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返家乡
札嘎仁波切·造论
索达吉堪布·翻译
这部山法宝鬘论是居于静处的所有修行者最为需要的殊胜教言。
顶礼上师圣者观世音菩萨!
身之每一毛孔圆满无数佛刹土,
随众根基胜劣现示百万之化身,
尔后刹那亦不懈怠精勤利有情,
敬礼大悲至尊观音祈求慈摄受。
宛若螺山之身体,披黄袈裟着法衣,
莲经宝剑庄严者,顶礼法王宗喀巴。
依大悲索紧系诸有情,依靠智慧无碍知三世,
依靠威力摧毁众生惑,恩师罗丹秋佩前顶礼。
三界无余诸有情,遭受难忍苦刃逼,
救离折磨唯一法,即修殊胜菩提心。
彼之根本稳固出离心,彼依舍弃今生圆满事,
如是抛弃今世实修法,当以窍诀方式而赐予。
莫想此为我造而轻视,莫以边执嫉妒魔扰心,
莫想无有必要而舍弃,视为利益后世胜教言。
在此,为依赖于我修持妙法的诸位弟子开示一些平时应当付诸于实际行动中的道理。
大善知识博朵瓦在教言中曾经说过:“抛弃故乡、远离亲友、断除愦闹、如理作意之人离解脱不远了。”如果观察这其中的含义,就会明白他的意思无非是说我们依止静处的人,如果只是关注着家乡的亲友怨敌,心生贪嗔而虚度人生,那么自己虽然形象上是出家人,实际上与那些在家男女无有任何差别。如今依靠上师善知识们的大恩大德,使我们有背井离乡在这样幽静山中修行的机会,真是很有善缘,应当生起无比的欢喜心。
如是我们有幸获得了居于静处的好缘分,正像世尊所说的:“脱离家庭而出家。”说明自己已经从第一个故乡的家庭中解脱出来了,从此以后父母亲友也就再没有机会对自己求法制造违缘了,所以说很有善缘。之后如果是住在众人群集、过于稠密的寺院中,这里也就成了第二个家,那也很难与家乡彻底断绝关系,因为自己从无始以来对父母亲友贪恋的习气已是根深蒂固,乡亲们来到自己的跟前,于是愦闹散乱以及贪欲嗔恨的大门便敞开,也就情不自禁地重视起父老乡亲们的苦乐来。以此外缘,自己便坐卧不宁,待不下去,贸然回到故乡,也就不得不挑起家乡农牧工商以及伏怨护亲的沉重担子,如此一来便在自相续中积累下许多违背正法的罪业,结果必然导致后世堕入恶趣。因此,我们心里应当这样思量:我现在要离开寺庙这个小家,前去与家乡无有任何来往更为神圣的寂静处,在那里不需要背负家乡的包袱,独自一人专心致志地勤修正法,能够有幸在这样的静处安住实在是很有善缘。
当今大多数住山的修行人煞有介事地说“为了便于化缘维生”,于是就住在靠近家乡的一座山里,竟然还大言不惭地说我住在寂静处,并心怀我慢,洋洋自得,这种现象极为普遍。仅仅住在这样的山间根本算不上是寂静处。所谓的寂静山必须远离对家乡亲友的贪爱以及对敌人的嗔恨,才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寂静。倘若住在自己家乡的旁边,就会常常耳闻目睹家乡的苦乐,与此同时,自相续中贪嗔痴三毒便会不由自主地增盛。由此你所住的地方怎么算得上是寂静处呢?自己能有机会住在全然听不到家乡甘苦好坏话的静处,的确很有缘分,并且心里应当立下这样的坚定誓言:我住在此清幽静谧之处,从今以后决不返回家乡。如果乡亲们对自己有信心而提供衣食,则欣然接受;倘若不提供,则向素不相识的人们化缘维生,经历些苦行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