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言精髓讲解·第1课
第二世敦珠法王·造论
索达吉堪布·译讲
2016年8月12日
下面我们讲第二世敦珠法王造的《教言精髓》。
第二世敦珠法王跟我们学院的法脉和传承有很密切的关系。多年前,第一世敦珠法王在喇荣建立道场,培养了很多修行者、成就者。我在十多年前翻译过《一世敦珠法王自传》,其中记录了他从三岁到六十二岁之间的事迹,包括了许多在梦中和净现中见到本尊、降伏妖魔鬼怪的种种经历,描述得特别精彩。
作者:第二世敦珠法王吉扎益西多杰
第二世敦珠法王降生于1904年,1987年圆寂,驻世83年。他年轻的时候在藏地,后来去了印度,再后来足迹遍布香港、台湾等地和许多欧美国家,非常有名。他的遗体安奉在尼泊尔,他在尼泊尔有一座邬金寺。他五六岁就苏醒了伏藏的善习,后来开取了许多伏藏,并且讲经造论,对整个藏传佛教,尤其是前译宁玛派的教法有非常大的贡献。我在十年前翻译的《藏密佛教史》,作者就是敦珠法王吉扎益西多杰。之前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过一次。《藏密佛教史》实际上是藏传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有些像汉地的《高僧传》《续高僧传》,里面讲的很多故事都非常好。
第二世敦珠法王非常了不起,你们如果去一些欧美国家,会看到他的一些弘法视频现在还在流传。他是1987年圆寂的,所以当初我们去印度、美国的时候,没能见到他。法王如意宝因为我们喇荣法脉的原因,对他很有信心。我们在美国的时候,从视频上接受过他的一个“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如意宝带领我们,跟着视频从头到尾全部接受了一遍。
我本人虽然没有见过敦珠法王,但觉得他的《教言精髓》非常好。大概在1993年,我在国外找到了一个英文和藏文对照的版本,当时很喜欢这个教言,虽然做不到,但觉得很有意义。后来也翻译过,但一直没有讲。前两天翻阅文集里的《教言汇集》,看到了这个教言。这两天时间稍有空闲,《妙法莲华经》和《大乘经庄严论》还没有开始讲,所以趁着中间这两三天,我想跟大家就这个教言做些简单的讲解。
这里面的内容主要是讲,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怎样抛弃世间八法去修行。敦珠法王说这是为了自己平时念诵和发愿而作的偈颂,所以这也是一个发愿文,其中很多颂词最后一句都是“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这次我准备利用三节课,从字面上给大家介绍一下《教言精髓》,我们都应该以此来观察自己的相续。大成就者们对世间八法、名闻利养这些世人特别执著的东西,并不是很在乎。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自己也应该有一些不同于世间人的境界,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学习佛法,不能越学越神神道道,越学越痛苦,越学执著越大,最后不仅修行进行不下去,连世间法都做不下去了,成为失败的修行人。一个成功的修行人,对于世间之事也可以做得很圆满,更重要的是,他能够面对世间人无法面对的问题,这才是真正成功的修行者。
原文翻译出来有些词句可能不太好懂,所以我根据藏文来讲解。这个教言我没有传承,所以藏文的传承我就不念了。以后条件具足的话,你们可以用汉文给别人传授,但不能收费哦。(众笑)
下面讲《教言精髓》,这是给修行人的教言。当然,不同的教言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个教言是针对修心方面的一些意义甚深、易于接受、特别重要的精髓,是一个犹如醍醐般的发愿文。
世间无欺唯一永怙主,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
大悲摄受奔于今生事,不念死亡空耗暇满吾。
这里首先归纳了整个教言,同时祈祷上师加持自己的相续。我们每个人也要同样观想。在世间当中,唯一不会欺骗你的怙主,就是对自己有法恩、在轮回中真正赐予自己加持和悉地的大恩根本上师。这里把自己的传承上师比喻成如意宝。敦珠法王有他自己的上师,至于我们,就是要祈祷对自己有最大法恩的根本上师如意宝,请上师以大慈大悲来摄受我这样忙于今生琐事的人。
许多修行人都是这样的。有些人皈依了很多年,但是一直忙于今生的种种琐事,从来不会忆念死亡无常,空空耗尽了自己非常难得的暇满人身。“这样的我,希望上师在无形当中随时随地、时时刻刻、昼夜六时赐予加持、摄受,一定要斩断我相续中不良的分别念,增加我的信心、智慧、悲心等等。”我们平时发愿的时候,要经常这样祈祷上师。
犹如梦寐恍惚之人生,感觉幸福痛苦皆相宜,
快乐忧患心中皆勿执,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这里先是用了一个世间人容易明白的比喻,然后讲到一种中道的修行境界,最后,真正的佛法实际上是超离这些的。
意思就是说,我们的人生就像恍恍惚惚的梦境一样。此时你不论感觉特别幸福,家庭、爱情、工作全都顺意,或者觉得感情、生活都非常痛苦,实际上在这如梦如幻的人生当中,幸福和痛苦都是相同的,并无所谓,所以不用太刻意地去追求幸福,也不必特别担忧痛苦。我们应该懂得,人生本来是一场梦,幸福或痛苦其实都无所谓,怎样都行。
教言中几乎每个颂词都用了“皆相宜”这个词,也就是都相等、都可以。幸福也罢,痛苦也罢,反正人生如梦如幻,以前感受过的痛苦和快乐,今天一无所有,全都一样,跟昨晚的梦境并无区别。人们心中一直惦记着种种苦乐,感受幸福的时候非常快乐,感受痛苦的时候极其忧愁。千万不要去执著这些,但愿我能长期精勤地修行殊胜的佛法。
世间人很难做到这样,总是喜欢快乐,躲避痛苦。有一阵子很多畅销书籍都在讲“幸福是什么”“怎么获得幸福的人生”,后来一段时间又有很多主题相反的书,但这两者都是一种边。真正的修行人,人生当中幸福也可以,反正快乐也是如梦如幻的;痛苦也可以,家人去世、生活不顺、失恋、失业、失败都没有关系,反正人生当中都会有这些的。这就是修行人该有的一种状态,修行人什么都可以接纳。
犹如风中油灯之此生,时光短暂漫长皆相宜,
切勿着相以增上我执,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人生就像风中的油灯一样,很快就会被吹灭。我们的生命,时光短暂也可以,如果二三十岁或者五十岁就离开人世,那也OK;时光漫长也可以,活到一百多岁也没关系,现在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好像也不超过一百三四十岁,历史上倒是有很多特别长寿的记载。不管怎样,我们这个好似风中油灯的人生,长寿也可以,短命也可以,不必著相,不要以此来增加我执。
现在很多人觉得自己一定要长寿,千万不能死,完全不能接受无常。有些人天天吃一些养生的药,其实再怎么吃最后也还是会死。尤其是西方人,特别执著自己的身体,因为他们不懂无常。有些人生病的时候,抓住医生的白大褂:“啊,医生,救救我!我千万不能死,我还要活着!”但这也没有用,你再怎么想活也没办法,这只是增加我执。
我们作为修行人,能活到八九十岁也可以,如果活着对众生、对自己有利,活的时间长一点也行;如果不能活这么长,比如在医院被诊断为癌症晚期,那也没什么关系。那天我去做手术的时候,医生跟我说:“你想好哦,也许下不了手术台。”我说:“没事。”也许那个医生是特意这样对我说,不知道他对其他病人会不会说这样的话?但我是可以接受的。
的确,人长寿或者短命都没什么关系,本来这个人生就像风中油灯一样,是无常的,没有必要以我执来增加痛苦。有的人本来没得癌症,只是医院弄错了,结果真把自己吓死了,这种情况也很多,因为我执太重。所以,只要好好修行,长寿不长寿都无所谓,反正活着的时候就好好修空性法门、利益众生,这样就行了。
犹如欺诱幻术观察智,恰当抑或颠倒皆相宜,
世间八法杂草当抛却,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大家知道,幻术、魔术都是欺骗人的,看起来好像是真实的,但实际上不是。凡夫众生分别念的观察智,并不是真正的妙观察智。依靠这种观察智,我们有时候觉得观察得如理如法,恰如其分;有时候又觉得很颠倒。比如我们在辩论、写文章,或者演讲的时候,可能自己的分别念会认为:“哇,今天我讲得太好了!”“唉,今天讲得不行,全讲错了,胡说八道。”但其实你讲得好也可以,不好也可以,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被世间八法染污。只要把世间八法的杂草抛弃,就是真正的修行人。
现在有些人造论,有些人辩论,有些人故意诽谤别人,自己认为自己很有道理,但其实只是为了世间八法和名闻利养而已。很多人特别相信自己的观察智,但这不一定是真实的,如果跟佛菩萨的智慧相比,我们的观察智其实很差。所以,凡夫人的观察智对也可以,错也可以,但千万不要被世间八法染污,只有抛弃世间八法,才能真正地修行。
有些年轻人在辩论中,特别坚持自己的观点。以前我们辩论的时候,有时也会两三天一直执著一个问题不放:“我才是对的,我死也不会承认你的观点!”现在很多人也执著“我的宗派是对的,你的宗派是错的”。宗派与宗派之间、人与人之间,拉帮结派,互相争斗,互相诽谤,其实都是造恶业。
所以,这些世间八法就像杂草一样,我们没有必要捡起来,应该抛弃。希望我们好好地修行正法。
犹如鸟聚树枝之眷仆,聚集抑或离散皆相宜,
掌握牵引自鼻之绳索,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一群集聚在树枝上的鸟,来的时候聚在一起,散的时候各自飞走,一会儿飞来了,一会儿又飞去了。同样,眷属、弟子集聚也可以,离散也可以。有些法师今天眷属多一点就很开心,明天眷属都走了又很伤心。前段时间我们学院的一位堪布去外面讲课,因为他比较出名,第一次来的人特别多,但可能他讲课时有些话击中了当地寺院的住持,后来因为住持反对,他第二次去讲课的时候,人就很少,听说他有点伤心。这方面一些年轻的法师和辅导员尤为明显,就喜欢人多,自己有很多眷属就很开心,其实人少也没什么。
所谓的眷属就像树上的鸟群一样,一会就飞走了。你各方面都比较不错的时候,他们都会聚集到你身边;你一旦不被人认可,或者有一些非议,这时候很多人就会抛弃你,这就是人性的自然规律。所以,没必要想着永远都让眷属围绕着自己,最好把牵引自鼻的绳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要让别人拿着绳索,否则就没有自主权了。如果心里总是执著“我的寺院、我的眷属、我的学校、我的……”到时候自己可能连修行的机会都没有了。
不仅仅是眷属,我们作为修行人,最好把各方面的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然最后别人把你控制了,用绳索牵着你的鼻子到处走,那个时候你就不得不跟随。如果不跟着他,他就拼命拉扯绳索,那样你就很可怜。所以,有眷属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全部走光了也无所谓,没有人更好,你不必去执著他们。凡事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要让别人牵着鼻子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修行佛法。
犹如百年朽宅之身躯,存在抑或倾圮皆相宜,
莫为寻求饮食药所转,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我们的身体就像有百年历史的腐朽老宅,再怎么对它保护、保养、美容、整容,其实都没太大意义。这样的身体,存在于世间也可以,倒下去了、不行了,也可以,没什么的,不必特别执著。
大多数人从来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西方人。西方的教育,虽然在科技方面还算领先,但某种意义上比较自私,很少有人文关怀和温暖。以前一些学者也说过,去西方学科技是可以的,但要学人文和宗教,最好还是在东方。在印度和中国,的确保留着很多甚深的宗教教义。从人类历史上看,这些思想的确对人生非常有意义。
这里讲到,我们的这个身体不过如此。看看那些活到八九十岁的人,虽然大家常说“祝你长命百岁”,但我觉得还是不要活那么长比较好,不然的话,在别人看起来也很可怜,自己也觉得活够了,没什么希望了,那时候话也说不清了,脑子也糊涂了。所以,修行人应该有这样的境界——如果生病了,或者活不长了,这种时候要想,我这个百年朽宅般的身躯,住世也可以,倒塌也可以,没什么的。不要像有些世间人一样,特别执著身体,那没有必要。
不要为了这个身体,天天都围着饮食转,吃什么海鲜、燕窝、冬虫夏草,还有各种药物。现在稍微有点条件的人,都喜欢买欧洲、美国、日本的各种保健品来维护自己的身体,但实际上再怎么吃也没有用的。有些人拿来这样那样的食品给我,说如何如何好,好像只要吃了,就一定会活一千年、一万年,但我对那些没有什么信心,只吃一点馒头、米饭、蔬菜就可以。不管怎样,我们不要天天被饮食和药物而转,愿能清净地修行。
当然,保护身体也很重要,适当的药物也是需要的。现在有些人说,修行人是不吃药、不看病的,只要念咒语就可以了。这种说法我不认可。佛经里也讲了药物的功德,我们如果生病,就去看中医、看藏医、看西医,看病吃药是很重要的。但不要过度执著,天天都想着这个身体,实际上你再怎样保护它、保养它,到了一定时候,它也会变成一种无常,这是正常的。所以,愿能修持真正的佛法。
犹如孩童游戏之形相,护持抑或丢失皆相宜,
勿为诸多劳碌所迷惑,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我们知道,孩童玩耍的时候,什么形相都会扮演,一会儿当出家人,一会儿当在家人,一会儿念诵……但实际上,这些只是形相而已,孩童在智慧上并没有那样的定解。同样的道理,我们有时候对一些相很重视,包括修行人的形相:我在坐禅、我在念诵、我在开法会……当然,有时候为了让众生产生信心,做一些表面形相也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每天都特别执著这些,那为了成办这些事情可能要花很多的时间。
所以,这些形相能维护下去,能吸引别人也可以;这些形相没有了也可以,只要实质上真正有闻思修行、有修大慈大悲心,这样就很好。千万不要用诸多劳累繁忙的事情来迷惑自己和他人。有些人不去做根本的闻思修行和真正有意义的事,整天搞一些形式化,这样做一个形相者是不好的。如果开法会、做佛事、修行佛法,全是搞一些外在形式,那这些与真正的解脱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希望我们能修持真正的佛法,而不要搞很多形式化的东西。
当然,有时候为了成办真正弘法利生的事业,一些形式也是必要的。我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就觉得要么不做,要做的话,该做什么就要做什么,做什么就要像什么。但是有些人长期以来,只重视外在的形式,而对内在的精华和实义从不关心。就像现在有些学校,“明天有领导来,大家要把校服穿得整整齐齐,知道吗?”然后扫扫地、摆摆样式……教育的真正核心并不是这些。但为了整体的认可和需要,有时候这些形式也要做。
总之,这是很高的修行境界,如果是自己在寂静处修行,那这些外在形式都可以放下。佛学院早些年还没有这么大,那个时候,我们都不太穿披单和法裙,每个人来到这里就只穿一条“嘎让”,没有什么其他衣服。我记得有一个喇嘛,他天天穿着一件特别破的出家人的内衣,就像济公和尚的衣服一样破破烂烂,我们大家看着都好笑。后来法王说:“现在学院人越来越多了,以后我们的穿着应该有特色。”从那以后就要求出家人穿戴整齐。所以,如果是少数人自己修行,外面的形式都可以不用,但如果为了弘法利生和一些必要的事情,有些形式也是需要的。
这里说:像孩子游戏一样的形式,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不要天天忙于形式,要好好地修行。有些发心人员可能觉得:“对,真的是这样,我还是全部放下来好好修行吧,太累了。”我们学院最近事情比较多,确实有点累。昨前天我做了很多事,开会时都累得睡着了,有个堪布给我拍了照片,发到我的手机上,今天我正好有报仇的机会。(众笑)
犹如镜中影像之鬼神,利益抑或损害皆相宜,
自之迷现切勿思为敌,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就像镜子里面显现影像,影像是存在的,并非没有。但是虽然显现,毕竟只是镜中影像,并不是真实的。同样,在我们的感觉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天神、本尊、空行,给我们带来一些帮助,或者让修行得到一些利益;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妖魔鬼怪、邪魔外道的形象,对我们进行损害。有些人说自己见到了本尊;有些人去依止善知识的时候,说自己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派来的;有些人说有天神在指挥如何对自己有利益;有些人觉得身上有附体,好像有人天天跟自己说话,晚上也做恶梦,生活中也经常被一些魔鬼纠缠……这些实际上都是分别念迷乱的现相,说明自己的心还没有证悟。就像我们修断法的时候,自心如果没有证悟,外面就会出现一些好的或不好的显现。好的显现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鬼神,带来帮助和利益;不好的显现可能会让生活中出现一些违缘。但其实这些都是自心的一种显现,不要把它当作外面的怨敌,真正的怨敌就是我们自心的执著。所以,不要把自心的显现当成外在真实的存在,愿我们能真正修持殊胜的佛法。
在修行过程中,不要特别期望见到本尊、上师,偶尔做一个好梦就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到处去宣传;做了一些不好的梦,又担心、痛苦,到处找人念经,“哦,我昨天做了一个恶梦,今天身体不太舒服……”其实作为一个修行人,这些都不需要特别在意。虽然鬼神这些现而无自性的法确实是存在的,并不像唯物论所说的那样一切都只是物质构成。其实有些唯物主义者自己做恶梦的时候也很害怕,也会求神保佑,很多口口声声说无神论的人有时候也会这样,这在现实生活当中是真实发生过的。
总之,我们在修行时,不要太执著天神对你的帮助,也不要太执著一些饿鬼、罗刹或者恶梦对你的损害,这些其实都是自心的一种投射。在米拉日巴尊者的传记里,罗刹女来妨害他的时候这样说过:如果你没有证悟自心,不仅是我,还有无数的罗刹女要来干扰你;如果你证悟了自心,那所谓的罗刹女就都没有了。这时米拉日巴尊者也想起了上师玛尔巴罗扎的教言:一切显现都是自心,自心远离一切戏论。他明白应该安住在自己的心性当中,所有的鬼神就不会出现。这样一观修,果然所有外在的迷乱显现都消失了。
有些修行人没有好好修空性,也没有理解佛法的道理,对一些相特别执著,一会儿欢喜一会儿担忧,实际上欢喜和担忧都是一种违缘。所以,大家在生活中如果出现好的显现,不要去执著,出现不好的显现也不要执著,就放松安住,不断修持该修的法就行。
犹如空谷声之迷乱语,中听抑或刺耳皆相宜,
当以三宝自心而作证,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所谓空谷声,就是我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山谷里也传出一样的回声。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听到别人各种迷乱的话语,有些是赞叹,有些是诽谤,有些是故意揭露我的过失。赞叹声很动听,我们一听到,脸上都是乐滋滋的,“哇,好欢喜呀,他知道我的功德,我也觉得自己比较不错,应该得到赞叹!”而那些诽谤我、攻击我、对我不好的语言,听到就会觉得特别刺耳,特别伤心。这些反应其实都不应该有,因为生活中的各种语言都像空谷回声一样,并没有区别。
我们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以三宝作证,三宝随时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见证者。佛陀三时观察着我们的心,心清不清净佛是知道的;佛所说的法也能作证,看我们的行为与法是否相应;佛的追随者——僧众也是我们的证人,自己的同行道友都可以叫僧众;还有我们的自心,也能作证。所以,当我做的事情被别人指责时,没有必要痛苦——三宝作证,良心无咎;我心作证,问心无愧。只要有自心和三宝作证,别人赞叹也罢、诽谤也罢,话语刺耳也好、中听也好,都没有什么关系。这种心态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真的连一点恶评都承受不了,有的人甚至为了很简单的理由而自杀。前段时间一个年轻人说,他最近听到的声音太多了,实在没办法支撑下去,想躲到一个没有任何人的地方。我想他要是真跑到没有人的山里去,肯定活不了。有些年轻人把事情想得非常简单,因为对于各种评论难以接受,就要去一个没有任何人的地方。不知道没有任何人的地方在哪里?
所以,没有一定境界的人,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很小的事,比如被别人说一句,就马上生气,行为特别浮躁,这说明内心太脆弱。如果心稍微坚强一点,别说被人说两句,即使再严重的攻击,你也可以从容面对。就像《入菩萨行论》讲的一样:如果自己有过失,别人说我也是理所应当;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过失,别人颠倒黑白也没什么,因为不符合实际情况。以这样的境界来应对的话,世间任何语言都会像空谷回声一样。
我们学院有一位堪布,我就不说名字了,别人赞叹他的时候,他总说:“哦,这就是空谷声,没什么值得高兴的。”别人告诉他:“有人说你讲得不好。”他也说:“哦,是空谷声而已,没什么好痛苦的。”一切评价他都用空谷声来对治,他的修行应该还是挺好的。
当然,对一般人来说,听到的话语对心灵的影响确实很大。如果真的明白别人的语言实际上就像空谷回声一样,不必太在乎,那我们的心情和我们的修行,可能都会变得更好。而有些人可能心脏不太好,晚上睡觉之前都不愿听到不中听的语言,否则很容易睡不着。
犹如鹿角无利诸学问,了达抑或蒙昧皆相宜,
切莫恒时勤学苦钻研,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鹿子头上长的角,它自己不一定用得上,猎人却经常为了这个角而打死它。鹿角会越长越大,可能你们在照片上看过,到了秋天的时候,角就成了负担,为了把角卸下来,它只好一直撞树。同样,世间很多学问其实对我们没有任何利益。有些人学这个专业、学那个专业,得了两三个博士学位,但学了再多知识,最后可能一个都用不上。有些学问确实对我们没有多少实际用处,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当然,这是从最究竟的解脱来讲的,对于暂时的世间生活和养家糊口也许有用,但作为一个修行人,学这些知识是没有多大用的。
如同鹿角般的世间学问,比如天文、地理、数学、哲学、量子物理学……什么知识和技术你都通达,这是可以的;但即使什么都不懂,连手机短信都不会发,这样也是可以的,只要修行好就行。“切莫恒时勤学苦钻研”,不要像世间专家一样天天钻研,一直钻、钻、钻,最后自己都不知道钻到什么里面去了。其实真正的修行人到了一定的时候,并不会特别去钻研学问,如果一直强调钻研,短暂的人生中就没有机会修行了。所以这里讲,愿我们能够修持真正的佛法。
当然,有些人钻研学问是为了利益众生。我可能也有这个毛病,这也想学、那也想学,但是在短暂的人生中这样不停地学下去的话,可能会影响自己真正的实修。所以,愿能修持真正殊胜的佛法。
犹如哈拉毒药之信财,无论是否获得皆相宜,
莫以邪命罪恶度人生,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不要享用像哈拉毒药一样的信财,这种毒药刚吃下去时好像没事,但只要吃了迟早会死,它一定不会放过你。同样,没有慈悲心、没有清净戒律、没有闻思修行的人,对于信财不能乱享用。所以,这样的信财你得到也可以,得不到也可以。不管怎样,千万不要以诈现威仪、阿谀奉承等邪命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一生。
有些上师得到的信财很多,作为上师,如果真正有相应的能力,那可以享用;但如果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因缘并不具足,即使你是上师,也很难消受亡财和信财。所谓的亡财就是为了超度死者而供养的财物;所谓的信财就是别人因为信仰而供养给你的财物,不一定是对你这个人有信仰,而是对佛法有信仰。所以,如果你自己相续中对佛法一点信心都没有,却不断享用信财,这也是难以消受的。
出家人以合理的方式享用信财是可以的,但现在有些人到处去敛财。有一些所谓的活佛、堪布、上师、出家人,包括一些居士,利用佛教来做各种生意和传销,就连我们学会有些负责人也在搞各种买卖,利用这个平台来自己发财,这是很不好的!你想赚钱的话,就不要打着佛教的旗号。你出来做自己的生意,怎么都可以,但不要贴上佛的标签,也不要贴上学院的标签。现在很多人经常利用学院的名义做生意和化缘:啊,我要建学校,我要建寺院,我要供养上师。这些都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信财。
如果享用正当的信财,自己念好该念的经、做好该做的佛事,别人自愿地给你一些供养,你用来作为生活费,也没有什么问题。有些出家人特别害怕:“啊,享用信财后果那么严重!《极乐愿文》的讲义里讲得那么可怕,我都不敢接受了。”这也没有必要。但是不能贪得无厌,用佛陀、上师或者学院的名义养活自己,这样不好。所以,最好不要过分享用信财,得到也可以,没得到也可以。
有些人特别想要信财,如果没有得到的话,“怎么这样呢?两个人都是一样的,他有这么多,我为什么没有?”有些居士经常为了自己的上师化缘,这位上师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成就者,也许有享受的资格,但如果他并没有这方面的能力,那么暂时看来你是在帮助上师,可最后是不是在帮倒忙,就不好说了。有时候一些居士由于没有智慧,虽然内心怀着好意,但所作所为却违背了因果,最后可能坑了这个施主,所供养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利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求佛教徒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要知道哪些行为是有过失的,哪些没有过失,这方面非常重要。
犹如锦裹狗粪之高位,无论是否拥有皆相宜,
自头腐朽鼻端已嗅知,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世间中有些人拥有崇高的地位,比如一些所谓的高僧大德和大人物,就像绸缎包裹起来的狗粪一样,表面好看,但里面其实很臭。所以,无论你拥有怎样的高位,心里都应该明白自己实际是什么样的。就好比自己的头如果腐朽发臭了,鼻子应该能感受得到。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人都拼命想要得到一个高位,或者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有才华,就在外面做各种包装,把自己宣传得像个菩萨。现在很多明星、企业家,都喜欢做个人包装,我们佛教人士中也有人搞这一套。这些宣传包装看起来似乎很华丽,但实际上里面是什么东西自己应该知道。如果一个人的头上糜烂了,自己应该嗅得到臭味。同样的道理,人贵有自知之明,你自己应该明白自己到底是什么水平。如果自己不怎么样,那么拥有再高的位置,或者再怎么把自己包装成大人物,又有什么必要呢?
如果你内在很腐朽,那最好不要做外在的包装。作为佛教徒,如果真正有内在的功德,那通过一些外面的方式让别人知道,也是可以的,但如果自己内在并没有什么功德,本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却在对外宣传上用各种夸大的标签和口号来自我包装,这样特别不好。现在为什么有人对我们藏传佛教存在一些看法?就是因为很多藏传佛教徒在介绍上师的时候,说得好像真正的佛一样。当然,有些上师确实与真佛无异,就像敦珠法王,从小就能开启伏藏,的确非常了不起;但有些人绝对不是宣传的那样,我们彼此都清楚。如果名不副实,却用各种语言自我宣传包装,这是非常不好的。
即使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推崇,也不要去在意、去执著,自己应该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稍微有一点眷属或者金钱的时候,身边阿谀奉承的人就会比较多,当别人说你是佛、是文殊菩萨的时候,你自己也沾沾自喜:“我真的变成文殊菩萨了!”文殊菩萨是什么样的?你自己的智慧是什么样的?你还不知道吗?观音菩萨是什么样的?你配不配做观音菩萨?
包括某些法师,以前不是这样的,但别人赞叹多了,就一点点开始得意起来了。自己没有多少智慧,但身边的人经常吹吹吹,最后“啪”一下就吹爆了。所以我们自己应该知道自己是什么样,有没有烦恼?有没有真正的利他心?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证悟空性?自己应该非常清楚。所以,这种高位得到也可以,没有得到也可以,自己应该明白自己。
即使稍微有一点功德,也不要装成大人物。我以前见过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让我印象很深:他站起来的时候,这边一个人给他穿鞋,那边一个人给他穿鞋,这边一个人扶着他,那边一个人扶着他,他光站起来就要四个人服侍。这是我今生当中见过的最傲慢的人。其实他还年轻,身体应该很正常。有些上师身体不好或者年纪大了,有人扶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我们有些法师,稍微有一点地位的时候,就带一些眷属,天天让别人服侍,好像自己很了不起,越来越“胖”了。有些人身体虽然不太胖,但内心很胖,自己连路都走不动了,这样不太好。
人有了地位的时候,应该当一个普普通通、轻轻松松的人,没有必要带很多眷属,这样也没有用。法师也好,居士也好,有些人稍微有一点权利、有一点金钱,或者长得好看一点,身边就围着很多人,这时候就傲慢起来了。人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如果自己头上腐朽了,自己应该嗅得到;心里有什么烦恼,自己应该非常清楚。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装腔作势。
犹如集市过客之亲眷,密切抑或仇视皆相宜,
诚心斩断贪恋之绳索,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就像集市上的过客,暂时见面,一会儿可能就离开了。同样的道理,我们与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等亲戚朋友之间,如果有因缘,感情很好,关系密切,甜甜蜜蜜,如胶似漆,这样也是可以的;但如果你们各方面的因缘有变化,最后反目成仇,不共戴天,关系非常糟糕,这样也可以。这里的意思就是说,与亲友的关系好也行、不好也行,总之要斩断对他们的贪执。
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整天特别贪执家人朋友,越贪执就会越痛苦。就像世间的爱情,感情越好就越折磨,有许多千思万绪、说不清、解不开的东西,最后越来越痛苦。实际上,该斩断的时候,就要斩断,不要一直用贪念的绳索绑住自他,否则即生当中无法好好修行。“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本聚在一起的鸟,真到猎人打枪的时候,各自就飞走了,不可能还互相抱着、互相保护。人往往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各自都只能关心自己。所以,不必特别贪念家人朋友。彼此之间的关系好也可以、不好也可以,应该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修行人。
虽然我原来也说过,我们作为修行人要尽量关注家人的感受,不要一开始就搞得很僵,否则会有损我们佛教的形象。但这些话是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层面来讲的。在这里,你作为一个修行人、出家人、真正舍弃世间八法的人,不可能天天都顾虑亲人高兴不高兴,维护他们的感受,不然的话,他今天高兴,明天不高兴,就像春天的天气一样变化多端,那就很麻烦了。所以,你们关系好也可以、关系不好也可以。
犹如梦中获珠之财物,无论是否具足皆相宜,
切勿随顺面谀受人役,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我们在梦中获得财宝的话,一定会很高兴,但第二天醒过来时,其实什么都没有。同样的道理,世间的财富你具足也可以,没有也不要特别伤心。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可能富裕过,也贫穷过,财富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就像秋天的白云一样。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很富贵的人,过了两三年就什么都没有了;而有些人,突然间就发达起来,一夜暴富。所以,财富的得失有时候真的很奇妙,就像做梦一样。
有些人为了钱财而随顺、奉承别人,或者在他人面前诈现威仪。看到一个大施主,为了化缘,就什么都不顾,一定要巴结讨好;而看到一些没什么条件的人,即使对方有如来藏这种财宝,也对他一直不理不睬,这样是不行的。世间有财富的人常常很受欢迎,而对于真正的修行人来说,这些梦中财宝般的财富,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不要为了施主的情面而造恶业,整天为了化缘用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要好好地修持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