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诲天人甘露》讲解
2023年5月23日
今天给大家讲法王如意宝的教言——《教诲天人甘露》。
(堪布念传承)
本论分三:甲一、初善;甲二、中善;甲三、末善。
甲一(初善)分三:乙一、论名;乙二、顶礼句;乙三、劝请句。
乙一、论名:教诲天人甘露
本论以比喻来取名,将法王的教诲比作天人的甘露。就像天人的甘露可以治愈任何疾病,这篇教言也可以治愈人世间各种贪嗔痴烦恼的疾病。依靠法王的这番教诲,我们能够获得世间和出世间的快乐。
我以前在UC开示中,以长行文的形式给大家分享过这篇教言,这次是用偈颂来讲解,因为法王的原文就是偈颂。下面就给大家简单地从字面上介绍一下。
乙二、顶礼句:
十力自在如来子,忆念根除轮回处,
吾怙虹身金刚尊,令汝心转菩提道。
这是法王对麦彭仁波切的顶礼。麦彭仁波切是什么样的呢?是具足十力的如来之子。佛陀真正具足十种力,这十种力大家都应该清楚,菩萨具有相似性的十力。我们只要忆念这样的如来之子,轮回的一切处都能根除。法王对麦彭仁波切祈请道:我唯一的怙主虹身金刚,请令众生的心转入菩提道当中。虹身金刚是麦彭仁波切的异名,麦彭仁波切也被称作麦彭嘉列多吉、麦彭虹身金刚、麦彭克胜诸方等等。麦彭仁波切就像文殊菩萨一样,我们只要对他祈祷、忆念,就能根除轮回,获得加持。
法王在这里如此祈祷:“我相信,凡是听闻这部论典的人,肯定会获得文殊菩萨、麦彭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无二无别的加持。”听到这些教言以后,我们的修行确实会与过去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经常祈祷上师、祈祷麦彭仁波切。大家都知道,法王如意宝的许多教言中,开头都会顶礼麦彭仁波切。在座各位都学过很多麦彭仁波切的论典,我自己翻译他的教言时也特别有信心。在这里,法王首先通过祈祷麦彭仁波切来加持我们的相续,让我们这颗本来陷于轮回的心很快转入菩提大道之中。
乙三、劝请句:
挚诚心友请谛听,振振空谈有何用?
此汇甚深微妙法,精炼忠言铭刻心。
法王在这里以一种呼唤的方式说道:真诚的心友们、具信的弟子们,请好好谛听,那些侃侃而谈、振振有词的空谈高论,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有些人讲起法义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如果没有抓到实质重点,讲得再多、再好、再漂亮,也没有多大利益,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一个核心的教言。法王在此论中将佛陀甚深广大的众多妙法,提炼成了醍醐一般、特别精要的忠言,分享给大家。如此难得的教言,希望每一位弟子都能铭刻于心。
这里很多人从没见过法王如意宝。有些人虽然见过,也得过教授,但即使你们亲见法王本人,除了能依色身得到一些摸顶加持以外,教言方面没有比这更殊胜的窍诀了。所以我们现在其实非常幸运,虽然法王到今年年底已经圆寂了二十周年,在座大多数人没能见到他的色身,但能得到法王的教言,也与亲见并无二致。很多前辈大德也没有直接见过上师,就像智悲光尊者没有亲自见过无垢光尊者,但得到了他的幻化身赐予的教言,因此获得了成就。所以,我想大家也会从法王的教言中得到加持。
甲二(中善)分二:乙一、略说;乙二、广说。
乙一(略说)分二:丙一、重要四法;丙二、时时修持。
丙一、重要四法:
依善知识道根本,闻思妙法增功德,
净戒万千利乐藏,修禅诞生四圣母。
这篇教言的主要内容就是这四种重要的法。第一是依止善知识,这是大小乘一切道的根本。没有善知识摄受,修道不可能圆满。第二是闻思妙法。通过闻思,可以增上世间出世间的所有功德。第三是清净戒律,这是一切利乐的宝藏源泉。第四是修持禅定。通过修持禅定,可以诞生四圣之母,也就是般若佛母。就如《现观庄严论》开篇所说,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类圣者都是通过空性佛母而生的。所以,我们通过修持禅定证悟空性,就能获得圣者的果位。
以上是本论的略说,一开始就归摄了全文的主旨。如果别人问起这篇《教诲天人甘露》讲的是什么,你们就可以告诉他,是依止善知识、闻思正法、清净戒律和实际修行这四点。
丙二、时时修持:
此四摄要修菩提,必不可缺有足矣,
四种威仪任意时,念念莫忘心友兮!
接下来是时时修持。上面所讲的依止善知识等四个摄要,对于修持菩提是必不可缺的,有则一切齐全,无则一无所得。所以,我们要修菩提,必须具足依止善知识、闻思妙法、清净戒律和修持禅定这四个法。在行住坐卧四种威仪当中,任何时候都要念念不忘,时刻提醒自己,有没有好好依止善知识,有没有认真持戒,有没有闻思佛法,有没有修行禅定,如此反反复复观察自己的相续,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忘失这四个要点。
最后法王感叹道:“我的心友们,我的弟子们啊!你们每一人都要好好观察自己的相续具不具足这四法。”如果具足,求证菩提就有希望,如果没有这四法,则很难趋入菩提之道。
有些所谓的佛教徒,并没有依止好的善知识,也不去好好闻思、持戒、修法,还自以为是修行人,其实他连修行的根本都没有。没有根本,谈何枝繁叶茂?所以,学院的道友们将来弘扬佛法时,哪怕只给人传讲一下法王这篇《教诲天人甘露》,也可以成为很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教言。有些人见到一位上师就问:“可不可以给我传一个窍诀?能不能赐我一个教诲?”其实就如我刚才所讲,我们即使亲自坐在法王面前听法,得到的也是这些教言。
这里不少道友也依止过法王多年,你们知道,法王一生中最强调的就是这几个要点——依止善知识很重要,清净戒律很重要,闻思修行很重要。这些实际上就是修行的核心。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忘记这些要点,要时时刻刻以正知正念来观察自己、监督自己。要是不具足这四点,修行就会慢慢倒退。因此,切记时时修持,不要忘失。
这是略说中的第二点。下面讲广说。
乙二(广说)分四:丙一、依止善知识;丙二、闻思妙法;丙三、清净戒律;丙四、真实修行。
丙一(依止善知识)分二:丁一、如何依止;丁二、上师瑜伽。
丁一、如何依止:
如何依止善知识?较心与目更爱重,
依教奉行语称赞,身侍无吝供所需。
我们应该如何依止善知识呢?对于上师,要比自己的心脏、自己的眼目,更为爱重。我们以前也讲过,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把善知识视为自己的父亲、母亲、兄长,尤其是在密乘当中,要把上师当做自己的心脏、眼睛一样来对待。我们都很爱惜自己的眼睛,如果眼睛里进了一点灰尘,或者稍有不适,马上就会去保护它。对于心脏,我们就更加关心爱护了,所以父母总把自己的孩子叫做心肝宝贝。我们对于上师也是同样,一点损害都不能容忍,为了上师,自己的一切都可以付出,从心里和行为上这样做,这就是依止善知识的方式。
依止上师之后,就要做到依教奉行,上师不管有什么教言,都要无条件地照做。《前行备忘录》中讲了很多关于怎样对待上师、怎样观清净心的内容,大家应该都清楚。
此外,我们还应该经常在语言上赞叹上师,而不能在背后说上师的不是。“嗡班匝儿萨埵吽,我们的堪姆真烦”,在藏地,好像人们都习惯在说别人过失前,加上一句“嗡班匝儿萨埵吽”,只要一听见这句咒,我们就知道他下一步要开始诽谤了——“嗡班匝儿萨埵吽,某某堪布真讨厌,我不喜欢这个人。”白天听法,晚上诽谤,这样其实造了很大的恶业。对于给自己传授正法的善知识,我们应该以语言来赞叹,以行动来承侍,以财物无有吝啬地供养,这才是依止善知识的方式。法王如果在我们面前,也会要求大家这样依止善知识,不能今天听法明天诽谤,不能从善知识那里得了法,转脸就对他不再理会。
有些人对善知识的法恩好像一点感觉都没有,世间稍微有点修养的人都不会这样。就我个人而言,凡是以前给我讲过法的善知识,哪怕只是辅导,我都非常感恩,因为法很重要,我对法很爱重,所以对传我法的人也应该特别尊重,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这种心态,看谁好像都差不多,包括法王如意宝,也只是更为高大一些而已。这里的堪布、堪姆们,有的个子比你矮,有的身体比你弱,有的长相没你庄严,如果没有对法的重视,没有正确依止善知识的态度,看谁都会看成普通人,但实际上我们得到的法并不普通。世间道理也是如此,好的学生对老师永远是恭敬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依止善知识的方式,这相当重要。
丁二、上师瑜伽:
皈处总集上师尊,昼观顶上夜心间,
虔信祈祷受四灌,安住心意无别见。
这个偈颂讲的是上师瑜伽。上师是一切的皈依处,是三世诸佛总集的本体。我们平时修持时,应该白天把上师观在自己的头顶,晚上睡觉时把上师观在自己的心间,就如《杰珍大圆满》《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等很多教言中所讲。此外,还要通过虔诚祈祷接受四灌顶,观想上师的额间、喉间、心间三处依次发出白、红、蓝色的光,融入自己的三处,自己获得了上师身、语、意的功德,最后上师三处同时放光,融入自己心中,由此获得了本性身的果位。这个修法非常重要,大家以后有机会的话,最好看看法王在西方弘法时所讲的修行窍诀,修起来特别棒,我以后也想找时间给大家讲讲。
总之,要经常修上师瑜伽,祈祷得受道灌顶的四种灌顶,然后在上师和自心无二无别的见解中安住,最后把一切显现都观想为上师,皆是上师的身相、上师的声音、上师智慧的游舞。如此不断修持,自己的修行就会越来越有进步,境界就会越来越增上。
大家作为佛教徒,如果没有长期祈祷、长期修持,确实非常可惜。我看学院里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日常修行,但有些人虽然学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怎么修过。他们就跟不学佛的人一样,只不过多看了一些书而已,除此之外,平时没有功课、没有禅修,对修行也没有兴趣。虽然大家同样在依止善知识学习佛法,但修行上确实差别很大,就像五根手指有长有短。好的修行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会时时祈祷上师,经常修习上师瑜伽,白天把上师观在头顶,晚上把上师观在心间,最后在光明中入睡。但有些人确实比较懈怠,很少做这些祈祷和修行,这样可不太好。
讲完了上师瑜伽,接下来讲闻思正法。闻思正法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广闻博思,就是广博地进行闻和思;二是实修无疑,就是修行的时候没有任何怀疑。
丙二(闻思妙法)分二:丁一、广闻博思;丁二、实修无疑。
丁一、广闻博思:
师前所应闻思境,显密明处教义海,
学已能除心之暗,成现后义圆二资。
依止上师后,我们就应该在上师面前好好闻思。闻思的对境是什么呢?就是显宗和密宗的佛法、大小五明等明处,所有这些广大无边、浩如烟海的教义。学习之后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可以遣除我们心灵的黑暗。不论显密佛法还是世间知识,通过学习,每个人无始以来潜藏于心中的黑暗、愚痴、痛苦,统统都能清除。遣除了心里的障碍,不仅能成就今生后世的大义,而且从长远来看,更能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所以,法王要求我们每天都要对显密教义认真闻思。
大家在这里可能还好,但有些人一走出学院就开始散乱,没什么修行人的味道了。特别是在这个信息时代,很多人一玩手机、一刷短视频,几个小时就荒废掉了,念咒的时间也没有,禅修的时间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修行都没有了。以前有些道友非常精进,现在却整天在手机上消磨时间,这样其实特别可怜。所以,我们应该每天不间断地对佛法进行听闻和思维,而且范围越广越好。
现在正值藏历萨嘎月,有个话题我想趁此机会讲一讲。其实不仅在藏地,国内外很多地方也都把这个月视为殊胜月,在这段时间内应该吃素,因为这个月具足了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槃三个特殊的日子。我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劝大家吃素,当然,汉传佛教在这方面一直有特别好的传统,所以,大部分佛教徒对于吃素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但趁这个殊胜月,大家也应该劝其他人吃素。既然佛陀是大悲的尊主,我们一定要以无损众生的行为来随学他,这是最好的善法。
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喇荣山沟里所有餐饮全都是素食。现在学院里到处都是素火锅,有些人今天吃这家,明天吃那家,吃火锅都快上瘾了,这样也不太好。偶尔去吃一顿,放松放松,也是可以的,但任何妙欲都不能不加节制。不过,我想这也说明在学院吃素非常方便,到处都是素食餐厅,间接来讲,也是很有意义的。这方面的道理我今天上午给藏僧们讲了很多。
丁二、实修无疑:
尤修精藏窍诀要,勿置表层听闻知,
独自住时定无疑,屡屡研习莫舍弃。
法王在这里说,做到了广闻博学之后,尤为根本的就是要选择一个最精要的宝藏窍诀,比如大圆满、菩提心、空性见,在所有佛法当中,我们应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言来修行。我以前也讲过,大家在所学的这么多法本当中,必须找到自己终身修持的一两部法,比如《法界宝藏论》《大圆胜慧》《文殊大圆满》《入菩萨行论》,这非常重要。所以,法王提醒我们,在浩如烟海的教言当中,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专修的法。
特别重要的是,不能停留于表层的听闻。有些人觉得,“我知道意思就可以了”“这部法我听过好多次,已经很了解了”,光在表面的层次上学一学是不够的,这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心相续。那么,要学到怎样的程度呢?法王给出了一个标准:要做到当你独自一人在山洞或林间闭关修行时,对所修之法没有任何怀疑,这样才可以。
有的人闻思的时候浮皮潦草,到了自己修行的时候,仪轨也念不出来,本尊也观不起来,理论基础也没有,只有一大堆怀疑和邪见,那还闭什么关,修什么行?所以,我们在听闻佛法的阶段,一定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窍诀,对这个窍诀深入研究,做到远离一切怀疑。达到这样的境界,你将来独自修行时才不会有障碍。
各位道友应该趁现在对所学法义深入研习,不断分析研讨,进而再再串习,持续修行,不能舍弃,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利益。当你做到独自修行有把握的时候,这才可以。所以,对于闻思,我并不要求大家精通所有经论,但你们至少要做到,将来自己一个人实修的时候,不会有怀疑。就如我以前在微博上说的:父母在的时候,生活要自理;上师在的时候,修行要自理。
丙三(清净戒律)分二:丁一、离戒过患;丁二、具戒功德。
丁一、离戒过患:
若离清净戒律饰,具种才貌亦不美,
持有施等善资海,亦无济事迈恶趣。
修行人如果离开了清净戒律的装饰,即使拥有高贵的种姓、过人的才华、美丽的相貌、丰厚的财产,也都不值得稀罕,不庄严也不美观。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础,其中不仅有居士戒和出家戒,还包括了做人的基本原则。不管你是富二代、官二代,或者长得多好看,如果连人格规范的底线都守不住,那表面再怎么光鲜都是不美的。没有戒律的基础,再做多少布施、供养等积累善资的行为也无济于事,前方等候你的只会是地狱、饿鬼、旁生的痛苦。
《亲友书》中也说,一个人如果具有智慧和戒律,就是一个很好、很庄严的修行人。世间人总是羡慕美貌、财富、口才这类优点,但其实这些都不是根本,最重要的功德,就是要有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这就是戒律。
丁二、具戒功德:
具戒虽无余功德,天等众赞撒鲜花,
未集财富自然聚,轻易踏上菩提道。
离戒的过失是不庄严,那具足清净戒律有什么功德呢?即便没有闻思修行、智慧才干等其他功德,只要你守持清净的戒律,天人就会为你撒下吉祥的鲜花,对你时时称赞、护佑,护法神也会处处给你帮助。虽然你没有特意去寻求,但财富受用会自然而然向你聚集,最终能够轻而易举地踏上菩提之道。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戒律清净的人,不管走到哪里,各种资源都会滚滚而来,不会有生存上的压力。的确,在座很多出家人能过着现在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恩德。我经常这样想,要不是依靠佛陀,我们每天不知要为了吃喝承受多少辛苦。
赚钱谋生并不容易,在我们藏地,这几个月正是挖虫草的时候。挖虫草是很辛苦的,我自己虽然没有挖过,但也经常看到老乡们在山上到处找虫草,有时候运气不好,一天下来一根都找不到,又冷又饿,满面风霜,最后换来的收入也没有多少。你们未必特别有学问,未必特别有能力,但是依靠佛陀传下的这身袈裟,住在哪里都能有口吃的。且不说佛陀教授我们大悲空性藏这些大的恩德,光是让我们吃穿不愁这一点,在当今这个时代,也是非常难得的。
记得随法王去美国弘法时,我们乘了十几个小时飞机,先抵达夏威夷,然后去旧金山。当时接待方请我们在一个餐厅包间里吃饭,法王突然开始流泪,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法王好像默默念了些什么,然后说:“佛陀的恩德真大,在这个陌生的国度,我们能得到不同肤色的人款待,归根结底是佛陀的恩德。”当时我没那么想,觉得这不是佛陀的恩德,而是靠当地佛教徒的供养。但是现在回头来看,确实是那样的,全赖佛陀的恩德,出家人才能有吃有穿。
世间人为了生计,打工上班也好,做买卖也好,都在奔波劳累。有些人讨生活特别不易,我有时看到有的老人在街上摆摊卖一些小饰品,生起悲心,就故意买几个,虽然我自己用不了,但这样对他来说应该会有些帮助。那天慈诚罗珠堪布和我一起喝茶,一位擦鞋匠走过来问要不要擦鞋,堪布说:“要要要。”我奇怪:“你的鞋很干净,有必要擦吗?”他说:“我昨天就擦了一次,今天再擦一次。”擦完之后,人家要多收二十块钱,堪布也说:“可以可以。”虽然对方的行为似乎不太诚信,但是帮他完成一单生意,应该能给他带来点利益。
所以,光是对照世间生活,佛陀对我们的恩德确实也是极大的。特别是当我们具有了清净的戒律,就会如《开启修心门扉》中讲的一样,修行人不需勤作也能自然而然获得食物。更何况依靠持戒,我们能轻易踏上菩提之道,这就是清净戒律的重要性。
丙四(真实修行)分二:丁一、次第修道;丁二、劝修《心性休息》。
丁一、次第修道:
如不饮水不解渇,未修正法不解脱,
故修四厌皈发心,生圆大圆殊胜道。
人不喝水的话就不能解渴,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是理论上明白,但没有真正去修行正法,就不可能获得解脱,所以一定要实际修行。法王在《忠言心之明点》中也说过:“复次劝请莫耽句,胜深要义融心底。”再再地劝说我们要好好修行。那具体应该怎么修呢?首先是修共同加行的四厌离心——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接着修不共加行的皈依、发心、金刚萨埵和供曼茶罗,这些是前行。修完前行之后,就可以修密宗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然后就能进入无上大圆满的殊胜道。这些是修行的基本要理,我想很多人在理论上是明白的,但实际上修得怎么样,你们应该问问自己。
丁二、劝修《心性休息》:
如何修行道次第?依全知师甘露雨,
九乘精髓心休息,善说法义常串习。
我们应该如何按次第修法呢?要依照全知无垢光尊者龙钦绕降的教言甘露法雨,这是九乘次第的精华。这里说的就是《大圆满心性休息》颂词和《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我记得在法王圆寂那年我好像讲过,当时只讲了显宗部分。很多新来的人可能都没有得过这部法,昨天喇嘛的教务科劝请慈诚罗珠堪布传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但他没有答应。
法王如意宝要求我们以《忠言心之明点》和《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的次第来修行。《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内容很多,但你们如果有信心的话,即使没有人讲,只要有一定的佛学基础,自己也应该能看明白。对于九乘次第的精华《大圆满心性休息》的善说法义,我们应该长期去串习、了解、实修。
除了法王在此给我们推荐《大圆满心性休息》之外,华智仁波切也在一篇教言中推荐了这部论。其实,《大圆满心性休息》就是我们宁玛巴的道次第论,大家应该重视起来。如果你亲自面见法王如意宝,法王也会劝你看《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我们这里很多人对这部论非常精通,有些堪布、堪姆也多次传讲过。我即生当中不一定再次传讲,因为现在年龄和身体各个方面的条件都不太允许。就像法王当初在美国讲法时常说,“我这次是第一次来,也是最后一次”,后来确实是这样的。《大圆满心性休息》的内容那么多、那么广,我想这辈子要再讲一遍应该是没有机会了,但是你们听到法王这样推荐,可以自己好好学、好好修,反正我已经给你们翻译过了。
整个论体部分到这里就讲完了。
甲三(末善)分二:乙一、回向;乙二、造论后记。
乙一、回向:
所说善根愿众生,离二障垢无上觉,
你我生生世世中,蒙麦彭尊予摄受。
法王最后说道:我讲这些法的善根回向给所有的众生,愿一切众生远离烦恼障和所知障,获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并且希望你我生生世世中都能得到全知麦彭仁波切赐予的加持和摄受。
乙二、造论后记:
经哲罗喇嘛劝请,阿旺罗珠宗美造,增吉祥!
这位哲罗喇嘛,我刚来学院时还在,后来不知道哪一年圆寂了。他原来就住在门措上师修的大转经轮附近。那时候他总是穿得像个瑜伽士,不是很讲究。我们学院刚开始招收女众的时候,他们家住了一位觉姆。哲罗喇嘛应该是法王在色达的老乡,这篇《教诲天人甘露》就是他当时劝请法王造的。
我们可以看到,藏传佛教中,很多上师身边的人经常会劝请造论,而现在有些弟子更喜欢劝请吃饭:“您可不可以跟我们一起吃个饭?”对佛法方面却好像没有太多希求。当然,在佛法上的劝请也不一定是造论,我身边也有人劝请我翻译,但我不一定都能答应,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并不是说非要这样劝请不可,但大家也知道,麦彭仁波切的很多注释都是弟子劝请而造的,就连我以前也向德巴堪布劝请造过一些论,包括《大圆满心性休息》的注释、《窍诀宝藏论》的注释,我记得应该有四部论是我劝请造的。
其实,在上师住世的时候,弟子多劝请传法造论还是很有必要的,就像当时哲罗喇嘛请法王如意宝赐一个教言,法王就造出了这篇《教诲天人甘露》。阿旺罗珠宗美造,增吉祥!
2023年5月23日清晨译于喇荣
这是我今天清晨刚翻译的。昨天我很晚才回来,今天上课不知道讲什么,就把这篇《教诲天人甘露》译出来了。以前我们以长行文的形式学过,这次用偈颂的方式来讲,让大家得到法王如意宝的加持。法王以前也讲过,我有这个传承,所以今天给大家进行这样一个法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