窍诀宝藏论讲解·第2课
昨天讲到,独自到寂静处闭关,我们需要具备六种法。下面要讲的是,独自闭关的寂静地方,也需要具备六种条件。
独自所居静处之六法:具足寂静方位诸特点;
前辈成就者曾作加持;无有失戒晦气护法聚;
无有散乱愦闹诸逆缘;易得修法顺缘诸资具;
无有人与非人之损恼。
“具足寂静方位诸特点”,用于修行的寂静地方,要具足相应的地形和环境。比如,远离一切愦闹、地形比较吉祥——有些实修者待的地方就像仙人坐禅,有许多诸如此类的讲究。乔美仁波切造的《山法》,讲了观察静处的一些方法,非常细致。莲花生大士造的《密咒宝鬘论》,则讲了独居静处的很多特点。
以前上师如意宝说,我们喇荣具足寂静地方的所有特点,不管修息增怀诛哪一种事业,都可以成就。但大城市具不具足修行静地的特点不好说。
一个地方适不适合修行,主要看地形。以前高僧大德已经观察过的地方,肯定适合,不必再观察。
“前辈成就者曾作加持”,可以选择前辈成就者们加持过的地方。比如莲花生大士曾经建过的寺院或加持过的寂静处,或是像我们这里,被第一世敦珠法王亲自加持,并出现过十三大虹身成就者的圣地,或是像刚日托嘎、桑耶青朴等莲花生大士加持过、麦彭仁波切加持过、其他宗派的高僧大德也加持过的地方。在这些地方闭关是最好的,非常有意义。
“无有失戒晦气护法聚”,独自修行的寂静处,最好不要被破誓言的晦气所染。有些地方以前清净,后来被失坏誓言的密宗弟子住过,或经常有人在那里造杀业、做坏事,已经不再清净,最好不要选择。
而且,还要有护法神经常居住。以前我去丹巴和马尔康,尤其是马尔康的寺院,确实感觉有很多护法神居住。我不是说神通,而是真的有感觉。晚上做梦也好,白天的种种迹象也好,都有这种感觉。当时,我为两个地方都写了山志,介绍当地神山的特点。莲花生大士加持过的有些地方,确实护法云聚。
独自修行的地方,最好没有被染污过,经常有护法居住。
“无有散乱愦闹诸逆缘”,没有城市的滚滚红尘和各种人流、各种散乱、各种愦闹。我们在寂静的地方,一定要远离散乱、愦闹等修行逆缘,否则跟待在大城市没什么两样。
“易得修法顺缘诸资具”,闭关修行的山洞,如果什么资具都没有,也不行。像钢炉、茶壶、碗、钵盂等,都是修行的顺缘,要容易得到才行。如果太干净,什么东西都没有,修行也比较困难。
我有时候会想:“学院其实具足修行的所有顺缘。只要把门一关上,自己就可以在屋里精进修行。”这个地方,上师以前加持过,现在也还在加持,而且护法神聚集,虽然人多一点,但只要自己不散乱,还是很寂静的。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然后在门上写着——
那天,红原的根登诺吾堪布到成都看望上师。他的侍者说:“堪布现在快七十岁了,一直禁语、闭关,门上贴了一张大大的纸条,上面写着‘我非常痛’。”
我给这位侍者开玩笑说:“如果是我,看到堪布在门上写‘我非常痛’,肯定会进去看看!”因为他说自己痛,又没说不要人进去。不但杜绝不了外缘,反而增加很多麻烦。
我们在门上写一个大大的“我非常痛”,也可以隔绝他人吧?那还是很寂静的。
“无有人与非人之损恼”,自己坐在屋里,任何人和非人的损害都没有。
以前学院确实没有,现在也不会有大的损害吧?只要自己修行稳固,人与非人想损害也损害不了。看了高僧大德们在“文革”中的传记,会觉得现在的很多修行人都不算什么修行人。上师如意宝在枪声中讲经说法的精神,如今有些人很难相信。
对自己闭关或者修行的地方,要观察具不具足这六个特点。
修行相应顺缘之六法:饮食生活不堕于二边;
具足所需供品修法物;具全甚深窍诀经续论;
相合遣除障碍缘起物;所需一切圆满无所缺;
无有多余财物之牵连。
“修行相应顺缘之六法”,要想让修行相应顺缘、远离违缘,需要具足六种条件。
“饮食生活不堕于二边”,修行人的饮食和生活,既不能堕于奢华的边,也不能堕于低劣的边。
把房子弄得特别豪华,每天都要炒五六个菜,从早到晚好像都抱着高压锅,这种人不是什么修行人——不过在寂静的地方,要做到这样也有点难。但如果条件太差,每天三顿都没钱吃饭,也没办法修行。
生活不堕二边,是修行人最好的顺缘。条件太好不行,太差也不行,不堕二边很重要。
“具足所需供品修法物”,在寂静的地方修行,还应该具足香、灯等基本的供品,用于供养上师、本尊和护法等。自己用的法器和圣物等修法物,也要准备好。
“具全甚深窍诀经续论”,自己修行的窍诀,比如《上师心滴》等甚深密法和其他经论,全部要具足。
“相合遣除障碍缘起物”,还要有相合遣除障碍和违缘的一些缘起物,比如治病的药物、念修咒语的圣物等。因为遣除障碍需要观待缘起,而缘起离不开缘起物,像供品或某些直接的缘起物,都要准备好。
“所需一切圆满无所缺”,虽然静处的修行条件不能太好,但一些基本的所需,比如生活用品、修行器具等,还是应该具足无缺。
“无有多余财物之牵连”,最好不要有多余财物的牵连。
有了多余的财物,心里就会整天挂碍。我为什么说“我生日的时候,你们不要拿各种各样的东西过来”?就是这个原因。虽然有些东西送人也可以,但送人有时也很累。比如,你给我拿来一块酥油,我就会想:“这个酥油有多少斤?嗯,可能有五斤。这五斤酥油,是给多杰才让好,还是彭措多杰好?”心里会有很多考虑。对修行人而言,多余的财物就是一种牵绊,没有必要保留。
随顺修行需要具足以上六种条件。作为修行人,大家应该好好思维无垢光尊者的教言。即使尊者亲自到来,也没有更深的教言给我们了。
所依殊胜道友之六法:种姓高贵善良性调柔;
具大信心精进智慧高;修法一致相处极方便;
无有我慢诸根皆调顺;誓言无垢具有清净观;
情真意切严守秘密者。
“所依殊胜道友之六法”,值得我们依止的殊胜道友,应该具足六种法。
“种姓高贵善良性调柔”,首先是种姓高贵。一般而言,人的种姓确实有差别。种姓高贵的人,做什么都很如法,而种姓低劣的人,今天说得好好的,过两天就变卦了,根本不可靠。除了种姓高贵,心地还要善良,心地不善良的人肯定不能依止。然后,秉性应该调柔。有些人非常野蛮、非常狂妄,怎么调化也没办法。这样的人,也不能依止。
看看自己所接触的人,是不是种姓高贵、心地善良、秉性调柔?这是第一个条件。
“具大信心精进智慧高”,对上师三宝具有大信心,修法很精进,取舍的智慧也很高。这是第二个条件。
“修法一致相处极方便”,彼此的修法应该一致。如果我修净土宗,你学华严宗或者禅宗,可能就没有共同语言。那天在网上,先是净土宗和禅宗“打架”,后来是密宗和显宗“打架”,很多人都认为这些宗派水火不容。事实上,并不像他们想的那样。
跟金刚道友一起,修法应该一致。比如都修宁玛巴,或者都修萨迦派。这样有共同语言,不会起争论。
“相处极方便”,所依止的道友应该容易相处,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些人,一刹那也不想跟他接触,一句话也不想跟他说,一点点事情也不想和他合作,好像只相处两三天,就坚持不下去:“跟这个人在一起,太别扭了!”而有些人相处起来非常方便,合作两三年、五六年甚至七八年,也不会生厌烦,一直都很开心。
我们与金刚道友的相处,一定要极方便、极容易。
“无有我慢诸根皆调顺”,我们所依止的道友,应该没有傲慢心,而且诸根调顺。耳根不听风言风语,偶尔听到也会转为道用。眼根经常专注佛像,不会东看西看。
内心调不调顺,看他的眼睛就知道。有些人一看就让人欢喜,“这个人好调顺啊!”有些人,根本不用看两只眼睛,看一只就够了,“这个人的眼神桀骜不驯,肯定很凶!”还有舌根等,我就不一一分析了。总之,好道友应该诸根调顺,没有傲慢心。
“誓言无垢具有清净观”,对金刚道友和密法的誓言,没有丝毫垢染,非常清净,并且对任何人都能观清净心。
有些人经常批评这个不对、那个有错,这个是坏蛋、那个是敌人,这个是恐怖分子、那个是反革命……不管世间的、出世间的,反正除了他自己,没有一个人是好的。这样是不对的。而有些人的清净心很好,哪怕别人犯了错误:“他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不能诽谤啊!”
“情真意切严守秘密者”,对上师和金刚道友情真意切,感情深厚,并且能严守秘密。
密宗非常重视严守秘密。其中的委托密,不管是上师委托的,还是金刚道友委托的,都必须严格保密。你如果不小心泄露了,那就犯了密乘戒律。
不管什么事,该保密的一定要保密。我现在降下的“甘露妙雨”,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我自己发了很大的心。所以我要求大家必须保密,不能到处宣说、泄露秘密。
如果具足这六种条件,就可以依止。你们身边的道友,具不具足这些条件?互相都看一看。还可以吧?
哎呦,照这样讲,三百六十天也讲不完!
究竟修行六种殊胜法:依据教证以理而抉择;
实修窍诀次第圆地道;引导高低诸众离边执。
“究竟修行六种殊胜法”,最究竟、最殊胜的六种法要。
前面几个六法讲到,在寂静的地方修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地方,依止什么样的道友,现在讲应该修持什么样的法要——修行最究竟的六种法要。
“依据教证以理而抉择”,所修的法要,第一个要与教证相合,也就是要以佛陀在经典中或高僧大德在论著中的金刚语来成立。
第二个要以理证抉择。我们所修的法要,应该经得起理证智慧的观察。像无上大圆满、大手印等法,你怎么运用逻辑推理,也找不出一点点过失。而世间邪法不是这样,用教证不能成立它是正法,用理证也可以推出它是邪法。
最究竟的殊胜法要,第一个必须以教证证明,第二个必须以理证抉择。
“实修窍诀次第圆地道”,所修的法要应该具有实修性,不能只是口头理论。
我在厦门的佛学院听他们说:“我们每天早上都会念经,也有法师讲经说法,可是却不知道怎么修。除了天天学一点历史,学一点唯识,根本没有真正的修行。”有些法师也说:“虽然我们经常教诫大家好好行持,但因为没有实修,很多弟子都很苦恼。大家都觉得人生短暂,光在理论上懂一点佛理,没有实修是不行的。”可见,我们所修的法应该具有实修性。
此外,所修的法要还要有次第性,能够次第圆满五道十地。包括加行、正行、后行、积累资粮、清净罪障等,次第要非常清楚。《密宗道次第论》《大圆满心性休息》等,都是次第圆满五道十地的殊胜法门。
所修的法门要有实修窍诀,还要能次第圆满地道。
“引导高低诸众离边执”,能够引导各种根基的众生,不管是根基高一点的,还是根基比较低下的,都可以引导。虽然在本性上,确实如《维摩诘经》和《金刚经》所说,众生没有高下之分,但在现相上,众生的根基确实有高低。真正殊胜的法门,对高低不同的众生都能引导。对根基好的,就引入深一点;根基不太好的,就让他暂时留在加行阶段。
最后一条,所修法门一定要远离边执。不论学密宗还是学显宗,只要有实执,就不是究竟的法门。远离一切执著才是最究竟的法要。
锲而不舍修行之六法:纵然遭杀心不舍正法;
纵然生病心不生邪见;坚守誓言不被违缘摧;
入定觉受后得相圆融;未得成就之前永精进;
值遇外缘立即依对治。
“锲而不舍修行之六法”,内心坚定不移,永远不舍弃修行的六种法要。
我们在寂静的地方修行,应该选择怎样的地形、道友、修法,前面已经讲清楚了。接下讲,我们到了寂静处,心一定要坚强、稳固。如果下了一点毛毛雨,心就开始动摇:“天呐,我的衣服湿透了,屋顶也漏水了!我必须马上到某某地方去!”这说明修行还不稳固。
无论面对世间的违缘,还是出世间的违缘,我们的心都要坚强。
“纵然遭杀心不舍正法”,哪怕是遭到别人的杀害,心里也不舍弃正法。
我觉得,即使前面的偈子背不下来,大家也要背几个关键的颂词。你看这里,纵然遭到杀害,也绝不舍弃正法!每一个佛教徒都应该有这样的决心。哪怕今天被人砍杀,也坚决不舍弃正法。
我今年生病,有时候真的很痛苦。凡夫人在病苦面前,没办法轻松。但不管怎么样,自己也没有舍弃正法。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说——好像是二十几品:遇到违缘的时候,只要不违背正法,违缘就会像梦境一样消于法界。我对这句法义感受特别深。
虽然病魔缠身,我自己依然坚持翻译、坚持念经,确实没有舍弃正法。但是,像“文革”那样的运动来了,不知道自己会怎样,可能忍受不了吧?其他时候,遇到一些小小的事情,我自己下了很大的决心——不会舍弃正法。
反正,不管怎么努力,这个身体也活不了多久,最多一百年。实际上,活一百年只是说说而已,不可能真的实现。我现在四十多岁,如果能活到六十岁,还有十多年。但我肯定活不到六十,在人间最多还有五六年、六七年——不知道有没有。这么短的时间还舍弃三宝,更加说不过去。
弘一大师曾经在他的一本书里说:“那就不得了了!”如果我们舍弃三宝,“那就不得了了”,一切都完蛋了。因此,即使遭到生命危险,也不能舍弃正法。
“纵然生病心不生邪见”,自己纵然生病,也不能对上师三宝生邪见。
“生病后,我又是祈祷三宝,又是放生,还做了很多其他善法,但却没有一点好转。难道三宝没有加持?上师没有加持?”不能生这样的邪见。身体的疾病有前世、今生两种因缘。如果是今世的因缘,放放生、念念经,会马上管用。而如果是前世杀生等恶业的果报,那根本没办法。哪怕药师佛亲自降临,释迦牟尼佛用长寿宝瓶给你加持,也要等业力消尽才会好。
我们的病,有些只是暂时的违缘,依靠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确实可以解决。有些跟前世有关,念经什么的不一定管用。但无论如何,生病的时候最好不要生邪见,要认识到是自己前世的业障。
“坚守誓言不被违缘摧”,对自己的誓言,要坚决守护,不能被违缘摧毁。平时背诵也好,发心也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有头有尾,善始善终,遇到再大的违缘也不中断。
“入定觉受后得相圆融”,入定的觉受和体验,一定要与后得的行为相圆融。
有些人修行的时候还可以,出去却是另一个样子。那天有人告诉我,有一个老和尚,坐禅时如如不动,非常慈悲,但出定后发脾气特别厉害,很多人都怕他。他们说:“他入定就像高僧大德,给他磕头都可以。但出定以后,千万不要给他磕头,不然他会打你!”那个老和尚,入定和出定就没有圆融。
入定出定如何圆融呢?入定远离一切执著,出定尽量以如幻如梦的见解摄持。如果你入定证悟了诸法实相,出定的境界也会与之相融。
“未得成就之前永精进”,没有得到成就之前,一定要恒时精进。
如果没有得到真实的境界,就不能放弃精进。有些人当了活佛,就不再精进闻思修行了。有些道友到学院出了家,有了一点地位,也是如此。我的很多同学参加工作后,都不再精进,不愿意学习了。不应该这样。只要没有得到成就,那就要一直精进。
今天,上师引用了萨迦班智达的一句话:哪怕明日死去,今天也要精进。这样的精神非常可嘉。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也讲,只要没有获得成就,就一定要精进,因为修行的功德需要不断增上。
“值遇外缘立即依对治”,遇到生贪心或生嗔心的种种外缘,要立即用正知正念对治,就像《佛子行》中讲的那样。
应当深深思维之六法:一切不幸来源于自己;
一切痛苦来源于宿业;宿业亦依暂时外缘生;
恶缘由自分别动念生;妄念亦随迷乱外境生;
迷乱外境遮障解脱道。
“应当深深思维之六法”,时时刻刻应当深入思维的六种法。这些窍诀很管用,大家一定要记在心里。
“一切不幸来源于自己”,如果遇到了不幸,比如没买到牛粪,或是有人来查你、欺负你,或是无缘无故骂你、打你,其根源都在自己身上。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所认识。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不这么认为,总喜欢怨天尤人。
“一切痛苦来源于宿业”,即生所有的痛苦,都来源前世的业力。
法王如意宝也说,他今年生病,一是自己前世的业力,二是外境的种种违缘。像法王如意宝这样的高僧大德都有这样的示现,我们身上的各种痛苦就更不用说了——无不来源于宿业。
有一次,我批评一个人。她说:“是我不对!”我问:“你怎么不对?”“我前世不对!”“你前世怎么不对?”她边哭边说:“我前世对你做了不好的事情,所以你今天对我生气!”
我当时有点不理解,后来一想,她说的还是很有深意,非常有道理,一切痛苦来源于宿业。
“宿业亦依暂时外缘生”,宿业不可能无缘无故产生,必须依靠暂时的外缘。
比如,一个人生病虽然是前世的业,但暂时来看,却是不小心跌倒、饮食不合理、衣服没穿够等外缘导致的。所以说,宿世的因需要依靠今生暂时的外缘,才能发挥作用。
“恶缘由自分别动念生”,恶缘由自己的分别念产生。说到底,外面的恶缘都是自己的分别念。我们如果没有分别念,不管恶缘怎么动摇,都起不了作用。
“妄念亦随迷乱外境生”,我们相续中各种各样的分别妄念,都由执著外境而产生。前面讲迷理的时候也这样说。
“迷乱外境遮障解脱道”,迷乱外境会遮障解脱道,应当保持正知正念,不被外境所转。只要遮止了迷乱的外境,一定会趋入解脱道,得到真正的解脱。
诸罪为己所造之六法:生死苦恼皆由自所造;
寻而不得寻苦自所造;维护生计苦恼自所造;
贪亲嗔恨怨敌自所造;怨会爱离苦恼自所造;
三恶趣中剧烈大痛苦,亦非他造自业所导致。
“诸罪为己所造之六法”,一切罪业皆是自己所造的六种法。
“生死苦恼皆由自所造”,我们无始以来之所以流转轮回、感受生死,是因为造了诸多的恶业,所以生死苦恼皆由自己所造。
“寻而不得寻苦自所造”,虽然痛苦没有本体,寻而不得,但众生因为无明愚痴,执著痛苦为实有,偏偏要去寻找痛苦,或者说,众生因为经常造恶业,所以感受各种各样的痛苦,因此所有的痛苦都是众生自造的。
“维护生计苦恼自所造”,世人为了维持生计,日夜奔波操劳,即使有吃有穿,依然不满足,还想追求更多、更好的房屋、财物。为此经受的所有苦恼,都是自己造成的。
“贪亲嗔恨怨敌自所造”,贪爱亲友、嗔恨怨敌,会带来无边的苦恼,这也是自己所造。我们的分别念一直认为,这是亲友,要天天贪执;这是怨敌,应时时嗔恨。如果对亲友淡然处之,对怨敌不生嗔恨,怎么会有贪嗔之苦呢?
“怨会爱离苦恼自所造”,不愿意看到的怨敌却经常遇到,可爱的亲友却时常远离,这样的痛苦也是自己所造。对所谓的怨敌和亲友,自己如果不分别、不执著,就不会有所谓的怨憎会和爱别离苦。
“三恶趣中剧烈大痛苦,亦非他造自业所导致”,三恶趣中剧烈的大痛苦,也不是别人造成的,唯一是由自己的恶业所感召。
我们无始以来,以贪心、嗔心和痴心为因,造下了无量的恶业,所以会在恶趣感受剧烈的痛苦。《入中论自释》中讲,贪嗔痴是三恶趣的因。你们是研究《入中论》的专家,我将近六七年没看这部论了。
自己生了贪嗔痴,造了恶业,因此要感受三恶趣的痛苦。
迷乱恶分别念之六法:自心未调外敌无穷尽;
怨敌亦是自心不净相;空谷之声随后而寻迹;
于逸然心执著而破立;苦乐不定执著为固定;
怀恨在心焚毁自相续。
“迷乱恶分别念之六法”,众生恶分别念产生的六种法要。
“自心未调外敌无穷尽”,自心如果没有调伏,外面的敌人永远没有穷尽。打了一个,还有一个,无边无际,没完没了。
外敌是分别迷乱的显现,所以调伏自心非常重要。
“怨敌亦是自心不净相”,怨恨的敌人,是自己心中显现的不净相。
心一旦清净了,即使看到怨恨的敌人,也跟父母没什么差别。心若不清净,别人没惹你,你也看不惯,不想跟他说话,也不想跟他接触。
我有时候觉得,学院的模式还是很好,每个人都独自生活,自己做好自己,没什么怨恨的敌人。如果总和别人在一起,心里难免显现各种各样的不净相。尤其一些大胆的人,可能还会故意去招惹别人。大家各住各的,会减少很多麻烦。
怨敌是自心的不净相,大家要好好思维这句话。我看高僧大德的教言,有时候文字很少,甚至只有一句话,自己却受到很大的启发。因为和自己的心相应,所以一句话就起到很大的作用,别人不一定觉得好。
这部论的开头,我是在成都翻译的,当时好像在华西医院。这句话给我的感触特别深。所谓的怨敌,确实是自心的一种不净相——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不然,我眼中的怨敌,为什么别人不这么看,甚至还跟他亲近?可见,外面并没有真实的怨敌,只是我自己的心不清净而已。
“空谷之声随后而寻迹”,追逐空谷声,去寻找它的踪迹,肯定是得不到的。空谷声也是一种分别迷乱。
“于逸然心执著而破立”,我们的心本来是光明、逸然、安然、明然的,如果去执著,去破立,就属于分别迷乱。
“哎呀,我不能生起分别念!”“我今天的信心很大,太好了!”整天这样执著、破立,一会儿欢喜,一会儿痛苦,没有必要。所有的执著都是假立的。在我们逸然明清的心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苦乐不定执著为固定”,苦和乐本来就是不定的,可人们却将其执著为固定不变。
那天耍坝子,我弟弟非常高兴:“今天真快乐!”我训了他一顿:“你们这些人,稍微有一点好事情,就高兴得不得了!”
“大家都在耍坝子!真高兴!”“某某生病了,好痛苦!”“今天我非常快乐!”“昨天我特别痛苦!”苦乐本来没有什么固定的,如果不执著痛苦,就不会有真正的痛苦;如果不执著快乐,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但世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用自己的执著把苦乐固定下来,这也是一种迷乱分别。
“怀恨在心焚毁自相续”,对某个人、某件事怀恨在心,是在毁坏自己的心相续。因为别人曾经对自己说过一句什么话、做过一件什么事,就一直耿耿于怀,也是一种迷乱分别念。
如果知道以上六种迷乱都是恶分别念造成的,对改善我们的所作所为有很大的帮助。
我个人认为,《窍诀宝藏论》修得好的人,修行绝对很棒。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真正行持。希望大家一年最少看一遍。如果你在人间还有四十年,看完四十遍对你的相续肯定有很大帮助。
再好的窍诀,如果不经常看,也容易忘失,这是我自己的经验。
遣除迷现大利之六法:于害安忍生起大悲心;
不执为魔视为父母师;于执迷乱修炼无实体;
铲除迷乱根本之自心;一切外缘显现转道用;
不外散乱依止对治力。
“遣除迷现大利之六法”,遣除迷乱、利益极大的六种法。
“于害安忍生起大悲心”,如果有人害你、打你,说你的过失,你不要生嗔恨心,而应该修安忍,生起大悲心。
对一切怨恨的敌人,我们都要修安忍。“像我这么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他居然也敢来打,确实很可怜!”“你打吧,你真的好可怜!”再打一下,“你真的好可怜!”应该这样说。(众笑)
“不执为魔视为父母师”,不要将外面的邪魔执著为魔,而应该当作自己的上师、本尊、父母。
梦中也好,白天也好,都不要觉得有魔干扰。不要这么想。我那天在成都,遇到一个比丘尼。她苦恼了很长时间,到处找上师加持,还是觉得被魔加害。
我说:“你如果总认为‘我存在、我存在’,不但过得痛苦,而且魔真的会来。不如彻底舍弃,把‘我’交给魔。只要对众生有利益,随便魔怎么处理。能不能发这样一个心?”
她是从南京来的,看起来病得很重。听了我的话,她说:“我越生病,越觉得自己笨,心里越痛苦。您的这番话对我帮助很大。我本来还想去朝拜峨眉山,现在决定不去了。就像您说的,所谓的我本来就不存在,病就病、苦就苦吧,即便魔想吃我,也可以!”
把所有的病、所有的魔,都看作上师,看作父母,一定不会有痛苦。断除对我的执著,所有的魔都会消失。
遣除这样的迷乱,确实有极大的利益。
“于执迷乱修炼无实体”,我们应该将所有的迷乱执著,修炼为没有实质的空性法。万事万物都是迷乱显现,本体都是空性的,没有一点实义,必须将它们修成无有实体的法。
“铲除迷乱根本之自心”,自己的心是迷乱的根本,一定要铲除心中的无明执著。一旦将无明铲除,所有的迷乱显现都会消于法界。
“一切外缘显现转道用”,面对各种各样、或好或坏的外缘,不要去执著、盘算,随便它怎么障碍,反正全部转为道用。
当修行具足方便的时候,不要高兴,认为一切都很好;当修行遇到违缘的时候,也不要痛苦,认为一切都完了。麦彭仁波切曾经说过,表面的违缘会变成顺缘,表面的顺缘也会变成违缘。确实如此。有些人表面上过得快乐,最后却破了戒,或遇到其他违缘;有些人表面上痛苦、经常生病,最后却对佛教生起了坚定的信心。这样的例子很多。
所以,不管外面遇到什么样的违缘,都一定要转为道用——转为修道而用。
“不外散乱依止对治力”,我们的心尽量不要向外散乱。只要心不外散,即使遇到贪嗔痴的对境,也能依靠对治的力量,让烦恼当下消失。
危害自心轮回之六法:身心恒受痛苦无安乐;
寻求现世苦恼无离时;自身未得自在无乐事;
远离兴盛无有安乐时;业未尽前遭受轮回苦。
“危害自心轮回之六法”,危害自心的六种轮回法。
“身心恒受痛苦无安乐”,我们流转于轮回,身心恒时饱受痛苦。《中观四百论》的前面部分一直强调,轮回中有很多苦,却没有一点乐。轮回里面确实不会有安乐。
“寻求现世苦恼无离时”,寻求各种各样的现世法,始终不能远离苦恼。忙忙碌碌,追逐现世,今生不可能有离苦的时候。
“自身未得自在无乐事”,自身如果没有得到自在的果位,就不会有真正的安乐。不是遇到这件事情,就是遇到那件事情,或者要么生病,要么烦恼,痛苦一直不断。
“希求兴盛无有安乐时”,如果希求名声远扬、事业广大、生意成功等兴盛之法,那就永远没有安乐的时候。
大城市里的人,天天都在希求安乐,希求兴盛,可有没有得到真正的安乐呢?这一点,我们是有目共睹的。
“业未尽前遭受轮回苦”,业力没有消尽之前,我们会一直遭受轮回的痛苦。
思维一切无用之六法:不入正道所作无用途;
不修善法一切无用途;不行正法长寿无用途;
除正法外饶益无用途;不积二资资具无用途;
未修菩提一切无用途。
“思维一切无用之六法”,思维一切都没用的六种法。
“不入正道所作无用途”,如果没有趋入正道,我们在世间所做的一切,哪怕是当上总统,也都没有什么用。
很早以前,我给一些居士写信,好像用过这句话:“若不皈依佛门,世间的很多东西都没有用。”虽然别人不知道趋入正道的利益,但我们自己是知道的。而且除了入正道,任何所作所为都一无是处。
“不修善法一切无用途”,活着的时候修一点善法,对今生来世都有利,否则你地位再高,名声再大,财富再多,哪怕拥有三十九层的高楼或十几辆豪华轿车,都没有什么用。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修持善法。如果没有,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没有意义。心善之人,不管做什么,都是在行持善法。不善之人,做任何事情只为自己,没有什么用。
“不行正法长寿无用途”,不行持正法,寿命再长也没有用,不如早点死了好——无垢光尊者没这么说。但造恶业的人,确实早点离开人间好。我身边有些造恶业的人,别人祝他长寿,我心里却在想:“他可能死了更好!”
真正行持正法的人,比如某些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对众生有利,可以长寿一点。普通人不造恶业,长寿对自己还是有利的。有些人说:“我早一点死了好!”你如果没有造恶业,最好不要早死,万一下辈子堕为地狱众生,那就可惜了。
“除正法外饶益无用途”,除了正法,其他的饶益都没有用处。
正法方面,对你没有一点饶益,只是经常给你财物,给你地位,给你名声,有没有用呢?没有一点用。但是,世间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却不一样。他们认为正法的饶益没有用,财物名声才是最好的。包括这里的个别修行人,十几年来我一直用正法饶益他,他却一点不在乎。有一天,我给了他一个苹果,他非常开心:“堪布给了我一个苹果,真是个好堪布!”在他心里,苹果才是真正的饶益。
只有正法的饶益,才是真正的饶益。除了正法,其他的饶益都不算什么饶益。你的父母、亲友,可以给你熬一点营养汤、煮一点儿牛羊肉,正法方面一无所知,所以他们的饶益是没什么用的。
顺便说一下,大家到了这里,要继续保持清净的饮食习惯,不要吃肉。这一点很重要。
“不积二资资具无用途”,如果不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在世间积累再多的财产地位、资具受用等,都没有任何用处。懂得为自己积累二资的人,还算可以。否则,即使具足所有的财产、资具,也没有一点用处。
“未修菩提一切无用途”,不修持菩提的人,不管干什么,不管有多忙,都没有什么用。相反,如果发心清净、修持菩提,哪怕你是一个工人,天天在外面抬石头、下苦力,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一丝一毫也不会唐捐。
没有修菩提的发心,即使表面上在行善,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未修菩提一切无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