不存在。外境诸法也没有真实性,只是一种显现。
“习气显现之故如梦境”,外境由众生的业力和习气显现而来,就像梦境。梦中各种各样的景象,都是自己的习气显现,并非真实存在,外境也是如此。
“不能长久住留如闪电”,外境的种种显现,都不可能长久住留,就像闪电。空中的闪电刹那即灭,各种各样的外境法最终也会毁灭殆尽。
“知此理者诣至三有岸”,懂得这些道理的智者,肯定会登上三有大海的彼岸,彻底超离三有,得到真正的解脱。
上面这些法确实很深,大家有时候多观察外境的种种显现。
我想:“如果没有什么违缘,这次把《窍诀宝藏论》圆满讲完,你们只要不忘记教言,对自己的修行肯定有帮助。”我为什么把《显密宝库》的第八册取名为《密宗实修法》呢?因为再没有比《窍诀宝藏论》和《大圆满心性休息实修法》更深的密宗实修法了。懂得这些道理,修行肯定好。
多观察外境的本质,贪执会越来越淡薄。实际上,如果外境有实义,执著一下也可以,但外境没有丝毫实义——懂得这个道理,贪心和执著自然会减灭。当然,要完全没有执著,已经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了。
下面讲学习佛法的四种次第,分为初学者、中等者、上等者和最上等者。
初学修行人具之六法:现见轮回苦故寻正道;
了知所作无义淡名利;我慢贪心鲜少居卑位;
信心精进为伴勤实修;种姓劣故不信大乘法;
诚信所知于何皆信解。此乃一切正士入门法。
“初学修行人具之六法”,首先是初学者具有的六种法。
“现见轮回苦故寻正道”,见到轮回是痛苦的本性,从而寻求解脱之道。自己想从轮回中解脱,是初学者的第一法,也可以说是小乘根基的法。
“了知所作无义淡名利”,了知世间的所作所为都没有意义,从而淡泊名闻利养,没有强烈的执著。
“我慢贪心鲜少居卑位”,我慢和贪心鲜少,经常处于卑位。
很多小乘修行人就是这样,出离心强烈,不希求名利,我慢很少——我慢是个大烦恼,贪心也很少,经常处在卑劣的地位,对高位没有兴趣,不像现在有些领导,整天都想升官发财。
“信心精进为伴勤实修”,以信心和精进为助伴,精勤实修解脱道。
小乘修行人非常精进,上夜下夜一般都不睡,只是中夜睡一会儿。连晚上都这么精进,白天就更不用说了。我们这里的修行人应该也很精进吧?具体情况我不是太清楚。你们会不会睡懒觉?有没有迟到、缺课的?算了,“眼不见心不烦”,可能不知道好一点。反正该讲的我都讲了。人家小乘行人是很有信心,也很精进的。
“种姓劣故不信大乘法”,种姓和根基比较低劣,对大乘佛法没什么信心。
小乘行人历来如此。现在的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小乘佛教比较兴盛,那里的修行人很精进,不傲慢,烦恼很少,但不太信仰大乘佛教,对大乘法门也不太承认,甚至不承认佛陀转法轮的灵鹫山。所以说,他们的种姓和根基比较低劣。
“诚信所知于何皆信解”,除了大乘法门,对小乘的各种学问都有信心,包括戒律、对法等,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信解。
现在有些“阿修罗”也认为:“应该多学东西,都是所知啊!”连他们都知道“所知”,可能你们很多人还不知道。所知即是外面的各种学问。
这是初学者的六种法。
“此乃一切正士入门法”,以上六法是所有正士的入门法。不管学的是大乘、小乘,对真正的修行人而言,这六种法都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修行可能有点困难。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实修很重要,尤其是实修基础法门。像因果轮回之类的法,表面上比较初级,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踏踏实实地去修持。尤其是在学院闻思多年、有一定智慧的人,你们如果肯听我的话,一定要从小的方面着手实修。这对你们的相续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初学者的法门。下面讲中等者具足的六种法。
中等修行人具之六法:不务农业耕种及灌溉;
不负青春利润经商担;不护大使情面亲友心;
舍弃贪嗔偏袒争论事;抛弃积蓄筹划建筑物;
不结愦闹之魔大官亲。此乃诸修行者中法门。
这里的很多内容我不太懂,只能大概地过一下。藏文《窍诀宝藏论》有很多地方不好懂,你们下来要反反复复地思维。
“不务农业耕种及灌溉”,中等修行人一心一意专修,不耕地,不灌溉,凡是跟农业有关的事都不做。这是中等修行人的法。不过,下等修行人可能也不会做这些。
“不负青春利润经商担”,不担负青壮年时期经商谋利的重担。
青春和重担,藏文中就是这样。意思可能是,人在青壮年时期,一般都需要搞经商、做贸易,努力挣钱,但中等修行人不会做这些,他们专心修行,对生意不感兴趣。
“不护大使情面亲友心”,不会护持大官的情面和亲朋好友的心。大官的情面也好,亲戚朋友的心也好,都是很难护持的。所以,中等修行人对这些都不太在意。
“舍弃贪嗔偏袒争论事”,对有关贪嗔、偏袒、争论方面的事情,一概舍弃。
“抛弃积蓄筹划建筑物”,对积蓄财富、筹划未来、建筑房屋等所有琐事,一律抛弃,全都不管。
“不结愦闹之魔大官亲”,不结交愦闹大魔的大官员,不结缘,更不会经常打交道。大官们是愦闹的因,是修行的大魔王,所以中等修行人不会去亲近他们。但是等一会儿,慈诚罗珠堪布和我,就要去看看世间的大官,跟他们谈一谈。
“此乃诸修行者中法门”,这是修行人的中等法门。
对某些法,我自己有比较深的感受。中等修行人的法,不搞生意,不做农务,不结交大官,等等。可以这样理解吧?我怕自己理解错了。但好像没错,原文中是这样讲的。
上等瑜伽尸林之六法:怕染庸俗不与人交往;
三门隐行所作人不见;不求衣食尸食衣维生;
无有恐怖飞禽之行为;密行护持觉受断凡行;
证悟自住法性之大乐。诸行解脱道者上法门。
“上等瑜伽尸林之六法”,上等修行人有尸陀林的六种法。最上等的修行人,要到尸陀林去。
我们可能连下等修行人都算不上,还不到修尸陀林法门的时候。所以,不要跑到尸陀林去,以前去的都没有成功。下等和中等的境界都没有,修上等的法可能有点困难。
“怕染庸俗不与人交往”,上等修行人害怕染上世间的庸俗,经常独自生活,不和任何人交往。
他们深知与世间人交往的过患,不愿意同流合污。以前印度一些大成就者,经常独自在尸陀林修行。莲花生大士当年也在八大尸陀林修过禁行。
“三门隐行所作人不见”,任何人都见不到他们身口意的隐秘行为。
以前,印度很多大成就者会摄受空行母,也会做一些其他的隐秘行为。如果被世人看见了,会接受不了,生邪见。为了保护众生的善根,上等修行人的隐秘行为根本不会让外人看见。
但是现在,一些人自称“上等尸陀林的修行人”,却非要去大城市炫耀,一定要人见到,三门不是“隐行”,而是“公开行”,这很不合理。真正大尸陀林的修行人,享用狗肉、人肉等非常隐秘,不会让人知道。
“不求衣食尸食衣维生”,上等修行人不求世间的美食和妙衣,靠享用尸陀林的食物和衣服维持生活。
“无有恐怖飞禽之行为”,上等修行人没有任何恐怖,行为非常自在,就像飞禽在虚空自由飞翔。藏文中好像也有空行的意思,但这个空行是不是指飞禽?
我昨天做梦,一直在学习大圆满的二十一种行为:最先是声闻的行为,然后是——好像一直在看书。现在全部想起来了。
这里“无有恐怖飞禽之行为”,应该是身心自由的意思。
“密行护持觉受断凡行”,以秘密的行为护持觉受,断除一切凡夫的行为。
上等修行人行持密行的同时,觉受一点不受染污。换了初学者,觉受或所证悟的觉性都会受影响。所以,初学者不能做上等者的行为。
“证悟自住法性之大乐”,已经证悟本自具足的大乐智慧,现前自由自在的法性大乐。
“诸行解脱道者上法门”,这是行解脱道者最上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