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第36课
2022年7月21日
在《楞严经》中,佛陀分析完五蕴、六入、十二处和十八界后,阿难尊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佛陀曾在许多经典中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而如今却说“诸法非因缘生、非自然性”,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此,佛陀回答道,因缘生仅是在不做胜义观察时宣说的世俗假立法;而从第一义谛的视角来看,因缘生和自然性都是不存在的。
如果因缘生不成立,如何解释世俗的种种现象呢?实际上,四大和合的因缘生确实有其成立的前提和理由;而非因缘生、非自然性也有其成立的场合和道理。在世间的名言中,万法确实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的,但当我们深入观察胜义谛时,就会发现所谓的因缘和合实际上并不成立。对地、水、火、风、空、见、识等七大进行分析,都能揭示出万法无实的真相。接下来,我们将逐一阐述这些内容。
「显火大虚妄」
上节课我们已经抉择了地大,今天继续分析火大:
| 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佛陀告诉阿难:“火性本来无我,寄存于生火的因缘中。你看城中还未吃饭的人家在将要烧饭时,手里拿着铜镜在阳光下取火。”
火大的本性是无我,“无我”在藏文本中译为“无体”。火大没有本体和自性,完全依赖于因缘而产生。经云:“诸法从缘生,自无有定性”,诸法是因缘所生,所以没有决定的自性。
依缘而生的火没有真实的体性,对此怎么理解呢?比如,你看到城中的一户人家,在准备做饭之前必须先生火,而生火则需要“手执阳燧”。“阳燧”指火镜,类似于现代的放大镜。我小时候曾将玻璃瓶的底部切下来置于阳光下,在聚焦处放上干牛粪,过一会就会冒出火来。与此类似,当铜镜和阳光这两个因缘具足时,火焰便会在艾草上出现,这就是一种因缘和合的现象。
只要是因缘所生的法,此法就没有独立的自性,因为一旦因缘不具足,这个法就不存在了。有一次我想煮面条,但煤气炉怎么也打不着,于是决定用电炉来做,结果却发现找不到面条。因为有人担心老鼠偷吃,把所有的食物都锁在了箱子里。那时,既没有火,也没有面条,我只好去取糌粑来吃,这也是一种因缘和合。(众笑)
◎ 破和合
下面宣说所谓的和合终究不成立。
| 阿难,名和合者,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
“阿难,所谓的和合,就像我和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聚集在一起而被称为僧众一样,僧众虽然是一个团体,但如果真正探究其本体,这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每人都有各自的身体、所属的家族和姓名。”
佛陀告诉阿难,虽然依靠火镜、阳光和艾草和合可以出现火,但如果我们真正去观察,所谓的和合实际上也得不到。
就像僧团虽然被称为一个整体,但其实每个人的身体和名字都不同。每位比丘都有各自的年龄,有的年老,有的年少;每个人有自己的故乡、种姓、家族等等。所谓的“和合”只是指僧众聚集后的一种显现,但如果详细观察,各自分开的每一位比丘身上没有僧团,合在一起也不会出现实有一体的僧团。
关于破和合,中观里还有很多观察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中论》“观和合品”。
| 如舍利弗,婆罗门种;优楼频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
这里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舍利弗是婆罗门种姓,优楼频螺是迦叶波种姓,阿难是瞿昙种姓。”
不仅是种姓,几位尊者的长相、种族、父母也不同。比如,舍利弗是婆罗门,这是印度最高的种姓。舍利弗也被称为舍利子,在藏语中是“夏利沃”。“舍利”意为鹙鹭,因为舍利子母亲的眼睛像鹙鹭一样明利,因此叫“舍利”,她的儿子就叫“舍利子”。印度有子随母名的传统;西方有妻随夫姓的传统,比如希拉里·克林顿;藏地有些地方也有随父取名的风俗。
优楼频螺,意为“木瓜林”,是迦叶波种姓,也叫龟瓜族。迦叶波是吠陀派承许的创始世界的七大仙人之一,其后代便称为迦叶波族,藏语是“迦舍”。
阿难,藏语“更嘎沃”,意为“庆喜”,人人都欢喜,因为阿难降生时,他父亲斛饭王刚刚知道悉达多太子成佛。释迦牟尼佛29岁出家,在尼连禅河边苦行6年,35岁在菩提伽耶成道。佛陀成道的消息传来时,斛饭王的孩子刚好降生,为了表达欢喜相庆之意,所以这个孩子名为“庆喜”。
在佛55岁时,阿难成为如来的侍者,一直到佛陀80岁圆寂,承侍了佛陀25年。成为侍者时阿难25岁,佛陀圆寂时他50岁。阿难是佛陀最小的堂弟,属于瞿昙种姓。龙猛菩萨所著《中论》最后的顶礼句中,称呼佛陀为“瞿昙大圣主”。“瞿昙”在藏文中叫“果达玛”,自宗仪轨中常有“果登达玛香擦洛”一句,意为顶礼瞿昙尊者。
“瞿昙”又称为“甘蔗之苗裔”,为什么叫作“甘蔗”呢?“本行经”中提及了瞿昙家族的来源,有一位仙人年迈力乏,弟子们担心他被猛兽侵害,就把他放在篮子里,挂在树上。一次弟子外出寻找食物,猎人看到篮子以为是鸟,于是朝那里射箭。仙人被射中,血从篮子里流出来。被血滴过的地方长出两棵甘蔗,被日光照耀之后,从中生出一对童男童女。占相师为童子取名为善生,就是后来的灌顶甘蔗王,童女叫善贤,后来成了他的王妃,这就是释迦族种姓的起源。
世尊的种姓有久远的历史,刚开始叫“甘蔗族”或“瞿昙族”,四世之后改为释迦族。有些傲慢的外道故意直呼佛陀的姓“瞿昙”,这在当时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比如世尊刚成佛时,鹿野苑五比丘很不恭敬地对佛陀说:“瞿昙你来了”。后来佛陀为他们说法,调伏了他们的相续。
以上列出几位尊者不同的种族,是为了说明和合而成的僧团并不是实有存在的一体,因此所谓的“和合”不成立。
| 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
佛陀问:“阿难,如果说火是以因缘和合而生,此人手持镜子对着太阳求火时,火是从镜中出生,从艾草中出生,还是从太阳中出生?”
记得我小时候,火柴在藏地很少见。那时,每个人的腰带上总系着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日用的火铁、火石和火燧。如果家里条件好,袋子上还会配有银饰。
藏地的许多衣饰都来源于生活必需品。例如,牧区的男子通常会带着两个口袋,一个装打火用具,另一个装针线;而女子则经常携带两个金属长钩,在挤牛奶时方便挂奶桶,这样就可以腾出双手来挤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口袋、长钩不仅仅局限于生活必需品,经过金银镶嵌或直接用金银制作,逐渐演变为流行的饰品,尤其在婚礼等重要场合,成为最隆重的服饰。
火铁是一种打火器,火燧则是指艾草。小时候,我经常这样生火:把火铁与艾草放在一起,用白色的火石摩擦,迸出的火星落在艾草上,会生出一点点烟,这时轻轻地吹,慢慢就能生起火来——这跟一些非洲原住民的生火方式很类似。
佛陀时代也一样,人们通过艾草、火镜和阳光来取火。过去有句老话:“依靠阳光取火,依靠月光取水”,所以世尊问阿难,火是从镜中产生,从艾草中产生,还是从太阳当中产生的?
◎ 破火于日来
| 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
“阿难,如果火是从太阳中来,并且燃烧你手中的艾草,那么阳光来此所经过的树木、林园和花草等,全部都应该被焚烧。”
如果火是从阳光中产生的,既然普照大地的阳光可以燃烧艾草,那为什么没有点燃阳光经过的树木、花草等所有事物?它们也应该能燃烧。这是第一个方面的观察。
◎ 破火从镜出
第二个方面,如果说火不是从太阳,而是从手中的火镜中出生,这也不合理。
| 若镜中出,自能于镜出然于艾,镜何不镕?
“如果火是从镜子中产生,并从镜子里出来燃烧艾草,那么镜子自身为什么不被烧熔?”
如果火的本性安住于镜子中,并且能在短短的时间内点燃艾草,那镜子它自己为什么不燃烧?
| 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
“你手里拿着火镜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火的热性,镜子怎么会被燃烧熔化呢?”
手里拿着火镜的时候,如果你没有感觉到热,说明镜子本身没有燃烧,那它如何能生出火来焚烧艾草呢?
通过反问,佛陀宣说了火不能从镜子中出生的道理。
◎ 破火从艾出
下面是第三个方面的观察。
| 若生于艾,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
“如果火从艾草中产生,何必要与太阳和镜子的光明相结合,艾草上才能出生火?”
如果仅有艾草就可以生火,那就不需要其他因缘了,但这与事实不符。
◎ 破火从和合生及无因生
| 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
“你再详细观察一下,火镜是拿在手里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艾草长在地里,那么火是从哪里游历到此处的呢?”
这里提到生火的三种因缘:一在人的手里,一在天上,一在地下。火是从什么地方来到这里,与不同地点的三种事物相结合,然后被生出来的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反问。
如果因缘所生的法是实有的,就应当经得起观察。然而,真正以理观察后可以发现,所有的因缘和合法在胜义中都无法成立。与此相对的是,种子生苗芽、火镜或打火机点火等现象,在世俗中又能无欺地显现——缘起真是奇妙。
| 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
“太阳和火镜相距遥远,二者没办法和合;而且火也不应该无因而有。”
虽然火的产生需要因缘,但这些因缘之间怎样接触、汇合,它们从何而来,怎么起作用……这样观察之后,所谓的“因缘和合而生”确实很难以理成立。
此外,火也不应该无因而有。
◎ 火大摄义
与地大相同,在遮破了实有自性之后,下面宣说火大的真实本性。
| 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你仍不知道,如来藏中本性具足之火即是真体之空,本性具足之空即是真体之火,本来清净,周遍法界。”
对于这个道理,凡夫往往不知晓。所谓的火,在如来藏中本自具足,火的本性是空性,在因缘具足的时候可以显现。显现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清净本然”在藏文本中译为“自性光明”,清净指自性空性,本然对应光明,意思是火的本体空性和自性光明,周遍于整个法界。
因缘具足时火可以燃烧起来,但火的自性却遍寻不得,这是什么原因?如果说得深一点,这与如来藏和法界,或者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的道理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再说上千言万语,不懂的始终没办法弄清楚。
众生不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者性空就是真火、性火就是真空——这与明空无别是一个道理。
|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如来藏中火的妙用周遍于法界,“随顺众生的心,相应众生所知量的差别而显现。”
对于地狱众生而言,火带来燃烧自己身体的痛苦;对天界众生来说,火是甘露的本性;就净见量而言,火大是白衣佛母的本性。每个众生的因缘不同,因此所见也不尽相同。
明朝的传灯大师作了一部《性善恶论》,其中讨论了很多关于地水火风的道理。比如,缘火修善法的果报有正报和依报,正报为自身带来光明和快乐,依报是环境中出现光明台或七宝楼,就像净土中依靠火大而成熟的各种清净显现;如果缘火造恶业,正报就会投生在地狱、饿鬼、畜生道中身受烈火焚烧之苦,而依报也会在外境中显现为可怕的火焰。
每个人对地、水、火、风的感受不同。对有些人而言,火是一种滋养,他们喜欢吃热腾腾的饭菜,认为光明或灯火能带来温暖和快乐;而另一些人由于业力不同,火为他们带来的可能是高血压或高烧等痛苦;还有些人一看到很强的光线,眼睛就不舒服。总之,火的自性在如来藏中本是明空无别,但在众生面前的显现及其苦乐感受,确实与众生所造的善恶业息息相关。
◎ 呼吁节约用电
近几年来,学院的电力系统越来越完善。以前在涉及火大的方面,很多事情做起来都比较麻烦,比如生火需要自己去拣牛粪和树丫丫;现在虽然用电要花钱,但是烧水、做饭、照明和取暖都方便多了。如今学院的条件好了,在很多人的住处,微波炉、电磁炉、煤气炉等设施应有尽有。
我刚来学院时,道友们一般用煤油灯照明。每当看到煤油瓶里还有一点点煤油,我心里就会感到幸福;而一旦煤油用完,火大的光明快要隐没时,我就感到痛苦,因为又要步行到三十公里之外的县城去买煤油,然后走路背回来。现在有些人到商店买东西都好像很痛苦,但与过去相比,这其实不算什么。
人总是随着自己的因缘而感受苦乐,如果了知到这一点,苦乐就不会轻易左右我们的心。有些人只要一天晚上停电就会大吵大闹:“为什么没电了?你们这些发心人员为什么不好好工作?”如果遇事只知道去追究外境和他人的责任,那我们就会被苦乐束缚得越来越紧。
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自己的处所,希望各位道友一定要节约用电。以前我去新加坡时,发现那里的人十分重视节约能源。他们在厨房做完事去到别的房间,如果发现厨房灯还亮着,就会马上过去关灯。如果房间里没人而灯却开着,这就是一种浪费的行为。
无论在经堂等公共场所,还是在自己的私人空间,不用电的时候请大家记得关掉电器。去年学院公共场所的电费花了很多钱,为了妥善处理这一问题,管理者们讨论了很长时间。大家要知道,水电等资源来之不易。我从相关人士那里了解到,在甘孜州高压电和国电的修建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危险,每年都难免发生一些意外,也有很多驴、马在运送建筑物资时承受了极大的劳累和痛苦。
如今,我们白天上课辅导、晚上看书背书的地方都是灯火通明,不用像以前的高僧大德那样,靠点酥油灯甚至点香来照明,这一切的背后有无数人的努力与付出。有人认为用电灯照明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这需要很多因缘,是很不容易的事。
我们学院的电力工程是发心人员用了六、七年的时间逐步完善的,直到前段时间才基本告一段落,只剩下中心区的个别工程需要继续推进。以前,只要一打开功率稍大的电器,保险丝就很容易被烧断。现在除了特殊情况外,学院的电压基本上是稳定的,而且铺设电网所用的电线等材料的质量也十分可靠。在设计高压、低压电的电杆时,我们也考虑了安全、美观等种种问题,总体看来,现在的情况还不错。
前面提到,火大在胜义当中没有实体,但在世俗中,随着众生的心而有不同的显现。
| 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
“阿难,你要知道,世人于何处拿火镜对着太阳聚焦,在那里就可以生出火来;如果遍法界处都有人拿着火镜取火,那么整个世间都会生出火来。”
憨山大师将“遍法界执”中的“执”解释为“求”,意思是,一处求火,一处火生;若遍法界求火,则满世间火生。
遍满整个法界都有火的本性,只要因缘具足,任何地方都可以生出火来——不仅是火,地、水、风等也都一样。虽说在世俗中有这样的缘起,但究竟而言,正因为是因缘所生,所以万法都没有自性,因缘生也并非实有存在。
| 起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周遍世间都可以产生火,哪里有固定的方所?只不过是遵循因缘业果而显现。”
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因缘具足就可以产生火;同样,只要是有情,其如来藏就中蕴含着无量智慧。如果让一个人学一门外语或者一种技术,不管这个人多笨,只要肯花时间,他多多少少都能学会一点儿,因为他的如来藏中具足妙用。同样的道理,法界中本具地水火风的自性。
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因缘具足,就可以产生相应的果,这就是循业发现的意义。一个人具足善的因缘就会出现善的火,如喇荣山谷里的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灯光;如果恶的因缘具足,就可能发生火灾,或者出现饿鬼界焚烧内脏的火、地狱界焚烧内外的火等。
总之,周遍世间到处都可以生火,火是否现前与众生的业力息息相关。相应善业现前的火大,能让众生获得快乐和光明;而相应恶业的火大,甚至会让人感受到焚烧身体的痛苦。
|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世间众生无知,迷惑地执著为因缘生或是自然性,其实这些都是分别念的妄想计度。只要有言说,都没有真实的意义。”
只要你开口说话,其实都没有实义,因为实相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真正的本性远离四边八戏,不是分别念和语言能触及或描述的。
佛陀对阿难讲,真正的火大就是这样,你无法言说,我也无法言说。在众生分别念面前,虽然暂时可以说万法是因缘所生;但从空性层面而言,也可以说它不是因缘所生。无论如何,火大的自性本来如是。
以上是对火大的分析。
「显水大虚妄」
下面分析水大,推理方式与前文类似。
| 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
佛陀说:“阿难,水的本性是不定的,流动和静止都无有恒常。”
大家都知道,无论什么样的水都不是常有的。下面,佛陀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
| 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药。
“就像室罗城的迦毗罗仙、斫迦罗仙,以及钵头摩、诃萨多等各大幻术师,他们求取太阴精华,用以合成幻药。”
迦毗罗是“黄发仙人”,这是从形象上取名。斫迦罗仙又称“圆轮”,意思是圆圆的轮子,他认为自己的见解圆满,这是以见解取名。钵头摩意为“莲花池”,因为这位仙人在莲花池边修行和生活。至于诃萨多,则被称为“事水仙人”,因为他在水边生修行和生活。
这些幻师求取月亮的精华,也就是“月中水”,用以合成幻化药。
| 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
“这些幻师在十五日晚,月光如昼之时,手里拿着水晶珠,承接月中之水。”
“诸”是珠子,方诸是水晶珠,是一种用以取水的器皿。南怀瑾将其解释为珠子一样的求水器具。
依靠阳光求火,这是容易理解的;而当时的幻师依靠月亮也可以求水,这种现象在如今并不普遍。在一些命理书和历算书中提到,太阳属火,太阴属水。月亮的本性是清凉的,会不会真的从中生出水呢?当因缘具足的时候,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以方诸求水,但幻化师依靠幻术和特定的器具,在月光下能得到月亮的精华——月中水。就像现在科学家们创造出的各种神奇科技,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不懂,就认为这些事不可能。
| 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空中自有,为从月来?
“这些水是从珠子中产生,从空中而有,还是从月亮生出的呢?”
◎ 破水从月来
| 阿难,若从月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
“阿难,如果水是从月亮生出来的,距离那么远的月亮都能让人手中的珠子出水,那么月光所经过的森林树木,也都应该流出水。”
如果月亮真能令珠生水,那么月光穿过的森林、草木、园林等地方也都应该流出水来。
| 流则何待方诸所出?不流,明水非从月降。
“如果林木中能流出水,何必观待方诸才能出水呢?如果不能流出水,你就应该明白水不是从月中降下的。”
这是第一种情况,水从月来不合理。
◎ 破水从珠出
| 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昼?
“如果水是从珠子出生,那么这个珠子应能恒常流出水来,为什么要等到十五月圆之夜才能承水?”
这是第二个方面的观察,水从珠出不合理。
◎ 破水从空生
第三方面的观察:水是不是从虚空中出生的呢?
| 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复有水陆空行?
“如果水是从虚空中产生,那么虚空无边无际,水也应该无边无际,从人间到天界,所有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应该全都被水淹没。如果这样,众生为何还有水生、陆生和空行的分别呢?”
有水的地方、干燥的陆地以及虚空,如果都被水充满,那所有众生就应该同属水生而没有区别了,但这与事实不符。
◎ 破水从和合生及无因生
| 汝更谛观,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
“阿难,你再仔细观察,月亮在空中运行,珠子握在人的手里,承珠的水盘由幻师陈设,水是从哪里流到此处的呢?”
圆瑛大师认为,“本人”指幻化师。佛陀通过比喻引导阿难思考:月亮在天空中,珠子在人的手里,承珠水盘是由幻师准备的,这些分开的因缘中都没有水,合起来的因缘中也应该没有水,那么水究竟是从何处流到这里的呢?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水和火,还适用于音频、电视或电影。因缘是非常奇妙的,只要因缘具足就能显现万法,但我们真正以理观察,那些显现又都无法成立。
从1990年之后,因为眼睛渐渐看不清了,法王如意宝会提前让人把所讲的法本原文念出来,用磁带录好音,在正式讲法的时候放一段录音,再为大家解释一段。当时法王如意宝用过很多年的一个录音机最后到了我的手中,现在供奉在朵芒寺的纪念馆里。
那个录音机很小,法王常常拿着它为我们讲法。记得当时青海有位知名的藏族歌手德贝,现在已经去世了。法王在灌顶或者讲窍诀时,偶尔会放德贝的歌,然后说:“你们听一下,歌手人在青海,声音却在这里出现。这个小箱子是怎么把声音聚汇起来的?这就是奇妙的因缘,有因则生,无因则灭,道理就是这样的。”当时,法王用录音机里的声音举例,说明缘起无自性的道理。
| 月珠相远,非和非合,不应水精,无从自有。
“月亮和珠子相距遥远,不可能和合,而精华之水也不可能无因而有。”
◎ 学院的水利管理
现在学院在水利方面的管理面临很大的问题。前几天我去做了一些了解,汉僧管理一个管道,喇嘛管理另一个管道,这是好几年前就定下的方案。喇嘛那边的下水道因为管理不善,全都堵塞了;而汉僧这边的情况还算可以,但仍然有不少问题,比如一、二、三期公寓经常停水。虽然发心人员对管道进行了排查,却始终找不到原因。许多道友有点灰心,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虽然有相关技术的发心人员非常辛苦,但我希望你们能为僧众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我比较担心学院的水大问题。在因缘具足的情况下当然是有水的,比如龙泉水(由法王加持而出现的水井)附近的区域在这方面还算可以;但如果我们的业力现前,也许如来藏中本具的水大就流不出来了,或者上午有水、下午没有。前段时间,我们针对一、二期公寓开了很多次会,计划安装不锈钢的大蓄水器,但这也涉及很多问题。
总的来说,人的生存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缘。有些人如来藏中的水似乎取之不竭,而有些人的生活中不仅缺水,而且水还不干净。现在学院里人那么多,管理会涉及修行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如今至少有人在努力地为僧众承担着大大小小的事务,一旦这些无常以后,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当然,这也是一种因缘。
◎ 水大摄义
| 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你仍不知,如来藏中本性具足之水即是真体之空,本性具足之空即是真体之水,本来清净,周遍法界。随众生的心识,相应众生所知量的差别而显现。”
和前文地大的总结类似,此处宣说了水大的本性。之后,佛陀还会以月光童子的公案再次宣讲,本经也会多次提及这方面的道理。
| 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何处有人拿着珠子取水,那一处就出现水;若遍法界有人拿珠子取水,那遍满世界都会出水。水大满世间出生,哪里有固定的方位和处所呢?不过是遵循因缘业果的规律而显现。”
水大能满世间出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如来藏中有此界性。无论在哪里,只要如来藏中水大的因缘成熟,在旱地乃至沙漠中都可以抽出水来。反之,如果因缘不具足,这个人去到哪里都会干涸无水。
虽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众生之间却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就算住在同一栋楼里,某人的因缘好,他的生活用水就不会缺;如果因缘不好,某些人的水管就会经常出问题。其实,生活中出现的大小问题,我们应该尝试着自己去解决,我以前也常常自己修保险丝。希望大家不要一出问题就依赖别人,学院的少数发心人员已经很辛苦了,他们同样需要闻思、修行和休息,还请大家互相体谅。
|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世间众生因为无知,迷惑地执著水大是因缘生或自然性。这些都是心识分别计度的妄想。但凡有所言说,就都没有真实的意义。”
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可以参考前面地大和火大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