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释讲解·第29课
2022年6月16日
恰卡瓦尊者说:“恒时唯依心安乐。”
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遭受各种违缘、挫折,或是被无端诽谤、诋毁,或是生病时,都不要毁坏自己的安乐心。
这确实有点难,但每个人有一颗宽容的心很重要。不管是修行班还是闻思班,希望法师们经常跟大家讲讲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具体如何修行。下面人的心态跟法师的心态很有关系。
我在学校里经常看到,老师是什么样,班里的学生也是什么样,就像佛经里说的擦擦模具一样。比如:班主任爱打扮,学生大多也爱打扮;如果班主任嫉妒心比较强,全班学生的嫉妒心也比较强;如果老师比较宽容,班里的学生也比较宽容;甚至如果老师讲课时经常歪着头,学生坐着时头似乎也有点歪;如果老师不讲卫生,学生也是同样。佛学院也是一样,如果堪布、堪姆讲卫生,那经堂就打扫得干干净净,眷属们也是干干净净的;如果法师的衣服不是很干净,学生们也基本一样。
所以,希望法师们平时开心一点。当然,不需要假笑,而是不管遇到什么事,自己内心都能接受,这样学生们也会如是随学。
“若苦肩负一切苦……”
如果我们自己感受痛苦,要想到肩负一切众生的痛苦。
于此也应当了知快乐痛苦转为道用。
快乐要转为道用,痛苦也要转为道用。有时,人在快乐的状态下反而更危险,因为人在快乐时容易得意忘形,一不小心就会做出很多出格的事。
如云:“如果了知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那就意味着痛苦的结束。”
这次学习《佛子行》,我本人很高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收获?应该是有的。每个人肯定都会遇到痛苦,如果懂得将痛苦转为道用,就有机会结束痛苦。
一切过患转为功德,痛苦现为安乐,不为任何魔障违缘所害,
倘若真能如此,那过患也能变为功德,痛苦也会变为快乐,各种外魔、障碍,都无法损害你。
因此,前辈大德们说苦乐均是虚妄的,只看是否懂得调整自心。
总之,我们对苦也不去执著,对乐也不去执著。有些人不懂如何调整自心,讲了多少法也没用,始终没有进步,就像棍棒怎么拉都拉不长;或者像水里的石头一样不会变潮湿,只是表面稍微沾湿了而已。但是,如果能稍稍修持,那对我们的人生会有很大帮助。
我们要认识到,痛苦恰恰是开示轮回过患的善知识,是安忍与悲心的直接因,也是正法的分辨者与净障者……将痛苦视为庄严,这在前代先驱大德们的传记中随处可见。
遇到痛苦时,我们应该感到开心。修安忍,需要依靠痛苦;对他人的悲心,也依靠痛苦而产生;修法正确与否,是通过出现痛苦来辨别的。
平时,我们自认为学过中观,是大圆满的修行人,认为一切都如梦如幻,那是否真正通达了这些境界呢?只有在自己遇到痛苦时才能检验出来。当心情不愉悦时,当别人诽谤你、侮辱你、打你、杀你时,看看自己的修行是荡然无存,还是能想到自己是修行人、是修持空性者?没有遇到任何对境时,你好像证悟了大圆满,远离了一切有无是非,但遇到一点点事情时,甚至听到有人敲门都会浑身发抖:“怎么办?是什么人?喇嘛钦!喇嘛钦!”所以,自己修行如何,有没有净除障碍,通过遇到痛苦时的反应就能看得出来。
佛子无著仁波切本人也如此说道:“痛苦之缘成为行善的助伴,这是修行人的风范。”朗日塘巴尊者也这样讲述自身的体验:“因为昨晚身体非常不好,而使善法增上了。”
有些人因为一些小事就生嗔恨心,晚上一直睡不着,边想边发恶愿:“明天我一定要报仇。”结果越想越睡不着。到了第二天,觉得事情似乎也没那么严重,心态又平复如初了。临睡前最好不要听不好的消息,或者看恐怖的视频、听刺耳的声音,尤其是心脏不好的人,这样很容易睡不着。如果睡眠不好,第二天的备课、讲课、翻译等都没有精神。
此处,朗日塘巴尊者在晚上睡不好的情况下,也许是通过看书、念咒,使得善根更加增长。我们能不能做到呢?若是实在睡不着,就要向朗日塘巴尊者学习,不要增长烦恼。
法王贡仓巴也以自我经历现身说法:“修行人通过历经种种磨难才能一见分晓。
一个人的修行,平时是看不出来的。这几年我们在遇到一些事情时才知道,有些人很稳重、非常可靠,而有些人看起来不错,一遇到痛苦和违缘,就暴露本性了。
我本人曾经身上长满虱子,足可达到一升之多,而长期以来一直能转为道用,因而任何痛苦也不能危害我。”
“一升”,应该是两斤左右。他的身上竟然有那么多虱子!之前我去某地时,同行的司机说:“我抓到了两只虱子,太可怕了,一晚上都不敢睡觉。”两只虱子可能不算什么,如果是两斤虱子遍布身体的里里外外,那该怎么办?
过去的修行人真的很了不起。以前无著菩萨遇到一个乞丐身上遍满虱子,连坐垫上都是,他觉得乞丐特别可怜,就让乞丐住在自己家里,自己则睡在乞丐的垫子上。
人与人确实不同。法王贡仓巴也是为了不损害众生,一直忍受虱子骚扰之苦。我很喜欢贡仓巴的教言,以后有机会应该多翻译一些,他是真正了不起的修行人。
大菩萨无著也是依靠生病之外缘,光明梦境恢复如初并且增上善法的。
我翻译的《无著菩萨传》中没有这一段,可能在其他传记中有。我们在生病时会经常抱怨,不恭敬身边的医生、护士,但大修行人生病以后,病痛反倒成了他们修行的助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