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之源
《蓝色手册》中云:“人身难得为先导,加行忆念死亡法,后示十善十不善,修学串习此等法,后恒思维四谛法,当知轮回诸过患,了知如我亦然故,当于有情修慈悲,依此若具菩萨心,彼已拥有诸佛法,广弘遗嘱即此者。”
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讲到的修行次第特别重要。一般来说,汉传佛教念《金刚经》《阿弥陀经》的传统非常好,但是他们的修法次第不太明显、仪轨也不多。
国外的有些大德说:“如果能将藏传、汉传融会在一处,对后来的修行者会有很大帮助。”确实这样,在讽诵经典方面,藏传佛教应该像汉传佛教学习,但从次第修行上来说,藏传佛教的诸如人身难得、死亡无常、业因果、轮回过患非常值得重视,这些对修行人来说是最根本的基础,这些道理不懂的话,不可能会精进修持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修持苦谛,了知苦谛的根源就是集谛,要知道所谓的“我”与众生没有任何差别,以自己的痛苦衡量众生的痛苦,以这种方法修行慈悲菩提心,这就是高僧大德的遗教,这样的深法非常难得。
通过得之不易的暇满人身为先导,如理观修死亡无常,这就像迈进正法的入门一样。如果能够一心一意修成无常法的话,今生的圆满之事、金银珠宝、茶叶粮食以及权势受用再怎么高人一筹、胜人一等,自己也根本不会生起“我需要这些、我拥有这些该多好”的念头。
如果无常法修得好,对于金银财宝或者茶叶粮食都不会特别执著。有些修行人,每到一个殊胜的圣地都会想:如果我能在这里住下来该多好哇!然后到城市里看到非常豪华的房子、车子,就会想:我要是有这样的房子、车子该多好哇!这就是没有修好无常的原因,如果无常修得很好,对于诸如此类的东西一定会生起厌离心,不会产生希求的念头,因为再高的地位、财富,在临死时都没有一丝一毫的用处。
即便有时萌生这样的妄念,但一经详细观察,就能完全认识到这一切犹如草尖上的露珠一样无有实质,被执为我所的这些财物以及执著者的我二者也是不能长相厮守的,执著者的我本身在走向死亡即将步入后世的时刻,曾经被自己执为我所的这一切财产都要像蜕换掉的蛇皮一样弃之而去。所谓不曾抛下财物能携带而行的人,你可曾见过一个。
这是不可能见到的。拉萨有一个大老板,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富翁,后来与另一个老板产生矛盾,被杀了。当时有些居士说:“像他这样拼命积累财产真是一点儿意义都没有,临死的时候一分钱都没有带走。”
如果说没有能带走财物的一个人,那么自己也不例外,只能放弃一切而离开人世。
大家应该明白,辛辛苦苦地积累财产确实没有意义,所谓的黄金与石头没有任何差别。
既然无论如何都要放下而去,那么黄金与石头没有任何差别,亲友与怨敌、地位高低也同样全无差别。
因为黄金与石头在临死时都是一样,都对你起不了任何作用,因此对于黄金也没有必要执著。
总而言之,想到财产、权力、亲友等再怎么圆满,也对自己毫无益处,这样对现世的一切生不起羡慕之心,自己已到老态龙钟之时依然如故修法,那么这一生的修行必定会究竟圆满。
作为修行人,没有必要考虑自己能活多少年,只要活在世间一天就一定要精进地修持正法。敦珠法王说:风中灯火一般的人生,长也可以短也可以,对所谓的我所不用执著,唯一应该做的就是认真修持正法。
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寿命太短,经常找人念经求加持,听到别人说“你的寿命特别长”就特别高兴,这实在没有必要,我们在这个世间肯定住不了很长时间,在活着的分分秒秒里就是一心一意的精进修法,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倘若如此,来世纵然获得了梵天、帝释天以及转轮王的地位与受用,人间天上享之不尽的快乐该拥有的全部都得到了,但是心里仍旧会想:如果我能永远不失去这一切,倒也可以。
有些人总是想:我的名声千万不要失去,我的地位越高越好,我年轻的时光一定要长久留驻……但这一点恐怕很不现实,你额头上的皱纹肯定会越来越多、头发也肯定会越来越白,这就是自然的一种缘起规律。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梵天、帝释、转轮王等人天君王的无比安乐福德,享受穷尽,终需堕落恶趣,快乐幸福的时光总是觉得非常短暂,瞬间即逝。可是难忍的痛苦降临头上的时刻即便仅仅是喝一碗茶的功夫也会产生如度数年般的漫长感受,教人无法忍耐。在此之前人天的福报什么未曾得过,可是到了如今,全已销声匿迹。同样,现今的一切也都是虚无缥缈、华而不实的。
在无始轮回当中,以前我们曾经得到过人天的种种福报,但现在也已经没有任何实义了。因此,自己的所作所为唯一就是行持善法,这样一来,你也就不会感受太大的痛苦——即使痛也不会苦。
平时修行过程中,自相续中一定要生起无常观,如果无常观没有生起来,很多功德都不会得到,即使得到也不会稳固,很快时间当中就会消失。因此观无常对修行人来讲非常非常的重要。
想到这些,对于一切轮回中所谓的美满之事的贪执便会彻底根除,一刹那也不起爱慕之心。
对即生中的一切万事万物如果了知为虚无缥缈、华而不实,那么对世间的一切名声地位财物的贪著都会彻底根除,连一刹那也不生起爱慕之心。
有些人虽然修了无常观,但一刹那都不生起羡慕之心还是做不到,这时应该马上依靠正知正念摄持自己的相续,这也是一种厌离心。宗大师的《三主要道论》中讲到出离心的界限就是对世间的一切妙欲一刹那也不生羡慕之心。因此,想要在相续中生起真正的出离心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相反,希求解脱的强烈渴望之心却会油然而生。
真正出离心生起时,对世间的美满受用没有一点贪心,希求解脱的心却非常强烈。
如果产生了这种心态,那就证明已经对现世生起了出离心。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出离心还不错,但是应该观察一下——自己的出离心到底到了一种什么程度?对世间一切美满的事物都不生贪著心,然后希求解脱的心非常非常强烈,这说明已经生起了真实出离心。
有些人,有时觉得自己已经生起了出离心,有时却非常执著世间的一些琐事,根本放不下。
在此出离心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持菩提心,相续中也就不难生起;相续中生起空性正见也不费吹灰之力;对于所有的生圆次第道,相续中同样可轻而易举地生起来。这一切都归功于修持无常的功德。
这里主要讲到了《三主要道论》中所说的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正见,而生起这三种功德的最关键要点就是修持无常。如果修行无常,上述功德可以无勤生起,并且不会退失;否则,即使通过努力生起了少许境界,也会很容易退失。
无常观确实非常重要,它虽然属于基础法门,却已经起到了正行的作用。因此,希望你们还是要反复地忆念串习。
没有意识到因缘聚合的任何有为法都是无常的道理,反而认为这一切是常有存在、具有实质的,口中说的全都是“我需这个、我要那个”的话,随之而来,也就没办法不为现世的些许快乐付出代价了。
如果没有生起无常观,心里认为一切都是常有存在的,口头也说:“我需要得这个法,想要那个财物……”这样一来,你也就口随心行,对世间法开始百般忙碌。
一旦陷入追逐世法的漩涡中,就必然会产生得则喜、未得则忧的情绪。
所谓的凡夫人,对世间上很多现似善妙的法都会不断希求,得到时欢喜若狂,得不到就愁眉不展,一切烦恼也就因此无法制止。
如此一来,便会贪执为自己得利提供顺缘的人而嗔恨制造违缘的人,生起贪嗔之心,进而由贪嗔引发积下多得无法计数的深重罪恶之业,以致心相续也变得越来越刚强难化。
由于没有修习无常,便会对给自己提供方便的人生起贪心、给自己制造违缘的人生起嗔恨心,如此一来,由贪心、嗔心不断引发的无以计数的罪业也就无法避免。到最后,你刚强难化的相续,即使是正法和上师也已经无法调伏了。
这一点是每个人都不愿意见到的,我们的心应该越学越调柔,不应该越学越刚强难化,否则,闻思修行也就没有什么实义了。
心相续是否刚强难化也取决于是否具有无常的观念。
修行人的心是不是刚强难化,主要看他的无常观修得如何,如果无常观得好,决定不会刚强难化的。
有无常信念的人根本不会有一丝一毫刚强的性格,内心就像脚踩在柔软的棉花上一样,完全被容纳在其中。
有些修行比较好的人,他的内心像棉花一样柔软,你赞叹他,他不会喜不自胜、手舞足蹈;你诽谤他,他也不会心生嗔恨、奋起反击。因为这位修行人已经认识到了一切万法无常的本质,知道别人说什么都没有价值,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修行。
相反,相续中未生起无常观的人其心相续就像牛角一样坚硬,他对自己的身体、受用以及亲友等一切,一直抱着实存、常有的念头不放,于是不能抛下这一切,并为之到处奔波,弄得身体疲惫不堪,到头来却未能如愿以偿地财富满仓;
相反,相续中没有生起无常观的你,性格像牛角一样坚硬,无论听闻多少佛法,你的相续也得不到一丝滋润;无论上师如何劝说,你的心中也无有丝毫感应,仍然像牛角一样尖锐无比。这位有牛角一样性格的人,认为亲友受用都是常存的,为了获得名声地位、伏怨护亲到处奔波忙碌,内心痛苦不堪,对于所希求得到的受用也根本无法如愿以偿。
口中经常说各种各样的绮语;心里俗世的贪心害心等如烈火般炽盛。
他口中除了绮语、妄语以外,有关佛法方面的道理一点儿也说不出来;内心中除了贪心、嗔心以外,根本没有一点儿慈悲菩提心的影子;就连梦中也是除了造作恶业以外,没有一点儿有关善行的梦。
即使对世间上的学问,对它没有产生兴趣时也不会再再地去研究,因此,首先应该认识到无常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就不会去修持。无常的道理,表面看来非常简单,但很多世间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可以长期存在,对于万事万物刹那刹那变化的道理根本不知道,只是一味地追求索取。我想,无常的道理不仅对修行人很重要,假使一个世间人懂得了这个道理,对自己的一生也会作出具有意义的安排。
如此接触他的身语意三门任何一种,都像碰到荆棘一样粗糙刺人,没有一点儿温柔、细腻的感觉。
荆棘浑身都是粗糙的刺,如果接触它,一定会把你刺伤、给你带来痛苦,同样,身语意不调柔的人相续非常粗暴,只要一接触就会刺伤你的心。
这种人居然时时认为“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修行人”,甚至只是与别人交谈一次,关于今生的琐事无有必要、对轮回的痛苦生起厌离心的话语一句也没有,
他一直都在说:“这位亲友如何如何,那个人怎样获得财富……”有关无常等修法方面的话语一句都听不到。
再三说的全部是亲友家乡的事情,经商、放高利贷、耕作等类的话题,
我们有些人,每天一开口就是“这个人挣了多少钱”“那个歌星的名气如何大”“某某电视剧正在热播”……希望你们之间说话时能不能把话题放在无常等闻思修行方面?整天谈论这些无聊的话题对修行不会有任何帮助。
还有些人,天天就是修房子。修行人每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闻思修行,住的地方只要简简单单、能够容身就可以了,没必要一直修房子。以前有一个人,他说要修个房子闭关,然后花了两年时间修了一间非常好的房子,但是房子修好之后他也离开了。前段时间他给我捎口信说:“上师你要多注意身体。”当时我说:“我的身体倒还可以,不过你的那个房子可能挺寂寞的,你是不是应该安慰安慰它……”
由此贪嗔的分别杂念纷纷涌现,肆无忌惮地享用信财,这些人虽然被许多信徒称为修行人、大法师、大上师的大名,实际上再没有比他们更有害于佛法的败类了。
现在的有些佛教徒特别愚笨,认为只要加上一个“大”字就非常了不起,然后对这些所谓的大修行人、大法师、大上师拼命供养、顶礼膜拜。实际上,这些人只知道聚敛钱财、追求名声,再没有比这更能危害佛教的行为了,因此是最不好的人。
这一切也是由于相续中未生起无常观的过患所造成的。
札嘎仁波切说:任何人修行不好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观修无常。确实这样,如果无常观得好,对其他任何事情都不会重视,唯一就是精进修行,这样一来,修行肯定会有意义的。
作为初学者最关键的要以信心恭敬心诚心诚意地祈祷上师,直至泪流不止,修持七支供,精勤积累福德净除罪障。
修行人一定要对上师有信心,但有些人修行一段时间后就越来越远离上师,那个时候,不要说祈祷上师直到流出眼泪,可能连鼻涕都流不出来……
之后思维暇满人身得之不易,具大意义为前导,平时坚持不懈地修无常观,如此具有极大的利益。
这其中存在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缘起力,即使上师是个凡夫人,也具有非常大的一种加持力,以一种诚挚的信心不断地祈祷,自相续中肯定会得到一定的道相。《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忏除罪障最好的方法就是修七支供,之后就是思维暇满难得。
上面这些道理非常重要,但是人的性格的确不太相同,性格不好的人,即使在他耳边强调一百遍也不起作用,但有一部分人,你说了就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后一种人,如果真的想要修行成功,就一定要观修无常,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例如,要想割草,手中需要有一把极为锋利的镰刀,这一点非常关键。要想斩断烦恼的草丛,修死亡无常就像一把必不可少的锋利的镰刀一样。如果有了一把锋利的镰刀,那么无论有多少草需要割,也会胸有成竹地想:我具备锋利无比的镰刀,做这些事易如反掌。同样的道理,我们首先必须将无常的观念这把十分锋利的镰刀紧紧握持在手。
一般到每年十月份的时候人们就会割草,以备冬天、春天时给马牛等旁生享用,居士林的老年人经常把院子里放满了草。而割草时,必须有一把非常锋利的镰刀,否则草也是很难割下来的。
无常观就好比一把锋利的镰刀,如果这把镰刀已经在手,不管什么样的烦恼杂草都不用害怕。但有些人虽然想割草,却苦于手里没有镰刀,因此,希望你们平时就应该把锋利的镰刀准备好。
现在我们这些人修法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过于困难、心生厌烦的感觉,如果对此进行观察,便会发现,之所以心里会认为此法难度过大、在相续中生起道相以及断除所断的烦恼困难重重而产生怯懦的心态,其实都是相续中未生起无常观的过患所导致的。
现在很多人认为修法非常困难,或者修法过程中经常生起厌烦心。前两天有位金刚道友说:“这些天特别烦,既不想闻思也不想修法,怎么办呢?真是恨不得把头撞到墙上。”修法过程中遇到一点儿困难倒不用撞破头,如果是搞世间法的话,撞破头也是可以的。其实你修法不顺利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无常修得不好。有些人认为:“是不是我的护法神不高兴?要不然就是上师不高兴,或者是自己的修法不对?”其实不是其他原因,就是无常没有修好。
如果相续中已经生起了无常的观念,那么感到修法困难、心起厌烦的情况绝对不会出现。
无常观得很好的时候绝对不会出现修法困难、心生厌烦等状况,你修法的决心也不会轻易转变的。
以无常的观念来激励自己夜以继日精进修持正法,这样一来,根本不会有修法不能生起道相以及不能断除烦恼的想法。
如果认为人生非常短暂,一直在闻思修行方面精进努力,那类似于烦恼无法断除等想法也就根本不会生起来。而且由于一直在闻思修行方面努力,每天的时间都觉得特别短暂,这样哪里还会有生起烦恼的时间呢?
如果未能迅速断除烦恼、很快证悟所证的话,必将要感受恶趣的剧烈痛苦,到时如何能忍受得了,一想到这些,便会迫不及待地修行,决不延误。
这时,你的心中经常会想:如果没有精进闻思修行,以后肯定会堕入恶趣,恶趣的痛苦难以想象——如果现在的一点儿寒冷都无法忍受,地狱的痛苦又该如何忍受?因此我一定要精进修持。这样一来,相续中根本不会有生起烦恼的机会。
具有无常信念的人表面看上去,也不会有满脸的笑容,并且根本不喜欢无稽之谈,对于娱乐、开玩笑等散乱愦闹的事更是毫无兴致,至于俗世间大大小小的任何事务均漠不关心。
有些人对于金刚道友之间的说说笑笑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就像朗日塘巴和金厄瓦格西一样,对世俗的一切事情都漠不关心,只是一心一意地抓紧一切时间修行。
有些人的头发都已经花白了,但是见到他的所作所为,就感觉好像还要住在世间一百年一样,看起来也是非常可怜。因此,和不信佛教的世间人接触时,心里确实会生起一种无常观念,进而对他们生起一种强烈的悲心。
即使和他人谈话,也经常说“一切琐事无有实义、无有必要”,除此之外不会谈论其他的话题。
无常观得好的人口中经常言说的是:“钱财没有意义,身体受用也没有意义,只有修行才是最重要的。”不像有些人那样,每天谈论的就是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无论与谁接触,都会给对方留下“这真正是一位了不起的好修行人”的印象。
一般通过谈话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行如何。
仲敦巴仁波切曾经亲口说过:“如果没有生起无常观,只是一味地探寻本尊的身色白红与身相、空性以及大手印等高法,那么他的修法不会善始善终究竟圆满。而重视无常观、业因果的人修法一定能够自始至终,究竟圆满。”
对无常法毫不关心,却对本尊的身相、颜色以及空性、大圆满、大手印等修法特别重视,那你的修行也不会究竟圆满的。
有些修行人,表面上说的都是空性、大圆满之类的大法,这些法固然很好,但如果相续与法不相应,即使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也没有用处,这时,就连你自己的舌头也会讥笑你的!
这里所说的修法能否究竟圆满,也就是指我们这些人最初的时候着急忙慌地说“我要进行修法”甚至激动得痛哭流涕,一时间好像资产、亲友等什么都不需要了,而在静处安住下来,可是渐渐地,他心中对佛法的定解变得越来越减退、对今生事务的贪执却变得越来越增盛,最后竟然落到像饿狗一样跑到城市乡镇中破戒的下场。这也完全是由未策励修无常观所致。
有些人刚开始的时候特别激动,见到上师、听到佛法就一直呜呜地哭,但是渐渐地,眼泪已经干了、心也已经飞到大城市里去了……
希望你们还是应该反思,经常跑到城市里去的下场不一定很好,学院的条件虽然苦一点儿,但是对于修行来说,确实具有非常好的条件,可是外面大城市的诱惑非常强,很难避免违缘的出现,如果冒冒失失地跑出去,对自己的修行决定不会有利的。
如果踏踏实实地修持了无常观的话,心中的紧迫感以及厌离心定会不断地激励自己恒时奉行善法。
无常法是一切功德的源泉。
博朵瓦仁波切曾经如是现身说法道:“我以前由于对佛法理解得非常肤浅,加之没有什么修行的境界暖相,于是念诵密咒、作大仪轨、修持空性、观修本尊的身相以及修大手印,现今我的修法已降落到无常观上了。”
博朵瓦格西也说:“以前我没有意识到无常的重要性时,经常在高法、深法上修持,但现在已经落到无常法上面了。”我自己也是,以前认为很多人喜欢高法,所以经常给他们讲扎龙、风脉明点的一些修法,可是以前修大圆满的人经常在修行时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后来逐渐觉得,佛法应该是用来对治烦恼、调伏相续的,还是应该首先打好基础。
表面看来,这种层次的降低似乎很可怜,但实际上,这才是真正步入了修行者的行列,修行也会非常稳固的。博朵瓦尊者通过自己的修行经验已经给我们指出了一条修行的捷径,大家如果按照尊者的教言扎扎实实地从基础修起,那么自己的修行肯定会事半功倍。
在对法理了悟得不很深刻没有亲身体验的暖相之时,虽然会觉得空性、本尊身相及大手印等是最深奥的法门,可是一旦深入领会了佛法的内涵,有了明显的觉受暖相,才真正认识到此无常观是佛法最究竟的精髓这一道理,也就是具备了殊胜的定解。
对法理还没有完全理解,对道次第还没有完全认识,一味地认为大圆满、大手印等高深法是最好的,这时对高深法要生起希求之心也可以理解。而一旦佛法深入内心,自己也获得了一种明显的暖相或功德,这时就会认识到无常法才是最精髓、最究竟的法。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说只观修无常,其他法都不用修,只是从重要性的角度来说,无常法时时刻刻都不能离开。
阿美·相切仁钦尊者这样说过:“所依止的并非都是上师,所交往的并非都是道友,所传讲的并非都是正法。”
阿美·相切仁钦尊者所说的符合现在人的行为。现在的社会非常复杂,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给自己安了一个“上师”的头衔,所以依止的不一定都是上师;所交往的道友当中,不一定都具有真正希求解脱的心,因此所交往的不一定都是好道友;而正法必须是对治烦恼的,如果没有相应根基,或者依靠它来成就世间八法,那无论如何高深的法也不一定是正法。
通过别人的讲经说法而听闻,通过闻法而进一步思维,依此能像铁锤砸在敌人头上一样摧毁内心的烦恼,这样的佛法才能称得上是正法。
什么才是正法呢?通过闻法、思维,之后就像用铁锤打到敌人头上一样,把自己内心的烦恼全部摧毁无余,这就是真正的正法。如果没有成为内心烦恼的对治,就根本不算是正法。
否则,虽然讲得再如何如何深不可测,也与非法没有什么两样。根则格西也曾说:“没有对轮回的痛苦产生畏惧恐怖的心理,口头上说皈依三宝也是妄语;
作为佛教徒,必须对轮回痛苦产生一种恐惧心,对轮回生起一种厌离心。现在很多上师都会做皈依证,然后把自己的照片放在里面,某某人在他面前皈依,他就发一个皈依证。皈依证倒是办了,可到底是不是佛教徒也不好说,关键要看你对轮回有没有生起一种恐怖心。
没有对业因果深信不疑,口头上说我戒律清净也是妄语;
对业因果深信不疑,即使成千上万的人来到面前也不会转变你的想法,这样才会真正做到戒律清净。否则,即使口头如何宣说自己戒律清净也是一种妄语。
没有对轮回中的一切生起厌离心,口头上说想获得涅槃也是妄语。”
对轮回中的名声地位等一切的一切根本没有生起厌离心,那口头上虽然说想要获得涅槃也只是一种妄语,因为你还是非常愿意住在轮回当中。
至尊仁波切宗喀巴大师也曾亲言:“暇满义大极难得,亦如水泡速灭尽,何者悉皆不跟随,黑白业果毫不欺。长久深思缘起法,此四法根若稳固,其余善法易生起。”
暇满的意义非常巨大,如此难得的人身就像水泡一样很快时间当中就会灭尽,所有的亲友财产都不会跟随,唯有黑白业果不会欺惑我们而紧紧追随。应该深深地思维这种缘起之法,了知一切万法的真正本质,对于上述道理生起一种稳固的境界,那么其他善法也会随之生起。
藏传佛教的很多高僧大德对加行法特别重视,在座的各位修行人也不要只是在口头上说一说,应该在内心深深地思维,长时间地修持。
倘若能够如理地修持人身意义重大、暇满来之不易、寿命无常以及业因果此四法理,上面的其他善法的证悟就不难生起。
希望大家在闻思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观察,不应该说:“大概是这样吧,可能、也许……”这是非常粗糙的一种思维方式,修行人不应该这样。
金厄瓦罗珠嘉村曾经这样说道:“如果内心深处具有追求法义的渴望,那么便一开始舍弃今生的黑白花三种琐事至关重要。
作为修行人,内心深处非常渴望获得正法,那么一开始就应该舍弃黑白花三种琐事,否则正法不可能真正入于自己的内心。
除了一些非常恶劣的人以外,大多数的人们都容易认识到所谓的杀生、偷盗等黑事不应做,并且能断除的人相比之下也较多,所谓的白事或花事是包括传授灌顶、讲经说法、塑造佛像、发放布施、为人经忏、缮写护轮,或者降伏鬼神、念诵密咒、闻法诵经等类似是而非的法事活动,不能断除今生的贪执、整天忙碌这些白花琐事的人实在太多太多,反之能够断除此等相似善事的人极为罕见。
黑业是指非常恶劣的事情,只有相续非常恶劣的人愿意做,对这一点,很多人都可以断除。关键是白事和花事,这不一定是世间的琐事,有些修行人的很多行为也可以包括其中,比如表面上是善法,内心却杂有世间八法,或者善事、恶事混杂不清。
因此,我们应该想一想:自己的讲经说法是不是已经成了一种花事?如果边做恶事边讲经说法,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讲经说法,也就没有很大意义。但是大家不要以为:既然如此,是不是不能诵经,不能传法呀?也不是这样的。诵经、传法的时候已经断除了对今生的贪执,发心非常清净,一心一意就是为了利益众生,这样的行为一定会对众生有利的。
现在的活佛、上师特别多,除了发心特别清净的上师以外,其他很多人确实存在着很多动机。因此,希望各位修行人首先要断除对今生的贪执,其次应该断除对私欲的贪执,这两者是修行人最大的怨敌。我们每次修法前都应该观察:我现在修法的目的是不是为了今世的利益?如果不是,那你的修行一定会非常好的。
佛经中不是经常说心没有离开今生的贪执所做的一切事都是没有意义的吗?再说一切善不善业均是心在起作用的,因此,人天鬼神怎么能不耻笑你们呢?”
佛经中说:心是一切万法的根本。因此不论做事还是说话,发心一定要纯善,如果发心是善的,结果也一定会非常善妙;发心不善,即使表面做很多善事也没有很大意义,这样的行为,人天鬼神都会耻笑你的。
即使是在世间上,也只有那些罪大恶极的人才能做出杀人放火的恶事,作为一般有良知的人很少会做这种事,在修行人中就更是少见此类事情的发生,可是世间八法的白事或花事一类却随时可见。
确实如此,所谓的杀人放火,世间上稍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做,然而杂有世间八法的白事和花事,即使修行人当中也是非常多的。
以修行人的名义,口中说得也是非常好听,什么“通过灌顶来饶益有情”,其实只不过是自己需要名闻利养而已;
很多人真的是这样,表面说起来是为了利益众生,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
同样,有些人打着弘法利生的招牌以及塑造佛像的幌子收取大量的财物,将造佛像剩下的财产拿来自己享用;
有些人打着法王的旗号,说是要建寺院、造佛像、印经书,以此为借口积累各种各样的财产,个别人造完佛像之后,就把剩下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还有人根本不造佛像,本来吹嘘要建造多么多么规模宏大的寺院,如今也已成了空中鲜花,直接把化缘来的钱放进自己的腰包了。
你们依靠这种方式已经发财了,表面看来似乎是件善事,但真正是不是一件善事,你自己还是应该扪心自问!
还有些人以发放布施的名义,实则只是为了自己能从中捞取财产;
这种现象也非常多。
另有一部分假借为别人消灾祈福、延年益寿作经忏,有的缮写护轮、食字;
佛经中也讲到了缮写护轮等有非常大的功德,但在这方面确实不太敢弘扬,因为发心不清净的话,最终也只是自己危害自己。
有的装腔作势修断法等降妖伏魔;
现在很多人特别爱念降伏咒,整天“啪的、啪的……”这些修行人依靠自己的嗔心已经把佛法完全玷污了。
有的对病人的伤口、肿瘤等部位猛诵咒语;还有的人在寂静处一心一意地修内在瑜伽坐不住,总是借口闻法而到处游逛,经常跑到众人聚集之中散漫度日;
他们就像新闻记者一样,今天“采访”这位上师,明天“采访”那位上师,整天在人群当中到处闲逛,到最后,有些人已经脱下僧装,成家了;有些人也只是在城市当中虚度时光。
另有些人不精进修持内在瑜伽,对于诵经等法行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整日周旋在无有意义的许多琐事中。说他们所做的都不是善法,表面上看来又好像是,说他们所行的是善法,可对调伏心相续又没有起到任何利益。
他们的这种行为,如果说不是善事,表面看来好像也是一种善事,因为整天为了上师、为了寺院到处化缘;可说他是做善事,恐怕也算不上,真正的佛法就是调伏自心、不扰乱他人的心,而他不仅没有调伏自己的心,化缘过程中还会经常扰乱其他人的心——人们经常会怀疑:你收集这么多钱财到底供养上师了没有?
因此,你们没有必要为了上师、为了学院去化缘,如果生活上有困难,简单化一些缘也可以,除此之外,应该一心一意地在上师身边听受佛法教义,然后以菩提心精勤饶益众生,这才是佛法真正的原则。
这种相似的善法正是当今时代大多数人所忙碌的事,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善事,实际根本不是清净的善法。凭借此类外相上的善法欺骗众生、自己也认为是在做善事的现象可说是如今比比皆是。
各位修行人应该好好思维,如果以前做过不如法的事情,希望以后一定要改正。如果想要做一个好修行人的话,这些表面的善法确实没有很大利益,应该一心一意地住在寂静地方,这就是真正的饶益众生。
其他的人们认为这是一位修行人,事实上,他根本算不上是调伏自心的修行人,
有些头脑特别简单的人,认为“这位修行人嘴巴特别会说,修行真好”,但是嘴巴会不会说不是衡量修行好坏的标准,修行是内在的一种修行,嘴巴只是外在的一种表达方面,即使鹦鹉也可以做得非常好。
这种人的目的就是获取大批的财利、得到众人的恭敬,如此已经成了不清净的修行者,在不知不觉中已积下了数多深重的大罪,以这种方式虚度人生有什么用呢?
我们现在已经出了家、进入了佛门,就最好不要做不清净的修行人。
因此说,始终住在寂静的神山中,修行人日日夜夜唯一修持道次第,其余的任何事也没有。
真正修行人的做法应该是这样,如果没有简单的生活资具肯定不行,但具足了这一条件之后,就应该日日夜夜地修持道次第,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要管。
尼则巴仁波切曾经亲口讲述过:“以前在农区时看见一位密咒师用酒献新,”
献新是指在享用新鲜食品之前首先作的供养,比如烧好茶之后,首先用中指和拇指点少量的茶水向空中弹三次,口中也说:“供养诸佛菩萨、供养上师三宝……”
于是以讽刺的口吻说:‘拉白咒师饮酒前献新时口中念着请三宝享用、请护法神享用、请三世父母享用、请六道众生享用,再没有剩下的吧。’具德上师阿底峡尊者的这部《道灯论》中四续三藏显密的所有法义无不包含。
这位瑜伽师该供养的已经供养了,没有剩下的;同样,《菩提道灯论》是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论》以及《密宗道次第论》的主要根本,所有四续三藏的法义已经全部包括其中了。此处所说的含义希望你们好好思维。
其实,阿底峡尊者已经为我们配制好的这剂灵丹妙药,对此请诸位享用一些,服用之后千万不要吐出来,
有些人虽然听了很多殊胜法要,但是他的根基很差,对佛法的道理无法理解,无法消化,用不了两天就全部舍弃,这就是把佛法的道理吐出来了。
如果有要吐的迹象,应当通过向他吐口水或者吹气、将冰冷的石头放在头上以及拔头发的方法尽可能制止呕吐。
藏地民间有这种现象,在看到小孩子要吐的时候,经常会向他吐口水、吹气。就像这样,如果见到有人要舍弃佛法,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叫他不要舍弃,尤其对于甚深的法,如《上师心滴》《大圆满心性休息》,如果见到谁要舍弃它,就一定要制止他,否则非常的不好。
如果现在还未曾服用过,也要为了方便以后享用而揣在右侧的怀里。
这里说是揣在右侧,不过右侧不好揣,应该揣在左侧,你们观察一下藏人的衣服就可以知道。
倘若你担心遗失,最好放于怀中深处。”将道次第作为妙药想而精勤修持。
佛法非常的珍贵,一定要牢牢地记在自己内心的深处,不然非常可惜。希望大家应该把这部《札嘎山法》放在自己内心的最深处,这样用起来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