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释讲解·第40课
2022年7月9日
我们现在正在讲《佛子行》中六波罗蜜多的内容,前面已经讲了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今天开始讲精进度。
上节课讲了安忍度,安忍确实很重要,但也不容易修。光是这样口头上讲一讲、耳朵里听一听,这些法不一定能对我们的心起到特别大的作用。虽然每讲一个法我都很欢喜,但自己修的时候却不是很成功。
就在今天下午,我因为一件很小的事起了嗔心,后来一想,其实大可不必。如果事情很严重,确实受了很大的伤害,那生嗔恨心还情有可原,然而凡夫的心就是这么脆弱,有时遇到一点微小因缘就会失去控制。所以,我心里一下午都有些沮丧,自己在学院讲了这么多年法,却没好好修到心里,感觉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只是冰山一角,我其实还有很多贪嗔痴难以压制。
虽然我本来也不爱发脾气,但还需要更多有效控制自心的方法。我从1985年开始讲法,口头上讲过许多道理,但始终法是法、人是人,相续似乎没被佛法改变多少。我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到,这次下山的个别道友在对治烦恼上做得也不太好,遇到一点问题就推卸责任,还特别担心、焦虑,这都是修行没到位导致的。当然,我自己应该负最大的责任,天天在法座上夸夸其谈,耽误大家那么长时间,自己却没好好调心,理论虽然讲了不少,可修行好像越来越差。
我们刚刚讲完了安忍度,不知道大家修得怎么样。我有个想法:从明天开始,我们在100天内观察自己的心,把每次生嗔恨的情况记下来。心不太容易记录,但如果嗔心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了,就要记录下来。我也会这么记录,我们一起试试看,通过这种方式能不能让自己有所改变。
100天后,不知道大家还在不在这里。现在一切都很无常,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昨天正在演讲时突然遇刺,短短几秒钟里就没命了。人生就是这样,“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未来的事谁都说不清楚。
不管怎样,我们先修100天安忍,并做个记录,看看自己能否有一点改变,也看看自己的修行到底怎样。听说有些人经常在班级、部门里发脾气,说一些嗔恨的语言、做一些嗔恨的行为……这些都要记录下来,等100天以后,再看看安忍修得如何。
这其实是一种很初级的对治方法,我相信你们都可以做到。我或许是因为年龄原因,这几年出离心越来越强,经常觉得,讲经说法等很多事会不会只是表面形式?想要获得真正的修行境界,还是需要实修。
所以,我们先暂时用这种方式看看自己的安忍心到底能不能修起来,今天大家在三宝前共同发誓,不要隐瞒。每个月底,班里做个统计。
有些人的修行境界很好,贪嗔心比较弱;也有些人烦恼很强,即使在这样的圣地,也经常跟道友、同事发脾气,别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发心还可以,就是脾气特别差,很难相处”,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对治,修行很难成功。
前面讲过,一刹那的嗔恨心能毁坏百劫千劫的善根。这可不是口头上的说法,我们相续中的善根确确实实会被嗔心摧毁,尤其是对金刚道友、出家人、菩萨等特别严厉的对境生嗔恨心,那果报更是不可想象。有些人好像不知业因果的可怕,对此无所谓,觉得发脾气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很可惜的。如果修行这么糟糕,还装模作样地待在僧团中意义不大。在世间,可以随便你怎么样,但在这么殊胜的道场里,如果心不能转为道用,经常被烦恼控制,那表面上的修行也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我们刚刚讲完安忍度,按理来说我作为讲者,应该在安忍方面有一点点超胜之处,但今天却因为一件小事就生了嗔恨心,这也是我自己该反思的。如果是遇到大事,我反而会表现得好一些,就像以前好几次有人真的要来害我,但因为我提前有所准备,所以没有太大的烦恼;可是如今在金刚道友或亲朋好友之间,有时候我连一点小事都无法安忍,这就是修行很差的表现。
今天并没有谁真正惹我,是我自己的心态有问题,我因此产生了一种厌离感,对自己的修行都快没信心了。我想你们很多人都不会像我这样,如果你们在现场,可能也会觉得这是很可笑的事情,但也许你们之中也有人会跟我一样,控制不住脾气。总之,我们一起从明天开始观察自己的嗔恨心。就如我们前面讲过的《大圆满前行》里的公案,有一个叫扎堪的人,他每天都用黑石子和白石子来记录自相续中产生的分别念。这次对于痴心、傲慢、贪心等烦恼暂且不论,我们先来针对自己的嗔恨心进行观察记录。
我们听过很多菩萨乘的法,尤其学了《佛子行》后,知道了无著菩萨如何实际行持菩萨道,可很多人依然不能把法融入自心。所以,我在这里强调一下修行安忍的重要性。从今天开始,每个人都要时时在上师三宝面前观察自己,就像监测自己的心律、血压一样,看看自相续中有多少次生起了嗔恨心,甚至谩骂别人。不说一年365天,至少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一起来做这样的检查和记录。这是对上节课安忍度的补充。
我有些没力气了,因为昨晚没睡好,加上今天管委会的事情比较多,到现在还没吃晚饭,只吃了一个苹果。欲界众生就是如此。
下面我们继续讲精进度。
己四、精进度: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扑灭燃头火,
饶益众生功德源,具足精进佛子行。
我们可以看到,只为独自一人的利益而想成就寂乐的声闻缘觉,在修道过程中尚且需要具足如头上或衣服着火要迅速扑灭一样的勇猛精进,那么,为了一切有情而发殊胜菩提心后,要修学佛子众多伟大的难行行为,必须具备一切功德源泉的勇猛精进就更不言而喻了。因此,为了修成圆满菩提而学修三种精进,这就是一切佛子修学精进波罗蜜多的行为。
若是自己的头上燃火、衣服着火,或者房子起火,那你肯定会异常勇猛地去立即扑灭。小乘声闻对自己的寂灭解脱尚且如此精进,我们作为大乘行者,需要勇猛精进自然更是不需多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过愿,要度化一切众生。
《宝鬘论》中云:“精进即乐善。”《入行论》中也说:“进即喜于善。”缘于所缘的善法而欢喜行持,即是精进的本体。
精进的本体就是喜欢善法,缘于善法而努力。如果是对恶法或者无记之事特别精勤,就不能称为精进,而是一种懒惰的表现。
菩萨一开始精进时,首先以欢喜的心态披上坚韧的大盔甲,这就是擐甲精进;为真实成办六度等善法而行持,即是摄善法精进;如理行持众生无罪之利益,即是饶益有情精进。
首先发起这样的心:“我一定要精进!”这就叫做擐甲精进;为成办六度等善法而实际行持,这就是摄善法精进;一直想帮助众生,这就是饶益有情精进。
这里的名词跟《大圆满前行》和《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里的提法稍有不同,摄善法精进和饶益有情精进在其他经论中不是很常见。
《经庄严论》与《经集论》中讲述了精进的五种分类。
寂天菩萨著有《学集论》和《经集论》。《大乘经庄严论》中,讲了每一个波罗蜜多的本体、因、果、作用、分类和具足,包括从对境而分、从本体而分、从作用而分、从加行而分等等。《经集论》中精进的分类我还没来得及查。这里说《经庄严论》和《经集论》将精进分为五类。
关于未精进的过患,如《念住经》中云:“诸惑一根源,即是懈怠也,谁有一懈怠,彼无一切法。”
一切过患的根源就是懒惰,一个人如果过于懈怠懒惰,相续中就很难有佛法,所以懒惰自然会具足所有过患。
如果无有精进,则会随懈怠而转,缺乏善法,失毁今生来世的一切利益。
最近听说有些道友不仅懒惰懈怠、聊天散乱,甚至还散布谣言,比如最近谁出了什么事之类,把一些没有任何依据的话传来传去。要知道,国家也正在重点打击造谣传谣,学院里假使有人故意造谣,我们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至少一年不准听课。这些谣言是有目的的,有些是为了造成恐慌,有些是为了进行诽谤,真正的出家人应该远离这些行为。
我近来看到的都是负面消息,这也许是我自己的问题,本来在修行人的团体中不应该有这些,但有些人确实比较过分,我这边已经发现有许多不实言论在传播。管家们也要仔细观察,各种传言是否真实,如果不真实,传播谣言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来源是哪里。如果发现有人故意造谣传谣,那不用说密法,我所有的课都不允许他再听,并且要在各个班级里通报批评;至于班里的课,由堪布堪姆们自己决定。
我们作为修行人,说出口的话应该符合世间和出世间的真理。有些人总是喜欢传播各种谣言,如果真有证据,可以拿出来;如果没有,又是从何处听说,希望管家和堪布堪姆们好好调查。有些人整天胡说八道,嘴里没一句实话。这种人以前在家时就喜欢信口开河,说话很不谨慎,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危害很大。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语言品》中专门讲过这方面的问题,我也提醒过很多次。今天不是开玩笑,管家们要了解清楚这些谣言的来龙去脉,进行一次彻底的整顿。
明明没发生过的事,从学院传到社会上,就变成了真事,这样下去后果真的很可怕。如果这只是个别愚人的行为,那还罢了,就怕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其中故意散布谣言。
表面上我们都是修行人、出家人,先不说精进,如果连最基本的人格和品德都没有的话,那学大乘佛法也只是口头上漂亮的空谈而已,没有多大意义。
刚才讲的是未精进的过患。
精进之功德,《经庄严论》中云:“善资精进胜,依彼随得彼。”其中宣说了精进的诸多功德。《入中论》中云:“功德皆随精进行。”《入行论》中云:“精进证菩提,若无风不动,无勤福不生。”
如果没有风,树就不会动摇;同样,如果没有精进,世出世间的福德就不可能产生。
仅仅成办自利的声闻缘觉众都需要勇猛精进,所有菩萨更应当有百倍的精进。《经庄严论》中云:“首荷有情担,众尊缓行丑,自他种种缚,精进当百倍。”
“首荷有情担,众尊缓行丑”这句,在藏文原文中的意思是:答应了度化众生,自己却不急不忙,这样的行为特别丑恶、特别不庄严。
这个偈颂我们经常引用。发了菩提心的菩萨,肩负着度化一切众生的重担,如果所作所为特别迟缓,则显得很不庄严。作为菩萨,忙碌起来才是对的,我们应该多做事、多发心,要是除了造恶业之外什么正事都不做,同样很难看。想想自他众生在轮回中被烦恼束缚,是多么可怜,要想度化他们,菩萨理当百般地精进。
所谓的“功德源”,实际上即是《经庄严论》所说的“功德源精进”。这以上是产生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之精进的殊胜修法。
此外,阿底峡尊者说:“由于懈怠,今应如烈火般精进。”
正是由于懈怠,我们才在轮回中一直漂流到现在,这是很可怜的。所以,从此刻开始,我们应该像头上着火一样勇猛精进。
“所有勇士敌不害,具精进者尽违缘。”“殊胜精进弃琐事。”
正如真正的勇士不会被怨敌损害,具足精进者也可以消除一切违缘。遭遇各种违缘障碍时,精进者能一次次战胜挑战,获得胜利;而懈怠者,只要出现一点点违缘、魔障,就会被击倒。我们以前讲《般若摄颂》时也说过:最精进的人,魔众会害怕;最懒惰的人,魔众也懒得理他;而中间稍微有点精进又有点懒惰的人,遭遇的违缘就会比较多。
巴瓦尊者也说:“精进根本修死亡。”
精进的根本就是修习死亡无常。想到“我随时会死,所以现在必须精进!”这就是最好的精进。
博朵瓦尊者说:“我等凡夫成佛果,未成佛前需要以持久精进、勇猛精进、不断精进来成就。”
在没成佛之前,一是要持之以恒地精进。有些人虽然在讲考班待着,但基本不看书,这样没有任何意义。
二是要勇猛精进。有些人学任何法都有极大的意乐,对上师三宝的信心非常强烈,这是勇猛的信心。心的勇猛力很重要,我们不管念诵、修行、打坐,都要有这样一颗强大的心。要是在听法的行列中装模作样,自己心里生不起任何感觉,这样混日子意义不大。
三是要不断精进,这和刚才讲的持久精进并不重复。有些人虽然坚持得很久,但过程中总是中断,比如有人在这里听了很多年法,但中途时不时会出去一段时间,出去又回来、回来又出去,这就是缺乏不断精进。
现在耍坝子的假期结束了,明天喇嘛、觉姆那边各个班级都会把手机收上来,正式开课。如果哪位堪布、堪姆当天没有开课,班里的所有学生都要被扣分,年底时整体考核会受影响。
我们这边不知道情况如何,教务处明天看看各班的堪布、堪姆们都回来了没有。耍坝子前我说过,我的课从9号或10号开始,虽然我事情很多,但也没有打破当时的计划。我也在想,以后是否有必要借鉴藏族僧众的扣分制,如果有些堪布、堪姆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推迟回来,学生就会受到“连累”,有了这种压力,堪布、堪姆们自然会及时赶回学院。以前大家都是凭自觉,但现在,有些老资格的堪布、堪姆,就像学校里的老教授一样特别“牛”,每次上课都要迟到两三天,包括开会商议事情的时候,他们总是擅长提一些反方面的意见,而真正有建设性的提议却给不出来。
所以,请教务处统计一下,如果哪位堪布、堪姆还在耍坝子,我要在课上好好“表扬”一番,他们也算是耍坝子耍得比较“成功”。我9号就开始上课了,他们11号还不上课的话,说明玩得很开心。
尊者也讲过相续中要生起无常,最初以擐甲精进为因。
喀绕巴格西说:“无有精进不会生任何功德,因而要修死亡无常,断除懈怠。”
以“我要精进”的发心为因,相续中才能生起无常。而通过修死亡无常,可以断除懈怠。
此等教证都异口同声地说,需要精进,需要舍弃今生琐事,需要忆念死亡。
佛教的无常观和世间的无常观稍有不同。按照佛教的无常观,所有高僧大德都指出:要想精进,首先要舍弃琐事、看破今世、忆念死亡。
佛子无著仁波切本人也说:“懈怠不成自他利,抛弃他事勤于善。”
有些人连自己的碗和衣服都不想洗,走路时鞋带散了也懒得系上,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人肯定很懈怠。不管怎样,如果连简单的洗漱刷牙都懒得做,那出世间的修法就更不用说了。懈怠的人自利他利都难以成办,所以,我们应该抛弃其他琐事,精勤于解脱成佛的善道。
“一切善法观待勤,故欲成自他利乐,
一切善法都观待于勤奋。这次耍坝子,有些道友没出去玩,自己背诵、看书、听课、做笔记,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许多事情,这非常好。一切善法都取决于自己的精进,有了精进,便能达成所愿。
所以,如果大家真正要想成就自他利益,就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不要耽误别人的时间。人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大家跟人吃饭、聊天的时间不宜太长。如果在世间,今天一起喝酒,明天一起看电影,以这样的方式打发时间完全没问题。但是,我们这里是佛学院,确实不同于世间。大多数的喇嘛、觉姆都非常精进,这在调伏相续、提升闻思修行智慧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有些道友现在还一直在聊耍坝子期间的各种闲事,甚至在其中夹杂了一些妄语,这样没有必要。谁都不会关心你坝子耍得精不精彩。只有不具善巧的人才喜欢拿自己的故事夸夸其谈,没人问起也能讲个不停:“我最爱吃什么”“我家里是什么情况”“我以前是干什么的”“我长得怎么样”……藏族有一种说法:“男人老了以后爱说自己以前很英勇,女人老了以后爱说自己以前很漂亮。”所以,如果总是自吹自擂,说明你已经老了。
今天我们讲的是精进,如果有人实在做不到精进,就按照法王如意宝说的:“平时你可以头尾不分地睡觉,但不要影响别人。”盖上被子,蒙头大睡,分不清头在哪里、脚在哪里。法王以前经常这么说。
一切时分无懈怠,精进如命当珍爱。”
任何时分都不能懈怠,要如自己的生命般珍爱精进。精进的人一般都很有时间观念,跟人聊天、打电话时都会注意,因为他看待时间就像自己的生命一样,会好好珍惜。不精进的人,会浪费别人的时间,给别人带来很不好的影响。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时间安排,有时候被打扰的人可能也很着急,但又不好意思提醒。所以,自己能做到精进,那是最好的,如果实在无法做到,也千万不要影响别人的闻思、修行和休息。
又说:“自为无边诸有情。”他也是发愿修学三精进,并如是身体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