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释讲解·第48课
2022年7月21日
戊三、修学断烦恼之理:
烦恼串习难对治,执持正知正念剑,
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
对于贪等烦恼,如果串习了很久,对治起来将会非常困难。具有正知正念的士夫应该拿起对治的宝剑,在贪等烦恼初生之时,立即将其铲除。
对于屡屡产生的贪心等一切烦恼,如果不依对治而任其生起,逐渐串习,后来依对治也极难断除。
无论任何烦恼习气,一旦串习久了,都会积习成癖。比如,一个人如果经常发火,时间长了,就会养成爱生嗔心的坏习惯,不知不觉就会生起嗔恨心,并且很难对治。生贪心、嫉妒心亦是如此。
智者能够及时发现自相续中的烦恼,在它尚在萌芽期就立即予以铲除,早发现早断除极为重要。
因此,具备不忘失取舍的正念、观察三门状态的正知之士,
此处清楚地解释了什么是“正知正念”。所谓正念,即不忘失取舍;正知,即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看自己的身体在做什么、语言在说什么、心里在想什么。
持执锋利且威力无比的对治兵器,一旦贪等烦恼最初趋向生或已经生起时,便立即摧破、断除,这就是一切菩萨对治烦恼的行为。
前辈高僧大德能在嗔等烦恼刚刚萌生时,就马上发现并以正知正念对治,若等到烦恼已经成熟且变得非常强烈,再想对治则为时已晚。就像身体刚着凉时,吃一点药就没事了,一旦发高烧,造成肺部感染,那吃多少感冒药也无济于事。
《经庄严论》中云:“惑毁自他戒……”
烦恼能毁坏自他的戒律。
又如《入行论》中云:“嗔贪等诸敌……”
此处把烦恼比喻成敌人。
所有烦恼在今生后世都是罪,能产生痛苦、令心不安乐、损害自他等过患无穷。因此,必须努力断除一切有过患的烦恼。《入行论》中云:“吾应乐修断,怀恨与彼战,似嗔烦恼心,唯能灭烦恼。”
作为修行人,应该乐于断除烦恼,怀着恨意与烦恼作战。有些人可能想:“这样会不会有生嗔心的过失呢?一心想着断烦恼,这是不是一种烦恼呢?”事实上,这是一种相似的烦恼,并非真正的烦恼。与烦恼作战看起来对烦恼残忍,实际这是一种道心,依此能摧毁一切过患。
又云:“惑为慧眼断……”
以慧眼的宝剑能够断除烦恼。
断除烦恼的方法:以正知正念立足,一有苗头,立即认清并捉住敌人,再以对治的短矛刺入。
刚才讲对治的时候,是以宝剑做比喻,此处是以短矛做比喻。有些人虽然在烦恼产生的初期便能认清,但由于对治的短矛较钝,故经常感觉力不从心。
否则,如果最初生起时顺其自然,那么等它力量强大后就难以断除。
如果最初未将烦恼扼杀在摇篮当中,而是任由其生长,一旦烦恼发展壮大具有了强劲力量,再想断除将非常困难。
关于与烦恼的敌人作战的方法,在《入行论》第四品中有详细宣说。如云:“沙场老兵将,遇敌避锋向,如是回惑刃,巧缚烦恼敌。”
老兵在沙场上与敌人交锋时,在避其锋芒的同时,能善巧地将敌人擒住。同样,我们与烦恼搏斗时,应该避开烦恼的利刃,巧妙地将其缚住。就像有些老上师、老修行人,虽然也会有烦恼,但在烦恼初显之时,他们就像老兵一样英勇地与烦恼作战,作战过程中,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世间人也经常采用这种迂回的作战方式,如很多国家领导在尚未与敌人开战时,就已经设计好几条逃生路线。以前我们参观过林彪的地下室,里面就藏有逃生的暗道。
就像久经沙场的老将精通与敌人作战一样,必须要精通烦恼的对治法。
如果一个人修行很好,烦恼来了他能善加对治;如果修行较差,烦恼来了他会任由其肆虐,每天都被烦恼打败。
《入行论》又云:“战阵失利剑,惧杀疾拾取,如是若失念,畏狱速提起。”意思是说,与敌人作战时,如果手中的剑失落在地,就会立即拾起,同样,如果正念的兵刃失落,由于畏惧堕落恶趣而必然马上依止正念。
就像战士与敌人厮杀时,如果手中的宝剑不慎掉落,他会因为害怕被杀而急速将宝剑拾起。同样,一个人一旦失去正念,会因为忆念地狱痛苦而立即重拾正念。
“循血急流动,箭毒速遍身,如是惑得便,罪恶尽覆心。”
如果不慎被毒箭射中,毒会随着血液循环迅速周遍全身,同样,一旦烦恼有机可乘,罪恶将遍覆整个身心。
如果身中毒箭,那就必须立即断除根源,同样,烦恼生起时也要立刻灭除。“如人剑逼身,行持满钵油,惧溢虑遭杀,护戒当如是。”
作者只引用了《入行论》的一句“如人剑逼身”,为了方便理解,我将这个偈颂补全了。意思是,如果有人手持利剑逼迫某人捧着装满油的钵前行,说如果溢出一滴就立刻杀死他,那后者一定会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松懈,护持戒律亦当如此。
在与烦恼敌人进行搏斗时,必须全神贯注依止正念正知。“复如蛇入怀,疾起速抖落,如是眠懈至,警醒速消除。”
就像某人的怀中如果钻进一条毒蛇,他会急不可待地把它抖落,修行人若出现懈怠睡眠,应该立即将其遣除。
前段时间我们念传承的时候,有些道友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做了各种准备,有的人喝咖啡,有的喝红牛,有的喝茶……这样对治也是一种方法。我们应像畏惧毒蛇一样害怕懈怠睡眠,因为它们会深深毒害我们。
不过,我也听说有的人打瞌睡的时候,旁边人提醒他,他不但不感激,反而特别生气,觉得搅扰了自己的清梦。因为他是这种态度,别人也就不再管他了。听传承的时候会发生各种“故事”,以后可以将这些“故事”编成一本书,取名为《提醒》。
其中宣说了烦恼刚刚生起时就要立即根除的方法等,唯恐繁冗,不再广说。
此外,阿底峡尊者曾说:“烦恼生起时,必须忆念对治,败给烦恼的法还有什么必要呢?”“以对治摧烦恼,殊胜士夫为勇士。”并且还说铲除一切分别念,需要用一切对治来摧毁。
仲敦巴尊者也说:“如果成为烦恼的对治,则是正法,否则是非法。”
这个教言非常重要。对于一些重要的教言,大家最好能记在笔记本或日记里,以后经常翻看。
仲敦巴尊者告诉我们:成为烦恼对治的法是正法,否则是非法。若能对治烦恼,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可以;若不能对治烦恼,即使说得再动听也无济于事。当今时代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如果依此自己的傲慢、嫉妒、贪心、嗔心等烦恼越来越炽盛,说明它们并非正法。
此外,自己能否与正法相应也很关键。有些道友常说:“这部法很深,那位上师很好……”虽然法和人都很殊胜,但还要看你能否依此对治自己的贪嗔痴烦恼,能对治就是最好的;如若不能,说明你与之不相应或者你自己没有修好。
修行有没有效果,关键一点是看自己的烦恼是否减少了。如果有所减少,说明自己依止善知识和求法有意义;如果烦恼越来越粗重,说明你没有找对依止的对象或者法未融入心。这一点务必要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