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道用讲解·第1课
丹毕尼玛尊者·造论
索达吉堪布·译讲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2020年6月10日
今天开始讲《苦乐道用》。我不记得有没有藏文的传承,等我重新得传承之后再给大家念传承,暂时我用汉语给大家讲解。
苦乐道用分三:一、初善之义;二、中善论义;三、末善后义。
全文分三:甲一、初善首义;甲二、中善论义;甲三、后善末义。
甲一(初善首义)分三:乙一、论名;乙二、顶礼句;乙三、立誓。
乙一、论名:
“苦乐道用”这四个字已涵盖了这部法所有的甚深内容。大家应该知道,在世间当中也好,在修行当中也好,苦和乐其实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一个人不可能从不感受痛苦或者快乐,也不可能一辈子都非常痛苦或非常快乐,可以说苦和乐在生活当中是交叉产生的,只是有些人乐多一点,有些人苦多一点。世间人都觉得,苦是应该避开的、远离的,乐是应该一心一意追求的目标。正因如此,大家都特别热衷于追求快乐幸福,而特别担心、害怕遭遇痛苦。求乐避苦对每个人来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一点大家在生活中都是感同身受的。
但是作为一个修行人,在生活当中遇到苦的时候,他不会那么害怕,而是通过修行的方式来转为道用;如果遇到一些快乐,也是依靠修行的方式来转为道用。
有些人可能这样想:苦转为道用是可以的,乐可能不用转为道用吧,乐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很欢喜的事情,为什么要转为道用?其实苦和乐都需要转为道用。为什么呢?世间人感受痛苦的时候特别伤心,一蹶不振,接受不了,就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心里产生各种焦虑、伤感,特别脆弱,有很多负面的情绪出现,这样生活都不正常了。
那么遇到快乐的事能不能接受呢?有些世间人也很难消化。因为快乐的时候他可能产生傲慢,看不起别人,也有各种各样负面的心态产生。有福报的人感受快乐时也许能承受得起,如果没有福报则很难承受。有个成语叫做“厚德载物”,以丰厚的道德或者福报可以承载他所有的财富,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没有福德、没有道德的话,即使有钱财,他也承受不起。很多人觉得:我没有钱,如果有钱的话我肯定很快乐!很成功!其实不一定,如果没有福报,即便有很多钱,也会越来越痛苦,越来越烦恼,最后一切的一切都可能毁于一旦,有这个可能性。
一般世间人认为,乐是可以接受的,苦是很难接受的。但从修行的层面分析,不仅是苦转为道用,乐也要转为道用,否则,感受的快乐和痛苦可能对你的人生不利,所以要通过修行把苦乐都转化成修道的顺缘。很多修行人感受快乐时,不会因此看不起别人,心里面产生贡高傲慢,依此又出现各种烦恼,而是马上把快乐分享给其他众生,这样快乐就变成一种修道的顺缘,他不会因为快乐而丧失自己的德行。
后面也会讲到,一般人应对痛苦比较容易,而应对快乐是很难的。比如有些人在非常特殊的时期修行不会退失,但后来因为有了名声、钱财、地位,修行依此而退失。从有些道友身上也可以看得出来,以前刚来的时候没有吃的,没有穿的,这个时候反而很坚强,努力修行,没有受到任何违缘干扰。但后来因为很多人对他恭敬供养,有了很多的利养、名声、地位之后,可能是福报配不上吧,种种原因,最后自己的修行、德行逐渐逐渐丧失,这样的情况我们也看得到。这是快乐应该转为道用的原因。
痛苦需不需要转为道用呢?作为修行人来讲,痛苦是非常需要转为道用的。轮回确实是苦多乐少,你发现也好,没发现也好,在生活当中就是有很多的痛苦缠绕着我们,苦苦、行苦、变苦这三大苦一直不离,如果不能转为道用,那你的修行是无法成功的。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什么违缘、痛苦都不发生,这是没有的。我们看前辈那些特别了不起的、伟大的高僧大德们,从他们的传记当中就会发现,他们感受的苦难比常人要多得多,如果没有以修行方法转为道用的话,是很难以修成的。
要想把苦乐转为道用,平常就要修行。如果没有修行,仅从理论上是不能转为道用的,有地位、有财产也不能转为道用。有些人因为生活当中非常痛苦,就想:我出家吧,出家就不会有痛苦了。其实不一定的,你出了家,头发全部剃了,把耳环、戒指扔到一百公尺以外,原来所贪的财物还有自己的爱人、亲人这些都离开了,但是因为没有修行,只不过是没有头发而已,剃了头还是痛苦,天天哭。如果你把大乘佛法当中观心的方法真正融入自己的相续,那个时候即便你没有剃头发,没有出家,外在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内心当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转为道用。
可以这样说,大乘佛教特别殊胜的内容,如果你没有很好地去修行,不管你有什么名声,你是堪布也好,堪姆也好,格西也好,格西玛也好,法师也好,也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皈依也好,受菩萨戒也好,得过何种灌顶也好,无论你脖子上挂有多少上师的头像,拥有多少的加持品,左手拿着金刚铃,右手拿着转经轮,什么样的法器都具足了,哪怕是具足像大威德那样的尸陀林装束,但是如果你的心从来没有与法相应的话,外在的这些统统无济于事!
的确,修行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修行,当你遇到很难以接受的事情,痛苦是无法面对的,而当你真正修行很长时间之后,就能轻而易举地应对,这就是苦乐转为道用的窍诀。这个法对很多人来讲特别需要,这种窍诀能化解我们心相续当中许许多多的不平、矛盾、纠缠,也可以调伏负面的情绪,作为修行人来讲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苦和乐如何转为道用,分为依世俗而道用与依胜义而道用两个方面。
这次也没有要求讲几堂课,我现在比较随缘,能讲多少就讲多少,这样没有什么压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轮回也是这样,有时外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以后,内在隐藏的许多东西——比如要开悟却还没开悟的人,依靠外缘的种种变化,内在的奥秘自然而然地通达,这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因缘。
我们作为修行人,跟世间人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世间人的思维方式就像我刚才讲的,当感受快乐的时候——哇!今天太开心了!太美了!太好了!一直陶醉在其中,永远都不愿意离开。早上正睡得香沉的时候,被闹钟吵醒,“睡得好香啊!再睡一会儿多舒服!”于是拼命地把闹铃关掉,这样陶醉在乐的海洋当中。但是作为修行人,不仅乐要转为道用,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当中遇到了特别难以忍受的痛苦,比如父母死了,别人对你进行诽谤、呵斥,或者频频发生各种各样的痛苦,接连不断,此起彼伏,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有一颗特别坚强的心,那就是真正的修行人。
题目大概介绍到这里。
【作者】丹毕尼玛尊者
《苦乐道用》的作者丹毕尼玛尊者,即多智钦·丹毕尼玛。第一世敦珠法王有八大法王子,他是长子,另外还有智美威色——卫萨空行母的丈夫等几位。
智钦丹毕尼玛有很多特别好的作品,包括《大幻化网》的总义,以前有其他人翻译过,我曾经也想讲,但是没有讲成。还有专门讲伏藏法的一些概论,我以前在西方有些学校里大概介绍过丹毕尼玛的伏藏法。
他是1865年降生的,1926年圆寂,住世62岁。他在麦彭仁波切的传记当中出现过好多次,是麦彭仁波切很得力的、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弟子。以前法王也讲过:有一次华智仁波切说,现在我们宁玛巴的教法还是有希望的。为什么有希望呢?因为智钦丹毕尼玛在八岁的时候就能讲解《入行论》,说明教法是有希望的,还有新龙的白玛邓灯上师即生虹身成就,说明证法非常兴盛。
很多大德对这位作者有诸多赞叹,一些相关的传记当中也讲述了他世间和出世间的各种不同功德。我以前也看过他的很多道歌。但是他的道歌跟麦彭仁波切、无垢光尊者的诗学风格相比,比较难懂,《苦乐道用》还不是特别难懂,其他道歌的风格不是特别好懂。不管怎样,这位作者在藏地来讲非常著名,如今海内外的大德都特别喜欢学丹毕尼玛的显密教言、道歌和注疏。藏文专门有出版,好像有六、七函。作者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大德。
【译者】索达吉堪布
译者是我。我是2020年2月21日开始译的,那天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当时好像大家都特别紧张,我刚好将苦乐转为道用,每天都闭在屋子里面,不过还是很有感觉的。最后翻译结束的那一天,应该是3月5日吧,那个时候中国的疫情确诊人数已经上了三千人。后来也作了简单的校对,有些内容边讲边校对可能更好一点。这是《苦乐道用》的翻译情况。
乙二、顶礼句:
顶礼圣者观自在!
与藏文稍微有点差别,但我结合后面的“随念此中所说的功德而作礼”这句话,在这里顶礼圣者观自在可能好懂一点。(这句话在藏文当中本来是五句。)观自在是自他交换修得最好的菩萨,他对众生大慈大悲,是具有殊胜境界的大菩萨。我们将苦乐转为道用主要是修自他交换,观世音菩萨的精神非常重要。作者先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进行赞叹并立誓的原因也是如此。
为什么顶礼观世音菩萨呢?
恒以他乐而安乐,以他痛苦最伤怀,
成就大悲功德尊,彼断自之苦乐住。
观世音菩萨恒时以他乐而安乐,看到众生快乐的时候,观世音菩萨也会快乐的;恒时以他痛苦最伤怀,看到众生痛苦的时候,他显现上最伤怀、最悲痛;如是成就大悲的功德尊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本性是什么样呢?他断除了所有自相的苦和乐而安住。
观世音菩萨跟凡夫人是不同的,凡夫人没有断除自相续当中的苦乐执著,正因为这样,自己苦就特别痛苦,自己乐就很快乐,而对众生的痛苦和快乐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去年讲的《维摩诘经》里面也讲过,凡夫人见到他人快乐的时候产生厌离心,见到他人痛苦的时候心是快乐的;而菩萨与此恰恰相反,看到众生快乐的时候产生欢喜心,看到众生痛苦的时候特别伤怀。菩萨的特点就是这样的。
凡夫肯定愿意自己得到快乐,痛苦则是不愿意的,而对于众生可能恰恰相反,看到别的众生痛苦时反而特别开心。像今年发生疫情,别的国家、民族死了很多人,非常痛苦,可是却有个别人幸灾乐祸,觉得活该,应该如此,这可能是许多凡夫人的一种心态吧。如果是大乘佛子,不要说一般的众生,哪怕是怨恨自己的敌人,他也不愿意让其痛苦,唯愿让他快乐,即便是自己不能饶益他,也愿意他快乐。
为什么作者先在观世音菩萨面前恭敬顶礼,原因就是他已经得到了自他平等、自轻他重的境界,因此值得我们赞叹、顶礼。如果观世音菩萨跟我们的境界一样,别人痛苦的时候开心得不得了,自己痛苦的时候闷闷不乐,那他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实际并非如此,故应该向他顶礼。
我们要顶礼的话,对方应该有功德,如果没有任何功德而顶礼,除非是害怕他,比如有些领导批评下面的人,他就有点害怕,虽然向领导“顶礼”,实际上心里根本不接受。但是观世音的功德超越了凡夫人的方方面面,以这样的原因我们顶礼他是非常合理的,向他顶礼也是有功德的。
随念此中所说的功德而作礼。
我们要想到,在这个世间当中观世音菩萨是非常了不起的、伟大的菩萨,但愿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获得跟观世音菩萨同样的功德和境界,能够利益众生,众生的痛苦自己代受,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众生。这样一边随念他的功德,一边向他顶礼。口里念顶礼句也是一种顶礼;心里面想,观世音菩萨确实很了不起,我要恭敬他,这是意礼;把观世音的像摆在前面,或者自己心里观想观世音菩萨,然后身体磕头,这是身顶礼。
我们修学时,应该追随前辈的足迹,他们如何顶礼,作为佛教徒也应该如是顶礼,我们还没有得到观世音菩萨身语意的功德,那么通过对他特别的恭敬和祈祷,以此因缘自己也会逐渐得到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应该这样思维。
乙三、立誓:
一般造论时都有立誓。
稍加宣说诸位行者必不可少的修行方便法——世间中无价的苦乐道用窍诀分为痛苦道用法、快乐道用法。
作者立誓要给我们宣说什么呢?作为修行者不可缺少的一个修行的方便法,世间当中无与伦比的将苦乐转为道用的窍诀。这个窍诀看起来只有短短几页,但是我们没办法用金钱来衡量它,物价部门也没办法给它定价,它是无价之宝,这样的修行方便方法特别珍贵。
甲二(中善论义)分二:乙一、痛苦道用法;乙二、快乐道用法。
乙一(痛苦道用法)分二:丙一:依世俗而道用;丙二、依胜义而道用。
一、痛苦道用法分为依世俗而道用与依胜义而道用两种。
这个窍诀分为痛苦道用法和快乐道用法。
这是立宗。下面所讲的全部内容是修行者不可缺少的。我们在座的各位,很多人自称修行人,经常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修行者,可是真正遇到痛苦的时候能不能转为道用?遇到快乐的时候能不能转为道用?如果你是修行很好的人,遇到了痛苦、快乐可以转为道用;如果你修行特别不好,虽然你在某个地方已经闻思了多少多少年,但当你遇到痛苦和快乐的时候一点收益都没有,一点都不会转为道用,那你的修行不能算是成功的。
麦彭仁波切《君规教言论》里面的一个偈颂我很喜欢:“无论享乐受痛苦,智者深思有促进,纵然百见苦与乐,无心愚者无收益。”这是很重要的,无论是享受快乐也好,感受痛苦也好,作为智者,会深深思维其中的含义。这样对他而言,感受痛苦也有很大的进步,比如自己生病了或者家人去世了,或者其他什么挫折,对他的修行都有很大帮助;他快乐、健康、有财富和名声,对他来讲也不会依此而丧失修行,而且会有进步。而作为愚者,无论他的生活当中见到多少次的痛苦或者快乐,他都没有任何收获。这句话大家一定要能背诵,我们在座是智者还是愚者,自己可以判断:你在生活当中遇到了痛苦,对你的修行有没有帮助;你得到一些快乐,对你的修行有没有受益,有没有促进作用。
为什么要讲苦乐转为道用呢?对修行好的智者而言,它特别特别重要;对修行不好的愚者而言,生活当中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除了丧失你的道德、德行,退失你的修行以外,没有其他作用,这一点我们自己在修行过程当中真的能感受得到。宣讲苦乐转为道用的原因,在这里简单给大家讲一下。
首先讲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分两种,依世俗而道用的方法和依胜义而道用的方法。
我们主要讲世俗的,胜义谛通过中观四边八戏的观察方法,连这种痛苦的名称也是没有的,更何况说是痛苦,一句话就概括了。这句话我觉得也很有意思,确实胜义当中连痛苦的名称都没有,更何况说痛苦是什么,所以胜义讲得很简略。而这里是针对大多数没有学过中观的人,对于现在刚刚学佛的这些人来讲是很需要的。
本来这个法我以前很想给大众,通过网络传讲,但无常就是这样的,这么好的法,这次讲的对境人是最少的,只有几个人,而且这几个人都是蒙面人,戴着口罩,看都看不到(众笑)。这是三十多年传法当中第一次遇到这么少的人,是在蒙面人的群体里传苦乐转为道用的法,对我来讲是很痛苦的,这种痛苦应该转为道用(众笑)。
下面讲世俗的痛苦转为道用。
丙一、依世俗而道用:
(一)依世俗而道用:
世俗的痛苦转为道用是怎样的呢?
当我们遭到有情与非有情的损恼时,如果心里习惯性地存着唯一都是痛苦的想法,那么即使一个微乎其微的对境外缘也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刺痛,串习苦乐的任何想法,它就会越来越增长,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这句话很有意思。我希望这几行你们最好能背诵,这样你以后一定会变成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修行人;如果这句话背不下来,那你以后遇到痛苦的时候,除了哭以外可能没有什么办法了。不仅要背诵词句,还要将内容再再地串习,这在生活当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接下来我就简单讲一下。
“当我们遭受到有情或者非有情的损恼时”,大家都知道其实人不开心的原因大多数是有情的损恼,比如朋友对你欺骗,或者怨敌故意损害你,或者别人对你进行侮辱、诽谤,对你造各种各样的违缘;或者不是人,现在山上的修行人,晚上老鼠在你的房子里面咚咚咚地跑来跑去,或者有其他的一些小虫等,你也很痛苦、很伤心。
我早上还没有醒过来,天还没有亮的时候,院子里的那些小麻雀叽啾叽啾地就开始叫起来。我如果修行特别不好的话,可能特别讨厌,“这些众生怎么不让我好好睡觉?”或者晚上你的周围有一些狗叫声,或者任何其他的有情,有情有各种各样的,有生命的这些众生。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人和非人,甚至你可能眼睛看不到,但是自己感觉是不是鬼神在捉弄我,鬼神在损害我,这些都是属于有情的损害。
还有无情的损害,大的方面有地震、狂风、火灾、水灾等地水火风的;小的方面比如楼梯造得不好,或者院坝垮了,生意做得不好,非常微小的地水火风,比如耳机弄不好,或者手机打不开,这些对你而言有时候也是很讨厌的,也是一种心理方面的损害。
诸如此类、各种各样的有生命、没有生命的,或者有情和非有情,这些对你带来危害的时候,如果我们心里习惯性地想,“这是很痛苦的”,“哎呀,这些人很讨厌,很麻烦啊!好痛苦啊!好伤心啊!好绝望啊!”心里经常有一些负面的词,“我不开心,我好伤心啊!我好糟糕啊!我好倒霉啊!”“今天好冷啊!今天好热啊!今天这个法座好高啊!这个好矮啊!这个房子太高了,这个房子太……”因为心里有很多很多这种负面的情绪,口里会说出各种各样痛苦的词。这种唯一是痛苦的想法变成一种常态,而不自知,还觉得自己的思维方式是正常的,实际上这种人已经得了心理疾病。
现在很多西方的心理学家,通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已经了解了这些心理疾病,并根据症状列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名称。
其实我们佛教当中,二千五百多年前,所有的这些心理疾病都讲得非常清楚,只不过有些把它列为见解方面的邪见、颠倒见等。实际上现在的有些心理学家,有些是通过自身观察而了知的,有些是依靠一些宗教文明的古书里所讲的道理,换一个名称列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当中。
如果我们经常想“我好痛苦,我好伤心”,那么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个很小的外在的因缘,都会带来心理上非常大的痛苦,这一点很关键。我们佛教认为,痛苦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心,而世间人大多数都认为痛苦来源于外境。如果你经常将一切的快乐寄托于外境,是永远也不会快乐的。自己应该懂得调整好内心,内心如果调整得很好,那这种快乐可以增长。如果你的内心调整不好,一直追求外在的物质,或者外在的一个人,快乐是永远也得不到的,反而增长各种各样的痛苦。
如果你天天想“好痛苦好痛苦”,哪怕是一点点的痛苦,逐渐会变成非常大的痛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苦乐其实是一种执著,这个苦和乐的想法如果经常串习,感受自然而然会增大的。你如果觉得我很快乐,应该没有什么的,一切都是很好的,今天下雨也是很快乐的,今天不下雨也是很快乐的;今天见到你很快乐,今天见不到你也是很快乐的;今天吃饱了,吃得很好也很快乐,我有福报等,今天吃不好也很快乐,可以减肥;今天我可以到经堂,我很快乐,有缘见到很多道友,今天我不能到经堂很好,观修无常,我听到声音了,怎么样都可以。
就像《大般涅槃经》有一句话:“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多”,意思就是如果我们经常串习“我好痛苦”,这种忧愁的心自然而然会增长,就像喜欢睡觉的人越睡越想睡。确实睡眠也是一种习惯,以前不太喜欢睡觉的人习惯性地睡一段时间,就会增长睡眠。前一段时间我回来以后没有课,翻译也暂时没有开始,每天上午开会也不需要那么早,所以我拼命地睡觉,刚开始睡不着,后来好像能睡很长时间,原来我睡眠的状态完全都可以改变。
我们的这种痛苦也是这样的,“这个也很痛苦,那个也很痛苦”,这种痛苦自然而然会增长的,这个事情我们一定要去思维。如果我们经常执著痛苦,外境的因缘对你会带来更多的痛苦。
西方人只要觉得自己心理出现一点状况,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马上去问心理医生。他们心理医生的工作量很大。但是藏地好像比较少,内地很多人好像不敢问,好像觉得心理有问题就是精神有问题,所以大家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现在有一种强迫症,什么是强迫症?这种“强迫”有行为上的,也有观念上的,比如他总觉得窗户没关好,然后半夜三更去关窗户,然后又回来睡一会儿,“不行不行,这个窗户还是开着的”他又去关。或者他一定要洗手,“我的手上有很多的细菌,一定要洗手,”洗完了以后还要洗,他一直把手皮全部都磨破了,他还想洗。还有看到有些东西的时候觉得特别脏,很想吐。或者鞋放在这里,他觉得不行,一定要整齐,等等。
我们有些佛教徒确实也有这种强迫症,什么事情都不行,一定要按他的习惯来。比如你觉得你衣服上有很多毛发,觉得有微尘或者有灰尘,有沙砾等,觉得这样不行,所以有些人一晚上在洗衣服,然后又去干洗。
外境上虽然有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外缘,但实际上是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现在心理学家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对佛教徒修行人来讲,它不是什么外在的疾病,应该是自己心没有调整好,或者和前世的业力和今生的环境、教育有关系。或者用现在的一些心理学家的说法来讲,这种完美主义者非常痛苦,他觉得这个一定要完美,一定要按照我的这种方式来。其实按照你的方式也只不过是自己的分别念而已。他自己只能暂时屈服于这种分别念,除此之外别人讲道理也是讲不通的。
还有一种病叫“被害妄想症”,一直认为自己被别人害着。比如我今天给你们讲课的时候,你心里觉得“堪布肯定是在说我,他对我本来有看法的。”我就这样看一下,“哦,他的眼神不对,他瞪了我一眼,肯定想害我。”或者你没有看到什么,但自己感觉“应该有非人害我”,或者“某个道友他天天在害我”,这种叫“被害妄想症”,实际上根本没有。
比如我按照苦乐转道用的方法来讲,我根本没有想要害谁或者针对谁。但是有些人经常这样,“哇,你每堂课都在骂我,为什么这样?”尤其是我们讲一些噶当派的修行法,击中要害的窍诀是比较多的,所以有些人觉得“肯定一直对我不满,一直在害我,一直是这样的。”或者有些人一直认为这个人念咒,这个人做法事,这个人在修降伏法,在路上遇到某个人的时候,看他的眼神有点不对,自己有一种防范的心理,一定要防着跟他来往,不然这个人在有生之年对我来讲,违缘是最大的。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是自己的妄想。
这些实际上也是修行没有调整好,心很娇柔、脆弱。《入菩萨行论》里面讲:“不宜太娇弱,若娇反增苦。”我们的心不能太脆弱,如果太娇弱的话,苦非常多,损害也是非常多的。这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痛苦。
还有一种是以爱的名义控制别人,比如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特别爱,她自己认为我爱他,而实际上是一直控制着他,“你吃饭了没有?多吃一点。”“你洗手了没有?”“你把灯关掉。”孩子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人了,有些父母认为这样是爱他,其实别人很烦的,“我也不是一两岁的孩子,我懂得该怎么做。”
我有时候过马路的时候,旁边的道友说:“小心小心,来车了!小心小心,前面有红灯!”心里面想:我也不至于那么笨吧(众笑),不可能连车都不会躲,有些聪明的牦牛和山羊看到来车的时候,也会让的。
你觉得你爱他,这样对他是很好的,但实际上也不一定。包括父母也好,夫妻之间也好,朋友之间也好,人有很多很多这种颠倒的心。这种颠倒的心自己根本不知道,觉得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思维。当然我们从广义上讲,痴诳的众生满天下,都有无明的颠倒心,但是这种无明的颠倒现在更严重。因为很多的媒体,包括有些价值观,一定要越来越执著,越来越完美,这样才能快乐,实际上这种导向是颠倒的。因此很多人得不到真正的快乐,最后连留在人间的勇气都没有了。
去年全世界自杀的人已经有一百万人,像日本、中国比较而言是自杀率比较高的国家。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所以西方政界的一些领导也说,现在我们的疫情不算严重,自杀和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更多,也许他们说的有部分道理。
确实全世界每年有那么多人自杀,而且自杀的人经常选择最美的地方,像日本的富士山,美国旧金山的大桥……有些是跳楼,有些是自己跳河,各种各样的。为什么这样呢?因为相关外境对他而言有特别大的伤害,而且自己的心没有转为道用。
这个月我看到一则新闻,因为老师把一个学生的手机和成绩收回去了,学生就自杀了。刚开始很多人认为老师可能对他有一些迫害,后来从监控当中发现老师根本没有做什么,因为他作弊,就把他的卷子和手机拿回去,然后他沉默了二十分钟,最后就自杀了。
其实外境当中发生的许多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因为自己没有转为道用的能力和勇气,他会选择自杀。
有时候如果不注意,在修行人当中也可能有人会选择自杀。我总觉得佛教徒当中有些也不一定都是修行很好的。我有时候想是不是现在很多的媒体,包括一些连续剧、电影的因缘,最后走投无路时,有些人想去出家。有些出家表面上看是出家了,但实际上心里并不是很正常,当然这是极少数的人。不学佛的人,心的调整更差。
这些道理其实在世俗当中应该是心的奥秘。不要说胜义当中心的奥秘,即使是世俗当中心的奥秘,很多人也不一定懂。我们自认为没有任何心理疾病,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当别人说:“你心理有问题”时,我们可能会特别生气,“我没有问题,我有什么心理问题?你才是精神病。”
实际上如果我们没有很好的观察的话,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外缘,微不足道的事情,比如别人对你的一句话,别人对你的一个态度,一件小小的事情,也许对你伤害一辈子,永远也没办法恢复,你最珍贵的生命也可能会因此而结束。
所以,我想佛教确确实实在这些方面有特别重要的窍诀。作者丹毕尼玛离世不到一百年,那个时候的藏地很偏僻,应该还没有心理学,但是他依靠《入行论》《中观宝鬘论》《学集论》这些殊胜的大乘佛教的窍诀,在这里已经讲得特别细致。
他确实把现代人的心理状态说得淋漓尽致。如果我们懂得了这一句话,确实能懂得心的奥秘,就像《入行论》里面讲的:“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如果我们不懂得心的奥秘,求乐避苦也是没办法的。如果你真正习惯性地懂得这里面的意义,知道其实这些外境都是微不足道的,对我来讲是无利无害的,对生活当中所发生的许多事情并不是很执著,完全可以面对。
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讲,根本不会有强迫症或者被害妄想症,这些都是非常容易面对的。别人对你的态度本来是没有的,那对你有什么损害?绝对不会有损害。所以最好的对治方法是要了解我们的负面想法、邪见、邪念。如果懂得了这一点,你会觉得过去的自己是很可笑的。“我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我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的话,这些事情对我来讲应该没有什么。”这叫做正向思维。
现在心理学家也经常这样讲,正向思维的话,什么事情都从好的方面想,没有那么严重。比如我们觉得什么都很痛苦,什么都不行,这个环境也是很脏、很乱的,这些人也是很坏的,我喝的水肯定里面也全是细菌,里面有虫,这个杯子可能对我不利,对我的健康是有害的,我怎么办呢?整个世界好像全部都在攻击、欺负我,甚至电脑对我也很不好,我应该把它砸掉。这样思维的话,那我的世界是很肮脏的黑暗的。如果我想所有的道友都是诸佛菩萨的化现,都有清净心,应该是很好的,这是正面思维,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习惯。
但是我们以前没有接受这样的教育,不断增长贪嗔痴。其实嗔恨心的危害是很严重的,有些心理学家说:“如果母亲正在发嗔恨心的时候,最好不要给孩子喂奶,不然的话,孩子身上马上有毒。”甚至把发脾气时抽出的血输给白老鼠,它会当下死亡。
我们的欲望过于强烈时,其实也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它对人的健康也是有害的。这种愚昧的心态也是一种毒,诸如此类有很多颠倒思维,我们众生真的很可怜,不懂。正因为不懂,很多人生观是不正确的。正因为不正确,我们在轮回当中非常痛苦。不但有身体上的痛苦,更增加心理的痛苦。心理的痛苦是以无始以来的恶业因缘,还有后天教育、环境带来的各种虚假的信息,这些恶的因缘结合以后有了很多痛苦。
所以我非常非常希望很多人能真正懂得心的奥秘。心有两种奥秘,一个是胜义谛的奥秘,一个是世俗谛的奥秘。世俗谛的奥秘就是,痛苦和快乐在世俗当中是有的,我们凡夫人依靠分别妄想增加很多名言当中也并不真实存在的痛苦,这一点是特别可悲的。身体被火烧后疼痛,这种痛苦是正常的,但是我身体上根本没有任何火烧,只是自己的心增上执著——佛教把这个叫增益,长期一直纠结,对你而言这是极大的痛苦。
“串习苦乐的任何想法,它就会越来越增长,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所以我们要断掉这种痛苦,就要懂得其中的因缘。还有,在生活当中不管发生什么,不要特别去执著,要有一种随缘的心态。比如你今天可以到经堂,但门口管家说:“你不能来。”“那好吧”,开开心心地唱一个《快乐歌》回去也是很好的。
无著菩萨说,如果生病的话,也是很快乐的,消除前世的恶业;如果不生病的话,也是很快乐的,健康的身体可以修行;富裕也是很快乐的,贫穷也是很快乐的……这样的心态比较随缘,遇到什么事情不会特别去执著。
刚才有个人给我打电话:“管家不让我做,怎么办呢?”我说:“随缘吧。”“什么随缘?什么随缘?我不能随缘。”(众笑)我想对他来讲,可能是很大的痛苦,但生活还是随缘比较好一点,不要特别强求。
还有知足少欲,自己有什么样的因缘就有一种知足心。
还有一种是正向思维,比如,虽然我没有如愿以偿,但也许对我来讲这是更好的事情,可以增上修行。这一点我个人深有体会,在我的一生当中,生病开刀也好,父母离世也好,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难,我反复观察自己的心态,并不是因为自己证悟了,而是在这方面串习得比较多,也喜欢看书,所以对梦想不能成真、有情和无情的阻挠损害,是完全能理解的,从另一个方面可以寻找真相。
我在疫情期间就拼命地翻译,那个时间特别快乐。也许你们不相信,我不是说我修行如何,但是现实生活当中事实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遇到痛苦的时候,路走不通的时候,非要拼命地闯可能不是很好;边唱金刚道歌边返回可能是很好的。因为,如果你认为这是快乐的,快乐就越来越增长;你认为这是痛苦的,“这些人欺负我,人人都很坏,是不是魔王的化身”,那痛苦就会越来越多。
今天我只讲到这里,也希望你们好好思维。其实我还想说很多,但是时间不够了,今天就讲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