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藏法会的开示
2010年7月10日
今晚我们在菩提讲堂相聚,交流的内容是关于普贤大愿。今天是藏历五月二十九,明天是三十。从后天开始,学院要开普贤云供法会。这是法王如意宝在世时规定的四大法会中的第三个。
为什么要开普贤云供法会呢?2500多年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于六月初四这一天,在印度鹿野苑为五比丘初转了四谛法轮。从那时起,这世上便有了佛陀的甘露妙法。在这一个月,不管你行持的是善法还是恶法,功德或罪业的增长倍数都相当高。为了纪念佛陀初转法轮的吉祥日,上师如意宝规定学院每年六月初一到初八,都要举行普贤云供法会。
普贤云供法会的念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地藏菩萨的圣号和咒语,一个是《普贤行愿品》。法会为期八天,学院的四众弟子每天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到晚上7点,都要念诵这样的内容。
殊胜日当发普贤大愿
今天刚好临近法会,所以给大家做一个开示。来听的道友,一部分是学院常住的四众道友;一部分是最近才到学院来的;还有一部分对普贤云供法会有强烈的信心,但因为各种原因,这次来不成。
今天的开示,学院常住和网上的道友都能听受。希望每个人好好地考虑考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应该发什么样的殊胜善愿。一年一度的佛陀初转法轮日,是特别殊胜的发愿日,无论你发什么殊胜善愿,必定都能实现。我等大师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讲,其他时间所发的愿、所念的经,不如在殊胜吉日的功德大。
上师如意宝也曾经说过:六月初四这一天,不管你在哪个地方,一定不能忘记发菩提心。我记得,法王是在某次给大家传授菩萨戒之后,要求大家每一年都这样发愿的。有些人以前不一定知道初转法轮日发愿的殊胜功德,现在知道了,希望能够好好发愿。
这次法会,大家一定要认真念诵《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的每个偈颂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很多法师也讲过。今天你们应该简单了解《普贤行愿品》的字面意思。在殊胜的日子里,一定要念诵这部殊胜的发愿文。
诸佛菩萨无量无边的大愿,都可以包含在十万大愿中——也有十二万大愿的说法;十万大愿又可归纳在《普贤行愿品》的愿文中;《普贤行愿品》的愿文,正如上师如意宝在《愿海精髓》中所讲,又可归结为利益众生、弘扬佛法两大愿望。
大家这次发愿,不要发什么“让我获得快乐”“让我得到健康”“让我发财升官”等全部围绕自己的愿。这样的发愿,虽然依靠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的加持,肯定也会满愿,但作为一个大乘行者,最根本的愿应该是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让他们依靠佛法得到利益。
我们一定要以佛法来饶益众生,让他们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世间的财富、地位等,都不一定长久,无法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那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是什么呢?斩断轮回的各种痛苦,令自他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无上佛果。
因此,遇到这么殊胜的吉日,发愿时一定要高瞻远瞩,不能目光短浅,更不能自私自利,发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下等愿。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会的各位道友,有时间开法会是最好的。如果没时间,能开两三天也很好,至少六月初四这一天要参加。
做一个负责任的放生者
在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日,也就是藏历六月初四,公历7月15日,听说汉地各地会举行放生。前段时间,我给大家讲过放生的种种功德——非常非常大。
你们这次放生的功德,希望回向给世界上所有的可怜众生,让他们获得快乐和幸福;凡是没有听闻过佛法的,愿他们早日得到佛法的甘霖;诸佛菩萨为利益有情而化现的十方高僧大德和善知识,愿他们长久住世,常转法轮。大家应以这样的共同目标来作回向。
在放生的那一天,希望大家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现在放生面临着一些困难,一定要考虑周全,尽量避免不好的后果。首先,大家买生时一定要知道,所买的这些众生,飞禽也好,鱼类也好,有没有合适的地方放。这个很关键。
前段时间,在云南和东北,有些居士心很虔诚,买的众生特别多,但没考虑到这些众生能不能在水里活,能不能在山里放,也没有分清那些飞禽是人工饲养的还是野生的,结果死了千千万万的生命。后来引起了环保部门的重视,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指责放生者对社会不负责任,对生命不负责任。
因此,事先一定要考察清楚,你所放的众生能不能在那个环境里生存。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暂时就不要放。不一定非要在六月初四那天,可以再过一段时间。如果当天放得太多,不能保全它们的性命,可能也有一定的过失。
当然,这个过失不像杀生那么重,因为不是特意伤害它们的,而是为了救它们。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的业力现前而导致死亡,过失不是特别大——但过失还是有。
无论这次还是以后,放生前一定要做好研究和考察。前段时间,我去北京、秦皇岛等地做了一些放生。当地居士组织得非常不错,提前做了很多准备,考虑到了很多情况,特别周到。其实,放生本就应该这样。有些佛友买完以后,随随便便就放,什么都不考虑,恐怕这有一定过失。
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什么?就是生命。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珍贵的了。不仅仅我们人的生命可贵,天下所有的众生,哪怕小至蚊虫蚂蚁,他们的生命也同样具有价值。因此,哪怕是救一个生命,我觉得也有非常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当我听说过段时间各个地方都有放生,而且放的数量也比较多,内心非常非常随喜。希望大家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考察得周全一些,考虑得细致一些。
共同发愿,功德同等
各地的学佛中心或佛教团体,如果因缘具足,在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的那一天,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比如学《入行论》的一组,学《前行引导文》的一组,学其他论典的一组,大家共同集聚在学习的道场,在佛像、佛塔、佛经前供花供水等,然后一起发愿——先念一遍《喇荣课诵集》前面的发愿文,再念几遍《普贤行愿品》。具体念几遍,你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来。
当天,学院这么多出家人,也会共诵《普贤行愿品》。你们哪怕空出一个小时也可以,聚在一起共同发愿。这是普贤云供法会的要求。即使来到学院,也是做同样的善法。
前段时间开金刚萨埵法会,凡是来参加法会的人,金刚降魔洲的四众道友在生活上给予他们一定的照顾,同时学院也安排了灌顶和共修。听说这个消息传到了网上,说金刚萨埵法会如是殊胜,每天都可以吃花卷,吃包子,吃什么什么菜,还把所有的菜单拍下来发到网上。很多居士看到之后,纷纷前往学院。
学院每年的金刚萨埵法会,我们有时会做一些准备和安排,除此之外的其他法会就没有了。学院这么大,常住的人也不太多,如果每次法会都要给大量居士一一地安排,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次普贤云供法会也没有什么特别安排。来参加法会的道友,我相信你们的目的是跟僧众一起发普贤大愿,不是为了在这里照几张相,见见某某人。
来学院的道友,目的是什么,自己应该心里清楚。这八天当中,最好从早到晚念《普贤行愿品》,跟僧众一起好好发愿。发愿的内容,刚才也讲了,就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如果实在没时间,至少也要在佛初转法轮日,跟僧众一起发愿。这次你们来到这个寂静的地方,做了殊胜的发愿和共修,了解到远离城市的生活和闻思修状况,这一趟也不算白费。
大家一定要把目的搞清楚。你是来发愿的,尤其要跟僧众共同发愿,哪怕念一遍《普贤行愿品》也有无量的功德。我刚才看到个别居士,一来这里就开始输液吸氧。在他们下去之前,如果身体一直不行,至少也要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就像莲花生大士所说的,“在其他地方修一百年,也不如在圣地修一日的功德大”。所以来这里发普贤大愿,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没有来成、在网上听开示的道友,在各个地方都有。一方面,佛陀转法轮日是不分宗派的,哪个宗派都可以庆祝。另一方面,学院每年开这样的法会,所有四众弟子都暂时把闻思修行放下,八天里专门念诵《普贤行愿品》和地藏菩萨名号。我觉得这对大家而言,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机会。无论你在哪里——今天网上的道友有国外的,也有国内各个城市的,无论你以什么方式在听受,只要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只要我们有共同的愿力,一起念诵金刚萨埵心咒的话,得到的功德是等同的。
这次法会没有直播。因为发心人员分配不够等种种原因,不能像金刚萨埵法会那样为大家同步直播。但是我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从初一到初八是开法会的日子。如果因缘条件具备,在这八天当中,希望大家在家里供供灯,供供水,或者闭关专修。如果因缘不具足,那就多念《普贤行愿品》。这是给大家交流的主要内容。
还有一件事要强调一下。7月12号——国外有些地方应该是11号,也就是后天,有全日食。你们可以看看日历。在那一天做任何善事,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用信心和智慧建立见解
我们对各地道友强调的都是闻思修行,除此之外的事情,并不会着重强调。虽然有些修行也需要佛教的仪式和行为,这些不能全部放弃,但最关键的还是闻思修行。
我希望今天在网上听开示的佛友,一定要重视佛闻思修行。如果你对佛法没有很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生要通达佛教确实相当困难。我不管到哪里去,强调的都是这个。对其他活动,比如邀请我参加什么开光仪式之类的,我个人觉得不是很重要,都没有兴趣。
我们每一个人需要懂得佛教的教义。要懂得佛教的教义,首先要在上师那里听受,然后自己进行思维,最后不断地在相续中串习。依照这样的次第,到一定时候,大家对佛教会有重新的认识,这样的道理在相续中也能扎下根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今天网上听受的佛友,有相当一部分是知识分子。我本人很有意乐跟知识分子交流。前一段时间我们去北京,和清华科技园与北大哲学系的知识分子作了一些交流。我作为一名佛教徒,主要给他们讲了释迦牟尼佛的伟大智慧远远超过科学,并列举了很多理由。对于这一点,如果你们有些人不太承认或者有一些怀疑,过一段时间,我在这两所学校和其他地方的视频可以给大家转播到网上。
我们这里个别的知识分子,一定要首先遣除对佛教的误解、怀疑和错误判断,之后再建立对佛教的特别纯洁的见解,而且这种见解还要得以稳固。否则的话,现在外面的世界五花八门,蛊惑人心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纯正的信心也好,纯洁的见解也好,都很容易被外境扰乱、染污。
我相信今天上网交流的佛教徒,90%以上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有智慧和理性,所以任何道理和他们沟通起来,都比较容易。我们佛教本身也是关于智慧和理性的教育,如果佛教宣讲的是见不得人的知识,佛教徒们可能会很担心,不愿意出来对话,尤其不愿意面对现在的科技知识。但事实上绝不是这样。我们佛教经得起科学的考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也经得起每一个人修行体验的考验。
因此,每一个佛教徒,每一个知识分子,甚至一些非佛教徒,我都希望你们能站在公正的立场,擦净自己的慧眼,认认真真、详详细细去观察佛教。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得到佛教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大悲。
智与悲,是佛教的精华醍醐。其他任何宗教或学说,都没有如是深广的智慧和悲心。这两者,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圆满得到。如果得到了,那就已经脱离了凡夫的身心,超凡入圣,获得了圣者的果位。不过,即使没有圆满得到,只要得到了佛教部分的教言和境界,对社会,对个人,乃至对自己的生生世世,也会有无穷的利益,会带来无限的光芒。
作为一个普通的僧人,我今天以恭敬心双手合掌,请求十方各位智者:你们一定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以自己的智慧或逻辑推理,对佛教中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教理,尤其是关于心的奥秘,进行剖析和分析。
佛教对于心灵奥秘的探索,其他任何科学或哲学思想,到目前为止都没能抵达。你如果得到了心的证悟,或者完全通达了心的本性,那么外在的一切风光,一切包罗万象的精彩,都可以一览无余,尽收眼底。那个时候你所得到的快乐,所得到的安宁,所得到的幸福,无法用语言来表诠。
2500年来,人类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但佛教的真理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流转而毁坏,也没有被其他人的邪见邪执所染污。它一直就像提炼过的纯金一般,在我们无明众生面前闪闪发光。
重新认识佛教,重新认识自己
今天在座的各位,一定要重新认识佛教。有些人工作繁忙,时间很紧,但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再忙也应该看看这本书——《入菩萨行论》。这是我给大家提的一个建议。
《入菩萨行论》,我以前讲过,网上有相关资料。你如果把这本书从头到尾学一遍,人生也许会有新的改变。有些人虽然已经学过,但如果你再重新学一遍,很多事情也许会有新的调整。还有《大圆满前行》,这是藏传佛教特别珍贵的一部法,也值得大家认真学习。
这两本书,以前没有阅读过的,希望能够阅读;已经阅读过的,希望每年或者两三年再看一遍。只有这样,你对佛教才会不断有新的认识。我们凡夫人如果没有随时充电,只靠曾经学过的一个论典,曾经听过的一部法,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一定能调伏所有的烦恼。我们应该以清净智慧来学习以《入行论》《大圆满前行》为主的佛法真理。
同时,你们如果有人智慧特别敏锐,却对佛教的空性观不太了解或持有怀疑,我建议去看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我们佛学院金刚降魔洲的法师们正在学习这部论,学完以后,也许你对佛教的怀疑和否定会彻底消失,并对佛陀和龙猛菩萨的智慧生起很大的信心。
今天来听开示的各位道友,无论你处于东南西北哪一方国土,我们的心可以说是连在一起的。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的纽带是什么呢?就是佛法。因为我们希求的都是佛陀的智慧,都是发了菩提大愿想利益众生,都是通过六度万行积累两大资粮。这么多人有共同的目标,中间的行为和最后的终点也必定是一致的。
我们现在举办普贤云供法会,来学院的也好,没来学院的也好,大家都能共同发愿。要知道,是佛陀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让我们心与心相连。在佛陀和传承上师的加持下,在自己的善缘聚合时,大家应该懂得珍惜,一定要共同努力,共同发愿。只有这样,解脱才不会遥遥无期。
现在不管南方还是北方,学佛的人都相当多。尤其在四月初八或者每个月的吉日,去寺庙拜佛的人成千上万。但在大城市里,真正懂佛理的人确实不太多。
因此我再三地强调,佛教徒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一定要从内心懂得佛教道理。若能如此,你会生起一种不退转的信心。有了不退转的信心,行为也不会随外境而改变。
我经常遇到一些佛教徒,闻思一两年后,逐渐认识到以前没有系统闻思时,自己的一些行为特别可笑,特别盲目。其实,凡是系统闻思过佛法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希望大家通过学习佛法,能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
做皈依,念传承
今天的开示就到这里。很多佛友要求皈依,下面我给他们念皈依偈颂。以前已经皈依过的,今天不用皈依,如果你还想再皈依也可以。
我们皈依的对境是三宝,也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并不是皈依某一个人。皈依的含义是,“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佛教徒了;从现在开始,我要学习佛陀的教法;从现在开始,乃至菩提果之间,出家的僧众也好,在家的居士也好,都是我的同行道友,都是我的伙伴和朋友。而世间的屠夫、渔夫,还有各种搞非法的人,都不是我的朋友。”
三皈依其实是一种决心。你什么时候生起了这种决心,依靠念诵偈颂,就能得到皈依戒。
下面我给今晚想皈依的人念一下皈依偈。当我念完的时候,你们在心里观想,自己已得到了皈依三宝的戒体。
(堪布念皈依偈)
有些道友还想要文殊语狮子的传承,以及简供的传承,这些我以前传过,今天再给大家念一下。
(堪布念传承)
此外,最重要的是给大家传发心仪轨。普贤云供法会每天都要念发心仪轨。以前法王如意宝每年都会在六月初四这天给大家传一遍,多年来都是这样。因为今年的六月初四我没时间上网,所以今天提前传给大家。
今天听到发心仪轨的每个道友,至少在六月初四那天要发菩提心。我等大师释迦侔尼佛为了利益无边众生,曾经发下菩提大愿,如今我们也要为了利益众生而发誓成佛。《喇荣课诵集》中有这个发心仪轨,当天你工作再忙、事情再多,也应该空出5分钟来念这个发心仪轨。
(堪布传发心仪轨)
今天我们开示的内容,算是圆满了。刚才新皈依的佛教徒,法名共同取为:圆普。圆满的圆,《普贤行愿品》的普。
现场互动
下面还有十几分钟,个别道友有问题的话可以提出来。最好语言简练,不要有太多的祝愿词,直截了当说问题,以免耽误时间。每个人最多提两个问题。
⊙ 问:什么是缘起的根本定义?胜义中是否存在缘起?
堪布:缘起有两种,一个是空性的缘起,一个是显现的缘起。空性的缘起是指一切万法都是远离四边八戏的。显现的缘起就是有因必有果。“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个偈颂里所讲的,实际上包括了胜义和世俗的缘起生灭法。
⊙ 问:我想问一下关于实有和无我的问题。
堪布:所谓的实有,不管是外面的物质,还是内心的耽著,如果你觉得这个法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就是实有的一种相。实际上,就像《中观庄严论释》里所讲的,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实有的法,那五颜六色或者林林总总的事物不会呈现。正因为没有实有的法,种种景色才可以在我们面前显现。
所谓的无我,就是通过中观的智慧观察,最后抉择到我和我所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众生分别、假立的妄相。
⊙ 问:为什么说在名言中,涅槃是非假立、非缘起之法?
堪布:这里所谓的涅槃,应该是如来藏的本来面目。按照释迦牟尼佛第三转法轮的教义来衡量,因为它是心的本来面目,本体空性,自性光明,所以并不是假立的。由于它是真正的实相,则世间因缘所造的法,在如来藏的根本上面不成立。我们要想获得涅槃,就需要证达最原始的如来藏本体。
⊙ 问:如何具足正知正念,守持清净的戒律?
堪布:所谓的正知正念,《入菩萨行论》中专门讲过两品。修行人要随时以正知和正念观察自相续有没有过失,同时以善心把自己的恶心断掉。
正知和正念就像哨兵,观察和守护自己屋里的正法财富。有了正知正念,所有戒律都可以守护。上师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也说了,守持戒律,需要正知、正念和不放逸这三种对治法。这三种对治法,可以保护心相续,让我们守持清净的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律。
⊙ 问:汉传佛教解释《华严经》时,说菩萨有52个阶次,从初信菩萨开始,然后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听说藏传佛教的菩萨阶次是初地到十地。藏地的初地菩萨在52个菩萨阶次里,相当于哪一个阶次?
堪布:藏传佛教并没有单独的十地菩萨的说法。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对菩萨十地和佛陀无学地的介绍,是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阐释的,而龙猛菩萨所解释的,是《十地经》的密意。
汉传佛教的这些阶次,不一定非要与藏传佛教一一对应。藏传佛教所安立的十地菩萨,跟汉传佛教,跟《华严经》《大宝积经》等大乘经典没有本质区别。
⊙ 问:弟子经常昏沉,该怎么对治?
堪布:佛陀在《正法念处经》里讲,在昏沉的时候,可以站起来走一走。或者像其他上师教言讲的那样,昏沉时可以在头上洒一些凉水。
⊙ 问:什么是共同五加行?什么是不共五加行?
堪布:你以后学一下《大圆满前行》,就会明白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之间的差别。《大圆满前行》里讲,共同加行有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依止善知识等。不共加行则包括皈依、发菩提心、修金刚萨埵、供曼茶罗、上师瑜伽、往生法。
⊙ 问:感恩上师传讲《弟子规》,让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有了一些方法。但是,孩子小时候比较好教,15岁以上就不好管了。他现在有很多很多问题,我们的知识也不够,应该怎么做呢?
堪布:按照麦彭仁波切《君规教言论》的观点,孩子在16岁之前,就像耕地一样,实在不听话的话,可以狠狠地打(笑)。过了16岁,他的身心基本成熟了,应该以说服的教育方式让他成长。
《弟子规》对于16岁之前的孩童,可以先让他们背诵,逐渐领会其中意思,以此成为一生的财富。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则尽量向他们传授里面的教义。
这次推广《弟子规》,大多数佛友都学得很不错。我希望你们自己先学好,如果连人都没有做好,想成就更高的境界是没办法的。
我们在很多道场推广《弟子规》,一方面对大家的学习有利,另一方面,可以应付修行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违缘。不管哪一个地方,都不可能不让学传统文化。而有智慧的佛教徒,通过《弟子规》可以修学佛法,并能面对很多的违缘。
⊙ 问:您曾说,舍弃上师就会下金刚地狱。那我们以前学一种法,现在又学另一种法,这是不是舍弃上师呢?
堪布:舍弃上师要下金刚地狱,并不是我说的,而是佛陀说的。佛陀在续部中说过,对于接受过灌顶、听过教言和窍诀,具足这三种恩德的上师,如果无缘无故地诽谤,自己一定会堕入地狱。密宗教言也说,对上师要像对自己的眼目那样来守护。
不仅是密宗这样讲,净土宗和禅宗也有同样的说法。千万不能诋毁诽谤对自己有法恩的上师,否则会堕入恶趣的。这个道理,很多宗派中应该是相同的。
但现在末法时代,很多人依止上师前,没有好好观察,依止后又轻易毁谤,这种现象比较可怕。所以,大家在依止上师前,一定要先好好观察上师,一旦依止了,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最好不要毁谤和舍弃。
⊙ 问:在藏地受菩萨戒,和在汉地受菩萨戒有什么区别?
堪布:我讲《入行论》和《大圆满前行》时提过,汉地可以传菩萨戒,藏地也可以传菩萨戒。二者只是所用的仪轨不同,所讲的内容、传授的目标、得戒的情况应该没什么差别。
作为一个发菩提心的人,在传授菩萨戒也好,自己接受菩萨戒也好,发愿都很重要。如果你在得受菩萨戒的那一天,心里有特别大的决心,“从今天开始要利益无边的众生”,而且,并不是暂时做一些慈善来帮助他们,而是要让他们全部得到佛果,那是非常如法的。
所以我再次希望,以前没有发过菩提心的人,今天也好,六月初四那天也好,一定要好好发菩提心。人身很短暂,发菩提心利益无边众生,对每个人来讲特别地重要。今天有相当一部分人发了菩提心,非常好。
藏汉的菩萨戒仪轨的确有所不同——我以前也分析过,但所讲的菩提心内容和菩萨戒的戒体上没有什么不一样。希望每个人的相续中都具足菩萨戒,利益无边无际的有情。
好,今天的开示和提问到此结束。大家把这次共修的功德回向给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愿所有众生离苦得乐,愿佛法传遍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