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大悲藏
讲完修行人最起码应当具备的条件以后,在此对如理作意的道理作简略性的阐述。正如仲敦巴仁波切亲口所说:“一位修行人在趋向遍知佛陀果位的过程中,虽然有不可思议要修学的正道入门,但是相续中所要生起的只有一法,何为一法呢?那就是空性大悲藏。”
仲敦巴尊者说:“想要成佛,在修学过程中虽然有不可思议的众多法门,但不可缺少的一法必须要生起,那就是空性大悲藏。”所谓的空性大悲藏,空性是指诸法在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如梦如幻;大悲心是对每一个众生生起强烈的悲心。这二者双运,就是现空双运,也就是空性大悲藏。
当然,现空双运的境界有有缘、无缘两种,从有缘角度,对众生生起强烈悲心,同时对一切万法没有强烈的执著,都是如梦如幻的,这就是现空双运、空性大悲藏。
空性大悲藏可以说完全囊括了大乘中林林总总的一切道。心中如果真实不虚地生起了大悲心,那么随之而来的菩提心宝前所未生的能够生起,已经生起的经久不衰、蒸蒸日上,从而圆满福德资粮。证悟空性的智慧则是根除轮回必不可缺的殊胜正道。
自己的相续中真正生起空性大悲藏的话,原本没有的菩提心会自然而然生起,原有的菩提心也会不断增上。
而且在《入菩萨行论》《大圆满心性休息》等论典当中都说:想断除轮回一定要有智慧。这种智慧就是指证悟空性的智慧。
尤其是,具有大悲藏的证悟空性之智慧才真正是遍知佛果之因。其中的大悲藏,也就是对于为三大痛苦所逼迫的一切有情,生起无法堪忍的大悲心,想使他们摆脱痛苦与痛苦之因的愿望十分强烈。
“藏”是指精华,一种核心。也就是说,空性具有大悲的核心,具有大悲的精华,而大悲与空性二者是无二无别的。
一切痛苦的因就是集谛,要离苦得乐必须断除集谛所包括的一切业与烦恼,而一切业与烦恼的根源归根结底就是我执与俱生无明,要想铲除贪执的对境,必须有证悟无我的智慧,
一切众生都在遭受痛苦的逼迫,而这一切痛苦的来源是什么呢?就是四谛里面的集谛,而集谛的主要来源就是业和烦恼,业和烦恼未能断除的话,其他任何法都无法遣除痛苦。然而,不具足无我的智慧,也就根本没有办法对治无明烦恼。
因为自相续中只有真实不虚地生起了这样的无我智慧,依之圆满广大的智慧资粮、从而才能够获证如意宝般二资圆满的佛果。
这个次第非常重要。所以大家尽量祈祷上师诸佛菩萨加持,希望在自相续生起无伪的悲心和无我智慧,这二者非常重要。如果能够生起这两种功德,即使没有见到佛菩萨、没有神通,你的功德也已经圆满了。由于对人我、法我没有任何执著,全部都是如幻如梦的一种境界,甚至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是如梦如幻的——得到不会特别高兴、失去也没有什么痛苦,这时你真的已经获得自由了。
与此同时,现在世间上的众生整天为了我、为了法,忙忙碌碌、奔波不停,看到这种景象,不由自主地想到:他们什么时候也能得到像我这样的境界呢?这时强烈无伪的大悲心会油然生起,这也算是一种空性大悲藏。
而成就佛果的一切正道无不包括在空性大悲藏之中。只有空性与大悲并行不悖,才可称得上是空性大悲藏,仅仅具备证悟空性的智慧也无法成就佛果,而单单依靠大悲世俗菩提心也无法成佛,这就是要想成佛方便智慧必须圆融无碍、互不脱离的意义所在。
在座很多人,尤其在法王如意宝座下依止多年的人,相续中应该具足空性大悲藏,这是非常珍贵的。我自己虽然没有什么感觉,但从道理上非常清楚,我想不论显宗、密宗,相续中都必须具足空性大悲藏。当然空性大悲藏的境界也有高低之别,像凡夫人从理解上得到的空性大悲藏也是弥足珍贵,更不要说诸佛菩萨相续中真正具足的空性大悲藏了。
如经中云:“脱离方便之智慧乃束缚,脱离智慧之方便亦是束缚。”要想成佛,空性大悲菩提心二者必须兼而有之,相互圆融。
如果真想成就佛果,那空性、大悲二者不能互相脱离。
有关空性大悲藏,龙树菩萨在《菩提心释》中讲过,《大圆满前行》中也引用过。
要使相续中生起大悲心,必然要对他众心中的剧烈痛苦有切身的体会,如果首先自相续没有感受过痛苦的折磨,那么想生起令他众脱离痛苦的愿望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想要生起大悲心,内心首先要对众生的痛苦有一种切身体会,因为从来没有生过病的人根本不知道病苦是怎样的,但是生过病的人就会了解这种痛苦。
确实我都有这种感觉: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在病人眼里,就和真正的善知识没有什么差别。佛陀亲自来到病人面前不一定生起信心,但医生什么都没做,只是在病人面前晃来晃去,病人也会用一种非常感激的眼神看着他,心里一直想:只有他能够救护我……
倘若不将无法忍耐的痛苦与自身的感触相结合来推断,那么由于对别人的苦难一无所知,当然想生起愿他众远离难忍苦楚的同情心也是异想天开的事了。
一般贫穷的人才会知道贫穷的痛苦,但生下来就非常富裕的人,由于根本不知道贫穷的痛苦,想让他对穷人生起悲心也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
因此,首先应当尽可能地回想自心的苦恼、自身的痛苦,这就要观想将总的轮回痛苦,尤其是恶趣的重重苦难,放在自身而去感受、去体验,在没有出现双脚跺地、头上冒汗、忍无可忍的感受之前应当一直修持。通过这样修习以后,如果对轮回与恶趣的痛苦彻底地断除了贪执,那么再进一步观修:正如自己屡屡为烦恼所逼迫一样,所有的老母有情也在遭受着痛苦的折磨,以此在相续中很容易生起大悲心。
依靠这样的方式,自己的相续中很容易生起大悲心。
最初心中思维自己正在亲身感受恶趣的难忍痛苦而倍受折磨、苦不堪言的情景,进而急切地想要摆脱这种痛苦的愿望不禁油然而生,如此修炼共同小士道;随之,生起想脱离轮回一切痛苦的强烈希求之心,如是修持中士道之次第;
由于对三恶趣生起极大厌离心而精进修行,这就是小士道修法;如果想从一切轮回痛苦中解脱,就是中士道修法;不仅自己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同时希望将一切老母有情从轮回中救脱出去,这就是上士道的修法。
最后产生了想救度一切老母众生脱离痛苦的大悲心,再修由此引发的菩提心宝,并且相续中生起如理了悟菩提心所摄持的一切诸法的实相真如正见,这样一切善法自然而然会成为遍知佛果之因。
这样一来,由菩提心摄持的一切空慧正见也可以随之生起,这时自己所做的一切善法已经成为成就佛果的因。
发心非常重要,一方面具足如梦如幻的空性正见,一方面对众生生起大悲正见,这不仅是显宗,密宗在因位等持时也需要修持如梦如幻。
倘若如此而行,那成就佛果就不再是天大的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