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释讲解·第28课
2022年6月15日
庚三(兴衰转为道用)分二:一、衰败转为道用;二、兴盛转为道用。
在衰败时,要好好修行,转为道用;兴盛时——特别有名声、有威望,也要转为道用。很多人并不觉得自己很兴盛,而是时常认为自己很痛苦、很倒霉,总是遭遇违缘,因此,首先宣说衰败转为道用。
辛一、衰败转为道用:
贫穷恒常受人欺,且为重疾恶魔逼,
众生罪苦自代受,无有怯懦佛子行。
纵然财产受用等最初就一无所有,或者以前虽有但被怨敌等已毁尽,仅用来维生的外缘衣食的财富也很贫乏,不仅如此,而且恒常成为众人凌辱、谩骂的对境,再加上被恶魔等凶神控制,苦不堪言。
有些人最初一无所有,或者以前财产受用较为丰厚,后因被怨敌毁坏、股票下跌等原因变得十分贫乏。尤其疫情期间,很多人失业,找不到工作。待在山沟里的修行人可能对此没什么感觉。
不仅如此,还要被人欺负、受鬼神控制,且疾病缠身……人有时就是这样,又贫穷、又生病、又受人欺负、又遭遇诽谤,什么坏事都落到自己头上,祸不单行,苦上加苦。
但以自己遭受痛苦折磨而想到他众遭受痛苦该如何忍耐的悲心,反而甘心情愿代受一切众生的所有痛苦与罪业,并且没有“如何忍受陷入如此衰败贫穷的境地”的怯懦心理,毫不退缩。
越感受痛苦时,越要坚强。人在素质、心态上的差别真的太大了。南赡部洲的众生看起来都是肩胛骨一样的脸型,然而,每个人的烦恼、痛苦和业力完全不同。有些人长得不错,衣服穿得好,文化水平也高,但也许他是最痛苦的。我们常说某人很有智慧,但智慧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品质——所谓的好人和坏人,并不是以有智慧或能说会道来判定,应该有全面的判断标准。
颂词中提到四个方面的衰败——贫穷、受人欺负、生病、被恶魔损恼,这些在人世间是最痛苦的。尊者在此处告诫我们:作为佛子,在真正感受这些痛苦时,应以悲心代受一切众生的痛苦,心无怯懦,更为坚强!
具有如此的胆识心力,就是一切佛子将衰败转为道用的行为。
具有这样的胆识、心力,就是佛子将衰败转为道用的行为。
《入行论》中云:“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说明了思维痛苦本身的功德之理。
苦害有诸多功德:能让人生起厌离心、遣除骄慢、对众生萌生悲心、羞恶乐善。人一辈子如果没受过什么苦,可能不会产生任何功德。
《入行论》中又云:“渔夫与屠夫,农牧等凡俗,唯念己自身,求活维生计,犹忍寒与热,疲困诸艰辛。我今为众乐,云何不稍忍?”及“为欲曾千返,堕狱受烧烤,然于自他利,今犹未成办。安忍苦不剧,复能成大利。”意思是说,理应安忍能成办大利的痛苦。“故应轻害苦,莫为诸苦毁。”
由于贪执欲妙,我们曾千百次堕入地狱感受被烈火烧烤的痛苦,然而,我如今仍然未能成办自利与他利;而这次感受的痛苦并没有那么剧烈,且依靠安忍能成办众生的广大利益。因此,我们应该轻视一切损害,不要被一切痛苦所毁。
感受痛苦有利于自身修行,这里也说越苦越好。如果感到很痛苦,就要想:“太好了,这是三宝加持!”晚上失眠睡不着时要想到:“太好了,三宝加持!”今天心情很不好,“三宝加持!Very Good!”
“怯懦舍精进,岂能除福贫?”
如果我们心生怯懦而舍弃精进,又怎么能去除福德的贫穷呢?
宣说了无论遭遇任何痛苦或不幸都不应怯懦而要振作精神、转为道用的许多方法。
这种修行方法跟世人的观点完全不同。在世间,人们都会求上天保佑自己不要受苦,一旦感受痛苦就特别害怕、紧张;而在大乘佛法中,每次遇到痛苦时,可以从另外的角度了知它的价值。世间人常说:“我不要痛苦,不要生病,不要贫穷,不要被魔所害。”但是,发了大乘菩提心后,就会发愿:“让我痛苦,让我贫穷,让我遭受诽谤。”对前辈高僧大德来说,他人的谩骂是自己修行的顺缘。
《宝鬘论》中云:“穷困如饿鬼,亦莫生怯懦。”
饿鬼是最穷困、最饥饿、最可怜、最痛苦的,即使变成这样,也不要生起怯懦之心。
此外,阿底峡尊者说:“怯懦心现时,当提高心力。”
许多人在遇到违缘时会想:“我好痛苦!我好困难!我好倒霉!为什么会这样?”其实,痛苦没什么可怕的,这时要提升自己的心力。在佛教的修行中,许多前辈大德都会修苦行,以此磨练心性。
博朵瓦尊者也曾讲过:“(本来,对商人们来说,下雨下雪是一件不幸的事,)但有些商人却说‘下雪有益于马蹄,晚上下雨盗贼不会出现’。
《开启修心门扉》中也引用了这段话,这个教证对我而言收获很大,每次遇到违缘时就会想起它。
在古代,商人都用马匹运送货物,若是碰到下大雪,商队就无法赶路,会因此而耽误行程,苦不堪言。但是,有智慧的商人却说:“太好了,下雪对马蹄很有利,因为雪能令马蹄得以滋润,使其不干燥。而且下雪后,行走的足迹就会很明显,不必担心有小偷。”
同样,罹患重病、穷困潦倒、遭受诽谤,甚至包括梦中的痛苦在内,如果能转为道用,那么就具有清净罪业等许多功德。”
这段话很重要。每个人肯定都会遭遇各种痛苦——生病、贫穷、遭到诽谤、做恶梦、人际关系不好、被开除……人世间各种复杂的问题都有可能出现,这时要学会将其转为道用。比如有人骂你时,就要像商人遇到下雪一样,心想:“太好了!我今天得到了如意宝。”
每次遇到违缘时,我都会想到:“三宝加持,这种违缘对我来讲很有必要。”在我翻译《开启修心门扉》时,这种感觉尤为强烈。确实,只要没有失去信心与正念,违缘到后来就会变成顺缘,而且它还会摧毁傲慢,摧毁自私自利的心,呈现出诸多功德。这个教证大家应该记住。
喀绕巴格西说:“现在微小之痛苦,亦灭前世所造苦,后世之时成安乐,遭受痛苦当快乐。
现在的些微痛苦,比如头痛、他人诽谤等,可以灭除前世所造的苦因,令其在后世转变成安乐,因此,在遭受痛苦时应当快乐。
这一点,不知诸位能否做到?
也许有人会想:“虽说理论上是如此,但我受不了啊!一旦烦恼来袭,谁也无法不痛苦。不要说我,上师您老人家也会很痛苦的。”(众笑)
恶缘乃为善知识,违缘行善之劝者,痛苦恶业之笤帚,莫视其为不幸祸。”
恶缘就是真正的善知识,违缘劝导我们行善,痛苦可以扫除恶业的灰尘。因此,不要把这些看作是不幸的灾祸。当然,如果心力不足,再如何感受痛苦,也不一定能变为善法。
这些教言直接击中我们的要害,只有在大乘佛教中才能得以听闻,在其他教典里很难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