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之歌讲解
无著菩萨·造论
索达吉堪布·译讲
2023年12月30日
今天又要给大家讲一堂课,本来上回已经算是圆满了,但有几位堪布堪姆要求我再讲一堂,我就答应了。我想,虽然法会结束了,但这里大多数人应该不急着今晚离开,这样的话,讲一堂课也不耽误事。但也有人要今晚下山,所以我不会讲太长时间,尽量在九点之前结束。你们也不要太急着走,我们藏地有种说法叫“夜行不急”,夜晚行走时不能太着急,还是慢慢而行比较妥当,我也会在六七十分钟内讲完这堂课。
今天要讲的是无著菩萨的《快乐之歌》。这堂课时间不长,希望大家打起精神认真听讲。我知道你们这几天念经都很累,听课容易疲倦。上回讲《上师瑜伽》的时候,我本来是打算讲深一些的,但是看到有些道友很疲惫,担心大家太累,就想赶快结束,所以后面的部分没有详讲。今天在这一个多小时的课程中,请大家把手机关机或者调到静音状态——有些人可能正在订车,不用手机也不行,但最好不要影响别人。这堂课我会先讲《快乐之歌》,然后再跟大家聊聊最近的情况。如果有人今晚就要出发,可以在讲完《快乐之歌》后就先行离开,后面的部分不听也没太大关系。
什么是《快乐之歌》
《快乐之歌》我很早以前在网络上讲过一次,当时应该是2007年,那年9月我也在现场课堂上讲过一次。从那时候到现在,已经17年没再讲过这部法了,很多人都没听过,所以今天给你们补上这一课。
我觉得这堂课是很值得一听的,因为现在人们普遍面临三个方面的痛苦——一是生病,二是没钱,三是怕死,这三大痛苦威胁着许许多多人,但是学习了这个教言以后,就会发现,病也是值得快乐的,穷也是值得快乐的,死也是值得快乐的。这样的窍诀,在世间知识中根本找不到。任何一所大学都只会教你拥有健康、财富、生命才是快乐的,从来不会给你相反的教育,但如果换个角度用心思考,其实很有意思。这样殊胜的教言,唯有佛教之中才有,所以我想利用今晚的时间,给大家做这场开示。
无著菩萨的这篇《快乐之歌》,法王如意宝以前经常会讲,我记得自己在法王面前听过好几遍,有时候法王会将它与《佛子行》同时传讲。我有法王如意宝直接的传承,所以一会儿先用藏文给大家念一遍。法王曾经得到过无著菩萨的特殊加持,他老人家在圆寂之前,本来正要传讲无著菩萨的《入行论释·善说海》,可惜后来未能如愿。所以,这堂课也相当于为法王如意宝满一个愿——将无著菩萨的教言给大家传讲一遍。我相信依靠这位大菩萨的加持,你们只要认真思维,一定能在相续中生起真正的菩提心。今天中午他们劝我再讲一堂课,我一时找不到讲什么好,后来想,《快乐之歌》虽然以前讲过,但是今天再讲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新鲜感。下面我就先给大家念传承。
(堪布念传承)
我刚才看的是一函很古老的法本,我非常喜欢。本来我想过要不要找一本新的,或是用电子版,但是古书读起来的感觉更好,新印的书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加持,所以我还是用古书来念。虽然上面字迹很小,不容易看清,但我还是用它把《快乐之歌》的藏文传承给大家完整念出来了。
接下来我就从字面上给大家讲解一下。我们平时讲课之前,通常会给每人发一份纸质的颂词,但这次时间太紧,教务这边来不及准备,你们只好空着手学习这堂课了。经堂的大屏幕上本来可以显示颂词,但现在被巨幅唐卡遮住了,我对这样的布置其实是有点意见的,因为念诵时大家看不到仪轨,听法时也看不到颂词。这次来不及调整,以后我们每次法会布置会场时,希望不要遮挡屏幕,因为这里是专门给大家学法的讲堂,用太多供品和陈设占据空间是不合理的。
虽然我们今天还没把颂词印出来,但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要把这篇《快乐之歌》背诵下来。如果你们肯听我的话下决心背诵,那么,在几个月内背完这些颂词其实是很容易的。《入菩萨行论》和《佛子行》背不了也情有可原,但《快乐之歌》只有短短几个颂词,即使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也能背诵。我今天讲完这堂课后,大家必须背颂词,这是给你们布置的作业,不然光靠我一个人努力讲,你们不完成作业,那就没什么意思了。现在虽然没有纸质版,但电子版已经发出来了,大家可以在手机上互相转发分享。
此论名为《快乐之歌》,作者是藏地的无著论师,也就是《入行论释·善说海》和《佛子行》的作者,并不是印度的无著菩萨。
顶礼上师!
无著菩萨在造论之前,首先对上师顶礼。
论体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有病或无病都快乐,有钱或没钱都快乐,死亡或长寿都快乐。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现在问:“有没有人喜欢生病?喜欢生病的举手。”举手的人可能一个都没有。但如果我问:“有没有人喜欢健康?”所有人肯定都会举手,这是人们普遍的反应。然而,真正的大乘修行人,应该同等看待二者,同等看待一切,这才是最好的修行。今天这堂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学会这一点,如果学不会,那说明你只是表面上的佛教徒,实际上没什么内在的修行。
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如何将生病与无病、有财与无财、速死与久活全部转为道用。
自他虚幻此蕴身:
第一句是总述:自己或他人所拥有的这具身体,其实是虚幻不实、五蕴假合的。所以,这样的身体,有病也可以,没病也可以;有财富也可以,没有财富也可以;死亡也可以,存活也可以。
如若患病当快乐,灭尽昔积诸恶业,
修行正法众所作,皆为净除二障碍。
人人都关心自己身体的健康,然而,当身体出现疾病的时候,其实我们应当感到快乐。大多数人可能不会这样认为。大家扪心自问:你愿意生病吗?谁都不愿意。但是,对于大乘修行人,生病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拿我自己来说,虽然生病时说不上有快乐的感觉,可好像也没觉得痛苦。生病也好,不生病也好,对我而言似乎都无所谓。
无著菩萨为什么要说“如若患病当快乐”呢?因为通过感受病苦,能灭尽自己无始以来所积累的杀盗淫妄等自性罪,以及毁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所有罪业。如果趁着生病的时候好好忏悔,往昔所有恶业都能得以清净。我们努力修持正法的一切所作所为,目的不就是为了清净烦恼障和所知障吗?既然借助生病就能净除这些罪障,那患病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所以,大家以后如果生病,一定要意识到,这是最好的忏悔方法。最近大家为了求法都吃了不少苦,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很多道友连吃了几天泡面,肯定准备着下山以后好好吃一顿。但实际上,这些体验是一种很好的苦行,通过这样的苦行,能遣除你无始以来所积的许多罪障。为了求法而苦行尤为殊胜,你们相续中的罪业,在这几天里肯定已经消除了许多。有些道友很重视消业,经常说:“我罪业很深重,一定要努力清除。”我们只要有了正确的认识,不论感受病痛还是为法苦行,都能起到净除罪障的效果。所以,生病对于修行好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我以前讲解过《苦乐道用》的教言,还有麦彭仁波切的《治病甘露流》,里面有一些重要的窍诀,希望大家看一下。只要懂得了这些道理,其实生病也好,受苦也好,心底都会有种安慰,因为这是最好的忏悔之法。同时,通过感受病痛,我们还能消除相续中的傲慢等烦恼。人们在健康安乐的时候,很难生起真正的出离心和对众生的悲心,很多人正是因为患病,才皈依了佛门,甚至不乏因为生病而面见本尊、证悟空性的例子。
当然,我们也不要刻意去得病,病了也不能故意不治,这些都是没必要的,该看病吃药的时候就要看病吃药。但要是到了病痛实在不可避免的时候,也不用特别担心,应该这么想:“我的机会来了!依靠这个肉身臭皮囊,能净除无始以来的罪障,这是多好的消业方法啊!”
这个偈颂把生病值得快乐的原因解释得很到位,大家应该记住。
如若无病亦快乐,身心舒适善行增,
欲令人身具实义,三门奉行诸善法。
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果我们没有疾病,身体很棒,心情也很好,这也很值得快乐。人活在世上,身心康健,无病无痛,是很难得的。很多人身体还算健康,但内心充满痛苦,遭受着抑郁、焦虑等情绪病的折磨。有些人身体常常不适,今天头痛,明天腰酸,浑身上下都是毛病,每天大把大把吃药。就像我一样,身体常有各种问题,中药、西药、藏药也一直在吃。无病无痛当然是最好的状态,否则人一旦生病,哪怕一个感冒,都会变成华智仁波切形容的那样——就像被石头打中的小鸟,动都动不了。所以,一般来讲,对于健康,我们应该随喜。
我看很多道友都比较年轻,身体健壮,没有病痛,这是非常好的。如果身心健康舒适,那我们身语意所行的各种善法就能逐渐增长。要想令这个人身具有意义,不令暇满空耗,健康是很重要的;有了健康,三门就能多行善法。就如《中观四百论》所说:“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虽然身体是无常之物,是犹如怨敌的众苦之源,但如果我们好好使用它,也可以行持许多善法——身体可以转绕佛塔、行善积德;语言可以诵经念咒、宣讲佛法;内心可以发起出离心、菩提心……各种善法都能精勤行持。
我们学了这个道理以后,应该懂得,生不生病都可以是一种快乐。世间人都希望身健体康,可是大家想一想,这个世界上从不生病的人能有几个呢?疾病突然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其实只要心里转过这个弯,就能轻松面对。要是身体得了病,心也跟着受煎熬,那就会雪上加霜,更增痛苦。可如果有个好心态,就会觉得,身体上的病痛没什么大不了,这是消业的机会,挺好的。
前段时间朵芒寺有位喇嘛圆寂了,之前他被诊断为癌症晚期,医院已经无法治疗,他知道以后反倒很开心:“太好了!我修行了一辈子,现在终于等到这个时候了,我可以把病转为道用,心里特别快乐!”他不是假装的,确实是由衷感到开心。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健康无病固然很好,万一生了重病,也不必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更不要一蹶不振、自怜自伤。我们学院很多修行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非常安详。大家都知道,无常早晚会来,明年的今天,不论在座各位还是我,谁也难保一定还活在世间。有时候疾病一来就是绝症,过不了多久就没命了,花几天处理一下遗体,亲人哭一下,仇人笑一下,就这么结束了。人生就是这样的,看清了以后,也就没什么特别值得痛苦的了。
所以,有病也好,无病也好,都应该感到快乐。无病的快乐大家容易体会,不用多说,但生病的快乐,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无论如何,就算我们生病时做不到积极乐观,至少也不应过度忧愁。生病的人要保持内心的快乐并不容易,但只要调整好心态,就不会在疾病面前手足无措、叫苦连天。
以上是本论的第一层内容。
如若无财当快乐,无有守护忙碌事,
所有争端及恼怒,悉由贪执财物起。
今天在座的听众,居士比较多,你们如果能把本论所讲的道理牢记于心,在世间也能成为很好的修行人。
颂词第二部分讲的是对于财富的态度。如果我们身上没什么钱,日子过得很清贫,这种情况应该感到快乐。
有人会说:“没钱还怎么快乐?钱是命根,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处处都是麻烦。”这里说的无财,并不是指穷到没有吃穿的地步。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能满足温饱,不像我们小时候,确实是穷得缺衣少食,衣服上都是一层层的补丁——所以我从小也会自己补衣服。那时候我们还要为吃的发愁,家里经常没有粮食,不得不去找人借一些青稞,等有了再还给人家。现在人们都已经衣食无忧了,但财富的增长却带来了更多的欲望。所以,没什么钱财,其实是很快乐的,因为可以免去最初辛苦积财、中间小心守财、后面担忧财散的诸多痛苦,不必为了财富而劳碌奔波、营营逐逐。
大家都知道,世间大多数的争端、愤怒、恐惧、冲突,都来源于对财富的贪著和争夺。其实,少一点物质财富,反而会拥有更多的快乐。前阵子,东方甄选闹出了围绕主播董宇辉的一系列事件,网上议论纷纷。有些网友感慨,董宇辉作为农民的儿子,一夜之间成了名,赚了钱,本该意气风发,可现在却身不由己,陷入名利风波,脸上也没有了以往的开心和自在。确实,很多人没钱的时候,还能拥有自由、健康、快乐,但是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却失去了这些。虽然世间总认为有钱人一定活得快乐无比,但如果真正去问他们,“你的身心是否健康安乐?有没有时间休息?晚上会不会失眠?……”其实不用回答,从他们的气色和神情上就能看得出来。
所以,像前辈大德们那样,一辈子身无余财,也是很好的。有一次,有个人说想供养一大笔钱给我,我当时就发愁了:该怎么处理好呢?在以前还能用来建学校、建医院,但现在已经没有做这些公益的机会了;捐给寺院的话,数额太大有时也会引起麻烦。后来发现,那个人只是说说而已,我也就轻松下来了,因为现在没有需要用钱的地方,既然做不了什么实事,拿着一大笔钱反而是巨大的负担和烦恼。
钱财招祸患,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但确实有相当多的痛苦都是因贪财而引起的。快乐其实根本不必与财富挂钩,只要有吃有穿,过简简单单的生活其实就是一种幸福。不要整天做发财梦,被金钱束缚住你的人生。只要安贫守道,其实没钱也是三宝对你的一种加持。
如若有财当快乐,广兴福德之善资,
暂时究竟诸利乐,定是福泽之果报。
那有钱又如何呢?如果不需特别勤作而拥有一些财富,也是很值得快乐的,因为有了财富就能广兴积累福德的善事。
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话,可以经常上供下施、印经旗,或是放生。不过,我听说最近有些人花几千元钱去买我们学院发的金刚橛,那其实是免费结缘的,但有人趁机在中间倒卖,还声称是为做善事募资,实际是想自己赚钱。我们从来都不允许售卖三宝的所依物,如果有人打着学院的旗号卖,那一定是骗子。奉劝你们,即使再缺钱,也不要拿这些三宝物来倒卖牟利,不然来世要受很严重的果报。所以,大家如果有钱,一方面可以多做诸如造佛像、放生之类的善法,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分辨方式和渠道,以免上当受骗。
对财富善加利用,可以帮我们实现诸多利乐,因为要获得暂时的人天福报和究竟的解脱,就必须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而福德资粮需要依靠行持布施来获得。所以,财富是善法的一种资源,拥有这种资源是很值得快乐的。
很多人都能理解有钱的快乐,但不一定能理解没钱的快乐。实际上,有钱没钱都自有其好处,大家应该从总体上去理解这一层意思。
希望大家认真思考:为什么当世人都在追求健康、财富、长命百岁的时候,我们佛教徒要讲生病、无钱,甚至死亡的快乐。初学者也许会有点想不通,但只要你持续深入学习佛法,渐渐就会有所感悟。
如若速死当快乐,恶缘无机作阻挠,
衔接来世之善缘,定入无误之妙道。
接下来讲的是对于死亡的态度。现场有没有人觉得自己马上死去会很开心?有的话请举手。好像还真有一个人举手,“你该不会是想自杀吧?”——开玩笑的。(众笑)
如果死主魔王即将到来,死期近在眼前,活着的时日不多了,这时候也应该感到快乐。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的练习,因为即便你不想死,死亡必定会在某天来临。现在全世界有80亿人,可是一百年以后,这些人里百分之九十多肯定都会死去。不说一百年,只要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这些人里也不知会有多少人逝去。死亡并不在遥远的地方。人们总是忌讳谈死,这其实完全是自欺欺人,任何人早晚都会死的。正因为这样,佛教中才要强调生际必死、死期无定、死亡之时唯有佛法真正有利,这些道理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死亡面前,我们不可能打什么商量:“能不能缓一缓,让我明年再死可不可以?”像无著菩萨这样真正的修行人,对生死的态度就是当死则死,根本无所谓。我们学《修心七要》时也讲过,要经常这样发愿:“如果我死去对众生有利,就让我早点死去;如果我活着对众生有利,就让我长久活着;如果我生病对众生有利,就让我尽快生病;如果我健康对众生有利,就让我保持健康。”作为修行人,要是真正到了癌症晚期,或是躺在重症监护室里,自己也知道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就应该这样思维。佛教中有很多为死亡做预备的修行方式。
为什么速死值得快乐?因为“恶缘无机作阻挠”。我们的生命中难免遇到突如其来的恶缘,如果此生很快终结,就彻底断绝了破戒、生邪见、造恶业的机会。今天得了灌顶,明天马上死去,即生之中就不会破密宗誓言。作为出家人,在破戒的罪过出现之前圆寂,就能保持终生戒律清净;作为居士,在生邪见之前离世,就算得上终生具足正知正见。所以,在恶缘出现之前死去,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此生的善根不会遭到损坏,又有衔接来世的善缘,即便立刻死去,也是从光明走向光明,一定会无误入于解脱妙道,这难道不值得快乐?
我们都受过戒,得过灌顶,听过那么好的正法,遇到过那么殊胜的上师,不论何时死去,都没有任何遗憾。所以,当你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应该感到开心;即使无法开心,也不必特别悲伤,至少可以尽量淡定地告诉自己“我修了一辈子法,死也没什么问题”,再把身后之事安排妥善,就没有任何可担心的了。就像死囚,有的自己步入刑场,有的怕得走不动路,但不管怎样,前方都是一死。我们同样也在向死而生,何不快乐地面对这个结局?
真正的修行人,可以直面死亡而没有任何后悔。假如死亡马上要降临,此时此刻,我与上师、道友的关系没有丝毫裂痕,对佛法没有半点邪见,也没有杀生、破戒、诽谤三宝,足以坦然地离开这个世界。但如果在茫茫的人世中继续活着,不一定能保证自己不会迷失,万一着魔,也许毁佛谤法的恶事也干得出来。
之前有一个网红,打着破封建迷信的口号,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发自己砸毁观音像的视频,结果不久之后就从网上消失了;三年以后他又重新出现,但已经皈依了佛门,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放生的团队。他说,自从拍了那些视频之后,家里便一直不顺,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十分懊悔,所以发愿终生行善。我们学佛之人都知道善恶果报,虽然在正常状态下不会故意去造恶业,但有时候也难保万一。
我时常会这样想:如果我现在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以出家人的身份死去,可以说死而无憾,没有一丝后悔。因为我毕生研习佛法,虽然自己修得不算特别好,但也从未放弃修行。可以确定地说,我从23岁出家直到今天,没有特别散乱过,虽然算不上是最上等的精进者,但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精进中度过的——阅读经论、传讲佛法、背诵、翻译,可能偶尔会有一两天间断,但在我整个记忆里,从出家到现在,从来没有长时间散乱于外境的情况。我可以肯定,如果自己现在死去,至少也会转生到善趣,不会堕入恶趣,因为我这么多年的努力绝不可能没有意义。所以,对我而言,生命终结在任何时刻都了无遗憾,这是真的。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少住几年,都没有关系。
我们也知道,历史上如无垢光尊者、根登群佩、创巴仁波切等许多大德,都是在壮年之时便示现了圆寂。即使死亡就在眼前,也应该无惧无悔,每个人都要有这种觉悟。有些人以为死亡离自己还很远,最好不要有这种侥幸心理,毕竟早晚一天死亡都会到来,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那时候是非常可怕的——一下子天都塌了,任凭你怎么心慌意乱,流泪哀嚎,双手抓胸,痛苦挣扎,也没有任何作用。既知如此,不如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就像士兵上战场之前就已经历了无数次的训练,面对敌人自然勇敢无畏。我看到俄乌战场上有时候交战士兵只相隔几米距离,但双方都十分勇悍,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怕死的,但因为长期接受军队的教育和训练,所以能迎着前方的战火勇敢地冲上去。同样的道理,我们作为修行人,对死亡一定要有一种把握,不说胸有成竹,至少也要无畏地面对,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做到的。
现在大家应该能理解为什么说“如若速死当快乐”了吧,真正的修行人就应该是这样的。
如若久活当快乐,修行体悟之庄稼,
长依教授温湿度,茁壮成长得成熟。
接下来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死缘未至,长命百岁也是很快乐的。人生其实很短暂,一个人读书读到二十几岁,然后步入社会、成家立业,到了五六十岁后,就开始四大不调,身体渐渐衰朽,这样短短的几十年,就是我们所谓的一生。然而,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在这个世间多活几年,也是很好的。就像虚云老和尚、梦参老和尚,世寿都超过百岁,如果能像他们这样每天行持善法,那么住世长久一些也是乐事。
我们此生修行所得的一切觉受、体悟,就如同田里种植的庄稼一样。庄稼成长离不开水肥、温度等外缘,需要长期浇灌养护;我们修行的体悟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熟的,所以修行的时间还是越长越好。如果你从20岁开始学佛,到现在有了十几二十年的学修经验,那最好再多活一段时间,这样就能多念些咒语,多用些转经轮,修行体悟的庄稼就会长得越来越茁壮。行持善法的人,长存于世是很好的;而总造恶业的人,最好还是不要久活,否则多活一天就多造一分恶业,这样活在世上全无意义。所以,造恶之人,死得越快越好,而行善之人,活得越长越好,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活在人世间,其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个人身虽不完美,但是它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价值。什么价值呢?依靠这个人身,我们可以依止善知识,可以发无上的菩提心,可以渡越轮回,诸如此类对生生世世有利的事,我们都要依靠这个人身来成办。所以,大家也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活着的意义。
无论如何皆快乐!
以上所有内容,总结起来,就是这句“无论如何皆快乐”,不管生活里遇到什么事,大家都应该保持这种心态。
有些人习惯“无论如何皆痛苦”,生不生病都难受,有钱没钱都郁闷,大限来临接受不了,活得好好的又总想自杀。尤其是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下,许多人都感到压力极大,活得很累,了无生趣,但其实只要把心态转变过来,痛苦就会减少很多。就如禅宗常讲的“得失从缘,心无增减”,我们应该追求这样一种境界,面对一切得失变化,都随缘视之,内心了无挂碍,不增不减。这虽然不是大圆满、大中观的究竟见解,但只要我们懂得随缘而为,遇事不去强求,就不会陷入心灵的内耗之中。有些人注定会离你而去,有些东西注定是求而不得,不管你再怎么想不通、放不下,也无法扭转。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一切、欢迎一切,或贫或富,或生或死,不管生活给你什么境遇,无论如何都要快乐。
本论讲到了我们人生中最在意的几件事——健康、财富和生命。对于现代都市男女而言,爱情也是一个大课题。很多影视、小说等流行文化中对爱情大加歌颂,把它捧成了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至高追求。但是在我们藏族和一些其他民族看来:所谓爱情,只不过是某个年龄段的一种浅层需要,并没有那么重要;为了爱情而寻死觅活,是一种非常下劣的行为,这样的人在我们看来是很没出息的,大家会说这种人是“为了下身而奋斗的人”,因为他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个人的小情小爱上,不去追求更高的志趣。这个问题也很值得反思。爱情带来的痛苦,通常只会出现在不太成熟的阶段,人生中还会面临其他更为沉重的痛苦,比如贫贱、衰老、疾病、死亡,但不论哪一种痛苦,只要好好修行,都可以化为无形。
我希望大家把无著菩萨这篇《快乐之歌》牢牢记在心里,全文只有短短几个颂词,可以作为长期的课诵。如果能每天念一念,我相信,当你们真正遇到那些境况时,一定能从容转心,游刃有余。
记得我刚来学院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法王如意宝传讲《佛子行》,当时我被那些道理深深打动了,虽然自己不能完全做到,但是心中有了面对病痛、贫贱和死亡的勇气。这并不是说大话,我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就像今年病了一场,在我身边的人都知道我是什么心态,我唯一担心的就是耽误翻译和讲课,“唉,这次又不能如期上课了”,这是我心里最大的顾虑,至于其他问题都不值得担心。反正我们的肉身就是这样,时而快乐,时而痛苦,只要心境从容自若,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任何一件别人无法面对的事,我们都能轻松面对,这就是佛教徒的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不一定非要证悟万法皆空、明心见性的境界,但在面对人生中生老病死等种种难题时,不会像其他人那样迷茫、恐惧、气馁,因为我们拥有殊胜的窍诀,而且内心早已做好了准备,就像训练有素的军人勇猛无畏地冲上战场,我们也同样可以勇敢应对生命中的一切挑战。
世间人总是用力抓住安全感,拼命回避各种衰败和不幸,可凡事都会由盛转衰,最后总有曲终人散的那一天。很多人接受不了这种落差,但对于大乘佛教徒而言,一切无常都在意料之中,无不是修行的对境。所以,如果我们现在能为预备面对这些问题而认真修行,当挑战出现的时候,绝对可以轻松应对。如今全世界也没有多少人真正有面对生老病死的把握和觉悟,但对于修行人而言,其实这些并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得到了佛法窍诀并运用自如,我们完全可以面对一切,不仅仅是面对,而且能安然地接纳一切,甚至能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佛法的力量。
很多修行人生病时都会说:“没事的,只不过有点痛,但并不觉得苦。”确实,痛和苦是两码事。一些高僧大德圆寂之前也会有病痛,也需要打点止痛针,但他们心中没有丝毫痛苦。好的修行人可以痛而不苦,这就是佛法的伟大之处。我相信大家学修了这些窍诀之后,将来如果遇到疾病等违缘,即使不能免去身体上的疼痛,但至少也不会让内心受到困苦煎熬。
今天堪布堪姆们让我讲一堂课,我正好翻到了《佛子行》后面附着的这篇《快乐之歌》,所以时隔17年,再次给大家讲了一遍。光靠我讲这一遍是不行的,你们接下来还要自己尽量背诵、思考。不管我们以后还能不能再见面,大家都要随这个教言而行、随善知识而行,能这样做到,就是最好的。
此病等道用快乐之歌,乃说法论师无著因萨迦地方一位格西请问“生病等如何转为道用”而撰写。
最后的小字讲了撰著此论的缘起。当时有位格西向无著菩萨请问生病时该如何转为道用,于是无著菩萨便传授了这些窍诀。
本论所讲的道理是针对我们人生中的几大问题而提前预备的。大家光是理论上懂得还不够,需要长期深入思考并且实际修行,要按照偈颂的内容去认真观修——真正到了这些处境下,如何把心态转为积极快乐?大家要着重修负面的三点,正面的不修也可以,因为有钱、健康、长寿的快乐,大家本来就有体会。对于我们较难面对的三个问题,大家一定要好好修持,这样的话,一旦真正遇到那种处境,我们肯定会有完全不同的心态,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经验和感受。
回去后要注意
今天正式的课程就讲到这里,如果有人今晚要赶夜车回去,现在就可以离场。不急着回去的道友,我还有几件事要跟你们稍微讲讲,大概需要十来分钟。
我们整个涅槃法会的共修已经圆满结束了,在座道友们有幸参加这次法王圆寂20周年的纪念活动,是非常难得的因缘。很多人虽然也来了,但没有参加的机会,我也对他们十分挂心。这次结缘的书如果数量够的话,你们可以给上不了山的同伴带一本。那些道友很不容易,不少人在外面等了好几天,始终没机会上来;还有些人被拦在半路,只能折返;尤其可惜的是那些到了门口却被送下去的人。但不管怎样,我们这次对法王如意宝的纪念都是圆满的。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很听话,刚才堪布堪姆们也在说,这边不论是新来的居士还是常住的道友,都非常配合管理人员的安排,这一点我很感谢大家。在这次活动中,有几个部门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这里我要特别表示感谢喇荣饭店、达尔玛巴拉、金萨商店、医院、图书馆以及喇荣宾馆等,这些部门给大家提供了生活和修行各方面的极大助缘。有些医疗组的发心人员,本来自己身体就不太好,但还是不辞辛苦地为大家服务,我要对你们特别感谢。还有我们的管家,共修期间一直在辛苦值班维护秩序,也相当不容易——这个工作天天要得罪人,管严了,有人不服气,“你们这些管家怎么这么霸道!”管不严的话,又有人看不惯,“你们到底管不管事?”这么多人是很不好管理的,严了也不行,松了也不行,分寸很难掌握,但他们还是自始至终地把这份责任圆满了。
如果在外面组织活动,就像以前的世青会那样,参与者应该交一些费用,用于场地、餐饮等各个方面的开支,以前参加过世青会的人都清楚。而学院这次没有任何收费,也没有其他目的,全靠自力组织各个环节,确实是非常辛苦的。要让这么多人共聚一堂进行这样一场殊胜的发愿,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些人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可能感觉不到,还以为自己享受的一切都是福报现前,或者是天人、上师给自己化现的,但实际上,这场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有许多人在辛勤付出。
我尤其要感谢的是我们常住的居士和出家人。每次共修,他们都没机会正式来经堂和大众一起发愿,只能在家里待着,这一方面是由于外面“气候”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为了给临时上来的道友们让出空间。你们来一次不容易,所以常住们每次都把经堂的位置让给你们。大家应该理解和感谢他们的给予,要不是他们把自己的空间让出来,你们连坐着一起发愿的地方都不会有。谁不愿意坐在经堂里跟全体僧众一起共修、一起发愿?大家都知道,在现场的氛围和在家里大不相同,但是常住们愿意把这个机会贡献出来,所以大家要懂得背后有多少人在为你们付出。
接下来我要提醒一下,你们回去以后,有些事情还需注意。
第一,不论是你们得到的密法资料,还是学院的相关情况,包括这次法会的信息,都不要以任何方式发布到网络上。不然的话,这次虽然大家能圆满共修,但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就难说了。所以这方面请务必注意。
第二,居士们要警惕各类打着学院旗号化缘的信息。要知道,在这个现场参加共修的人,也未必百分之百都是虔诚的道友,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混在里面的不法之徒。有些人自称是学院的发心人员,以学院的名义私自贩卖三宝物、加持品,实际上是在行骗,所以大家对这些方面一定要小心。你们不要一看到学院的人就轻易相信,学院里也有鱼目混珠的人,同样穿着这身僧衣,有些人一心利益他众,确实很了不起,但也有个别人以出家人的形相,利用上师三宝的名义来邪命养活自己。这种人虽然很少,但非常可怕,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所以,不要随便相信那些打着学院供僧、供斋、放生的名义集资的消息,更不要去转发,这些信息本来就不允许在网络上传播。
以前我在课堂上反复说过,不能在网络上讲课,更不能化缘,否则很容易违犯相关的监管条例。虽然我不断提醒,但还是有人不听我的话,后来果然受到了教训,现在再也不敢做这些事了。我讲的道理如果你们不肯听,那就只好等有关部门来给你讲道理了。有的人被带去“闭关”一个星期,回来后我问他:“还敢不敢在网上传法?”“不敢了不敢了,堪布您说得对,真后悔没听您的话。”所以,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多加注意,这也是为了保护你们自己的安全。现在网上监管很严,你的所有行为都有记录,一不小心就会惹来麻烦。
同样,如果有人想在网上以佛教的名义行骗,也劝你好自为之,就像缅北的电信诈骗,迟早都会被追踪到的。佛教徒中也有一些败类,虽然很少,但确实有别有用心的人。有些出家人和居士,自己在社会上实在混不下去,就跑到我们学院里来搞一些小动作,这种情况过去有,现在有,以后也可能存在。所以,大家在这方面务必谨慎,这很重要,否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你的信心毁了,把你的财富毁了,甚至把你的人生也毁了。
大家现在最好老老实实,低调学修,通过正规途径自己学习,就不会有任何风险。如果方便的话,可以参加一些灌顶传法,但要是以后各方面不太方便,也没关系,不必难过,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好好修行。这是我对在座居士们的一个期望。
还有一件事,我们降魔胜利洲现在已经放假了,有些话我要嘱咐假期下山的道友。希望你们在各方面都要做到如理如法,特别是我刚才讲到的问题,对待任何事情一定要小心翼翼。现在的环境已经全然不同于以往,很多方面都要多加注意,尽量低调而行,不能像过去那样张扬行事。我现在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翻译、写书、念咒、禅修这些方面,不再去其他地方讲课了。从时机上看,现在外面“天气”比较冷,这个时候更适合好好闭关实修。所以,希望你们下山以后,如果因缘具足的话,当然应该尽量去做弘法利生的事,但如果不具足,也不要随意妄为。有些事宣传起来很好听,但最后可能会以麻烦收场。这是我对假期外出的道友们的要求。
还有很多道友假期里留在学院。我也了解到,有些堪布和堪姆准备在假期里讲法,包括《入中论》《中观根本慧论》《入行论·智慧品》,还有一些净土、戒律和修心方面的课。有些道友可能没得过这些传承,趁这一两个月,大家也可以好好闻思和修行。我特别感谢这几位堪布堪姆,你们都很稳重,每到假期经常安住在学院里,利用这个机会来给大家开示佛法,这是非常好的。也希望其他道友在各个方面都能如理如法地度过假期。
过两天学院的各个部门就要开始为期两月的停业休息了,如果有人身体不太好,可以趁这个冬天下山看看病、调养调养,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过马上就要过年了,下山之后很多事情也不那么简单,但不管怎样,调调身体总是好的。在学院这么高的海拔上,大家常年有高原反应,气都喘不上来,再加上最近又频频感冒,都在辛苦支撑。现在我们也在想方设法提供健康方面的支持,比如给大家买医疗保险,以各种方便方法来给学院的道友提供最好的保障。各位堪布堪姆也要多关注自己班里的道友,如果有人看病有困难,应该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尽量帮他们解决看病方面的问题。虽然我们今天学的道理是病也很好、死也很好,但如果有条件的话,大家还是尽量保持健康为好,这样有利于好好修行。在这方面,希望负责的法师们多加努力。
学院各个部门的管理负责人都很努力,尤其是主管的堪布堪姆,他们都非常辛苦。当然,我们的主管是轮流负责的,每两年就换届一次,希望你们在这两年中用心投入管理。主要负责人包括主管和协管,要是工作全都放在协管手里,也不太合理,所以我希望主管在自己负责的这两年内尽量不要外出,管理上手以后,就应该好好在学院里坐镇。以后每一任主管都应该有这种责任感。学院这么大,事务千头万绪,时常有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需要处理,如果主要负责人不在这里,那是很难办的,所以在管理方面,希望你们尽量多下功夫。
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讲的几件事。于我个人而言,这次法会是很开心的,依靠各方面的因缘,虽然刚开始“天气”有些寒冷,但现在也逐渐好了起来。这次大家都很辛苦,但我也看到,大家求法的意乐特别强烈。我知道,在座很多道友并不是偶然来到这里,而是长期以来经过持续的学修,所以获得了上师和学院的加持。我们的信心是永远不会退转的,我坚信,喇荣的法脉至少在一两百年内,一定会兴盛于各地。我们的学院并非只有这些建筑,外在布局可能会有变化,但佛法的教育已然深深植入每一颗心中,这一颗颗心一定会在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不落的太阳。
法王如意宝建立学院之初,是这样设计和定位的:靠上的区域是男众出家部;中间的区域原来叫国际学经会,当时的设想是面向十方求学者传法;下面是尼众出家部;再往下的区域是藏族居士林。这种定位在所有寺院中是很罕见的,法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这样设计出了学院的架构。在法王圆寂纪念日那天,不论图文还是视频,各个平台上都能看到纪念内容,可以说法王的影响力是世界性的。甚至有个别人眼红,说现在网上到处都是法王如意宝的视频,看着心里不平衡,能不能把别的上师也发一发。可以想见,以后我们学院的架构或许会发生变化,学院的人或许不能继续待下来,传法的机会或许会越来越少,限制或许会越来越多,各种因缘都有可能出现。无常总是难免的,但不论再大的无常,都不能把我们心灵中的悲心和智慧抹掉。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将来学院有可能发生种种变化,上师们也会离开世间,但即便如此,谁也无法熄灭我们法脉的太阳,我们心中的智慧之火一定会在世界的每一处再次燃起,并且长久地照亮下去。法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学院培养人才,这种教育的力量不是一天两天的。现在法王虽然已经不在了,可依然有那么多人每天在这里日夜学习大乘佛法,这种思想已经在我们内心之中根深蒂固,任谁也抹不掉。如此长期耕耘、长期教育的成果,一定会以各种形式在各个地方继续落地、开花、结果。
这次与大家一起圆满了法会,我十分开心。同时,看到法王如意宝圆寂20周年后,还有这么多传承弟子以真诚的心对法王虔敬祈祷,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象征。有了法王的加持力和我们的信心力,各方面因缘具足,将来我们的法脉一定会光耀四方。我刚才给大家反复说过,以后学院的形式也许会有变化,人也会有变化,许多方面都可能面临很大的变动,但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太阳、心中的上师如意宝,是永远不变的。我上节课讲《上师瑜伽》时说过,我们真正的如意宝是内心的上师如意宝,而不是外在的上师法王晋美彭措。法王早在20年前就已经圆寂了,但是给予我们如此强大力量的如意宝,始终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长存不灭。对于我个人而言,法王的色身虽已离开,但我内心的上师如意宝,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都不会与我分离。
所以,大家应该感到欢喜。希望今后你们能在世界各个角落,如理如法地以各种合规的形式去弘扬大乘佛法的精神。我并不是要求你们去放生、传法、灌顶或者化缘,在这个时代,应该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方式来将佛法的精神传播出去。同时,也希望你们用这一生好好修行,这样人生才会富有意义,大乘佛法也可以遍地开花。
好,今天特别感谢大家,我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