窍诀宝藏论讲解·第15课
利益损害相杂之六法:依止不生功德之上师;
摄受不入正轨之弟子;不离世间八法而修行;
邪命养活同时利他众;受持无有护心之戒律;
善恶错乱行持密宗法。利害相混乃修法形相。
“利益损害相杂之六法”,既有利益,又有损害,利益和损害相夹杂的六种法。
“依止不生功德之上师”,依止不生功德、不具法相的坏上师,利益和损害是相杂的。
好上师都具足出离心、菩提心等功德。但有些上师,相续中没有一点功德,他给你灌顶、传法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名闻利养。依止这样的上师,既可能带来利益,也可能带来损害。
在汉地,确实存在一些上师——有点不敢说,但还是要说,他们的教言和行为都不如法。跟随这样的上师,会让你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遭受一些损害。他自己不懂佛法,却出于各种不清净的目的给你灌顶和传法,虽然这些行为本身带有佛菩萨的加持,但由于上师不具足法相,可能对你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果导致你生邪见,那损害就更严重了。
不具功德的上师既可能是你产生信心的根源,也可能成为你产生邪见的直接因。从积极的角度看,他们可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从消极的角度看,他们也可能给你造成伤害。所以说,依止不具备功德的上师,利益和损害是相夹杂的。
“摄受不入正轨之弟子”,上师摄受不入正轨的弟子,也是利益与损害相互交织。
给这样的弟子传授佛法,虽然对他们有一定的利益,但因为他们不听话,在私下里搞各种事情,很多行为都不如法,所以对他自己必定造成损害。
不论他们说得有多好听,有神通的上师都知道他们的本性。即便上师没有神通,凭借敏锐的智慧,也能知道他们有没有趋入正轨。即使弟子完全偏离正道,上师给他们传授佛法也有一点利益,毕竟“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但因为经常违逆上师的意愿,必定会积累许多过失。所以说,他们所得到的利益与损害是相混杂的。
“不离世间八法而修行”,修行人若不摒弃名闻利养以及苦乐、得失、称讥、毁誉等世间八法,其结果同样是利益与损害相交织。
在《山法宝鬘论》中,阿底峡尊者告诉仲敦巴:若以追求世间八法的心态来修行,即生最多获得世间八法的满足,来世必定堕入地狱、饿鬼、旁生等恶趣。衮巴瓦格西亦有类似的教诲。
修行不离世间八法,比如为了名声、利益、财富等目的而修持佛法,可能会得到现世的利益,但也会感受来世的痛苦,因此是利益与损害相混杂的。
我曾经有过一段经历,现在想起来都很后悔。那时我刚到学院,条件十分差,几乎一无所有。由于我在藏文文法方面比较懂,心里便生起一个念头:“如果给大家教一下藏文文法,或许能得到一些钱。”当时在学院,每次讲法结束后,大家都会向传法的上师做一些供养。
于是,我便四处宣扬自己有怎样的文法传承。许多人听了以后,都希望我能教一下大家。我教完之后,收到了几根哈达和大约十元钱。我非常高兴,觉得目的达到了。
因为当初传授文法并不是为了利益他人,而是自己想得一点钱,所以到现在都还在后悔。当时,一方面为条件所迫,一方面也不懂以世间八法的心态给别人传法有过失,我自己想的是:“反正我已经传了法,应该还算可以。”那十元钱对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能解决很多问题。
虽然这样的传授也有利益——他们得法后如理修持,肯定能获得功德,但由于自己没有远离世间法,非常可怕。因此,可以说是利益与损害相互交织。
“邪命养活同时利他众”,依靠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包括五种邪命养活自己,同时也在为他人带来利益。这种情况也是利益和损害相混杂,不能简单评断。
邪命养活会带来一定的损害,但同时,利益他众又能积累一定的功德,所以事情是好是坏,一下子说不清楚。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他们的行为既有功德又有过失,很难用一两句话下结论。
“受持无有护心之戒律”,有些人受了比丘戒、比丘尼戒或沙弥戒,却并没有真正想护持戒律的心,也是利益和损害相互夹杂。
有些人受戒好像只是出于好奇,听说哪里在传授三坛大戒,就想去参与一下。至于受戒后,要在出离心的摄持下好好守持戒律,自己却并没有这样的打算。他们只是草率地受戒,然后得个戒牒,觉得“这样很好”。
受戒本身有一定利益,但没有守护戒律的心,又存在一定过失,因此也是利益和损害相夹杂。
“善恶错乱行持密宗法”,在修持密法时,如果善行与恶行相互错乱,一方面行持密法有很大的功德,另一方面,善恶不分,不重视因果,甚至诽谤因果,又会带来极大的过失,因此也是利益与损害相互混杂的一种法。
“利害相混乃修法形相”,在修行中将利益与损害相互混杂的人,只是在做表面的修行,因此并不如法。形式上的修持,不可能具备修行的真正内涵。
依止不生功德的上师、摄受不入正轨的弟子、以世间八法的心态修行等,都是不合理的。比如,表面上依止很多上师,如果上师本身不具备功德,依止再多也生不起真正的信心,所谓的依止只能是形相上的;表面上摄受很多弟子,如果他们的行为全都不如法、不入正轨,所谓的摄受也没什么意义。
以上六种表面行为或利益与损害混杂的修行,都是我们应该舍弃的。
坚定稳固如钉之六法:作害怨敌愈伏愈多故,
坚定调伏我执为要诀;种种欲妙愈享愈增贪,
坚定强制断贪为要诀;闲言碎语愈说愈多故,
坚定禁语独处为要诀;二取妄念愈思愈多故,
坚定自然安住为要诀;紧缚自心愈紧愈多故,
稳固自心放松为要诀;世间杂事愈做愈多故,
自心直定自住为要诀。具足此等灭除希忧执。
“坚定稳固如钉之六法”,修行应该像钉子一样,一旦钉入便十分坚定、稳固,这样的法一共有六种。
米拉日巴在他的道歌中说:“我的后背被大圆满的钉子牢牢钉住,我的前胸被大手印的钉子紧紧钉住,因此我的口中不得不吐出窍诀的鲜血。”意思是他修大圆满和大手印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我觉得说得很好。被两根钉子钉住后背和前胸,不得不从口中吐露出教言的鲜血,所以修行的钉子非常厉害。
“作害怨敌愈伏愈多故,坚定调伏我执为要诀”,越压伏伤害我们的怨敌,他们反而会越多,因此应该坚定地断除或调伏自己的我执。我执一旦断除,所谓的怨敌当下就会消失无踪。
确实如此吧?如果因为自己看不惯,就天天降伏,看不惯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那样肯定不行。如果调伏了自心,我执彻底消除——我都不存在了,哪里还有什么怨敌呢?不会有的。
遇到怨敌,只要观想“所谓的我根本不存在,他想怎么害就怎么害吧”,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种种欲妙愈享愈增贪,坚定强制断贪为要诀”,世间的各种欲妙,越享受越增长贪心,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强制自己断除贪心。
享受欲乐只会让贪心愈演愈烈,只有断除贪心,才能超然物外,不被困扰。这可以说是最宝贵的教言、最精要的窍诀。
“闲言碎语愈说愈多故,坚定禁语独处为要诀”,闲言碎语只会越说越多,因此,我们应该坚定地禁语,独自安住。
修行人禁语很好,跟任何人都不说话。有些人禁语,只在其他人面前保持沉默,与自己亲近的人则随意交谈,这样不太好。现在禁语的人比较多,我对此表示感谢。禁语确实很好,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里男众女众共同发心的地方不多,只有商店和医院有这种情况。希望你们注意一下自己的语言,不要整天大声说笑。在学院这样的寂静地,是不应该大声喧哗的。但是,有些人说话的声音非常大,有时候我过来,根本不用走到门口,很远很远就听到你们在喧闹。等我走进来,你们又马上禁语,成了“寂静的圣地”。有人来的时候突然安静,没人时却吵翻天,这样不是很好,说明有问题。
发心的时候完全禁语不现实——这样做任何事情都不方便,但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也不太好。
以前有些出家人,很喜欢跟别人开玩笑,现在不少年轻人也是这样,见到人就要逗一下乐。今天开一个玩笑,明天开两个玩笑,慢慢养成习惯、不断发展,最后不可收拾、彻底完蛋。
希望大家都能保持正知正念。尤其在人多的地方,开玩笑要适度,不要总是笑嘻嘻的。虽然成天愁眉苦脸没必要,但一天到晚讲笑话也不好。有时间多念咒语、多看书。发心的时候最好拿一本经书,有空闲就读一读。不要一直傻乎乎的,有事没事盯着别人看。
在大城市里,许多人在忙完工作之后,也不忘翻阅书籍。我认识不少这样的人,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学院的学习,但却一边与不信佛的人一起工作,一边私下阅读佛教书籍,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不要认为发心的时候,就不用看法本了。外面很多上班族,不敢在领导或同事面前看法本,自己就偷偷地看。他们给《大圆满前行》包上普通的书皮,别人问他在看什么,他就说“在看打仗的故事”。别人一看书皮:“哦,在看这样的故事啊!主要讲什么?”
在外面,很多人为了好好看书、修行、念咒语,不得不骗领导、骗家人。而这里没有任何人反对,大家更应该行持善法。希望所有的发心人员,发心的时候都能带上法本。有事情就好好做,没事的时候就多看书、多念咒。行持善法不能间断。
不要一提发心,就把闻思全部放下。忙起来肯定没时间,但不忙的时候还是要认真看书、认真念咒。我自己如果不珍惜时间,很多书可能都翻译不出来。希望你们也能珍惜时间,该读的书要读,该念的咒也要念。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
总的来说,闲话是越聊越多。两个人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聊到深夜两三点还意犹未尽。第二天又有新的话题,继续聊……因此,修行人保持禁语和独处非常重要。
“二取妄念愈思愈多故,坚定自然安住为要诀”,我们越思维,能所二取的分别念越多,所以不要胡思乱想,而应该自然安住。这是大圆满方面的教言,我不广说。
“紧缚自心愈紧愈多故,稳固自心放松为要诀”,对自己的心束缚得越紧,分别念越多,因此应该稳固自心,自然放松。
有些人说:“不能有分别念,要把它们全部控制住!”结果越控制,分别念越多,越胡思乱想。这时应该稳固自己的心,放松下来。
这个也不用讲太广,点到为止即可。反正有因缘的人一看就懂,没有因缘的人讲一百遍也不一定明白。大家能从字面上解释就可以了。
“世间杂事愈做愈多故,自心直定自住为要诀”,世间杂事没完没了,越做越多,我们的心应该直定、自住——让心自然安住,观其本面,这是一切要诀的重点。
这些教言都比较深。
“具足此等灭除希忧执”,如果能做到以上要诀,就能灭除希望和担忧等一切执著。
人总是活在希望和担忧的网中,整天想着“我期望未来如何”“我害怕将来怎样”,对自我的希忧特别严重,一直没法摆脱。但如果能具足上面的要诀,对未来就不会有什么希望,对现在也没什么疑惑或担忧。
法融自心验相之六法:知妙欲魔不贪轮回相;
所作利众蒙受加持相;觉性自在获胜成就相;
不随他转生起正见相;想见上师具有敬信相;
舍弃今生已得法利相。具此六相乃为真正士。
“法融自心验相之六法”,法融入自己的心,会获得六种验相。
“知妙欲魔不贪轮回相”,知道外界的五种欲乐是魔,不再对轮回生起贪恋,从而脱离轮回的束缚。
认识到五种欲乐像魔一样引诱众生,是不贪轮回的相。
“所作利众蒙受加持相”,所作所为——不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能利益众生,说明已经得到上师和诸佛菩萨的加持。这是蒙受加持的相。
“觉性自在获胜成就相”,获得殊胜的成就会有什么相呢?觉性得到自在。当你修大圆满,所证悟的觉性已经自在、稳固,任何外境都无法动摇你,就说明获得了成就。
觉性自在是获得成就的相,所作利益众生是得到加持的相,知道欲妙是魔则是不贪轮回的相,应该是这样解释。
“不随他转生起正见相”,见解不被他人所转,是生起正见的相。
今天有人赞叹这个法门,你就赶紧去修;明天有人称赞那位上师,你就立即追随,说明还没有生起真正的正见。真正生起正见的人,是不会随波逐流、为人所转的。
在我们这里,有些人对中观和大圆满的见解、对上师的信心已经坚定不移,无论外界如何评说,他们都不会动摇,这就是生起正见的相。然而,也有些人像墙头草一样,风从西边吹,它就往东边摇;风从东边吹,它就往西边倒,说明见解还不稳固。
“想见上师具有敬信相”,经常渴望见到上师,说明对上师怀有恭敬心与信心,是具有敬信心的相。
前些天有人来我家里,被我骂了一顿:“你每天都拿朵花来这儿干什么?”可能他这么做,是出于对上师的恭敬吧?无垢光尊者说,天天想见上师是具有信心和恭敬的相。看来我不该骂他。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新来或只待几天的人,如果想见上师,因为机会不多,可以特别开许一下。而学院常住的人,天天都在听上师传法,一天到晚什么事都没有,却今天拿个馒头过来,明天拿个什么——开玩笑,不说了,不然很多人不高兴。实际上,并没有人给我供养馒头。也是因为这样,我才拿馒头举例。否则,我随便说个大家供养过的东西,有人听了会不舒服:“上师又批评我了!”这样不是很好。
你们想见上师,说明有信心,很好。不管想见的是法王,还是其他上师,都是有信心的相。
昨天有些人说:“堪布,您很有能力呀,很多人都有机会见您——但却见不到其他上师。您应该专门安排一个客厅,让大家见见其他上师!”我说:“这件事我没有办法。想见其他上师,你们自己找地方。我也是自己安排的,没有找过人帮忙。”
不管怎么样,想见上师非常好,说明对上师有信心、心里恭敬上师。有些人从来不想上师,甚至看见上师就生气,这样不太好。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担心某些人,不知道他们还在不在学院。后来看了名单,才知道他们都在:“原来没生病,还活着!”特别惊讶。这些人不知道是因为没有恭敬心,因为害怕,还是因为修其他的法,反正跟消失了一样,好像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他们也从来没有见过我——以后也不用特意来见我。
有时候我会想:“这些人到底在人间,还是在其他刹土?”昨天让人把名单写出来,结果“重新认识”了很多人:原来这个是来学院听法的,那个是来学院看书的——有些人在登记表上说,自己一直在看书,我们讲《贤愚经》的时候他也在看书。不知道是不是在看《大圆满前行》。很难说。
昨天只是大概地统计了一下。也可以吧。
“舍弃今生已得法利相”,修行人如果舍弃了今世,说明得到了佛法的利益。
佛法有没有融入相续,自己有没有得到法利,关键看是否舍弃今生。得到法利的人,对今生不会太执著。他们懂得今生的名闻利养、财富地位都没有意义,唯一有用的是学修佛法。如果对今世非常执著,说明还没有得到佛法的利益。
你们都反观一下,看自己有没有得到法利。如果来到学院,对今生的贪执不断减少,甚至彻底断除,说明得到法利益了。
“具此六相乃为真正士”,如果具足以上六种相,就是真正的大修行人,值得我们尊敬。
宣说所需不惧之六法:实修深义不惧恶念敌;
观心性义不惧八法敌;修炼法身不惧二取敌;
无基道用不惧二障敌;实修大乐不惧痛苦敌;
实修本体不惧希忧敌。具足此等而行成大事。
“宣说所需不惧之六法”,宣说不需要畏惧的六种法。
“实修深义不惧恶念敌”,如果实修甚深的法义,便不会惧怕恶念的怨敌。
相反,若是没有实修甚深义,会特别害怕分别妄念。尤其只学了一点显宗的教义,觉得起心动念没法控制,非常担忧。但如果修了大圆满的甚深法要,知道妄念全部是法身智慧,根本不会惧怕妄念的敌人。
“观心性义不惧八法敌”,如果将所作所为都观为心性的本义,就不会惧怕世间八法的敌人。
当然,只观一天两天肯定不行,必须经常观自己的心性,才不会被世间八法毁坏。
“修炼法身不惧二取敌”,修炼法身,即修炼一切诸法都是法身的游舞,大圆满有很多这样的修法。经常修炼法身的人,不会惧怕能取所取的二取怨敌。
“无基道用不惧二障敌”,无基道用,是指将诸法本来空性的甚深义,以无基无根的方式加以道用。能够“无基道用”的人,是不会惧怕烦恼障和所知障这两个怨敌的。
“实修大乐不惧痛苦敌”,如果实修无上密法的大乐智慧,就不会惧怕各种各样的痛苦怨敌。
“实修本体不惧希忧敌”,实修无有任何所求和所得的诸法本体,世间的种种希忧都不会惧怕。
“具足此等而行成大事”,如是行持以上六法,能成办极大的成就和事业。
趋入正法取舍之六法:不依正知行为不如法;
不舍随顺行善不正规;不依要诀不生暖觉受;
时机未到不能利他众;不具威力不能遣违缘;
智悲脱离即生不成佛。是故依要行善极重要。
“趋入正法取舍之六法”,趋入正法应当取舍的六种法。
“不依正知行为不如法”,我们经常要依靠正知,否则行为会不如法。
大家都知道,正知是观察三门的心所,比如“我今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想了什么?有没有到处乱跑?”如果没有正知,我们的行为就会偏离正轨。
无垢光尊者的话很有道理。我们应该随时依靠正知,观察自己的三门:“我是不是在胡说八道?我是不是在造恶业?”就像我刚才说错了话,马上就意识到并进行了忏悔。你们看,我是一个依靠正知的人——行为肯定如法,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境界”。(众笑)
“不舍随顺行善不正规”,如果不舍弃随顺世间的行为,善行就无法步入正轨。
有些人身边有许多需要随顺的人或事,比如家人、工作、同事、恶友,等等。如果不舍弃这些随顺的行为,自己的善行永远不可能步入正轨。就像博朵瓦说的那样:“他人不悦,正合我意。”当我们修行时,如果世间人不理解或不高兴,反而是好事——正合我的心意。如果总是试图让他们高兴,一直随顺他们、迎合他们,我们永远无法修行。
当修行会遇到家庭、单位或周围人的反对,这其实是好事——这样他们就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多干扰。否则,一直随顺他们,没完没了,自己到死都没有修行的自由。所以,不放弃迎合世俗的行为,我们的善行很难符合正规。
要想让善行步入正轨,我们必须放下世俗的束缚。真正的修行人应该随顺的是上师,而不是世间人。世间人肯定不理解我们,这很正常,因为我们的行为和他们不同,我们追求的是出世间修行,而他们渴望的是世俗生活。他们天天搞毫无意义的世间法,所以不理解我们——我们也不要理解他们。即使他们不听我们的劝告,也没关系。反正,我们不能随顺他们的世间生活。
修行人不应该总是随顺自己的亲戚朋友,要不然修行真的很难成功。如果你们有《山法宝鬘论》的法本,可以慢慢读。里面讲的修行人应该做的事情,和《窍诀宝藏论》差不多,不过也有一些不同的教言。
在《窍诀宝藏论》里,我们每天都能学到很多教言。听说你们很多人都在背诵,这真的很好。哪怕将来忘记了,留在心底的印象也肯定很深。
我自己以前背过《入中论》和《量理宝藏论》。当时背诵的场景,包括我在院子里是怎么背的,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因为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在上面,所以肯定忘不了。就算具体的词句忘记了,内容还是会时不时浮现在脑海里。如果不背诵,即使当时听得很清楚,但最后可能一点印象都没有。
有时候就是这样。背诵的时候,每句话都花了很多时间,所以不容易忘。背过《窍诀宝藏论》的道友,前面学过的内容应该都还记得,而没有背诵的人可能已经模糊了。当时觉得“这个真好,这个真好”,但过段时间不看就会想不起来。所以,大家最好能背诵,哪怕不能全部背,也要背几个重要的偈子。每天记住一个偈子,养成习惯,非常好。
“不依要诀不生暖觉受”,不依靠传承上师的要诀,不可能获得证悟的暖相和觉受。没有上师的窍诀,所谓的证相根本无从谈起。
“时机未到不能利他众”,利益众生,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如果时机未到,自己不具备相应的功德,想要帮助他人会比较困难。
记得我生日那天,有些人剃度出家了。第二天,有个人就来跟我说:“我现在要去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我回答他:“你现在连戒都没受,对沙弥十戒都不清楚——只是头发剪短了,和之前没什么两样。还是先学点东西,以后再去吧!”
我当时没有发火,说话比较温和,但心里却在想:“这个人到底在想什么?连《大圆满前行》和《佛子行》等基础法都不懂,就要去度什么众生!”
如果时机不成熟,不要轻易去利益众生。否则,你想度化众生,最后却被众生“度化”了,最后不得不还俗,入于他们的行列。
“不具威力不能遣违缘”,自己没有一定的威力,是不可能遣除障碍和违缘的。
仅仅依靠念诵降魔咒,并不能让所有的魔障消失。要想遣除魔障,还需要具备慈悲和智慧的威力。如果自己不具威力,念咒语遣除不了魔障,就认为“念咒没用,以后再不念了”,肯定是不对的。
消除违缘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具足大悲与智慧的威力,是否具足观察、运用以及转化缘起的力量等。威力不足的人是很难遣除违缘的。但即便如此,也不必过于担忧。这个问题后面会有广说。
“智悲脱离即生不成佛”,大悲心和空性慧如果相互脱离,即生不可能成就佛果。成佛的根本因是智悲双运,这个很重要。
“是故依要行善极重要”,就像开门需要钥匙,修持善法也需要要诀,否则不可能趋入正法。上面的教言都是要诀,依靠这些要诀修行非常重要。
遗憾的是,现在行善的人虽然多,但真正能够以要诀摄持的却很少。有时我会想:“无垢光尊者为我们传授了这么多宝贵的要诀,对我们真是恩重如山。没有这些要诀的指引,我们身穿出家人的衣服,相续可能还不如普通的在家人。”
真的,我特别感激无垢光尊者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教言宝典。
断除恶劣之想六种法:上师视为凡夫离加持;
道友视为怨敌毁誓言;自高自大远离正法道;
贩卖教言邪命而养活;不修本尊舍弃正法道;
行法寻财远离解脱道。离六恶想而修极重要。
“断除恶劣之想六种法”,修行人应该断除以下六种恶劣思想。
“上师视为凡夫离加持”,如果把上师看作普通人,认为他和自己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自己,那你在上师面前肯定得不到加持。
对任何一位上师,我们都应当视为真佛。虽然平时这样观想有点难,但乔美仁波切和噶玛巴都说过,在上师灌顶和传法时,十方诸佛都会融入上师的身体,这时对上师起恭敬心,功德非常大。
如果平时做不到视师如佛,至少上师讲法的时候应该这样观想——因为诸佛菩萨都融入了上师的身体。讲经结束后,诸佛菩萨回到他们的“住处或闭关房”,这时候上师又成了普通人。这样想也可以。
觉得上师不如自己,肯定得不到加持。虽然上师有很多意传和言传的加持,但你如果得不到,修行也就不可能圆满,会遇到很多障碍。
很多人都喜欢请求上师:“上师,请您给我加持一下!”“您能用手里的棒子敲我一下吗?”“您能拉拉我的耳朵吗?”“我能喝一口您碗里的水吗?”其实,上师敲你脑袋、拉你耳朵、给你喝碗里的水,你都不一定能得到加持。你从内心将上师看作佛,才能得到真正的加持。
实际上,将上师视为佛,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老妇人把狗牙当作佛牙供奉,最后都得到了加持,何况上师本身就有如来藏?所以,我有时会想:“把上师看作佛并不难。上师肯定有如来藏——虽然我看不见,但上师一定是佛!”
将包括上师在内的所有众生都视为佛,非常有意义。如果把上师当作凡夫,得不到任何加持。
“道友视为怨敌毁誓言”,把金刚道友当作怨恨的敌人,不愿与之相见,会失坏自己的金刚誓言,修行同样得不到成就。
希望你们和金刚道友和睦相处,不要发生争吵和冲突。大家相聚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相互怨恨、说坏话、指责,没有太大的意义,将来自己肯定后悔。应当将道友视为菩提道上真正的友伴,而不是敌对的仇敌。
“自高自大远离正法道”,自视过高、自高自大,会偏离正法之道。
内心充满傲慢的人,不愿意增上功德,连《大圆满前行》也不愿翻阅,认为看过一遍就够了,所以无法获得任何进步。像如来芽尊者和华智仁波切这样的大成就者,都学了二十多遍大圆满的前行法,我们的智慧不会超过他们吧?他们都没有说“我看过一遍,已经够了”,我们有什么资格说这样的话?
或许有些人的智慧已经超越他们,只是外表看不出来——你们这些大德的智慧可能确实很高!前些天统计的时候,那些没有阅读《大圆满前行》的人,我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我认识的那几个,平时给人的感觉都比较傲慢。
不管怎样,那些傲慢的人,虽然我认不全,但我却清楚记得你们的名字。本来,我对很多人的名字都记不清,但由于你们没有看《大圆满前行》,已经被我记在心里了,随时随地都能想起来。所以,你们下来最好认真地看一看。
“贩卖教言邪命而养活”,贩卖教言是一种邪命养活,过失非常大。
藏传佛教的很多书里都说,贩卖法器和法本来养活自己,果报很严重。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流通法本应该是有功德的,但如果出售教言——现在出售教言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的书哪里都在卖,一方面可以算是广泛弘扬,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种邪命养活。
将教言当作商品出售,确实是一种不正当的生活方式。
“不修本尊舍弃正法道”,这句话与藏文原意有点出入,但找不到更合适的词语,暂时就这样吧。不修本尊,或者希望本尊只遣除自己的违缘,都是远离正法道的。
如果修持本尊、成就本尊不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只是为了遣除自己的违缘,或者完全不修本尊,这样的人已经舍弃了正法之道。
“行法寻财远离解脱道”,依靠佛法来寻求财富,会远离解脱道。
“离六恶想而修极重要”,修行应该远离上面六种恶想,否则不可能成功。这一点非常重要。
忘失解脱正道之六法:散于外境忘失敬信心;
忙碌温饱忘失三宝尊;性恶急躁忘失密誓言;
盲目无知忘失轮回苦;爱财谋利忘失行善法;
起嗔毒心忘失菩提心;放荡不羁忘失恶趣苦。
具此六法长久漂轮回。
“忘失解脱正道之六法”,如果忘失通往解脱的正道,解脱便无从谈起。对于修行人而言,坚守解脱正道至关重要。在修行过程中,有六种情况会导致我们偏离正道。
“散于外境忘失敬信心”,如果我们东奔西跑,天天散乱,不是去色达,就是到炉霍,或者在各个城市间来回奔波,对三宝的敬信心肯定没法护持。
我自己也是这样。从学院坐车到成都,敬信心一点儿也生不起来。心里乱糟糟的,有时候被外面的风景吸引,有时候又散在周围的人和事上,一直静不下来。每次出去前,我都会感叹:“路上又要浪费时间了!连念一个《系解脱》都困难!”
心如果散于外境,一定会忘失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和恭敬心。
“忙碌温饱忘失三宝尊”,修行人如果像社会上的人那样,整天为自己的生活忙忙碌碌,一定会忘记对三宝的恭敬、供养和随念。
很多人在学院很精进,一回去就变了。去年有个人说:“十年前,我在这里特别精进。可是今年再来,五十万加行还没有修完。”可以说是忙碌温饱忘失正道的典型。但他自己却到处发E-mail,向人炫耀:“你知道吗?我就是《智海浪花》里面的第四十几个人!”但你也是十年都没修完加行的人,有什么了不起的?
“性恶急躁忘失密誓言”,性格恶劣或特别急躁的人,很容易在情绪波动时忘失密宗誓言。
我们一旦生起嗔恨心,或贪欲突然涌现,或是与金刚道友发生争执、冲突,瞬间便会忘掉所有的誓言。那天,慈诚罗珠堪布跟派出所的人说:“你们不要打人,不然嗔恨心生起来很难控制。”确实如此。当人心中充满嗔恨时,往往会忘记一切。共产党员可能忘记党的教育,佛教徒可能忘记佛陀的教言,就像我跟王部长吵架一样。那天在县上,大家都看着我俩争吵。吵完以后,我们关系依然很好,他特别关心我,我也特别关心他。但在吵架的当下,我俩都忘了自己的誓言——他忘了共产党的誓言,我忘了密宗金刚乘的誓言。
“盲目无知忘失轮回苦”,缺乏洞察力和智慧的愚昧无知者,往往会遗忘轮回的痛苦本质。
以前的朗日塘巴、金厄瓦格西等大智者,整天都在观轮回的痛苦。而极度盲目和愚昧的人,却整日沉溺于琐碎和杂乱的各种事务,从来不思维轮回的痛苦。
“爱财谋利忘失行善法”,修行人如果终日沉迷于积累财富或追求利润,往往会忽略行善的重要性,甚至完全忘记行善。
很多搞生意的人就是这样的吧?外面那些老板,每天不是忙这个项目,就是忙那个计划:“再等十几年,我一定好好行善!”然而,像他们那样不断地忙碌,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行善呢?
“起嗔毒心忘失菩提心”,当心中生起恶意和嗔恨时,一定会忘失菩提心。
本来,我们应该将所有众生都观为自己的父母,可一旦生起嗔恨心,根本不可能这样观。去年在某个地方,两个修行人因为争执,相互动刀,据说其中一位不幸丧生。尽管他们受过大乘菩萨戒,但在嗔恨心的驱使下,所有的戒律和菩提心都被抛诸脑后了。
“放荡不羁忘失恶趣苦”,如果我们失去正知正念,放纵自己,肯定不会观想恶趣的痛苦——“哎呀,我又忘了!”
“具此六法长久漂轮回”,有些人说:“我记性一点都不好,什么事情都容易忘!”琐事忘了不要紧,但如果把密宗誓言、行持善法、菩提心等忘了,一定会感受极大的痛苦,长久漂泊在轮回当中。
激励自己教言之六法:正士传家之宝即修行,
切莫懈怠拖延修正法;妄念乃为焚烧智慧因,
莫视执著所缘为殊胜;痛苦逆缘激励行善法,
切莫忧伤呻吟而断之;显现五毒乃为智密道,
见敌害己切莫生反感;种种违缘乃是成就兆,
切莫怀有恶意生嗔心;轮回显现乃是佛净刹,
莫执迷现二取为实有。
“激励自己教言之六法”,能够激励自己的六种教言。
“正士传家之宝即修行,切莫懈怠拖延修正法”,历代高僧大德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即是修行的法宝,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千万不能懈怠懒惰、拖延修法。
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等传承上师留下来的珍贵教法,是我们修行人的传家宝。如今有幸遇到,千万不要拖延修法。“今天不修,等明天;明天不修,等后天”,这样一拖再拖,“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修行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把握当下,全力以赴,精进修行。修行人真正的传家宝,就是修行、修行!
“妄念乃为焚烧智慧因,莫视执著所缘为殊胜”,这句话与前面的表达有所不同。前句说,妄念其实是点燃智慧的因,能激发智慧、增上智慧。后句“莫视执著所缘为殊胜”,跟前句不是很好衔接。藏文中也是这样的。
我两种解释都讲一下吧。第一种:妄念是焚烧智慧的因,所以我们不要将外缘执著为殊胜。修行人一定要断除对外缘的执著。第二种:所谓的妄念,实际上是点燃智慧的因,所以当我们执著外缘时,应该了知它的本体。好像有这样的意思。这样跟下面的意义容易衔接。
“痛苦逆缘激励行善法,切莫忧伤呻吟而断之”,所有的痛苦与违缘都是激励我们修习善法的因,因此,千万不要忧伤、呻吟而加以断除。
今天遇到违缘了,“怎么办?怎样才能断除?”然后急忙念经、求加持。真正的修行人不应该这样。我们遭遇的所有痛苦和违缘,都是引导自己行持善法的因缘,不要想着断除。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
很多修行人遇到违缘和痛苦会感到无助、绝望。《窍诀宝藏论》却认为,遇到病缘和违缘时,应该心生欢喜。你们是不是这样的?遇到违缘和痛苦时,能不能做到心生欢喜?
反正我做不到。我经常是这样想的:“哎呦,一切都完了!”“哎呀,今天又遇到一个违缘!”“唉,今天身体又痛了!”所以当我看到这些教言时,心里很受启发。那天在厦门,这句教言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当时特别痛。
你们也要这样。我们赖以修行的这个肉身,要想完全没有违缘和病痛是不可能的。当违缘和痛苦到来时,不要忘了告诉自己:“不要忧伤,不要痛苦,不要想办法断除!”这一点非常重要。
“显现五毒乃为智密道,见敌害己切莫生反感”,当贪嗔痴等五毒烦恼显现时,我们如果能认识它们的本性,它们就会转化为智慧的密道。所以,当我们遭受怨敌的种种损害,甚至面临被杀的灾难,也不要心生反感。
无论什么样的众生,无论他们怎样伤害自己,我们都要尽力发广大的悲心。这也是生起智慧的因。
“种种违缘乃是成就兆,切莫怀有恶意生嗔心”,表面上遭遇种种违缘——比如学院去年经历的种种困难,实际上却可能是修行成就的相兆,因此千万不要怀有恶意或嗔恨心。
确实如此。我今天还在想:“如果没有经历这样的违缘,大家对世间八法的执念可能还很炽盛。现在,学院上上下下都跟噶当派的修行人一样,个个都比较低调!”
有时,逆境的出现确实是修行成就的相兆,因此我们不应心怀恶意或嗔恨。“这是个恶人!”“那些坏人整天待在这里,究竟想干什么?”不要这样想,这些违缘都是成就修行的方便。
即使金刚道友或其他人天天害我们,天天给我们制造违缘,我们也不要心生嗔恨。嗔恨心对修行非常不利。诸佛菩萨可以方便示现,我们最好保持平和的心态。
“轮回显现乃是佛净刹,莫执迷现二取为实有”,所有的轮回显现都是清净的佛刹,不要将迷乱的二取执著为实有。
《大幻化网·光明藏论》中引用了一个公案:梵天告诉舍利子,释迦牟尼佛的刹土全部都是清净的。《圆觉经》中也说,净土和恶趣众生没有什么差别。因此,我们应该将轮回显现全部观为清净,与莲花生大士的刹土或极乐刹土没有任何差别,不要观为迷乱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