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释讲解·第23课
2022年5月30日
辛四、诽谤转为道用:
何人大庭广众中,揭露吾过出恶语,
于彼亦作上师想,恭敬顶礼佛子行。
在众人聚集中,如果有人当面揭露我在佛法与世法方面有如是如是过失,口出各种极其粗鲁的恶言恶语,我不但不能以嗔恨所引发,去揭露他的过失等来报复他,反而要视他为深恩厚德的善知识而恭敬顶礼,这就是一切佛子将诽谤转为道用的行为。
如果被我善待的人无缘无故地在众人面前揭露我的过失,对其不但不报复,反而还将其看作是具恩的善知识,这就是佛子的行为。
有时哪怕别人没有不好的想法,敏感的人还是觉得自己被人诋毁,何况被人公开揭露自己的过失?这时我们不但不怀恨在心,反而对其恭敬顶礼——虽然很难做到,但这就是大乘的修行。对真正的大乘行者而言,学会面对别人的诽谤,是修行中很重要的一步。
《入行论》中云:“若有人毁我,赞誉何足喜?若有人赞我,讥毁何足忧?”
不一定所有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诽谤或称赞我,所以若有人毁谤我,其他人的赞扬有什么可开心的?若有人称赞我,其他人的讥毁又有什么可忧伤的?
意思是说,对于赞叹与诽谤,我们不该有贪嗔之心。
修行人不应遇到赞叹就得意洋洋,听到诽谤就痛不欲生——道理是这样,但凡夫并不会因为听了几句道理就不执著了。虽然《佛子行》所讲的道理很好,但是很难落实,有人难免会想:“断除贪嗔太难了,我做不到。”
之前有一个老和尚叫桑吉彭措,现在他已经圆寂了。他在世时喜欢吃肉,道友劝他说:“慈诚罗珠堪布说不要吃肉,你吃肉的事他都知道了。”“他知道有什么关系?难道我吃素就变成慈诚罗珠,不叫桑吉彭措了?我是我,他是他。”
我们有些人可能也常常这样想:仲敦巴尊者、无著菩萨是大成就者,他们肯定做得很好,但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可见,想要将佛法融入自己的相续,不仅要在道理上知道,更要坚持不懈地修治自心。
又云:“无害忍不生,怨敌生忍福,既为修福因,云何谓障福……既依极嗔心,乃堪修坚忍,故敌是忍因,应供如正法。”
如果没有损害,不可能出生安忍;如果没有怨敌,不可能依之修福。所以,我们不能把积福之因说成障碍,应将怨敌观为正法和上师,以此对治自己的嗔心。
了知以嗔恨心揭露过失等极其难忍的举动也是上师与殊胜教言后,当以恭敬心报恩,而不应嗔恨。《入行论》中云:“赞誉令心散,损坏厌离心,令妒有德者,复毁圆满事。”这说明了贪执赞叹等的过患。
得到赞叹不一定是好事,称誉会令心散乱,患得患失;遭人诽谤也不一定是坏事,恶名会提醒我们对轮回生起厌离。
此论又云:“以是若有人,欲损吾声誉,岂非救护我,免堕诸恶趣。”这说明对赞叹等作障碍,实际上能阻止堕入恶趣。
假如有人毁谤我,令我名声扫地,那他真是令我免堕恶趣的救星,因为名声会令心得意忘形、难以调服;而被人诽谤、名声一落千丈时,正是修行的好时机。
话是这么说,但真到了名声受损时,不知我们能不能想起这些教言?有时凡夫真的跟孩童没什么差别。
此外,阿底峡尊者说:“揭露过失是最殊胜的上师,击中要害是最殊胜的教言,怨魔病痛是最殊胜的劝勉修法。”
《前行》中也引用过这个教证。别人揭露你的过失,就是最好的上师;击中你的要害,就是最殊胜的教言;怨魔、病痛和违缘可以令你修法更加精进,故恩德极大。《窍诀宝藏论》中也说:“作害怨魔视为饶益尊。”
夏哦瓦尊者也曾对前来依止他的弟子们说:“我只会揭露过失,如果你能忍受得了就住下来,否则——趁早离开。”
这位上师的行为比较特殊,他对弟子说:“我只会揭露过失,如果忍不住就趁早离开,去去去!”可见,藏地成就者摄受弟子和直指心性的方式,与禅宗大德有异曲同工之处。
博朵瓦尊者如此说道:“凡是其他人对我们说长论短、揭露过失,都是对我们的一种教言,因此不该嗔恨他们,而要报答恩德。”
别人的指指点点、说长道短,对我们其实是一种教言。
不知道这次宣讲的《佛子行》对大家的修行有没有帮助?哪怕能在短期内起点作用也可以,我没有过高的要求。大家可以试着让人说说自己的缺点,看自己能不能承受。当感到互相都要生嗔恨心的时候,你就赶紧说:“我是开玩笑的,只是为了检验我们的修行怎么样。”
金厄瓦格西说:“我们要以上师与弟子的方式来修安忍,如果无有加害的怨敌,就无有安忍可言。因此,了知谩骂我等的那些人是赐予安忍的上师,对他欢喜而报恩,将自己观想成承受安忍的弟子,不应心怀嗔恨。”
《入行论·安忍品》中讲了很多类似的教言。如果你经常被人制造违缘、无故加害、众中诽谤,也许这是你前世的业报现前,就像《释迦牟尼佛广传》中说,连佛陀在因地时也免不了被五百个婆罗门于五百年中诽谤。遭遇违缘时如果能修安忍,那每一次都是我们增上修行的机会。
学院有位堪姆经常修安忍,无论别人做什么,在微信上攻击也好,当面谩骂也好,众中说过也好,她都不当一回事。她说:“如果被蚊子咬一口,或许我还会轻轻把它吹走,但这些事情根本不算什么。”
有个别法师对此非常担心:“如果有人在网络上对我说这说那,怎么办?别人知道就完蛋了!”虽然名声受损确实令人很难受,但这也没什么可执著的,连无与伦比的释迦牟尼佛都会遭受诽谤,更何况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
作为大乘修行者,应将诋毁自己的人看作上师。人们见到上师就欢喜,被人诽谤就不开心,但其实诽谤你的人才是真正的上师。请大家反观自己,有没有人天天说你的过失呢?如果有,那应该值得开心,因为他们为你提供了修行的好机会。