窍诀宝藏论讲解·第20课
所修妙法正量之六法:受持经续佛语之正量;
传承不断教言之正量;未染破戒加持之正量;
未染邪法真实之正量;调伏自续觉受之正量;
现量比量推理之正量。具此六种正量极重要。
“所修妙法正量之六法”,所修的佛法必须具足六种正量。唯有修持具正量的法,才能获得成就。如果不具足正量,则很可能是邪法,修持邪法会误入歧途,非常危险。是哪六种正量呢?
“受持经续佛语之正量”,第一个是佛语的正量,即我们所受持的显宗经论和密宗续部,必须是由佛陀本人或其化身亲口宣说的金刚语。
如果随意接受一些来源不明的所谓经续,由于很难判断是不是真正的内道经典——它们很可能是由饿鬼或其他众生编造出来的非法之语,所以比较危险。现在有些所谓的经续,来源确实比较复杂,真假难辨,我们必须谨慎辨别。
第一个正量的核心,必须确定所受持的经续是由佛宣说的正量经典。
“传承不断教言之正量”,第二个是传承的正量,即我们修持的佛法一定要有清净的传承,从源头开始,比如从普贤如来或者释迦牟尼佛,一直传到自己的根本上师,中间的传承都能说得清清楚楚。
如果传承不清净,不知道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就像妓女的儿子不知道父亲是谁,这样的法肯定不能修。但是,现在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嘴巴上说“我的法非常殊胜!”实际上,这个法从何处传来、在哪里得到,他自己根本说不清楚。没有代代相传的清净传承,这样的教言怎么会可靠呢?
我们所修的法,一定要具足教言的正量,传承必须清净,不能中断。
“未染破戒加持之正量”,第三个是加持的正量,即我们所修的法,比如无上密法,从历代传承祖师一直到自己的根本上师之间,都没有破坏密乘的誓言或戒律。
这一点非常重要。无垢光尊者总结上师的法相时,按照革玛燃匝上师的传统,特别加了一条:传承加持的云雾没有消散,我们也经常讲“传承的金线没有被破誓言的锈所污染”。
自己所修的法,一定要有加持的正量,传承不能被破誓言之垢染污。我们现在遇到的法王如意宝的法,既具足从无垢光尊者到麦彭仁波切之间誓言清净的加持正量,也具足佛语的正量和教言的正量。
“未染邪法真实之正量”,第四个是真实的正量,即自己所修的法非常纯正,没有被世间的邪魔外道或迷乱分别念制造的邪知邪见所染污。
今天正好要给某些人解答“密法的清净来源与传承”的问题,课上也讲到所修的密法应该具足真实的正量。缘起还算可以。
“调伏自续觉受之正量”,第五个是觉受的正量,即所修的法脉能调伏自相续的贪嗔痴等烦恼。
藏传密法正是这样的法门,不仅圆满具足佛法的所有功德,而且遣除障碍的窍诀特别尖锐。无数修行者通过修习藏传密法,不仅身心获得了深层的安乐,而且看破世间的痛苦与虚幻,生起了强烈的出离心、菩提心以及调伏烦恼的各种觉受。
“现量比量推理之正量”,第六个是量的正量,即自己所修持的法门,无论是通过现量的直观观察,还是比量的逻辑推理,都找不到任何瑕疵。
举例来说,无论从现量的角度如何观察,藏传佛教的教义与实践都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完全契合,没有丝毫违背之处。如果有人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欢迎提出。事实上,智慧超人的历代高僧大德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我们这些普通人更不可能找出破绽。第二个,我们通过比量的逻辑推理,也无法找到藏传佛教的任何缺陷。所以说,藏传佛教在现量与比量两方面都圆满具足正量,根本不用怀疑。
“具此六种正量极重要”,所修的法具足以上六种正量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观察自己所修的法具不具足正量。如果不具足,最好放弃,否则修了一辈子,最后一无所成,非常可惜,非常遗憾。
现在真的有这样的人。我昨天看了一本书,里面说:“这是我的上师,他经常告诉我们要观明点、观空性!”可他的上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法脉的传承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这样观?观了以后会怎样?这种观法来自哪部佛经、哪个续部?却根本说不清楚。什么依据都没有,只是嘴巴上说一下,这具不具足正量呢?很难讲。但很多迷糊的人,只要对方有一点威望和名气,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这种做法不太合理。你们以后依止善知识或修持妙法,一定要多观察。
自己所修的法必须具足正量。但我发现这里有个别人,公开不敢说,私下里却在修气功,或者修五花八门的其他法。“我以前依止过这个上师、那个上师,他们给我传了很多法。”这些人不修大圆满和前行法,只修自己的民间秘传,态度和脸色都跟别人不一样。
可是,你修的民间秘传具不具足六种正量?管不管用?你自己最好观察一下。否则辛辛苦苦修一辈子,最后临死的时候会不会很失望?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等传承上师的法,都是经过体验和印证的,修持这些法不会有任何问题。你为什么不修?
有些人到现在还在讲“我在梦里看见了什么,我在白天看到了什么,我在闭关的时候觉性自然而然地显现了!”你说的这些东西,都是从你分别念中出来的,根本不叫觉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你真正通达了觉性,平时的行为自然如理如法,不会对世间小事如此执著、贪恋!所以,不要过于自信。即使静观中有所显现,也不要去执著。不论什么显现,都是越执著越没有意义。
有些人的境界确实不错。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上,我能感受到这一点,所以非常确信,也非常敬畏。不过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境界高不高,我们不一定看得出来。境界越高的人,往往看起来越普通,越像没有境界的人。而没有境界的人,看起来却非常了不起。不过,这种人的“热气”保持不了多长时间,一定会慢慢消于虚空。
不管怎样,我们所修的法一定要具足六种正量。
揭露自己过失之六法:勿以虚伪恶规欺自己;
勿以不善恶业毁自己;勿着贪执鬼祟之自魔;
勿以嗔心扰乱自相续;勿以散乱愦闹欺自利;
勿令自堕轮回之深渊。听此忠告前途定善妙。
“揭露自己过失之六法”,揭露自己过失的六种法。
“勿以虚伪恶规欺自己”,人身非常难得,我们得到了如此珍贵的人身,千万不要用虚伪恶劣的规矩和传统,欺骗自己、迷惑自己。
有些人的行为非常荒谬,他们不但欺骗自己,还用不如法的规矩欺惑众生。前一段时间,有个人声称自己是大成就者,说烟和酒经过他的加持,可以随便享用,而且能产生功德。有些居士竟然信了,还给很多人推荐:“我家来了一个大成就者!他加持过的烟酒,你们可以放心地抽、放心地喝,有很大的功德!”甚至把他介绍到很多城市去。
前两天,我写的《烟酒的过患》已经印制完成,里面详细阐述了烟酒的危害。有位居士把这本书给了那位“大成就者”。他看了以后,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心里特别害怕。那些居士对佛法很有信心,知道自己被误导以后,非常懊悔。他们告诉我:“我们发愿在接下来的十来天内,印制一万册《烟酒的过患》,忏悔自己过去的行为。他是不是真正的成就者,我不敢说,但我当时确实告诉很多人,‘你们想抽烟,加持一下就可以;想喝酒,加持一下也可以!’”
这种行为,就是以虚伪的恶规欺骗自己,而且还误导他人。上师如意宝也提到过类似的情况:有些人用纸做成子弹,假装向别人开枪,表面上看似有神变,实际上,这样的欺骗行为,对众生,对自己的来世,都不好。
所以,修行人千万不要被恶劣的传统所迷惑。我们即使对佛法做不了什么大的贡献,也不要用恶劣的行为来欺骗自己和他人。
“勿以不善恶业毁自己”,人身非常难得,我们得到以后,千万不要用不善的恶业来毁坏自己。
现在很多人都分不清善业和恶业,整天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希望大家都能分清善恶,不要用恶业来毁坏自己的心相续。否则,最后堕落的时候,自己一定后悔莫及。
“勿着贪执鬼祟之自魔”,这里把贪执比喻成魔鬼,我们千万不要被贪执之魔所束缚。
贪执的种类非常多,对自己的身体、财物以及对他人财物的贪执等,本质上都可以说是恶鬼、魔鬼。我们最好不要着这样的魔,否则谁也帮不了你。
“勿以嗔心扰乱自相续”,不要用嗔恨心来扰乱自相续。
强烈的嗔恨心会扰乱我们自己的心相续。修行人应当保持内心的平静,尽量不要生嗔恨心。否则,即使你坐在禅房中,也会备受煎熬、备感苦恼。
“勿以散乱愦闹欺自利”,不要用散乱和愦闹来欺骗自己、迷惑自己。
有些人整天处于散乱和愦闹的状态,其实是在欺骗自己、迷惑自己。这样很不好,应当尽量避免。
我去年下山的时候,看到一个闭关要诀里说,所有的散乱都是自己制造的,当时觉得特别好。散乱的人一般都是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我们不要这样。你把自己关在屋里,除了适当接触《山法宝鬘论》中提到的为你送饮食、对你的修行稍有帮助的人,不跟其他的任何人联系,一直坚持精进修行——比如,有些居士或出家道友,在生活或修行上对你有帮助,偶尔打个电话或当面聊几句,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散乱的因都尽量远离,如果能这样,你肯定不会陷入散乱和愦闹。
有时候,家里来一个客人,在他走之前,我们心里会一直散乱,也会不安和难过。
总之,修行人不要用散乱欺骗自己,要尽力避免散乱。
“勿令自堕轮回之深渊”,不要让自己堕入轮回的深渊。如果整天造恶业、生邪见、诽谤正法,会永远陷在轮回里,得不到解脱。我们千万不要这样。
“听此忠告前途定善妙”,无垢光尊者说,如果你们听从我的忠告和教言,前途肯定一片光明。
宣说总结高低之六法:上供上师本尊空行众;
下断器情受用之牵连;中间修炼现空双运义;
向外善根回向诸众生;向内三宝功德入自心;
中间自他行善趋空性。依此成就深道精藏法。
“宣说总结高低之六法”,下面宣说总结高低的六种法。
“上供上师本尊空行众”,向上,我们应该尽心尽力供养上师、本尊和空行,比如在佛堂里准备精美的供品,或者经常观想、祈祷等。
“下断器情受用之牵连”,向下,我们要断除对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种种受用及亲朋好友的牵连。
受用和亲友对修行都没有太大的意义,甚至会成为修行的障碍。修行人经常供养诸佛菩萨和三根本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尽量断除对器情世界种种受用和亲友的依赖。如果跟他们的牵连越来越紧,最后一定会障碍修行。只有放下执著,修行才能顺利。
“中间修炼现空双运义”,中间,我们一定要修炼大悲和空性双运的甚深义。
昨天我讲过,将现空双运解释为大悲和空性的双运,可能更容易理解。否则,直接说“现即是空,空即是现”,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修大悲心的同时,观万法如幻如梦,这是我最近对现空双运的的理解。
所谓的现空双运,即是对众生生起大悲心,同时将自他所作的一切观为空谷回响、如幻如梦,并非实有存在。当然,这是名言中的现空双运。入定的现空双运有不同的境界,我们暂时不讨论。
“向外善根回向诸众生”,向外,我们要将自己的善根回向给轮回中的所有众生。哪怕只是微小的善根,也要回向给无量无边的三界有情。
“向内三宝功德入自心”,向内,我们要将三宝无量无边的大海般的功德,通过信心全部融入自己的心相续。
只要我们有信心和恭敬心,三宝就一定会加持我们。相反,如果没有信心和恭敬心,就无法获得三宝的功德。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皈依部分也强调了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所以在《入菩萨行论》的讲记中也引用过。尽管三宝拥有如海的功德,但自己如果没有信心和恭敬心,也得不到一点一滴。就像没有嘴巴的人即使来到海边,也喝不到一滴水一样,容器里如果没有信心的清水,也无法显现加持的月光。
向内,要让功德融入自心,这一点希望大家注意。
“中间自他行善趋空性”,中间,要让自己和他人无有任何执著地趋入空性,获得证悟的境界。
“依此成就深道精藏法”,依靠这样的方法能成就甚深的密藏道。
违背正法可悲之六处:获人身后造罪诚可悲;
遇正法后不修诚可悲;受戒律后破戒诚可悲;
失誓修行之人诚可悲;以法邪命养活诚可悲;
谋求自利利他诚可悲。思可悲人极多真失望。
“违背正法可悲之六处”,违背正法的六种可怜相。
“获人身后造罪诚可悲”,获得了难得的暇满人身,却整天行非法、造罪业,就像猎人和妓女那样,确实很可悲,也很可怜。
做讲记的时候,应该强调一下无垢光尊者在这里说的“可悲”。前一段时间讲轮回痛苦的时候,说到“思维人类痛苦真悲伤;思维非天痛苦真恐怖;思维天人痛苦真惧怕”等,其中的“真悲伤”“真恐怖”“真惧怕”等,讲记中最好明确地点出来。
总之,获得人身之后再去造罪业,确实很可怜。
“遇正法后不修诚可悲”,我们遇到正法很不容易。如果有幸值遇殊胜的正法,却一点不修持,整天沉迷于词句,耽误自己的修行,空耗自己的人身,确实非常可惜、非常可悲、非常可怜。
“受戒律后破戒诚可悲”,获得人身很不容易,受持戒律更是难得。如果受持了戒律又将其毁坏,而且拒绝忏悔,实在是可怜、可悲!
“失誓修行之人诚可悲”,获得灌顶进入密宗后,守护誓言是根本,也是重中之重。毁坏誓言的密宗修行人,将来一定会堕入金刚地狱,实在是可怜又可悲!
“以法邪命养活诚可悲”,依靠正法,用五种邪命来养活自己,实在是可悲又可怜!
“谋求自利利他诚可悲”,日日夜夜、忙忙碌碌,表面上看似在利益他人,实际上却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名闻利养,这种人实在是可悲而又可怜!
“思可悲人极多真失望”,在这个世界上,可悲可怜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们表面上看似如法,实际上并不如法。每当想到这些,我们都会感到失望——无垢光尊者也感到失望。
宣说丧失正法之六因:依止恶友丧失善法因;
观察师过丧失敬信因;不勤修行丧失觉受因;
处散乱中丧失圣法因;观察他过丧失净心因;
盲目认识导致迷乱因。当断此等六因修妙法。
“宣说丧失正法之六因”,宣说丧失或毁坏正法的六种因。
“依止恶友丧失善法因”,就像《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所讲的那样,依止恶友一定会丧失自己的善法。所以说,依止恶友是丧失善法的因。
“观察师过丧失敬信因”,如果经常观察上师的过患,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很快就会消失或者毁坏。所以说,观察上师的过患是丧失信心的因。
“不勤修行丧失觉受因”,如果不精进修持,自己所得到的明乐无念等觉受很容易消失。很多人都是这样,本来修大圆满有了一定的觉悟,但因为一段时间没有精进修持,最后所有的体会、觉受和验相都消失了。所以说,不精勤修法是丧失觉受的因。
“处散乱中丧失圣法因”,经常忙忙碌碌,尤其是经常忙于世间琐事,自己所修持的圣法肯定会消失,无法成就圣法和圣者的境界。所以说,经常散乱是丧失圣法的因。
“观察他过丧失净心因”,经常观察别人尤其是金刚道友的过失,相续中很难生起真正的清净观或净心观。所以说,观察他人过失是丧失清净观的因。
《山法宝鬘论》中提到,应该把自己看作有过失者,把他人看作具功德者。无始以来,我们在相续中积累了无量无边的烦恼和恶业,所以是一切过失的源头,而他人则是一切功德的源头。如果能这样看待别人,就不会观察他们的过失。
经常观察他人的过失,很容易失坏自己的清净心。因此,除了特殊情况外,我们平时尽量不要说他人的过失。以前根登群培说过,在第五个耳朵不存在的地方,千万不要说他人的过失。只有两个人在的时候——你有两个耳根,他有两个耳根,一共有四个耳朵,即第五个耳朵不存在,这时很容易说他人的过失,但如果有第三者在场,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两个人在一起很容易说过失,所以我们要保持正知正念,千万不要这样做,习惯性说他人的过失不是太好。
希望大家学了《百业经》《贤愚经》等经典后,好好地护持身口意,尽量不要观察他人的过失。
“盲目认识导致迷乱因”,本来没有认识觉性,却自以为认识了,这样会导致迷乱。这种盲目的觉知有时只是停留在阿赖耶或阿赖耶识的层面,并未真正认识本性,因此不是真正的觉知。所以说,盲目的认识会成为迷乱的因。
“当断此等六因修妙法”,我们应该断除上述六种恶因,认真修持正法。
今天,无垢光尊者可能在《窍诀宝藏论》里面骂我们了。
不予六敌教授之六法:暇满人身不予温饱敌;
发心利他不予小乘敌;心性宝珠不予迷乱敌;
二资至宝不予今生敌;精华修法不予懈怠敌;
敬信诚心不予邪见敌。
“不予六敌教授之六法”,修行不能给予敌人的六种教言。
“暇满人身不予温饱敌”,暇满人身非常难得,不能将宝贵的人身浪费在温饱上。
大多数人为了吃得好、穿得暖,一生都在劳苦奔波,以致空耗人身、虚度光阴。为了温饱而整日奔波,就是把难得的人身送给敌人。不过,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把自己难得的人身送给了温饱的敌人,非常可惜。
过度追求温饱,对修行的危害非常大。希望大家能够知足少欲,有一点吃的、有一点穿的就足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现在学院的条件太好了,有些人光是装修房子就要花几万,甚至三四五六个月都装修不完。也有一些人,生活非常简单,一个月连几百块的生活费都用不完。
有时候想想,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修行来安排生活。如果有条件,适当改善一下生活也可以,但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上面。以前有些人装修房子,搞得非常复杂,结果自己在这里待不住。等房子装好,人却离开了,彻底失去了修行的机会。这种情况发生过很多次。花了几万甚至更多的钱来装房子,最后却用不上,或者导致散乱,有点可惜。
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大家把房子弄得好一点——现在弄比较方便。不过今年的冬天可能不那么冷。我今天还听说,冬天已经“下岗”,不会来了。
“发心利他不予小乘敌”,利益众生的发心非常珍贵,不能把它送给小乘的敌人。意思是说,发了菩提心的大乘行人不能倒回去发小乘的心。
以前我遇到一个人,他对我说:“我学了密宗,觉得没什么殊胜的,我还是回去修我的小乘比较好!”这种想法非常愚笨。《摄集经》中提到,发了大乘菩提心后再舍弃大乘入小乘,过失比犯根本戒还严重。
发心利他非常难得,我们不能把珍贵的菩提心送给小乘的敌人。
“心性宝珠不予迷乱敌”,我们的心性像如意宝一样珍贵,一旦认识,千万不要送给迷乱的怨敌。
这句话给我的启发比较大。我们在上师面前,虽然不敢说开悟或证悟,但基本上算是认识了心性,如同得到了如意宝。但如果每天都不修,把它送给迷乱的敌人,实在有点可惜。希望你们不要这样。
上师以前也讲过,稍微认识大圆满的觉性以后,自己不要被迷乱的敌人牵走,平时应该精进修持,不要离开如幻如梦的觉性光明境界。心性的宝珠非常珍贵,送给迷乱的敌人很可惜。
有时候我的邪见很重,可能是修行不好的原因吧?昨天我在卖菜的地方,看到很多喇嘛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来来回回地跑,心里就想:“这些人是不是把心性的如意宝送给迷乱的敌人了?”也许他们有度化众生的目的,只是示现而已。如果是这样,我肯定会随喜。
但有时看起来,他们又不像是示现。好像他们觉得一天的时间太长,没办法消磨,所以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去,各个商店都去逛一逛。按理说,这里住的都是守持清净戒律的出家人,不会太迷乱。但他们都这个样子,外面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认识心性非常珍贵,就像得到真正的如意宝,最好不要把它送给迷乱的敌人。整天都在迷乱,从来不修心性,非常可惜。
“二资至宝不予今生敌”,我们平时积累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极为珍贵,千万不能将它们送给今生的敌人,浪费在无穷无尽的世间琐事和名闻利养上。
今生的种种琐事,就连蚯蚓和蚂蚁都会做,修行人不应该把宝贵的福慧二资粮虚耗在上面。
“精华修法不予懈怠敌”,密宗的精华修法非常珍贵,不能把它送给懈怠的敌人——每天睡懒觉,从来不修法,实在可惜。
不过,我们现在做得还不错。去年有些时候,我们五点钟就上课了。刚开始觉得太早,现在大家都习惯了,大多数人都能坚持下来。没有把精华修法的如意宝送给懈怠的怨敌。
“敬信诚心不予邪见敌”,我们相续中的恭敬、信心和虔诚心非常难得,不要把这样的如意宝送给邪见的敌人。
用邪见来毁坏自己的信心、诚心和恭敬心,非常可惜,千万不要这么做。
恣意享受欲妙之六过:眼为色欺如鹅扑灯火;
耳为声欺如兽听琵琶;鼻为香欺如蜂嗅旃檀;
舌为味欺如鱼缚铁钩;身为触欺如象入淤泥;
意为法欺如骆驼失子。六识切莫恣意享外境。
“恣意享受欲妙之六过”,随意享受欲妙的六种过患。
“眼为色欺如鹅扑灯火”,我们的眼睛如果贪执色法,不管是贪人还是贪财,都会受到欺惑,就像飞蛾扑向灯火,必定自取灭亡。
“耳为声欺如兽听琵琶”,我们的耳朵如果贪执美妙的声音,比如沉迷于流行歌曲或其他好听的旋律,也会被欺惑,就像野兽因为贪恋琵琶声而被猎人捕获一样。这个教言,《大圆满前行》中也有,在前面讲闻法的部分。
听说,你们有些人听的磁带比较多。最好不要听不清净的声音。凡夫人耳根接触不清净的声音、眼根接触不清净的色法,很容易增长相续中的贪心。你们的家里最好保持清净,不要接触社会上的杂书和杂音,不然既增长贪心,又增长嗔心。有些年轻的道友,一到县上就喜欢买各种各样的磁带。最好不要买,更不要听。
我对你们的过失都比较清楚,所以经常在这里提醒。无垢光尊者也给我们指出过很多过失,好的方面说得比较少。我讲经说法的目的,是为了让你们懂得取舍;指出你们的过失,是为了让你们好好改正。希望你们不要生厌烦心。那些内容不太好的磁带,最好不要买,听了没什么意义。
至于录像,绝对不能看。如果有人有录像机,我一定会像绕桑管家那样,直接将它毁掉。这一点大家务必注意,千万别让我发现。我现在就告诉你们:如果谁被我发现看电视,肯定要受处罚!
我听说,有一天绕桑管家走进一个喇嘛的房间,发现他正在看电视,立刻拿起一块长长的木板,狠狠地砸向电视屏幕,屏幕瞬间就变黑了。绕桑管家费力地抱起电视机,向门口走去。电视机有点重,他走得一拐一拐的。到了门口,他一边大声呵斥,一边用木板继续砸,直到电视机彻底报废。电视机的主人——那个喇嘛吓坏了,最后实在受不了,捂着耳朵跑掉了。最后,绕桑管家把坏掉的电视机丢进了垃圾堆。
在学院这样的寂静地,看电视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一点希望大家重视起来。今天我正式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违犯规定。如果家里有电视,自己想办法处理掉。我自己也从来不看电视,别人以前供养过我四五台,但五六年来我一直没有看过。之所以保留,是因为偶尔需要剪辑或播放一些视频资料。我上面的空屋里放了两台,下面也有,不知道归属常住没有。
总之,大家不要看电视。如果有电视,自己处理掉就好。不过,现在喇嘛们可能不敢买,所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你们慢慢想办法吧。
耳朵不要乱听,野兽就是因为喜欢听琵琶的声音,才被猎人击毙的。
“鼻为香欺如蜂嗅旃檀”,如果我们的鼻根贪著香味,也会受到欺惑,就像蜜蜂被檀香的香味吸引,最终死在檀香树林里。
“舌为味欺如鱼缚铁钩”,我们的舌根如果贪著味道,也会受欺惑,就像鱼儿贪图诱饵的滋味,最后被铁钩牢牢勾住,难逃一死。
“身为触欺如象入淤泥”,我们的身体如果贪执接触之乐,也会受欺惑,就像大象在炎热的季节,为了身体的清凉而踏入淤泥,最终无法自拔,悲惨地死去。
“意为法欺如骆驼失子”,我们的心如果执著各种法,也会受欺惑,就像骆驼失去孩子后,心中念念不忘、痛苦不堪,最终过度悲伤而死去。
“六识切莫恣意享外境”,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六识执著外境的过失,千万不要放纵自己沉溺其中。
违缘转为道用之六法:贪求今生断除内贪执;
出现病魔视为净罪障;逆境违缘视为劝行善;
怨敌损害视为劝安忍;所现妄念明观为智慧;
器情显现视为佛刹土;如是诸缘皆成菩提道。
“违缘转为道用之六法”,将违缘转为道用的六种方法。很多人都说自己违缘很重。其实,违缘再重也有道用的方法。这一点,大家应该重视。
“贪求今生断除内贪执”,贪求今世的名利、财产、房屋、亲友等,是修行的重大违缘。我们应该好好观察内在的贪心究竟在哪里,从心性中根除内在的贪执,这是一个窍诀。
“出现病魔视为净罪障”,如果身体不好——今天不舒服,明天也不舒服,我们不要感到痛苦,也不要急着治疗,而应该将病痛视为净除罪障的唯一方法。
事实上,当业力现前时,病是很难治好的。因此,一方面减少我执,另一方面将病痛转为道用,可能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至于找不找医生打针,其实都可以。我在这方面有很深的体会:病魔来临时,先观无我——如果天天执著“我”、放不下“我”,只会越来越痛苦;既然“我”不存在,病魔想怎样就怎样吧。然后,将病魔视为净除罪障的最佳良方,净化自己的身心。
很多人现在没有病,但要不了多久肯定会病。我们这个肉身极不可靠,今天还好好的,明天就可能出问题。有些人以为自己身体强壮,但也许只能维持两三年。病魔迟早会降临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当病苦来临时,既不要陷入痛苦,也不要过分执著,而应这样想:“现在感受病苦,是我净除罪障的绝佳机会!”
“逆境违缘视为劝行善”,无论是在修行上,还是在生活中,当我们遭遇逆境或违缘时,都不要过于痛苦,而要视为劝勉自己行持善法的契机和方便。
这一点很重要。从修行的起点到成就的终点,我们不可能一直顺顺当当,一定会遇到很多的违缘。此时,应将违缘转为道用,视为激励自己行善的方式。陷入逆境的时候,努力不退失善行尤为重要。
“怨敌损害视为劝安忍”,当怨敌无缘无故损害我们时,应视为劝勉自己修习安忍的唯一方法,好好修习安忍。
“所现妄念明观为智慧”,当各种各样的妄念生起时,不要感到痛苦,而应将其明观为法身智慧。
有些人很苦恼:“我的妄念太多了,怎么办?”阿底峡尊者曾经说过:“每天生起一百个分别念,就是生起一百个法身智慧。”所以,妄念是很珍贵的。妄念越多,法身智慧也越多,非常好,不要痛苦。
如果要衡量价值,妄念的价值其实是很高的,因为它本身就是智慧。对有些人来说,妄念多是好事,很有价值。如果没有妄念,整天迷迷糊糊的,那多难受啊。所以,生起妄念应该感到高兴。如果可以的话,我甚至希望能买一点妄念。你们的妄念我全部都要,它们的价值很高。当然,前提是能将妄念观为智慧。
“器情显现视为佛刹土”,我们应该将器世界视为清净的佛刹,将有情世界视为功德圆满的佛陀。
也就是说,我们眼中所有不清净的显现,实际上都是清净的。《维摩诘经》中的螺髻梵王,看到释迦牟尼佛的所化刹土——娑婆世界,全部都是清净的。《大幻化网》中也讲过,从本性上说,众生都是佛陀。因此,我们应该将所住的地方观为清净的刹土,将所见的众生观为相好庄严的佛陀。
“如是诸缘皆成菩提道”,若能将其转为道用,所有不清净的外缘都能成为菩提道的助伴。
未知此理误解之六法:未知此理取舍功与过;
未知此理六道执高低;未知此理觉性执生灭;
未知此理智慧行断治;未知此理觉性欲修证;
未知此理他处求佛果。未懂高深义之自性故,
浅慧凡夫追求世间法。
“未知此理误解之六法”,上面所讲的道理如果没有弄明白,就会产生六种误解。
“未知此理取舍功与过”,不懂得诸法平等的道理,就会执著于取功德、舍过患,终日为取舍而奔波劳累,非常可怜。
“未知此理六道执高低”,不懂得平等清净和违缘转道用的道理,就会认为六道中的三善趣很高,三恶趣很低。不懂这样的道理,肯定会有这样的认识。
“未知此理觉性执生灭”,不懂得这样的道理,就会对大圆满所讲的觉性产生执著,认为它有生有灭。
“未知此理智慧行断治”,不懂得这样的道理,就会认为智慧是能断,是对治法,而烦恼是所断,是需要遣除的法,或者说,会认为烦恼是所断,智慧是所得,只知道用智慧去断除或对治烦恼。
“未知此理觉性欲修证”,不懂得这样的道理,会认为觉性是通过修证现前的,就像认为虚空也有生灭一样。实际上,觉性是我们本自具足的,并非因修证而生。
“未知此理他处求佛果”,不懂得这些道理,就会在别的地方寻求佛果。
“未懂高深义之自性故,浅慧凡夫追求世间法”,不懂得自性本具的高深意义,智慧浅薄的凡夫人就只会追求世间法。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诸修行者羞愧之六法:入佛门者造罪真羞愧;
耽著词句不修真羞愧;立誓发心执我真羞愧;
佛法世法混淆真羞愧;贪恋嗔恨争论真羞愧;
诽谤正法与人真羞愧。如理断此羞愧者极罕。
“诸修行者羞愧之六法”,修行人应该感到惭愧的六种法。
“入佛门者造罪真羞愧”,已经进入佛门的人,如果还继续造罪业,真的应该感到羞愧。
佛教的宗旨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但如果你入了佛门还在造罪,确实应该感到羞愧。
“耽著词句不修真羞愧”,虽然学了很多法,却整天耽著词句,不愿意实修,连一点空性或佛法的味道都没尝到,真的应该感到羞愧。
“立誓发心执我真羞愧”,很早就在上师面前发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可是到现在仍然天天执著自己,开口闭口都是“我的身体”“我的什么什么”,实在应该感到羞愧。
确实如此。我接触的人里面,整天说“我”的特别多,为利益众生的事发愁的特别少。“今天我的身体不好,怎么办啊?”“我现在心里很乱,怎么办啊?”“我的什么怎么了,怎么办啊?”既然已经发了菩提心,就应该多想想众生的事情,而不是整天执著自己的利益。如果整天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别人都会为你感到羞愧。
当然,我口头上这样说,实际上我也是天天为自己,从早到晚为“我”奔波。
“佛法世法混淆真羞愧”,作为一个修行人,却将出世间的佛法和世间法相互混淆,实在应该感到羞愧。
我以前说过,佛法本来是出世间的法,但现在有些法师却打着“佛法不离世间法”的旗号,天天搞世间法,这样不太好。
“贪恋嗔恨争论真羞愧”,已经皈依佛法僧三宝,却仍然沉溺于贪恋与嗔恨,与人争论不休,实在应该感到羞愧。
“诽谤正法与人真羞愧”,有些缺乏智慧的人,成天诋毁佛法,诽谤高僧大德,真的应该感到羞愧。
“如理断此羞愧者极罕”,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知惭有愧,能如理断除以上六种羞愧的人极为罕见,非常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