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释讲解·第52课
2022年7月26日
我们现在每天讲两堂课,大家可能觉得有点累,我也比较辛苦,但为了储备精神粮食,累一点应该也值得。就像非洲人经常食不果腹,在有食物的时候,他们会极力填饱肚子;在食物贫乏的日子,他们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虚空。我们有机会闻思的时候,也应该多“吃”一点。
博朵瓦格西如此说道:“一切善根是以发愿驾驭的,因此,随所积累的善根而发愿这一点至关重要。”
博朵瓦格西和仲敦巴格西都是噶当派大德,他们的寺院现位于拉萨附近。在这些寺院里和附近山上有很多他们的塑像。大多数噶当派大德的祖庭都在那里。以前我很想去朝拜一下。
前面讲过发愿与回向的差别:发愿是没有实体的善根,回向是有实体的善根。在此处,发愿和回向的意思基本相同。
总之,我们应该随着所积之善根,一边发愿一边回向:“愿我将来能够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愿把我的一切善根回向给所有众生,让他们能无余获得,由此而离苦得乐、早证菩提……”前面是讲单独发愿和单独回向,这里说的是把发愿和回向结合起来的一种发心。
喀绕巴格西教诲说:“善事虽微小,果报无尽增,三时诸回向,发心当居首。”
念一句观音心咒“嗡玛呢巴美吽”,转一圈坛城,听一堂课,这些善根虽然看起来微小,但若好好发心回向,功德也会无量无边。以发心、回向摄持极为关键,就像两个人都投资一万元钱,其中一人不断获得高额利润,另一个人始终没有利润,他们资产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最后形成天壤之别。
札嘉巴格西说道:“了知一切法行而尽力精进,为利众生的发愿等是不可或缺的方便。”
做任何善法的时候,一方面要尽心尽力,不要懈怠,另一方面,应该发愿回向利益众生,这两点十分重要。大家听了那么多法,耳朵里遍满法的声音,如果没有好好回向善根,与听一般的课也没有太大差别。
夏绕瓦尊者也说过:“所做的一切善法,为利他欲求获得佛果而具足六度行持,是广大的善巧方便;以证悟无实的智慧所摄持,是清净的善巧方便;回向无上菩提,乃至菩提果之间不穷尽,是无尽的善巧方便。”
此处介绍了三个善巧方便:一是广大的善巧方便,即以六度摄持来行持一切善法;二是清净的善巧方便,即以无我智慧摄持;三是无尽的善巧方便,即回向无上菩提。
以“嗡啊吽”为例,“嗡”是一切诸佛之身,“啊”是一切诸佛之语,“吽”是一切诸佛之意,“嗡啊吽”是诸佛的身语意显现为咒语的形象。在念“嗡啊吽”“嗡玛呢巴美吽”或者“阿啊哈夏萨玛”等咒语时,刚开始一定要发心:我要为一切众生而念,中间应该一心专注地念诵,最后则要好好回向。回向的时候,如果来电话了,或者急着上班、上课,就念“索南德益檀加热巴涅……”或者“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回向。这样一来,哪怕短短时间中所做的善法,也有头有尾,非常圆满。
希望大家能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听了再多课、说得再好听,如果不实地行持,自相续始终不会有什么变化。如果听完之后,哪怕把所学的一点东西运用起来,也会收获很大。比如今天讲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回向,前面讲了不要说粗语、不要观察别人过失、将贪嗔痴转为道用等,对于这些教言,大家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了才能得到。
再者,佛子无著仁波切本人也说:“所积大小福德事,皆为无边众成佛,以三轮空回向此,福德无量胜方便。”尊者也是在做任何善事的末尾,都以“文殊师利猛勇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作广大回向的。
大家在行持善法后,如果来不及念《普贤行愿品》,就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这八句是《普贤行愿品》的精华,相当于一个小《普贤行愿品》。念诵的同时心里应该想:“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我要随学他们身语意的一切妙行。”
总而言之,大家无论朝山、上供下施,还是念诵、打坐,在行持任何善法的时候,最后切莫忘了回向。如果时间较紧,就以简短的方式回向;如果时间宽裕,就念诵《普贤行愿品》。无著菩萨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无论做任何善事,在末尾都会以“文殊师利勇猛智……”作广大回向。
甲三(结尾)分五:一、为何如何造论;二、无误宣说;三、谦虚请求宽恕;四、造论善根回向菩提;五、具四圆满之结尾。
乙一、为何如何造论:
为利欲修菩萨道,依照经续论典义,
诸圣者言而撰著,三十七颂佛子行。
遵循菩萨乘三藏等佛陀所宣说的经续、诠解其密意的所有论典中所说的意义,往昔出世的前辈——总的高僧大德、尤其是阿底峡师徒等噶当派的诸位善知识,以及作者本人的诸位上师的言教,将如何修学一切菩萨的学处行为,归纳为三十七颂,为利益所有想修学诸佛子道的善缘者而认真撰写了此《佛子行》。
此处是讲为什么而造论。撰著本论,是为了利益修学菩萨道的后学者。如何撰著的呢?是依据经典和续部,其中续部的相关内容不多,主要依靠显宗教言。
我刚学佛的时候很爱问问题,那时心里好像装了十万个为什么。记得当时学这个偈颂的时候,我问讲法的堪布:“我在这部论里没看到一个续部的教证,为何无著菩萨会说依据续部呢?”实际上,无著菩萨已将经典、续部、前辈大德、传承上师的教言全部融汇在三十七颂当中,归纳成窍诀性的教言。就像世间人所说的“厚书读薄”,即对厚书的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之后,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以简洁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
通过这次学习,有智慧的道友会意识到《佛子行》原来这么殊胜。以前很多人觉得这部法学一两次就可以了,但像法王如意宝那样的大智者都学了好多遍,我们更应该反复学习。这三十七颂包含了很多甚深意义,具有不共的加持力量。如果经常学、经常修,自相续中的贪嗔痴烦恼自然会息灭,利益众生的心也会日益增长,这种力量真实不虚。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以后若有机缘,应该广弘这部法。哪怕给别人念念传承,简单讲一下里面的道理,都是可以的。
乙二、无误宣说:
因吾慧浅无修行,虽无智者所喜词,
然依诸多经论故,此佛子行定无谬。
作者我本人(指无著菩萨)俱生智慧浅薄,修行所生慧也微弱,因此,没有能使智慧超群、精通佛典的诸位智者欢喜的能诠华丽词藻,
藏地大多数智者都特别谦虚。此处,无著菩萨说自己智慧浅薄、修行不好,也没有令智者们欢喜的语言。当然,这些只是尊者的谦虚之语。
但从所诠内容方面来说,这并不是自我杜撰、凭空捏造的,如上所说,是依据经典以及高僧大德的言教而慎重汇集的,所以,自认为此佛子行或实修次第无有错谬。
无著菩萨撰著《佛子行》有一个非常殊胜的缘起。当时,无著菩萨在渥东传法,众人祈请他造一部“发财的论典”,无著菩萨应机写了这部《佛子行》。尊者写完后,拿着初稿坐在屋顶校对,在审阅到最后一页时,天空突然刮起一阵大风,狂风把稿子吹得四处飘散,一页未剩。以此缘起,《佛子行》传遍诸方,于国内外都得以广弘。失去文稿后,无著菩萨只能凭记忆又写了一遍。
后来,无著菩萨有一次病重,弟子们怕尊者圆寂,祈请他留下遗嘱,无著菩萨说:“我的遗嘱就是《佛子行》!”
乙三、谦虚请求宽恕:
而诸佛子广大行,如我愚者难测故,
相违不符等诸过,诸圣者前祈宽恕。
正如刚刚所说,我自认为前面宣说的佛子行无有错谬。然而,一切佛子的行为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像我这样智慧浅显之人实难揣测,因此,如果已述的这些有前后矛盾、词义互不相干等过失,我诚心诚意恳请诸位公正的圣者予以宽恕。
乙四、造论善根回向菩提:
以此善愿众有情,以胜世俗菩提心,
等同不住有寂边,大悲怙主观自在。
以宣说此佛子学处所生的善根,愿一切众生的相续中迅速生起现量证悟胜义空性的智慧——也就是所谓的胜义菩提心,以及以大悲所引发为利他而欲求圆满菩提之心——即所谓的世俗菩提心,以殊胜的智慧不住三有轮回之边,以大悲与大乘发心力不住寂灭边,因此,现前不住二边的圆满菩提而通过无缘的大悲与善巧方便的卓越行为,乃至轮回未空之际,一直成办众生的利益,等同无与伦比的三世怙主圣者观自在菩萨。
我们从今年(2022年)4月18日开始传讲这部《佛子行释》,经过几个月的学习,现在很快就要圆满了。在此之际,让我们把最初翻译、之后讲解以及共同闻思这部法的所有善根,一并回向给所有众生,愿他们能如观世音菩萨一样,生起世俗和胜义两种菩提心,不住二边,获得觉悟,同时发起等同于虚空的善愿,乃至轮回未空之际,一直成办众生的利益。待会儿我们一起念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希望大家能这样观想,认真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