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释讲解·第42课
2022年7月11日
己六、智慧度:
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
故以方便三轮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如果没有以导盲者般证悟空性的智慧摄持,那么仅仅依靠盲人般前五度的群体修法,无法获得圆满菩提,也无法抵达遍知佛果的城市。所以,大悲与菩提心等的广大方便分,加上修持不分别所修、修者、修法的三轮体空智慧,才是证得佛果必不可少之因。为此,修持证悟具足方便分的空性智慧等三慧,是一切佛子修学智慧波罗蜜多的行为。
《经庄严论》中云:“真抉择所知……”《集经论》中云:“何为智慧?抉择法也。”
智慧是指真实抉择所知,就是抉择法。有了智慧,才能正确抉择善与恶、好与不好、合理与非理,没有智慧则做不到。
也就是说,真实妙观察或抉择所观察之法,即是智慧的本体。其中,精通五明的智慧,是通达世俗之慧;以总相的方式或现前的方式衡量胜义的智慧,是证悟胜义之慧;
世俗的智慧是通达五明,不管是以总相的方式,还是以现前的方式,只要了达胜义谛,就是胜义的智慧。
了知成办一切有情今生后世无罪之利益,是证悟饶益有情之慧。
在这部《佛子行》的注释中,每一个波罗蜜多的讲解,都包括了饶益众生的一分,这在其他地方是比较少见的。
此外还有其他分法。
华智仁波切的《大圆满前行》里说过,智慧分为闻慧、思慧、修慧三个方面。《大乘经庄严论》和《入中论》中也有其他的分类方式。在这部注释里,是分为世俗的智慧、胜义的智慧和饶益众生的智慧。
无有智慧之过患:一般来说,如果无有智慧,则无法成办今生来世的任何功德。尤其是如果不具备证悟无我的智慧,那么布施等五度也如同无有明目一般。《般若摄颂》中云:“无慧无目此五度,无导不能证菩提。”
《入中论》第六品中引用了《般若摄颂》的这个教证进行了广说,如果没有智慧,其余五度就像盲人一样,不能到达目的地。
智慧的功德,也就是与前者相反,能成办现世后来的一切功德等。前论中也说:“何时已为智慧摄,彼时得目得此名。”
《般若摄颂》里说:任何一件善法,什么时候能以智慧度摄持,此时就像人有了双目一样,真正得到了智慧波罗蜜多的名称。
证悟二障之对治——空性的智慧至关重要,正如《宝性论》与《入行论》等中所说的那样,修空性智慧有许多暂时与究竟的功德利益。所谓“以方便”,即是《经庄严论》中所说的“具智慧方便”之义。意思是说,仅仅凭单空,不能趋至任何大乘道,因此,必须修持遍具布施等方便分殊胜相的空性,即是殊胜智慧的修法。《经庄严论》中所说的六度功德修法,即是《迦叶请问经》中的意义。
怎么感觉看每个字都有重影?人到了一定年纪,好像眼睛、思维都一年不如一年,毛病越来越多,就像一辆车,开得时间长了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