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释讲解·第51课
2022年7月25日
戊五、善根回向圆满菩提:
如是勤修诸善根,为除无边众生苦,
皆以三轮清净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在充满欢喜的心情中,以大精进主要修行前面所说的一切佛子之行为的善法,将自他三时积累的所有善法,为了遣除众生的痛苦,以清净所回向、能回向、回向方式三轮实执的垢染、证悟无实的智慧摄持,为利他进行回向,以此成为圆满菩提之因,这就是一切佛子不虚耗善资而令其愈加增上的善巧方便行为。
在行持任何善法结束之后,心里应该想:我要将刚才所做的一切善根,以三轮体空的方式回向给天边无际的所有众生,愿能遣除他们的一切痛苦,让他们获得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安乐。
什么是以三轮体空的方式回向呢?即对所回向的众生、能回向的善根、回向的方式这三者,以不执著的清净方式回向。
有的人以前供养过某寺院几万元钱,或者资助了某贫困者几千元钱,过了一二十年仍然念念不忘,到处宣扬自己做了什么,就像藏地的一句谚语:“在走路的人面前坐着讲,在骑马的人面前站着讲。”其实这样没有必要,以三轮体空的方式布施,功德会更大。
此外,经中云:“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获得如是果。”
《宣说文殊刹土功德经》中云:“诸法依缘生,住于意乐上,何者发何愿,将获如是果。”无论我们发什么愿、做什么回向,最终都能如是成就。
所积累的善根,自己如何回向,就能获得如是之果,因此必须回向善根。
凡夫人在回向的时候通常会想:“愿我今天所作的善根,让我和家人幸福快乐、健康无病。”虽然这样也可以,但最重要的是把善根回向给一切有情,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如《入行论》中云:“直接或间接,所行唯利他,为利诸有情,回向大菩提。”
这个教证也很重要。我们无论做任何善法,目的都是为了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因此,在每次行善的最后,都应该为了有情的利益而把自己所有善根回向无上大菩提。
要为利他而回向,这能成为获得圆满菩提之因。如此回向,乃至未得佛果之前,善根都不会穷尽,且会日益增上,因此是最为殊胜的回向。《无尽慧请问经》中云:“善根回向菩提,乃至菩提果间不穷尽。”
如果把善根回向大菩提,那么直至菩提果之间,善根都不会耗尽;如果未好好回向,善根很容易失毁。比如,一会儿我们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如果你心里想“我要把今天听课的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他们获得大菩提”,这样一来,即使你明天生了嗔恨心,善根也不会失毁;如果你一会儿没有回向,那么一旦生起嗔恨心,你今天辛辛苦苦听课、做善法的功德,都会被摧毁无余。可见,回向极为重要,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回向。
除此之外,未回向、颠倒回向、回向成为下劣轮回之因、回向成为单单解脱(轮回)之因,并不能使果永不穷尽。
有四种回向不能使果永不穷尽,一、没有回向;二、颠倒回向,如为了自己偷盗成功而回向;三、回向成为下劣轮回之因,比如,愿自己下一世变成天人、英雄等;四、回向成为单单解脱轮回之因,比如,为了出离轮回而希求阿罗汉果。
关于善根回向圆满菩提不穷尽与不回向等而灭尽,经中以一滴水注入大海与放置会干涸的比喻而说明,
善根回向菩提就如同一滴水融入大海,只要大海不干涸,这滴水就永远不会消失。上述所说的四种回向,就像一滴水落在干燥的地面,很快就被蒸发,化为乌有。
《入行论》以妙树和芭蕉树生果(与不生果)做了比喻。
《入行论》云:“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以比喻说明,回向菩提就如妙树生果一般,果永不穷尽;未回向菩提,则如芭蕉树一样,果只成熟一次便已穷尽。
回向的方法,如经中云:“若成有相非回向,无相即回向菩提。”缘于所回向、能回向、回向者三轮具有实执的回向,不是真正的回向。
这是《般若经》里的一个教证,意思是,有相的回向不算回向,无相的回向才是真正的回向。也就是说,回向时若对所回向、能回向、回向者这三轮有实执且有所缘,则不算是真正的回向。
以了知三轮仅是在名言中以心安立而成、本性中并不成立实有的智慧所摄持的回向,才是清净的回向。
此外,阿底峡尊者说:“虽然夜以继日三门精勤行善,但如果不知回向圆满菩提,将会被有些颠倒的妄念灭尽。”
有些人非常精勤地念经、禅修、转坛城,可是如果没有回向,一旦生起嗔恨心等颠倒妄念,善根就会被摧毁无余。
“千方百计勤行一切善法并回向遍知佛果,如是而行,福德也成智慧资粮,智慧也成福德资粮。”
礼拜磕头本是福德资粮,但若回向遍知佛果,它也会成为智慧资粮;讲闻佛法本是智慧资粮,但若回向佛果,它也会成为福徳资粮。
上师如意宝非常了不起,在我们学佛之初,就指导我们前面如何发心、中间如何专注修行、最后如何回向。这样系统的引导在如今浊世极为难得。当然,能否做到就是个人问题了。
将来在座很多人都会成为法师,拥有自己的道场,那时身边不可能一个眷属都没有,至少也会有两三个。你如果直接或间接让他们明白了这些道理,这就是转法轮。
现今时代,人人手里拿着手机,都可以做自媒体,如果你有能力且有发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佛法。如果他人在你的引导下懂得了如何发菩提心、如何行持、如何回向,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这就是度化众生。
又言:“三时所积诸善根,回向无上大菩提,福德施舍诸有情。”
仲敦巴尊者也说:“一切法以不缘三轮(即三轮体空)的智慧摄持,将一切善根回向一切众生和共同圆满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